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瑞銀或其他私人銀行的客戶是怎麼一種體驗?

手頭大約有200萬美金在香港..有瑞銀的人跟我交流說可以成為瑞銀的私人銀行客戶.

人在國內..想詢問下知乎是否有瑞銀客戶可以分享一下相關的經驗。。

另外如果有滙豐或者其他私人銀行的也可以分享一下經驗。。


2017年4月15號。

看了下面一個匿名回答的朋友。(國內外私人銀行都分析的)

基本上都說到了,不過不是很專業。因為的確有不虧錢,保本的投資。

1. 也可以說一說,新加坡UBS收我客戶1.9%的管理費,同樣是UBS,香港我們不收別人管理費。最後客戶放棄了新加坡的UBS,來香港重新開戶。(差別)

2. 投資都是有風險的,不想有風險的話,私人銀行都自己獨特的一類保險,穩賺不虧。

懂行的朋友都知道,所有產品都不可能保本,除了保險。

3. 我最近遇見很多年輕的客戶,覺得結構化產品,回報高,自己可以把控風險。

我記得08年金融海嘯來臨的時候,虧得最慘的就是那些玩結構化產品的客戶。到2018年,快10年時間了,之前虧的錢,都還沒有回本。

我們每年很穩定的幫客戶做到10%的回報,都還覺得不夠。

市場總是散戶虧錢,我真不知道哪個散戶有信心告訴我,他覺得風險可控。市場符合他的預期。

最後客戶自己根據自己的意見,買了結構化產品,如果最後虧錢了,肯定心裡不高興。

所以希望客戶真的想清楚投資策略

---------------------------------------------------------------------------------------------------

私人銀行的一些問題 - 香港金融隨筆 - 知乎專欄

---------------------------------------------------------------------------------------------------------------
16年4月17號寫於機場

感謝最近很多私信我的朋友,最後一次在補充點乾貨吧。也是幫助更多的朋友選擇私人銀行

補充:

1. 由於國家在2015年12月17日,簽署了《多邊自動情報交換協議》,類似於美國的FATCA,所以私人銀行的隱秘性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2018年之後是個坎(當然之前開過戶的朋友不用擔心這個)。私人銀行對美國朋友很排斥的,因為美國的FATCA。

2. 私人銀行開戶不是像大家平時用零售銀行開戶那麼簡單的,開戶幾個星期到幾個月不等。我一個客戶最長9個月。尤其是最近。

最關心的回報率的問題。。。。
---------------------------------分界線----------------------------------------------------------------------
總結:

這個回答我準備停止更新了,感謝許多朋友來香港碰面,了解。相互幫助,相互進步。
至於家庭信託,大額人壽等等的問題,有問題就私信我吧。我有空會及時回復的。

---------------------------------------------------------------------------------------------------------------

16年3月16日。感謝某婷美女來香港,督促著我進步!!
---------------------------------------------------------------------------------------------------------------
1.私人銀行的優勢
A. 私人銀行可以買到一些市場上很難買到的對沖基金。對於高資產客戶來說,降低風險,跑贏通脹肯定是最主要的任務。(買對沖基金的意義就不多說了。主要是高資產客戶懂不懂對沖基金,還有買哪些)

B.私人銀行借款利率低。(這裡涉及不同私人銀行的玩法。我之前有聚過例子。1000萬的本金幫你買債券,6%的固定回報。然後可以借出700萬的現金,年利率只有1.2%。在用700萬繼續買債券,借錢,循環後。如果只買債券大約將你資本放大到2-3倍。還有個不錯的收益率)

C.隱秘性高(除非你觸犯國家法律,或者跟美國爸爸扯上關係,否則一般查不到你。這個理解就好,一般客戶也到這了,只有特殊客戶需要深入了解這個)

D.標準化產品,任君挑選(基金,債券,股票,option etc)

2.直接通過銀行私人銀行的劣勢
A.手續費用高 (transaction fee, management fee, performance fee etc)

B.銀行的私人銀行家不可能經常出差,不可能什麼都懂. (私人銀行的朋友不可能告訴你怎麼把1000萬弄去香港,也不可能告訴你醫療的問題,飛機大炮坦克去哪買)

C.對於一些想做家族信託的客戶來說,也沒有達到很好的隱秘轉移資產的效果。(大家族的朋友可以考慮離岸公司)

D.銀行不會幫你配置房地產資產。(你看好希臘樓市?自己去買了,然後想放入你在私人銀行的家族信託?似乎很麻煩)

---------------------------------------------------------------------------------------------------------------

16年3月3號
補充幾點吧,剛好回香港。

1.最近接觸到私人銀行的操盤了。UBS的起步價是200-300 USD(自己去開戶大約300-500),credit suisse是100(自己開戶大約300-500),standard charter是200W等等.一般我們會幫客戶選這幾個銀行擦盤。例子:你有100萬的美金,在Credit suisse開戶了,一般來說你希望放大你的資產。100萬全部買了債券,你在用你的債券去私人銀行抵押你的債券貸出70萬,在繼續買債券。就算買國債都有2點幾的穩點年收益,一般來說credit suisse的借貸利率是1幾點。你可以轉個差價。一般我們不跟東亞銀行私人銀行合作,因為他的借貸利率達到2點幾。

2.很多人都不知道為什麼要跑來香港或者跑去瑞士用私人銀行,為什麼你不在國內招商的私人銀行呢?國內投資的項目很多。比起私人銀行回報高的有的是,你為什麼要來香港?
第一:安全。香港是中國的(乘以三)。但是香港是境外,法律是延續英國的法律。這一點是很多有錢人關心的重點。在香港,至今沿用著簽名的習慣和老實支票。(比起內地,不用擔心政治風險)
第二:投資風險低。香港的銀行是做的環球投資,而國內銀行只能在國內投資。我們操盤不可能給你全買我們中國國債,或者國內的股票基金對吧。

一般這兩點都是很多有錢人並且有國際視野的有錢人考慮的主要兩點原因。(我師父教育我說以後那些有錢的土老闆在怎麼說,他們也不懂。直接告訴他別浪費大家時間,走人吧)

3.一般來說私人銀行的投資回報在8%-10%。當然你想做到20%也可以,風險相當的大。

想到以後再補充。。
---------------------------------------------------------------------------------------------------------------
剛好在香港做資產管理這一塊。準備著我的CPB,私人銀行家牌照。

2M起的話像樓上說的進Lombard Odier,UBP這些可能是個起步價。對於credit suisse可能差強人意。

一般來說,credit suisse都起步價是1M(自己開戶300-500),香港而言。之前聽說有些客戶我們0.5M也幫他能開的了賬戶。現在由於香港銀監會那邊差的嚴格,這種渠道很少了已經。

樓主想問怎樣的私人銀行經驗呢?是服務還是關係的利益?

我站在私人銀行家的立場分享下我的經驗吧(雖然我現在還沒拿到牌照)。金融行業本來就是高端的服務行業。提供給你的也是服務。
1.專業的金融服務。你的錢放在哪,怎麼放。為什麼用UBS這家銀行,因為收益高,借貸利率低嗎?2016年該買哪個國家的債券?哪寫基金不錯?多少錢可以拿去做定存?你可以自己支配多少閑錢?等等,這些問題你的私人銀行家都需要幫你搞定。
2.醫療。你生病了要看醫生。小病,ok。吃吃藥,休息幾點就好。大病?是去香港看醫生還是在國內?哪家醫院對這個病最好,預約醫生,預約醫院,醫療保險報銷,住院還要來看你。你需要做的就是飛過去看完病,走人。這些也是作為一名專業的私人銀行家需要幫你搞定的。有什麼醫療問題你可以第一時間問道。有什麼前端醫療發現,你也可以第一時間知道。
3.其他服務。我們也一直致力於幫客戶搭建平台。除了買飛機,買遊艇,買包這種事情以外。如果你有生意上的需求,找不到出路的時候也可以找你的私人銀行家。因為他服務的顧客包羅萬象。

總結:有人曾經這樣調侃私人銀行家。對於富豪而言,私人銀行家跟你的關係比你跟你老婆的關係還親密。因為他知道你每一分錢在哪。

再說說利益吧。先舉個例子。A和B經常做生意,B從A處拿到的貨是一般來說是低於市場價的。C今天第一天跟A做生意,C從A處拿到得商品的價格一般來說是市場價甚至更高。

請注意我的用詞。一般來說。如果樓主有什麼特別好的朋友在裡面另當別論。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成為UBS的私人銀行的顧客。都需要在他們那買東西。至於債券也好,基金也好。根據你自己對收益率和風險的把我。然後可以拿你買的東西去抵押借款。當然年利率是相當的低。一般來說是底數+libor。底數和libor都是根據市場變化而變化。所以最好的方法是通過跟他們有合作的公司去做。因為你買的東西可能也不是他們銀行自銷的。

我自己的一些觀點:滙豐銀行也是一家好銀行。百年歷史也不是吹得。不過我之前跟一位高管度假的時候有聊到一些問題,比如說網路安全,網路詐騙,洗錢等。這些也是說他們面臨的問題。至於UBS作為瑞士的銀行,我個人認為或多或少也會面臨互聯網帶來的一些副作用。我個人認為樓主除了看銀行以外,還應該多看看人吧,畢竟服務業是人與人的事。找一個靠譜的私人銀行家服務你才最實際。我相信滙豐和UBS差距不會那麼大。

如果你有什麼問題也可以私信我。


最關鍵的是看管理你的資產的客戶經理時什麼樣的人。

不要因為是瑞銀瑞信就被沖昏了頭腦,其實哪裡都有不怎樣的人,也有厲害的人。本人有幸入行就是加入的某國際一線大行的香港分行,總部在蘇黎世(此處不點名了)。沒有進去之前,以為每個人除了有光鮮的外表還有充分聰明的投資頭腦。進去後,深深發現自己無知。雖說有一些客戶經理是因為投行太辛苦轉而從事私行,也有一些的確是拿著國外響噹噹名牌大學學歷,但是更多的是濫竽充數。曾經見識過一個明星客戶經理,業績很好。當時年輕不懂事,就把光環給人家自動戴上了。後來聽和她一起出差見客戶的小夥伴說,才知道原來這個「明星」最擅長的就是跟客戶聊風花雪月、娛樂八卦,對於投資一竅不通。問小夥伴那此「明星」為何客戶源源不斷,答曰「明星」很會哄自己的老闆和擦鞋,並且背後有利益輸送,老闆都把好客戶分給「明星」。再有,帶著我出道的「師傅」也是一個例子。我很感謝她,只是,平心而論,她的確不懂投資。她老人家從1993年就加入公司,從助理做起,現在是江湖上不可撼動的人物,手頭的客戶都是亞太地區、甚至中東的頂級富豪,亞太區業績排名前十,蘇黎世總部聞說此人都要身子抖一抖的。「師傅」傳授到,要想在此行成功,第一要熬得久,那麼走了的人的客戶就會被慢慢分給你,你的client base足夠大,就不會被淘汰了;第二,要學會保護自己,特別是現在監管條例很嚴格的情況之下,一定不能被銀行里的自己人抓到把柄;第三,一般只銷售公募基金,因為每年基金公司都會返點給客戶經理,那就是做一次生意養活自己幾年的節奏。後來,因為從 international團隊調去了中國大陸團隊,就和「師傅」說拜拜了。跟著「師傅」大半年,「師傅」自己也坦誠,活下來不是因為懂投資,也不一定需要懂投資。

說了那麼多,難道你還指望通過隨便的一個客戶經理就能為你全心全意地服務和幫你守護財富和賺錢了?

私人銀行這一行競爭是很激烈的,一般外資行只會給一個新加入的人兩年的時間。兩年下來,客戶沒給出來,業績做不到,就會逼這個人辭職。在這種現狀下,幾乎每一個人都是想著如何從客戶身上最快賺取利潤顯示業績。老的員工,業績壓力不算大,畢竟client base在,每天都產生收益,但是人家也不願意隨便接新客戶的,而且現在海外的監管條例是越來越嚴。

以後再說說香港的監管條例吧,能讓你成功開一個私行賬戶,真的要感恩。如果有機會,再說說新加坡的吧。當年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畢業後,差點留在當地了。


(國外)私行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國外)私行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國外)私行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國外私人銀行在服務上比國內好很多,但光從收益而言差距其實並不一定很大。

結論:

國外私人銀行:一流服務二流產品

國內(so called)私人銀行:五流服務三流產品

--------------------------------------------------分割線--------------------------------------------------

服務:

國外:一流

國內:五流

國外的服務比國內簡直專業太多。

1. 國外Private bankers 的金融知識都非常豐富。

我認識的有好幾個拿到CFA的,畢竟PB賣的產品多種多樣,越複雜的產品越能從客戶身上賺錢嘛-.-。反正我每次跟他們開會的時候都能學習到新知識。

而國內的私人銀行客戶經理,基本上問啥都不知道。來來回回就是這幾句:

"很多客戶都買這個的"。(貴行客戶人傻錢多嘛)

「這個收益率很高的,有8%,其他產品都只有5點幾」。(不講風險只說收益都是耍流氓啦)

「過了今天就不賣了/額度快滿了」。(反正你們明天又有新的產品呀)

「這個配置很穩健的,股票債券都有配置」。(特么的哪個balanced fund不是這麼配置的哦)

簡直想掀桌辣!!!

2. 國外PB會發自家research team出的各種研究報告,keep you informed。每個季度還有forum邀請你去參加,在這些forum上能見到各路投資大佬。

private banker的每個投資建議,背後都是有論據支撐的,從客戶體驗的角度來看就是感覺很靠譜很放心。當然這些報告的質量嘛......(後面會講)

而國內的私人銀行,反正我是沒收到過類似的東西。聽說招行有,打算放年假回家的時候去招行開個戶體驗一下。

3. 私密,安全

其他答主有提到,不多講。

產品:

國外:二流

國內:三流

國外PB優勢:相比國內而言,產品種類豐富很多。但如果帶來的收益不高(甚至虧損),產品種類那麼多也沒什麼用。

在國內的話,每年保證個5%的收益(RMB)還是不難的吧。如果考慮到RMB貶值的話,可以買個遠期,搭配境外保險(越來越難)也就足夠了。

但國外的話,如果金融知識不夠(甚至英文報告都看不太懂的話),那就只有被宰的份。就算懂行的人(比如我老闆),也不保證穩賺的。(2015虧了8%,YTD剛到0%)

舉幾個國外PB的所謂優勢。

1. 產品選擇多。

真相:private banker會傾向推薦自家的產品(commission高)。

同樣一個theme, UBS和JPM都推薦自己家的fund。但這兩家的fund在Morningstar同一個類別下都只能排到中游。Morningstar上top 1那隻基金他們也有的賣,但如果你不問,他們就不會推薦。

2. 可以買一般人買不到的對沖基金。

真相:買了說不定後悔呢。

某銀行推薦的一個hedge fund, 每個月都是負的是怎麼回事?這種record的也敢推薦?是他家sales太美了嗎233333

3. 借錢成本低。

真相:如果一味貪圖成本低的話可能會有匯率風險。

如果2015年你跟private banker說你想借錢,他們肯定會建議你借日元。第一,日元成本低,1%每年;第二,consensus看跌日元(比如說UBS: spot 118, 6M forecast 127,12M forecast 124)。

但如果你聽他們的話,現在就凈虧12%了(118 -&>105)

4. 專業投研團隊。

真相:都是磚家。

某隻Asian Income Mandate, 2年虧了10%。

而且託管費很貴,一年1.5%左右。

順便說一下前文提到的報告。如果客戶跟著這些報告投資,那他估計要哭死了。

今年年初各家PB紛紛看好歐洲和日本股市的事情可是我們team今年跟PB們扯皮的重點。

利益相關:

人在新加坡,幫老闆管理5+個私人銀行賬戶 (UBS, CS, JPM,羅氏等)。每天的工作就是分析私人銀行家提的的各種投資思路,然後monitor performance。

自己和父母是國內3個私人銀行的客戶。


突然很懷疑一點,你說的銀行怎麼都是普通銀行啊?據我所知,大客戶的資金都在我們這邊一些私人的不能更私人名字都記不住的銀行的,羅氏柴爾德日內瓦外面看都破破的……

去UBS還不如來羅式柴爾德,UBS國家銀行礙手礙腳的,都盯著呢,我們的客戶都是指名不要UBS CS等國家銀行的。

不得不說我們公司和羅氏簽了合作以後,好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一樣,媽蛋,有錢人怎麼就那麼揮霍真是胸口堵一塊大石。

例子一,羅氏有幾條鈦合金還是什麼碳纖維?(不懂)的賽艇,你想出海拿去~不屑參加什麼比賽

例子二,奧地利國王有個度假別墅,4000瑞租一周,裡面國王的私人用品隨便拿隨便用,他們下次來反正也是換新的,他和誰的那我啥也沒說

例子三,各種酒會晚會的邀請函,別提嘎納好嘛,你是願意去羅曼尼康帝和世界皇室知名CEO們談笑風生還是和某bing蹭毯?

例子四,羅氏沒有傳說那麼誇張,但是真的有幾個top的企業啊家族產業啊不是大家想像那麼家族那麼獨立,背後是誰可以發散思維……

最後羅氏的人看完了請給我點廣告費好嗎,或者看我這麼辛苦請我吃飯吧!就日內瓦的麻辣香鍋~

============================

更新一下,陪客戶去的勃艮第和康帝,第一晚是酒商酒會,這都是自己帶去比賽的。我反正是不懂酒了放出來大家看吧。

七一年的顏色。

壓軸兩瓶:

第二天是康帝酒庄招待的,康帝唯一的白酒。

其餘是陪酒,主餐無非海鮮牛排就不放了。

晚上音樂會嚴格限制人數,我們就讓給客戶了,客戶來不要錢啊!!!!你妹…所以你說說身為客戶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當然我們也和其他的私人銀行合作了,羅氏是真的手筆比較大啊,也沒有說你客戶要怎麼怎麼樣啊達到多少啊,我們都這麼款待了,更別提客戶了,瑞士私人銀行不少,但除了羅氏和另外一家,我們合作的都比較,怎麼說,精明吧。比如我投入的回報怎麼樣啊,搞這個要審批啊,你們客戶資產總額沒有那麼可觀吧,人數也不多?瑞士人算計起來,嘖嘖……

寫到這裡還沒有人聯繫我吃香鍋,我很不高興,要不是為了給自己裝逼我才不再寫了!哼!


我曾經在花旗銀行,東亞銀行,渣打銀行開過戶。總的感覺是坑爹。各種費用很高,而且品種繁多。推薦的結構性產品,吹得天花亂墜,不知是我的運氣的問題還是咋的,總之虧多賺少。開戶手續巨繁巨慢,科技水平感覺也不高。

我現在也學乖了,固定收益類產品就買國內各金融機構的,想要高收益,配置一些到騰訊,臉書,亞馬遜,阿里,英偉達這些科技大藍籌上,全部資產的平均收益絕對超過10%.。所謂信任人不如信自己。大家多信信自己,不要被外資大銀行給坑了。


人在國內比較領先的家族財富辦公室工作,這個話題我比較有發言權。

UBS沒啥太特別的,就是個海外資產的賣方,理論上你只要跟他們講你期望的收益率、投資回報周期等有限的幾點,他們就能給你搞出各種資產來,靠不靠譜要再說。

我們由於海外投資規模能到上億美金級別,所以都比較謹慎,一般會同時和UBS、高盛等同時溝通,把他們的產品互相做比較,美金類的資產比國內的複雜多了,比如很少有回購擔保等,需要對投資邏輯、底層資產等正經做投資需要考慮的問題做衡量,要用發展解決很多問題,而且還有各種衍生品,很是燒腦。但是國內很多資產一般研究明白誰擔保誰回購就行了,相比之下低幼一些。所以有的時候讓UBS的對高盛的產品吐吐槽、讓高盛的人對UBS、野村的吐吐槽,具體咋回事兒我們心理也清楚很多。

另外海外資產這一塊想要弄明白還是要看國外的大的家族辦公室、學校基金都投啥,從資產配置類來看,長期收益一般都干不過哈弗的基金,他們買啥你照著差不多的買就行了,比問UBS啥的靠譜。

私人銀行還是有意義的,基本上金融行業最好的資產都在私行消化掉了,理由很簡單,私行高傭金雇的起最優秀的人,很多資產這幫人之間溝通起來成本很低,搞成金融產品收益最大的拿掉,偶爾會加槓桿賣給銀行或者諾亞什麼的。

另外,做的大的私行基本上是個財團,基於金融圈對互相投資和價值判斷能力的信任以及業務上的交易和往來,尤其是美金資產,能夠參與到最好項目的基本上是一個很封閉的圈子,很多東西都是圈外人有錢都看不到的。

能參與到財團里才是私行的意義,買點資產啥的這種事情沒啥特別大的區別。


今天收到寄給我的私人銀行開戶「申請書」,對,是「書」,足足40多頁!


反正在香港滙豐銀行投資了好幾年了,一直都沒賺錢。雖說是全球投資,也不知道是自己的投資經理不夠專業,還是別的原因。


第一個反應是去工行


最近將成為中國銀行私人銀行客戶,反正行長這麼告訴我的。體驗後來答。

假裝我是分割線

今天剛剛拿到中國銀行的財富管理卡。

產品說明

中銀財富管理貴賓卡為中銀財富管理貴賓客戶專屬產品。客戶可持卡享受中國銀行財富管理中心的高品質服務空間、財富經理及財富顧問的專業財富管理服務以及各類優先、優惠禮遇。

中銀財富管理貴賓卡傳承了長城電子借記卡和中銀財富管理高品質的財富管理服務品牌,為中銀財富管理貴賓客戶身打造便捷的高品質尊享服務。同時,依託遍布全球的海內外服務網路、資深的財富顧問和多元化的投資理財產品, 「中銀財富管理」以專業化的客戶金融資產管理方式,為您實現資產的保值升值。

申請條件

申領中銀財富管理貴賓卡,您需符合「中銀財富管理」品牌服務對象條件。「中銀財富管理」品牌的服務對象需達到如下條件之一:

1.在我行金融資產(包括本、外幣存款、理財產品、債券、基金、保險、紙黃金、基金一對一、一對多理財專戶、私行專屬集合信託產品、證券集合資產管理、客戶集合信託、證券第三方存管保證金餘額以及在我行開立存管賬戶的證券公司中證券資產的月末市值等)總額達到200萬元人民幣以上;

2.本年度在我行辦理各類個人貸款餘額累計達到200萬元人民幣以上。納入統計的貸款金額均為正常類餘額。

早上行長給打了電話,問我有沒有時間,如果有時間可以直接去銀行轉卡。我到公司轉了一圈就直接去銀行了。外面陽光明媚,一片風和日麗,我駕駛著傳說中的四輪電動輪椅來到了看起來並不怎麼高大上的中國銀行。

不出意外的沒有人在門口迎接我,保安大爺一如既往的對我微笑,並告訴其他人做輪椅的優先辦理。沒有人知道我是什麼私人銀行客戶,一切都跟平常一樣。

我弱弱的問道:「請問行長辦公室在哪?」

我剛說完,旁邊的阿姨看我有些驚訝,但很快她臉上的神色由不耐煩轉為了微笑,「請跟我來!」

我弱弱的走進了行長辦公室,他很熱情,像是好久不見的老朋友,一邊同我握手,一邊寒暄著一路走來的辛苦。其實,我公司離這家銀行步行只有三分鐘。哦,不對,我不能算步行。

他遞給我一支煙,又泡了一杯茶,我第一次知道原來銀行還可以喝茶。天啊,居然還TM可以喝茶!

我小抿了一口,茶香在我的口中四處迴繞,讓我想起了火山噴發時的感覺,嗯,我燙著嘴了。我裝作什麼事都沒有發生,可千萬不能讓他發現我現在的窘迫,我得裝的這茶很好喝,鬼知道,反正我舌頭現在很疼。

行長帶著我來到了櫃檯,櫃檯???說好的VIP呢?說好的私人客戶間呢???

「小地方,不好意思,去大點的才有。」他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一時間有些尷尬。

不過還好,這個好像也不太一樣,至少,額,沒有那麼高的檯子。

「轉卡,財富卡。」行長不露聲色對櫃員說。

我發覺周圍的人好像突然一下子變得安靜了!大家好像都在注視著我!——————別鬧了,怎麼可能,根本沒有人注意到我。

沒幾分鐘,卡辦好了。又是一陣寒暄。

沒有人推銷理財產品?

沒有人推銷理財產品?

沒有人推銷理財產品?

「額,私人銀行,還差一個等級。」

WTF

以上。


自己去的話,200這種有點尷尬,因為瑞銀瑞信之類一般要300-500,高盛摩根要1000以上……

至於滙豐啥這種商業銀行的PB部門,雖然門檻低,但是也特別水,就像境內PB一樣,成天給你推銷理財產品……

比較可行的方式是去認真談一些小的家族辦公室,這樣的話,至少這些人的利益跟你相對更一致,而不是為了掙你的交易傭金不斷推銷理財產品啥的。而且小型的家族辦公室管理的資金不太多,對你這樣的體量好歹也更加上心一些。


我覺得我有發言權。曾在family office工作。老闆的錢是世界數的上手指頭的,在香港大外資行的私人銀行都開了戶,小外資行也有些戶頭。

服務么,是極好的。任何時候都可以打電話,任何問題都可以問。relationship manager 情商都很高,very decent。虧了錢,你也對他們恨不起來。

賺錢么,就另說了。香港產品複雜,有時候他們也不一定全講得清楚。投資還是要靠客人自己的。

如何財富傳承、避稅、子女教育他們也都是能幫上忙的。

BTW,他們的客戶也分等級,2M USD只是最低級別的。


在香港,以前UBS的開戶起始資金是200萬港幣以上,不知道現在。UBS的大額國際匯款不受限制,滙豐銀行現在的大額國際匯款是受限的。滙豐premier賬戶的存款得100萬港幣以上,不然每月收一百多港幣的手續費。最後,題主你好有錢啊!


瑞士銀行業,不單單有瑞銀瑞信,尤其是私人銀行業,有大批優質的私人銀行,服務水準高精尖。譬如:Lombard Odier, UBP, Pictet等。另,日內瓦是私行雲集之地,蘇黎世是瑞士最重要金融中心。


今兒剛跟Lombard的我的經理聊完出來湊個熱鬧。

首先是找到了C Hoareco 的客戶部,沒什麼傳說中的神神秘秘要人推薦要有關係,很痛快的回復我郵件了。他們都不喜歡郵件溝通,初次溝通都願意打電話。然後他們就把我們推給了Lombard,人家回郵件比barclays這種銀行快了n倍,我巴克萊的客戶經理系統壞了他居然跑去島上度假了…

郵件溝通很順利,最好的印象就是很痛快地直戳重點,沒有廢話。有什麼問題都好好跟你解決,所有郵件倆小時之內都能回復。

今天去了他們的辦公室,端茶送水的都是標準了,外面很隱秘藏在小巷子裡面的辦公樓。但是很失望的是,我經理居然沒有把跟我講收益的ppt做好,干講收費標準(順便講一下 基本都是資產的1%,最高1.5%)還有一個稅務部的女經理,她很能幹,大概給我們講了一下稅務的事情以及一些大的稅務我們的條框,主要的內容還是模稜兩可的指了指如何合法避稅。她沒有細說條款,她但是提到了我們可以資產分布設計成避稅的樣子,稍微提了提上島。

這些銀行最好的好處就是稅務和資產都綁在一起的,雖然不會給你會計師一樣的做賬(他們都會給你推薦會計師,你們也懂的),但是資產方面會解讀的比較清,類似於一條龍服務。

等下周我經理髮他那個沒用的ppt給我吧,總體來說是個很人性化的,並且Lombard自己變成設計了一套獨立的網銀,叫My Lo,大概就是每天你能看到你自己的所有資產分布的走勢和當天市價,這樣你有什麼不滿意你能立刻看到並聯繫經理。他們拒絕用第三方平台幫他們編程,自己養了個team…

資金來源他們都要查,開戶的時候查的很嚴,這是監管機構的要求。恨不得你大學兼職一百塊一小時的零工都要出證明。但是他們很會講故事給上面,你如果具體證據都差不多他們會幫你打點申請開戶的。

Coutts和Rothschilds的確也是行業翹楚,但是一個300一個500起步(英鎊)英國還有Arbuthnot Latham,Weatherbys這種小一點的不太有名的,不過一個很本土化不會做國際,一個是專門搞賽馬和鄉紳的。EFG我進行過比較,效率奇高,倆女的加班加點幫我幹活。我那時候沒簽合同,就很有疑心,找了行業內的朋友果然發現貌似行業口碑很差…

其他瑞士的不熟悉了。

背景:我和我家是做金融的,同時是客戶。國外私行客戶,普通銀行VIP以及國內私行客戶。


瑞銀香港負責大陸客戶的團隊不大行。

200萬美金,先讓你買個100萬的保險,然後慫恿你作槓桿,然後推薦一些很奇怪的基金。然後,就會跟你說公司的開戶基準線上調到500萬了。你不加錢,過一陣你的客戶經理就換人了。

哦對了,不論哪個私行,小金額客戶換客戶經理都是一樣的頻繁。

3000萬美金以下的資產量,還是自己動手動腦理財最靠譜。

----


UBS的私人銀行在倫敦起步是£2m, 而且如果只有幾個m的asset,pwm也不太上心。建議找一些專做private banking的銀行。


大神們都說的很多了,我就來說說成為客戶的過程,可以享受的服務和外資行的優勢吧 -

成為客戶

見面:首先你得認識人,一般香港這邊的私人銀行是不太接受walk-in(直接敲門)的客戶的,比如宇宙行滙豐就很多是零售或者商行那邊推薦來的客人。UBS/CS等主要是靠客戶經理私人關係。

開戶:找到了自己看得上的私行,下一步就是開戶了,一般兩個星期到數個月不等。外資行這邊大多都有一個客戶盡調過程,會需要考察一下錢的來源。當然每家行做得深入程度不同,有的可能看到銀行賬目就行了,有的可能要問到第一桶金是怎麼來的。每個銀行的門檻也不一樣,CS我記得好像300萬美金就可以了,滙豐大概是500萬美金起。

風險評估:錢匯進銀行之後,一般就會和客戶詳細聊一下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意願了。大陸過來的客戶前幾年都還是相當激進的,做了很多結構性產品。08年金融危機大家受了教育,思路也從「賺錢」往「賺錢和保護資產」的平衡做起了。現在銀行都喜歡談core-satellite的做法(核心+衛星),也就是大部分的金額做一些比較穩定不需要去盯著的基金,年化3-5%的東西,再有一小部分可能做一些緊跟市場的,需要經常交易的,年化可能10%以上,但波動性也隨之加大。

私行的服務

1)投資,這個是最基本的了,大陸客戶都很熟悉了,單只股票,債券,基金都可以做。香港這邊比較厲害的就是有很多結構型產品,簡單來說就是跟著某個資產價格變化的不同情況,有不同的收益,當然風險也比較大。再比如另類投資,就是一些海外房地產直投,對沖基金,量化投資基金等等,大行也會有一些和投資公司直接的合作給客戶一些份額。再比如這幾年香港也有一些新的IPO上市股票,例如最近特別火的閱文集團眾安保險,私人銀行這邊也會宣傳,當然抽不抽得到就另說了。

2)借貸,其實香港這邊資金比較雄厚的銀行借貸做投資的服務也做得不少的,近兩年價格也便宜,收益也不錯。有的比較穩定的債券基金產品都可以做到70%左右是借款,30%是自己的本金,等於就加了一個小槓桿。另外在香港這邊買的美元大額保險,也可以作為抵押,貸款做一些投資的。

3)傳承服務,這個就更是高端的財富管理了,大陸的一些企業可能考慮股權要交給下一代或是要做一些上市規劃,都可以通過做一些海外信託來分離公司和個人。不過一般來說現在外資行可以放到信託的都是一些海外資產,比如海外的金融資產,海外的地產等等。大陸的房子是放不進來的。

4)其他,買藝術品買包訂酒店這些事情,有的客戶經理也是會幫客人做的。比較有趣的是,這幾年很多大行都在推「助力下一代」的項目,搞了很多夏令營之類的培訓,也是希望逐步把第二三代也轉換成新的客戶,避免流失客源。

外資私人銀行優勢

我沒接觸過大陸的私人銀行也不好做對比,就單說香港這邊吧,以下幾點是我覺得優勢

A, 產品豐富,定製化程度高(解釋參見上方服務內容)

B, 從業人員素質高(基本都有5-10年的金融從業經驗,很多做投資的之前都是服務機構客戶的)

C,風控嚴格(HKMA盯得很嚴,各家行產品的盡調,以及對客戶風險的把控和關注,都是非常重視的。)


國內銀行的私行能提供的服務根本來講也是標準化的,只不過是小眾的標準化,至於你能享受到什麼服務要看你的資產和能創造多少貢獻或者和客戶經理關係如何,主要還是看前兩點,舉個例子私行的標準是1000萬,而你全部金融資產只有1000萬左右,有時候周轉還達不到1000萬,平時也沒太多的產品需求,那你也享受不到太多的服務,服務也好關係也罷,最終的結果是利益達到一個均衡,沒有無緣無故的好和壞,愛和恨


國內私行賣產品是直接告訴你預期收益率,推銷出去,然後至於達到達不到就不管了。

國外私行賣產品是先來個互換,遠期,掉期一大推亂七八糟的名詞,推銷出去,然後至於虧不虧就不管啦。


推薦閱讀:

罵人不帶髒字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在知乎群里水群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失去至親是怎樣一種感受?
開一家生態農莊是什麼樣的體驗?
在Livehouse工作是種怎樣的體驗?

TAG:外資投行 | 瑞銀集團UBS | 私人銀行 | 境外投資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