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理論中如何界定「內容」與「形式」,二者之間的關係是否可以被清晰地描述呢?

在整個藝術理論史當中,這一問題的答案有何變化?


書亮,為啥老關心頭大問題啊你。

輕輕鬆鬆過個周末多好呢?唉。

別再讓那些總結概念的人牽著鼻子走了。

從邏輯上講,從來都是只有內容的。

所有形式都是內容的一部分,被稱為 「具有輪廓特徵的內容」 。

好比一個盤子,形式就是盤子的輪廓。

你要完整定義一個盤子,那輪廓也當然是它的內容。

當我們說 「純粹」 ,指的是一些具有同樣特徵的內容,可以構成一個形式。

當我們說 「混搭」 ,指的又是多種形式的彙集,可以創造一個內容。

由於可以雙向成立,因此形式必然是內容之一。

證畢。


內容是創作材料,形式是發展材料的方法。


內容 和 形式,其一個區分是

內容提供平等的可能性,而形式不能

內容的差異性造成主體差異性,但兩個形式不同的內容可能主體相同。而形式則不然,不存在兩種相同的形式

基於平等,和藝術理論,說兩句無關的

朗西埃認為,理論的精緻化並不會影響平等,相反,理論家們應該首先預設一個平等,而後考慮該怎麼做。朗西埃所討論的平等,此處說得是審美平等。

理論上,內容 和 形式的研究,可以進行得很複雜。兩個相關聯的短文本有很多脈絡,比如徳勒茲寫過《重複與差異》,粗略讀過,但於我而言目前幫助不大,也著實夠難。。想說的是,應當將內容跟形式平等對待,語言文本範疇內,圖像符號範疇內,並基於一個審美閱讀平等的經驗上

不過,你真的想研究這玩意兒么?


我只能通過比喻來說明我的理解,形式是語言,內容是意義,西遊記不管是文言文還是白話文,或者是英文,又或者不論繁體簡體,都是在講孫猴子的故事。


塔塔爾凱維奇《西方六大美學觀念史》中第三章,解釋得很詳盡


這方面並不太擅長,結合美術史來看的話這個話題可以是圖像學問題。

最初是內容派生出形式,從後印象派開始內容和形式慢慢分離(在中國內容和形式之間的分離開始的比較早,但是幾乎一直處於這個階段),後來到了抽象主義出現了沒有內容的形式,到了達達主義階段內容與形式可以完全沒有關係,而到了歐普藝術階段內容就是形式本身,在觀念藝術里形式是內容的引子。

內容和形式之間沒有一個分界鮮明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區分標準,而且有些作品如果沒有作者的特別說明的話都無法看出哪些是形式哪些是內容。

如果用文字來比喻的話:

「我餓了」是內容

「看著滿桌豐盛的美食,我開始流出了口水」是一種形式

「我他媽的再不吃就死了」也是一種形式

「肚子咕嚕咕嚕叫」也是一種形式

如果去掉文字的限制的話:

我吃飯是形式

我勒緊褲腰帶是形式

我獨自下飯館是形式

我去搶饅頭是形式

我找一張紙畫個大餅是形式

我死盯著路上的京巴犬兩眼冒綠光也是形式

路上跟一看起來憨厚有錢的姑娘搭訕是形式

甚至鬧革命都可以是形式

或者假設一枚五毛錢的硬幣是形式

那麼內容可以是【此處請自行填空】。

這個題太難,我只能回答到這兒了


內容是作品內涵的表達方式

形式是你表達這個內容所採用的方式方法

舉例:油畫《開國大典》

《開國大典》的內容是描繪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上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一刻。(內涵可能更多,我這裡不說,所以沒有水表。)

《開國大典》的形式是油畫。


「優美與宏壯必與古雅合,然後得其固有之價值。不過優美及宏壯之原質愈顯,則古雅之原質愈蔽。」王國維


先碼 回頭再答


推薦閱讀:

藝術理論這門專業課應該怎麼學?
攝影弱於其他藝術表現形式?
什麼是「裝置二胡」?
黑板報在當前條件下,有存在的合理性嗎?
國外優秀的藝術出版社(美術與攝影類書籍)有哪些?各有何特點?

TAG:藝術 | 文藝 | 美術 | 藝術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