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怎麼有這麼多小國家?

打開世界地圖,發現從東亞到西歐,國家密度呈上升趨勢,東亞基本呈現出板塊化分布,西歐則是碎片化分布。何也?經濟發展梯度過大?宗教?意識形態和文化層面對分裂的包容?地緣政治?冷戰產物?


謝邀

從根源講起實在太麻煩,而且我也力有不及。就從近代,講一些淺顯的好了。

1,一次大戰前的歐洲:

2,一次大戰後的歐洲:

3,二次大戰後的歐洲:

4,冷戰後的歐洲:

題主看看,1,2圖是不是有種分裂的趨勢;3,4圖是不是也在分裂。歐洲不是沒有大版圖的時候,只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歐洲是經過了分裂的版圖而已。

當然,我不是想說世界大戰是導致這些國家分裂的主要原因。讓奧斯曼,沙皇俄國和奧匈帝國可能還有德國和蘇聯分裂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民族主義運動:題主看到的歐洲「小國家」大多數是在這類運動中從土耳其、奧匈、沙俄乃至上溯到神羅中獨立出來的民族國家,這件事對於歐洲版圖的分裂化有直接影響。具體來看,民族主義運動在歐洲取得的重大成果主要有,義大利獨立,希臘獨立,巴爾幹半島民族解放,還有蘇聯解體後的加盟共和國獨立,可以說題主看到的「碎片」都是這類運動導致的,民族解放運動到現在還在進行,比如蘇格蘭獨立,烏克蘭和俄羅斯。很多這些運動背後都存在著歐洲列強,主要是英法的支持,目標對象基本指向東方帝國。這類事件的外因自然是老帝國的衰落與中央政府權力的下降,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各國政策的扶植;不過內因比較複雜,我還沒有完全明白。

二,舊帝國模式的衰落:我之前也說了,這些小國家基本都是近代歐洲帝國解體後的產物,多民族的大帝國模式已經不適用於近代歐洲的發展環境了。這個結論具體表現為以下現象:

1:帝國內部的組織較民族國家更加鬆散,有時候中央政府要依靠地方勢力來輔助統治,這樣的組織既能維護帝國統治,也可以加速帝國解體。

2:疆域較大的帝國往往有眾多的農業產業以及其附屬產業,在工業化的生產力面前,這種以農業為主體的經濟結構缺乏效率,導致市場被工業國佔領。

3:舊帝國的生產方式也產生了一些地主貴族,在政府試圖進行改革時,這些貴族或者是士紳經常充當了保守反對勢力。

4:依靠舊式貴族武士+地方士兵組成的舊式軍隊比較缺乏戰鬥力,相比於實行常備兵的近代國家,能夠動員的戰鬥力要更小一些。

並非所有的帝國都具有以上所有缺點,也並非所有帝國都是類似於中古時代的舊式國家,但是要成為一個帝國,統治疆域廣大是肯定的,而這就決定了基本上所有帝國都是多民族國家,民族與民族之間的裂痕是基本存在的,而只要有裂痕,開裂只是施加壓力大小的問題了。

三,戰爭和外交政策影響:對於這點我想打個比方,題主可以把沙俄,土耳其這些國家想成一塊磚頭,工地上那些紅磚就行。當戰爭打響時,兩塊磚頭相撞,結果呢?題主可以看到好多碎片,這些「小國家」就是這些碎片。

舉幾個例子:東西德,南北韓,內外蒙,兩岸中。這點我就不說了,題主也明白。

最後我想說,在漫長的歐洲歷史中,在歐洲大陸上的勢力基本都做過「羅馬夢」,直到二戰以前都在做,而現在我不知道。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馬前卒的《唯物主義歷史規律的結束與共產主義的興起》?
狼與辛香料,對中世紀歐洲的描述有多準確?
中國歷史上可以稱之為食神的有誰?
為什麼冉閔在歷史上的評價一直不高?
邊塞詩人的軍事水平如何?

TAG:歷史 | 歐洲歷史 | 西歐 | 世界政治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