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不穩定的以色列是如何成為擁有發達的經濟和科技的國家的?

以色列地區衝突不斷,地理位置一般,人口規模一般,但是擁有發達的經濟和科技,並且軍事實力也挺厲害,這是怎麼做到的?


因為外部環境從來不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發達與否的決定因素。

前一陣知乎有個問題很火,大意是「為什麼南美洲避免了兩次世界大戰但很少出現發達國家」。答案五花八門,但最核心的解釋其實是,大多數國家沒有毀於外戰,而是潰於各種紛繁複雜的內部因素。內因才是國家或民族興盛的根本原因。


市場啊

如果沒有戰後的世界市場,哪裡來的繁榮以色列。

當然,你也可以說這是世界邪惡金權猶太人體系的體現。

對西方世界而言,以色列是可以無障礙發生經濟聯繫的地方,人才,科技,資本,以色列對於世界都是開放的,移民國家在語言文化上也不存在任何障礙,以色列的民族主義由此不僅沒有形成阻礙,反而因為猶太人的無所不在而成為一種明顯的優勢,因此,雖然以色列很偏僻,很動蕩,但對於做生意的人而言,以色列和新澤西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戰後無論是日本還是以色列,主要積極融入世界市場的國家都取得了經濟成功,說到底,開放總會帶來收益。

相比之下,阿拉伯人有同樣的客觀條件,卻區隔於世界之外,衰退是自然而然的。


關於這個問題感興趣的可以了解一下以色列的Kibbutz,現實存在的烏托邦,以色列現存Kibbutz大概還有二百多個,為以色列的國防和經濟起著非常大的作用,培養了很多人才。

然後問題就來了,中國也有類似模式的人民公社,為什麼沒帶動經濟反而餓死了很多人呢?

個人覺得首先是國民素質,以色列大部分人口為猶太人,大家一聽猶太人第一反應就是聰明和很會經商,從猶太民族的歷史上出現的名人就知道有多了不起,現在全球最有錢的企業家猶太人就佔了一半。推動人類近現代進程的工業革命,而商人是主導者,當了解了有關Kibbutz的一些介紹,驚訝的同時也很佩服以色列人,在那麼貧瘠的土地上創造了那麼多奇蹟,這裡要說明的是用智慧,而不是單純的靠體力。

另一因素我認為是信仰,很多人說Kibbutz與人民公社最大的不同在於以色列是民主國家,加入Kibbutz是個人自願,而加入的人自覺遵守法律。別忘了法律只是約束人行為的最低準則,道德才是引導人的行為的重要因素,曾經我以為烏托邦只是一個笑話,現實中不可能存在,因為人都是有私慾的,但以色列人做到了。說到這不得不提一下以色列的首都耶路撒冷(雖然有爭議)遠古以來就有神聖之名,是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基本教義派的聖地,也就成了各教派競相爭奪之地,歷來就是戰火不斷。猶太人歷史上幾次差點慘遭滅絕,卻依然生氣蓬勃,他們堅定信仰自己的上帝,在聖經里記載了自己名族的歷史,從某種程度講聖經取代了猶太人的國家,這就是為什麼散落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仍然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如海因里希·海涅所言,「猶太人隨身攜帶著祖國,隨身攜帶著耶路撒冷」。


為什麼以色列資源比我國落後而經濟比我國發達


第二個轉發答案http://news.qq.com/a/20090109/000531.htm

第一個轉發答案(不是我的原創,轉發在百度知道看到的2016年6月發布的一個答案)

以色列是一個十分奇特的國度。它擁有悠久、曲折和頓挫的歷史。1948年建國以來,以色列人的生存環境十分險惡。土地多為荒漠,十分貧瘠,嚴重缺水;加上同巴勒斯坦以及一些阿拉伯國家關係緊張,流血衝突從未停止,都制約著經濟的發展。但是,以色列在這種處境中仍能迅速崛起,由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變為一個發達的工業國,人均產值達17500美元。不到3%的農業人口不但使農產品全國自給,還能大量出口歐洲國家。以色列的信息、通訊、電子、化工、生物技術、醫療設備、精細加工不但達到國際水平,在一些高科技領域還躍居世界領先地位。以色列軍事工業相當發達,武器出口已居世界第五位。由於以色列地域狹小,只有675萬人,人們稱之為世界上「最小的超級大國」,也稱「袖珍超級大國」。    以色列的崛起固然有美國的扶植,但最重要的還是內在因素。探索其中的原由,也許對我們不無裨益。

一、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自強不息的精神,是以色列國家發展永不枯竭的原動力。猶太民族是一個苦難深重的民族。歷史上數次大遷徙、大流散,猶太人慘遭奴役、驅逐和殺戮。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600萬猶太人被德國納粹殺害。「逆境生人」,這些歷史遭遇沒有使猶太人滅絕,也沒有使之屈服,相反卻錘鍊了猶太民族高度的愛國主義和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世界上猶太人大約有1200萬人,其中一半生活在以色列,一半散居國外。猶太人無論在哪裡,都時時刻刻牽掛著自己的祖國,盡一切可能幫助和支持自己的國家。凡猶太人居住地都有猶太社團,他們千方百計地設法影響駐在國對以色列的政策,其中以美國的猶太集團為最大,對美國對以色列政策的影響也最大。散居國外的富有猶太人不但回國投資,也大筆大筆地捐款給學校、研究機構和慈善事業。猶太民族自強不息、奮鬥不止、勇於創新的精神,一直為人們所稱道。正是靠著這種精神,猶太民族哺育出眾多傑出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改變世界歷史的偉人馬克思就是猶太人,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是猶太人。據統計,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中,30%以上是猶太人。正是靠著這種精神,猶太民族變荒漠為良田,變貧窮為富裕,變積弱為強盛。這種精神,有改天換地的力量。  

 二、重視教育,把知識教育和傳統教育結合起來,提高民族的綜合素質。以色列重視教育,把教育看作是開創未來的關鍵。其主要做法,一是對教育的投入一直很高,始終保持在佔GDP的9—12%。政府為每個小學生每年花費3938美元,為每個大學生花費11036美元,均高於其他發達國家。以色列猶太人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佔38%,受過中等教育的佔70%,這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二是將教育置於法律的基礎上,成為教育法制化國家。「義務教育法」規定5—17歲孩子必須接受免費義務教育,18歲未學完國家規定課程的成年人要學完高中課程。此外,還有「國家教育法」、「高等教育委員會法」、「學校督導法」、「特殊教育法」,從教學內容到具體管理,從一般培養到特殊教育,甚至對學生的課時都做了規定。三是注重啟發式教育。無論是中學還是大學,教學都比較寬鬆。但對中小學課時做了規定,學校教育每周4天,每天不得少於8小時,周末學習一天不得少於5小時,星期五不得少於4小時。這些規定是要學生把課程主要消化在學校里和課堂上,減輕學生負擔,沒有繁雜的家庭作業。四是注重課外教育。參觀展示二戰期間猶太人悲慘遭遇的「大屠殺博物館」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學校還組織學生參觀眾多的博物館、展覽館、農產品展覽、花卉展覽等,使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廣博的課外知識。五是部隊教育作為青年人成長教育的重要一環。凡滿18—26歲的猶太人,男子服兵役三年,女子一年半。這實際是學校教育的繼續。在軍隊青年人接觸一些先進的武器裝備,培養了必備的各種技能,同時培養團隊精神,團結協作,互相支持。這都為今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科技立國,科技興國,使以色列在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中出奇制勝。以色列前副總理兼外長西蒙·佩雷斯曾說過,在以色列這樣的國家,不靠天、不靠地、就是靠科技。以色列年均降雨量200毫米,水資源嚴重缺乏,荒漠化土地佔土地總面積的60%。多年來以色列在農業科技的研發、治理荒漠化土地、節水農業、工廠化農業、作物品種的改良和推廣、生態農業、植物保護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農業人口由當初佔全國人口的70%減少到現在的3%,小麥、花卉、水果、棉花等農產品不但自給有餘,還大量出口。以色列高科技產業異軍突起,信息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新興公司數量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高新技術出口佔全部出口收入的70%。電子產品出口佔全部工業品出口的40%。軟體產業成為國際軟體業的一支主要力量,是國際認可的軟體設計中心。近年來,以色列在衛星圖像、納米技術、反導系統、農業新技術開發、太陽能發電、生物技術等領域都取得顯著的成果。   以色列在發展高科技方面有以下值得注意的特點:一是以高質量的人力資源為後盾。以色列從事高技術研發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據1999年統計,每1萬人中有145人,而美國是85人,日本是70多人,德國不到60人。以色列25%的勞動力在技術行業工作,這個比例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按人口平均,以色列科學技術出版物數量也是世界第一。二是有關法律及配套的政策規定,為高科技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科技方面的立法主要有「工業研發鼓勵法」和「投資鼓勵法」。前者規定政府向企業的研發項目提供一定比例的無息貸款,政府和企業共擔風險,鼓勵企業向高技術研發投資,推動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後者規定政府向具有一定條件的工業、旅遊業及農業領域的投資項目提供一定比例的投資補貼以及減免稅等優惠條件,吸引投資。以色列一向重視科技研發投入。2000年,研發投入佔GDP的3.5%,在世界上屬第三位。以色列還鼓勵國防技術轉移到民用,把整個高技術產業提高到一個新台階。三是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以色列把研發出來的科技成果作為資源,生產和出售知識產品,擴大在國際市場的佔有份額,並通過科技合作,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以色列科技合作重點是美、歐和遠東地區。最大合作夥伴是美國,其次是德國、法國等西歐國家;俄羅斯、烏克蘭等國都有雙邊合作協議。以色列同我國也簽有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以色列和一些國家及地區設立了工業開發合作基金,和美國合作的基金達1億多美元。以色列科學家發表在國外雜誌的科學論文有1/3是同外國科學家合作的。絕大多數大學畢業生在國內開始研究工作之前,都要到國外一流科研機構工作1—2年。以色列大學的知名教授大多在美國及西歐的著名大學兼作客座教授,美國和西歐的知名教授也常到以色列大學授課。這都有利於以色列學者同國外的溝通,以便掌握世界最新的科技動態。四是發展科技有超前意識。「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在上頭」。20世紀90年代初,以色列便開始以高新技術為核心的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信息產業,使其成為國民經濟的新的增長點。在信息產業居領先地位之後,又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到生物技術的開發,以爭得21世紀科技競爭的有利地位。為適應全球化,以色列開始醞釀新的科技政策,重點是減輕高科技公司的稅收負擔,減少高科技公司外流,培育高科技跨國公司。以色列千方百計捕捉未來高科技發展新動向,力圖著鞭在先,奪取科技領域制高點。   四、以色列不斷探索適合自己國情的發展道路。以色列要保障其國家存在和民族生存,必須著力發展國防工業。軍事技術的發展並轉化為民用產品,也帶動了民用工業的發展。在這塊狹小而貧瘠的土地上,只有發展高科技產業和生化農業,才能走出以色列富強之路。從國家發展戰略決策機制看,以色列國家機構極力保障決策科學化,把國家的經營管理置於法律基礎之上。在關係國民經濟的重要部門,都有參與制定政策的首席科學家。每項法律提案都必須在議會三讀通過,這雖然有些弊病,但可避免重大失誤。   以色列最大、最頭痛的問題是同巴勒斯坦的關係。領土問題、耶路撒冷問題和難民問題幾乎成了「哥德巴赫猜想」式的難題。以巴衝突「剪不斷,理還亂」,困擾著以色列,也阻滯著它的發展。以色列將在長期的困擾和憂患中不斷探索自己的發展之路。


強大的智力資源基礎和先進的智力資源增長機制。軍方和政府強大的組織和協調能力,並且不以犧牲市場和社會組織的自由發展為代價。把增長智力資源作為基本國策。

以色列人高中畢業參加考試不是選擇大學,而是雙向選擇軍隊各部門服役,而軍隊就是一個大學校,所進行的培訓內容除滿足戰爭需要,也為走向社會作準備。某些特殊技術部門所培養人才可以直接加入高科技創業隊伍。以色列還在蘇聯解體後吸納了20萬左右的猶太科技工程人員。

以色列的學校教育體系同樣先進,既有中國基礎教育重視基礎的特點,同時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更深入和廣泛的學習項目。比如高中數學分三個難度,而錄取方可以要求相應難度,滿足條件時不同難度分值等效。高中外語則可以有十幾門自由選擇考核,考核時除筆試還有專業人員一對一口試,這些專業人員不一定來自教育領域,有可能是聘請的外事人員。

以色列在國際上保持開放合作姿態,積極吸納各類智力資源。


推薦閱讀:

如何用中文翻譯問題?義大利人相對於其他國家的人來說有哪些特點??下 Nicholas Balmas 的回答?
日本近幾年圍棋地位下降的原因是什麼?
各個地區都有哪些類似中國《茉莉花》的代表性歌曲?
為什麼美國承認以色列是猶太國家意味著剝奪巴勒斯坦難民的回歸權?
Twitter 為什麼在日本比較受歡迎?

TAG:經濟 | 科技 | 以色列 | 中東 | 知天下知乎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