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看待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和俄羅斯東正教領袖基利爾一世的「千年」會面?


此次會面自然有其意義,但這次媒體的報道確實有些問題。最大的不妥是,東正教世界原則上並無天主教教宗一樣的最高權力,各自主教會的牧首是獨立平權的,要論精神領袖也得是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而基里爾一世只是莫斯科和全俄羅斯牧首、俄羅斯正教會領袖,「東正教領袖」這個名頭無論如何也落不到他的頭上,這點 @太公子伋 已經說過了。此外,還有一些小問題:基里爾一世不該稱「大主教」(Archbishop),而是「牧首」(Patriarch),兩個頭銜的級別是不同的。單就這次會面而言,雙方的籌備時間是2年,而不是20年。報道中還紛紛將「梵蒂岡」寫作「梵諦岡」。

喜感的是,這次的鍋要由台灣媒體來背了,環球網基本是照搬中國時報的文章,其他網站又搬了環球:

中時電子報:天主教與東正教領袖將舉行千年來首次會面

一直覺得台灣對這種問題會比較謹慎,沒想到也有這種事。當然,大陸媒體偷懶被打臉也是活該。

不過,這些文稿里雖有誇大之處,但稱其為「歷史性的一刻」並不算過分,西方很多重要媒體的新聞標題中也都使用了historic一詞:

CNN:Pope Francis to have historic meeting with head of Russian Orthodox Church

紐約時報:In Historic Move, Pope to Meet With Leader of Russian Orthodox Church

紐約每日新聞:Pope to hold historic meeting with leader of Russian Orthodox Church in Cuba

BBC:Pope Francis set for historic Orthodox Patriarch meeting

衛報:Pope Francis and Russian Orthodox patriarch to hold historic meeting

路透社:Pope, Russian Orthodox patriarch to hold historic meeting in Cuba

當然,人家沒有說什麼「東正教領袖」,都加上了「俄羅斯」或者「牧首」。

天主教會的新聞是這麼說的:

Catholic News Service:Pope, Russian Orthodox patriarch to meet in Cuba, Vatican announces

Catholic News Agency:"First in history" – Pope Francis to meet Russian Patriarch in Cuba

此前方濟各與巴爾多祿茂一世的會面似乎都沒有這個待遇,這個historic恐怕並不完全是宗教意義上的。讓我們看看西方記者是怎麼搞個大新聞的。

對於君斯坦丁堡與俄羅斯正教會的地位,BBC言簡意賅:

The Vatican has existing ties with the Istanbul-based Ecumenical Patriarch, Bartholomew I, but this will be the first meeting between the Pope and the patriarch of the Russian Church, which is the largest and most powerful Church in Orthodoxy.

紐約每日新聞也用了這兩個最高級形容詞。而路透社則說得更為詳細露骨:

Modern popes have met in the past with the Istanbul-based ecumenical patriarchs, the spiritual leaders of Eastern Orthodoxy, which split with Rome in 1054. Those patriarchs play a largely symbolic role, while the rich Russian church wields real influence because it counts some 165 million of the world"s 250 million Orthodox Christians.

也就是說,現在的東正教中,君士坦丁堡教會和俄羅斯正教會可謂「面子」和「里子」的關係。雖然梵蒂岡教宗與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早在1965年就曾會面,還撤消了1054年大分裂時互發的絕罰令(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現任領袖方濟各和巴爾多祿茂一世在2014年也曾會面;然而,方濟各的兩位前任,若望·保祿二世和本篤十六世,都希望與莫斯科牧首會面,卻始終未能如願。對於這個規模和實際影響力最大的正教會,如果梵蒂岡沒有與之和解,就不能算作真正與東正教會和解。所以,此次會面作為大分裂以來教宗和莫斯科牧首的首次會面,意義重大。

(實際上大分裂時還沒有獨立的俄羅斯正教會呢……但西方媒體確實是這麼寫的……)

俄羅斯正教會與梵蒂岡的羅馬教廷間最大的爭端在於「領土」問題。斯大林曾將烏克蘭天主教會定為非法,沒收了其教產(主要指教堂,也代表教區),轉移給了俄正教會;蘇聯解體後,受迫害的天主教會開始復甦,這些教產回到西烏克蘭,俄正教會則指責梵蒂岡試圖勸誘俄羅斯和烏克蘭教眾改宗,並要求對方停止這種滲透,否則將永遠拒絕與梵蒂岡方面接觸;而梵蒂岡方面認為這是正當的。因而,俄正教會對於梵蒂岡近年伸出的橄欖枝態度冷淡,兩教會關係也比較緊張。顯然,這些糾葛離不開俄羅斯與西方國家在政治上的對抗。【注1】

但是另一方面,敘利亞問題導致俄羅斯與歐美關係緊張,烏克蘭問題又使得俄羅斯受到西方制裁,或許俄羅斯也在尋求某些緩和的渠道。2015年普京與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的會晤就被視為一個轉機。耿直的路透社說: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has aligned himself closely with the Russian Orthodox Church, making the meeting in Cuba not just a religious event but politically charged as well, especially when Russia is at odds with the West over Ukraine and Syria.

而紐約時報則直接用了geopolitical一詞。俄羅斯正教會一直與俄政府關係緊密,普京上台後更是如此,牧首如此大的行動必然是要獲得普京首肯的。這次會面能夠成功可能正是普京釋放的一個信號。

更有趣的事情是此次會面的地點定在古巴的何塞·馬蒂機場,而中間人則是勞爾·卡斯特羅本人。眾所周知,古巴和美國恢復外交關係,教宗方濟各的居中斡旋作用可觀(起碼錶面上是這樣),獲得了古巴從上到下的感激。一些媒體如紐約時報從而將卡斯特羅此次的角色視為其投桃報李之舉:【注2】

He (Francis) helped broker the reconcilia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uba, and won the regard of Mr. Castro, the Cuban president. Mr. Castro, in turn, helped arrange plans for the meeting next week.

不知道這層關係日後還有什麼發展的空間。

衛報還稱,此次私人會面雖然只是在機場進行,但預計將持續兩小時,而教宗平素與各國領導人的會面一般不足一小時。

綜合起來,此次會面的政治意義恐怕遠大於其宗教意義。

平時對國際局勢關心不多,說得比較膚淺,歡迎糾正。

【注1:從宗教角度細查似乎是這樣的:被斯大林取締後又復甦的烏克蘭天主教會屬於東儀教會,在一些禮制上接近東正教,但仍屬於天主教會範疇,尊羅馬教廷;而俄羅斯現存的拉丁禮天主教會,即西方教會,則是進入21世紀後才由若望·保祿二世重新確立其聖統制的。不過這部分我實在搞不明白,不敢多言。至於蘇聯與俄羅斯東正教會的關係,可參考該問題下的諸多回答:

受到無神論的蘇聯統治七十年,為何現在俄羅斯的東正教勢力反而越來越強大了?】

【注2:福神 @Johann Faust在另一個回答中還提到天主教會與古巴共產黨的淵源:

天主教和東正教有什麼區別?為什麼這次兩大主教要選擇在古巴會面? - Johann Faust 的回答】


這些新聞工作者呀,實在是……

基利爾一世是莫斯科及全俄羅斯大牧首,只是俄羅斯範圍的東正教領袖,現在這麼早就管他叫「東正教領袖」,莫非有一種欽定的意思在裡面?你可以說東正教領袖是普世牧首,也可以說東正教沒有一個唯一的「宗教領袖」,但要說莫斯科牧首是東正教領袖,這未免太扯淡了點。

至於「千年來第一次」也是子虛烏有:2006年上任羅馬教宗本篤十六世就前往伊斯坦布爾訪問現任普世牧首巴爾多祿茂一世,兩年之後的2008年巴爾多祿茂一世又去梵蒂岡回訪本篤十六世。這次方濟各見基利爾不管怎麼看都談不上「第一次」。


雙方經過友好會談達成「一個耶穌各自表述」的重要共識,堅決維護基督教界的完整。


謝@Steven Ho邀請,之前在天主教和東正教有什麼區別?為什麼這次兩大主教要選擇在古巴會面? - lzhalzx 的回答 回答里已經說了很多,以及主要的背景,有興趣的參考一下。本答案就只抒個情。

對於這次會面的看法,只能說兜兜轉轉,重回原點。

千年前東正教和天主教決裂的一個核心裂痕,在於羅馬教宗堅持自己作為第一門徒的繼承人,作為第一主教,應當有普世教會的最高領導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則一方面堅持牧首之間是平等的,另一方面對羅馬的「平等者中的第一位」位置還頗有覬覦,要和羅馬「共居首席」。

而2007年,普世牧首和教宗達成了「共奉教宗為第一主教」的妥協

今年的這次會面,事後的發布會上,教宗在講話里明確用「兄弟般的交談」和「我們都是主教」表達了雙方平等的地位。對莫斯科牧首如此,對其他東正諸牧首,又怎能厚此薄彼?

所以說,一路磕磕絆絆走到今天,再回首,當初的決裂,所為的可不就是一場虛幻么?

曾經雙方的堅持,如今都已經沒有必要了,但是教會早就已經回不去了。如今雙方的差異除了神學問題和這個政治問題,已經是方方面面的,和平共處容易,要天下大同,不是一兩次會面,甚至幾十年的共同努力能做到的。

但是終究是一個好的破冰。和而不同,這樣就很好,也很符合現代精神。


只有社會主義地盤上,強大的共產主義法陣才能封住雙方澎湃衝擊的法力 所以只能在古巴碰頭了


小別勝新婚!

————————————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

信教的人越來越少了。全世界宗教聯合起來!



法新社報道,羅馬天主教教皇方濟各和俄羅斯東正教大牧首基里爾於2月12日在古巴進行歷史性會晤,這將是自11世紀基督教分裂後,東西兩個分支領導人的首次會面。實際上,天主教會一直在向東正教會伸出橄欖枝,雙方的低級別人員也多有會面。但是俄羅斯東正教大牧首始終神龍見首不見尾,和西方世界保持著距離。本任教皇方濟各對於東正教的態度一直相當友好,曾多次在公開和私下場合表達了願意和大牧首見面的想法。

在本次時隔千年的會面中,中東和非洲基督教徒受到的迫害將是他們談論的中心議題。

「目前在中東、中北非,以及其它另外幾個地區,極端主義者正在對基督教展開真正意義上的種族滅絕,這種局勢需要兩間教會採取緊急措施,進行真正的合作,」位於莫斯科的俄羅斯東正教在聲明中稱,「這就是為什麼,儘管存在障礙,(我們)還是決定組織大牧首基里爾和教皇方濟各會面。」

羅馬教皇方濟各和俄羅斯東正教大牧首基里爾

雖然倆人都在歐洲,還是要跑到遙遠的古巴去見面

然後,這同出一門的兩個基督教流派的首領竟千年未曾相見,實在是令我團感到迷惑不解。兩大教派之間這「千年等一回」的首領會面究竟有著怎樣的歷史等待?要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把時間倒推上千年,回到宗教氛圍極為濃厚的歐洲中世紀,從地緣政治的角度觀察這一場東西教會大分裂。

基督教起源於巴勒斯坦,基督教創始人拿撒勒的耶穌三十歲開始宣揚「天國即將降臨」,耶穌所宣揚的正是當時很多猶太人正在期待的消息。猶太人的國家在公元6世紀正式被羅馬帝國吞併,正處於混亂之中,有許許多多派別,他們都希望有一個早就許下來的彌賽亞(即救世主)來解救他們。群眾追隨耶穌,認為他就是這位彌賽亞,可是猶太人當權者表示懷疑,將耶穌抓捕並交給羅馬人地方官,耶穌做為一個革命者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儘管創始人早死,新的信仰依舊頑強,並在他的門徒們的努力下傳播到羅馬帝國的各個地方。

羅馬帝國極盛期

巴勒斯坦地區的拿撒勒

比之羅馬原有的從希臘文明繼承過來的具備人性的多神論宗教,基督教上帝關愛眾生的教義對於普通民眾更為友好。只需要崇拜上帝一個萬能神的簡化型禮儀和教義也對希望有信仰的人具有很高的吸引力。

儘管羅馬當局對基督教持續打壓與迫害,但在近三百年的漫長過程中,基督教逐步在羅馬帝國佔據重要地位,到君士坦丁發布米蘭敕令時,很可能羅馬帝國的一半人口都是基督徒(反對半數人口是不可想像的),在軍隊中基督教更是佔據壓倒性優勢。

基督教在羅馬帝國的合法化和國教化

米蘭敕令事實上只是承認基督教的合法化,真正成為羅馬帝國國教是狄奧多西大帝通過任命基督教五大牧首(羅馬,君士坦丁堡,亞歷山大,安條克,耶路撒冷)擔任羅馬帝國大祭司來實現的。基督教從此成為了歐洲最為重要的宗教力量,同時成為了西方文明生長的一塊基石。

君士坦丁大帝雖然對於基督教在西方文明的發揚有著奠基的作用。但是同時,他也為後來東西方教會的分裂埋下了伏筆。君士坦丁大帝將帝國影響力儘力向東推進,把自己的勢力範圍擴展到今天的土耳其、敘利亞等地,完全將偌大的地中海包在自己國境內成為了一座內湖。為了加強對於帝國新增疆域的控制力,君士坦丁大帝在君士坦丁堡建立了一座新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天的土耳其名城伊斯坦布爾),並且在君士坦丁堡附近划出了一塊基督教的教區。這個教區主教的宗教事務影響力很快上升,直至威脅了遠在羅馬城內教皇的權威。雙方對於君士坦丁堡主教的地位展開了曠日持久的論戰。

(君士坦丁大帝之前的戴克里先已將羅馬帝國的防務劃分為四大管區,兩個奧古斯都+兩個凱撒,凱撒為奧古斯都副手,實際將帝國防務分為東西兩大指揮系統,東都君士坦丁堡對應西都羅馬,至狄奧多西大帝死後,帝國分給兩個兒子,正式分為東、西羅馬帝國)

東、西羅馬帝國

君士坦丁堡教區的人們認為,羅馬教宗之所以堪稱為教宗,是因為他所主持事務的地區是帝國首都。而既然君士坦丁堡現在也是帝國首都,這裡的主教理所當然地應該和羅馬教宗具有平起平坐的地位。公元381年,君士坦丁堡牧首在大公會議上被提升為僅次於羅馬教宗的地位。公元451年,君士坦丁堡牧首更是被任命為和教宗平起平坐的宗教領袖。

而羅馬教廷的主教們認為,羅馬教宗的地位應該高於任何其他地區的主教。羅馬是基督教在羅馬帝國散布開來的發源地和福地。而教宗本人是羅馬教會的開創者——耶穌十二使徒之一的聖彼得的合法繼承人。既然是聖徒的繼承者,自然就比所有的神職人員都要具有更崇高的地位。因此,羅馬城內的教會對於公元451年的這次大公會決議感到非常不滿,拒不接受其結果。東西兩邊的日後的巨大矛盾在此時被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西羅馬帝國於公元476年正式滅亡,取而代之的是名不正言不順的蠻族國家——神聖羅馬帝國。這一轉變影響巨大,原本維繫東西兩個基督教會的血脈親情漸漸彌散在歷史長河中,而雙方的矛盾越來越多得與民族矛盾和地緣矛盾結合在一起。東西兩個羅馬帝國的疆域面積以當時的交通水平來看實在是相差著千山萬水,互相的積怨得不到肅清,新的矛盾又疊加上來。

公元七世紀,東羅馬帝國皇帝里奧三世借用東方阿拉伯世界的勢力獲得皇位,並且對基督教進行了迫害。大量聖器、教堂被破壞,教士被遣散回羅馬,伊斯蘭教也開始在東羅馬帝國傳播。宗教上的矛盾已經以雙方的國境為界限,展開了曠日持久的論戰。由於伊斯蘭教的入侵,東西兩個教會有過短時間的和睦,甚至還達成了關於崇拜聖像是崇拜其所代表的神明而不是神像本身的一致結論。公元857年東羅馬皇帝米海爾三世驅逐了與他政見不合的大牧首,任命自己的臣子佛西亞斯擔任東羅馬的宗教領袖。東方的教會經過這一番折騰徹底和西方羅馬教會失去了聯繫,羅馬教皇下令革除了大牧首的教籍。

拜占庭最強海軍兵種——噴火戰船

伊斯蘭教的崛起與東正教傳入斯拉夫民族

但是隨著北非穆斯林對於西方世界的軍事壓力越來越大,羅馬教會不得不倚重東羅馬帝國的海軍。於是雙方暫時達成了和解,西方暫且承認了東方教會的合法性,東方則把保加利亞劃歸羅馬教會並且提供兵力對抗穆斯林。這個佛西亞斯大牧首也不是個吃素的,試圖把東方正教勢力繼續向歐亞大陸的東邊拱。隨著傳教的腳步,他的傳教士們把東正教的教義和儀式傳進了以俄羅斯為首的斯拉夫國家。東正教的勢力開始上升,逐漸和西方羅馬教會形成了勢均力敵的局面。另外,身處東方教會的信徒心裡也開始懷疑羅馬教廷的合法性,有人公開指出羅馬教宗更改《聖經》教義。

在佛西亞斯分裂之後雙方有了一段時間的和平。然而,在教義上,關於聖父聖子聖靈究竟是三位一體還是有繼承關係的這個問題雙方始終無法達成一致。這在今天的人看來簡直就是無理取鬧的辯論,在當時人看可是涉及意識形態的最高問題。其重要性相當於上個世紀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的對抗。但是社會形態的對抗會因為實驗結果的不同而最終得出結論,宗教上的詭辯則無法證實或是證偽,一切都存乎教士們的口若懸河。更何況這涉及了兩位宗教元首的地位高低問題,哪裡是這麼容易就能夠和解的。

1053年,君士坦丁堡牧首終於開始行動,把君士坦丁堡的拉丁教堂全部關閉,並且致函質問羅馬教廷篡改教義、採用異教徒的祭祀儀式。羅馬教皇還是不希望雙方決裂,於是派出了一支主教團作為使者跟牧首談判。結果主教團還沒到君士坦丁堡,羅馬主教死了。使者團長的身份合法性就受到了雙方的質疑。脾氣暴躁的使者直接就把絕罰令拍在聖索菲亞大教堂內,氣呼呼地離開了君士坦丁堡。牧首也毫不示弱,把教皇開出了自己的教會。

羅馬天主教廷和東方正教廷在分裂之後,互相仇視而老死不相往來。西方教會組織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還借著為收復聖地耶路撒冷籌款的名義攻佔了君士坦丁堡。甚至當1453年君士坦丁堡受到奧斯曼帝國的進攻時,羅馬教廷都不願意出兵幫助這個倔強的同門師弟。以至於君士坦丁堡派去主教團向羅馬教廷討救兵時,雙方又爆發了一次涉及宗教禮儀的大辯論。東正教一方人才偏少,自然就輸了,但還是死不肯認輸。最終西方國家的援軍在教皇有氣無力的召喚下零零散散地趕赴君士坦丁堡,最終也沒有能夠抵擋東羅馬帝國的滅亡。東正教退守希臘和北方的斯拉夫國家,尤其以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宗教氛圍最為濃厚。從名義上來看,東正教的最高領袖是君士坦丁堡大牧首,但是治下人口1.6億的莫斯科大主教才是東正教的實際領袖。天主教會和莫斯科方面才是千年來從未接觸過的冰封局面,君士坦丁堡大牧首早在多年前就已經會晤過天主教教皇。

當代東正教的歐洲分布

俄歐周邊亂局

東正教與天主教分道揚鑣的故事開始於羅馬帝國的分裂。從此,地緣和政治上的矛盾使兩者漸行漸遠,但當地緣和政治要求兩者團結在一起時(如伊斯蘭教的迅速崛起),兩者也會重新統一於基督教的旗幟下。與歷史的每個時期同理,如今兩派關係轉暖的現實背景不可忽視。

兩者的此次見面被認為是俄羅斯和西歐社會和解的一個前瞻性事件。普京面對虎視眈眈的西方社會,手裡又積攢著烏克蘭和敘利亞問題,想必也思考過很多辦法試圖繞過美國達成和解。據報道,此次雙方的會談將在古巴首都哈瓦那舉辦,其暗中的操盤手是在美古邦交正常化過程中受到教皇方濟各照顧的卡斯特羅。這一面,雙方將就中東混亂的局勢和基督徒人權問題進行討論,並共同呼籲國際社會一同努力解救這些水深火熱中的信徒。在探討人權的外殼之下,兩位精神領袖對於世俗事務真正的影響尚有待觀察。

歡迎關注我團

地球觀察團

ID:diqiuguanchatuan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五月天被黑台獨?為什麼明星的政治立場這麼受人關注?
大陸民主以後就可以收復台灣是個偽命題么?
如何看待英國民眾發起請願要求英國政府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
台灣人如何看待擁護統一的台灣政黨社團,如「愛國同心會」「中華統一促進黨」?
台灣當局真的如此幼稚?美國隨便一點風吹草動就讓他們情緒波動,這是事實還是大陸媒體刻意渲染的一種景象?

TAG:政治 | 宗教 | 宗教文化 | 宗教史 | 教宗方濟各PopeFranc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