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喝過太多紅酒的人,如何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口味的葡萄酒?
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多喝,把不同風格的都喝過。 有兩個小技巧,可以提高一下效率。 首先是去一家有優秀侍酒師的餐廳,點你最喜歡的菜,讓侍酒師來幫你配酒。侍酒師們可以為你帶來相當不錯的飲用體驗。循著這個思路,可以讓你輕鬆愉快地入門。 然後是找一家靠譜的培訓機構,上一天的 WSET L1 或者ESW初級課程,簡單了解一下不同類、品種乃至產地葡萄酒的特性。這可以把可以由前面餐廳的感性體驗轉換為理性一些認知。
然後你就入坑了,在買酒——上課之間反覆,不斷擴展自己的體驗範圍,從中找出適合自己的那些酒。
Update 1: 人的味覺嗅覺,個人差異很大。對於品酒經驗不多的普通人而言,你給他描述的各種感官特徵,是很難轉化為確切的感官印象的。例如,不同消費者對於輕口味、重口味的標準差異巨大。又如,「 好的酸和澀會給葡萄酒帶來強勁的感覺,而不好的酸和澀會讓葡萄酒極噁心」,你讓消費者自己判斷是否喜歡酸澀,他在實際喝過之前能做得到嗎? 「了解自己喜歡的口感結構和自己喜歡的風味特點是缺一不可的」個人表示非常同意,但是這種了解很顯然不是靠不懂酒的消費者自己空想能確定的。 至於第一段「你是想喝了2年後,還是朦朦朧朧一知半解?還是想喝了2年後,已成裝逼界一代大俠?」說的無非就效率問題,我已經給出了解決方案,「在喝酒——上課之間反覆」。而那個高考的類比,恕我實在看不明白有什麼相似性,如果你要比,也應該是「多思考多練習」,對不對? ——與 @醉鵝老師 商榷。我也想寫「喝得多了,就明白了」。但我問你,你是想喝了2年後,還是朦朦朧朧一知半解?還是想喝了2年後,已成裝逼界一代大俠?這種論調真的很奇怪,就好像別人家小孩要高考了,家長過來向已經上大學了的你取經,然後你和人家說「多考幾次,就一定能考過。」 其實,和我在 菜鳥如何快速入門葡萄酒? - 醉鵝老師的回答 的文章里提到的學酒的方法論是一樣的,先問口感結構,再問風味特點。這樣你到了餐館會非常有效地和侍酒師交流,不會出現只敢點倒數第二便宜的酒這樣的現象。(Second Cheapest Wine)
咸香型有——
C. 咸香類:堅果、焦糖、動物、熏烤、香脂D. 土石類:泥土森林、礦石可能甜可能鹹的香類型有——E. 芳香類:花香、草本香、香料/香脂一般來說,新世界的甜香型多,舊世界的咸香型多。新酒的甜香多,老酒的咸香多。女性會喜歡偏甜香的(尤其是花香的),男性會喜歡偏咸香的。(這些風味類型的逼格是不一樣的,醉鵝老師找機會來聊哪種風味類型逼格最高)*總結:
如果想要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酒,了解自己喜歡的口感結構和自己喜歡的風味特點是缺一不可的。這個道理,就好像你喜歡吃薯條,但不一定喜歡吃燉土豆一樣。雖然說,酸做得比較明顯的紅酒里,勃艮第黑皮諾是很有名的,但如果這個人喜歡酸酒,但不喜歡咸香類,那我一般就不會推薦有點年份了的勃艮第。(關於葡萄酒里會出現的「咸香」,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身邊很多對酒完全不懂的朋友,會經常覺得勃艮第酒里有「菜味」。其實在酒里聞到鹹菜味是一點都不奇怪的!)補丁:在 @嶧峰 老師的建議下,特別加入聲明:這篇回答只是幫助大家建立基本概念,但只有體驗過後,才能把這些概念有效運用!用衣服打個比方,這篇文章只是告訴了大家影響衣服風格的最大因素是剪裁、材料、顏色,只有有了這些概念才能幫你更有效迅速的找到自己適合的衣服,否則經常是誤打誤撞很多年,才理解適合自己的衣服都是大地色的。體驗當然是不可取代的,最後材料的好壞,顏色真實透露出的光澤,剪裁穿在身上後的效果,不穿是不知道滴!別忘了關注我和喃貓的 企鵝和貓 - 知乎專欄(我負責喝的內容,喃貓負責吃的內容)
看在乾貨這麼多的份兒上,關注一下我和喃貓的公眾微信號「企鵝和貓」吧!微信ID是"qiehemao" (企鵝和貓的拼音),上面會持續更新 醉鵝紅酒日常_自頻道 的周播視頻,還有 喃貓料理日常 的周播視頻~http://weixin.qq.com/r/jTlHX7TEDelyrfA892yf (二維碼自動識別)
這個問題就像沒有用過許多香水的人,怎麼知道你喜歡哪種香水一樣。
唔……
口味這東西,我覺得是會隨著時間變化的,同一個人,在不同年齡,也可能會愛吃不同類型的東西;
就像吃東西需要品嘗過很多,才能對自己的口味有一定了解,知道自己愛吃什麼,酒的口味也有很多種,喝的很少,很難判斷自己喜歡的口味;
嗯,學習系統的葡萄酒品嘗課程會對建立對葡萄酒口味的認知有很大幫助,類似於學習烹飪理論吧;
再有就是,品嘗葡萄酒時相信你自己的喜好判斷,只要符合你的口味,不需要太在意這款酒的價格、評分、專家品酒詞等等,享受你喜歡的味道就好。
沒有太多喝紅酒經驗的話,首先你要先學會喝紅酒,才能去尋找自己喜歡的口味和產區。
初嘗者,不建議什麼超級波爾多,赤霞珠之列的,更別去買國產貨,會顛覆你對葡萄酒的認識!
我推薦你先嘗試一下用梅洛釀造的紅酒,沒有強烈的單寧衝擊(入口微澀的原因),口感圓潤,果香濃郁,酸度低,香味複雜。非常好入口,非常適合初學者品嘗!!
也可以試試有著葡萄酒淑女之稱的黑皮諾,也是本漢子挺喜歡的葡萄品種。用她釀造的葡萄酒,單單寧,酒體輕薄,果香濃郁,喝起來感覺非常有內涵,具體自己體會~
喝習慣以後,隆重請出我最愛的西拉子。
飽滿的單寧,搭配濃郁的果香,口感紮實異常。特別推薦澳洲西拉子。總體來說澳洲西拉子相比法國的西拉子,甜度上稍高一點點,回味非常好。尋找自己喜歡的葡萄酒,得靠緣分啊。就象找愛人一樣,有一見鍾情,也有日久生情。
題主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紅酒,就照著我上面說的葡萄品種先嘗一遍,喜歡那種種類,再去尋找產區。祝你找到自己喜歡的。和醉鵝老師以及嶧峰老師等專業人士不同,本人只是一個業餘的葡萄酒愛好者。入坑一年有餘。
個人覺得嘗試仍然是探索自己喜歡的口味的不二法門。但最好首先先建立葡萄酒好壞的一些基本知識(參考嶧峰老師的「上一天的 WSET L1 或者ESW初級課程,簡單了解一下不同類、品種乃至產地葡萄酒的特性),一般培訓機構在介紹基本知識的同時也會配以相應的酒,所以會有不錯的入門效果。然後有條件的話就是多加嘗試,品種間的比較,產區間的比較。並在嘗試的時候有意識地做一些品酒筆記。如果能找到一些酒友或者是已經入門的「前輩」就再好不過。按個人的感覺,對酒的喜好和個人的成長環境、飲食習慣等都會有很明顯的關係。像我個人比較喜歡(生)吃海鮮,所以白葡萄酒就會更喜歡酸爽的。
另外關於很多初嘗試葡萄酒的人厭惡的「澀」,我覺得在比較多地嘗試葡萄酒之後,人對「澀」的忍受能力會有一定的提高,但總歸是有個上限。所以建議最初不要過於排斥那些比較澀的酒。但是在嘗試了夠多的酒之後,應該就會發現自己最能接受的澀度。另外就是覺得(在找自己喜歡的酒的類型時)不要唯價格論,也不要唯一些品酒大師的評價論。不要覺得自己喜歡某個品種或產區會被人嘲笑或者說「俗」。畢竟葡萄酒在很多時候是作為飲料的一種選擇。發現好的葡萄酒的過程,其實是蠻難的,因為葡萄酒是嗜好品,不同的人喜歡不同的風格,不能一概而論,所以最重要的是選擇自己喜歡的風格。
決定葡萄酒的風格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品種、產區、酒庄、年份。前兩者的影響是巨大的。所以我的建議是在你可接受的價格範圍內去嘗試,找到自己喜歡的風格,之後可以去嘗試一些在這個風格下更名貴的葡萄酒。
拿我當時剛接觸葡萄酒來說,那時候天時地利人和樣樣都不佔,窮學生沒有錢、身邊沒有懂得人,不在一線城市沒有酒會可以去參加。不過沒有條件我們可以創造條件。我和幾個小夥伴一起組織酒會,吸引有興趣的同學一起來喝,這樣我們可以一次性喝到很多種類的酒。這時候慢慢我們理出了頭緒。先按照品種來喝,我們選擇在同一價位不同產區的同一品種的酒來品嘗。大家每個人都會發表下自己感知到的香氣和風味,再結合自己書本上看到的一次次進行論證。漸漸的我們知道每個品種各自的香氣特點和每個產區的不同之處。找到了自己喜歡的風格類型的葡萄酒。比如有的人喜歡紐西蘭馬爾堡地區的長相思干白葡萄酒,有的人喜歡德國萊茵高地區半甜型的雷司令葡萄酒。
之後你可以從100-200元,喝到200-500,到500-1000,再到之後,慢慢就會懂普通酒和高價葡萄酒的區別。
強烈建議和周圍的人分享葡萄酒,剛開始喝酒的時候不要一個人悶頭喝,這樣很難體會到葡萄酒的魅力,每個人的感知都是不一樣的,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找到互相交流的樂趣。
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嘗試,不要盯住一個產地或者某一葡萄品種,盡量多試品種各異的酒。試的種類夠多,才會慢慢發現自己喜歡什麼酒,那種酒能給自己帶來快樂。而且喝多了也就會發現葡萄酒世界的包羅萬象,從而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做一個dinker,不要做一個taster。毫無壓力的開心喝酒,新人喝酒少沒關係,剛開始接觸葡萄酒是一個很幸福的階段,充滿了驚喜和未知。大膽嘗試,不用太擔心別人對酒的評價,不了解專業知識也不需要刻意的去研究,興趣濃厚之後自然會去學習。
所以說實際點的竅門,最好多參加一些酒展,這樣能在花最少錢的前提下試跟多的酒。挨個攤位試酒,每次試一個酒之後就問問自己"這個酒我是會喝一杯?還是一瓶?" 慢慢的很快就會發現自己那些酒會想喝一瓶,那就是你自己的"口味"的葡萄酒。如果說可樂是糖、甜到憂傷,那麼,葡萄酒、就是中藥!苦澀無常!第一次,是跟我爸一起、干紅……這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入口的那一瞬間我簡直感到了全世界對我滿滿的惡意!天啦嚕!怎麼可以如此地緊澀、還有苦!這世界上還有比這更難喝的酒嘛?!但現在,我隨便拖著一杯拉莫塔紅酒,細嗅薔薇、然後抿一小口,讓它們口中千迴百轉,品其酸甜苦辣,猶如替酒活了一次。
「好的葡萄酒證明了上帝希望我們幸福。」 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科學家本傑明·富蘭克林說這樣說。那,讓我們幸福的葡萄酒,怎麼就如此難喝呢?
今天咱不討論葡萄酒裡面苦與澀的問題,也不討論又苦又澀的葡萄酒是好酒還是差酒,現在我只想對你說,如果你覺得葡萄酒又苦又澀不好喝,那是因為,你沒喝對、你沒喝對、沒喝對(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因為,你喝錯了,你喝錯了葡萄酒的類型!三天前,那篇——真正懂葡萄酒的人,是不會說「紅酒」二字的,引來了三天三夜的噴淋射雨、到現在還沒停……它只是為了說一個問題,紅酒≠葡萄酒,葡萄酒不僅僅只有「紅酒」。
讓人喝了覺得「又苦又澀」的是紅葡萄酒,你完全可以不喝這樣的「紅酒」好么,讓我們感覺澀味的物質是單寧,存在於紅葡萄酒里,你不喜歡這樣的味道,可以選帶甜味的「紅酒」(紅葡萄酒),雖然正宗的甜味紅葡萄酒數量其實很少,如果有的話、價格會相對貴,但有大量的甜白葡萄酒、帶甜味的起泡酒、冰酒、以及加強型葡萄酒等……
根據所含的殘糖量,葡萄酒分為以下四類:
干葡萄酒,殘糖含量不超過4 克/升,感覺不到甜;
半干葡萄酒,殘糖含量4-12克/升,感覺微甜;
半甜葡萄酒,殘糖含量12—40克/升,感覺甜;
甜葡萄酒:殘糖含量超過40克/升,比較甜。
質量高又甜度高的葡萄酒,糖分來自葡萄本身,是釀造過程中終止發酵保留下來的葡萄本身的糖分,它們對於葡萄原料、釀造工藝要求較高,所以價格相對較高,很多價格便宜的甜酒多是在發酵後另行添加糖分,所以,嗯……
當然,如果你不喜歡甜味的酒,可以選擇干型的白葡萄酒,干白幾乎不含單寧,所以沒有澀味,但是,會有小部分的干白葡萄酒帶有或多或少的苦味,為了避免這「小比例」的不愉快,建議初級葡萄酒愛好者,選擇半干型的,哪怕是微弱的甜味,都會讓葡萄酒變得柔美很多。
紅葡萄酒裡面的苦與澀,並不是就是代表酒質量差,澀味的來源——單寧,是紅葡萄酒個骨架,就像酸是白葡萄酒骨架一樣,優質葡萄酒必須具有的、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標。
如果你能夠接受苦瓜的苦,或中國茶裡面的澀,那你完全具有享受葡萄酒「苦與澀」美妙的潛質,也許你可以多點耐心、多給自己時間去體會,如果多和懂葡萄酒的朋友一起喝,體驗到美妙感受的時間,會來的快一些。
想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識和趣聞,請掃描關注公眾號:kpwine
請給我一個老譚---從《歡樂頌》的人物角色去理解葡萄酒的平衡
如果愛他/她,就給他一瓶老譚酸菜,啊不,一瓶老譚一樣的葡萄酒
?
品酒啊,是一門五官集體運動的藝術,講究觀色、聞香、品味三門功課。。
https://pic4.zhimg.com/v2-ae340d345c390c3116ccae35a89d76d7_b.jpg
如果拿一個人來那一款酒對應做比較的話,酒標酒瓶那是衣服,色是人的身體相貌,香氣是人的氣質神韻,味是人的素質修養。
酒標/酒瓶------葡萄酒的衣服
舊世界的酒穿衣服都規規矩矩,身世家傳都通過衣服明明白白的表達,但是你想讀懂他,你還得仔細注意紐扣袖標裁剪面料工藝這些細節;
新世界的酒穿衣服就自由奔放隨心所欲,什麼花草樹木飛鳥走獸都無禁忌,但是這裝束和他品質秉性又沒有很大關聯。
色----葡萄酒的身材相貌
人的身體相貌一眼辨男女,(特殊情況不在此討論),正如一款酒是紅,還是白,那麼桃紅是什麼,一種情況是青春年少的俊美的小夥子唇紅齒白像小姑娘,英姿颯爽的俏皮小姑娘像小夥子,還有一種就是呵呵噠。
二眼辨美醜,正如看這酒是否透明橙澈,或是渾濁污糟,是豆蔻年華還是美人白頭。
香----葡萄酒的氣質
據說有的人靈魂都有香氣,稍微走近,骨子裡都透出個仙仙兒的味道來。
人在年少時,總是靈動雀躍或鮮嫩青澀,總讓你感嘆年輕就是好。
如一款年輕的酒,果香花香,自然愉悅。及至年長,歲月打磨風霜歷練,或許他仍然保持著年輕積極的心態,但是更多成熟的味道散發出來,圓潤而不耀眼,飽滿而不刺激。
味----葡萄酒的品質修養
終於可以入口了,終究是要入口的。起初你欣賞一個人的穿衣風格,以及他的美貌,他的氣質,你和他走近,最終你要和他長久相處,或者白頭偕老,或是「基」業長青。這時候,你發現,穿什麼有所謂嗎,長相有所謂嗎,氣質有所謂嗎,有所謂的是他的道德修養。
他處事不驚於無聲處聽雷,他思想開闊從雲天外建瓴,他還膽大如虎,他還心細如髮。他飽讀詩書敢於糞土王侯,他善聚財富卻能愛惜螻蟻。待人如沐春風,對己一日三省。
總之,他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又以開放的胸懷擁抱世界,深悉人情事故卻不世俗,久處商場又德威並重。
在一款酒里,我們把這種特點,叫做平衡感極佳。
入口品味的葡萄酒是以酒精為酒體,單寧為骨架,甜是皮肉,酸是性情。
味覺完美的體驗來源於這些元素彼此平衡協調。
而這也是一瓶好酒的必要條件。
可是這和歡樂頌有什麼關係呢,是啊,這個前戲真長,像是我看的一個島國大片,前半部絮絮叨叨的聊天,聊了50分鐘,到了後面一小部分,還是拖著快進看完的。但是別心急,好戲都在後頭。
我說是很多島的國的島國的紀錄片,前面是導遊和主持人絮叨,後面才有把風景放出來
歡樂頌----從人物特點去理解葡萄酒
我不是要蹭歡樂頌的熱度,因為我在劇中發現了一款好酒,或者在我看來,一款好酒該具備的特點都體現在這個人身上了。
沒錯,他就是老譚酸菜,啊不,是老譚,沒有酸菜。
你可能要說老譚的氣派是他的財富支撐的,就好比cult wine,最佳的風土,最低的產量,最優秀的釀酒師,等等,所做出來的產品怎麼能不膜拜。
是的,能成為案例的,一般都是比較極端的情況。但是可以以此為參考。
譚宗明的性格特點像極了我們在葡萄酒中通常意義上所追求的平衡教育
好酒------平衡感
一款高品質的好酒衡量標準是平衡度,一款低等級的酒雖然在複雜度結構感上表現不強,但是他如果口感輕盈香氣純凈酸甜適宜,同樣是做到了平衡。
就好比小麻雀和老鷹,雖然在生態鏈的不同層級,但是在各自的圈層里都是健康的積極的。
而一些低端酒之所以評價不高,是因為他簡直是病態的。
反映出他從採收釀造的這些過程 都是極其粗糙的,就好像是廚師穿著睡衣拖鞋蓬頭垢面兩眼惺忪兵荒馬亂的做的一頓早餐。
他只是使用了 鍋、勺、油、火這些工具做了一個勉強叫飯的東西出來,沒有色相,沒香味,口感更是糟透了,醬油、醋、鹽、辣椒、花生油、火候,沒有一點協調。
所以中餐里做菜的那個詞,適量,不就是拿捏到位的意思嗎!
其實就算喝過很多紅酒並且明確知道自己喜歡哪一種酒的人,也會繼續去嘗試各種各樣自己喜歡或一般或不喜歡的酒的……所以喝酒在於體驗的過程,並非「找到自己喜歡的」就結束了。
我覺得這個自己適合什麼,其實是會有一個變化過程的。
就我自己的個人經驗而言,什麼都不懂得時候,覺得甜型的葡萄酒自己最喜歡;後來了解了一些入門的葡萄酒文化以後,就覺得自己能對照書本內容對的上號的葡萄酒會很喜歡;再後來隨著品鑒的酒款越來越多,葡萄酒文化的不斷學習,對葡萄酒的喜歡開始上升到追尋自己的感覺和心情,可能今天突然想喝澳洲西拉子,明天想喝法國南部混釀,大後天想喝小甜水,從此覺得其實葡萄酒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愉悅感,你覺得喜歡喝什麼口味就喝什麼,哪怕它只是一瓶餐酒,問你自己的心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口味。
你一定會喜歡上冰酒的。雖然這玩意不屬於傳統的紅葡萄酒。
每喝一款酒都做好筆記,做個簡單的酒評並記下自己的感覺。注意的是要嘗試喝不同價格的才更容易做比較哦。更多的紅酒庄還是可以關注一個叫孟思羅的網站
推薦一場live免費課:趣玩葡萄酒,主要內容-1.初入葡萄酒,你只覺眼前各種葡萄酒搞得你眼花繚亂,到底該剁那款?2.怎麼品鑒一款葡萄酒,顯得自己是老司機?3. 初入門平價葡萄酒鑒賞,怎樣判斷一款葡萄酒的真假?4. 交流time。https://v.lizhiweike.com/lecture/get_share_card?lecture_id=3923746account_id=24686714
http://weixin.qq.com/q/02JIF04_WIds01Z3A8xo1B (二維碼自動識別)
很贊同樓上的觀點呢~沒有所謂的最好的葡萄酒,只有選擇到了適合自己的葡萄酒才是最好的。
看了樓上各位大神的授課,我就不班門弄斧了。沒喝過太多不代表不知道什麼好喝,如果迷信於書本上的知識,就成了所謂標準的奴隸。葡萄酒這個東西,你能接受是前提,不喜歡酒,即使你嘗遍天下美酒,也會覺得不合口;喜歡了,那就更簡單,你就去喝嘛,不要在意酒評,也不要在意誰推薦,想喝就喝,沒有比吃吃喝喝更感性的東西了,跟著感覺走,喜歡就多喝口。當你遇到了生命中的那杯酒,你就可以去回過頭看它的酒評,找它的產地,了解他的酒庄,進而去感受那一杯的文化。再去找出相關的產品嘗試一下,用愉快的心情去體驗,別讓學術的嚴肅氣息破壞了我們輕鬆的生活!套用一句神回復:你喜歡就好~
推薦閱讀:
※國內網上哪裡可以買到比較好的紅酒?
※紅酒拉菲為什麼出名?
※值不值得專門去法國來一趟紅酒文化之旅?
※夏天葡萄酒溫度影響口感么?
TAG:紅葡萄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