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應該採取哪些有效的戰略?

天下興旺,匹夫有責,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應該採取哪些有效的戰略比較好?請結合各國發展的具體例子來說明最好。


瀉藥。

這個問題其實沒法回答,學者們寫幾本書都寫不完。我只能胡言亂語幾句了。這個回答只作為拋磚引玉,大家看看開心就好。

從現階段看來,一個國家的成功是體制的成功,一個更成功的,發展更快的國家一定程度上反應了體制的優越性。

那體制的優越性體現在何處呢?

我看來好的體制是:一個國家能讓最有治國之能的人,擁有治國的意願和治國的權利。

讓沒有治國之能的人,能服從並在一定程度上監督擁有權利的人。

體現在兩方面。

第一方面是讓懂得治理國家的人能獲得權利。

一個人生病了,會去看醫生。大多數人都不會傻到自己給自己動手術。

一個人乘飛機,會安心坐著。大多數人都不會傻到買機票自己去開飛機。

但是在政治上卻很玩味,一個絲毫不懂政治,卻天天吵著要治理國家的權力的人,大有人在。

在醫院很多人信得過醫生,坐飛機大家信得過飛行員。可人們卻信不過治理國家的人。

而這,就造成了在很多地方,獲得權利的人並不是懂得治理國家的人。

在西方國家,很多國家解決這個問題發展出的方法,是用兩套系統。公務員和政客。

公務員系統的是國務精英,這些人不通過選票上台。在治理國家上有長期的經驗。

政客是政治精英,他們要的是拿選票,他們是政府面對民眾的臉。但他們很多人並不真懂治國。

可謂是鐵打的國務精英,流水的政治家。

成功的國家就會調節好這兩者的關係,反之,失敗的國家很多時候兩者關係就很差。

我下面要開始舉栗子了!

有些人把土耳其這次的政變視為什麼伊斯蘭主義和凱末爾主義之類的,然而並不盡然。

土耳其總統和軍方的關係,在一定程度上,就類似於國務精英和政治精英的關係。

土耳其的公務員,法官,軍隊,是不靠選票上台的。他們權利的來源於民眾無關。

而土耳其的總統------埃爾多安,是要靠選票活著的。

所以但凡土耳其的軍隊和總統之間的衝突,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群不靠選票上台的人,不認同一個靠選票上台的總統的理念。這個總統的理念又很難真的被改變,因為這個理念是選民的,不是他自己的。

所以我們看到埃爾多安 「固執」 的堅持伊斯蘭,是因為這是民(選)眾(票)的要求。

而軍隊和一干 「國務精英」 能 「固執」 的堅持反伊斯蘭,是因為這是國家現代化的要求。

而這一切,和埃爾多安本人並無關,和凱末爾也無關。凱末爾只是一個默默背鍋的人罷了。

如果土耳其國內支持凱末爾主義的人是多數,埃爾多安明天就會是一個堅定的凱末爾主義者。

———————————————————————————————————————————

未完待續。


謝邀!

一個國家和地區應該採取權力所有者制定的發展戰略,同時權力所有者應對決策的後果承擔主要責任。


很多人談到國家品牌以為是某個國家的企業品牌,比如:

中國有華為、聯想、海爾、小米、格力、三一、騰訊、阿里……

美國有寶潔、高通、英特爾、蘋果、谷歌、波音、強生、可口可樂、哈佛……

日本有豐田、本田、日產、三菱、索尼、松下、佳能、尼康……

德國有賓士、寶馬、西門子、博世、阿迪達斯、雙立人……

英國有萊斯萊斯、路虎、滙豐、芝華士、聯合利華、登喜路、牛津、劍橋……

國家品牌的核心不是這個國家的企業品牌,企業品牌是某個國家和地區根據自身的資源和經濟狀況而形成的產業品牌,它只是國家品牌中隸屬與經濟和產業的一部分。

國家品牌是這個國家本身在國民(尤其是外國國民)心目中的總體形象。

其中,國名、國旗國徽、國歌、政府及其首腦等是國家品牌的第一層核心要素;

國土、國民、語言、氣候、首都等是國家品牌的第二層要素;

歷史文化、風俗傳統、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產業經濟、旅遊、教育、營商環境、國民特性和精神面貌等是國家品牌的第三層要素。

這三個層面的要素層層遞進,共同形成對一個國家的總體國家形象。

國家品牌的打造

一個國家也是一個大的組織,其品牌打造和一個企業品牌的打造大同小異,因為國家的要素和企業組織的要素差不多。

組織的競爭要素很多:名字、標識、領導人、團隊、願景、思想、制度、培訓、文化、機會、環境、產品、服務、品質、技術、設計、材料、流程、用戶體驗、成本、效率、營銷、主業、定位、特性、歷史、規模、壽命等。

如果把組織的要素與競爭戰略結合,發現每一個要素都可以掰扯成一個戰略,比如素質領先戰略、思想領先戰略、制度領先戰略、技術領先戰略……這會導致戰略的泛濫,而沒有理清它們之間的關係做歸納和概括。

其實這些要素之間有的可以複製傳承,有的就不能,比如領導人、市場機會這些都是變化的。有的與其它要素是隸屬、相關和服務關係……我們把可以複製傳承的要素挑出來,把服務於它的要素挑出來,把可以概括合併的要素合併,就成了名標領先戰略、專特戰略、思制領先戰略、效本領先戰略、品質領先戰略這五大戰略。

國家品牌的打造就從名標領先戰略、專特戰略、思制領先戰略、效本領先戰略和品質領先戰略這五大戰略來打造。

一、名標領先戰略

名字和標識佔據行業等精神意象的制高點就是名標領先戰略,在企業品牌中,娃哈哈之於兒童飲料食品、百度之於搜索、攜程之於旅遊、聯想之於電腦、微信之於移動即時通訊、農夫山泉之於飲用水、淘寶京東之於電商、平安之於保險、招商興業之於銀行這些都是佔據了行業精神至高點的頂級品牌。

一個國家不可能像企業一樣只做一個行業,其名字佔據行業精神意象的制高點也沒什麼用。不錯,佔據行業精神意象的制高點體現的是名標的傳神度,個人和國家的名字不能要求傳神度,但必須要求讀記度和美聯度。

國名和國旗是國家的名片,國歌是國家的聲音,它們集中體現一個國家的精神。國名、國旗和國歌能潛移默化國民性格,進而影響國家的命運,只有這三個要素內在高度合一,國家才會強大,國家品牌才會響亮。

1、國名

中國這個國名來源於孫中山創立同盟會推翻滿清的政治宣言:「驅除韃奴、恢復中華、建立民國」,韃虜起於東北,漢民族則起於中原,古代中國曆來有中央、中心的大國意識。「中國」意為「中和之國」,體現的是太極陰陽平衡的「和」文化,溫良、中庸、平和是中國人最普遍的特性。

日本在七世紀前被成為「倭國」,「倭國」人不喜歡這個稱呼,後來「倭國」遣唐使對外改稱「日本」,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日本這個名稱也潛移默化了日本人的性格,日本人日本人崇尚陽剛之美,看重實力,尚武好鬥;另一方面「日」也指男女做愛,日本色情業發達是有原因的。

英國國名來源於其主體英格蘭(England)的簡稱,英國人英明富有遠見,對殖民地採用民主自治,發展市場經濟,鼓勵私營企業,使得英國殖民的國家發展起來,英殖民國家沒有一個遭受法西斯和共產主義的劫難。

日不落帝國稱雄世界一百多年,將英語變成世界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同時把市場經濟和民主制度傳遍全球,對人類社會制度和科技所做的貢獻無出其右,英國的英明與英國女王有莫大的內在關係。

法國 France的音譯「法蘭西」,France其詞源是frank,意思是「法蘭克人的國家」。法蘭克人是羅馬帝國崩潰後湧入現在法國境內的一小撮日耳曼蠻族,他們用投槍做武器,frank投槍也,法國投槍之國。中文的「法」意為法律、方法也,法國人對社會制度、法律和科技所做的貢獻極為突出,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拿破崙的《民法典》等,深深的影響了世界。

德國名稱來源於「德意志」Deutsch ["d?it?]的音譯,德意志意為「人民」,德國Deutschland意為「人民之國」。「德」多好的詞,合乎自然天道的行為乃「德」。德國挑起兩次世界大戰,但德國人勇於認錯糾錯反省,這就是「德」,德國人嚴謹的邏輯思維也堪稱典範。

美國國名來源於America,中文音譯「阿美利加」或「美利堅」,簡稱美國。美國,美麗之國、理想之國。美國之美是得天時地利人和之美:擁有「美國」國名簡稱,是為天時之美;東西兩大洋,南北無強敵,是地利之美。

遇上了在全球推廣市場經濟和民主這樣英明遠見的英國人,加上五月花號「清教徒」們的努力,順利建成民主國家,不斷彙集天下精英和財富,先後結束兩次世界大戰,成為民主世界的典範和全球霸主,此乃人和之美。

2、國旗

國旗是一個國家精神和文化的標識,它在國家的內政外交中普遍使用,有時配合國歌一起形成凝聚國家精神的儀式。

中國國旗幾經變化,晚清期使用黃龍旗,北洋政府使用五色國旗,民國時期使用青天白日紅旗,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星紅旗成為國旗。這些國旗都沒有充分體現中國---中和之國的精神和文化。

各國國旗缺乏特色的多,其中重複最多的是三色旗、十字旗、含三角旗等,在「各國民主指數排名」的167國家中,三色旗共有68個(其中豎三色旗有19個),類似南非含三角國旗有15個,十字旗有10個(北歐國家都是十字旗)。要識別近乎雷同的國旗難度很大啊。

各國國旗中比較有特色的國旗有:英國的米字旗,美國的星條旗,日本的太陽旗,韓國的太極四卦旗,加拿大的楓葉旗、以色列的大衛盾旗。

3、國歌

國歌是代表國家精神和文化的歌曲,一般國歌都帶有愛國主義色彩,旋律激昂雄壯,聽國歌能起到振奮人心,激發國民的自豪和認同感的作用。

英國國歌《天佑女王》、美國國歌《星條旗》、日本國歌《君之代》、印度國歌《人民的意志》旋律無一例外地激昂雄壯,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旋律則比較明快。但鼓動國人抗日的主題做國歌還是不合適。

二、專特戰略

專特戰略是專註於主營業務,打造不同於競爭對手的品牌特色,在細分領域領先於對手的競爭戰略。專特戰略由「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的「專一聚焦戰略」和「差異化戰略」合併而來。

一個國家的發展要根據自己的人口、資源、氣候、地理環境、歷史、文化、國民特性等因素對自己的產業經濟進行定位,產業可以多元化,但還是突出自己的優勢,發展自己的強勢產業。

澳大利亞、蒙古適合發展畜牧業、烏克蘭沃野千里適合發展農業,有的國家人口少,也不靠海,國內的礦產資源也不多,就不太適合發展需要多人口才能成就的產業,比如互聯網、電影娛樂,製造業也只能專註某些方面,比如瑞士是個內陸小國,專註於鐘錶等精密製造,汽車、航空航天、化工等重工業就不適合瑞士。

中國、印度、美國是大國,人口多疆域廣大都有很差的海岸線,這樣的大國適合發展多元化的產業,不可能向瑞士一樣只專註與精密製造。但是即便是大國,其資源、精力和優勢也是有限的,也得在多元化的產業中重點發展適合本國的產業。

德國、瑞士、日本人思維嚴謹、恪守規矩適合發展製造業,因為製造業就是需要嚴謹和刻板的思維,汽車、鐘錶、機械、電子等硬體製造產業,其他國家往往競爭不過德國、瑞士和日本。

英國和美國人追求個性、注重創新,金融、軟體、互聯網這些新的產業往往是英美人的強項,中國在這方面的能力也不弱,但信息技術的基礎體系:電腦開發語言、操作系統、資料庫、網路協議等等往往是美國人創造的。

法國人浪漫,義大利人隨性,這樣的特性適合做時尚產業,化妝品、服裝、箱包品牌往往集中在法國和義大利。

中國人和其他國家人相比有什麼特點?思維不嚴謹、也不刻板、也不注重個性和創新,也不怎麼浪漫,但中國人靈活隨性,這樣的性格最適合做服務業。而服務業是比製造業更大更有前途的產業,餐飲、酒店、物流、教育、影視、互聯網、設計……製造業並不是中國人的強項,在高端製造方面中國未來也不是德國和日本人的對手,但在服務業方面德國人和日本人只有望中國之項背。

三、思制領先戰略

思制領先戰略通過思想和制度的創新提升組織競爭力的戰略。思想和制度是有高低優劣之分的,好的思想和制度,能最大限度調動組織成員的潛能,使組織的能量和競爭力變強。

歐美長期領先中國,不是他們比我們聰明和勤勞,也不是它們位置和機遇好,而是它們的思想和制度比我們先進,激發了大部分人的潛能和積極性。

民主和專制都是一種思想和制度,專制最大限度調動了掌權者和奴才買辦的積極性和潛能,而民主思想和制度則能最大限度的調動普通平民的潛能,在所有戰爭中,專制制度往往鬥不過民主制度,因為專制制度是掌權者獨享利益,奴才和買辦喝湯,平民只有餓不死待遇,這樣的組織就不如把利於與平民共享的民主國家。

同為一個民族,東德和朝鮮競爭不過西德和韓國,同樣是華人,大陸的經濟與民眾的生活水平至今不如台灣和香港;同樣是海洋強國,王室主導一切的西班牙就競爭不過發動了平民力量的英國;美蘇爭霸,蘇聯帝國活了73年最終解體,其成員國紛紛轉型,美國及其盟國依然領先世界。

制度是基於思想而設計建構的基礎架構,有如房屋的結構和人體的骨骼,骨骼結構合理健康,人與建築才能健康長久,反之結構有問題則搖搖欲墜、痛苦不堪。相對君主和社義專制,英法德美日等強國的崛起,無不是擺脫不能糾錯的專制架構走向更為健壯的民主架構而強大的。

就企業來說,中國有三家實現了全員持股員工控股的優秀企業:華為、步步高和oppo ,華為實行了員工控股,創始人任正非只持有華為1.4%的股份,98.6%都分給了公司骨幹和員工。華為的員工就是股東,極大的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其競爭對手、思科、愛立信、諾基亞、三星還是資方控股而非員工控股,其員工的積極性和戰鬥力比不了華為

段永平持有步步高17%股份,持有oppo約10%的股份,,其他股份都是高管和員工持有,相比經常上演股權爭奪戰的上市公司萬科等公司企業制度,華為、步步高、oppo要穩定得多,員工的戰鬥力要強得多。

四、效本領先戰略

「效本領先戰略」是通過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而領先於對手的競爭戰略。「效本領先戰略」是「成本領先戰略」的升級,將「效率」和「成本」兩大「競爭要素」合併為一個競爭戰略。

對一個國家和地方政府來說,你所提供的服務的效率與成本是否比同類國家和政府的效率高,成本是不是更低?你所構建的營商環境是不是比競爭國家更好?這顯然是成就國家和地區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面。

國企行業壟斷、金融國有化(民營金融極為弱小)、注重對外資招商引資而忽略對本土企業的扶持、放任山寨產業而不注重知識產權保護、重點發展刮地皮的房地產業推高地價和房價、重視高能耗的企業產業大城市限制平民使用自行車……這都在推高國家的運行成本、降低社會的效率,與效本領先戰略背道而馳。

對於國家和政府如何實現效本領先戰略?大社會小政府是最能體現效本領先戰略的,政府天然具有愛面子和鋪張浪費的特性,但沒有政府提供公共服務又不行,怎麼辦?限制政府的權力和規模,實現權力交替民主化,財務預算透明化,社會運行憲政化。

五、品質領先戰略

品質指人和物品的本質,人的本質這裡指素質,不限於道德,人的素質指人的健康、智商、情商、逆商等狀況和知識、文化、道德素養,物品的本質指的是質量——物品滿足用戶需要的標準,比如:外觀、構造、功能、可靠性、耐用性、服務保障等。好產品的背後往往有好人品,兩者有直接的關係。

國家和地方政府雖然不提供有形的產品,但提供國防、治安、法治、軍事、外交、賑災等無形產品的服務,這些服務也強調服務品質,用戶體驗的滿意度就是政府服務的評價。

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和其他國家和政府誰好誰壞也是能比較的,政府營造的營商環境的如何也是能比較的,這就是公共服務領域的品質領先戰略。

如何衡量品質的好壞?硬體產品我們往往注重產品的外觀、構造、性能、服務、售價等相關方面,與於服務品質,毫無疑問要強調效率、成本、社會損失、失效、偏差、變異、缺點、污染、退化等因素。這又與「效本領先戰略」密切相關了。


謝邀。你這個問題太大了。

我就總結一下郎咸平先生的觀點。看了很多郎咸平的節目、書,發現他有三板斧:

1、發展實體經濟

2、保護並發展中產階級

3、「三駕馬車」裡面重點擴大內需


謝邀,第一次知乎回答!關於這個問題,過於複雜,不同國家面臨的問題都不一樣。只說一點:無論國家發展水平如何,在當前時代發展的總趨勢是進步的背景下,任何國家戰略的制定都不該違背這總趨勢,比如封閉必然走向開放,民主必然代替專政,自由與法制必然深入人心等。


問題太大,量身定做才是根本。


謝(不知道為什麼會)邀

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

經濟發展還是社會發展?

短期發展還是長期發展?

先佔好,過幾天再答


勤勞樸實不偷懶重視教育的人民,經濟發展為導向且有戰略規劃眼光的的強執行力政權。如果再有個A bomb護體,就可以悶聲發大財了。五毛一點說就是你國人民+過去40年的某黨。韓國新加坡也是,而且國家小,不需要A bomb護身。


這太複雜了,要考慮到歷史,地理,文化,等等,許多因素。就算寫幾本書,也難以說清楚。


推薦閱讀:

從經濟發展角度來說,有哪些化悲劇為幸運的歷史事件?
中日韓三國在越南經濟中的參與度如何?未來有何趨勢?
為什麼隨著經濟發展,人均大米消費量下降了?
十堰的經濟發展如何?

TAG:戰略 | 國際政治 | 發展戰略 | 經濟發展 | 國家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