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自己開咖啡書店的可行性?還有具體的執行~你有哪些好的建議嗎?
01-13
請答題者考慮到以下兩種情況:1 開在一線大城市 2,開在二線城市(雖是二線,也是省會)。謝謝~。如果你只有其中一種情況的經驗和美好可行建議,也歡迎回答此題。
應答題者要求,我補充一下個人信息:{教育背景}純藝術油畫專業碩士(國外){人脈} 以前的大學同學大多在畫界,設計界,他們多在北京,上海,家裡有學金融的,1人,自己家在2線城市{可支配的資金總額}這個還不一定,我這方面也沒什麼經驗和嘗試。
主要的想法是,給都市壓力大得文藝青年還有文藝中年提供一個可以休息和熏陶的場所遠離喧囂,掛自己的作品作為裝飾,極簡的室內空間設計,品味與眾不同。大概如此。還有個想法是可以在大城市開了店以後,再在自己家的城市開分店。
謝邀。咖啡館這東西,本身就不是賺錢的行業。如果題主想靠這個賺錢養家,慎重三思。如果你想做咖啡書店,二線城市的購買力和藝術鑒賞力本身是不足的。如果以書為主,萬萬不可。現在電子書的盛行導致了大部分書店的虧損,像 @巴松說的,一般都是國營書店才能生存。小書店除非是在學校旁邊賣教材,生意還能好一些。咖啡書店本身的存在意義非常尷尬,除非你開在麗江大理這種滿是文藝青年的地方,還能好一些。樓上 @柒柒說得對,不如在三線城市開個小包間的水吧,我媳婦家在三線城市,那裡的咖啡館(其實就是水吧)每天爆滿,翻台率奇高無比,兩層樓幾十張桌子每天流水上萬。至於一線城市,放棄吧。沒有足夠強大的後台背景,切忌在一線城市做大買賣。最後忠告題主一句,不要覺得做買賣可以靠得上自己的親戚朋友同學。
咖啡書店看似很美好的理想 但是在中國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咖啡本身在目前的中國就是一個小眾的東西。只是小眾裡面消費的產物。近兩年有所改觀。但是不影響我有個富二代朋友告訴我他從來不進咖啡廳的原因是因為感覺進去就要花好幾千一樣。富二代也摳 別吐槽。所以現在大多數咖啡廳只能保本不能盈利 從而選擇複合經營。書店確實是一個看起來還蠻不錯的複合項目。但是你要想一想。在中國看書買書也是一個小眾的事情。不要想書店裡有多少人。就想想你身邊有多少買書看書習慣的人就好了。小眾加小眾的合作方式 會很難做。你既要培養顧客喝咖啡的習慣。也要培養顧客看書的習慣。沒有什麼是做不了的呢關鍵是看你怎麼做。題主加油。
跟題主在評論討論了下。喜歡的可以點進去看。
可行性最關鍵的一點:你開店賣的是什麼——具體產生交易收到錢的是什麼商品。因為你賣的這個要包含你所有的成本還有利潤,要從這一點出發,不要從你的情懷出發。
咖啡和書,量和價都賣不起來,自己算算就知道,一杯咖啡定多少錢,一本書均價是多少,每天最少要賣出多少杯咖啡多少本書才能覆蓋住成本,然後想想這個數字能否實現?不用算了,不能。案例:有人開了一個咖啡雞尾酒的清吧,但量和價都做不起來,最後轉型專做酒吧,雞尾酒保留為輔,主賣啤酒,因為啤酒可以走量,定價最低也有酒的成本的一倍,勉強可以包住成本,未實現盈利。可行性次關鍵的一點:客戶群。你得讓別人喜歡來你這,常來你這,來了才能發生消費。
「給都市壓力大得文藝青年還有文藝中年提供一個可以休息和熏陶的場所」案例:做一個有點文藝的酒吧,相對於那些又亂又鬧的傳統酒吧環境好、安靜,來的客人也很喜歡,真心喜歡,但是這些人來就是看中安靜、舒服,坐很久但消費上不去,因為想嗨他就去那些傳統酒吧,嗨完需要醒酒了就來這個酒吧休息。文藝酒吧的定位解決了讓客人來的問題,但這個定位又決定了客人消費上不去。矛盾的定位。案例的解決方案:中國真正的酒吧是「路邊攤」,最具群眾基礎,擼著串喝啤酒,每個人都經歷過。只是隨著收入和消費能力的提升,一部分人(受益於中國經濟增長,這類人群體很大)已經不滿足於在路邊擼串喝啤酒,他們需要更衛生、優雅的環境,食物、酒也更要有特色,更高一層還要有情感上的滿足。簡單總結就是「輕奢」。 把原本的需求往上提升,從下至上的定位,這樣客戶群基礎大消費高。提供這麼一個案例供題主參考,要讓人來,來了還要人多消費,做到這一點才能做成生意,再用文藝范來包裝下生意。謝邀,首先題主是否了解目前的書店的經營情況?至少我了解的北京為數不多的實體書店盈利的極少,之所以能撐到現在,要麼是政府支持(比如新華書店,三聯書店)要麼就是背後有大的投資頂著(比如單向街),唯一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還能一直堅持下來的就是三味書屋了(店主老夫婦太不容易了,而且能在長安街上把那座房子保留下來,我只能說佩服!!),我想北京作為全國文化氛圍最濃厚的城市都是這樣,其他城市應該不會比北京好……所以題主還要有個心理準備……
當然,如果題主不是以此為生,還另有收入來源足可以支撐這個店的運轉,我覺得也未嘗不可……
由於工作原因接觸過大大小小不同定位和風格的咖啡館,談談拙見:很多人都提到的,咖啡館不是賺錢的行業,這個其實可以分開來講,目前社會上面積較大、含咖啡、甜點、西餐甚至酒水等產品和服務的咖啡館我們可以理解成咖啡廳或者西餐廳,此類咖啡廳產品利潤較高,選址於客流量較大的核心商圈,盈利模式清晰;我們現在探討一般是指純粹經營咖啡和甜品為主的小型咖啡館,這種店面一般面積很小,由投資人自己獨立經營,裝修風格偏向田園風和文藝范,選用上好的咖啡豆以經營咖啡品質為主,空閑之餘會組織自己圈子的朋友在咖啡館裡做個小型聚會研討會什麼,這種風格的咖啡館一般選址沒必要是客流量大的核心商圈,反而會選擇獨具格調的地方,針對此類型的咖啡館,最主要的挑戰來自消費客群,此種風格咖啡館一般風格獨特,更針對某種固定客群,例如愛好閱讀、電影、攝影或者繪畫等專業的人,也或者就是純粹的咖啡愛好者,此類群體畢竟相對小眾化,不足以保證每天的客流,再加上咖啡本身就是翻台率低甚至無翻台的業態,利潤率較低,純靠圈子經營,一旦風格或產品出現瑕疵無法吸引固定圈子顧客的時候,咖啡館將無法正常運營,當然,排除店主有錢來支撐自己的咖啡夢。針對其特性,一般館主會採取增加經營內容和服務的兩種方式吸引或者穩定客流,形成忠實顧客,保證咖啡館長期運營。除去咖啡,飲品類增加花茶或者果汁,此類型飲品相對咖啡成本較低且受眾群體更廣泛,有較高的利潤率。甜點以店主手工製作為主,咖啡館主一般時間較充裕可自己學習並製作甜點,降低成本的同時後期可開展相應教學活動,甜點也是利潤相對較高的產品。代賣也是一條不錯的路子,尋找和咖啡館主題相搭的產品代賣,我所見過的有精品文具、相冊、咖啡杯、蠟筆小新玩偶等等。接下來就是尋找和穩定顧客了,這種類型的咖啡館一般都以主題化為主,攝影、繪畫、電影等,針對主題利用新媒體營銷,組織專題活動,題主的思路是正確的,我所見過的就有組織觀影活動、讀書會、咖啡教學、英語角等等,這種活動具有較廣泛的傳播效應,易形成爆炸性傳播、迅速在圈子裡宣傳,受眾群體多為目標客群,是相對成本低廉且效果良好的營銷活動。針對題主的思路並沒發現有何問題,如果真要籌備,仍需細化以下問題:1、選址,設計到咖啡館的主題與周邊環境的協調性,3公里內目標客群數量;2、大小,店面大小不僅是初次裝修投入多少的問題,直接影響咖啡館氛圍布置以及產品內容的填充,其次就是租金及物業費等日常投入;3、人員,根據每天經營時間及成本核算考慮是否需要僱傭咖啡師;4、現金平衡點核算,根據租金及物業水電等每月固定開銷反推每日應進賬多少現金,進而計算上固定資產折舊推算每日銷售多少可保證幾年內回收成本,至於盈利就暫時往後放放吧(關於具體怎麼計算現金平衡點和盈虧平衡點可私信)
暫時想到這麼多,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第一次做生意、建議不要在一線城市。我姐就是血的教訓。頂了一年、我都傾盡所有積蓄了。有常客、也有一些新客源,可是房租、創新、維修什麼的還是要一定金錢的。最後靠實堅持不下去了。果斷不幹了!把所有店裡能用的東西帶回老家「3線」、開了個、還帶包間的。不說生意有多麼多麼的好!維持一家人生活還是可以的。最主要是、有些2線3線城市的大學旁邊、學生多、客流量大。且有學藝術的。
請補充你的教育經驗、人脈圈子、可支配的資金總額。
多謝各位作答。??我再清晰地說明一下我開店的動機和觀念:我只是對出國之前(2010年之前)的北京還有點印象,那時在北京讀大學,也經常去五道口那邊,知道有個橋咖啡,還有光合作用書店(這個書店後來沒有了),我們學校里也有雕刻時光,還有北大一代我有點熟悉,也有那種書店-咖啡店一體。。等等吧,所以,總覺得開這樣一個有文學氣息的咖啡小店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呵呵,其實本人很不喜歡「文藝」一詞,因為現在它已經成為膚淺、俗不可耐的代名詞,尤其是學了純藝術之後更是厭惡這個詞,認為絲毫無美感。所以我就想回國之後開一個高檔次,有精神內涵的咖啡店,這裡有我的藝術觀念。在我家鄉,一個二線省會城市,就非常缺少藝術和美學的雨露滋養,這一點和北京根本就比不了,要知道我們城市也有很多藝術青年啊有學文學的,學美術的,還有學音樂,哲學的。在那開店,從需求上來看似乎是可行的,只要資金運行的合理的話。觀念是最重要的,不能照抄別人的,也不能人云亦云。相信很多帝都和魔都存活下來的創業私營小店也是本著這個宗旨 獲得了地位。
可以為愛而開。一個咖啡店便是一種精神寄託、是一種情節、是她。
還是要看地點,定位人群,文藝青年基本都沒錢,指望咖啡就算了,指望書籍的利潤就算了。看你如何連接事物,咖啡只是一個元素,書也是元素,人才是關鍵,想想怎麼去做關聯。人的體驗是最重要的,不要做那種看上去很美,呆不住的地方。只要可以安靜的坐下來,再想怎麼從客人身上「割肉」,發揮想像力吧!祝你成功!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中國手帳群體,是否有潛在商機?
※運動品牌現在是更喜歡入駐購物中心還是百貨?
※如何看待董明珠被免去珠海格力集團董事長職務?
※做外匯,風險到底有多大?
※唐納德?特朗普是怎樣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