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宗慶後評馬雲「五新」:除新技術外 都是胡說八道】?
最近幾年,仰仗著業績大爆炸,一些互聯網大佬們說話太多,太過,太浮誇,讓製造業的老總們站出來說幾句話,聽一下製造業的聲音,在中央一再強調振興製造業的時候,十分地順理成章
但是製造業的老總們,和互聯網大佬們,有時候不在一個頻道上,所以,說話必然有表面矛盾
回憶一下互聯網大佬們以前說過話,馬雲、雷軍、李百度等人都有過相當刺激製造業的言論,現在曹宗董幾位大佬所說的一些話,相比之下,顯得十分溫和,還不至於讓知乎個別評論這麼激動
並不是製造業與互聯網行業叫勁,也並不是這二個行業水火不容,評論當中,有些人的理解能力堪憂
一個正常的世界,大佬與老總的聲音,我們都應當聽一聽,琢磨一下,多個角度了解一下。互聯網行業近些年風光無限,各種花式翻新層出不窮,極大地促進了網路商業的繁榮
千億萬億的銷售額,代表著什麼?
是不是真的象有些人認為的那樣,這說明製造業得益於互聯網?迄今為止,互聯網電商主要銷售產品集中於普通消費品,而這僅僅只是製造業中的一小部分
如果不能理解這個基本事實,盲目叫囂互聯網天下大法好,是相當不成熟的一種看法
社會商品零售的另一個變化,就是此消彼長,大量的實體店鋪在互聯網行業的衝擊之下倒閉關張,全社會的零售總額,雖然有所增長,但這並不是因為互聯網帶來的增量,而是與經濟數據在同步前進
這個事實其實很簡單,互聯網行業並沒有創造出一種天上掉下來的經濟增量,而是實體銷售被轉移到互聯網上,僅此而已
這個轉移過程中,還有一種被放大的現實問題,假冒偽劣產品。阿里再次被列入惡名市場名單,這雖然有所爭議,但不爭的事實就是人家打的這個七寸,並不是虛構的,是一直存在,並且活得還很滋潤
這種產業,算不算中國製造業?
從形式上,這的確也是製造業的一員,但是從損害上看,這是製造業的害群之馬,對正當的企業權益構成巨大威脅的,也正是這些活躍於阿里的各類制黑工廠
馬雲一直強調各種新理論新花樣,作為一個創業功成名就的大佬,在事業巔峰時期,趁著捧場人多聲勢大,創造幾個代表之類的思想理論,這是中國企業家中的一種境界,但是在忙著拋出各種新技術理論新商業理論的時候,一直不能掃清這個伴生的毒瘤
面對惡名市場這個要命的現實問題,同樣無能為力,因為互聯網電商們的實質,仍然牽扯在實體製造業之上,仍然只是一個銷售中介市場,一個交易大廳,只是這個大廳,比較高大洋氣
當電報、電話出現的時候,都出現過類似場景
一個工具性的中介誕生,並不表示你可以將這個工具的屬性隨意誇大,將工具上升到至高無上的地位,這是近些年以來,各位愛吹愛擂的互聯網大佬們過度自戀的地方
電商的處境,現在很多人開始反思,網銷的成本,正在一步步逼近實體店鋪,從前靠著打破銷售渠道的口號起家的馬雲,應當知道,所有高速狂奔的馬,總會有停下腳步的時候,雙11的數據,永遠不可能只漲不停,所謂的五大思想,並沒有什麼創新之處,更深的是憂慮
互聯網大佬們這幾年的無遮無攔的各種言論,以及大量耀眼的論壇,整整毀掉了一代青年人的思維,IT業集中了大量的優秀青年人才,並且順便也將思維也徹底馬雲化,這到底算不算一種時代的進步?很難說,狹窄的行業聚光燈下,並不能照亮所有的年青人
作為製造業的代表人物之一,宗慶後的言論,並不是什麼落後的老人不服新興行業,這是二種不同行業的經驗之間的差異,製造業雖然在衰退,但也沒有把矛頭對準馬雲之流,曹宗二人,都曾經公開批評過政策上的問題,都指出過製造業的負擔,這其中,根本沒有涉及互聯網企業
反而,完全沒有互聯網思維的汽車玻璃行業,被曹德旺做到了行業龍頭的地位,按知乎流行的互聯網大法不用者死的理論,他早就應該死翹翹了,然而現實並不跟隨互聯網大法走,很多類似企業,仍然活得好好的
不止大企業,小微企業在沒有互聯網的時候,一樣也可以活得挺好,日本近年的最強小企業得主中,有一家企業,連電腦都沒有,僅僅憑著電話,一樣與全世界做生意,在彈簧夾頭這個極細領域做到了全球第一,至今無人可以挑戰
這種企業的例子,並非孤例,而是相當一部分技術精尖的企業,並不信奉所謂的互聯網思維,以技術為本仍然是企業生存的基本,從來沒有過所謂的技術領先型的企業,需要互聯網這個工具保駕護航,對這個工具的理解,有多種角度
馬雲的理論,影響的是消費品領域的社會大眾,但絕不可能有資格,去高精尖的製造業去高談闊論,因為大量的所謂的社會化的商業思想,其實來自於製造業,大量的變革驅動力量,來自於技術進步
作為答案當中的一個笑話,有人以3D列印技術嘲笑宗慶後,互聯網崇拜的毒,中得不可救藥了,所謂的3D列印技術,實質上與互聯網行業沒有一毛錢的關係,早在80年代這種思想就誕生於傳統製造業之中,作為快速建模的一種手段,這種技術的成熟過程,是完全立足於製造行業之中的
僅僅因為互聯網傳播,以及3D列印這種高階的噱頭,讓整整一代迷失的年青人,毫不客氣地將3D列印技術收歸於互聯網行業的門下,這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到今天為止,真正意義上的3D列印前沿企業,仍然與互聯網行業毫無關係,那是另一個行業,高精技術製造企業,也就是互聯網電商大佬嘴中高談闊論要被革命的對象,這就是一個笑話
作為一個中間商,馬雲真的要少說點話,雷軍一個風口論,吹暈了無數的年輕人,馬雲的一句夢想論,又迷倒了數不清的青年才俊,再加上徐小平等人四處拿著錢砸金蛋不要錢的作派,整個一代年青人,都被忽悠得不知道東南西北
現實詭異之處,就在於一群搞著中介銷售起家的人,時不時要教導幾句以技術為根本搞實業製造的人:來,告訴你什麼是技術,你落後了,你思維了,你沒風口了
順便所有信徒們也愛指點了,格力有個屁的技術啊,娃哈哈一年才賣幾個錢啊,華為算個逑啊
不過,作為著名的互聯網領袖,雷軍現在的成就,似乎沒能證明互聯網大法是一個金坷垃。在風口論之後小米手機一路狂奔到今天,不過,後發的華為手機今天的成績單,要比小米亮麗許多,互聯網大法為什麼沒能讓小米成為中國手機中的王者?
甚至還冒出了一個步步高的段永平,一個徹頭徹尾的傳統製造業人物,居然也跟在了小米手機的前面,這就不是故事,而是互聯網思維的事故了
現在,青年大創業的遊戲總算冷場了吧?各種互聯網思維漫天飛,各種高大上的詞語痛點、O2O、估值、模式、CEO|COO|CFO|C什麼歐、牛逼閃閃的論壇坐著一起泡口水指點天下的各路互聯網人馬,攪得整個2015-2016活象一個大夜場
結果呢?現在部算看到相當一部分結果了,這些思維口水浮躁創業死得七零八落,還有大量的不清醒的創業青年仍然無頭蒼蠅一樣要往死人堆里鑽,然而
潛心於技術真正面向未來的有眼光的青年創業者,在哪裡?
這也就是宗慶後說的,除了技術,都是狗屁(胡說八道)
---------評論比答案精彩,有一些數據,供你們開心:
1、不到百分之六的互聯網從業人員,貢獻了九成以上的互聯網產值
2、互聯網從業人員,收入所得與投入時間之比,低於社會平均報酬3、巨頭之外的中小型互聯網企業,整體贏利情況不佳,虧損企業數量佔比,遠高於其它行業4、互聯網企業技術創新專利數量,遠低於製造企業5、互聯網行業財富分配情況,呈倒錐結構,高級管理層投資層佔有互聯網市值八成以上的財富詳細內容,自行查閱在剛剛舉辦的央視財經論壇上,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TCL董事長李東生三位製造業大佬,都把當下製造業的困境歸咎於「虛擬經濟過火、新商業模式的衝擊。」首當其衝作為靶心被攻擊的,正是馬雲今年十年在雲棲大會上提出的「五新理論」——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和新能源。
年逾古稀的宗慶後直接表達了對這一理論的不屑:「除了新技術之外,其他幾個新都是胡說八道。」坐在一旁的董明珠也「感受到了宗總內心的激動。」並認為,他說的是個實話,「五新」並不新。李東生試圖打圓場,但觀點在補刀:「除了新技術我比較認同外,其他幾個新,我都看不大明白。他的這幾種新是按照他的商業模式來量身定做的,他希望以後的營商環境是這樣的。但對於實體經濟來說,這可能不是最合適的。」
不僅僅是「五新理論」,幾乎整個互聯網都成為了三位大佬共同的敵人:董明珠批評90後只滿足開網店、一個月賺上兩三千塊錢,逃避上班的束縛,並把這一行為上升為「新一代年輕人對國家發展的隱患」;宗慶後則認為互聯網是把雙刃劍,要是管理不好,對實體經濟要帶來大麻煩;李東生則認為,電商企業比傳統零售企業在稅收和相關政策上享受到更多優惠,從而導致了市場環境的不平等。
面對大佬們的發難,在12月27日的2016新網商峰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市場公關委員會主席、淘寶大學校長王帥隔空喊話:「保持對未來的好奇,保持對趨勢的尊重和把握,保持持久的學習能力,是大家的本能和本事。相信各位很多是各自企業的一把手,當了一把手,那就意味著必須承擔擁抱未來的責任,而不是擁有了抱怨的權力。站在樓上看風景,站在河邊看風水,站在夜裡數星星,那種隔閡如果不理解,就會越來越大,能不生氣嗎。」
平日波瀾不驚的製造業猛然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這離不開另一位企業家的公開吐槽。不久前,福耀玻璃集團創始人曹德旺對中國製造的一番盛世危言——「中國實體經濟的成本,除了人便宜,什麼都比美國貴」。此前,福耀玻璃投資6億美元、在美國莫瑞恩建造的汽車玻璃廠正式投產。這引發了各界對於製造業空心化的擔憂。但實際情況也許並沒有那麼糟糕,董明珠就頗為驕傲地宣布格力電器在過去三個季度實現了13%的利潤率。從更宏觀層面看,製造業已告別谷底,若按照國家統計局口徑,今年前三季度,製造業增長了6.9%,基本與大盤持平,總歸是差強人意。
那麼,是什麼讓三位大佬、特別是宗慶後對互聯網如此憤懣不平、甚至惱羞成怒?
在論壇上,宗慶後一方面說,「電商對我這個行業沒有衝擊,他們也搞不來我這個行業,也不可能替代我們......電商已經在萎縮了,沒有人送貨就會死掉。」另一方面,宗慶後也承認娃哈哈近年來多元化擴張的失誤,一連串的失誤直接導致了娃哈哈近年來營收上斷崖式的下滑。
宗慶後對於馬雲和互聯網的偏見,與其經歷不無關係。宗慶後生於1945年,當過農場工人,在校辦工廠折過紙箱,從賣冰棍起家,在十多年裡,把娃哈哈一手打造成中國第一飲料品牌。宗慶後與馬雲有著截然不同經歷、知識結構和生活方式,快消行業的微博利潤讓宗慶後養成節儉的美德,從杭州到北京,他選擇的是高鐵二等座,他每天都要面臨銷售的壓力、多元化的挫折、飲料市場的千變萬化、挑剔的消費者、二代接班這些棘手的問題。
互聯網給宗慶後留下的印象,很多時候都是他從線下經銷商那裡聽來的抱怨、身邊年輕人天天盯著手機不放,以及在網路流傳的那些針對企業產品真假難辨的信息,這些都難以讓一個七十一歲的老人建立對互聯網的親近感。
全國工商聯發布在今年8月發布的《2016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報告稱,娃哈哈2015年的營業收入為494億元,同比減少226億;2016年度《胡潤百富榜》,其中宗慶後家族以1120億元的財富排名第五,財富值較上一年度縮水230億。宗慶後把營收的下滑重要原因歸結為社會上針對其一款旗艦產品的謠言。「時代周報」在一篇報道中援引行業分析師的觀點認為,娃哈哈的業績滑坡主要是因為品牌和產品的老化。
與宗慶後視互聯網為洪水猛獸不同,海爾董事長張瑞敏一開始就選擇了擁抱互聯網,早在2013年,張瑞敏就提出「網路化戰略」,並提出著名的「三無」:企業無邊界、管理無領導、供應鏈無尺度。在近期舉辦的首屆世界智能製造大會上,張瑞敏再次提出,「智能製造不是搞一套自動設備、一間無人工廠、一款個性化產品,而是要搞一個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管理模式」。
與製造業大佬們體現出與互聯網勢同水火相反,政府的政策框架則是在引導製造業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國務院發布的綱領性政策文件——「中國製造2025」,非常明確地提出,「促進工業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在企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全流程和全產業鏈的綜合集成應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5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特別要求「互聯網+是對中國製造2025的重要支撐,要推動製造業與互聯網的融合發展。」
宗慶後或許可以聽聽馬雲在今年雲棲大會上對於「互聯網威脅論」的一段澄清:
「真正衝擊各行各業、衝擊就業、衝擊傳統思想、傳統行業的是我們昨天的思想,是對未來的無知、是對未來的不擁抱。所以我並不覺得我們今天在座的每個人要擔心什麼,真正擔心的是我們對昨天的依賴,世界的變化遠遠超過大家的想像,未來的30年是人類社會天翻地覆的30年……互聯網文明不是從外星來的,它是人類文明誕生的成果,只要去把握它、學習它,就不可能被淘汰;誰去抵觸未來、不把握未來、不改變自己的今天,那一定會被歷史所淘汰。」
看到這個節目,不知道馬雲怎麼想,在我看來,這完全就是傳統企業巨頭大佬圍攻馬雲的節奏。TCL和格力都算是製造業,而哇哈哈則是中國知名的快消品品牌。這些公司的產品都在天貓和淘寶上銷售,卻依然炮轟馬雲,不得不說,這些企業家敢於講心裡話,要點贊;也不得不說,這些企業家對互聯網的理解還不足夠,需要補課。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此馬雲講出「五新」概念時,我在現場。這是今年10月阿里巴巴雲棲大會上,馬雲演講時提出的理論,我先根據自己的理解對五個「新」進行一個簡單的翻譯:
- 新零售:線上線下區隔越來越不重要,電子商務成為歷史名詞,新零售是基於互聯網技術隨時隨地的立體護式的購物,比如在雙11,我們可以去優衣庫網店搶購,也可以去線下試衣服搶購,比如過去我們去便利店買東西要給錢,現在微信支付了,這就是新零售的改變之一。
- 新物流:藉助於人工高智能和物聯網等新技術,實現零庫存的物流,消滅消費者購物的等待感,同時降低商家的倉儲成本。這個我之前寫文章討論過了,電商接下來的競爭就是看誰更快,最離用戶更近。
- 新技術: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5G諸多技術的興起,這是支撐,大家有共識的。
- 新資源:大數據是資源,人類可以從數據中挖掘出來很多價值,比如從基因數據中解決健康問題,用交通大數據來優化交通治理擁堵……
- 新金融:過去的金融是為有錢人服務,新金融則要通過IT技術,去支持那些80%的中小企業、個性化企業、年輕人、消費者,舉個簡單的例子,過去理財要去銀行理財大廳,想要好點的服務還要成為金卡,今天,打開微信就可以理財了。
顯然,馬雲說的五新是事實存在的,當然,馬雲沒提出來之前,這些新也是存在的。但是不是馬雲提出來就沒有意義呢?當然不是,Web2.0這些概念,其實在概念出現之前,應用形態都出現了,但是提出來之後,人們就會發現這種歸納更有利於溝通、理解,甚至引導更多人加入到Web2.0創業大軍之中,最後有了Twitter等網站。所以,馬雲提出來的五新,是值得關注的,我們的生活,生產,世界都在被這些「新」改變。
馬雲在演講時,就預測到會有人對他的觀點不買賬,馬雲是這樣說的:
對於未來,互聯網帶動的第三次技術革命,人類是可以獲得,因為互聯網文明不是從外星來的,它是人類文明自己誕生的成果,是人類科技發展,只要去把握它、學習它,誰都不可能被淘汰,誰去抵觸未來,誰不把握未來,誰不改變自己的今天,誰一定會被歷史所淘汰。
炮轟馬雲的企業家,比如董明珠,之前就一直跟互聯網大佬唱對手戲,比如雷軍說要有互聯網思維,董明珠就跟雷軍賭10個億,後來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董明珠輸了,格力想要做手機還沒做起來,董明珠在王健林支持下圓了汽車夢,還是在擁抱新技術。2012年,王健林作為實體零售巨頭的代言人,在CCTV節目上,跟馬雲也有過豪賭,後來說這是開玩笑。
互聯網不是萬能的,小米被OPPO、vivo超越說明傳統玩法有傳統玩法的優勢,馬雲也提到了這一點,所以才說「電子商務會消失」,線上與線下會融合,「互聯網+」概念也意味著互聯網與不同行業之間的結合,而不是針鋒相對。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馬雲提到的「五新」還是要關注的,新技術驅動之下,零售、金融、物流都在被劇烈改變,現在看馬雲的話可能還有些誇張,但三五年後可能就會認為他的話是正確了——電子商務最初剛出現時,多少人認為馬雲是騙子?
互聯網是工具
互聯網思維,更多的是一種方法論,可以理解為新工具的「使用說明書」1. 阿里不等於互聯網
阿里在產業鏈里扮演的只是「大市場」的角色,背後做的事和一個高明的物業沒差。從阿里的視角來看,阿里提供的是利用互聯網將產業改造升級,從這點來看是沒錯的,不過冠以「新」這個說法有點過了。不管是金融、資源、製造、服務等等領域用「互聯網工具」在絕大多數場景下確實是有效率上的提升的,製造業產生的化學反應最少,僅此而已。因為製造業本身無可替代,能替代製造業的只會是製造業本身,即製造業新技術。2. 阿里是的利益訴求
鼓吹互聯網技術,電商思維的精神內核就是掠奪資源,如人才資源,社會資源,政府資源,國家容忍度。過去從沒有任何一家「中介」性質的公司有阿里這麼龐大的體量,大到足以影響社會,他們的野心自然無比大,即成為民生基礎資源,他們自己也說了,除了水,電,土地,第四種資源。如何去理解呢?可以沒有網路,但不能沒有阿里(電商)那麼阿里需要綁架一切,成為一切商貿的底層資源。3. 宗慶後說真話
宗慶後從製造業視角來看,生存空間被侵蝕,大的這一國家級企業早已不是產品的競爭了,是社會資源的競爭,無論從人才,還是資金、資源這些年都全方位落後於互聯網,因為社會資源是零和遊戲。阿里的那一套是破壞性的競爭,中介最喜歡玩囚徒困境爭取利益最大化。而商業本質上每個參與者都應該獲得正常的利潤,有人拿多了,自然就有人拿少了。4. 生產力才是一切源泉
不管業態怎樣變化,利益如何分配,決定社會進步和社會價值的,只能是生產力的增量。效率多一些,就有一些人丟了飯碗。從個體來看,是優劣區別,但從頂層設計來看,是階級分化。阿里也有生產力,服務就是產品,做好服務就是做好生產力。宗慶後說,只有新技術才是真的。鄧公早就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難道你們忘了?馬雲說的到沒有錯,只是他做得很少。
長遠來看,線上平台和線下平台會進一步融合,比如阿里收購一家超市連鎖,那麼宗慶後大概就不會這麼大膽發言了。作為公務員,我覺得馬雲的這些話可熟悉、可親切啦,因為我們經常寫,領導也天天說。反正便宜是讓所謂的新產業、新理念佔去了(政策優惠),財政收入、經濟數據的增長依然還要靠那些所謂的老企業,運用的還是那些舊技術(常規的技術升級從「五新」的意義上來說也是舊的)。當然「五新」肯定是對的,無論是產業轉型升級還是培育新的增長點,都有無窮的潛力可以挖,但是互聯網帶來的是全面的革命還是只是插上了新的翅膀,這個是見仁見智的問題,至少凡客死掉了,小米的品質不好,多插幾對新翅膀也是沒用的。說個我覺得比較有意思的事情,十年前,大家都在號召企業要多元化發展,做大做強;後來很多企業做死了,現在的說法是企業要回歸主業,不要搞七捻三。
樓上 @吳勝明 說馬雲弄了宗慶後的經銷商帝國哦。
哥們,網上賣飲料的那點量對於哇哈哈來說就是毛毛雨,可以不算,東莞虎門鎮的經銷商一年賣哇哈哈的產品能做上億的銷售額,一個鎮哦,說出來你肯定也不信。我看了那個節目,人家討厭的是網上那些輿論,說哇哈哈的原材料是避孕套做的,什麼這個那個垃圾做的,如果是小一點的公司估計能被這輿論說倒閉了,哇哈哈有那麼多年基礎才沒多大事,但也還是對他們公司有影響。
人家根本不靠電商賺錢,哇哈哈毛利比格力還好,董明珠說格力有百分13的毛利,這很難得了。那麼大的體量,所以你說那些觸及人家的利益,沒那回事,一個70多歲的老人,做了幾十年生意,什麼人沒見過啊,他覺得馬雲說的沒道理就說出來,又不是說總書記的不是,怕什麼,大家都做生意的。
我也覺得馬雲是胡說八道,每個互聯網大老闆都有自己的一套東西,前幾年天天在扯實體經濟的不是來博眼球,太多了,每個新成立的互聯網公司都要出來說他們要改變傳統企業,實體經濟大部分老闆都是悶聲發大財,根本不想搭理這些事,現在人家出來說一說馬雲胡說八道就要拉出來出來批判啦?
我們公司也開了幾個天貓店,也沒見銷售額增長啊,我們在行業里算是排名靠前的品牌,雙十一這種時候還要虧本賺吆喝,反正我們賣一百塊馬雲提走5塊,他才不管我們能不能賺錢,你多成交他就提點多,刷單也沒問題,不要刷的明目張胆就行,我們這一行估計有百分20的銷售都是刷的,整個行業都是這樣。
廠家利潤率下滑。據我所知,我們有一些同行只能拿一些品質稍微差點的來網上賣,沒辦法啊,消費者都要低價格,最後還是你們背這個質量不好的鍋,想要用好東西,又想要低於市場價,怎麼辦,成本合不上。評論區挺熱鬧的,這算好事,最起碼有地方講理而不是貼吧直接四字灌口走起,但是,說真的,貌似很多人屬於十指不沾機油的純·互聯網青年,碩大的互聯網泡沫喂得整個行業的人吃的滿嘴流油......先在回答里補充點觀點.......我特別期待有人能把我駁倒。
1:製造業精度.......機器的特點是只能製造比自身精度低的產物,那麼好,最精密的儀器哪來的?人。這也就是《大國工匠》里那群人為什麼這麼「值錢」(我相信他們如果想跳槽的話能拿不少錢)的原因。無論是3D列印還是機床加工,最初的開始仍然是人。
2:3D列印.......那貨屬於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和互聯網的關係基本上沒有,說句實話,沒有互聯網我拿個U盤內存卡帶著參數來回傳遞也沒啥問題........麻煩請不要把3D列印當成互聯網行業。
3:無人駕駛......如果說有哪個看出殯的不怕事大的主機廠科研人員敢在不是全世界所有車都是無人駕駛車輛的前提下依靠互聯網來設計無人駕駛系統一定要讓我見識下.........無人駕駛目前還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感測器來對車輛的行駛狀態周圍環境進行感知並通過車輛的中央處理系統對行駛狀態進行控制,理論上它跟自動化沾邊,和互聯網的關係真不大..........你不能指望一個遠離車輛的控制中心憑空控制車輛行駛吧?又不是火車靠調度....火車調度還每年出事呢。
4:顛覆論.......互聯網從業人士往往喜歡說:互聯網顛覆XXXXX............例如顛覆生活顛覆汽車顛覆飛機顛覆社會.....好,為了不讓互聯網淪為虛假廣告業,請互聯網人士具體的分析下這個顛覆XX中的XX到底是指的那一方面?為了不產生歧義,有這麼幾個我寫的例子供參考:
1:以火藥為起點的熱兵器的誕生與發展,讓戰爭從冷兵器的近身搏鬥,演化為遠程的殺傷,並最終將平面化的作戰體系進化為立體多角度的作戰體系
2:以原始符號為起點的文字的誕生與發展,讓數據的保存與傳播,從虛擬的意識記憶,轉化為實體化的記錄
請問如果按照類似語句進行替換,互聯網的誕生和發展,除了「讓數據傳輸的速度得以大大加快」這一條外,還能寫什麼?
5: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如果準確點下個定義應該是「關於對於知識的獲得、分析、運用的科學」...這點沒什麼異議吧?按照正常分類的話,他應該屬於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和互聯網平級。好,計算機科學不是只有互聯網吧?而且,從正常的角度來看,人工智慧和思維科學關係更大吧?跟哲學、心理學、邏輯學、生理學的關係更大吧?而不是跟屬於數據傳輸領域的互聯網關係大吧?
------------------------------------------------補充分割線-------------------------------------------------------
說真的,互聯網產業再這麼發展下去就是下一個房地產....或者說下一個股票4000點...也許不只4000點...無數的互聯網企業那都不是雨後春筍,那完全就是以病毒繁殖的速度佔據著上到市中心辦公樓下到郊區居民樓一居室的所謂辦公空間....說實在的...用一句俗話來形容:狗咬尿泡——空歡喜啊...
互聯網教徒們先別急著罵我,咱先冷靜下來看看這麼幾個問題:
1:互聯網業本身有沒有實體?
2:互聯網業的設備哪來的?
3:下到水和食物上到重型機床,互聯網業能否佔據主導?
4:一年論億計量的互聯網產業營業額,究竟有多少是產生了實際價值?
人活著,需要基本的生活資料,這些東西無論你是從網上買的還是實體店買的,哪怕你自己造的,來源都是第一二產業......就算是你們的馬爸爸,他也頂多算是個中間商...一個國家、社會的基本運轉,需要的也是不計其數的實體物資,小到一粒大米大到飛機坦克導彈核潛艇,都是從原材料經加工製造得來的........就算是你們神教黨的互聯網,那光纜電線主機伺服器,不也是製造業提供的嗎?那麼問題來了....區區一個中間商,是怎麼跨著專業指點傳統產業的?他了解這些產業里的技術到底是什麼嗎?
再說這個五新: 新零售、新製造、新技術、新金融、新資源
1:新零售.....從遠古時期以物易物開始,零售業就是個不斷發展的過程,或者說零售業是個不斷適應社會、適應各個產業的過程。每個產業,根據自身產品的不同特點,適用於不同的零售方式而不能一刀切....舉個例子,藥品...除非臨床醫學已經下放到小學這個水平讓全民都能自己看病,不然線上的所謂藥店仍然是個噱頭而已....
2:新製造......誰能告訴我舊製造是什麼?從古老的骨質器皿,到石器、青銅器,鐵器,乃至到現在複合材料等等,製造業都伴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而發展....3D列印?扔掉所謂互聯網的假象之後他應該屬於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除非有一天互聯網產業能做到無中生有,不然實體的物質如何通過互聯網進行製造我倒真想見識見識....互聯網,說白了和鉗子扳子螺絲刀的發明使用一樣,都是工具,而非主宰
3:新技術......什麼時候互聯網能脫離實體物質而獨立存在後,再說新技術吧....所有的互聯網「新技術」,背後的根源都是製造業的發展.....
4:新金融.....裸條?E租寶?金融已經快成毒瘤了,你們就放過他吧.....兩個社會潤滑劑產業放在一起也是潤滑劑....或者說變質潤滑劑....我不相信有銀行敢不見實人就放出大額貸款....別把普通小市民的三千五千當成主流金融....那個不上檔次的...
5:新資源.....數據算資源的話,這種勉強算是對的..........不過就算是數據的話,從語言文字的出現開始,數據就已經存在了,互聯網也只是工具而已....就像是竹簡、紙張....只是承載和傳輸工具而已...
互聯網到底是什麼?或者說它應該是什麼?其實很簡單......他不是救世主,也不是什麼改變世界的鑰匙,更不是什麼拯救世界的法寶....他就是第三產業里一個普通的產業.......或者說的教科書化:
以現代新興的互聯網技術為基礎,專門從事網路資源搜集和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研究、開發、利用、生產、貯存、傳遞和營銷信息商品,可為經濟發展提供有效服務的綜合性生產活動的產業集合體
它的作用,在於成為社會這台大機器的潤滑劑......成為輔助第一二產業發展的工具...讓社會資源更快更好更有效率的運轉....而不是成為一場資本遊戲,成為一場狂歡,一年幾十萬的APP,大部分能為社會帶來的價值,不如一畝麥子.....
2016年歲末,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後與阿里董事局主席馬雲隔空交鋒備受矚目,雙方作為舊實體經濟與新實體經濟的典型代表,孰是孰非一目了然。2017年新年伊始,阿里一口氣曬出納稅、就業等7項成績單,含金量之高令人側目,間接宣示馬雲成為這場中國首富級論戰的贏家。
同樣是在2016年終,阿里CEO張勇直言電商依靠流量紅利的時代已經過去,正進入整個商業變革的深水區。這意味著,過去商家被潮流掩蓋的種種粗放和弊端將完全暴露,而且在淺水區摸石頭過河的僥倖心理也將徹底失效,適應新環境成為商家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
一邊是新實體經濟成為未來商業演進的方向,一邊是商家以「深水區裸泳者」面目示人,如此不和諧的景象將兩個問題推向前台:商家如何擁抱互聯網,才能不在新實體經濟大潮下掉隊?作為平台型企業,阿里如何發揮大數據和生態資源優勢賦能商家?
變革深水區:成為踐行新實體經濟的好企業
儘管被稱為「電商教父」,但馬雲對未來商業的判斷完全立足實體經濟,因為互聯網更多是提升企業運營效率的工具,電商再強悍也離不開線下商業體系的支撐。因此,其關於「實體虛擬經濟之爭」的看法對企業具有參考價值。馬雲一針見血地指出,不是中國實體經濟不行了,而是「你的」實體經濟不行了,「企業沒有實體虛擬之分,只有好企業壞企業之分。」
換言之,實體經濟只有通過互聯網轉變流通方式,才能找到新的方向,即以新實體經濟面對明天。阿里CEO張勇也認為,經濟沒有實體和虛擬之分,但一定有新舊之別。因此,新零售時代,企業加快變革步伐、制定行動準則的目標是成為踐行新實體經濟的好企業。
當然,在中國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無論是中小企業還是阿里,除了具備抗壓能力,價值貢獻和企業家精神也必不可少。「任何企業和企業家,不要指望順水順舟的發展環境,而一定時刻具備逆水行舟的本事和能力。」張勇表示。
事實上,儘管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加大等嚴峻形勢,但長遠來看,經濟增速放緩對中國經濟未來前景利大於弊,可以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阿里及其新實體經濟生態圈合作夥伴也將從中受益。
去年2月,馬雲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表示,如果把過去拉動經濟增長的投資、消費、出口比作三駕馬車,那服務業、消費和高科技則是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三輛賓士轎車,即三個新增長點。其中,消費需要重新定義,這恰恰為阿里及其合作夥伴提供用武之地,阿里將成為刺激中國內需消費的主要發動機。
春江水暖鴨先知,偉大企業總是誕生在困難時刻。對於阿里而言,經濟下滑不代表消費下滑,儘管生產力釋放和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刺激內需助力中國經濟發展難度不小,但中產階級的崛起和消費水平的提升,將成為阿里創造新的營收增長點和擴大新實體經濟成果的重要機遇。
對於企業而言,在拓寬銷售渠道的基礎上,藉助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可以在品牌認知、客戶關係、提升管理和運營效率、數據保管和分析等商業經營的方方面面實現突破。用張勇的話來說,互聯網可以推動實體商業要素重構,產生化學反應,為用戶提供新的價值。
阿里硬實力:從GMV到商業價值、社會價值
去年3月,阿里2016財年GMV突破3萬億大關,超越沃爾瑪成為全球最大零售平台。讓外界錯愕的是,阿里並沒有把3萬億這一傲嬌成績當成宣傳重點,放在過去不可想像,而是轉向挖掘3萬億背後的價值:納稅、就業和信用體系。更出人意料的是,這只是阿里淡化GMV的開始。
去年6月,馬雲在阿里投資者日大會上扔出震撼彈,稱GMV永遠都不應該是電商的核心標準,商業基礎設施才是最核心,未來GMV將由每季報告改為每年報告。果不其然,阿里2017財年Q2財報首次未公布GMV。4個月後,馬雲在雲棲大會杭州峰會上再放猛料,稱電商已成為阿里最傳統的業務,「電商」一詞將很快被淘汰,2017年阿里將不再提電商。
從對GMV情有獨鍾到熱情冷卻,阿里作風轉變之快讓吃瓜群眾無所適從。不過,考慮到其已將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資源視為未來20年核心戰略,上述調整也就不難理解,因為阿里定位於未來商業基礎設施平台,與工業時代的水煤電一樣,利用互聯網、大數據賦能中小企業,將產生巨大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
因此,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取代GMV成為衡量阿里硬實力的關鍵指標大勢所趨,後者只是創造商業價值的一種體現方式,而且不是唯一。具體來看,商業價值除了GMV,還包括三個方面:一、平台自身納稅,2016年阿里和螞蟻金服納稅總額達到238億,平均每個工作日納稅近1億。
二、平台商家和物流企業納稅,2016年因平台產生消費增量而帶動的上游生產製造與批發增量、物流增量等產生的稅收貢獻初步估計超過2000億元。三、普惠金融服務,2016年螞蟻金服向全球6億消費者提供普惠金融服務,為數千萬小微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覆蓋線上和線下,並建立大數據信用體系。
社會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創造就業機會,2015年阿里為社會創造3083萬個就業機會,其中交易型就業1176萬、支撐型就業418萬、帶動就業1489萬,包括上下游製造業、批發業、金融、物流、服務商等行業和崗位。二、反哺傳統產業,菜鳥網路以大數據技術重塑物流運行模式,帶動快遞成為近幾年國內少有的增速超過40%的行業,並催生客服外包、攝影、質檢品控等新的社會服務產業。
從自身納稅到平台商家納稅,從解決就業到「創業式就業」,從電商扶貧到激活地方經濟,阿里調動全社會資源共同協作,產生巨大社會價值。馬雲曾表示,判斷一個國家經濟是否有希望,主要看就業是否穩定,尤其是年輕人是否有就業機會。如此看來,阿里已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寫在最後
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企業能否順利淌過商業變革深水區,除了自力更生,來自阿里的賦能也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對於立志2024年成為服務20億消費者和數千萬企業的商業平台的阿里而言,提升戰鬥力要久抓不放。長期以來,阿里給外界留下執行力強悍、業績一路飄紅的光鮮形象,7項成績單就是最好的例證。
不過,與任何企業一樣,機遇與挑戰並存是阿里前行的常態,其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來自競爭對手,而是對未來和自身能力的把控,包括人才、組織文化、管理模式、各生態業務和政府機構之間的關係等,需要阿里這家年輕的公司在缺乏借鑒樣本的前提下逐一攻克。
至於被娃哈哈董事長批評的「五新」提法,馬雲呼籲企業家必須學習和思考,「不是技術讓你淘汰,是落後思想讓你淘汰,是不願意學習、自以為是讓你淘汰」。
視頻|宗慶後:2016年最大的興奮點是國家把網路管起來了
中國虛擬經濟是很嚴重不足
中國的貿易結算,金融體系,服務業,保險業,物流體系,法律顧問等等差西方几十年
但是虛擬經濟不是網購,網購本質是一種非常效率低下的經濟作為消費來說,整體批發零售才是成本最低的,西方也都是這樣
中國一個是中間環節太多,第二個是房價貴過路費各種稅費太多宗慶後,1945年出生,今年71歲。從蹬三輪賣冰棍起步,做出哇哈哈。哇哈哈,2015年營業收入720億,中國民營企業排名第31位。
馬雲說的五新指的什麼呢?新零售,以後不存在電商說法,線上線下將合一。新物流,藉助新技術加快物流速度,降低庫存成本。新技術,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機器人等等。新資源:數據是信息時代最重要資源。新金融:網路借貸,消費金融,移動支付,等等。
這些東西對作為科技公司的阿里巴巴很重要,對作為科技公司首席戰略官的馬雲很重要。
對馬雲重要的事,對宗慶後就是另外回事了。哇哈哈主營業務是什麼呢?飲料。乳飲料、飲用水、碳酸飲料、果汁飲料、茶飲料。哇哈哈的主營業務跟阿里巴巴主營業務、發展方向不在一個頻道上,宗慶後所思所想跟馬雲不在一個頻道上。
馬雲經常吹吹牛,關注互聯網的都覺得很有道理,畢竟是首富。首富說的話跟一個無名小卒,還是很有區別。不過你別忘了,宗慶後還做了好多年首富呢,年紀也比馬雲大一輪,站在他的角度看馬雲,肯定不會有普通人的仰望姿勢。
而馬雲說的這幾點,跟宗慶後的哇哈哈有沒有關係呢?好像每點都有關係,但宗慶後的主要關注點肯定不在這上面。
他現在的關注點在於:接班人能否接好班?高管團隊能否管好公司?政府關係是否保持良好?乳飲料、飲用水、碳酸飲料、果汁飲料、茶飲料各系列產品市場佔有率如何?哪些系列衰落,哪些需要重點加碼?哇哈哈在中國飲料市場,大方向上往哪裡走?
歸結到一點:位置決定感受,屁股決定腦袋。
對未來感到迷茫和無所適從?微信搜索未來知識圖譜(ID:futureknowledge),回復「投資未來」獲取《未來五年,這7個行業將爆發性增長》
可能大家都忘記了被經銷商經濟所統治的恐懼了吧,價格不透明,經銷商形成龐大的零售價格同盟,讓人們不得不高溢價去進行消費活動,馬雲所謂的新零售其實就是在分解這個同盟。
這觸及了宗慶後分銷帝國的根本利益,這就是宗慶後氣急敗壞的點吧。
我看過視頻發現宗慶後論點就是因為馬雲的不是實體經濟,所以馬雲所說都是胡說八道。
宗慶後他給自來水加了一點礦粉,就叫礦物質水。
給純凈水家來一點氧氣,就可以叫做富氧水。
給普通水加一點碳酸氫鈉就可以叫做鹼性水。
並在廣告上大肆的炒作概念。
那你想這算是實體經濟還是虛擬經濟呢?
我以為人不應該因其企業的稟賦而存在某種道德優越。
按照科斯的理論,企業存在的目的不過是為了降低經濟活動過程中的交易成本。
不是說生產了什麼存在物質載體才是實體經濟,馬雲的電子商務攪動的實體經濟繁榮不知道比宗慶後創造的所謂實體經濟大多少倍。
電子商務帶來的至少有內需繁榮,物流繁榮,外貿繁榮,以及因為物流建設產生的倉儲繁榮,小商品流通帶來的交通相關的繁榮。
而沒有馬雲創立的支付寶這個模式的信用背書,你以為後面會催生這麼多的平台經濟嗎?
現在各種外賣平台都是依託在這種平台支付的信用背書上才得以成長的。
馬雲做的這些客觀上促使了交易成本的降低,這是才科斯所認為的企業應該做的標準範式。
其實宗慶後不用說什麼實體經濟,因為我覺得經濟並不存在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這種分野。
所謂的各種經濟,其實依託的就是看你怎麼滿足每個人的需求。
就舉個例子,娃哈哈純凈水,其實你以為他賣的是水,但並不是。
他賣的是把潔凈的水分發到每個人手上的這麼一種需求。
在某些情境下,人要得到一瓶純凈的水的,這個成本是比較大的。而娃哈哈純凈水分發的不過是這個需求而已,在人買到這個純凈水的時候,宗慶後確確實實把人獲取純凈水的這個行為的成本給降低了。
而如果城市建設發展到隨時可以在某個地方就可以飲用純凈的水,就像日本那樣,我想純凈水的市場就會極度萎靡。
所以在我看來,只要需求是剛性的這個經濟就可以說是實體經濟。
需求被高估的那種經濟可以叫做泡沫經濟。
但我就是不懂虛擬經濟這個詞是怎麼被生造出來的?
只是說現實情況有很多需求要依託在實際存在的物質上,所以這個東西就被說成是有實體存在的一種經濟形態。
而依託在這種實體之上的經濟形態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有很多實際東西它有保質期,它有倉儲成本。當保質期一過,這個實體商品的經濟價值又開始很存疑了,所以我覺得這麼簡單的劃分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很不合適。
實際上這件事,宗慶後給了我一個很不好的觀感。
我為什麼這麼說?
他給自來水加了一點礦粉,就叫礦物質水。
給純凈水家來一點氧氣,就可以叫做富氧水。
給普通水加一點碳酸氫鈉就可以叫做鹼性水。
並在廣告上大肆的炒作概念。
那你想這算是實體經濟還是虛擬經濟呢?
從根本上來說,他創造了一個非剛性需求,甚至有一點蒙蔽人的性質,人們以為喝了他的水會更健康,但實際上沒有什麼卵用。我從這個角度上去說它更像是虛擬經濟,其實一點都不過分。形態上來說,他比馬雲的所謂虛擬經濟還更虛擬。
而馬雲的背後有什麼?他有幾億人的消費記錄以及消費習慣的數據,他可以藉此達成的事情可以很多,並且映射到現實層面,要比那些富氧水來得更真實得多。
看不下去了,有什麼好吵的。
第一,馬雲的理論一定不會錯。什麼叫「新」,改變多少算「新」,都沒有嚴格的規則。所以你每天叫一萬個新也不會出問題。如果改一下,先限定一下哪些算新,限定一下什麼規則下才算是」新「佔了主導地位,才能回頭來說馬雲錯了。說」世界每天都在變「,這種廢話不會錯,也沒有什麼用。
第二,馬雲說的是不是具有完整性。是不是除了這些新以外沒有其他新。這個值得探討。但也沒法說馬雲錯。馬雲沒說完整了,也不是錯了。
第三,要從這個理論裡面推出什麼推論,然後對分析經濟有多大價值。這個才是核心。如果總結了一套理論但是沒有推論,或者推論沒有用處,那隨他說去。
所以說,馬雲最好能整理一下,把上述3個問題解決了,然後大家再上去撕。不然毫無目的的撕沒意義。剛看完了所有回答,噴的人比較多,甚至有的人是為了噴而噴,看的我一臉懵逼。我只是想說,這幫大佬說的東西,等你真的了解以後再噴吧,如果真像噴的時候你們說的那麼簡單、你們看的那麼透徹、你們懂的那麼多,我就問問:為什麼發財的不是你?為什麼人家邀請的不是你?不是阿里粉也不是馬雲粉,不過有空的時候,大家研究下支付寶上的那些功能,再查查杭州、廣東一些地方跟阿里的關係,阿里不等於淘寶更不等於支付寶。看明白的自然明白,看不明白的你也別跟我吡吡,你吡吡我也不搭理你,我不是幼兒園老師。
一些評論批評答主固步自封,散播陰謀論,行文帶有文革式語言暴力。大家批評得有理,批評得對。不否認,答主的回答都是自己拍腦門的結果,無邏輯思辨,無法證偽,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答主無辜的分割線--------
從網約車新政,到曹德旺風波,再到整個金融領域降槓桿,加上最近創業板的持續疲軟,以及保利俱樂部事件對各互聯網風投大佬的警告,如果還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場來自最上層授意,有意識的」脫虛入實「的運動的話,是不是太晚了點?既然是運動,那矛頭對準的是誰?誰又是被打到,或者說疏遠的對象?那得看前幾年是誰大力鼓吹互聯網+,新經濟。
中國沒有BAT,也許會衰退,平庸,但如果沒有華為,格力,福耀,那恐怕一眾拉美國家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
個人覺得這是一次撥亂反正的運動,對此鼓掌叫好。但某些蒙眼狂奔,妄圖耍嘴炮顛覆全世界的企業家,他們的喪鐘也許已經敲響。製造業為什麼跟互聯網懟上了?我的觀點有以下三個:1.互聯網技術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得力助手,通過互聯網的銷售平台,可以節省製造業浪費在渠道和銷售上的資源,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研發上,真正提升製造水平,讓企業能夠生產高質量的產品。2.製造業的困境是房地產業過度繁榮造成的,大量資金的投放等措施導致房地產業利潤高於製造業,資本會自然地流向房地產業,製造業的融資只會越來越難。3.製造業非常重要,必須要保證製造業的繁榮發展,互聯網近幾年確實有過火的情況,但製造業的困境主要是房地產業造成,因此只有製造業發展起來,整個社會的年輕勞動力才能重新進入社會大生產的循環中,只憑互聯網業、金融業和房地產業是無法保證社會可持續發展。所以我不是很懂,製造業現在正是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業進行轉型升級的時候,為什麼這次製造業要跟互聯網業懟上了?以上就是本人的愚見,如有不妥,還望諒解
至少中國若走歐美的老路,肯定是死路一條。中國人口之多,以金融業、虛擬經濟、服務業立國大概是不行的。
首先,咱們看看馬雲說得五新內容「新零售、新製造、新技術、新金融、新資源」。暫且不論宗慶後怎麼評價這五新,我們利用自己的理智來看待這個五個概念。如果,真的是五新,那麼宗慶後的評判就值得商榷,如果不是五新的話,那馬雲的話就扯了。新零售,零售業的歷史久遠了,即便現在的互聯網銷售也不是中國開創的先河。那麼,馬雲所說的新零售就有點語不驚人死不休了。新製造,這個概念完全就是莫名其妙了。製造還分新製造和舊製造兩個概念嗎?製造方式允許改進,但是前提是必須引入新技術。所以,新製造完全是門外漢的信口胡謅。新金融,金融業發展到現在已經相當成熟了,至於國內成熟與否不予以考慮,各種原因自行腦補。在發達的國家,期貨、債券、股票、期權、現貨品種繁多,數不勝數。難不成,馬雲要重新創造一種方式進行金融交易?順便說一下,龐氏騙局也不是創新。支付寶,財付通也都不是創新,只不過把國外現成的東西搬到中國本土化罷了。新資源,這個說法應該不是一家互聯網企業能夠說出口的。為什麼呢?你的主要業務都是利用互聯網達成的,在這中間,永遠不可能出現新資源。除非,你有自己的工廠或者實驗室,通過一系列的實驗發現了新物質,繼而才能提取新資源。你總不能把普通資源通過互聯網的打包,就不知恥的說成新資源吧。新技術,這個說法沒有值得懷疑的地方。任何的企業或者個人都可以發現新技術,別人創造的技術,經過我們自己的優化也算得上是新技術。再次,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憑藉簡單的知識就能知道誰在忽悠群眾,誰又在陳述事實!有人可能更想知道,為什麼直到現在才有大人物(如宗慶後,曹德旺等)公開說出自己的看法?說一下我的揣測,平常大家都挺忙,需要解決的事情數不勝數,誰有時間對不靠譜的事情大發評論。說的對與不對都有可能招致不能預料的罵名,何必呢。當然了,人是有底限的,一旦接近或者超過這個線,不能不說話了。最後,我說幾句心裡話。電商除了優化了銷售結構,並沒有給傳統行業帶來什麼驚天動地的改革。這就好比,把綠皮火車改成了高鐵、動車,從實質上來看,並沒有改變什麼。馬車到火車是質的飛躍,火車到飛機是質的飛躍,飛機到太空梭就只能算是升級了。我們當前社會狀態下唯金錢是從,但凡你掙到足夠的錢就可以大放厥辭、為所欲為。一個人的瘋狂並不是瘋狂,一群人的瘋狂才是真正的瘋狂。鬱金香本來就存在,總不能說變異之後就可以價值連城吧。我說的新就是新,而不是簡簡單單的升級。作為一個一呼百應的企業家應該有社會責任心,不能夠隨心所欲大放厥詞。信口胡謅一些大而無當的概念忽悠無知的升斗小民,這樣的行為理應受到社會的譴責和唾棄。互聯網很大程度上都是實體經濟的潤滑劑,沒有潤滑劑的實體經濟可以緩慢運轉,但是沒有實體經濟的互聯網卻只能夠喝西北風。無論胡說八道的人是誰,都要受到輿論的評判。上面一個不知道出於何種目的的人,居然說「以前也有人說馬雲是騙子」,我現在可以鄭重其事的告訴大家,以前不是騙子不代表現在不是騙子。沒有救世主,錯就是錯!------------------------------------------------------一下是我的感想------------------------------------------------------說實在話,以上的文字都是發自肺腑的,並沒有不經過大腦思考的情緒在。我沒有見過馬雲,也和他前世無怨今世無仇,完全是陌生人。如果沒有益處,即便來到我身邊,也只是禮貌的問候。父母把我們養活大,是讓我們有尊嚴的立於天地之間,一不圖財、二不圖權、三不圖色,咱們奈何那麼下賤的跪舔呢?「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從古至今,有多少帝王君侯犯過錯。在此,我就不一一舉例了,省的再次被禁言。區區一個馬雲,難道所說所做的都是正確的?「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當然了,人家願不願意改,作為升斗小民的自己也不得而知。本文章下面的許多評論都是毫無思想的維護,甚至還有卑鄙無恥的計量。我和你們都無冤無仇,我也不願意把我自己的思想強加於你們身上。畢竟,在這個世界上,有人喜歡吃酸,有人喜歡吃甜,有人喜歡吃肉,有人喜歡吃屎。你們如何選擇,我沒有能力,也沒有權利讓你們改變。我只是看到你們執迷不悟,感覺到特別的不舒服。認認真真的生活,能夠來到這個世界上是最偉大的事情。不要把自己的理想和夢想和所謂的名人聯繫在一起,因為,真正關心你、愛護你、並且支持你的人,不是這些所謂的名人。當你飢腸轆轆露宿街頭的時候,他們不會給你哪怕一分錢。
虛擬經濟就是「虛」的?
實體經濟就是「實」的?
從我非常個人的角度看,中國少一個宗慶後,沒什麼大關係,少一個馬雲,很多事情都要倒退幾年。
你們都是大佬,我等也就沒事吃吃瓜。推薦閱讀:
※馬雲這一類的人,他的高瞻遠矚是怎麼來的?
※如何看待馬雲對錢沒有興趣?
※如何評價馬雲給澳洲紐卡斯爾大學University of Newcastle捐贈一億?
※馬雲有多大機會成為大陸首富?
※為什麼馬雲說「中國金融監管部門對互聯網金融的支持和開放程度是當今世界排第一」?是否屬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