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小米上市估值將達到2000億美元,並且選擇在香港上市?

https://cj.sina.cn/article/norm_detail?url=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ggipo/2018-01-08/doc-ifyqkarr7874396.s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小米若是18年底以2000億美金估值上市成功,

我直播吃翔

立帖為證

適時取匿


關於小米的估值,可以搜索看看知乎上的歷史帖子。從10億開始就一直被人喊高估。有意思的是,每次傳出一個數,大部分人就喊太高了,頂多值這個數的幾分之一,而大家心理上認為頂多值的數從幾百萬美元一路變成了幾百億美元。

不變的是小米一直被大部分人鄙視看低。

估值 - 這是投資里特別難特別專業的一個事,但是因為最後的結果只是一個數,給了大眾一種「我也能隨便說個數,還比你們靠譜」的錯覺。

隨手在知乎上一搜,關於小米估值各種事後的打臉慘不忍睹。不過嘛,人在江湖飄,打打別人臉,被別人打打臉,都是常態。最近一年自己也被區塊鏈比特幣狠狠打臉了。

上市當天取消匿名。請隨便打臉。我反正無所謂,幾百億還是幾千億對我都沒區別。


我更傾向於

「小米未來市值可達2000億」

而不是

「上市估值達2000億」


發現贊數在一定時間內上去了,所以還是來解釋一下我這麼說的原因,要不然總感覺自己有抖機靈的嫌疑

雖然我不是金融行業的從業者,不是十分了解金融行業對於估值的具體參考依據是什麼,但是我想講的是為什麼小米未來有能力贏得更高的估值。

1、雷軍強大的戰略眼光

在近些年來,小米備受爭議,從一開始的黑馬,甚至衝到國內銷量前三,有一段時間甚至出貨量在全球也達到了前三名。但是,很明顯的是小米在隨後很快就遭遇到了模式的困難。迎面而來的是小米手機銷量的急速下滑。本身在這個時候,按照常人的邏輯來看,應該是集中力量把手機的問題解決好,很難分心去做其他的。但是就是在小米手機銷量下滑的這幾年,幹了一件又很備受爭議的事情——創立米家。說實話,回過頭來看,幸虧米家是獨立出來了,其後續的發展並沒有受到手機發展的太多影響。稍微詳細的內容見

2017 年 11 月百度與小米的全面戰略合作有哪些亮點?可能會產生哪些影響?www.zhihu.com圖標

能夠讓一個企業幾近「起死回生」,並且主要是通過其他途徑實現的,這無異於現在經常講的「供給側改革」,這種強大的戰略眼光,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說一句題外話,小米想要提升形象,反而通過米家來做更加簡單,畢竟手機上的標籤想要撕下來還是需要時間去檢驗的,並不是那麼輕鬆。

2、小米開始做成熟的系統解決方案

在此之前,我們更多接觸的都是零散的內容:包括但不僅限於軟體、硬體。多數產品都是相對獨立的,所以用戶留存率並不會想像中的那麼好。MIUI首先在軟體上開刀,隨後米家鋪開硬體,現在「軟體+硬體」的格局已經基本成型。最可怕的是,國內目前還沒有人和小米能夠站在同一層次。國外進不來,國內沒對手,加速了米家的快速發展。去年是一個集中的爆發期,尤其是那個掃地機器人,幾乎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這裡解釋一下,米家並不是只做平台來售賣第三方的產品。現在更多的產品以米家這個品牌登陸,相信這也是後面的一個主流方向。當然,小米仍然歡迎第三方品牌與他們合作。

給我的感受非常的明顯,米家的購買群體和小米手機的購買群體並不是完全重合的,甚至用戶形象差距會非常大。你可以說買小米手機是單純的為了性價比,但是去米家買東西的那些人,有了一個更明顯的標籤——精緻生活。他們在不完全追求性價比的同時,願意掏出更多的資金來改善自己的生活。這個時候,再說小米的用戶標籤時,應該詳細做區分(沒有人身攻擊之意)。

成熟的系統解決方案,幫助小米牢牢地站住了國內IOT龍頭老大的位置。這有點像是騰訊QQ的路線,你的軟體可以使用我的服務,久而久之,用戶很難脫離這個系統平台。當然也不是脫離不掉,是脫離成本會非常高。

3、雷軍這個人太實在了

雖然我們講一個公司的發展,很少講到個人對公司的影響。因為一個公司想要有長遠的發展,這並不是一個人就能改變的,要形成相應的公司文化精神。但是雷軍這個人,完全已經代表了小米,他這個人太實在了。在當今這個下周回國的時代,資金的流向開始做進一步篩選,現在有人和你說生態鏈,我能想到的兩個典型代表——樂視和小米

4、為什麼不是中國企業?

以前我們總是覺得國外有很多黑馬企業,諸如Facebook,發展迅速,市值漲幅大家看在心裡。為什麼不是中國企業呢?有時候這是個心病,想走出去還需要一段時間。我們現在不光是走出去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我們怎麼自信的走出去。200年了,我們該站起來了,當然,踏實做事是基礎。

先寫這麼多


謝邀

你可能對於2000億美金市值沒有概念

2000億美金市值等於1.3萬億人民幣市值

等於格力電器+寶鋼股份+海螺水泥+雲南白藥+科大訊飛+中國聯通+東方財富+福耀玻璃的市值總和

還要多

董小姐,你的臉打的疼不

作為投資者,你要買不

天空才是想像力的極限


這幾天有關小米的兩件事不停的出現在時間線上,一個是scoff事件,一個是2000億IPO,恨不得取關「小米科技」這個標籤。沒想到居然有人邀請回答這個問題,進來一看,關注和回答的人不多(也可以理解為水不多) ,正合我意,那就說幾點相關和不相關的看法吧。

對了,先謝邀!

1. 小米IPO去年底就開傳了,估值從600億到1000億再到這兩天的2000億,真是眾說紛紜。我覺得比較靠譜的說法:一是某知友說的800億上下,上下要看當時的行情;二是某媒體說的估值1000億,投行看到2000億,意思是看好小米,大家都來買吧,兩三年後翻倍。

至於2000億的IPO說法,個人感覺有「捧殺」的味道,總看到有不少鼓噪的。2000億的新聞,當成娛樂新聞就好,可是當成科技新聞來品頭論足,分析起來褒褒貶貶頭頭是道,就有點過了。

2.至於在香港還是紐約上市,兩個地方的優缺點雷軍比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清楚,他都是常客了。但從這個新聞得到的信息是雷軍在小米股份的絕對優勢,畢竟香港是要求同股同權的,前面就有阿里的例子。個人覺得雷軍75%股份的說法可信度不高,印象中雷軍是這麼回應的:VIE架構,你懂的。

(感謝知友糾正,港股去年底可以同股同權了)

至於雷軍占股多少,就不要操心了,他成為新首富,又不會給我分一個億。唯一欣慰的是,我們可以說小米是中國的公司,而不是日本公司,南非公司。。。

3. 關於小米IPO的新聞越來越高潮,本來我覺得IPO是假新聞的,現在都信了233333

其實小米IPO我更關心有兩點∶

一是小米是整體上市還是部分上市,是否也和馬雲一樣(阿里和螞蟻金服分拆開)?畢竟小米的業務挺寬泛的,雷軍是否會有所保留?

二是小米的IPO規劃是什麼?按1000億估值,10%募股,可以拿到100億美金。這麼多錢小米下一步會怎麼發展:跨越式國際化?買更多的專利?投更多生態鏈?開更多的小米之家?

最後抖個機靈,希望2000億的來源不是某個小米系的KOL就好,實在看不慣自以為抓住實錘而洋洋得意的行為。。。


站在商業的角度來評估一下小米的價值,其實現在的小米並不是一個完全的科技公司,如果一定要拿一個公司來和小米做對比,即不應該是阿里,也不應該是騰訊,而是這家:

我們考慮一個公司估值的時候,除了要去考慮市盈率這些東西以外,更要考慮這個公司在IPO後拿到的錢通過多長時間可以轉換為實際生產力,一般的企業從拿到錢到產生價值是有一個過程的,但是作為現在小米發展的核心米家,這個轉換的過程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還記得雷軍和董明珠打的那個賭嗎?其實小米正在往雷軍說的那個方向發展,只要商品貼上了小米的標籤,對於消費者而言是品質的保證(或者說是性價比的保證),對於生產者而言是銷售量的保證,對於小米科技而言,則是溢價的保證,因此,給阿里2000億和給小米2000億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並不能單純的用靜態指標來觀察。

當然,2000億的估值是高是低並不值得去討論,在我看來一文不值的比特幣也被炒的火熱,只要有人願意掏錢,就算10萬億也是可以的。(有關比特幣,找時間單獨寫篇文來分析一下。)

如果你理解了小米的商業模式,就能知道小米也已經是國內的獨角獸企業了,品牌的獨角獸,獨特的性價比標籤,很美,不是嗎?


寫在添加問答之前,我一直覺得知乎是一個分享知識的平台,答案的對或者錯並不是特別的重要,重要的是答主們經過自己的思考給出了新的思考方向,感謝每一位閱讀後認真思考的人。


單純從數字來看,10億利潤對應2000億的估值,確實很嚇人,我在前文中去分析小米的商業模式是想說,市盈率這個東西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如果有合理的盈利模式,市盈率可以高出想像,所以我認為小米的估值並不高。

在IPO時,估值更多的考慮的是這麼幾樣東西:

1、 潛在市場規模。(成長性)

2、 投資回報時間周期。(沉默期)

3、 同類企業規模。(競爭性)

小米這個企業的特殊性在於他幾乎是國內首家這樣的公司,在上文中我給出了類比企業對象,從小米3開始使用小米的產品,到現在已經養成了「遇物不決買小米」的習慣,所以小米並不是只有手機電視這些產品的小米,而是一個只要貼上小米的標牌,就代表了高性價比的小米,因此站在成長性和競爭性的角度而言,小米可以給出的估值是無限大的(理論上)。

從投資回報時間周期來看,小米是一個輕資產重資本的企業,這類企業的效率是極高的,只要遵循發現熱點(找到痛點)→高品控(非高質量)→貼牌→上米家就能完成整個系統的流程,所以給小米的錢能夠極快的獲得回報,從現狀來看,這種回報是及其穩定的,因為小米的品牌是穩定的。

面對這樣一個你給他一塊錢他就固定能夠給你創造多少收入的企業,IPO給2000億美元真的不算太多,因為小米真的有無限的可能。


最後談談溢價率,也就是小米潛在的每股收益來源分析。

很多人在看到溢價率的時候想到的第一個問題是這麼便宜的小米怎麼會有溢價,不是價格高才會有溢價這個東西嗎?

但是實際上溢價率只與成本有關,與售價無關,而成本是一個變數數字而不是一個恆定數字。

同樣一個杯子,生產100個和生產10000個的成本是不同的,這個差距可能會很大(歡迎製造業的朋友給出具體的比例)。

1、小米能夠幫助企業完成銷售,那麼成本降低會產生一個溢價

2、在質量相同的情況下,品牌的價值會產生定價上的第二個溢價、

3、直接面對最終用戶的銷售模式會產生渠道銷售的成本減少,這是第三個溢價。

有了這三個溢價,只要小米不作死,在保持高性價比的基礎上追求穩定回報,這家公司的未來就是不可限量的,它會滲透到每一個領域中,只要他願意。


如果是國內上市的話我估計兩千億美元完全可以搞上去,香港感覺弄上去太難

如果拿蘋果一萬億作為標杆,小米是不值那麼多錢的

不過股票市場並不是個理性的市場,牛市上市和熊市上市,套現的多寡都會影響價格的大幅波動的


這條新聞最近在香港傳得沸沸揚揚,其中包含幾個重點內容:

1、估值問題

2000億美元目前只是投行預測,意義不大。不過在2000億美元傳出來的時候,輿論還是非常震驚。

就小米目前的盈利能力,2017年全年10億美元左右,以科技股50倍的市盈率計算,500億的估值較為合理。如若市場持續看好,600-800億美元的估值有望實現。而2000億美元對應200倍的PE,如果在香港市場則偏高。

目前此消息被相關人士否認:

和往常一樣,該消息再度被否認。今日午後,一位接近小米的投行內部人士對36氪表示,小米上市時間、地點還沒有定論。2000億美元的估值,也完全沒有被公開討論過。該人士還表示,1000美元被普遍認為是一個樂觀、合理的數字。但是否會靠近2000億美元的市值,需要看後續的市場環境。

目前騰訊(港交所)的動態PE為58,而阿里巴巴(紐交所)的動態PE為54。

2、同股不同權問題

目前小米上市最大的可能市場是香港。

在失去2013年阿里巴巴上市的巨大商機之後,港交所對於「同股不同權」問題深入討論,最終在2017年12月份正式宣布可以實施「同股不同權」,以吸引內地獨角獸公司來港上市。

通常公司的股權結構為同股同權、一股一票,但在「同股不同權」的股權結構中,公司管理層試圖以少量資本控制整個公司,故而將公司股票分高、低兩種投票權。

高投票權的股票每股具有2至10票的投票權,稱為B類股,主要由管理層持有;低投票權由一般股東持有,1股只有1票甚至沒有投票權,稱為A類股。

作為補償,高投票權的股票一般流通性較差,一旦流通出售,即從B類股轉為A類股。

港交所在2013年否決「同股不同權」,直接導致阿里巴巴赴美國上市。

對於大多數創業型公司,公司創業團隊都要求始終有公司的絕對控制權,從而要求「同股不同權」。港交所在2017年年底通過「同股不同權」方案,勢必可以吸引更多的創業型公司,包括很多獨角獸公司來港上市。而小米有望成為首批「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之一。

此外,香港對於內地大公司的渴求也十分強烈。在2018年1月9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會見馬雲,邀請阿里巴巴再來香港上市,可謂誠意十足。

3、港交所的機會

香港恒生指數在2017年上漲36%,牛冠全球。而截至2018年1月11日,恒生指數創下13天連漲的歷史記錄,距離歷史最高點僅咫尺之遙。

而與此同時,在國內市場,上證綜指依然在3400點附近掙扎,差距十分明顯。

香港市場的整體造好以及完善的金融市場秩序有可能是促使小米前往香港上市的因素之一。

在香港市場,明星股效應非常明顯,體現出「強者恆強」。

市場表現方面,滬港通、深港通前20名的股票在過去52後大多數表現出了強勁的上漲;而在成交金額方面,騰訊控股的成交額遠遠甩開其他公司。

而小米如果選擇香港上市,有很大可能成為騰訊之外的又一隻「明星股」。


這作真是越炒越上天了,前段時間還一千億呢,現在就直接兩千億了。

小米其實就是一家電子商務企業,小米的所謂生態類似於京東商城,小米的Logo將來會達到類似於「京東自營」一樣的效果。

然而這一切都很遙遠,所謂的想像空間都是虛的,你憑藉的什麼就讓人相信你的能實現所謂的「偉大宏圖」?

我這個人的的想像空間還很大呢?畢竟理論上我也有當上國家主席的可能性。


這個東西沒必要當真,你們工科生大多數不懂這個,市值也就看看就得,別太當真。上市之前的估值加兩千個更字。


炒作而已,我估計的市值是2000億的40%左右也就是800億左右,不談別的,來聊一下影響,最大的影響應該就是松果晶元的研發費用會得到最大的滿足,要是我是雷軍,融到錢後,先大搞晶元,再做年度旗艦的優化,一定要做到頂級優化,至於員工福利之類的就是不用談的,如果小米真的可以把澎湃做到頂級,小米就真正配得上2000億了


小米這次估值偏高很多。

很多人認為估值高是好事,這也是很多企業上市或者找風投時常犯的錯誤,但其實估值過高不一定是好事,最重要的一點,會嚇跑很多很多潛在的投資者,

什麼概念呢?

舉個例子,假如小米IPO向市場發行10%的股票,融資200億,此時估值2000億,這是小米的第一次上市融資;過一段時間,小米把這些錢用完了,需要繼續融資,這個時候小米定價多少呢?一般人都會覺得肯定會比第一次更高,要是比第一次低那公司還發展個鬼啊,這就牽扯到第一次的定價問題了,第一次定價太高了,很多人不敢碰,到第二次更高的價錢的時候,敢碰得人更少了,如果找不到相關的投資人或者機構,就可能會威脅到公司的現金流。

當然,以上都是假設。

小米雷軍在上市方面有很多經驗,這一點他肯定很清楚,所以這次盛傳的2000億美元的估值很有可能是為了IPO以後的融資和公司發展做準備,雖然小米估值兩千億肯定有投資者,但IPO應該不會直接上2000億的。

綜合小米過去幾年的發展,小米一直都挺理性的,這次應該也不會被過高的估值沖昏了頭腦。

綜上所述,2000億極不靠譜,但是我認為估值在兩千億以下的時候極適合買入。

補充:

2010年底,小米全年累計融資4100萬美元,公司估值2.5億美元;2011年12月,獲得9000萬美元融資,估值10億美元;2012年6月份,獲得2.16億美元融資,估值40億美元;2013年8月,新一輪融資中估值100億美元;2014年11億美元融資,估值450億美元,也是目前外界知道的小米最後一輪融資,此時小米的估值是2010年創辦時期的180倍。

如果傳聞中的2000億美元估值為真,那就意味著是2010年的800倍!!!


第一看看到的時候,第一感覺,是不是瘋了?


現實的營收/凈利潤之類的指標就不提了,說說虛的。

小米的想像力還是很大的比如:手機作為核心流量入口,做引流的業務——實際上現在所有手機廠也都在做這個。

比如:做品牌,,獲取品牌溢價,產品代工生產——將自己品牌成耐克模式,不過是生產家電的。

比如:將流量入口/智能終端手機跟自己旗下的家電結合,做智能家電的生態鏈,整合一切——賈躍亭的PPT裡面對這類業務的描述都是非常誘人的。

所以你看,小米可以講的故事非常多,再結合他過去驚人的成長史,說小米能夠成為市值萬億人民幣的巨頭並不是痴人說夢。

但是,不管是做品牌,還是做科技,相當超級巨頭都是要有自己的獨到之處——要有一條自己的護城河。

如果是科技企業,那這個護城河只能是技術——科技企業的品牌是不值錢的,上一個手機巨頭諾基亞已經給大家展示過了。那誰能說說小米的技術都有哪些?

如果做一個消費品牌,那需要慢慢積累,長期不間斷的投入和有故事的歷史才能積累出一個城牆堅固的消費品牌。不過小米的產品——手機/電視/助力車/插銷。跟傳統的消費品距離還是很遠。

如果做個生態,說實話我不清楚做個生態巨頭要什麼素質,不過想一下應該是兼具領先的技術和有影響力的品牌兩者才能達成吧。

那現在說起小米,大家想到形容詞都是什麼呢?領先的科技?高大上的品牌?還是——性價比?價格殺手?

小米現在已經很牛了,但是要實現期望,路還有的走。現在按2000億刀買進去,還是需要很強的冒險精神。


借老羅的一句話,我們做手機是不賺錢的,做手機只為交朋友,賣配件才賺錢。那就明白了,小米龐大的配件群體你說值不值這麼多?

關於公司上市想想國內的股市你就知道,某某想大股拉升就拉升,想回落就回落。香港的股市已經非常成熟,市場更大,融資更易。小米要玩國際象棋去了


記得雷總之前說過小米5年內不上市,可能是2012年說的?好吧don"t care

2000億美元的估值還是偏高的,我不是很懂商業模式的估值,我們可以將小米的業務進行拆分,看一下各個部分怎麼估值。

小米的業務主要分為:

1、主業:小米+紅米手機。

2、附帶:手機商城+軟體增值服務。

3、品牌衍生的生態鏈和線下店小米之家。

1、根據第三方機構的報道,2017年全球手機市場中,華為手機的利潤排第三位,約15億美元。差不多買了1.5億部,華為手機可以說無論技術、品牌、渠道和營銷目前階段都是大於小米的存在。雷總承諾小米會已知保持低毛利模式運營,那麼華為2017年的表現可以說是小米手機的終極目標了。假設小米手機業務在IPO融資後大成,渠道鋪設更廣,廣告打得更響,澎湃處理器達到麒麟水準,搞出了神經網路處理器,跟知名品牌合作搞了高端系列,拍照性能怒奪DXO第一(這不知道要多少年)。年凈利潤達到15億美元,給20倍PE。估值300億美金。

2、副業,手機商城和軟體增值服務。蘋果App Store2017年的總營收是270億美元左右,蘋果佔30%可以得80億美元左右,凈利率算50%,再給30倍pe的估值,也就是1200億美金(庫克突然笑了)。占蘋果目前市值的10%。假設iPhone營收占市值的70%。那麼增值服務跟手機業務的估值比是1:7。小米比肩蘋果,增值服務估值45億美元。

3、生態鏈和小米之家。估值1655億美元。

估值結束。


200倍的PE, 厲害, 套用一個答案說的, 對你們米粉, 真是天空才是極限。『

在600-800億這個區間內, 還有百度和京東這兩家巨頭。 目前百度的pe僅為23,京東58, 如果估值超過800億, 你覺得投資者會去買百度京東, 還是小米?

說實話 我壓根不看好小米上市市值超過這兩家, 所以我覺得500-700億可能已經是極限了。


記得前幾年估值450億美金吧,因為2016年手機銷量不佳被大眾一片看衰,不過大家後來驚奇的發現:即使手機銷量跌出前五,小米的財務報表依然沒有那麼難看!

其實這背後就是由小米旗下的生態鏈業務支撐起來的,生態鏈系統包括了充電寶、音箱等手機周邊產品,也包括了智能家居、生活耗材。小米生態鏈的IOT聯網設備達到了8000萬,真正意義上做到了萬物互聯。

以此為契機,小米再次崛起,也在2017年實現了手機業務的反超,再次回到前五。全世界唯一一家在手機業務下跌還能反超的一家公司。

這個實際上就是在小米內部稱之的竹林生態系統,竹林系統不是單獨的一棵大樹,大樹倒塌了,上面的葉子全都要枯萎。而竹林系統內一棵竹子死亡,馬上會有另外一根竹子長出來。

2000億的估值,大概也是看中了這塊生態鏈業務吧。


小米的生態牛逼吹的震天響,其實和樂視一樣,第一規模不夠,第二缺乏黏性。說白了沒有壟斷的生態都是瞎扯淡,百度再挫人家在搜索領域是老大,而小米手機在國內僅僅是前五而已,不到兩億的用戶能整多大的生態。


好多一本正經答題的,舉例子,擺事實,講道理。

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窗了。

把這個當成上市前詢價探探輿論口風好了,喊價2000億美刀,你們看怎麼樣?什麼,你說高了?那1000億怎麼樣,大甩賣,5折啊,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少俠不要走啊,4折也是可以商量的,3折大家也不是不可以談。

07年的時候,中石油A股上市,合計總市值可是超過1萬億美元的。

打漏了一個萬字,我認錯,我悔過。


推薦閱讀:

如何通過技術分析提前判斷K線假突破?
股票上市的意義是什麼?
長線投資者在知道近期很可能連續下跌的情況下依然堅持之前的長線策略,這樣的邏輯正確嗎?
職業操盤和賭博有什麼區別?
波浪理論中有原則和指導方針,原則是數浪時必須遵守的嗎?

TAG:小米科技 | 科技 | 互聯網創業 | 股票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