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聚苯乙烯發生脆性斷裂而聚碳酸酯具有較高延展性?

PS 楊氏模量大約為 3-3.6 GPa,而PC 楊氏模量大約為 2-2.4 GPa(數據來自WIKI) 兩者在拉伸測試中的力學行為卻大不相同,PS會在延長3%左後後發生脆性斷裂,而PC能在80%多的延長之後才發生斷裂,表現出較好的延展性。在 Charpy pendulum 測試下PS一砸就斷而PC砸幾次都不斷只是變形。請問這兩種不同力學表現背後的本質原因是什麼?

補充:希望能從碳鏈化學鍵性質,碳鏈的柔順性和運動方式上得到解答。比如,PC在屈服之後的延伸中碳鏈在發生怎樣的轉變和運動,與之對比,PS輕易斷裂又怎麼和碳鏈的運動和化學鍵性質上掛鉤?


2016/2/7一更,大家春節快樂。

謝不邀。

竟然真的有人問了這個問題呢。

利益相關:我碩士未來的博士課題主要方向,所在研究組已經在這個大方向上研究超過六年。

短回答如樓上 @Jason所說的:

不知道。

準確的說,這個世上還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分子層面機理,解釋為什麼PS和PC會有如此明顯的機械性能差異。

樓上 @宮非提到了分子結構的差異,確實,分子結構的差異是造成機械性能不同的原因,但是是如何造成的呢?分子鏈柔性?這一點仍需要商榷。

為什麼呢?因為如下實驗事實:

1) 機械活化現象 (Mechanical Rejuvenation)

這個現象應該已經發現有些年了。最經典的現象就是碾壓後的PS試樣會在一段時間內顯現韌性【1】。用Windows自帶畫圖工具隨手畫的過程圖,長條狀的為試樣,從兩個滾動的滾輪中間碾壓過去。

牆外的可以圍觀這個視頻: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N5VU-Xd_y0非常直觀,尤其是最後一段,顯示了在很短的時間內,機械活化的結果就會消失,剛剛變韌性的PS樣條再次變成了脆性斷裂。

有人會說,碾壓過程會始試樣變薄,並始試樣在碾壓方向上像擀餃子皮一樣壓長,這樣試樣就不是各向同性的了。OK, 有人選擇了扭轉試樣【2】,如圖所示。

試樣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繞著試樣的中軸扭轉,再扭轉回原來的位置,這樣試樣依然保持了原來的各向同性。結果,本來應該脆性斷裂的PS試樣再次神奇的變韌性了。

不僅如此,經歷過機械活化後的試樣,應力應變曲線上甚至都略過了應變軟化,過了屈服點後就開始應變硬化(扭轉後的樣品應變硬化的模量較低),本來會出現的頸縮現象也不存在了。而把試樣放在一邊,過了一段時間後(不同高分子時間不一樣),原來的實驗現象會再次出現,變得脆性易斷,有應變軟化,出現頸縮。

聽上去好像好神奇好有道理,然而這一切都顯得那麼不科學啊!!

作為一塊安靜的玻璃,材料中的分子實際上是從熔融態被「凍」了下來,他們來不及在降溫過程中慢悠悠的改變構象然後結晶,於是保持了他們的非晶狀態。如何保持非晶?因為玻璃態的分子鬆弛時間長達幾百上千年,分子在有限的時間內無法有足夠的分子運動使之重排成晶體,即使是最快的分子單元鬆弛,也是很漫長很漫長的(具體數據手邊沒有,但是肯定是按照天來計算),也就是說如果對一塊有機玻璃,在遠低於玻璃化轉變溫度的地方做小型變,然後在那個應力應變線性區做應力鬆弛實驗, 在有限的時間裡,等待應力降到0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然而機械活化現象竟然能在幾秒鐘的時間裡出神入化,來無影去無蹤,時間尺度和各種鬆弛時間根本對不上,用鬆弛時間以及與其緊密相關的鏈段柔性來解釋就變得極為牽強了。

------------------------2016年2月7日更-----------------------------------

2)熔體拉伸現象(Melt Stretching)

另一個現象雖然被報道了很多年,但是並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Vincent 在1960年就發現【3】,將亞克力(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升溫到玻璃化轉變溫度以上,並在熔體狀態下進行形變,形變後立刻降溫始系統降到玻璃態,在某些特定的形變條件下,會使本來只會發生脆性形變的PMMA變得可以越過屈服點,成為韌性材料。近些年Shi-Qing Wang 組將這個實驗進一步量化【4】,發現如果熔體拉伸的方向和降到玻璃態時拉伸的方向相同,在熔體拉伸到一定百分比之後,即可將本來只會發生脆性斷裂的高分子玻璃變成韌性,比如PS 和PMMA。然而,當熔體拉伸方向和玻璃態拉伸方向垂直的時候,即使是PC這種大家都公認的韌性材料,也會發生脆性斷裂。這個結論其實還是比較顯然的,因為這種快速拉伸以及速冷不會影響分子的纏結,甚至不會影響單位截面內分子鍵的數目密度,說明體系的脆性韌性和分子的取向有關,而且具體如何影響的?我會後面接著討論。

3)退火(anneal)和老化(aging)

其實上述的是一個意思,這裡的老化不是指分子發生降解,而是在較高溫度(玻璃化轉變溫度上下)以及隔絕氧氣(真空)的狀態下,放置一段時間,讓處於玻璃態的高分子玻璃的能量態降低【5】。眾所周知,玻璃態並不是穩態,他的穩態是結晶態,根據熱力學定律,系統總是傾向更低的能量態,所以玻璃永遠有一種「我要去結晶」的衝動,然而根據上面提到的高分子鬆弛時間尺度,它在有限的時間是做不到的。那有沒有什麼辦法讓高分子玻璃能量態降得更快些呢?升高溫度唄。然而我們並不想讓系統失去了玻璃態本質,於是在極為接近但低於玻璃態轉變溫度的環境下,玻璃的能量態降低的速度會大大增加。雖然結晶依然還是做不到的,但已經能創造出可觀的能量差異了。

退火之後,玻璃依然是那塊玻璃,但機械性質卻發生了顯著變化:兩個看起來毛差別都沒有的PC試樣,只不過一個放在室溫一個在玻璃化轉變溫度左右待了一些時日,卻表現完全不同,室溫下的PC試樣依然是韌性的,能經受住大型變的考驗,而被烘箱炙烤了一段時間的試樣卻斷裂在了應力應變線性區,變成了脆性材料。這次大家都蒙了,大家很無辜的,那根試樣誰都沒碰一下(甚至包括空氣),分子構型構象上可以說統計上沒有什麼區別,只是讓玻璃的能量態降低了,玻璃依然是玻璃,為何原本韌性的材料變成了脆性材料了呢?

-------------------------Sorry一直忙試驗只能半夜更,現在困傻了已經,未完待續-----------------------------

【1】Broutman, L. J., Patil, R. S. (1971). Cold rolling of polymers. 1 Influence of rolling on properties of amorphous polymer. Polymer Engineering Science, 11(2), 165-173.

【2】Senden, D. J. A., Van Dommelen, J. A. W., Govaert, L. E. (2010). Strain hardening and its relation to Bauschinger effects in oriented polymers.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B: Polymer Physics, 48(13), 1483-1494.

【3】Vincent, P. I. (1960). The tough-brittle transition in thermoplastics. Polymer, 1, 425-444.

【4】Wang, S. Q., Cheng, S., Lin, P., Li, X. (2014). A phenomenological molecular model for yielding and brittle-ductile transition of polymer glasses.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141(9), 094905.

【5】Physical aging in polymers and other amorphous materials.LCE Struik Elsevier, Amsterdam, 1978.


是由於PS形變不穩定和其對缺陷更敏感所致。

PS裂紋中銀紋斷裂伸長率可達300%,而PC只有100%,表明PS本質上有比PC更高的斷裂伸長率,所以此問題不能通過簡單的鏈斷運動解釋。在單軸壓縮實驗中,PS有比PC更長的應力軟化和更短的應力強化,表明PS形變過程相比於PC不穩定。在刻痕應變實驗中,PS在總體應變0.22%時產生局部裂紋屈服,而PC要達到1.1%,說明PS對缺陷更敏感。但是分子層級上的定性解釋還有待探討。


2016-02-08

我們的理論很簡單,我在另一篇回答提到在應力-應變曲線中,「彈性模量」代表斜率,「韌性」代表面積,題主也希望能從碳鏈化學鍵性質,碳鏈的柔順性和運動方式上得到解答。韌性越好的材料, 泊松數越大, 反之亦然, 是這樣嗎? - 宮非的回答

不同的塑料經過相關機械測試才跑出這類曲線,這時候還在扯些「形變不穩定和其對缺陷更敏感所致」。那還是「果」而不是「因」。這時候你就必須「高分子化學」的角度去思考兩者「分子結構」的差異。換言之,是分子結構決定不同塑料在「形變」及「缺陷」造成的現象

對高分子材料而言,材料會屬於「脆性破壞」(如 PS) 或「韌性破壞」(如PC),就高分子物理的角度主要看分子運動是否容易。也就是看溫度、結構及應變速率。溫度低、分子鏈間吸引力強、應變速率大,則呈現脆性破壞。反之呈現韌性破壞。但就高分子化學的角度,聚碳酸酯的分子鏈中含有多種基團,它所表現的機械性能為各種基團的綜合反映。 亞苯基,提供剛性、力學性能和耐化學穩定性能;羰基,增加剛性;酯基,易吸水、電絕緣性差、耐化學穩定性差;氧基,賦予韌性。

很清楚機械性能的表徵是「果」,分子結構是「因」。給大家一個建議,沒有單一種學科可以去解釋任何現象,任何實驗也只是用自己已知的知識去設計的,如果不試著去接納其他學科,即使你自圓其說,總還是瞎子摸象罷了。要懂得因果關係再來找相關領域的合理解釋,不是固執並死抱自己的學科,你才能學得更多。

------------------------------------------------------------------------------------------------------------

2016-01-26

由於聚合物材料種類繁多,它們在室溫及一般拉伸速度下的應力-應變曲線也呈現複雜的情況。依拉伸過程中屈服的表現、伸長率的大小以及斷裂情況,可將其區分為五種類型
(如圖 1 ):

(a).硬而脆,如 PSPMMA 及酚醛樹脂等,其彈性率高,抗拉強度大、沒有屈服點,斷裂伸長率一般低於2%

(b). 硬而強,如硬質 PVC,其楊氏係數高,拉伸強度大,斷裂仲長率約為 5%。

(c).強而韌,如 PA66PC POM 其強度高,斷裂伸長率也較大,在拉伸過程會發生頸縮

(d). 軟而韌,如橡膠及軟質 PVC,其彈性率低,屈服點低或不明顯,只看到曲線上有較大彎曲部,伸長率很大 (20%~100%),斷裂強度尚高。

(e). 軟而弱,如一些柔軟凝膠,很少作為材料使用。

硬脆與強韌是材料的力學性能,「硬脆」是指無屈服現象且斷裂伸長很小;「強韌」是指其斷裂伸長及斷裂應力都較高。聚苯乙烯
(PS) –「硬脆」、而聚碳酸酯 (PC) –「強韌」是怎麼造成的?聚苯乙烯 (PS) 與聚碳酸酯 (PC) 都是「玻璃態高聚物」(熱塑性塑料),為何力學性能差距哪么大?

聚苯乙烯(Polystyrene),簡稱 PS,它是一種熱塑性樹脂,在室溫下為玻璃狀固體,若加熱高於其玻璃轉移溫度時則會呈現流動態,當溫度下降時會再次形成固體。純的聚苯乙烯固體是無色、堅硬的塑料,可以和多種染料混合產生不同的顏色。而聚碳酸酯
(polycarbonate),簡稱 PC﹐也是種熱塑性樹脂。有脂肪族﹑脂肪芳香族和芳香族聚碳酸酯三類﹐基中具有實用價值的為芳香族聚碳酸酯﹐且以雙酚 A (4﹐4-二羥基二苯基丙烷) 型聚碳酸酯使用最為普遍。聚苯乙烯與聚碳酸酯都為「非晶態無規聚合物」,聚苯乙烯耐熱性 60~80℃,而聚碳酸酯耐熱度卻可達
121℃,原因在主鏈上基團對聚碳酸酯的影響

1). 苯基團:龐大的剛硬基團,限定了分子鏈段的內旋;

2). 酯基:強極性基團,提供了較大的分子間力使分子鏈互相束縛,削弱分子鏈柔性;

「苯基團」和「酯基」決定了聚碳酸酯 (PC) 是屬性剛性較強的大分子。分子鏈上的苯基團和側面的甲基團使聚碳酸酯的分子具有剛性 (主鏈含有芳雜環時,內旋轉難,鏈柔性差)。
聚碳酸酯 (PC) 鏈結構中,既有柔順的碳酸酯鏈,又有剛性的苯環相聯結結構,即機械特性是韌而剛。

因此,聚合物的玻璃化溫度 (Tg)
和熔融溫度 (Tm) 較高、熔體粘度高,分子鏈在外力作用下不易滑移,抗形變能力強,力學強度高,耐溶劑性和耐水性好

反觀聚苯乙烯 (PS) 一般為頭尾結構,主鏈為「飽和碳鏈」,側基為「共軛苯環」
聚苯乙烯的側基為體積大的苯環,分子結構不對稱,大分子鏈運動困難,所以聚氯乙烯呈現剛且脆的性質。兩者最大差異是聚碳酸酯的苯環在主鏈,而聚苯乙烯的苯環在側鏈,剛性自然有異


酯基的次級鬆弛


PS屬於硬脆的材料,而PC屬於硬韌的材料。PS由於苯環的存在導致高分子鏈剛性較強,拉伸模量較大。PC主鏈上存在的芳環提高了PC的拉伸模量,但是由於醚鍵的存在,分子鏈存在次級運動,提高了PC的韌性,所以PC硬而韌。(高物學的知識,第一次回答,多多指教~ )


PC的β鬆弛


看完題目,我覺得我還是搬磚去吧。


這高分子的問題我怎麼能放任不答呢,不請自來,前面的回答很清楚了,但是忽然想到這不是題主的高物作業題吧,建議你去看何曼君先生的高分子物理鏈結構那一章,多看兩遍就清楚了,一開始可能不太好理解,但是多讀兩遍你就豁然開朗了,何曼君先生的高分子物理是經典!!!


推薦閱讀:

麥子纖維杯靠譜嗎?
超輕氣凝膠「碳海綿」比氦氣的密度還低,為什麼沒有像氦氣球一樣在空氣中上浮?
純凈水瓶為何不能反覆使用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材料越硬越耐磨嗎?
有哪些有誤導人的俗名的化學品?

TAG:高分子材料 | 材料科學與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