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攀岩與室外攀岩在策略上、技術上、裝備上、心理上有哪些差別?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 ? 戶外玩傢俱樂部,更多戶外運動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首先說說室內攀岩和室外攀岩,我想題主的意思應該是人工岩壁攀岩和自然岩壁攀岩的不同吧,我就按這個思路來聊。

攀岩最早當然是在自然岩壁上進行的攀登活動。人工岩壁是後期由法國人發明,從材料到工藝都更新極快,人工岩壁的出現打破了地域和氣候的限制,讓人們可以全天候的非常便捷的進行攀岩運動。人工岩壁的優勢在於不受天氣影響,安全上維護非常方便,沒有落石等風險,是攀爬訓練的絕佳場所。自然岩壁的優勢當然是世界各地美麗的絕壁風光,每條獨一無二的線路,在野外攀岩本身就是貼近自然的生活方式。

至於需要哪些不同的準備,

策略上,我不是很清楚策略指的是什麼,因為攀岩運動相比登山活動來說要簡單的多,特別是運動攀登和抱石。在人工岩壁攀爬更談不上需要制定多麼完備的方案和計劃。可以針對想達成的目標制定訓練計劃。

;技術上,分攀爬技術和器械操作兩個層面。對於攀爬技術,室內和野外是相通的,是相互促進提高的關係。只擅長爬人工岩壁或只擅長爬自然岩壁都是攀爬技術不全面的。器械操作技術同樣不分室內外,用的是同樣的標準,安全的操作手法,使用符合國際質量標準的攀登器械。只是自然岩壁攀登涉及到的攀登器械更多,操作方法更複雜,特別是在傳統攀登過程中和多段路線甚至是大岩壁的攀登過程。

裝備上,實際攀岩中提到裝備,大都指攀爬中使用到的攀登器材。前面在器械操作中已經提到。那麼最重要的區別就是當我們在自然岩壁進行攀爬和保護同伴的過程中都需要帶頭盔,以保護頭部。再有的部分就是在自然環境中,除了攀爬裝備,還需要應對複雜多變的氣候環境,依照天氣變化,溫度差,攀登時長等因素去準備保暖,防磨,防水透氣等功能性服裝。

心理上,人工岩壁攀登對攀爬者心理影響相對要小很多。可能最常見的是對高空的恐懼。恐高,大部份情況是可以克服的,當熟悉了高空環境,並確認非常安全的情況下,慢慢的攀爬起來會更自如。在自然環境中相對複雜一些。岩質,岩壁角度,周邊環境都是千差萬別,初學者要循序漸進,豐富攀爬經驗,才能有更好的判斷力,規避一些風險,如避開容易落石的地區,如何在複雜地形為攀登者進行保護,以及如何和搭檔保持有效溝通等等。

總之,攀岩者要勇敢而謹慎。勇敢才可以在高空中做出突破自己極限的攀爬動作,謹慎才能保證自己和搭檔的安全,才能更好的攀登。


謝謝邀請。

我目前的攀岩水平,在室內先鋒紅點過5.11d,目前正在攻克5.12a。室外onsight過5.11b。抱石室內爬過V6,室外只爬過兩次,只爬過V3。並不是很好的成績,但是自己也有了一些體會。在這裡只說運動攀。

--------

2016.9更新

目前已經爬了一年傳統,前幾天剛剛紅點了一條11a。室外sport難度升級到11c,岩館sport升級到12b。目前更享受多段傳統攀。

---------

2016.09.14

紅點一條5.12a

---------

2017.09.05

又一年過去了,升級為5.12b,前天分步一條5.12c。

----------

策略上。

室內攀岩一般都是在自家周圍的熟悉的岩館,而野外則更多的可能是不熟悉的地方。熟悉的室內怎麼爬都可以。而對於野外,運用一些策略是應該的。今年1月我和搭檔去拉斯維加斯進行了10天的野外攀岩,他教了我很多策略。因為是10天的行程,前幾天安排多接觸不同風格、不同岩場的線路,不要衝擊難度。是為了讓自己熟悉該地區的岩質、線路風格、難度等等,同時是對自己攀岩體能的一個提升。首先要找的是該區域的經典線路,這些線路很多人爬過,危險性相對較小,同時經典線路必定是有一些動作很讓人印象深刻,從娛樂和鍛煉的角度來看都值得一爬。最好選擇一面牆,有適合自己熱身的線路,有超出自己能力的線路,也有自己可能能夠紅點的線路,從熱身到衝擊難度都很方便。我們在前幾天爬了4-5個岩場。最後幾天,心裡大概有數自己有可能紅點哪些線路,於是我們又去了兩次最合適的那面牆,在最後一天我紅點了一條5.11a,flash了一條5.11b,是到那時候為止的最好成績。

技術上。

我爬室內比較多,但是我更喜歡野外的感覺。我把室內當作是訓練,野外才是真正考驗實力的戰場。我爬先鋒比較多。技術上的區別我感覺不是很大,室內室外的技巧都是相通的。但是我曾經看過一位前輩說過的話,他說室內攀岩,岩點是固定的,發力的方向和角度也基本都定死了,然而野外可選擇的點更多。所以甚至室內會要求更精確的技巧。我目前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體會不到。還有要說的是野外保護的技巧和沖墜的技巧等等,比如要判斷某處沖墜的安全性,要判斷該給多少繩等等,這些都是有別於室內攀岩的。

裝備上。

野外需要更多的裝備。除了安全帶,岩鞋,粉袋之外,野外還要準備頭盔(防落石,防倒栽蔥,保命要緊)、快掛、扁帶、主鎖、輔繩(用來下降時做抓節,或者做別的用處)、繩包(防止繩子直接放在地上會臟)、背包(野外一般都要徒步一段,用來裝所有裝備),還可能用到掛快掛神器(有時候掛第一把快掛會危險)、逃命梅隆索(便宜,丟了不可惜,防止一條線路實在爬不上去的時候用來在當前掛片上直接下降)、食物、保暖衣物、墨鏡、防晒霜、頭燈等等。抱石的裝備相對少一些,但是需要抱石墊。如果你玩free solo我就不說什麼了,甚至能連衣服都省了。

心理上。

這一塊是區別最大的。恐懼來源於未知。起初在室內抱石,不敢跳不敢掉,後來室內爬頂繩,又是不敢掉,後來去野外爬頂繩,又經歷一次不敢掉。後來先鋒不敢沖墜。野外先鋒不敢沖墜。室內抱石不敢掛腳。野外抱石不敢dyno。種種恐懼都經歷了一遍。然而克服恐懼的唯一辦法就是不斷去嘗試,讓自己熟悉,讓自己不斷離開comfort zone,自己的心理就會不斷強大,能夠迎接更多的挑戰。爬一條線路是這樣,從最開始的嘗試onsight,到不敢沖墜,對某個動作沒有信心;爬多了之後每個動作都輕車熟路,專註地爬會根本意識不到潛在的沖墜的危險。我想說的是,心理上的區別在於恐懼感,而恐懼感的來源是不熟悉。如果默認在室內爬得更多,那麼如果野外也爬多了,熟悉了,或者在野外爬一條爬過了很多遍的線路,我想會和在岩館爬沒有太多區別。


只聽一聲慘叫從旁邊岩壁傳來,當時我在做確保(belay),分身乏術,一起的朋友傑克說他去看看怎麼回事。

「那個年輕人把腳摔傷了」,幾分鐘後他回來說。之前我們在那邊熱身時遇到兩位年輕攀岩人,一副無憂無慮的樣子像大學生。他們沒帶水,而帶了一打啤酒,坐在岩壁下邊喝邊跟我們推薦 Trader Joe 的這款超划算 IPA。看我垂降(rappel)時用抓結(pursik)制動,他們驚嘆不已,「哇,你是巫婆嗎?!」

越聊越發現這兩人沒什麼野攀經驗。他們之前只在岩館裡打過頂繩確保,沒學過先鋒就敢直接跑到野外耍。摔了的年輕人先鋒時,他的確保員不僅給繩太多,也站得離岩壁太遠,尤其在頭幾把快掛,如果先鋒者掉下來八成會墜地。我們在旁邊爬,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實在看不下去了,特地跟確保員指出潛在危險,對方聽著也半懂不懂,並不見有做出改變的打算。作為剛認識的陌生人,我們也實在不好再多說什麼,只有心裡默默祝他們好運。

不幸還是發生了。先鋒者在離頂還有三把快掛的地方掉了,下面有個小平台,確保者給繩時沒考慮這點,先鋒人結結實實地掉在平台上,腳後跟承受了大部分撞擊力。傑克去的時候傷者吊在繩子上不住慘叫,確保者慌了,不知如何是好。傑克詢問先鋒者的傷情,確定可以垂降,然後讓確保人冷靜,慢慢把人放下來。人到地面後再次檢查是否有其他嚴重傷情(比如頭部撞擊),幸運的是只有腳受傷。不巧誰也沒帶急救包,這種情況下能做的不多,趕緊去醫院處理才是。我們趕緊幫忙收繩子和快掛,好在傷者還能動,兩個人攙扶著離開了岩場。

對那位受傷的攀岩人而言,本次攀岩季結束在了這條 5.9 上。

這是我前不久在洛杉磯周邊回聲岩(Echo Cliff)碰到的一幕野攀戲劇,不幸的那種。野攀中這種事並不少見。每年都能聽到一些受傷消息,往往很多能在攀岩者身上找到原因。

尤其如今越來越多人通過室內岩館接觸攀岩,不管抱石還是爬事先掛好的頂繩,這種相對安全無憂的環境讓人對攀岩的危險掉以輕心。帶著這種心理設定到複雜得多的野外,更容易發生上述不幸。

每當野攀季到來,我毫無保留地鼓勵大家出去爬,因為爬真實石頭有太多室內岩館無法比擬的體驗。聽過一個比方:如果說野攀是跟心上人熱烈地滾床單,去岩館則是一個人寂寞地打飛機。但我不得不在一開頭講這個故事,希望能在躍躍欲試的小夥伴心裡敲個警鐘,在出去耍之前做好準備,開啟一個自信、安全的野攀季。

1、重要的事說三遍,攀岩有風險

我不太贊同把「攀岩」歸結於極限運動,至少大家最熟悉的運動攀岩並非如此。有現代攀岩裝備的保障和相對成熟的攀岩操作及技巧,運動攀岩挺安全。我常對人解釋,攀岩比開車安全。從概率上說,你更可能在路上出車禍而不是在攀岩中遇難。當然,前提是攀岩者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如果不知道,攀岩這個把你帶到幾十米高岩壁的運動會很致命。

2、找到你信任的導師

理想狀況下,每個人的第一次野攀是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的。如同第一次水肺潛水,不可能自己拿著裝備就跳進海里。但在現實中,似乎大家覺得攀岩比潛水簡單,即便不知怎麼先鋒也敢拿著繩子快掛直接上。

目前國內已經有一些野攀課程,「享攀」和「白河攀岩基金」都有提供,有條件的岩友可以從這裡開始。你所在地岩館可能也提供野攀課程,不妨詢問一番。

如果不方便上課,那就多去岩館結識攀岩人,找個安全、有經驗和你信任的導師,讓他(或她)帶著你去。這不僅關乎第一次野攀的安全,從一開始養成正確、安全的習慣,也減少今後犯錯的可能

此外,網路上有很多野攀視頻教程,出去之前看一下心裡更有數。

3、別著急先鋒

第一次出去別打算先鋒,先從頂繩開始。

有時野外頂繩跟岩館不同,岩館裡一段繩子垂下來,你系好繩子後只管往上爬就行。在野外,有時攀岩嚮導或朋友幫你掛好頂繩後,繩子還一路扣在快掛里。輪到你頂繩爬時,就得邊爬邊解開扣在快掛里的繩子。很多人都忘記這點,結果發現爬著爬著動不了。但千萬記住,到頂後別把繩子從固定點上的快掛或絲扣鎖里解開!那會非常危險。

很可能你會經歷野外的第一次頂繩掉,記得不要抓掛片,不要抓快掛,不要抓繩子,頂繩上掉不了多遠,放鬆,學著信任裝備。

慢慢來,多給自己一點時間,等對野攀感到很放鬆時再考慮學習先鋒。

4、裝備還是必要的

跟岩館抱石比起來,野攀需要更多裝備:攀岩繩,快掛,安全帶,攀岩頭盔,保護器,鎖具……

在只頂繩的情況下,裝備可精簡為安全帶和攀岩頭盔。如果你在野攀前已確定喜歡並打算多在外面爬,建議上手全套裝備,自給自足的新人總更受歡迎。

具體到裝備怎麼買,每一種是一篇單獨文章,在這裡很難展開說。岩點此前已經有過攀岩頭盔選購指南,戳這裡傳送

選擇安全帶時的一個注意事項是尺寸,最好能提前試穿。每款安全帶的描述中會寫明推薦用途,選「運動攀岩」(sport climbing)。

5、不懂一定要問

攀岩有很多專門術語和技巧,但凡聽到不明白的,別害羞,儘管問。攀岩人很熱衷於幫助新人,因為大家都經歷過這個階段。

攀岩時不懂裝懂更要命。比如,若不會清理固定點,要不問別人先在下面練習好,要不就別干。不會頂繩確保也請老實說出來。請為自己也為他人的生命負責。

6、遵守野外攀岩禮節

萬事具備,還差最後一點,在野外怎麼表現?我拿岩館和野外放在一起做個對比。

※ 以上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愛攀岩,讀岩點。歡迎各位岩友關注岩點公眾號:climbingholds。


瀉藥

人工岩壁與自然岩壁在攀爬時區別還是比較大的,如果一個長期混跡於岩館的人,切換到自然岩壁還是需要有個適應的過程。下面就針對題目簡短的說一下吧~

策略上

首先,人工岩壁的支點是彩色的,通常與岩板有強烈的色彩反差,那麼在攀爬前讀線的過程就會顯得相對簡單,對於熟悉人工支點的climber來說,支點的形狀、方向以及應該用何種方式抓握,這些都非常清晰,所以只需要在固定線路上規劃每一個動作即可;

相反,在自然岩壁上攀爬,所有可抓握的及踩踏的岩點都是天然岩石的顏色,而且每種不同的岩質會有不同的特點,所以在讀線時對於不同位置岩點的判斷(俗稱「找點」)以及脫落和整體的線路評估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對於岩壁周邊環境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技術上

自然環境的抱石、結組以及傳統攀登,需要掌握比在人工岩壁更多的保護技巧和器材使用知識,尤其是結組以及傳統攀登,因為人工岩壁很難模擬,所以僅就運動攀登而言來說說。

自然岩壁比人工岩壁的造型更為豐富,所以不僅可以選擇不同的線路來完成攀爬,同時在動作技巧的運用上也顯得更為豐富,只要充滿想像力以及膽大心細的特質,自然環境可以更大限度的激發出自己的潛能,這也就是所謂的自然岩壁樂趣大於人工岩壁;因為人工岩壁為了對climber的攀爬能力進行鍛煉,或者是為了讓體驗著有一定的挑戰樂趣,所以對於線路難度的設定基本上都是5.8以上,而自然環境下的線路都是根據岩石的天然形狀來開發完成,所以不乏5.6甚至更簡單的難度存在;所以在攀爬能力上對於體驗著而言門檻更低。

裝備上

還是以運動攀為例,無論是頂繩還是先鋒攀登,岩鞋、安全帶這類最基本的攀爬裝備是一定的,其他在先鋒攀登所需的諸如快掛、菊繩、主鎖一類也大同小異,個人人外最大的區別是在於頭盔!

人工岩壁條件下,支點、岩壁、繩索等等等都會定期有工作人員進行檢查以排除潛在的危險因素,所以安全性是想讀較高的,所以以頂繩保護攀登的方式,climber可以不用佩戴頭盔;

而在自然環境下,不可控因素比人工岩壁多,風險也更大,所以頭盔還是建議一定要戴,無論是頂繩還是先鋒,保護措施一定要做好。(不要認為自己也可以像網路視頻中的大牛們一樣在岩壁上享受著風吹髮梢的感覺,就算拋開那些不勝枚舉的大牛們因為沒帶頭盔而出現的事故不說,首先你得問問自己是不是有他們那樣的攀爬水品來為自己提供足夠自信)。

此外,對於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的抱石而言,人工場地都會提供固定位置的厚實緩衝保護墊,而自然環境下需要自己準備抱石保護墊。

最後,由於人工場地的限制,傳統及結組攀登的裝備就不多說了。

心理上

要說人工環境下以自然環境下攀爬的最大不同,那就是心理。

首先,人工環境的安全性對於心理上大安撫還是很大的,方便、安全以及對於每一個動作的培養,是人工岩壁本質上的作用,其實也可以說就是為在自然環境下攀爬做訓練準備,舉個簡單的例子:

人工岩壁的形狀、角度以及掛片設置的位置等等方面,都是以安全為首要出發點,而自然岩壁則未必能每一步都保證如人工岩壁般的可靠,在加之風、雨、泥土等等一切不確定的因素,在人工岩壁可以在練習先鋒攀登時接受沖墜,但換作自然環境,大部分人都還是會「慫」掉,寧願倒攀回到上一把快掛take,也不願放手一搏。

另外對於自然環境下的攀登樂趣要遠大於人工環境這點,也會直接影響到climber的心理,人工環境下雖說相對枯燥乏味,但可以專註於攀爬,而自然環境下,climber會受到來自於各個方面的影響,不僅僅是岩壁本身,甚至是在岩場烤串飄來的香氣~以及在河邊游泳曬太陽的少婦……


室內與野外攀岩遵循相通的身體移動法則,但除此之外,它們之間的差異可能會大到人們認為這原本就是兩種遊戲。相通之處不必多言,不同地方多說一些。

野外自然環境優於室內,但也增加複雜性。在野外攀岩可以體會融入自然的快樂,攀岩在野外回歸原初本質。在野外可能一天只爬一條線路,只抱一塊石頭也不至於在室內那樣狹促憋悶。但同時,去野外爬必然伴隨可接近性、天氣、地質災害等潛在麻煩或危險,因此,相對室內攀爬,去野外可能需要坐車或開車比較遠,徒步強度比較大,野外吃住等基本生活生存知識技能裝備等準備。室內呢,可能只需岩鞋一雙就能安心爬一天,不受上述因素影響。

目前而言,野外線路的岩點與室內差別不小。慣於室內爬的愛好者,初到野外,往往不太適應。室內塑料岩點很難完全模擬野外岩點的多樣性與複雜性,這往往是有人野外更好玩的基礎,在野外很考驗和鍛煉腳法,在野外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腳,越大膽去踩,越有可能。例如有些需要很好smear的野外點,在室內很難鍛煉到。手點的磨手與銳利程度與岩質有關,室內少見的手部破皮流血在野外就更常見。

野外攀爬因地形、易落石與否、風化程度等極大增加安全隱患,攀爬經驗、安全攀爬習慣、攀岩搭檔的溝通等方面非常重要。野外先鋒攀爬與室內比在沖墜時可能面臨更大風險,比如平台或夾角地形等,因此要求攀爬者更為穩定的心理及應對狀況的能力,要求保護人員更密切的觀察及提醒。佩戴頭盔是強烈建議的。許多事故不重提了,攀爬者的,保護者的都有。

野外攀爬的種類風格多樣,創造性自由度更高。例如傳統爬,室內岩館有縫的少,即便有,也絕比不上野外手感和多變,權當練習而已。還有深水抱石,也是室內難體會到的,即便sharma搞得那個人工岩壁深水抱石也不過是噱頭罷了。野外抱石的線路新鮮複雜空間變化也絕非岩館抱石區模擬的來。一句話,樂趣肯定是野外多。

我是野外擁躉,但室內攀爬也有野外不及之處。某些動作設計是野外難見到的,看現在的室內抱石比賽就知道了,真是自己另玩一套,觀賞性強的像雜技了。另外,室內便於岩者反覆練習動作,訓練容易系統,人工岩壁對攀爬技能提高可能更有效率。再者,室內使得更多人接觸到攀岩,又通過比賽等等推廣了攀岩,這點是不可抹殺的,否則如今或許據點還只在約塞美地公園或者楓丹白露也未可知。

願大家在室內或野外爬的開心,這是所謂初心,最重要噠。。。


主要還是要有一些夥伴,當年山鷹社雪山之上仍讓人難以忘懷?


推薦看一本漫畫叫《孤高之人》 這本漫畫有毒讓我這種平時什麼戶外活動都不參與的人想立刻投身攀岩運動...裡面會有題主想要的答案……


簡而言之,感覺上像完全不是一種運動。

對於一般人而言,都是從室內的頂繩或抱石,開始了攀岩的旅程。相比於野攀而言,室內更像是一種簡化了的攀岩。

有人不屑於室內攀岩,說:「indoor climbing is like masturbating.」 言語有些粗俗,就不翻譯了,雖然這個態度不好,但是其實有點話糙理不糙。

室內攀岩的好處在於,把所有繁瑣的準備簡化了,只需要一雙鞋,一個粉帶,來到岩館,就可以專心於練習了,其他人把所有能準備的都準備好了,把安全隱患基本降到了最低。讓人可以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訓練上。

戶外則是完全不同的感覺,首先無論是裝備還是心理的準備上,都要成倍的增加。如上文所說,帶上手機錢包粉袋鞋,室內岩館走起了。

室外則是:光是攀岩裝備:粉袋,鞋,安全帶,繩子,地布,頭盔,很多快掛,一些主鎖,幾根扁帶,一些ATC,某些ABD,各種大小刷子,如果是trad,那再把nut,cam,friend帶上吧,如果是multipitch,那就更多主鎖,更多扁帶,更多抓節。

這還只是攀岩裝備,其他的相對應的:路書,防蚊葯,被叮了之後的葯,急救包,雨傘雨披,大容量的水袋,如果晚上的話頭燈手電筒。。。。不勝枚舉(呃……說完這些我忽然想起了Alex Honnold......freesolo我們不考慮哈.......)

除此之外,要是去別的地方,要有人負責安排行程,租車,訂住宿......等等等等。而且戶外的不確定性因素是如此之大,大到落石,遇到毒蟲野獸,小到一條不熟悉的線路,它的bolt位置是否合理,沖墜是否安全,都是不得不多加考慮的因素。

隨著繁瑣程度和不確定性的增加,樂趣和成就感的相應的增加也就不言而喻了,如果能在戶外flash一條線路,在幾十米的高空望著旁邊的樹梢,俯視著遠方的平原或大海,那種感覺是在室內無法想像的。

總的而言,室內更像是去健身房的感覺,更多的是排除干擾,專心訓練。室外更像利用攀岩這個技能點,去平常人無法達到的地方旅行。正所謂,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PS:

答主在新加坡。

一般周二周四岩館,周日去野攀。

節假日時不時周邊泰國馬來等等的去爬一爬,歡迎約爬~


謝邀!

室內攀岩有教練會幫忙保護,線路也是多選,由簡到難;也可以聯繫抱石。裝備可以跟管內借,需要注意的地方教練會提醒。

野外攀岩了先要學習打繩結和保護,戶外注意的東西多一點。

1.找個有野攀經驗的人帶你

2.去安全的野外攀岩地區(有的山鐵片鬆動或石頭風化鬆動嚴重的)

3.先要有人會先鋒攀爬去掛好繩子

4.最好帶頭盔和用D14龜龜保護器

5.野外裝備你需要點裝備(攀岩鞋其它的裝備借好一點,除非一直玩攀岩)

6.野外石縫裡可能有蟲子(不要驚慌失措撞到岩石,始終面對牆壁)

7.野外攀岩沒有明顯的抓點和腳點,需要看清楚岩石和想好動作

8.不要爬遠高於自己水平線的線路

9.去野外攀岩強烈建議你學習室內攀岩方法

室外的話最主要安全第一。


謝邀。室內爬多了,剛出去會找不著點,手腳都不知道往哪放。室外天然岩壁爬多了,就滿世界都是點了。為毛邀請我,爬得很少啊。


攀岩根據場地不同可以分為自然岩壁攀登,人工岩壁攀登和山嶽攀登。其實室內一般就是抱石館,一般學習攀岩在上大岩壁之前都是在抱石館上面攀登的。怎麼說呢,室內鋪的墊子很厚,摔的時候注意保護自己的頭部頸部等關鍵部位,然後再有一個同伴保護一下,基本不會出問題,安全性高。難度要看你怎麼設計,可以簡單也可以很難。

如果是在室外的大岩壁攀登的話主要的保護方式就是頂繩攀登了,就是大家常見的上面人爬下面人拉的那種。保護者與被保護者都要穿上安全帶,一般成年人都用坐式安全帶

如上圖。

用八字環和安全扣鏈接繩與人。再加上保護頭部的頭盔,用來做臨時保護點的快掛這些就是攀岩必須要有的一些東西吧。

然後再加上一些輔助性裝備包括攀岩鞋,鎂粉,差不多就可以去攀岩場學習學習了。


謝邀。就我爬的那些岩壁,感覺天然岩壁摩擦要比人工岩壁大很多,人工岩壁最好有粉袋。人工岩壁的點相對固定,天然岩壁很多看著不能利用的點其實也可以利用,有一些縫隙甚至是看起來什麼都沒有的岩壁,感覺比人工岩壁靈活很多,有的部分幾乎相當於登山。

天然岩壁很糙啊,長褲必備。

心理嘛…因人而異,天然岩壁景色好哈哈哈。

抱石難度比較大,剛開始練的時候不敢跳啊哈哈哈哈。不過很鍛煉手臂力量。

總之:身體貼近岩壁!!!貼近岩壁!!!

還有每個人身高不同,力量不同,所以找點也是因人而異的。


推薦閱讀:

什麼樣的岩壁適合開發攀岩線路?
普通家庭消防器材怎麼用?
關於攀岩有哪些誤解?
新手如何開始學習攀岩?
180cm以上的人適合玩跑酷嗎?

TAG:攀岩 | 戶外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