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蘋果日報》能代表主流民意嗎?如果不能,哪個能代表台灣年輕人民意嗎?
主要是看了台灣《蘋果日報》各種黑大陸的言論,簡直氣的不能自已,什麼426(死阿陸)都該死,支那賤畜等等
《蘋果日報》有一定代表性,但還不能代表主流民意。《蘋果日報》是香港壹傳媒在中華民國(台灣)所發行的繁體中文報紙,創辦人是黎智英,以香港《蘋果日報》為藍本。
《蘋果日報》在敏感政治議題上都有詳細的報導及尖銳的評論。在兩岸關係報導上,《蘋果日報》設有「大陸新聞中心」,稱呼中國大陸時以「中國」稱呼為主,但也會間中使用「大陸」或「中國大陸」,未使用「中共」之稱;且報導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時正負面消息皆有,標榜立場客觀,但大體上報導批評中國大陸的內容較多。
《蘋果日報》不但在政治上反對中國共產黨立場鮮明。其社論在抨擊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政治與社會亂象多次將原因歸咎於中國的政治介入,而提倡自由民主制度。
《蘋果日報》的最大特色是著重圖片以及視覺化之圖表,並採用一般報紙所無的全彩印刷(包括分類廣告在內),印紙量和周末版的《紐約時報》相若。台灣《蘋果日報》目前為台灣最具影響力報紙之一。
《自由時報》加入中華民國發行公信會後,結果稽核報告證明於2007年3月期間每日平均實銷量超過72萬份,大幅領先同時期的《蘋果日報》約21萬5千份,並由公信會正式認證為「稽核期內」第一大報。但《蘋果日報》在便利商店的銷售量比《自由時報》還高很多(自由時報以訂閱取勝),因此台灣報紙的佔有率統計數據是:《蘋果日報》和《自由時報》互爭第一名,而《聯合報》、《中國時報》則落於三、四名間競爭。
報禁解除前,當時《中國時報》與《聯合報》、《中央日報》曾並稱「三大報」。報禁解除後,《自由時報》經營有道,在報業競爭中脫穎而出,《中央日報》則逐漸沒落。2003年,台灣《蘋果日報》創刊,發行量成長快速,成為台灣報界的新起之秀。大體而言,台灣報界目前為《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蘋果日報》四大報爭雄。而除四大報外,尚有以報導地方新聞為主的地方報社,於當地仍有一定影響力。
而也並非所有主流報刊都反中情緒強烈。 比如《中國時報》。
其政治立場大致為——舊中時時期:自由派、偏藍。和旺旺中時時期:紅統、反獨、支持兩岸統一。
在台灣政黨輪替前,《中國時報》在新聞報導和評論上的尺度較寬,被視為較為支持民主運動的報紙。解禁後,被認為是「淺紅」媒體。因為,台灣不少政經人士都習慣把《中國時報》的頭版做為其政治立場指標。報社經營權於2008年移轉至旺旺蔡衍明後,報導立場上親中色彩更加濃烈。另有專門報導中國的新聞的姊妹報《旺報》,報導立場亦為親中。
光憑報紙的發行量,是代表不了民意的。
再者,題主發的圖是評論而不是報導內容。
大陸的鍵盤俠題主沒有見識過嗎?那能代表民意?台灣亦同,世界亦同。
說到民意的話。
我說的可能和題主所提的問題沒有很直接關聯。
台灣人對台獨的支持率,在民調上因為設計與解讀的困難,一直沒有很明確的數據。
但在1990年代修憲與總統直選後,支持台灣獨立的比例緩步微升、且通常穩定地高於支持統一的比例,但均低於支持維持現狀的比例。
廣義維持現狀仍是台灣人民在解除戒嚴後基本且穩定的民意趨向。
基本上不管泛藍(國民黨與親民黨)或泛綠支持者(民進黨與台聯)的想法都趨於台灣(或中華民國)的前途(獨立或統一與否)應交由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決定。
國外常使用民進黨支持率來等同支持台獨的數據,但支持民進黨未必等於支持台獨。況且民進黨因為政治、社會、經濟、法理以及民意等諸多因素,以及黨內部分人士的觀念轉變,加上爲免刺激中國大陸,已較少積極宣傳台獨的主張,對此以「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來解釋。另一方面,七成至八成的人民支持廣義維持現狀。
毒果的言論你應該理解為毒果想向社會輸出的價值觀,就像人日能代表大陸人民或大陸青年的主流思想嗎?
不能,而且台灣年輕人只看網路新聞-----下面的評論
台灣蘋果日報的臉書,每條新聞下面的網友評論,個人認為最能代表台灣中間選民的聲音,對不對你看了就知道!
不需要關心台灣民意利益就是民意
仔細想想主流民意這個詞,真是有趣
大陸的媒體是政府控制的,一般不會出現極端言論,台灣的媒體則是獨立的,有極端言論正常。
活在黨的宣傳下,剛開始接受港台的言論尺度都會有點受不了,但沒有必要被激怒。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民國投機者》這部小說?
※為什麼很多台灣人不願說自己是中國人?(這裡說的中國是指中華民國)?
※國民政府與美國簽訂的各項不平等協議後來在台灣有執行嗎?
※巴黎和會不簽字有什麼用,列強不也瓜分中國了嗎,顧維鈞爭取的一些利益也失去了?
※台灣「二二八事件」的真相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