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是如何看出電梯廣告的價值的?
這個問題可能有點無解。:(
當時傳統廣告業務中的核心是什麼?大眾媒體。
當時還有一種傳統觀念,大家覺得媒體最重要的是內容,是內容吸引了注意力,內容做得不好就不行。
媒體一定要內容為王嗎?我為什麼不可以渠道為王?整個世界講大眾的時候,我們講分眾。把所有媒體界定常規應該是怎麼樣的,全部翻過來,走到他們對立面看看。
當時覺得要做戶外廣告,地理位置很重要,但是好的地理位置都被有關係的人搶走了,那我們怎麼辦呢?其實人的生活都是有一定的規律的,雖然有時在徐家匯,有時在王府井。但追著這些人的生活軌跡去看,他總是要上班,要回家,周末去大賣場購物,去電影院看電影。分眾後來的思路就是追著人的生活軌跡走,成為人們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
江總的答案說得太簡練了,令人意猶未盡。其實他之前的公開講話里說得已經非常清楚了,我就越俎代庖重複一下:
消費者接受信息的方式只有兩個,一個是主動的資訊模式,一個是被動的生活空間。而由於資訊模式一直在變化,從門戶網站,到QQ,到微信,要捕捉、跟隨的難度很大,於是分眾就打算從生活空間入手。不管一個人是上知乎還是上貓撲,他總是要去賣場買東西,總是要回家的。
江總的答案也提到,當時廣告界的主流觀點是內容為王,所有人挖空心思地在內容上砸錢。內容之外的投入,也往往無非是巨幅廣告或反覆播放,用尺寸和頻率來深化印象。但分眾傳媒注意到這樣做的效果並不好,比如說十字路口的巨幅廣告也許很有衝擊力,但一個人在一路上,要接收的資訊是很多的,從白天到黑夜,廣告的尺寸再大,也早就忘了。
但電梯廣告不一樣,在當時的那個時代,智能手機的功能還不是很強大,人們在坐電梯的時候是很無聊的。電梯里哪怕貼個物業的公告,可能你也會無聊到翻來覆去看個好幾遍,用廣東話說,「汁都撈埋」。這背後的核心邏輯就是,當一個人處在比廣告內容更無聊的空間和時間之中時,廣告就成了人主動接收的內容。就像飛機上的雜誌基本上一大半都是廣告,因為如果不自帶書籍,飛機上基本沒有太多東西可讀。在這個無聊的時候,任何內容的被接受度都被提高了。
也許有人會說,現在都有手機了啊,電梯也不再無聊了,那是不是電梯廣告就完蛋了?這就帶出了另一個江總沒有講到,但分眾已經在做的事情,那就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分眾的下一步棋。
移動互聯網時代給分眾的電梯廣告帶來了兩部分的衝擊:一個是資訊的巨大膨脹,各類信息幾乎充斥了所有的生活空間;一個是傳播模式的多元化,電梯里的空間不再無聊,手機可以滿足所有人打發時間的需求。
移動互聯網時代,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傳播模式的多元化和信息的碎片化,這使得品牌要在海量的資訊中給消費者留下印象變得極其困難。這個時候,內容的精準投放就變得極其重要。如果你提供的內容貼合了消費者的潛在需求,那麼廣告中的資訊仍然將有較高的接受度。
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看到互聯網背後永不停止的數據流動。比如你在用百度搜索的時候,你已經為百度貢獻了許多數據:搜索的關鍵詞,發起搜索的地點,搜索的時間等。包括如果你是用百度賬號登陸的,裡面同時也包含了你的年齡、性別、教育水平……等等等等的信息。
百度的後端就可以很方便地統計出,哪個地理位置內,哪些關鍵詞得到了最多的搜索,經過一定的梳理,就能呈現出具體地理位置的主要人群某種潛在的需求。
比如,百度看到瞭望京SOHO里的白領在這個月內發起了20萬次對汽車的搜索,裡面涵蓋了「SLK200」、「MINI COOPER」、「寶馬5系」等關鍵詞,其中,和賓士有關的搜索佔到了60%。那麼,最終望京SOHO里出現的廣告,就很有可能變成了賓士。
也許很多廣告商都可以和百度合作,利用它的數據,但不是人人都有framedia(框架傳媒,也就是分眾的電梯廣告部分)這個內容的輸出端。舉個例子,掌握著無數電梯空間的分眾就像一個有著無數水龍頭的人,想輸出水(內容)的人不得不轉向它,因為其他人沒有辦法使內容真正落地。
參考資料:江南春公開講話
個人認為:這個市場是在亞洲這樣的獨特的環境下才能滋生,江在美國及歐洲就沒有公司,因為這個業務在美國和歐洲是不允許的,那裡對於個人的隱私是非常重視。業主不同意的事,物業是沒有權利做的,亞洲沒有完善相關的法律條款,物業就有了增值的方式。江也有了滋生的土壤。只能說江在不停地嘗試下走出了一條法律真空的合法機會。
分眾傳媒今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創業初期的差異化定位。
-----以下根據江南春在混沌大學的課程整理而成
最早的媒體都叫「大眾媒體」,我們就起名叫「分眾傳媒」,這是對立面。我們的基本思路,就是把所有行業規則列出來,然後向它相反的方向走。
大眾 VS 分眾
「CCTV的工作是讓10億人看3遍,我們的工作是讓2億都市主流受眾看30遍。」
中國有13億人口,除去6一7億農民,還剩下6一7億都市人群,而其中20歲-45歲之間的都市消費者只有3億,這裡月收入5000塊以上的是2億,我們把所有的兵力壓在這2億上,這就是差異化的聚焦定位。
定位就是找到你的競爭對手最薄弱的環節打進去。所以我們看競爭對手,電視的最主要受眾還是家庭主婦和中老年人,我們找他們相反的方向,把這塊打透,就做20-45歲月收入5000以上的人。因為20-45歲的人消費習慣最容易被改變,45歲以上的人消費習慣就很難改變了。
內容為王 VS 渠道為王
很多人說,所有媒體都講內容為王,好的內容吸引注意力。
為什麼媒體不可以渠道為王呢?世界上最難看的雜誌就是航空雜誌,看完永遠記不住內容,但封底不是卡地亞就是勞力士就是奧米茄,裡面還有江詩丹頓,寶齊萊,萬國表。
對於我這個不戴手錶的人,關於手錶的品牌認知,都是從航空雜誌上知道的,當一個人處在比廣告更加無聊的時間和空間,廣告就被人看了。
內容很精彩,但其實很危險。因為大家都會優化選擇,給你「內容」和「廣告」兩個選擇,你一定會看內容,而想不起廣告。但是如果你換了一個空間,給你「廣告」和「無聊」兩個選擇,你會發現廣告還是可以的。
以地理位置為中心 VS 以人為中心
在媒體行業,報紙、電視都是國家所有的,民營公司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戶外媒體,但是那時候淮海路每十幾米一個廣告,當你想起做戶外廣告的時候,所有人早就把你可能想像的位置都佔了,無路可走。
來晚了,怎麼辦?只能反方向走。徐家匯在戶外做廣告牌,等很多人過來看是一個方法。我們就想,既然大家早上要到寫字樓上班,晚上要下班回家,那我們能不能追著人的生活軌跡走呢?
於是分眾成為中國最大的生活圈媒體,抓住消費者最核心的生活,從家裡到寫字樓,再到賣場和影院等生活空間的覆蓋。
與此同時,取得資訊的方式也可以反著走。當年戶外媒體是以地理位置為中心。對戶外媒體來說,除了核心商業圈,其它的地方沒有價值。
但是如果以人的碎片化生存環境來講,每個人的家都是有機會的,每個人的寫字樓也是機會的,每一棟建築物都是機會。
所以分眾的差異化,最主要是從大眾到分眾,內容為王到渠道為王,地理位置為中心到人的生活圈為中心,在你想不到的地方,開創了全新的媒體業態,成為了百億級營收的中國第二大的媒體公司。
以上根據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在混沌大學的課程整理而成,私信混沌君關鍵詞「江南春」,即可獲得完整課程視頻~
我就想問問有多少人曾經有過想把想出電梯廣告、公交廣告的人拖出來打一頓的衝動
凡事都有兩面性,我是來為電梯廣告正名的。
看到有人在吐槽電梯廣告,你要是坐過剛完工、廣告還沒入駐的小區的電梯,看到空蕩蕩光溜溜的電梯廂壁,那種空洞單調甚至荒涼的感覺,會讓你懷念起廣告的好。
我坐過幾次,只是沒有拍照,大家自己腦補吧。
電梯廣告只要設計得好,還是可以給人賞心悅目的體驗的。
看完第一名的答案也就是說電梯里那些毫無創意的垃圾廣告都是他選的咯?意思就是只要自己能掙錢用垃圾廣告轟炸別人也沒關係咯?成本更低轉得更多損人利己咯?
分眾創意初期的概念就是,當你處在一個比看廣告更無聊的時間或場景的時候,比如等電梯或者在電梯內,這個時間不是特別長,但是你有沒法去干點別的,你就只有去看廣告了!然後,在分眾03年成立的時候,其實,市場上已經有了聚眾傳媒,然後電梯平面類的公司也有大把,分眾在2015年搶先一步在納斯達克上市,然後回頭才收購了聚眾!
江南春曾說他的靈感來源是發現眼睛總會先注意運動的圖像。
他就是利用了這一注意力機制來賣廣告。按利奧塔的說法,這是我們的生命機能、乃至潛意識都為資本主義制度所宰制的一個典例。電梯廣告不是陳天橋當年發掘的么。
這種是借鑒於國外的,另外又得益於中國人口過多,大城市發展後,高樓飛速的拔地而起。
分眾的概念,廣告業發展的趨勢,,,不斷的細分的產物吧,估計當年江不做,也會有別人去做。。
凡事就怕專註,與其什麼都盯,不如就像江總這樣一個思路貫徹下去,做出規模和網路,才有可能布局出能有影響力的品牌!
如果說人們生活路徑的話,公用廁所也算啊,而且那部分時間也相當的無聊,經常會把小便池前的笑話看好幾遍。廁所廣告有市場嗎?
客戶的定位準確,都是在樓宇工作或居住的人。一開始是瞄準高檔樓宇,裡面客戶的品味,消費能力,對質量的要求都比較高。通過跑馬式的圈佔之後,提高了自己與用戶的議價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對樓宇的議價能力。
電梯廣告,業主有分成?這種價值模式在中國,只能說是資本的階段性成功。
垃圾時間垃圾廣告,難道不能讓人清靜一下嗎?
他自己的回答是:人的興趣點生活方式各方面都會產生變化,但是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人要上班要回家。這樣的情況下住宅樓和寫字樓這兩個場景的價值就一直存在。所以分眾要做的,就是佔領這兩個場景。
當然他一直在現有媒體和互聯網媒體上做各種新的嘗試,但是分眾本身核心的價值沒變過。國外有,但是做的不好,這種模式更適合中國,此外,江南春是廣受認可,專業且敬業的廣告人
江南春江總用了十四年把分眾傳媒估值做到1400億人民幣,確實值得欽佩。但是我們更應該看到今日頭條僅用四年估值已經200億美金,按照6.7的匯率計算,幾乎追平分眾!這就是互聯網企業。分眾傳媒作為傳統廣告媒體,應該已經感到壓力了吧!借用《三體》中的一句話:我消滅你,與你無關。
江南春先生早年頗有遠見的認識到電梯廣告的渠道價值,而現在優質的廣告位已經被瓜分一空,只能用價格手段等搶奪廣告位資源,企業的發展遇到瓶頸。而移動互聯網轉型才是傳統廣告企業突破的方向。先來看看移動互聯網廣告與傳統廣告的優勢:
以今日頭條為例,首選澄清一下,今日頭條不是新聞媒體,只是通過技術手段分析用戶喜好,推送相關新聞和廣告,是一家地地道道的非傳統的廣告商。
傳統的電梯廣告是抓住人們乘電梯時的幾十秒無聊時間,離開電梯後廣告就結束了,而今日頭條卻是不斷的推送用戶感興趣的內容,牢牢的把用戶黏住,很多人閱讀今日頭條類APP的時間超過每日兩個小時,今日頭條就有了大把機會精準投放廣告。
這裡面有三點優勢:
一是幾十秒和兩小時的時間對比,毋庸多言。
二是電梯內赤裸裸的廣告,常常令乘客反感,如果還有聲音,乘客想把廣告公司揍一頓的心都有。而今日頭條的新聞是分析用戶愛好,精準投放,用戶是被吸引住的。
三是精準,傳統電梯廣告只是投放,而今日頭條可以精準投放,廣告效果大不同。
以此分析,以分眾為代表的傳統廣告企業必須有危機感,向互聯網企業轉型,否則沒有了生意還不知道敵人是誰。
那傳統廣告企業如何實現互聯網轉型,我介紹一款工具,沒有互聯網經驗也能轉型:
研發這款產品的團隊分別來自摩拜單車、摩托羅拉和奧的斯電梯的研發部門,按照互聯網企業的思路為廣告企業開拓一片藍海。
我們出門有三件東西是必須帶的:手機、錢包和鑰匙,感謝移動支付普及所賜,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帶錢包了,那鑰匙是否也會被替代呢?答案是:必須的!這是趨勢,就是雷軍說的風口!
「門兒清」智能社區就是來替代鑰匙的,說簡單些就是使用智能手機開門/乘電梯的智能產品,可以替代樓道門、小區門和電梯梯控的鑰匙扣,為用戶帶來更加極致的體驗。鑰匙每天都會多次使用,用戶每次都會打開APP,廣告商可以呈現給用戶感興趣的內容(打折信息或資訊等),當用戶看到感興趣的內容時,可以點擊屏幕繼續深度閱讀,這樣當用戶離開電梯到家或辦公室時可能還在閱讀。這樣我們就成功的把乘電梯的30秒時間延長到10分鐘或一小時。這樣就是今日頭條模式了吧。
先說說「門兒清」智能社區怎樣使用吧:
1. 電梯和門禁加裝門兒清物聯網模塊
2. 業主下載APP,並使用手機號註冊。
3. 物業公司授權相應的門和電梯的許可權。
4. 業主到樓棟門前,打開APP,門鎖就開了,只需要點一下APP,沒有第二下操作,爺爺奶奶也會用啊!
5. 開門的同時為您自動呼叫電梯到一樓,減少等待時間。
6. 走入電梯,再點擊APP一下,授權樓層就被點亮啦!
7. 如果有客人或快遞員,還可以手機授權。
太酷了,有木有?
關鍵是物業公司也偷著樂呢,安裝以後,物業能夠控制使用電梯許可權和時間,還無法複製(現在普通的鑰匙扣很容易破解,在配鑰匙的地方只需十元錢就能複製一個),根據我們的統計數據顯示,物業費欠費減少90%。
APP長啥模樣啊?上圖,APP主頁:
當中間的大鑰匙轉動時,就是在發送開送信號了,瞬間就能接通,到底有多快可以看視頻,毫秒級水平。
需要邀請訪客時,點擊「邀請訪客」,如果你是訪客,點擊「我是訪客」,就可以獲得主人授權。
那個佔用了三分之二頁面的圖片是幹啥用的?廣告人一定明白,可以投放業主感興趣的內容啊!比如是打折信息或是諮詢,業主感興趣一點就轉移到鏈接上了,能黏住業主多少時間就看你的內容了。時間越長,閱讀軟文和廣告的時間就越長。如果看到好的內容,業主還會與好友分享,想想微信朋友圈!
有見多識廣的朋友說了:你這個東西我見過,能開門能交物業費,還能幹好多事情。
您說對了,由於社區是最接近消費者的地方,有上百家企業試圖做個APP讓業主用,但是鮮有成功案例。原因是安裝率低,使用率更低。也有推出開樓棟門功能代替鑰匙,但是由於樓棟門常有不關的情況和跟隨進入的情況,所有事實上APP安裝和使用率極低。
我們在調研後認為電梯控制才是必須安裝APP並必須使用的場景,梯控無法手動按亮樓層按鈕,APP只能點亮所住樓層,其他人去不同樓層不能跟隨。
當然也有人已經研發了掃碼乘梯和聲波乘梯等,但是反應不靈敏,電梯都已經上去了,還不能點亮樓層。也不能怪他們,這裡面技術實現的難度還是很高的,我們組織摩拜單車、摩托羅拉和奧的斯電梯的研發精英,才設計出最佳用戶體驗的方案。
當然我們已經申請專利,保護的妥妥的。
好的項目要大家一起做才能成功,我們尋找廣告商合作夥伴,一起打天下,這是互聯網思維的廣告企業,上市的機會要大很多。
符合什麼條件能做做我們的合作夥伴?
- 做社區和寫字樓廣告業務的企業,與社區和寫字樓物業公司有良好且長期的合作關係。
- 在區域市場佔有率前三名。
- 管理者思維不保守,願意嘗試互聯網業務模式。
《門兒清》智能社區是天津造王科技的註冊商標。
有合作意向的企業請聯繫:13902172137趙先生
我覺得。。。電梯里。。。不應該,像美劇里,男主按下緊急按鈕 跟女主來一發么。。。哈哈哈~~~
說實話,只要能塞廣告的地方都塞得滿滿的,現代人信息爆炸以後會不會有一段疲勞期?看著廣告就厭倦抵觸?同意的贊 !
推薦閱讀:
※那些把「西」讀成「C」的播音員是怎麼通過普通話考試的?
※傳媒心理學是什麼?
※《三聯生活周刊》、《新周刊》和《財新新世紀周刊》哪一個最好看?
TAG:媒體 | 廣告市場 | 傳媒 | 分眾傳媒 | 戶外媒體 | 廣告人 | 傳媒行業 | 江南春 | 電梯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