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買自己公司的股票是怎樣的體驗?

作為普通員工,買自己所在公司的股票是什麼體驗?


從很多投資的理論來說,普通員工其實是不應該主動增持自己公司股票的。原因很簡單:你不能陪著公司一起跳坑,得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但這話半年前說,會被無數互聯網公司員工出來打我的臉,因為人家都覺得近水樓台,幹嘛不買?

從有良心的經營者的角度來說,企業管理者也不應誘使員工購入本公司股票。這個邏輯是:公司的運營責任,以及在資本市場上的估值如何,其實都取決於管理層在經營上的策略方針。基層員工領到的是工資,完成的是份內的工作,沒有理由將自己的勞動所得再貼補到公司的股票里,為公司撐台。這麼說雖然略顯自私,但企業與員工的關係本就應該公私分明,不應該用感情來綁架或者利誘員工。

你買了,公司股票漲了,你賺,是你自己的事情;同樣,公司股票跌了,賠的也只是你自己。

當然,很多朋友都不傻,可以說:「我看到公司業務蒸蒸日上,對公司未來有信心,我為什麼不買?」這就牽扯到了一個「系統性風險」的問題。

恰好目前系統性風險正大,所以我也不用舉太多例子:A股幾乎全盤腰斬的局面里,難道裡面都是爛公司?公司業績再好,你也只能把它和年終獎掛鉤,但股票,該跌還是要跌的。好公司並不代表好股票,這是炒股的第一節課你就該學到的。

話說回來,持有自己公司的股票是一種什麼體驗?

普通員工里也有不少加入了「員工持股計劃」的,這就是所謂的「期權」。擁有期權的普通員工,儘管在嚴格意義上不是直接持有股票,但你擁有的是「定價購買權」,隨你心意可以折換差價兌現期權,或者直接用現金買入這部分股票。對於很多互聯網從業者來說,這已經是很常見的事兒了。

我曾經先後拿過兩家公司的期權,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一家在東京A證上市。拿期權的滋味其實沒有拿股票爽,因為大多數期權條款里都會規定「如果你提前滾蛋了,那麼期權全部收回」。這就是所謂的 One Year Cliff ,拼死拼活你也要干滿一年,否則期權對你來說就是白紙一張。

大多數期權的全額兌現時間設為3-5年時間,即使董事會批給你5%股份的期權,如果你只幹了2年就走,可能也只能兌現1%左右的水平。這其實是董事會對公司的保護條款:如果聘任的人不符合公司要求,或者公司臨時覺得這個人請的太貴了,那麼就早點兒讓他走人,少分點兒錢給他。

對於普通員工來說,拿著期權也不是想套現就能套現的----所有上市公司的員工持股都需要受到證監會的監管,在公司公布季報、年報、併購、拆分、重大事項之前的2周左右時間之內(各國規定不一),所有內部員工的持股和期權的交易都會被列為「內幕交易」的調查範疇。很多公司乾脆直接在這段時間裡關閉交易。而可以交易的時間段,被稱為「窗口期」。

嗯,所以儘管你看到公司股票飛漲,但是也無法套現;或是價格跌破你的期權行權價格,但還是沒法出逃,看著期權變成廢紙-----這就是員工持股的體驗。


票數最高的答案的答者李淼應該是過來人,很有經驗很深刻,說的很好。

那這裡先聲明我是小白,還沒工作的學生,只是略知一二,談談我的看法,僅供參考,這個答案也是寫給金融小白的,專業投資者可以不看,大家如果覺得有問題,請提出。

—————————————

有四位員工持股的故事:

H公司是尚未上市的行業龍頭公司,B公司是上市的行業中等公司。

A:俺是H公司新入職小白員工,股份是沒有分的,不過公司同事間有私下交易股份,我工資加買房首付都拿出來買了一些,明後幾年公司上市,按目前公司實力與估值,就買幾套房子的錢都有了,當上技術員、出任小組長、迎娶相親女、走上人生中峰,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現在能拋售之前先忍一下吧!!!

B:哥是H公司副總裁,業務、技術杠杠的,還是很早加入公司的,手裡有幾股就不說了,反正去年每股分紅1塊多,突然就多了一千多萬現金,這要是公司上市還了得?

C:小弟今年剛進B公司,目前還沒有持股,前幾天公司突然弄了個員工持股激勵計劃,讓我二級市場增持,高管說股價低估,而且虧了他們賠,然後我就買了,然後就被套住30%了,然後怎麼辦?先看然後的然後會發生什麼吧。

D:姐是B公司新來高管,目前股價雖然不低,但姐覺得依舊可以增持,姐上個月融資增持幾千萬,結果前幾天連連跌停,麻蛋,竟然爆倉了!!!姐幾千萬血本無歸!!!

——————————————

以上故事純屬道聽途說,如有雷同,說明那是道聽途說的來源。

好,那接下來進入正題:

首先要說證券估值、風險投資、產業資本運作方面的一些原理:

P=(P/E)*E

P:股價

P/E:市盈率,即市場估值;

E:盈利,即每股收益;

所以就有:

投資收益=α收益+β收益

α收益:企業增長帶來的收益,企業績效提升帶來的E的提升,我們天天說的找業績好的股票說的就是這個;

β收益:流動性溢價,公司上市帶來的P/E水平的提升,同一家公司的股票在上市前後價格相差很大,因為上市之後公司股票可以更加容易的交易與變現,還有一個表現就是同等盈利與增長的公司,新三板股價要比創業板低很多的原因;

即股權價值增加一方面來自於企業盈利增加,另一方面還有市盈率(估值水平)提升帶來的價值提升,注意這個「+」號不是簡單的加號,更確切說一個是乘的關係。

所以,從這個程度看了,二級市場上(已上市的股票)的成本要比上市前持有高很多,而且目前國內小股票估值虛高,分紅少,市盈率離譜,投資回報根本不對稱,所以投資價值很小,(風投會告訴你他是5倍市盈率投資的,後來30倍賣給市場,後來又被投資者炒到60倍100倍的么?),這裡有興趣可以看看香港股市對小票的估值,絕對亮瞎。這也是目前創業板高管、產資瘋狂套現的原因之一,你想想人家每股成本不到一塊錢,市價30元,能不套嗎?上次看到數據是近期創業板ipo總共融資600億,結果高管等陣營減持套了1200億~~~

但非上市的情況就不同了,持有非上市股份的人一定程度上就是高管陣營的,如果上市拿到流動性溢價還是非常可觀的。

回到上面四個人的故事,雖然四個人的境遇有點極端,不具備完全的參考性,但總體來說,買上市股票不如買未上市股票(有近水樓台之便),但買未上市股票要注意幾點:

1.公司要有充分的競爭力,而且這個競爭力不容易流失,有充分的上市資本,比如H公司是尚未上市的行業龍頭公司,要給現實中標的的話比如華為、TP-LINK之屬(我不十分看好純互聯網企業,變化太大,一定說的話上市前的阿里巴巴這類能算,反倒是行業領先的高科技產品成熟企業可能更具備此類特性);

2.公司有上市計劃或實力,以及如果短期不上市的話有可觀的紅利,策略就是持股守息,等待上市,比如華為這類雖然暫時還沒有明確上市計劃,但有足夠的上市實力和分紅;

3.要充分了解公司政策和證券監管政策,比如禁售期等,因為即便上市也要等上十幾個月才能拋售,期間會有各種風險,所以也要控制好風險承受能力,這裡李淼的答案里說了很多情況。

4.不是所有人都能在高逼格的華為類公司工作,一些其他公司有時候也會弄個原始股給員工買,這個就要充分謹慎,我見過有人買了一家普通國企的原始股結果破產血本無歸的,而另一位買了另一家公司原始股後來併購時賺了七八倍被收購方買走的,原始股最大的風險是無法上市

對於二級市場(上市股票)增持,千萬謹慎,因為沒有流動性溢價空間存在,你的投資會冒著市場、監管風險等很多因素,即便你對公司更了解,但也要受到更多監管,而且市場風險不是你可以控制的,特別是股價超過內在價值以後號召普通員工增持的或給期權的,如果公司沒有配套風控措施一定要謹慎。

大概這樣,先寫到這裡了。

還有這次股災告訴我們,哪裡都沒有錢撿,只有嚴謹紮實的研究與深厚高超的才能方可獲得超額回報。


關於員工購買自己公司股票的體驗,離不開其對於自己公司未來發展的期望以及對公司估值高低的判斷。這是員工購買股票所需要考慮最為核心的部分之一,是關係到未來其所購買的股票能否獲得利益,和自己公司能否共享收益共擔風險的基礎。而這個基礎的存在,需要整個公司包括大股東、管理層、以及員工本身來建立,正是因為這個基礎建立的複雜性,也體現了各個員工在購買自己公司股票時的不同想法與感受。

當公司制定員工購股計劃並告知各員工可以購買公司股票時,員工需要從公司內外部所處的環境進行全面的分析。外部環境,分析公司所處行業在未來的發展方向中是否屬於國家及資本市場的焦點熱點,而公司本身在行業中是否具有市場競爭力;內部環境,分析公司大股東及管理層的管理決策能力,是否建立健全了各項管理制度等。當然,還有其他重點需要考慮,如商業模式、企業文化、信任關係等等。作為公司員工中的一位,相比於外部投資者更清楚自己公司的經營能力、發展前景等情況,在通過上述分析後,再作出是否購買的判斷。

以股權激勵計劃為例,通常被激勵對象為公司高管及核心員工,在公司中的職位級別或工作時間相對普通員工更為突出,而這些被激勵對象對公司本身的情況也更為了解。股權激勵計劃的實施,對被激勵對象而言,是公司股東為他們謀取福利的好事,相對的,對於公司而言,通過被激勵對象是否積極購買股票,也能反映出他們對公司未來發展是否抱有充分的信心。公司通過實施股權激勵計劃為了達到吸引人才,留住核心員工,建立企業利益共同體等有助於企業發展的目的,通常會將激勵份額的購買價格設定低於市場價格,並限制購買數量,大股東也可能會給予被激勵對象資金幫助,這種激勵的方式可謂機會難得。當員工很清楚必須完成一定的業績指標才能購買或解鎖相應的激勵份額,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限售期後才能出售股票,並且必須投入較大數額的資金進行購買時,仍然想盡辦法達到股權激勵計劃的要求,那麼此時員工的體驗,應該說是為了抓住公司快速發展的機遇,與公司共同成長,並期待在不久的將來能分享與公司共同努力後的成果,這也是股權激勵計劃給員工帶來的希望。

綜上,員工在作出購買自己公司股票的決定時,看好自己的公司才是關鍵,購股也是一種投資行為,既然投資就有風險,那就在避免風險的同時,抱著平常的心態努力追求更高的回報,畢竟在購買股票後,自己已和公司的發展綁定在一起,而作為一名員工,公司的未來也離不開自己的努力。


天天想撤換總經理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暴風科技,加油


從分散投資的角度講,不鼓勵員工直接從二級市場購買本公司股票。人力資本和資金資本還是分開投資比較好。除非是短期(1年以內)對股價有強烈的信心,比如本年度業績大幅提升等重大利好。

另外,不給員工期權,直接讓非管理層員工買股票、創業公司讓員工自投參與持股都是耍流氓。


是去年這個時候,以普通員工身份進去深圳某上市公司實習。

體驗就是!!!!!

知道自己公司的各領導層水平如何,長期市場,短期市場,

每天看到的各種畫面都是財務報表的縮影。

「沒有內幕消息,也全是內幕消息」

還有就是,捕捉細節,結合公司環境分析,上升通道很好抓漲停板,盯死籌碼分布,高位容易跑的好。

動動腦子基本不可能被深套

如圖是剛入市兩個月的時候交割單,本金很少,看看就行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知道,說的是暴風科技。。。。。


買賣自己公司的股票需要考慮交易時間很麻煩啊...我司(納斯達克上的class c)每個季度大概只有3~4周是員工可以買賣股票的。其他時間萬一粗事了急著用錢都不能賣。存在流動性風險(


每年我們公司都是先發年終獎和股票分紅

然後開始內部股票限購,

不買,心裡感覺痒痒。

買,心理感覺去年又白乾了(相當於把年終獎和去年的分紅又上繳給了公司)


等孩子長大成人的體驗


現在的這個公司:盤石網盟,互聯網行業的對它都不陌生。公司今年2月份上市了。上市之後公司高層推行全員持股計劃,之後就是各種動員我們這些普通員工買股票。開始的時候說的很好聽,說什麼買不買遵從自願原則,但是後來畫風突變啊,不買股票就開除啊,各種施壓啊,簡直不能更無恥,前後言辭不一,啪啪打臉。結果是,有些同事受不住壓力已經離職,我也是其中一員(你以為公司會主動開除我們么,太天真,就是要我們自己走,公司套路那麼深,才不會擔責任呢)。真是個巨坑。


如果不買就請滾蛋的體驗。。對,說的就是你Panshi


下午3點,辦公室。

"靠,今天又白乾了"

"哈哈哈哈,讓你得瑟。都告訴你別買了,你看看我,現在都啥B樣了-_-#"

水平有限,抖個機靈


用操作來找回待遇的不公,並逐步完善自己的交易系統,積累財富,找出經營管理的漏洞,直到一天有能力去做空它。就算等不到那一天也沒關係,因為惡意觀望也是一種過癮操作。(必須不匿名!)


不二價乃第一要義。不然,無意。


背景:安然公司員工養老金中58%是股票。

結果:安然公司醜聞和內幕,倒閉了。失業了還失去了所有的養老金。

影響:倒是催生出了一個蠻重要的法案。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

有興趣可以查一下這個事情~


買了公司股票,跌跌跌


以為自己可以有內部消息大賺一筆 然並卵??


買了不慌,慌了不買…


推薦閱讀:

當上市公司董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近日證監會瘋狂 IPO 預披露的背後邏輯是什麼?
哪裡可以找到新浪 2000 年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招股書全文?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如果是負數,說明了什麼?

TAG:上市公司 | 股票 | 股票市場 | 體驗 | 員工持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