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知乎live 1 小時可以賺12w?

在金錢收入的驅動下,知乎live,知乎營銷號是否會成為繼微信之後中國人又一個賺錢平台?為什麼這樣先進的賺錢平台和周到體貼的服務只在中國誕生(另一個平台是YY直播),而歐美還沒有開發出來?是否說明中國比歐美更適合賺錢?


1.中國人普遍相信知識改變命運

2.中國人普遍急於求成

3.中國人多

live和前些年滿世界的成功學講座沒什麼區別


傻子太多騙子不夠用了


這是收費模式還有內容形式的問題啊。電影也是這樣的,爛片一樣賺錢。


這隻能反映一個問題,現代人對於信息的需求已經迷茫了,快速變化的社會背景下帶來的壓力使人們變得急功近利,大家對知識的需求也變得盲目了:一邊是出版社賣不出去書,追求短平快的粗製濫造,甚至瘋狂壓價都無人問津,另一邊是互聯網盜版更進一步摧殘紙質出版,同時互聯網原創資源開始各種收費模式運作,卻照樣無數人買單。

互聯網資源的特點我想老司機都懂,知乎live的火爆不是說明大家真的喜歡知識了,聽過live的都能感覺到,但凡深入一點的知識,講座人都會給你推薦一些線下的資源給你打基礎,這其實是一直對聽眾負責的表現,因為有些東西,是真的需要時間和耐心來了解的,你聽幾場live,最多算個了解,對這個知識,其實你連門都沒入。

其實大家都懂的,只是我們不願意承認而已。


我認為知乎live(包括果殼分答以及同類平台)是一塊極有價值而鮮被開發的領域。很多人是願意付出10-20塊,甚至更高的價格換取對某一領域的了解或者某個人的見解的,也有很多人願意把自己的專業知識分享出去換作經濟收入。唯獨缺乏的就是一個平台。知乎live的意義很重大,因為它證明了中國互聯網用戶並非吃死「知識免費」這個概念,而是願意付出經濟代價換取它的。我認為類似的提供知識分享的服務,至少在中國,很可能是未來互聯網公司發展的方向。

至於一場live賺12萬,這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很多互聯網用戶,包括我自己,是很願意付出10塊錢——一個三明治的錢去學點可能有用的東西,或者單純殺殺時間的。知乎live的質量其實並沒有那麼差,很多我聽過的live分享的知識的價值是遠超其標價的。既然聽眾願意買單,賺多少好像都不奇怪吧?

隨著知乎live這個平台以及相關行業的發展,講座的質量一定會越來越高,內容也會越來越豐富,這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隨著平台的成熟,比如評分機制或者口碑的建立,好的內容可能能夠賺到遠不止12萬,而差的內容幾乎沒有可能獲得相同的收益。

最後吐槽一句,這個問題下面的答主很多連一場live都沒有聽過,是如何形成如此負面的印象的呢?某高票答主似乎只聽過一場關於「習慣養成」的live,就來這裡給所有live貼上成功學講座的標籤,真是很有意味呢。


太好了,知乎大V也終於找到可以變現的方式了。

和知乎Live一樣的模式還有羅胖的APP《得到》

大部分人因為知乎共同體不認同羅胖 理所應當覺得羅胖說的話全部是忽悠

一個觀點肯定是對的,知識收費是趨勢(一直都是)

知乎Live正在做知識收費,想聽 拿錢來。

慢慢養成這種習慣。

現階段所有Live都是邀請制,我對知乎的選擇質量是放心認同的。

接下來全部開放有待觀察。

我看大部分人都沒有參加過一場Live就說人家騙錢,這是很可笑的。

也給認真答題的人帶來動力,我好好答題就會成大V,然後我就可以直接盈利。

我給知乎Live的建議:

參加過的人可以給主講人打分,如豆瓣的評分。

綜合一個分數,給下一場想參加 卻擔心沒有乾貨的人一個參考標準。


真的是為了獲取知識的話,找本書細細讀明顯較聽LIVE來的更靠譜。很多人不看書卻買了一堆LIVE想要的恐怕是「我在學習」這種感覺而已。


live 的變現披著知識的外衣,本質上還是影響力的變現,和直播沒有區別,和演唱會也沒有區別。和知識沒有太大的關係。


我最近買了一本書,是一位晚清重臣的筆記,此人官至兩廣總督和兩江總督。這本書一出,被學者認為有極大史料價值。

可悲的是,此書是由筆記作者的後人自費出版的,印數1000冊,書的末頁,用圓珠筆寫著,工本費20元。

即便此書1000冊全部以20元一冊售出,共2萬元,去掉購買書號的錢和印刷費用,怕是要倒貼才行。

生活中,網路上,知識並不值錢,免費的東西俯首皆是,打折圖書喪心病狂,在我國,要想買到知識,並且是靠譜的知識,根本花不了幾個錢。

live唯一的問題就在於,收費。

設想,如果live是免費的,哪怕質量參差不齊,我想也不會有這麼些爭議。

開辦live的人,不是知乎live的專職講師,也並沒有明確的資質要求,這個社會上,知道的多的人未必講得好,講得好的人未必知道的多。

當然,你可能覺得我矯情,人家知乎live並沒有強買強賣,付費聽live的都是自由自願的,用得著我這裡瞎bb嘛。

我就是要bb。

知乎上很多有價值的乾貨,把這些乾貨免費分享出來的人,是不是都虧了?

有了乾貨,別分享,拿到live去賣錢,是不是更聰明?

不否認,有些開辦live的人水平很高,很努力,準備很充分,但你們是為了錢而努力,不是為了傳播知識。


說說我個人的體驗吧,今天聽了一位騰訊資深產品經理的分享live,這個live收費19.9,乘以人數,經理應該可以掙到1萬塊左右,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還會有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被忽悠的花錢。

就不點名了,擋人財路如殺人父母,不共戴天的,僅僅說說我管中窺豹的一些粗淺看法吧。從內容上看,這個live的價值應該在0.3-0.5元左右較為適宜,經理的分享頂多是個互聯網小白的水平,對於不同內容的深層次研究或者乾貨經驗是沒有的,對於更廣的擴展性內容也是不如百度搜索結果的,這個0.3-0.5主要是看在開發工程師日夜加班做的這個系統面子上。

看到我上一段的內容沒有?live的分享就是這種水平的,洋洋洒洒數百字,跟放屁一樣什麼都沒說。。。。

在知乎live上看到兩個有意思的東西,一個是live的產品經理把用戶評論藏的那麼深,阻礙了用戶獲得客觀評論的機會,這個和傳統的電商網站儘早暴露用戶評論進而促進銷售的方法不太一樣。這讓我想起微信的公眾號取消關注按鈕,藏的很深,絕對是產品經理故意為之,他不希望用戶不斷的取消公眾號的關注,類比過來應該是live的產品經理不希望用戶看到客觀的評論(或者live的產品經理該回爐了)。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東西是:國人往往喜歡謙虛一下,我就是這樣,即便覺得自己的觀點特NB,也會寫上一句「拋磚引玉」。但知乎live的「大牛」們是真TMD不謙虛啊,說是「淺談」,那就是「淺談」啊,深一點的東西都沒有,我找遍了幾十段錄音,想找出一點自己沒聽過的東西,發現是真沒有,所以要退款,發現竟然退不了了,因為我「吸收」了「好多知識」。。。。

知乎的live不知道抽不抽成,如果不抽成的話我懷疑很多人都不見得掙了這麼多錢,找熟人賬號先聚攏人氣,然後坑不明真相的群眾,最後還能刷好評,讓我想起京東的眾籌來了。


瀉藥,不要總想著如何教育傻x ,要想法如何掙傻x的錢。前者吃力不討好,後者還有可能讓你走上人生巔峰。


知乎live的存在必定會改變現有的知乎模式。

以防各位閱讀的同時還要費時費力的看我個人信息,我先說說這段觀點的基調。

我只是一個知乎的新人,也沒用過live。這裡也只是我對知乎模式轉變的一些看法,有什麼不對的也歡迎指正。有什麼問題也請看完再說,謝謝。

—————————我是分界線———————————

可以說這是知乎由一個整體變為問答加公開課模式的轉變。

也許有人說知乎本身不就是問答嗎?知乎live是知乎現有模式的補充,是將知識系統化,規模化的過程。這倒沒錯,不過如果你喜歡這種模式,為什麼不直接去聽講座。

知乎live的存在是紮根在知乎,汲取知乎生命力的產物。以前的知乎也不光是問答,更是知識、經驗和觀念的分享。

分享知識的過程本身就是尋找觀念的認可感的過程。如果當人情的滿足朝利益的收穫轉變時,人的觀念會發生巨大的改變。

以前許多人聊得開心,會志願花費自己的時間來分享自己的知識。當利益參與進來後,簡單的問答習慣就會變得不同。

我可以因為高興去幫你一把,但你想用利益交換讓我繼續,那麼他就不是這個價了。

知乎也是這樣。以前的知乎是閑暇時放鬆自己刷刷存在感的地方,以後的知乎也許變成空餘時間賺錢的地方。

在這種轉變下,知識會被明碼標價,知識更加專業化,但其銷售的平台必定會更加結構有序化與市場混亂化,而最終的結構是知識的流通直線下降。

在這種情況下存在的知識問答也就成了所謂的大一點的百度知道,知乎live也可以成為國內最大的網上全民公開課平台,填補了社會講座平台這個空缺。

一旦變成這樣,以前知乎模式留下的空缺就會被一個個小知乎給取代,成為各大社交平台吸引流量的入口。

最要命的是有於知乎live導致的知識有償性的觀念與平台規模性問題,前知乎模式可能將成為歷史。


人傻錢多系列(當然很多人覺得很便宜,確實也便宜了,只是你投入的錢和收入不成正比而已,還不如買書)

真正需要付費解決的問題靠一場問答能解決什麼,真以為一個短時間的問答就能增長知識,有了金鐘罩鐵布衫,那樣天天啃很厚的書和資料的人豈不是腦子有坑。

退一萬步,即便一個有質量有乾貨的live,如果看的人沒有知識積累還是等於0,因為聽不懂啊,要麼就是半懂不懂啊,那要知識積累不還是要自己啃資料,那自己都啃資料了還要這種短期live幹嘛,毫無意義,484sha


在那之前在知乎上的回答,撕逼,查證,爆照,聚粉這些時間你不算上嗎?就光看最後live一小時? 這不是跟吃了9個包子吃飽了,然後問,如何評價我吃了第九個茴香餡兒的包子就飽了?一個意思了?


如果分享者分享的1個小時的內容,是畢生研究的總結,那麼12W多乎?

如果分享者分享的1個小時的內容,只是三兩天拼湊起來的文字念出來,那麼12W背後是代表著如何的人氣魅力值,對方為這些付出了多少時間和代價去打造,那麼12W多乎?

不知道你是為前者往往達不到12W的零頭而擔憂,還是後者你想成為卻不能成為而煩惱?

如果分享者是我,在知乎連小透明也算不上,是天大的透明,分享的內容是自己幾年來的總結,暗暗發誓到時候即使只有一個人報名,也會堅持用心講完,留住這個聽眾QA,甚至邊Q邊A的講解。假設,這個聽眾聽完分享後,為我作了很大的宣傳推廣,不斷有群眾過來補課,一直補到12W。

那很抱歉,我經受不住,因為我這門課的受眾沒那麼寬,剩餘的吃瓜群眾我會呼籲退費。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我想做一個如何理解相對論的live,想告訴別人相對論真的沒那麼難理解,可又怕沒人聽還有說我水平不夠


你們聽說過謝文璐嗎?


知識焦慮是不是一大助力呢?


個人覺得知乎Live更多的是了解一個視野、方向的過程,以及打破信息不對稱。至於具體知識的學習要靠自己線下了


推薦閱讀:

秀米編輯器好用還是i排版?
日韓系都市全接觸,我的人都有一個人的時候就是這樣的話?
你能否依靠你的寫作能力賺取人生第一桶金?
為什麼有的人不願意使用 Slack?
有哪些辣眼的GIF歡樂表情?

TAG:知乎 | 微信 | 直播 | 微信營銷 | 知乎L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