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醫生的失誤率有多高,是否有輔助軟體幫助讀片,還是全憑肉眼?

我理解的CT就是360°X光機,通過水平移動擱板,為人體做切片。所以若以腫瘤為例,理論上,如果病灶剛好在切片間隙是無法被CT捕捉到的,過去一直以為CT的局限性也就如此。

但今天看到一本閑書,被作者例舉的事實嚇到了,放射科醫生讀片的失誤率竟然在3成左右,請問這個說法可信度有多高?另,是否有計算機輔助分析軟體幫助醫生把關?

謝謝!

以下內容摘自《錯覺:為什麼我們視而不見,轉身就忘或自命不凡?》

放射科醫生的失誤率一直徘徊在30%上下,而癌症的種類不同,失誤率也不同。在一項研究中,愛爾蘭梅奧郡門診部的醫生,回過頭去檢查那些原來沒發現問題,但最後還是診出癌症的病人的X光圖片,發現了令人感到恐怖的事實:這些病人原來的X光片中,有90%原本可清楚看到腫瘤的存在。不僅如此,研究人員還注意到,癌症呈現在X光片上的癌變信息,在「幾個月甚至幾年」前都是能夠被發現的。但這些信息就這樣活生生地被放射科的醫生們給忽略掉了。


本人在放射科工作。

1.放射診斷是很主觀的,依靠醫生的肉眼觀測和經驗,雖然也會有一些測量,比如測量CT值來估測該區域的組織成分;計算心胸比率來估測心臟的改變等。這些測量尺算不算題主說的輔助讀片工具?

2.不管是x光片,CT,MIR還是超聲波,看到的都不是實體本身,而是【影像】。x光片是X線穿透人體在膠片上留下的投影,既然是影子,就會因為光源的角度距離產生失真。CT,MRI都是採集人體數據再重建成斷面圖像的,理論上講是想切多薄就切多薄的,想怎麼切就怎麼切。但是切出來的圖像也不是真正的實體,而是這一段厚度的人體組織的平均值模擬出來的圖像。

3.至於30%的失誤率,我認為很有可能,所以一切輔助檢查都只是輔助臨床診斷而已,只有病理切片才是金標準。

謝謝 張健 糾錯,居然把MRI打錯,真不知道我當時怎麼想的。


CT室技術員,簡單說下CT方面的因素:

題主關於CT機工作方式的描述是主觀的、不太準確的,CT的工作方式更為複雜,想把在學校里一年學到的東西詳細說出來不太現實,但是大概可以解釋為:

球管發出X線束,穿過人體後,衰減的X線被CT探測器接收,並經過主機內置的複雜的計算程序轉化成人眼能夠識別的灰階圖像,測量的是人體內各個器官和組織的密度信息。參數有層厚、層間距、管電壓、管電流、重建演算法等等很多,X線束並不是沒有厚度的,由球管發出的X線束是錐形束,是有厚度的,呈現的圖像並不是這個斷層的「面」的圖像,而是由計算機處理過的這個掃描層厚內的所有人體信息的平均值,所以,理論上,層厚與層間距相等的情況下,採集的人體信息是沒有遺漏的。人眼看不到病灶,不代表沒有採集到病灶信息,可能是病灶的密度與周圍正常組織密度相差很小,人眼識別不出;或者是病灶本身很小,層厚又太厚,病灶的密度被上下相鄰的正常組織給平均了,很難識別,這就是CT的一個局限性:部分容積效應

所以理論上掃描層厚越薄越好,因為部分容積效應被削弱了。但是事實往往並不是這樣,由於X線產生效率極低,小於1%,其他的能量全部轉化為熱能,所以產生熱量極大,對於球管的壽命影響很大,薄掃的時候這種情況更是嚴重,薄掃時相同的部位,掃描的層面會更多,會損耗球管的壽命,並且人體接受到更多的射線,所以往往是在懷疑有病灶處對其薄掃,而不是一開始掃描就薄掃。

還有就是偽影因素了,偽影可能產生在任何層面,檢查中被檢者的不自主活動(呼吸運動等)、檢查部位的金屬物品、檢查部位的組織密度差太大(後顱窩)等等,都會產生偽影。

雜訊也是一個影響因素,雜訊是隨機產生的,受設備等多種因素影響。

另外,關於診斷疾病方面,影像科是一個相當靠經驗的崗位,還沒有聽說過有軟體能輔助診斷。經驗不夠,學校里學到的東西再多,到工作中還是有可能會產生誤診的。關於誤診率,個人沒有總結過,但是根據我們科室的經驗來說,基本不實,工作中的誤診率應該是比這個值低的,但是具體多少有待考證。

醫院影像科之所以要保持雙簽原則,就是為了避免個人的局限性,醫師寫完報告後需要上級醫師審核簽字方生效。

最後,不贊成馬後炮行為,不要事後再來批評當時的情況,這種事情誰都會做。通過整理事件發生的結果來推測事件發生時的情況是很難做到全面的,特別是某些個人的總結,很容易受到個人主觀印象的影響,不管是站在患者的觀點還是站在醫者的觀點。其中是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的。這種事情拿來當做工作經驗,分析誤診的緣由,以減少個人誤差的再次發生,還是很有用處的。


職業性塵肺診斷有衛生部發的標準片供醫師參照。

塵肺病診斷標準


你如果能有足夠大的資料庫,創建放射科輔助診斷的有效工具,發死。

好多大型放射醫療設備公司都在嘗試搞,還沒有成熟產品。

推廣時不要去搶醫生許可權,只做輔助工作,減輕他們負擔,建立行業標準。


我來解答摘抄部分的疑問。腫瘤不是一天長大,也是慢慢來的,像這樣. 。o 0 O好了,經常是長到O了才想到是腫瘤。那.的病灶為什麼不提醒人家呢?坦白說這樣的病灶幾乎每個人都有。總不能每張報告都告訴人家你有可能得腫瘤吧。如果長到O了回來看喔原來當時那個.是腫瘤啊。


推薦閱讀:

有些醫院的醫生每周只坐診一天,其餘時間在幹什麼?
在莆田系醫院工作是種怎樣的體驗?
作為醫生你第一次看到人由生到死是什麼感覺?
為什麼有的醫院周六周日只有急診?
大多數國內醫生其實是庸醫嗎?

TAG:健康 | 醫生 | 醫學影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