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總想弄一個大新聞」而導致喪失職業道德還有救嗎?
我覺得媒體追求眼球和實事求是是天然矛盾的。這個問題是無解的。請教各位是不是這樣?
大新聞跟職業道德怎麼會衝突呢。
另外,媒體行業的平均職業道德,比其他行業略高,因為比較透明,容易監督。想想其他的各行各業吧,包括互聯網。謝邀!
按照這個邏輯,追求利潤和社會責任也是天然不相容的,可是國外那麼多跨國公司和企業家對社會責任不是很關注很支持的么?
所以不要極端地片面地去理解一些現象,更尤其是在中國大陸內地這個奇葩的社會制度下。我黨過去有句口號(現在不大敢提了):舊社會把人變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說的就是社會制度對人性的善惡的激發作用。大新聞是毫無抵抗力的大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媒體根本就沒能力弄大新聞,不管他主觀客觀想不想、喪不喪失職業道德。
從來沒有媒體喪失了職業道德後就真能弄成大新聞的。(有些人倒是想,你看他們成功了沒?)倒是這樣做之後,自己成了新聞的,可能、也可以有。換個角度說,「大新聞」真是媒體弄的?
說句真心話,哪怕最精最壞的媒體,愛做的也最多只是推波助瀾而已,很少去「弄」的好吧,媒體精著呢!然而,追求眼球和實事求是也並不矛盾,只是報道角度的問題。
但哪個角度是喪失的,哪個角度是不喪失的?說到底,一切都是個度的問題。各行各業不外如是。有救嗎?當然有救啦,只要不死,永遠可以救。追求眼球才是職業道德,實事求是不是。
無論從資本還是精神的角度講:媒體的職業道德在於提高公眾對公共事務的關注度,而不是實事求是。絕大部分事情,尤其涉及到人,就不可能實事求是,媒體對已經發生的事情只能還原某些切面。因此,只能儘可能的去提供有價值的多個觀察角度。因此優秀的媒體都會去挖掘關注度很高的特殊事件、突發事件、爭議性事件,引發人們的關注。(當然媒體提供的內容本身必須是客觀的。但還是無法排除非主觀原因造成過錯的情況,其判定在司法程序上也是一個難點,很難處理的盡善盡美)。如此看來,媒體的生命力(資本)和這一理想是契合的,因為公眾喜歡被告知特殊事件、爭議性事件,喜歡對爭議性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而言論上的爭議對於價值發現和解決問題都是有好處的。但是,不乏有一些找不到有價值題材的拙劣媒體會動用各種手段炮製爭議性話題。當然,有些情況也並非傳媒業的過錯。最壞的情況就是公眾本身關注點的公共價值就不大,這種情況,媒體也是「成人之美」,「無可厚非」。
總結:「實事求是」的目標是不切實際的。媒體追求眼球和其職業道德(提高公眾對公共事務的關注度)不是天然矛盾的。這個問題是有解的。當媒體表現出惡趣味的時候,就像是人開始流鼻涕了,這些表徵告訴你有人感冒了。更沒救的是,即便有一個大新聞,報道也不違背新聞道德而不去報道。
題主您把問題補充完整,哪家媒體哪些報道。一杆子打死一群人,您讓我們這些還有新聞理想的人怎麼活。當然狗仔隊花邊新聞老師沒教過,所以我不懂。
推薦閱讀:
※剛剛進入電視台新聞部,如何做到配音具有正統的新聞腔?
※新聞聯播的影響力在未來十年內會被網路新聞媒體取代嗎?
※爾康表情那麼火,他知道嗎?
※新聞人連續不斷的追問是否是符合職業道德的?
※有哪些公司在IPO前的緘默期遭到輿論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