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分析在炒股中的作用如何?如果技術分析正確的話是不是就穩賺不賠了?


這個問題關注了好久了,一直想結合自己在投資方面的體會來談下技術指標的問題。這個問題在國外,歷史上也爭論了很久。技術指標到底有沒用?如果一套指標是「萬能」的,那不穩賺不賠了?那大家如果都用,又是賺誰的錢呢?

除去紛繁複雜的指標設計、指標參數、指標種類、各種什麼MACD、EMA、KDJ等等,實際上我並不關心技術指標本身。指標本質上無非是做個濾波,反映市場目前市場的趨勢、震蕩、波動等狀態。實際上指標的「預測性」我認為是沒有的,很多人用它來預測後市,是因為之前的統計上,技術指標在某種狀態下大概率或者大概會發生什麼,什麼金叉死叉等等,但沒有人知道未來實際會發生什麼事情。很多人在運用技術指標時,也經常會納悶其勝率有時高有時低,在時間上分布也很不平衡,所以在使用是經常會做「人為」的判斷,或是參考多個技術指標。但「人為」的判斷很多時候帶了個人先入為主的觀點;而多個指標如果同時發信號,即使信號是對的,延時也很厲害,一進一出可能就沒什麼收益了。所以我個人對技術指標的看法,核心需關注「怎麼用」,畢竟在金融市場里,理論一套一套都沒用,賺了錢就是對的,否則就是錯的。

「怎麼用」這個問題,其實深入探討起來是個很複雜的問題。為了簡化,我打個比方,比如,就簡單的均線指標:5日線(周)上穿20日線(月),買入,下穿賣出,否則空倉。我想問大家,這樣做在市場里能不能賺錢。大家很可能會回答,這怎麼可能,用爛的東西,滿大街都是了,誰能用這個賺錢。可是信不信由你,在歷史回測中,這樣的策略能賺大錢,而且是絕對收益,其收益率超出每個人的想像和能力,有量化能力的,可以寫個程序回測下,我這裡就不放圖了。但是,在實踐中,為什麼如此「公認」的趨勢指標,卻很少人用它賺錢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很多人太相信自己。

這個技術指標策略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勝率太低。股票(或期貨)震蕩的時間很長,所以大多時候會出現「偽信號」,什麼意思?就是震蕩或陰跌陰漲市場,上穿的時候,剛好是股票高點,下穿的時候,剛好是股票低點,這樣很多次做下來,都是虧錢的,雖然每次可能虧得不大。但是,只要有一次信號是「真」的,那麼就能掙大錢,而且是很大一筆錢,足以彌補之前的虧損還有盈餘。實際上,說白了,國外很多所謂CTA基金,用的就是這個理念和方法。在使用這個指標時,很多人在多次嚴格做下來後動搖了,比如連虧了5把,他會加入人為的判斷,認為市場就是震蕩的,下次還是虧損,索性不做了。但很有可能市場在第六次就是真的,股票狂拉幾個漲停,然後他懊悔不已,又在第七次進入,結果市場又震蕩,他又虧錢。。。然後周而復始,這是恐懼。還有種用法,就是真的一波趨勢來了,他也有倉位,但有次回調,指標發出了賣出信號,但他個人覺得,這只是調整,不會趨勢下行,然後沒有哦即使止盈,可能還趁機加重了倉位,結果越加越虧,越跌越扛,最後不僅把趨勢盈利虧光,而且還賠了本,這是貪婪。還有些人,把這個指標在震蕩市場當反向用,結果發現能賺錢,然後用得很歡,但是沒有止損,死在一波趨勢上,這是無紀律性。再比如這次的券商銀行股,如果前些年用這個指標做,肯定是連虧4年,然後這麼一波,信號出現,跟著趨勢做,一個月時間,不僅把四年虧損全部補回,而且還有很大盈餘。但是,換成你,你能嚴格遵守信號做四年,不賺錢還搞?能夠堅持到屬於你賺大錢那一天的到來嗎?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抓住了核心,對技術指標的使用,關鍵在於「堅持」和「紀律性」。但是因為人性的貪婪和恐懼,絕大多數人(是的,絕大多數,99.99%)在使用技術指標時,都用不好,這使得很多能賺錢的簡單的技術指標,在大多時候都只是成為很多人參考的工具而已,而不是真的是一個賺錢的工具,既然是參考,實際上與指標本身關係也不大了。國外很多基金使用計算機交易的理由,不是說有些策略勝率有多高,指標有多先進(我接觸過很多國外的自動交易的對沖基金,他們的策略有時簡單的令人無法想像,但就是能賺錢),而是盡量避免人在對技術指標使用時的干預,讓計算機機械執行買入賣出命令,並長期在市場做交易。實際上諸如趨勢指標,大多是「必要條件」,就是趨勢下肯定會發生的,比如5日穿20日什麼的,但不是「充分條件」,就是穿了肯定漲或跌。所以大多時候我們都需要不斷「試錯」,而「試錯」是有成本的。趨勢指標,很多都有「趨同性」,就是一波趨勢來的時候,大多指標都會發出信號,早晚一點的問題,換言之在趨勢來臨時他們都能賺到錢而且差不多。而不同的是他們在震蕩市場中的表現,也就是如何「試錯」,如何將震蕩市場中的虧損控制在較小範圍,或是按術語叫減小最大回撤,加上止盈止損等出場信號,這兩點是策略設計和指標使用者需著重關注的問題。

因此,回到提主的問題,技術分析在股票交易、外匯交易和期貨交易中都是有很大作用的。但「正不正確」,不是取決於技術指標本身,而是取決於你怎麼使用。個人認為技術指標還是用在自動化交易中比較靠譜,人為使用,即使你堅定地覺得自己會嚴格執行,但在實際使用上肯定是會打折的,因為畢竟在金融市場那是真真切切的真錢,很多時候也許你知道大概率會虧錢,你還會下得了手嗎。指標有自身的特點,勝率啊,震蕩趨勢啊,盈虧比啊等等,但在使用上,必須明白指標盈虧的時候在市場什麼狀況下,換句話說,你必須明白哪些錢是該你賺的,哪些錢是不該你賺的(還是拿5日穿20日的例子,你不可能在震蕩市場賺錢,但在趨勢里你必須賺到,如果你想在兩種市場環境下都賺到錢,結果很可能都賺不到錢)。而指標很多時候只是告訴你現在市場的狀況,你去做任何預判,比如市場接下來會有趨勢,或是接下來會震蕩,都是沒有意義的,雖然這乍一看不是預判方向,但實際上仔細想下,也是等同於預判了方向。而記住金融市場的第一定理:沒有人能夠預計未來。有時在最聰明的市場里,人傻一點,裝成自己什麼都不懂,堅持一套東西(不一定是技術指標),總有你賺錢的一天。而覺得自己什麼都懂,連理念、策略、交易都時時在換經常折騰的,倒是真的很難賺到錢。


不同意排名第一的觀點,如果技術分析有用的話,那要倉位管理、心態等其他方面幹嘛?技術分析在炒股的作用遠沒有現實中的大,無論是長線,還是中短線。技術分析只是起輔助作用,真正想要盈利的話就必須要學會輕倉和加減倉,倉位管理的作用遠大於技術分析。當然最重要的是那個人的心態。自信、認真、冷靜、平穩、膽大心細是每個成功的操盤手必備的條件。

技術分析考慮的是進場和出場,同時包括止損和止盈。技術分析分析的是過去的價位和現在的價位,並沒有未來的。而未來的價位沒有人知道,技術分析也分析不出來,即使是基本面分析也是分析股票的大概位置,並不是100%準確。而過去的價位卻只能當參考,在經濟學中可以當作是沉澱成本。而股票的行情和孢子一樣,處在未知的無窮變化之中。(孢子理論)對過去趨勢的認識,或者說過去的K線圖或技術分析的認識和總結的方法,不能用來預測以後的趨勢。趨勢是複雜的,市場是複雜的。越用複雜的方法去描述它,越容易出錯。用簡單的方法去認識和做股票(其他金融市場也一樣)。當經驗上升到理論時,就是失去了作用,原因是很多人都在用。而現實最生活中,基本只有10%左右的人才做到盈利。

倉位管理主要包括倉位的大小、加倉和減倉。倉位管理是風險控制的非常重要一環。要明白在金融市場上,風雲莫測,即使開始技術分析正確,萬一有重大事件發生比如央行加息、減息、戰爭、數據遠遠差過預期等,股價可能就會出現翻轉,這是技術分析和基本面都分析不出來的,這時候就要靠減倉和平倉來穩定利潤、控制虧損。

正確的技術分析可以持有正確的倉位,錯誤的就要砍掉,而只有正確增加盈利的倉位才能獲利。獲暴利的捷徑只此一途。要用多次的小虧損換去一次大的盈利。小虧損大盈利。不要妄圖走捷經,靜下心來,安下心來,腳踏實地是唯一的路!

技術分析越正確,意味著勝率就越高。大部分的交易者追求高勝率的系統,其實是本能上在追求安全感,追求確定性。人心是很害怕不確定性的,所以希望自己能夠看透明天,可是現實是確定性是永遠不會出現的,而不確定性是唯一真理。而我們卻無法預知未來,這個世界是非線性的,測不準的!所以別把精力浪費在技術分析上!

不明白的話可以參考一下大師級的炒股書籍比如《幽靈的禮物》和《股票作手回憶錄》。

PS:本人當過操盤手,炒過股票(美股為主)、國內期貨和國外期貨、外匯、貴金屬(黃金等),時間超過5年了。


原本只打算在 @劉鵬程Sai.L 大神的答案後面簡單評論兩句的,但又覺得不實事求是說兩句好像不地道。我是不喜歡招惹是非的人,若有得罪之處還請見諒。

「如果一個投資者對技術分析有足夠的掌握和足夠謹慎的作風,是有可能做到每一筆交易接近只掙不賠的境地。」——劉大大原文

首先咱不否認他辛苦分享的一篇長文,但這句話說的實在不妥。哪怕這句話用了「如果」「足夠的」「接近」這些條件詞,但我的答案依然是不可能,沒有人可以做到每一筆交易只掙不賠的境地。如果他說有可能做到穩定盈利,那我不會反對他。

我在自己的電腦桌上貼了一張紙,上面只寫著三個詞語:順勢、止損、放大盈利。

我認為虧損是交易的一部分,就像吃飯是我們每天不得不做的事情一樣。只有認同和適應「虧損」這件事,你才能做好交易。我不是告訴你要通過虧損積累經驗才能一直盈利,我的意思是無論你有多少交易經驗,多麼精通技術分析,你只要交易就會面對虧損。這是市場本質導致的結果。

我目前所知道的能在股市和期市穩定盈利的人全都有自己的交易系統,他們也是技術分析交易者,但比一般的技術分析交易者更高明一些。一套完整的交易系統包含三個要素"技術「、「心態」、「資金管理」,如果這個系統能盈利,那麼「技術」的功勞只有百分之十,而「資金管理」的功勞卻是百分之六十。

「why?」資金管理是什麼?資金管理的內涵其實很簡單,就是控制自己的虧損額度,當時機真的到來的時候你還有能力翻本。有人玩過德州撲克嗎?誰知道職業賭徒通過德州撲克掙錢的秘訣?對於職業賭徒而言,算牌只是必備技能,而資金管理才是重中之重。記住這點——當你把握不大的時候你壓的籌碼最好少點,你一定要有耐心等待盈利時機的到來。

每當我考慮交易策略時,就會在心底反覆提醒自己,防守!防守!注意防守!

關於市場本質的討論,書本上有很多,不累述了。被所有人提及的最多的只有一點,趨勢。

現在市場上流傳最多最廣泛的指標,大多都是趨勢指標,這些指標在簡單一些的趨勢行情中是容易掙錢,但是市場充斥著更多的雜波,在你還沒坐上趨勢的順風車的之前,你可能就被耗的彈盡糧絕了。有些指標用的人太多,失效了:有些指標滯後性太強;指標對於價格的精準度是無法把握的。

所有技術指標都建立在理解市場本質的基礎上,只有理解市場本質才能真正理解技術指標,甚至創立自己的技術指標。

如果你讓我畫圖或者舉例來說明,我太懶,做不到。通過幾張圖來解釋一個技術指標,實在太小兒科了,那是經紀商糊弄人的把戲。這裡面有個很經典的故事,叫曲線匹配系統,不知道的自行百度吧。理解曲線匹配系統對於了解技術分析的有效性是有很大幫助的。

像什麼移動平均線、MACD、BOLL等等常見技術指標,我一個都沒有用,我現在用的都是獨立編寫和改良的指標。就這!


愛因斯坦堅信經典物理中的連續性和和直接因果律是探究量子世界的基礎。

玻爾主張在量子世界的研究中放棄經典物理的連續性和經典因果律,以概率性來解釋量子世界。

也就是說,經典物理堅信必然存在一個公式,可以通過探究歷史運動軌跡,預測未來運動狀態(決定論、機械論)。

而玻爾強調量子運動的幾率性,不可預測性,現代物理實驗也反覆佐證了玻爾的觀點。

兩種爭論的中心:規律本質上是因果的,還是概率的。

反對一切否定因果律的結論,也反對一切否定幾率性的決定論。

規律支配事物發展(研究基礎),但你所見到的結果只是眾多可能當中的一種(實證結果)。

不論多麼好的理論或公式。

單次判斷正確是一個幾率性問題,但是長期判斷里出現錯誤卻是必然的。

歸根結底,投機的本質還是風險控制。

更何況完美的描述價格運動規律的技術分析理論目前還沒有人寫出來過。就算寫出來大概也是保密狀態。

技術分析僅僅是一種解讀多空價格看法的工具,僅此而已。


技術分析還是有用的,區別是你怎麼用

技術分析說白了就是,通過總結並發現過去的市場的規律

並講這種規律用來分析當前的市場

從而對未來的市場走勢進行預測的一種方法

因為技術分析是統計的結果,所以在概率上,自然是偏向於正確更多

但是,歷史相似且重複,但歷史決不單純重複

所以技術分析給你的答案,只是正確率偏高的方向而已

因此,技術分析不能穩賺不賠

更何況,同樣的指標,每個人的理解的深度與角度,也是不同的

實際上吧,上面說了這麼多都是廢話

要是市場上真有什麼辦法穩賺不賠,這市場早就不存在了

歸根結底,還是個境界的問題

沒有什麼是完美的,你需要做的是坦然接受技術分析的不完美,好好利用它的正確之處

另外,技術這東西,其實不值錢的

外面隨便買本書都是技術,你要學纏論,人家纏中說禪博客免費開放

什麼量價關係,不要說買書了,直接網上一搜都是的

什麼K線組合,老鴨頭芙蓉出水,三隻烏鴉早晨之星,隨便搜,網上全是

別太在意技術分析,畢竟決定你炒股實力的,和這個沒關係


天下沒有穩賺不陪的事。

看你這技術分析是用來做主觀交易還是系統交易,如果是主觀交易的話技術分析的作用特大,但這作用讓你賺錢還是賠錢就不一定了。

建議看看金融帝國的《走出幻覺,走向成熟》,投資里道比術重要百倍。


Redashes已經說得很好了。技術分析讓你學會用概率的眼光理解世界,同時是散戶唯一生存的工具,當你走出技術分析的時候,你才真正開始盈利。


謝 @玉人山邀!

作為一個技術分析的愛好者和研究者,我的結論是技術分析是證券市場分析中,尤其是中短線交易中最值得依賴的分析方式,如果一個投資者對技術分析有足夠的掌握和足夠謹慎的作風,是有可能做到每一筆交易接近只掙不賠的境地。

但是,可但是,為什麼技術分析被那麼投資者詬病,為什麼我們聽說和認知的真真實實的技術分析高手那麼稀少,稀少到大家都不相信他們是存在的膩?原因很簡單,技術分析本身就是一門建立在統計學上的經驗積累的分析方式,大多數人還沒有積累都經驗就已經心力交瘁的放棄的。即使有一部分人有效的掌握了技術分析,會遇上另外一個問題,遵照技術分析進行交易是反人性的,就是買入信號往往出現在大多數人都不看好的時候,賣出信號往往出現在全民狂歡的時候。在這樣的氛圍和心態下,能不能及時按照技術分析信號進行行動就是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做到的。

正好這兩天在專欄里寫關於技術分析的一些東西,直接貼過來吧,基本上這篇東西能說清楚技術分析的作用和關鍵性難點。

中短線交易恰恰極為追求資金的使用效率,資金使用效率和判斷方式和簡單性是魚和熊掌的關係,不可能兼得,要效率就必須犧牲簡單性,通過相對複雜的技術分析來保證對市場和各股的判斷正確幾率。同時還需要控制情緒和分配倉位等多種相關能力和技巧。

在開始講一些中短線交易要使用的方式和方法之前,再一次提醒大多數投資者,回頭看看前文中一個操盤手要走過的幾個階段那篇文章和關於教授的故事,確保有充足的時間來關注市場和各股動向,以及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的能力與時間,還有經歷痛苦磨練和前期可能面臨的虧損等成本。如果能確保這些的前提下,才可以進行中短線交易的學習和嘗試,否則多花一點時間研究和掌握超長線投資和中長線投資進行操作。

提示過風險和難度之後,我們來看看如果要執行中短線交易,我們需要怎麼做。

首先為了追求資金使用效率最大化,我們必須找到能在市場中把握波動性交易的技術指標形態,然後提升相關形態在使用中的正確率。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遇到技術分析在學習和掌握中的第一個重要難點,那就是為了傳播而精鍊出來的技術分析描述的簡練化和在技術分析使用中必須面臨市場情況複雜性的矛盾。

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書籍中在講到MACD這個指標的時候,關於使用方法,一般都是這樣敘述的,MACD是一種趨勢型指標,在實際使用中頂背離是看跌信號,底背離是看漲信號。往往看到這段描述的投資者會打開交易軟體去驗證一下,這個說法是不是正確的,有些投資者可能找了找發現了這樣的例子,

於是這些投資者會覺得,好像掌握了很關鍵的秘訣或者說一種極為有效的技術分析方法,於是打算馬上就按照這個方法進行操作。

圖一,

圖二,

但是有的投資者會找到這樣的例子,於是這些投資者會覺得,這個描述一點都不靠譜,根本沒有準確性可言,於是馬上就對MACD這種指標,或者整個技術分析失去信心。

是什麼造成了這種情況呢?到底是技術分析本身的問題,還是投資者學習的學習方式有問題呢?

那麼我們再看就後面這兩張圖稍微做一點改動再來看,

圖一,

圖二,

看完後面這兩張圖片,很多投資者馬上會感覺到,好像找到了一些關鍵點,原來這兩個例子的中的頂背離和底背離出現之後不是沒有上漲或者是下跌,而是後面的上漲和下跌分別遇上了壓力線和支撐線,在觸及壓力線和支撐線之後波動性被反轉,又回到了原來大一個級別的趨勢中去了,才造成看起來好像頂背離不跌,頂背離不漲的情況。

但是,咱們先別急著高興,我們仔細的考慮一下,為什麼圖一中第一次頂背離出現之後並沒有觸及日線上的支撐線,但是依然在短暫下跌之後,波動性的下跌也被反轉回到了上漲趨勢中的去了呢?這個情況,支撐和壓力的問題是不是有解釋不清楚了呢?

是的,圖一中第一頂背離的確不能用壓力線和支撐線來解釋,這個情況需要怎麼來理解?

這個情況是這樣的,我們可以看到BOLL指標一共是三條線組成的,把K線圖分隔成了4個區域,分別是上軌以上的極強勢區域,中軌和上軌之間的強勢區域,中軌和下軌之間的弱勢區域和下軌以下的極弱勢區域。

在強勢區域中出現的頂背離不會直接誘發大幅度的下跌,往往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回調,只要不跌破中軌進入弱勢區,還會回到之前的上漲趨勢當中,尤其是在遇到支撐線有效支撐之後,效果更為明顯。同樣的道理在底背離出現在弱勢區也是一樣,大家可以對照一些前後的兩個圖二來看一下。

看到這裡會有一部分投資者恍然大悟,覺得這種就可以解釋清楚關於MACD頂背離和底背離的問題了,同時也會有心更細的投資者會馬上想到另一個問題,如果股價保持在強勢區域的話,就算出現頂背離之後,可能波動性下跌回調,之後重新回到上升趨勢里,那麼真正的趨勢被反轉之前,股價不也運行在強勢區域,那麼波動性下跌和真正的趨勢反轉怎麼進行區別?

回答這樣的問題,我們再來看一張圖,

我們可以在圖中看到趨勢真正被反轉的時候,是K線先出現波動性下跌,跌到BOLL中軌支撐,進入弱勢區之後,會因為之前的上漲慣性而有一波反彈出現,等這波反彈觸及之前壓力線轉變而來的壓力線時,再次出現MACD死叉或者是頂背離的時候,才是真正的大勢已去的時候。

看到這裡大家再回頭想想,我們要講清楚的是什麼問題?MACD的頂背離看漲,底背離看跌是否正確。結論當然是肯定的,這個流傳了很久的技術分析中的一項方法是沒有根本性的錯誤的,但是就是因為MACD頂背離和底背離雖然看起來都一樣,卻在不同的趨勢下,顯示不同的效果。總得來說,在明確的上漲趨勢中,沒有有效跌破關鍵支撐線的頂背離會帶來回調,但不會造成直接的趨勢反轉性下跌,在明確的下跌趨勢中,沒有有效突破關鍵壓力線的底背離會帶來反彈,但不會造成直接的趨勢反轉性上漲,MACD頂背離和底背離效果最為突出和明確的情況是在行情處於盤整期的情況下。所以橫盤整理期是最好的利用MACD背離這種指標用法來抓取波動獲利的情況。

而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我們還會遇到不那麼標準的MACD背離形態,這種情況要怎麼處理和考慮?以及MACD判定趨勢之後,僅靠一個周期K線和壓力支撐系統還有不足,需要跨一些時間周期的K線圖來輔組判斷等等。

於是說起來簡單的一句話,MACD頂背離看跌,底背離看漲,真想解釋清楚,並用圖例詳細進行說明,同時說明MACD這個指標中0軸的作用,紅綠柱否的作用,指標的來源和計算方式等等就夠寫一本書的了。可是我們在傳播過程中,為了清晰的,簡明的把MACD最基本的用法說出來,還只能是靠一句話進行,說的啰嗦了這個東西就傳播不出去了。

但是對於大多數投資者而言,一旦聽完這個簡明的描述之後,他會天然的把它視為一種口訣和定律來使用,因為技術分析中涉及大量的數字,投資者往往會把統計學和數學搞混淆,忽略技術分析的本質是統計學的,是概率性的。而把它視為數學性的,想當然的認為技術指標的一些結論都是像數字中「二二得四」這種確定性的結論,最後導致對指標使用時出現錯誤,甚至是質疑和極度的失望。

那麼面對這種情況,為什麼市面上的大多數投資類書籍,還有一些技術分析的高手沒有把這個情況細緻的講清楚呢?我個人感覺這來自於很多原因,首先投資類書籍的作者分為兩類人群,一類是像巴菲特,彼得林奇,歐奈爾等等這些成功的投資大師,他們操作的資金量極為巨大,所以不是特別追求資金利用效率,而是關注投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寫出來的東西都類似於策略一和策略二當中提到的那些東西。而另一類人群是一些成功的操盤手或者是優秀的個人投資者,他們自己可能對技術指標的使用有很深刻的理解,但是受限於表達能力,或者說是沒有和普通投資者太多的交流和溝通經驗,不知道怎麼用普通投資者易於理解的方式全面的表達出來。

甚至普通投資者自身也有很多問題,比如之前我在工作過程中,遇到很多投資者,向我詢問關於技術分析的問題,我打開技術分析軟體,對照典型的圖形走勢,才講了五分鐘,剛把一些關鍵點用最簡練的語言說明,並用圖形印證,還沒來得及展開講。投資者們馬上就因為這個指標的一些有效性變得很興奮,急急忙忙說我趕緊回去自己試試,然後就興高采烈的走了。有些一直聽我說完了,但是限於投資經驗不足,聽得一知半解,有些很關鍵的東西其實沒徹底搞清楚。在進行操作的時候往往就忽視了一些重要使用條件。

總之很多原因造成了大多數普通投資者對技術分析的理解長期處於簡單狀態,沒能摸到其中的關鍵和精髓。這是很多投資在使用技術分析過程中第一道難以逾越的門檻。

所以寫到這裡,希望普通投資者們明白一個道理,很多技術分析的使用方式在傳播到我們得知的時候,是一個極為簡單,凝練的狀態。這樣的描述是不能直接拿起來就照搬照用的,需要自己根據實際情況來多找類似的形態和例子,把它的細節之處盡其可能的還原出來,才能在操作過程中有效和合理的使用。

再強調一次,技術分析和一門統計學而非數學,所謂的技術分析法則不是真正像數學法則那樣何時何地都正確,而是一種基於統計,對比而來的經驗,同時這個經驗的描述還往往被簡化過。

在得知任何一條所謂的技術分析使用法則之後,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拿來直接指導自己的操作。而是應該開打交易軟體,找到幾十個和這種技術指標有關聯的圖形,一個個的觀察,確認。什麼情況下有效,什麼情況下效果不理想。在效果不理想的情況下可不可以使用一種其它的技術指標進行輔組和修正。幾十個圖形看完了,系統的想通和掌握了這種技術分析方式之後做上幾筆模擬交易,結果有效的證實了自己的判斷和方法之後,才能納入到實際操作環節去。

由於技術分析在總結和傳播過程中的簡練,很多投資者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往往苦於其各種趨勢下的差異,導致收益不佳,甚至虧損。於是很多投資者就轉身向基本面分析去尋求智慧,甚至是一怒就離開了股市,我們現在經常能在各種場合見到怒斥技術分析的,往往是這類吃過虧的投資者。

所幸我在初入股市不久就遇到了很多良師益友,在他們的幫助和指導下很快搞清楚了技術分析在使用過程中的這個嚴重問題,順利渡過第一道難關。但是沒想到緊接著我就在技術分析使用過程中的第二個難關上狠狠摔了個大跟頭,摔得即疼且慘。後來在熊市裡花了將近一年半的時間才逐步走出來。

這個導致我摔倒的第二道難關,和第一道相比,更加的兇險和隱性。很多通過了第一關的投資者也都是被第二關淘汰了,導致我們身邊的中短線投資高手並不是很常見。

技術分析在使用中的第二道難關到底是什麼?能讓千辛萬苦通過第一關的人吃上大虧,其實說起來很簡單,那就是技術分析能很好的判斷趨勢,但是判斷不了趨勢的幅度和速度。可能會有投資者說,這個問題有那麼嚴重么?我的答案有,而且非常的嚴重,極為容易對追逐波動性的中短線交易者者造成嚴重的困擾。原因就在能去進行中短線交易的交易者,本身對資金的利用率非常在意,為此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研究技術指標,人一旦有期望並為之努力付出了,那麼對付出的回報就會相應提高。同時是出現了標準的底背離的兩隻股票,我選擇了其中一個,但是結果我選擇的這一隻漲幅非常小,同時期內另外一隻未被選擇的股票走出一波極其有爆發力的波動性上漲,這個時候我是什麼樣的心情?我會對我自己的技術分析能力產生嚴重的質疑,一旦出現質疑,我就會去盡全力修正,這個過程中就會造成對技術指標的過度濫用,一旦出現技術指標過度濫用,我之前的技術分析水平會被拉低,判斷效果會失去水準,一旦出現失去水準的預判,我會進一步質疑,進一步修正,結果就死越修正越失靈,陷入一個惡性循環,到最後甚至質疑整個技術分析體系,開始不理智的為了利潤而頻繁調倉換股,進入到最不可取的隨意追漲殺跌的節奏里去。

舉個簡單點的例子,2011年初的那段鐵路基建板塊的行情中,

中國南車,

晉西車軸,

我們對比兩幅圖可以看出來,如果按照技術分析來看,中國南車啟動的時間稍微早於晉西車軸,而且啟動之前的基礎比較好,突破BOLL中軌之後有典型的回踩確認,而晉西車軸在啟動之前剛剛經歷了一輪比較極端的跌幅。同時從基本面的業績等方面再看,也是中國南車要好於晉西車軸。唯一晉西車軸有優勢的地方就是總股本比較小,體量輕,相對容易上攻一些。所以綜合來看,怎麼都是中國南車好一些,可是結果出來再看,晉西車軸的上漲幅度正好高於中國南車100%。這種差距還算是相對比較容易讓人接受的,還有很多板塊和板塊之間,同板塊的個股和個股之間,明明技術指標很接近,但是走出來的結果卻是天壤之別,所以很多技術分析入門之後的投資者,因為對資金效率最大化的追求,往往不滿於持有走勢相對緩和的股票,經常希望能把握住每次上漲中的行業和板塊的真正龍頭。甚至有的投資者在整個行業和板塊出現見頂走勢的時候,執著於自己的股票漲勢不如同類股票理想,堅信這隻股票一定會在最後的關頭進行補漲,因為這樣的執念錯過最佳的離場機會,導致利潤被侵蝕。

除了板塊和行業中不同個股之間的冷暖不均導致波動性交易者陷入追漲殺跌之外,還有一種情況會造成中短線投資者陷入困境,那就是隨著在日線級別的波動中操作越來越成功,自信心膨脹之下,為了更高效的資金利用率,去做更小幅度的波動,甚至妄想一個波動都不錯過,沒個小波動不僅要牢牢抓住,同時還要盡全力的在每一次波動中收益達到最大化。但是周期越小的波動捕抓的難度越大,對價格的變動越敏感。這種情況持續到最後就變成了眼光都放在小幅波動上,導致大級別的趨勢來了沒有及時察覺,為了波動錯過趨勢的嚴重遺憾。更有甚者到最後拿不住股票,2-3天不交易就感覺很不好,很不放心。最終因小失大,被市場所淘汰。

在第二道難關面前被淘汰下去的投資者是最令人惋惜的,因為他們已經足夠努力才能邁過技術分析的第一道難關,已經是眾多投資者中相對來說最有能力的一群人了。而且技術分析的第一道難關是一道技術性難關,即使邁不過去而放棄的,往往也不會有太嚴重的資金和精神上的損失,因為大多數投資者中短線失敗之後就被動轉長線,長線轉超長線,什麼時候回本什麼時候就離場了。邁過第一道難關的投資者往往會覺得市場的脈動已經盡在掌握中了,會提高自己的資金總量和倉位,同時極其自信。可惜第二道難關沒有什麼技術性的難題,就是最簡單的人性難題,資金利用率最大化什麼時候是盡頭?什麼樣的波動是在技術分析有效可控的範圍內?追求更高效率要冒的風險是技術手段可以降低的么?如果及時認識到這幾個問題的答案,大多數投資者會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操作,可惜控制人性往往比征服技術性難題要難得多,也不像技術性難題那麼明顯。跌倒在第二道難關的投資者往往會因為自負而不願意承認失敗,導致資金逐步虧損而無奈離開市場,離開的時候資金和股票什麼都沒剩下,也就沒有了翻身的希望,同時精神的自負在極度失敗面前崩潰對心理的打擊也極為嚴重,需要漫長的時間去修復和調整。

最後總結一下,如果身為一個普通投資者,你要先確定自己有極強大的總結歸納和思考判斷能力,同時有良好的心理質素和對自己清醒的認識。如果有一項做不到,那麼就請學點簡簡單單的技術分析和行業分析,之後去做超長線投資或者強周期股票投資,因為投資時間相對拉長的情況下,有些選股辦法可以做到相對簡化,不需要太多精力投入。千萬不要隨便的,輕易的嘗試中短線投資這種高度追求資金效率最大的方式。

這個很難,真的很難。不僅要征服不相關的一大堆知識,還要征服與生俱來的人性。

投資有風險,選擇請謹慎。


山東德州有個老陰陽師,用羅盤和易經做技術分析這些年在期貨市場上賺了不少錢。有記者上門拜訪,並且觀摩了這位陰陽師的操作過程。這位大師也用他的羅盤結合易經詳細跟記者解釋了其分析手法。記者也是個有經驗的市場人氏,他聽了他的分析手法覺得那純屬扯淡,詫異他為啥賺了這麽多,於是又問了他很多技術分析的細節,仍舊不得其解,於是問到,

" 大爺,您再想想,還有沒有啥說的?"

大師想了半天,說:

"還有一個不知道算不算,就是我每天收盤前都把虧損的單子平倉了。"


門外漢胡說幾句:技術分析是通過對大量歷史數據的分析總結而來,意於提示你在高盈虧比下開倉 在低盈虧比下平倉 。

首先要明確盈虧比的概念,高盈虧比讓你承擔低風險而不是0風險,低盈虧比讓你承擔高風險而不是100%的風險。

例如:技術分析提示你,在當下這種圖表形態中, 歷史上有80%的情況是上漲的、20%的情況是下跌的,那麼當前盈虧比為4:1,該朝什麼方向開倉不言自明。當那20%出現的時候,不要認為市場錯了或者技術分析錯了,誰都沒錯,只是當下市場沒按照大概率的方向發展,只是小概率事件發生了而已。這時需要止損的保護,如果不加保護,一次虧損斬斷你三五次的盈利也是經常發生的。

沒有一種技術分析方法能保證你每一次都能按照正確的方向開平倉,但是這些小概率事件的發生並不能阻擋你在長期交易中獲利。


高數,理工科的都學,有幾個考滿分的?何況一種經驗理論。


一,技術分析是有用的,以我自己為例,技術分析確實幫助我更好地抓住買點。

二,不可能穩賺不賠,因為股市隨機性比較強,雖然有規律,但股市走向不完全符合規律,基本面分析也一樣,巴菲特索羅斯也都有賠錢的時候。


炒股的人都知道,我們的股票k線圖裡,系統一般都會自動給你加上多條均線,5日均線、10日均線、30、60、250……等等。如果你喜歡,你也可以設置3日均線、6日、18日、36日……等等。

那麼問題來了,在你炒股時你時常會聽到有人講:「觀察5日(10日)均線的支撐」,或者聽到有人講「當5日均線上穿(金叉)20日均線,這個股就要走牛了」。前一段話的潛台詞是均線對股價是有支撐力度的,後一段話的潛台詞是均線的表現是可以產生行情的,那麼,均線真的對股價有支撐力嗎?它真的和行情有關係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追本溯源,均線究竟是什麼?

這種問題很簡單,基本炒股的都懂,不懂的百度一下就有了:「它是將某一段時間的收盤價之和除以該周期。 比如日線MA5指5天內的收盤價除以5 。」 也就是說,它是某一段時間某個股票或者指數收盤價的平均價。

從這個定義我們可以看到,均線無非就是股票行情的平均值的體現,何來的均線交叉產生行情?因此,我常說:均線本身並不產生行情,它只是行情的搬運工!

講這個話,估計很多實用均線作為自己操作的依據的人要表示不服了,很正常,這就衍生出了我標題的那個問題:均線、趨勢線與宗教信仰之間的關係。

這裡我要拋出我的一個重要觀點:炒股本身就是一場宗教運動,當信眾越多,就越容易獲得勝利。

上面以均線作為自己操作依據的人,無非就是均線系統的信徒,往更大的派系範圍來說是歸屬於技術派的信徒。

我的師傅本身是一個技術無用論者,可是包括均線、趨勢線、指標在內的各種技術派常用的東西真的沒有用嗎?

以均線來講,我認為它本質上是產生不了任何的支撐力度,更產生不了行情的,如果均線產生得了行情,那大家為什麼不用3日均線4日均線8日均線9日均線而非要用5日均線10日均線呢?他們之間本質上有什麼區別嗎?

本質上沒區別!可是,別人讓你觀察的永遠會是5日均線、10日均線、20日均線、30日均線等系統本身提供的均線的支撐,而不是其他。

看到這裡你基本可以明白了,均線之所以能產生支撐,並不是因為他本身就產生支撐,而是因為很多人在用,且很多人都相信它能夠產生支撐,當所有人都相信那個位置能產生支撐而在均線那個位置產生支撐而選擇在那個位置買入或者是暫做觀察不做賣出動作的時候,由於買方力量強於賣方力量,它就真的產生支撐了。這也就驗證了我上面講的那句話:炒股本身是一場宗教運動,當信眾越多,就越容易獲得勝利。

可是,這種無法觸及本質的東西,非常容易被一些擁有資金優勢的股票操縱者利用,他們知道有許多人是以均線的支撐作為買賣依據的,因此當他們手裡有貨,但想收集更多的貨的時候,刻意先拿手裡的貨去砸穿某重要均線的支撐位,使得均線系統的信眾交出手中的籌碼,這時他們可以快速地獲取大量籌碼。同理,也可以製造均線上穿(金叉)的假象誘導信眾進場接盤。

同理可得,趨勢線本身也是不產生支撐的,更不會產生行情。否則如何解釋每個人在畫趨勢線的時候由於選擇的連接點不同,彼此之間的趨勢線實際上會產生差異,沒法完全標準化。這樣不同的人畫出來,所謂的支撐點位是不同的,那誰能證明誰的支撐點位才是對的呢?沒法證明,因為本身趨勢線和均線一樣,本質上並不會產生支撐,無非是信眾多了,它就產生了,同理,也會被利用。

那麼均線、趨勢線的根本意義是什麼呢?我認為是紀律!

因為人都是有很多人性弱點的,操作中會有很多的不理性行為,發生虧損是死撐就是其中一點。對於這類交易者,就需要給他們制定一些嚴格執行的死紀律,以避免由於非理性操作出現單次交易大幅的虧損。而用均線、趨勢線來做參照,就是解決人性弱點很好的一種方式。

但是與此同時必須要認識到,止損僅僅是「術」,止錯,才是道!「有道無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如果只懂得止損而不懂得止錯,止損無非就是不停割肉,割完再割,最後本金的虧損依舊會很大,毫無意義。

那麼作為以邏輯分析為核心的超短線交易者,我們應當如何正確認識均線、趨勢線?

一直關注騰得的應該都知道,我的復盤中幾乎從來不會提到技術方面的東西,只做股票本身的邏輯分析,因為我認為那些東西才是觸及本質的,才是影響股票走向的根本原因,因此,均線、趨勢線這些無法觸及本質的東西,我是基本不會提的。

甚至在以前,我非常極端,認為這些東西無法觸及本質,無用,因此在我的k線圖裡,只可以看到光禿禿的k線。

後來,我不這麼看了。

既然說炒股是一場宗教運動,買賣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場宗教、派系之間的戰爭,大家黨同伐異,力量強的一方壓倒力量弱的一方。

那麼當你認識到了均線系統的支撐來自於他們的信眾的時候,我們在實戰中就應當學會去利用這一個派系的力量,當你的股票買入的位置,是多個派系的信眾都認同的位置的時候,顯然你就站在了力量更強的一方,就更能壓倒你的對手盤。同理,當股票來到別的宗教信眾不認同的位置的時候,你就要開始小心源自於這些信眾的賣壓是否會把你給壓倒~

最後在強調一次,炒股本身就是一場宗教運動,當信眾越多,就越容易獲得勝利。

無論是以邏輯分析為核心的超短線交易投機派、還是以技術指標、均線系統為操作依據的技術派、或者是扛著高大上的價值投資旗號的價值投資派,都一樣,派系力量衝突時黨同伐異,內部分歧時食物鏈上端吃掉下端,如是而已。

沒有誰對誰錯,沒有厚薄之分,區別只在於,你到了這個派系的食物鏈的上端,還是僅僅是底層被收割的那個信徒。


認真看過之上40個回答,挺費眼的。之所以看,也是想了解當前交易者對技術分析的認識,五味雜陳啊。

我是專門研究技術指標,利用技術分析做盤的。這裡不想也沒必要賣弄。只想說,大伙兒對技術分析的看法,可能真都進入誤區了。崇尚技術分析的,把它當成萬能鑰匙,貶低技術分析的,把它說的一無是處。

用技術分析能持續盈利嗎?能。用基本面分析能持續盈利嗎?能。為什麼都能獲利,因為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本就是一體,誰說要分開看了。

一切指標,都是後置的,必須要等交易結束後才能統計出來,這就是表象,透過表象看本質,這是技術。通過統計分析全市場交易者的行為,觀察過去,現在的情況,對未來有個大致的判斷,這有錯嗎?統計局是幹嘛的?各大券商投行,對宏微觀經濟狀況的觀察,不用統計分析?他們做的難道不是基本面分析嗎?

為什麼人們會對技術分析褒貶不一,因為沒有透過表象看本質。你開著賓士追尾,是車的錯嗎?駕駛技術不行,開勞斯也得追尾啊。人們用不好技術分析工具,原因只有一個,不認真研究指標的含義,單純按照指標用法做,而忽略一切隱含條件,那要能賺錢就太神了。都知道換擋要踩離合,起步給油松離合,踩多少,松多少?說明書上沒寫,你不琢磨,不練習,要能每次都不熄火,那你也是神。

只要現在還把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分開來看的,不客氣說,你還不是個合格的交易者,即便你能賺錢。不過我可以理解為什麼要分開看,因為基本面分析,單靠個人的能力,無法客觀的實現。這裡再說明一點,技術分析,不是單純只指標分析,包括倉位控制,資金管理,整個交易過程,從進到出,都是技術分析過程的體現。

PS:我除了對指標的分析,還備有一套WIND的資料庫(對基本面,個人無法全面細緻的考察,用現成的結果可以吧,當然也可以選用彭博的)。對宏觀行業數據,依然是依靠傳統統計方法做分析。另外,那些說不用技術分析,看好標的就進場死扛的,這隻限於在國內股市,有抗過來的,在期貨市場,你抗個試試,等到股市全流通,雙向交易的時代,你扛個試試,哈。現在大盤確實在漲,股票在漲,股神又都出來了,前幾年,股神在哪裡?


技術分析的作用主要是制定交易計劃包括交易點,止損點,止贏點,周期,走勢分類等。並不是任何情況任何品種都存在一個買賣點的,大部分情況是技術上都不存在一個必然穩賺的走勢。就如,現在夏天,可以知道這幾個月大部分時間都是炎熱的天氣,但無法知道明天是否絕對不下雨。感覺有點離題了,哈哈,輕噴


市場會擊敗所有盈利模式 ,包括巴菲特滴價值投資模式。

技術是確認一種模式滴有效性和持續性。

賺錢滴技術,是不可流通和流行滴,一旦公開,立馬失效:都這麼用,就失去博弈性。


哪有穩賺不賠的事情。基本面的核心安全邊際,技術面的核心是止損


關於技術分析,我還是有些發言權,因為我的實踐和對技術分析的研究可能比一般人多得多,本身我是從事這個行業的。

這個問題吧,特別不好回答,容易招罵,特別是容易招小白的罵,還是未看先噴的那種。因為小白心目中的大神都是一堆畫線達人,操盤起碼四個屏幕,一個屏幕里還得分屏成四五個,顯示著VOL、MACD、KDJ、RSI等各種技術指標,主屏得在布林線和各種均線里不停切換,同時關注著各種時間段的走勢,這還不夠,還得用各種顏色的趨勢線把屏幕劃「碎」,精確顯示到達每個點位以後如何遵守紀律執行買賣。達人說,做股票是「煉心」,指標所至,如機器般執行,無論補倉割肉都不能帶有絲毫人性的弱點,小白頻頻點頭,驚為天人。

鄙人浸淫各類證券市場大概10年左右,從現貨到期貨,從股票到數字貨幣,從比特幣到以太坊,從二級市場到一級市場。老股民可能會跳出來說,這才10年,我在交易所里蹲點都蹲了20年了。然而,竊以為證券市場是個靠天分+資金實力的地方,「老」,並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因素。

證券市場的技術分析大都是通用的,只是周期的差別而已,所以這裡只以大家了解程度和參與程度最高的股市為例。股市的技術分析以K線作為基準(其他都是反映市場心理的衍生工具),遵循幾大公理。

1、市場行為包容一切,即當前所有的信息都已經是市場所有參與人共同博弈的結果,所有的信息都已提前反映並包含在價格中。這是技術分析的基石,也是一切「純」技術分析的擁躉用來打擊「基本面分析派系」的攻擊點,他們認為,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如果市場即將發布一個利好,那麼一定會有人提前布局,一傳十、十傳百,直到利好發布的時候,其實它的作用早已反映在了發布前的價格里。所以消息是無用的,看報表也是無用的,因為業績好不好都提前在價格里了,因此只需要看K線圖和各種技術指標就行。

2、價格沿趨勢的方向演變,上漲或下跌的趨勢一旦形成很難轉變。因此技術分析派系會把屏幕劃「碎」,將一段時間的高點和低點連起來,划出各種趨勢線、各種通道,以便觀察當前所處的趨勢狀態。

3、歷史會不斷重演。技術分析的各類指標也好,各種形態的寓意也罷,都是根據以前的經驗推演出來的,說到底,是樣本分析系統,是一種樣本較大的「不完全歸納」。

不管是道氏還是艾略特理論還是其它,這些都是核心,相當於技術分析的「憲法」,但在這裡,我卻要向大家介紹另一個概念:隨機漫步(來源於《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一本我認為相當經典的書),隨機漫步成立,這些「憲法」就將瞬間崩潰。

隨機漫步,在股市裡指的是股票在將來的價格無法根據過去的行動進行預測。既然是完全隨機的,就意味著什麼投資諮詢服務、什麼複雜的圖表形態分析就都是一堆狗屎。好像有點危言聳聽了吧?人們普遍認為,專家們天天研究各類課題,密切跟蹤市場,理論一套一套,那麼對預測股市或者其他金融市場方面應該明顯是優於普通人的。但事實是否如此呢?1973年有一個註明的實驗,將一隻猴子蒙住雙眼,讓它向報紙的金融版扔飛鏢,將選出來的投資組合同眾多華爾街專家選出來的投資組合相比較(實驗本身也比較侮辱人),最後的結果是不相伯仲,如果這些專家跟猴子差不多,那你相信自己不如猴子嗎?再來個統計,美國的股市算比較成熟,基金經理也眾多,然而不管以10年、15年或是20年作為統計周期,股票型共同基金的回報都低於標普500指數,也就是說,你買個大盤指數基金都比買這些股票基金的回報率要高得多,換言之,投資者花了重金請基金經理分析一大堆,其實卻是在幫自己賠錢。

事實上,技術分析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也不再是辦公室里的基金經理或圖表分析師的專利,小老百姓其實都會,我就吃驚地看到過某大媽嫻熟地運用各種技術分析手段來分析某支股票,那種程度絲毫不亞於電視里侃侃而談的專家教授,足見這些技術分析手段的普及程度。然而,遺憾的是,對任何一項賺錢的技術而言,熟練使用的人越來越多,其價值必然越來越小。倘若所有人同時根據買入或賣出信號採取行動,這些信號肯定毫無價值,因為市場是零和博弈(甚至是負和博弈,因為還有交易費)。有人說,認同的人越多,技術分析的線就越靠譜,比如大家都買入,這樣就推高了價格,就果然漲了,大家都賣出,同理市場就果然跌了。我來理理邏輯你們就清楚了,如果認同並精於技術分析的人佔到了大部分,那麼假如他們根據圖形操作能掙到錢,那股市就應該是一個多數人都能掙到錢的市場,顯然不符合客觀事實,否則哪來的一賺二平七虧之說;如果認同技術分析的人只佔到了很小的一部分,那麼就算他們都一起操作,也無法讓市場走勢趨於一個方向,他們的選擇無法代表市場心理,那麼他們的所謂分析自然也就毫無用處。

那又怎麼解釋有些技術分析的大神,就靠技術分析掙了大錢了呢?有句經典的話:一隻不走的表,一天也能對兩次。任何一位能利用技術圖形分析持續掙到錢的(比如號稱經常能利用買入信號搶到漲停板的所謂大神),到今天他的財富都應該遠在世界各大富豪之上,因為巴菲特的年平均回報率才20%多(已經是難以企及的高度)。事實上,自從人類出現股票這個東西以後,並沒有這樣的人出現,所有的技術大神基本都是曇花一現,沒有一個是神話不破的。

為何這些當年的牛人能利用自己建立的技術分析模型保持神話呢?因為運氣,對,你沒看錯,就是運氣。假設你讓10000隻猴子一起扔硬幣,扔中正面的留下,扔中反面的淘汰,然後扔中正面的繼續扔,繼續篩選,理論上至少會有一隻猴子是連續扔中10幾次正面的,那麼這隻猴子是不是扔硬幣之神了?如果這時你抓出這隻猴子,讓它繼續扔硬幣,它下一次扔出正面的概率是多少?我想你應該知道,依然是50%,並不比那隻一直扔反面的猴子高哪怕一丁點。人類呢?炒股的人又何止上萬?就算只是微小的概率,哪怕只是賭賭正反,一段時間內出來一些「常勝將軍」何足為奇呢?人就是這樣的動物,會加大自己的努力同好結果之間的聯繫,所以明明是因為運氣成為股神的,也會總結出一套自己的理論和系統,這套系統就會被投資界奉為一時的聖經。然而,在接下去的周期內,神話會破滅,但是按照概率,又會出現新的股神,就這樣周而復始。人們太喜歡確定性的東西,總認為所有的事必須是有規律可循的,人是害怕不確定性的動物,他們不願意相信絕對的隨機,因為隨機意味著不可控,不可控就意味著風險,人們總是想從微小的「進步」中減少下一次虧損的可能性,但其實只是為了自己與生俱來的賭性找了一個借口。

這些還是自我實踐的大神,算是為了「理想」起起落落,也是值得尊敬,「死得其所」。最可恥的卻是那些自己不買股票卻在電視或網路媒體上侃侃而談的專家教授,他們明知道這是一套騙術,卻定要靠它騙人來賺錢,跑不贏市場就拿來騙無知婦孺,而且那些術語一定是夠生僻,如同算命的「話術」一般,讓你雲里霧裡效果才最好。如果你系統地看過5本以上短期趨勢指標類的技術分析書籍,了解所有諸如「平台起飛、陰包陽、早晨十字星」之類的圖形,會覺得自己可以在股市裡戰無不勝,終於可以大幹一場。然而你真正下場玩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每次到你要依據圖形進行選擇買賣的時候,書里竟然是漲跌都有相應的依據,就如同那些專家的「大概率會上漲,但由於。。。不排除短期下跌」一樣經典,比如下面這段:

經過一段時間能力重新積聚之後,大盤開始上揚,發出多頭信號。儘管如此,支撐區特徵尚未明顯出現,且目前道指上方40點處存在一阻力區,因而,就此斷言大盤將進一步展開多頭行情,顯然為時尚早。如果未來數周內底部支撐得到確認且大盤突破旗形形態,則表明大盤將進一步上揚。萬一底部被有效擊穿,則中期下降趨勢將會延續。就目前形勢來看,投資者很可能持觀望態度,等待趨勢進一步明朗,同時,大盤很可能窄幅波動。

你要說這些話能說明什麼,我只能說比天氣預報還要牛逼得多,把所有可能都說了個遍。

如今,技術分析師依然大量存在,除去一些在電視上為了替上市公司打掩護提供反向操作而存在的「專家教授」,剩下的就是利用概率來賺取傭金和管理費而存在的基金經理了。道理很簡單,我是個和尚也可以開個公務員面試培訓班啊,天天跟你們講講佛經,就說參悟了就能考上了,考不上學費全退,那你想想也沒損失就來報一個試試,面試概率1/3能過,也就是我退了2/3的學費,至少還有1/3是穩賺的啊,多容易,你要是過了還真會以為是聽了我的佛經過的,基金經理可比這個黑得多,而且他們的分析可能比佛經還更不靠譜一些。

(完)

作者:蔡壘磊

天使投資人|思維工坊創始人 | 高智商協會勝寒會員 |LinkedIn專欄作者

如果你也喜歡看理性、思辨的文章,請拿起手機掃以下二維碼,關注公眾號「請辯」(luojisiwei),有任何事,歡迎來後台找我。

我的新書叫:

《認知突圍:做複雜時代的明白人》

噹噹分榜穩居前三

當人手一冊的認知書籍,你值得擁有。

http://product.m.dangdang.com/25120137.html (二維碼自動識別)


自己研究去吧、我也看的不太懂。推薦書目:金融工程》《期權定價》《布萊克-舒爾斯-莫頓 bsm模型》


實際上有這麼一句話:

只有你一個人信技術分析,那麼技術分析便失效。

如果大多數人都信技術分析,那麼技術分析就有效。

所以,如今證券市場的中短線分析,技術分析還是有很大一部分支持者的。

同理,中短線有用。


推薦閱讀:

關於《漫步華爾街》對技術分析的批判怎麼去看待?
周線,日線有多條均線彙集在一根k線上是否會能量爆發?
MDR-1ABT怎麼樣??
交易高手和生手的區別?
技術分析的目的?

TAG:投資 | 股票 | 金融 | 技術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