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代宗師》里葉問說功夫就是「一橫一豎」?


貌似之前早有知友解釋過了,是橫勁和豎勁。

轉一篇文章吧:? 「一橫一豎」的秘密:關於《一代宗師》武學體系的核心問題 -- Gishtone之式 -- 傳送門

說到宮二,她的這個八卦姿勢這麼詭異,也是因為要練出橫勁。普通人,尤其是男性,由於長時期的直立行走,腰與胯這兩個部分幾乎是鎖死的,承擔不了轉化力量的功能。內家拳要有意識地訓練「腰胯分離」,胯走豎的時候,腰以上偏要走橫,這樣腰才能活,所謂的「柔化」「四兩撥千斤」等效果才能實現。



見過汽車上的萬向接頭不?

會動的圖點進餵雞百科裡能看到。就一個十位元組,兩個互相垂直的方向都有左右擺動的單一的自由度,組合起來就能實現任何角度都能輸出動力。嗯,俺不是機械專業,做不到那麼專業的表述,反正就是那個意思。武術上,大概是,只要掌握了橫向和豎向的發力,組合起來就可以在任意角度任意方位發力的意思吧,這事拿語言真不好表述,另外俺不是習武之人,咳咳。。。


牽涉到內家拳的核心,橫就是胯,豎就是脊柱。


橫豎都是死


「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是開始,說一個人對功夫的認知,從勝負輸贏開始。電影的最後,又說了這句話,說的就是千變萬化,不離本真。文藝青年們常說的,「不改初心」,切合墨鏡王要表達的「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其實就是從簡單到複雜再到簡單的過程,從引導不會武術的自己練習武術,到引導不會武術的他人練習武術的過程。當然,中國傳統武術,不重視技擊,更重要的,還是悟道。

網上有人吐槽橫豎就是兩筆,是雞毛兩個字。民國那時候還木有簡體字,在繁體字里,橫豎是一字之始,也是一字之終。說橫豎是兩個字,大繁若簡,大巧不工,也沒有違反《簡化字總表》的規定,也沒有背離《康熙詞典》的祖宗之法。

墨鏡王這樣喜歡拽文的人,總是會故弄玄虛。當然,喜歡看他的人能從中品出味道,不喜歡看他的人能從中瞧出裝B。

我看電影,只看片子的成色。《一代宗師》是好片子。


哎,大道至簡啊,就是一句話而已,豎的是脊椎,橫的是腰胯!一個人脊椎練習好了,反應快,勁整。腰胯練習好了力量會傳送,能靈活,僅此而已啊兄弟們!


說句讓對方莫名其妙,搞不懂的話,對方還在想呢,你就可以打他了。

你也可以問對方:你大前天午飯吃什麼啦。

效果是一樣的。


葉問:我要打十個!

一橫一豎就是個10咯

阿咧,走錯片場了=。=


我的理解就是說功夫的規則就是成王敗寇,好功夫存在,不好的功夫淘汰。

因為台詞里說了,功夫就是一橫一豎,贏的站著,輸了躺下。也就是打不贏的功夫、功夫差的人就淘汰的意思吧。

原台詞「 別跟我說你功夫有多深,師傅有多厲害門派有多深奧。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錯了,躺著嘍,站著的才有資格講話 」

表現輕狂葉問當時對武學的一種理解吧。


輸了躺下,贏了站著


功夫一橫一豎,對的站著,錯的倒下!看過【一代宗師】電影相信對這開場白都不陌生,相信這也是王家衛導演對武術的認識。可能會有人質疑,這不過是電影台詞而已,畢竟王家衛根本不懂武術?

我卻覺得,有時武術圈裡的還不一定真懂武術,【圈外人】還不一定真不懂。我們真的看懂金庸的武術嗎?混過江湖嗎?有點閱歷的人都感受到,金庸的小說里看的並不是熱鬧,而是大千世界!他描述的功夫雖然過於誇大,但仔細推敲,或許你能悟出些東西,所以任何「人,事,物」我們要觀察的去看,從中一定能得到我們想要的,因為智慧就在身邊。

那麼功夫真是一橫一豎嗎?那我要告訴你:別那麼咬文嚼字。這裡面的意思就是告訴我們功夫很簡單,不需要故弄玄虛,他和日常生活中的勞動一樣符合自然規律,覺得深奧是因為沒弄明白,或是想複雜了,當然也可以這樣理解(簡單就是最深奧,深奧又是最簡單的)

中國功夫門派眾多,要逐一列舉真的沒那麼多時間,每個門派都說自己是最好的。其實我們回顧歷史,在很久之前是沒有功夫的,但要的是力量,速度,準度,反應等元素,這樣在獵殺或戰爭時才能取勝。慢慢歷史不斷的演變,加上人類智慧,每個人的習慣不同,慢慢的就形成了風格各異表現形式,隨之後來佛道文化的融合,也使功夫由實踐上升到理論哲學層次,(當然任何一件事的背後都有著哲學思想)一代代前輩們的總結整理開始有了各種獲得力量,速度等的方法,逐漸形成各種拳術,和功法。

所以說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詠春拳,少林,武當,等等(確實門派太多)只是一種讓普通人獲得一切元素的方法。改造身心的途徑,最終我們的目的是運用,而不是停留在路上,這裡比較多見的是太極一定要擺個白鶴晾翅?八卦一定要有個單換掌?詠春的馬那麼不靈活?形意打出來就必須是劈拳?太極拳就是推手?詠春就是黐手?一旦運用中外形不同,就被列為不正統。那如果這樣,武術就掉進了框框里了。就如做生意的方法很多,但誰都為了掙錢,各種套路一樣最終目的是隨性運用而不是擺造型。

所以我經常說一切的套路,對練,線路,道理等等只是一個過程,一個讓我們通過這些前人留下來的經驗讓我們獲得所要的一切。這些只是一種方法,而不是終點,武術是大同的,其實萬事萬物都是大同的,不同的是外在,是人們的分別心……

當然在當今社會裡,武術的用途不是完全要去會打,中國的任何傳統文化是符合自然規律的,是一代代人總結傳承下來的,他們對人類的貢獻更是多元化,這也是博大精深的真意,所以在武術操練的過程中養身的效果是必不可少的,武術的運動美也是有很大表演價值的,加上武術訓練的漫長周期也是對學習者心靈的提升!

多元化的社會,武術也應該有多元化的作為,一個習武者要理解,認識武術的道理,要知道要在武術里我們得到的是什麼?

轉自【南京詠春拳】微信公眾平台,原作者【孔慶國】


就是說 讓你豎著進來,橫著出去。


一橫一豎

梁朝偉開頭的一句話是 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你說呢?

對此句話做分析:說話需要張口,一橫一豎是十,你說呢 是問句。

口+十+問=葉問

自報家門

當然,作為站著倒著也可以


我只知道如果這話是我說出來的,全世界都當我在胡扯……


應該是一個倒下,一個站著,也就是一個輸一個贏吧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習武之人不管怎麼花哨的嘴把式,只要拉在場子里過一過手,自然高下立見分曉自出。所謂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沒有。不同於大家電視電影中所見,真正比武時除非一方水平遠高於另一方,否則很難留手。就比如楊露禪,他的名聲不是和人耍耍推手就來的,而是不知摔殘錘廢多少人才有了楊無敵的稱號。所以如葉問所說,一橫一豎,贏的站著,輸的躺下。


詠春,葉問


這句話沒那麼玄乎. 站著的才有資格講話, 末尾講武術對他來說是大同的,不應該講什麼門派. 就是說武術就是打個勝負 贏得人是那個豎 輸的人是躺在地上的一橫..


反對第一的答案,略有過度解析的味道。

看一下台詞本身,葉問說:功夫,一橫一豎,對的,站著,錯的,躺下嘍。

看一下電影的拍攝背景,在電影相關紀錄片《宗師之路》,王家衛談起拍攝這部電影最初的靈感。

在某個國家,報刊里有兩本雜誌封面是中國人,一則毛澤東,一則李小龍。於是王家衛好奇,李小龍影響力乃至大到全世界,那麼他的師傅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而李小龍,截拳道,是第一個做到功夫大一統,多家功夫,不拘泥於固定套路,只求輸贏。

於是乎,李小龍的師傅葉問,也有超越門派拘泥的眼光,大成若缺,我眼中這塊餅,是一個世界。

功夫,說穿了就兩個字,一橫一豎。


推薦閱讀:

練過格鬥術的人對於普通人有多大優勢?
學習散打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中國功夫的精髓是什麼?
《倭寇的蹤跡》中,於承惠在稻田裡演示的是什麼拳?
武術中的貼身勁有什麼實戰作用?

TAG:功夫 | 葉問 | 一代宗師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