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目標是好的,那麼達成這個目標就真的可以不擇手段了?

我沒有想到有些童鞋會聯繫到葯的事件,對不起,我沒有說清楚,其實與此無關,是單純的一個問題,來自於周孝正在優米做節目時的一段講話,困擾我很長時間,所以拿出來和大家討論一下。


這種情況最開始出現在政治領域,來自於領導者的「黑暗面」,在組織行為學上稱這種人為高馬基雅維利主義者,其實在某一領域做到頂尖的人,或者有大成就的人,多少有此傾向,可參考古今中外站在金字塔頂尖上的各個名人,仔細分析他們的人格,大多是高馬基雅維利主義者。為了便於大家理解,百度之:

馬基雅維利(Machiavelli,1469—1527)是義大利政治家和歷史學家,以主張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而著稱於世,馬基雅維利主義(machiavellianism)也因之成為權術和謀略的代名詞。它通常分為高馬基雅維利主義和低馬基雅維利主義。高馬基雅維利主義的個體重視實效,保持著情感的距離,相信結果能替手段辯護。低馬基雅維利主義易受他人意見影響,闡述事實時缺乏說服力。高馬基雅維利主義者比低馬基雅維利主義者更願意操縱別人,贏得利益更多,更難被別人說服,他們更多地是說服別人。

馬基雅維利主義,即個體利用他人達成個人目標的一種行為傾向。該術語包含兩層涵義:第一層涵義是指任何適應性的社會行為,根據生物進化論自然選擇總是偏愛操控他人行為的個體,這種不斷進化以適應社會互動的能力是不考慮互動是合作性的還是剝削性的;第二層涵義就是特指非合作的剝削性行為,其涵義源自管理和領導力的「黑暗面」。Christie和Geis(1970)通過早期的政治研究和權利的歷史觀點,特別是那些在《君主論》和《李維史論》中得到支持的觀點,闡釋了馬基雅維利主義領導者的主要特徵:第一,缺乏人際關係中的情感;第二,缺乏對傳統道德的關注,對他人持功利性而不是道德觀點;第三,對他人持工具性而不是理性觀點;第四,關注事件的完成而不是長期目標。

一般而言,將馬基雅維利主義分為高低兩類,這兩類個體在行為特徵上存在的差異歸納總結如表所示:

馬基雅維利認為,人類愚不可及,總有填不滿的慾望、膨脹的野心;總是受利害關係的左右,趨利避害,自私自利。因此,利他主義和公道都是不存在的,人們偶爾行善只是一種偽裝,是為了贏得名聲和利益。人都是「忘恩負義、心懷二志、弄虛作假、偽裝好人、見死不救和利欲熏心的」;即使最優秀的人也容易腐化墮落,因為作惡事更有利於自己,講假話更能取悅於別人。人民有屈從權力的天性,君主需要的是殘酷,而不是愛。人應當在野獸中選擇獅子和狐狸,象獅子那樣殘忍,象狐狸那樣狡詐。君主不妨對行惡習以為常,不要因為殘酷的行為受人指責而煩惱;「慈悲心是危險的,人類愛足以滅國」。馬基雅維利有句名言:「只要目的正確,可以不擇手段」。

馬基雅維利還指出:受人敬愛不如被人懼怕,「一個君主被人懼怕比起被人愛,更為安全些」。但有時又有必要讓人民相信君主是「集美德於一身的人」,也就是說,統治者在公開場合應表現出愛民如子和仁慈寬厚的樣子。懲罰人的事應讓其他人去干,最後還可嫁禍於人,找替罪羊,以避免自己受到國民的譴責。獎賞別人的事應當親自出面,以免讓下屬行私惠。給人恩惠要一點點地來,讓他有盼望;給人打擊要一下致其於死地,不讓他有報復的可能。君主平常應當不露聲色,對凡事裝作懵懂無知,避免讓下屬了解自己,但對下屬自己心中要了如指掌,隨時操縱他,並且動用殺伐大權。馬基雅維利認為,君主應當絕對地控制武器精良和素質優秀的軍隊,「任何人只要有他自己的裝備精良的軍隊,就會發現無論時勢如何驟轉,他自己總是處於有利的地位」。還有,君主為了保持權力的自主性,絕不可相信任何人;不可對別人吐露真心,不可指望別人對你誠實,更不可把命運繫於別人身上。君主要經得起孤獨的煎熬,「最危險莫過於意氣相投的人」。所以,應當懷疑一切人,組織耳目對之暗中監視,網羅黨羽排除異己,設置職權相互牽制。總之,為保住君主的地位,採取一切手段都是允許的。

馬基雅維利是中世紀晚期義大利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主張結束義大利在政治上的分裂狀態,建立強有力的君主專制制度,形成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家。他拋棄了中世紀經院哲學和教條式的推理方法,不再從《聖經》和上帝出發,而是從人性出發,以歷史事實和個人經驗為依據來研究社會政治問題。他把政治學當作一門實踐學科 ,將政治和倫理區分開 ,把國家看作純粹的權力組織。他的國家學說以性惡論為基礎,認為人是自私的,追求權力、名譽、財富是人的本性,因此人與人之間經常發生激烈鬥爭,為防止人類無休止的爭鬥,國家應運而生,頒布刑律,約束邪惡,建立秩序。國家是人性邪惡的產物。他向君主獻策,闡述了一套統治權術思想:

①軍隊和法律是權力的基礎。

②君主應當大權獨攬,注重實力,精通軍事。

③君主不應受任何道德準則的束縛,只需考慮效果是否有利,不必考慮手段是否有害 ,既可外示仁慈 、內懷奸詐,亦可效法狐狸與獅子,詭詐殘忍均可兼施。

④君主可以和貴族為敵,但不能與人民為敵。

⑤君主應當不圖虛名,注重實際。殘酷與仁慈、吝嗇與慷慨,都要從實際出發。明智之君寧蒙吝嗇之譏而不求慷慨之譽。

馬基雅維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政治權術理論,後來被資產階級學者稱為「馬基雅維利主義」,甚至被法西斯分子用作實行獨裁統治的理論依據,所以「馬基雅維利主義」逐漸變成政治上爾虞我詐、背信棄義和不擇手段的同義語。


呀,這個問題很哲學。這個問題的談論,其實會牽涉到所謂的結果主義與絕對主義的道德精神?

如果從絕對主義的道德出發,目標無論好壞,如果在達成目標時不擇手段甚至傷害他人,絕對不能認為是正確的事情;如果從結果主義出發,只要達成的目標是正義的,那麼手段是無所謂的。

很抱歉,這個問題很大,我不敢回答。

推薦你一套哈佛的哲學課程:《公正,該如何做是好》。


首先我想說無論做什麼事情,我們得有規範。以我們目前的水平,這個下線應該是法律而不是道德。因為如果以道德為限那有很多套道德標準,更甚的是道德完美主義下面幾乎沒什麼事情可做的。

在以上標準確立了之後,以一個功利主義和信奉知行合一的我來看,這是完全可以的


「When an end is lawful and obligatory,the indispensable means to it are also lawful and obligatory.」

-Lincoln


我覺得無論達成的目標是不是正義的,從任何角度出發,這句話都是不對的...「程序正義」也是司法公正的重要組成部分。互聯網領域的種種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或許因為是商業的一部分所以大家都覺得商業就是這樣的。就像《Social Network》里拍的那樣,扎克伯格頂多算是不正義和使用手段,這並不妨礙他成為時代周刊的年度人物(雖然電影是虛構的)。

但是回到這個問題的本身,把它放到一個大環境下來看,如果目標是好的:懲戒罪犯。 達成目標的手段:同態復仇。 這樣的結果,顯然是不合司法公正和當下社會的道德體系的。很簡單的道理,葯家鑫要死,但是不能被我們大家一人一刀捅死,更不能是因為我們要他死所以法院才判他死...

這種類似的司法獨立和司法公正應該建立在整個社會體系的建立和使用之中的。哪怕是商業行為,也應該這樣。我們上企業競爭情報的老師告訴我們:情報的獲取手段是多樣的,但是任何情報信息的獲取都不能建立在違反法律甚至是行業規範的行為之上的。

「不擇手段」這四個字太絕對了。

至於如何來評價這個過程的是非、對錯、好壞,我覺得衡量的標準不盡相同,總之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吧...


就像你評價這個問題是否公正一樣,你有沒有想過什麼樣的目的才算是好的?促進經濟發展?促進民主,促進自由?即使是這些都還是很抽象的回答,一樣會有很多的爭論。既然大家都在談公開課上的公正,我也跟你談一個上面的案例:增加煙草稅的案例。如果你看完你會發現所謂的公正從目的講都是動機不純的。

最近我也在思考公正,想寫點東西。我注意到所謂的公正它的由來並不會像現在我們談論它那樣的崇高。我個人把它定義為:在一種較為和諧的環境下的對於利益的分配、訴求、博弈和調和的正當理由。

因為似乎關於公正的話題都是圍繞利益或潛在利益的(即使是太討論權益),較低階層的人去向執政階層尋求公正,不就是想要有人主持公道、維護自己的利益嗎?

所以我個人覺得,從目的的角度去評判公正,是很難走的。當然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專業人士的意見我尚不清楚,依稀這還是一個未定的爭論。如果有興趣我們可以再討論。


為了避免瘟疫傳染,大家還是把感染鼠疫的都火化了吧。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手機打字,後續再補,輕責,謝謝。


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顯然不是,命題的真偽遠遠沒有論證的過程重要


你又如何確保你的目標一定是而且不但現今、局部是而且也長遠、整體是「好」的呢?人總是高估自身理性的認知,進而為了一些所謂的「好」與偉大、崇高、正義去為惡。


推薦閱讀:

女權和好人卡?
政府機構、國企黑暗,私企更公平嗎?
如何看待【2015年中國大學生電動方程式汽車大賽】中裁判取消效率分數的做法?
醫生應該為暴君治病嗎?

TAG:哲學 | 公正 | 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