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風雨哈佛路》,各位有什麼看法?


如果只看到主角因為高智商而輕鬆進入哈佛的話,那麼我只能說你可能壓根沒get到主題。

至少我本人,看完這部電影過後,除了痛哭流涕外也更加堅定了求知是一件終身的事這一點。

沒有體會過的人,是壓根不懂得這一點的。

你無法和正常人交流,因為你壓根從小沒有和父母好好進行過交流。

你出身貧困,當其他孩子在為一次小小的進步而受到獎賞時,你卻閉上雙眼,努力想要擺脫貧窮的印記。

你深愛學習,卻畏懼學校,因為哪裡和的孩子是那麼張揚、自信,你永遠格格不入,除了恐慌和焦慮,你壓根不能收穫其他東西,你在學校,只是機械的接受一切、議論、惡言……

你陷入絕望,你望著周遭的一切,你原本天賦秉異,但如今卻走到這一步,你不知道為什麼命運會對你如此殘忍。

但是,你從不放棄。

即便你起點比別人晚,你不放棄。

你的物質條件不如別人,你不放棄。

你沒有接受過來自家庭的愛,你無法表達自己的情感,但你依舊不放棄。

因為你知道,你必須改變這一切,用盡你全部的力氣,用盡所有的辦法,去改變,只有這樣,你才能過著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

而學習,讓我在學習更多知識的同時,越發越為自己的無知而羞恥,學習,是能夠武裝人類靈魂的最好武器,你只有抓住一切機會去學習,你才能改變你的境遇

將安全感拋在腦後,而我們這類人往往也無法靠外界或者說是物質獲得安全感,

用全部熱情去改變,那麼,生活才會真正接納你,命運才會向你低頭。

你只看到了主角的高智商,你卻沒看到我們在深入絕望時,在失去一切時,仍然選擇站起來,用熱情,用樂觀,去改變人生。

這部片子向來不是什麼鼓勵人往死學的庸俗勵志電影,他花費了大量篇幅去描寫主角所經歷過的不堪和苦難,他是想告訴我們:

即便陷入絕望,無論發生過什麼,你依舊要為你的生活而用盡全力去奮鬥。

我為什麼要覺得可憐,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謝它,它讓我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往前走。我沒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

did you ever feel sorry for yourself?--that had always been my life and i really——i feel that i got lucky, because any sensive security was pulled out so i was forced to look forward。 i had to… there was no going back and i reached a point where i just thought, 「oh i"m gonna work as hard as i possibly can and see what happens」 and now i"m going to college。 and the nyt is going to pay。

在那一刻,我明白了,我得作出選擇。我可以為自己尋找各種借口對生活低頭,也可以迫使自己更好地生活。

i knew at that moment i had to make a choice。 i could submit to everything that was happening and live a life of excuses… or i could push myself。 i could push myself and make my life good。

資質確實是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但你依舊可以用全力去努力,我不敢保證你一定會成功,如果你對成功的定義是考上名校,但我相信,做到這些,你已經是生活的強者了。

這才是這部電影所要傳達的:請不要閉眼,機會就在下一秒出現。殘酷的現實面前你應勇往直前。

don"t close your eyes, rise again after you fall, you need to get out。

2015.12.29 凌晨6.21


這位朋友17年考上了我們那省會的一所一本師範大學,暑假期間幫忙帶家教賺了小一萬塊錢再加上學校給的獎金,上學生活肯定是不成問題了,謝謝大家關心,她應該會越來越好的。

————————分割線——————

電影剛剛和朋友在B站看的,他說這勵志片可感人了。期間他多次淚目,我卻毫無感覺,朋友問我為什麼不感動不流淚。

因為《風雨哈佛路》講述的故事太完美了,就像是童話。

主角麗茲,雖然家庭破碎,雖然屢屢遭人欺凌,生活在社會邊緣人中間。卻依舊能成長為可以正常與人溝通交流具有一定社交能力,甚至可以在眾人面前毫不膽怯地表達自己,進行演講的自信的人。而且遺傳了父親的超高智商。

可現實生活中,我所遇到的貧苦的朋友卻不可能是這樣的。

我高中同學兼舍友,父親殺人入獄,母親出走,家裡只有雙目失明的奶奶照顧。在學校靠獎學金生活,住在學校宿舍,每天都非常努力地學,宿舍11點熄燈了就去廁所繼續看書。可她原來學習基礎很差,自身資質一般,又沒錢請老師,學習資料沒錢買,最後高考只過三本線。就去打工了,不幸遇到機器事故,將她的4個手指齊齊切斷。現在她談的男友也吹了,奶奶離世後,家產都被叔叔要走,現在只能在以前高中老師家的地下室住,邊給學校宿舍打掃衛生賺錢邊自學,想要再參加高考。

可能是生活的貧困,所以她非常自卑甚至自負,同宿舍的同學與她相處都要很小心,因為害怕她認為我們看不起她。

她很難接受別人的好意,同學都很願意幫她,卻無從下手。

過年,回老家遇到她聊了很久,發現,她怎麼可能不自卑呢。

她父親因為又笨又老實,在村裡經常被一家人欺負,一次實在忍不了,就拿菜刀把那家的男人給殺了。母親在父親入獄後就卷著家裡值錢的東西走了。她就和奶奶與叔叔住在一起,叔叔好賭,經常偷家裡錢,有一次,甚至將她買給人販子去賭錢,後來被村裡人發現了,才被救。

她說小時候去讀書,是因為她算貧困生,每學期有人會給她500塊錢,而且學校管午飯。到了中學,她能靠在學校里撿塑料瓶和紙賺錢,而且年紀小,沒法打工,所以她才能好好讀完九年義務教育。

到了高中,她小叔死活不讓她去念,要把她嫁人,好拿禮錢。她去族裡的爺爺那哭著跪了一個多小時,才讓族裡人出面讓她上學。

她說從小村裡的孩子都說,她是殺人犯的孩子愛殺人,不和她玩打她。她又像極了父親,老實的有點軟弱,她說有時候真想殺了他們,可那樣又驗證了殺人犯的孩子愛殺人。

我說你想開點,多到外面走走就能好些。她說我的性格就是這樣的,很難變了。

可能這才是現實吧,真正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沒有高智商沒有自信的人格沒有那麼美好的結局,但她還在努力,希望她今年取得好成績。


慕名已久的一部電影,今天終於看了。頗有些感受。

若換做幾年之前的我,我一定痛哭流涕把她作為我的偶像甚至也發誓非哈佛不進。但今天的我卻覺得,這碗雞湯,真的不喝也罷。

首先我們來看女主是個什麼樣的人。拋去她的出身,她是一個有著神童光環的人。她看完了大百科和其他很多書籍,所以她可以永遠不上學最後去考試,每次都優秀升級。到大衛那裡可以永遠答好老師的問題被老師偏愛。她的定位就是一個很神奇的人。她沒上學但是她什麼都會。她可以想學就會。她認真開始高年級卻不用補以前的功課!

那麼現實里的我們呢?我們可能今天背十個英語單詞,明天複習發現只剩下兩個。可能今天學習順利明天磕磕絆絆痛苦不已。可能發現落下一部分要補上去卻要補相關的若干門。這些都是我們面對的實際困難坎坷。不起眼卻真實存在於我們的生活。

然後,我特別想說女孩獲得大衛入學資格和獎學金兩次關鍵機會的情景。兩次機會中,如果說第一次女孩講述自己的經歷是想要掙脫自己的境遇情有可原的話,第二次獲得獎學金的過程中,女孩也是講了自己的經歷,所有評委老師眼含淚花。

那麼我們要思考一個問題,這麼寶貴的機會不憑實力,只要打感情牌就可以的嗎?在面試不是展現自己出色的才華,而是每個人講自己的家境,最苦者取勝嗎?我這麼說並不是否定她的才華,而是對電影展現給我們的價值的猜想。坤給我解釋說美國這方面有升學歧視,就是對家境困難者過分照顧。這是美國特別的價值,我不置可否,但這是否適合我們值得另行考慮。

主要說這兩點。

其實個人覺得,優質雞湯,是普通人的摸爬滾打,他們陷在這種境況里,他們怎麼走出來,怎麼拼搏。是一部部真實的血汗史,更是精彩的心路歷程。但這在電影里又要演技又要慢步調,和用心生活一樣困難吧。


觀《風雨哈佛路》有感

——光明、思想、努力

我並不是一個很容易被雞湯類作品所打動的人,但抱著提高英語口語的念頭看了《風雨哈佛路》之後,我卻意外的被小Lizzy給圈粉了。並不是她之前有多慘,我才喜歡這個擁有旁人看來悲慘童年的小女孩,而是因為無論是她還是她的吸毒父母,總是在人生最陰暗的時候抱有對光明的渴望。

光明是什麼?光明是小Lizzy,即使處於無依無靠的境地,仍然冷靜思考,我應該選擇什麼?「我可以為自己尋找各種借口對生活低頭,也可以迫使自己創造更好的生活。」光明是母親即使身患AIDS仍然與小Lizzy開心回憶過去,以及對將來一定會變好的美好憧憬;光明是當Lizzy得知父親患AIDS擔心時,「我很好,我會活很久」的父親聲聲勸慰。它就像太陽,永遠燃燒自我,永遠不停息。

Lizzy在很小的時候曾擁有一段快樂的時光,父母健康,不為毒品所累,一家人在晴天下玩耍嬉戲,這是後來,小Lizzy與患病媽媽聊不厭的談資。但是,當父母吸毒後,家境也就從此改變。母親Jean吸毒成癮並患有精神分裂症,在毒癮發作的時候會為了購買毒品,與兩個女兒搶奪加重僅有的100美金而撕扯。父親雖然是一個天才,卻性格懶惰,自私,懦弱,不工作也不關心家事。逼得兩個女兒自立自強,然而更糟的是母親為了不去收容所,帶著大女兒去了外公家,父親因不負責任由相關人員將小Lizzy帶到了姐妹收容所。

我還記得當時電影橋段中,工作人員對她說:「You will have time to figure out how you wanna live your life? 」(那你就要花些時間弄清楚,你怎麼生活了?)周圍的人提醒著她,她也在心中詢問著自己:「Figure out my life 」如果說這僅是一次,旁人對錯誤生活的一次善意提醒,還不如說是她人生中第一次對未來生活的希望與決定。然而,改變總是異常艱辛,並不會一蹴而就。然而在那個吃人、黑暗的收容所里,欺凌一直存在。她在姐妹收容所只能勉強維持良好品行,不去傷害別人。一次,她親眼目睹有個遍體鱗傷的女孩故意將正在洗澡的女孩的沐浴露換成對人具有腐蝕性的潔廁靈,正在洗澡的女孩的尖叫聲傳出,也將Lizzy推向的一個心理的巔峰。更糟的是,出租房的家,也因父親長時間拖延房租而強制征回。以前即使父母吸毒,但一家人同待在屋檐下,出租房仍是溫暖的家,是心中最柔軟的地方。然而公寓被征回,自己的東西被全部扔掉,甚至包括鄰居Eva給她在垃圾桶中撿到的《百科全書》。

母親倉皇逃到酒吧,唯一的歸屬地沒有了,Lizzy第一次的尋求改變開始了。

她進了公立學校學習,認識了Chris。她們一起流浪,一起生活。然而,平靜的生活又再次被打破了。母親死了,愛他的母親死了。Lizzy此時心中的情緒如同一張大網一樣,交織在一起,卻又凌亂如麻,既傷心又難過,即失望,無奈又悲憤。她對好朋友Chris說:「Sometimes I feel like there"s a skin on the world and those of us can see through it.We just can not get to through it. 」(有時我覺得世界外有一層外殼。我們所有人都在它的裡面,你能看到外面,卻不能出去。)而對於死去的媽媽,她這樣寬慰自己:我們都活在彼此心中。

再小的分量,積累起來,也沉重如山。一連串的打擊未擊潰Lizzy心中的墮落防線,而當母親一去,Lizzy開始重新思考人生,她真切的感受到這樣年復一年的沉淪下去,會和自己的母親一樣,糊裡糊塗的過完一生。

「I don"t wanna be an idot. I wanna go to school. 」她決心告別過去,並用行為與真心打動校方。如果你想努力,全世界都會為你讓步,都會幫助你。老師叫她「new girl」因為「I just like the others gainings up your side. 」(我只是希望其他人可以站在你的一邊)她自己也為此不斷努力,做高數做到晚上11點,上了必修的五門課程,夜校,法語,周六課程,校外科學,高數共10門課程,只為兩年內讀完四年的高中課程。

Lizzy她是一個極其固執,偏執的丫頭,但卻極度吸引我。因為面對繁重的課程,老師都說:「You will kill yourself 」(你會殺了你自己)。她卻堅毅地說:「No, i"m gonna live. 」(我會活的好好的)。這個固執的丫頭,用一種近乎偏執的方式,沒日沒夜不死不休地努力將自己的生活過得規律與緊湊,忘不了她即便打工洗碗仍不忘記憶活頁教材;忘不了她在B號線地鐵坐四個來回,然後去學校;也忘不了她以年級第一的身份參觀哈佛學校時一遍遍的否定自己,卻又在心中暗暗下定決心。原來心中只有燃起一束光,就再不容易熄滅。

於是Lizzy就在學習的道路上狂奔,一往無前。

也許我們無法忽視Lizzy頭腦很聰慧,她是一個天才女孩,但是她的父親不是嗎?父親能輕鬆地回答幾乎所有問題,看著電視台主持人下面要說的話百發百中卻又從不失誤,可是他卻一事無成渾渾噩噩,所以智商並不是成功的理由,相反對於Lizzy與父親,性格才是成功的關鍵詞。

人生不息,奮鬥不止。Lizzy沒有父母親經濟上的支持以及情感上的慰問,而且連她的好朋友都會覺得她們這一類人是垃圾,渣滓,是沒有能力上大學的。可是她仍攻堅克難,她奮鬥不屈的精神,讓老師都為之佩服與欣賞。相反,現實生活中當我們所做的不盡如人意,我們總是在尋找外界原因,我們抱怨別人比我們優秀,心煩自己的缺點,喋喋不休自怨自艾,卻又一事無成。而小Lizzy卻用自身行為告訴我們,自己的行為與毅力才能決定未來!與智商有關,但真沒幾毛錢的關係。

人生不息,奮鬥不止。當我們自己做的不夠好時,我們也許會抱怨自己生存的環境是如此的惡劣,或許是抱怨周圍同學上進心不足,或許是自己的老師不夠幽默。但是Lizzy與她的好朋友Chris為什麼人生大相徑庭呢?她們或許曾是同吃同住,親密無間的好朋友。但當Lizzy勇於做出改變並向Chris伸出援手時,Chris一遍遍地說她不行,說她和Lizzy都是渣滓。而當Lizzy的老師向她說,「如果你也能像Lizzy一樣努力,你也可以的!女孩。」這卻觸發了Chris心中始終無法擺脫的一個童年被父親強姦的噩夢,聽到老師叫他女孩,她就像刺蝟一般的尖厲反擊。:「男孩,你懂什麼?我八歲時就已成為女人。」我們無法責備Chris,而且也無理由,因為畢竟這個社會從小就將她拋向了黑暗處,而我們這些旁觀者卻要她自己努力地從黑暗處爬出來。這也彷彿更加重了電影的對比色彩。無異於更凸顯了小Lizzy的可貴。

Lizzy不願與一個強姦自己母親的外公住,所以她離家出走。她的姐姐為了生活、學習,卻留在了外公家,我仍記得當小Lizzy向姐姐借大衣去參加紐約時代報紙的獎學金評選面試時,姐姐抱著她說:「我就快瞎了。」姐姐當時是那麼無助卻又無力改變自己,只好繼續黑暗的生活。我想:當一個人在黑暗中待的太久,不就是會如雪盲症患者一樣眼睛已滿是白色,已經「瞎」了嗎?

同我還很欣賞Lizzy對生活的樂觀以及她對世界的異於常人的認知。父親拋棄她,她卻仍在開學期間對父親講:「 I love dad」(我愛你爸爸)

「Oh,don"t do that,don"t love me.It waste of.energy」(不要這樣,別愛我,那是在浪費精力)他爸爸回答道。

"You when I was little. You were the most interesting thing in myworld. Everyone around wasjust talking about drugs or sexs or you know, just trying to survive the boy. But you always have ideas.It"sbecause of you I know there"s another way of being."(在我小的時候,你是我在這個世界上最有趣的人,身邊的每個人都在討論毒品,性,試著撐過每一天,但你總是有思想,因為你,我才知道有另一條生存的路。)

所以每當我看到這段話時,我總覺得Lizzy是一個富有觀察力的女孩子。她可以發現她父親的優點,並將優點加以利用。因為思想,Lizzy才會"所以我被迫向前看,我必須……沒有後退的路。還有我到了一個地點,當時我只想"好吧,我要盡我所能去工作並且看看會發生什麼。"因為思想,當Chris還在墮落、頹唐時,Lizzy已找到自己的方向,燃燒自己,照亮未來。

同時我還欣賞Lizzy的感恩和富有感情。母親毒癮發作時,為了家中僅有的一百美金而與兩個女兒撕扯、扭打。當母親摔倒時,跪在地上,痛苦地抱著頭不住地說著:"I need it ",小Lizzy不忍母親痛苦,而將僅有的如同糧票一樣重要的一百美金交給母親賣毒品。擔心母親會遭受搶劫,還求助不負責任的父親出門查看,自己卻在垃圾箱中翻找別人剛到掉的點心以此充饑。Lizzy總是覺得只要媽媽在身邊,自己就有家了,無論媽媽清醒或昏迷。就像她在面試時對評委所說:「媽媽就像我的孩子一樣。」我想一個充滿愛的人世界總是充滿星星的。

我們其實並不能期望這個世界總是粉紅色的,擁有粉紅色的城堡,粉紅色的天空,粉紅色的河流,粉紅色的太陽,每個人都有粉紅色的小心心。就像《頭腦特工隊》中Joy在經歷了一系列複雜的人類活動冒險後,終於意識到只有苦澀與甜蜜交織才能使主人公Reiley成長,所以這個社會也是五彩斑斕的,不僅艷麗,還存在陰暗面。我們不能否認這個社會存在一定的缺點,但是這個社會起碼也是好的。它可以讓我們知道只要努力,哪怕是一顆低到塵埃的顆粒,也可以用心開出花來。

人生不息,奮鬥不止。我們都是這個又殘酷又溫暖世界裡的一員,我們不能改變它,只能適應它;我們不能征服它,只能改變自己;我們不能逃離它,只能接受它的考驗。所以年輕的我們,然後面對困難與失敗,當跌到塵埃里,我們可以短時間的趴在地上,但你一定要花些時間弄清楚怎麼生活呢?然後當你清楚後,不要畏懼風霜,就像你想的那樣生活。

畢竟,一生很短,人生不息,奮鬥不止。


每回憶起來,都有一種炸毛的感覺。

我想像麗莎一樣,有那種經歷的人很少,畢竟國人大多都是溫室里的花朵,掌上明珠,年輕時候估計很少能體會大起大落。那種陷入最深的絕望後的沒有退路的奮起是很可怕的,我一直在追尋那種感覺,但又不敢體會主角那般的絕望,所以挺感謝這部電影的,也感謝你的分析。


很多人抓住女主的智商來說,但是我想即使女主最後沒有上哈佛,也會進入其他學校,最起碼她的心智離開了原來的出生地,會過得比原來好


看看主角原型麗莎,其實能發現此人並非什麼智商絕倫的神童,只是一個較為聰明、情商也不低的女孩拚命學習的故事。

我記得我小時候盛行雞湯,《讀者》《知音》外加于丹,全國誰都能說上兩段雞湯,頗以此為榮

現在盛行反雞湯,一句「這碗雞湯,我看不喝也罷」就似乎b格高了一等,成了理性的代言。

其實呢,凡事不以極端,一方面不要低估人的努力,只要掌握好合適的方法+堅持不懈的努力,你智商低去不了哈佛,但讀個像樣的大學總是沒什麼問題吧?

另一方面,雞湯這個東西忽視了人的瓶頸問題。好比汽車,雞湯就是你一開始踩的那一下油門,感覺推背感上來了,但踩一兩個小時可以,踩一兩年呢?三四年呢?對大多數來說,不要那麼極端,「把自己逼入絕境」什麼的,你就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外加點咬咬牙的精神,就可以了,在一個領域做好是沒問題的,但類似非要哈佛不上這種刁鑽問題,你要麼試試把油門踩下去常年累月不松,你就是下一個雞湯的主角,要麼出車禍半途掛掉。


剛剛思修老師用兩節課的時間讓我們看了這個電影,旁邊的女生說這個電影好壓抑,看的淚流滿面,說什麼這個電影證明了永遠不要低估自己的潛能。而我在一邊昏昏欲睡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對這種勵志電影越來越無感,我不知道該去關注什麼重點,是女主的對學習的天賦,還是她對生活的堅持,還是她對親情與家庭的渴望。老實來說,這個電影我看不懂,也許是沒有類似的經歷與感悟吧,我不會像同學一樣,收起眼淚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說什麼要相信自己。我還是覺得不會有一部電影讓一個人徹底改變,電影的感染力只存在於剛剛看完的那一段時間,嗯我可能是老了


《風雨哈佛路》這部電影拍得很勵志,也很深沉。

在對比中,女主的個人奮鬥歷程,心靈成長曆程非常勵志。女主角在父母吸毒,爺爺違背倫理的家庭下成長,並沒有自怨自艾,儘管心裏面也會很失落,她很渴望親情,很希望自己的父母親能夠戒毒成功,成為正常健康的人,這樣她就能夠感受到曾經那麼真切感受過的親情。所以她逃課,盡自己的努力去照顧母親,然而母親後來的逝世讓那點小小的願望破滅。沒有了那心裏面家的歸宿,她重新思考了生命的意義。她想她不能那麼愚昧,永遠做一個無知的活在社會底層,過著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的沒有尊嚴沒有希望的生活。所以她求知若渴,找到一個義務教學點開啟了她的求學生涯。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去學習,在坐地鐵的時候、在餐廳洗盤子的時候、在別人睡覺的時候,用了2年的時間去完成了4年的學習,最終考上了哈佛。而跟她有相同境遇的姐姐以及她的朋友,則是另一番景象。她的姐姐沒有更多的改變現實、漂泊流離的勇氣,所以她的姐姐忍氣吞聲寄居在違背人倫的爺爺家中,在我看來是不那麼有尊嚴的活著。而她的朋友,那個惺惺相惜的好朋友,一直對於出身對於家境感到非常自卑,她覺得那麼好的學府怎麼會要她們「這種人」,這種跟身邊的人不那麼一樣的人,出身卑微的人,要靠著去教養所養活自己的人,要靠著別人的施捨才能夠勉強生存的人,她卑微得看不到前面的光明,她卑微得沒有改變生活的勇氣,後來終於是自食其力,找了一份工作養活自己,也算是另外一種形式的活得尊嚴了點。在對比中,我們可以明白,原來同樣的困境,不一樣的心態,所導致的是不一樣的結局。我們沒辦法選擇出身,我們卻可以選擇未來的生活。即使出身貧困,也不能以一種貧困的心境去抱怨世界的不公,去乞求世界的施捨,覺得世界對不起自己,覺得富人就該接濟窮人,如果這麼想,也許你的未來就如同你的出身一樣永處貧困。

主要是這部電影也激發我去思考,我想要,我能夠上什麼大學?我能夠努力去上哈佛嗎?最近也在看一本書《穿越人海擁抱你》,講的是雙胞胎上北大的故事,這也讓我想想,是不是哈佛,北大離我也並不是那麼遙遠,或許我可以去嘗試,去放手搏一搏呢,是的,我真的要十分努力,我想說不定你夢想的大學就在身邊,上哈佛,上北大,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你要放棄別的很多東西,比如玩耍,看電視,放鬆,但我知道,當你到了985高校,你的視野一定也不一樣,像你見到的上海圖書館,江陰就沒有那麼大規模吧。所以不管怎麼說,高二的你,一定是投入,專心的學習,一點一滴不放鬆,再加上方法,我相信你可以的!


很好看的電影,很勵志,很正能量~


我不明白,為什麼大家要拿女主的智商說事呢。書和電影實際有很大的出入。電影里很多細節都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書中的女主是真的很努力。


覺得很童話不可能的朋友,建議大家看看作者的自傳,你就會發現其實電影里壓縮掉了很多片段。其實真實經歷的不堪遠比電影里的多,就如同我們自己的真實生活一樣,我們知道完成了心裡所想的目標就是一個大成就,但真實我們需要做的不僅僅用「努力」就能概括得了,還有堅忍,奮鬥,以及多次的自我懷疑和自我突破,路不是一帆風順,也未必到得了你想要的盡頭。但是一切的可能都有~


她考的是哈佛的類似於自考本科的學歷嗎?不是說哈佛有很多制度用來擋窮人嗎?難道羅胖為了收視率,又在那胡說八道...


從前老師拿山區孩子或非洲照片來教育我們「條件這麼好,還不珍惜,好好學習!」做夢也沒想到有天美帝紐約淪落到山區或非洲的地位了。

因為沒出過國,所以這個片子對我來說是驗證謠言用的,它傳說是真人真事。首先傳說中美帝快樂教育形同虛設,高中還用計算器,從這個片子猜過去八九不離十了。其次,美帝的所謂租房不買房看來也好理解了,中國岳母雖討厭但是還算正常人,美帝人照樣缺房子愛房子,能買不租,要麼哪來的次貸危機呢。然後是美帝的奇葩社會福利,孩子被逼去上學,父母不負責就會強制換個監護人(在我國不可想像),社會救濟金,以及住教管所。可以說政府是特別負責和完善的,而在某地方政府幾乎懶得管夫妻吵架、打小孩、黃賭毒、沒法登記領低保這些私事,除非有罰款之類的好處或新聞曝光,當年的強制收容流浪漢似乎因為黑幕曝光而取締了。說明確實美帝的人也知道黃賭毒不好,毛主席幹得好,但自己無能為力,因為上流社會管企業就夠累了,能強制把兒童摁到學校里上學就不錯了,連提高教學質量都辦不到,不盡心,還怎麼從根上消滅黃賭毒呢?只能採取隔離政策,你們底層生活愛怎麼瞎鬧我不管,想過好,純靠自己吧,像Liz那樣跟我們上流人士一起說法語的,我們就認可他的奮鬥。所以可以解釋為什麼美國居然連醫保都那麼多反對,以及為什麼上學用申請而非全靠考試(在中國就是走後門),堂而皇之的接受校友捐贈。同時還可以解釋為什麼川普斥責企業不在美國創造就業機會,確實美國基礎教育不算好,並且人力成本太高,而大部分上流人士不像川普那樣,根本啥都不想管。奧巴馬確實算個奇蹟,他在中學給學生們做的勸學演講確實該是發自肺腑的,當時我就震驚了,一個總統到中學去做唐僧式的廢話說教,毫無疑問中學的教育質量應該不忍觀瞻。最後也說明總統這個職位可能也並不是特別有吸引力,美國確實相對自由。

特別震驚作者父親居然作為混混能到紐約某大學修心理學。從片中看,獸父獸爺在美國確實司空見慣,那麼窮點的中國出現禽獸校長、嫖宿幼女的狗官也不該太轟動。從前厭學也想過逃學,但不曉得怎麼混,真睡路邊被狗咬了咋辦,真去撿垃圾?作者的方法大開眼界,睡地鐵,打工,撿垃圾,上學。好吧,又羨慕美帝起來,城裡沒地鐵,沒中考怎麼上高中?除非成人高考。好吧,成人高考,「同等學力」還有「非全日制」貌似一堆單位直接不要,還有「提前畢業」長這麼大就沒見過,我們學校連提前高考都不讓。不說中學,小學招生都搶生源,知道你家亂七八糟還給你學上?有民工子弟學校上不錯了。中國招聘哪個單位不直接學歷刷簡歷?一步錯,步步錯。所以,美國確實相對自由。上流人士雖然跟底層人老死不相往來,但要打通,卻也容易。

我認為本片最大的啟迪還是「視野」,即知道外面的世界。Liz敗也父母,成也父母。她老媽居然一邊吸毒一邊明確告知「不要逃學」,他父親也給她一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裝逼」的感覺,甚至連撿垃圾的阿婆還特意撿百科全書給她。她一直強調自己來自「非正常」的家庭,說明她知道世上有「正常的地方」,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影片還特意在歷史課上安排主人公講解學歷史的視野作用。從前看《黑客與畫家》,似乎作者出身於「正常家庭」並擁有高智商還有學校上,卻在中學異常鬱悶,直到大學才發現有個外面的世界,原來的中學校園只是人為製造的監獄般的封閉世界,中學才是「不正常」的,自己作為「正常人」才會在中學產生錯覺。可見即使他父母也根本沒像Liz的「不正常」父母一樣明確地告知讀書的重要。那麼在中國呢,輟學打工隨父母去工地學藝,「讀書無用論」,「學歷不值錢,學區房卻值錢」這些東西,哪個底層人的父母又有絕對把握向孩子去「明確告知」呢?


名字好聽,但是拍的一般般,節奏太快。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日食記?
金字塔真的是完全由自由民而非奴隸建造的么?
知乎有哪些高票答案是「雞湯文」?
父母總向我推薦心靈雞湯,怎麼委婉地告訴他們我不需要又不傷害他們的感情?
有哪些關於程序員的心靈雞湯?

TAG:電影 | 勵志 | 辯證 | 心靈雞湯 | 風雨哈佛路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