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孩子,隨父母移民後怎樣適應國外生活?

孩子只能掌握極少數英語,父母是做科研的,平常對孩子的教育機會很少,半年之後要移民,不知道怎樣讓孩子融入到國外的生活環境……


謝邀。我初步掃了現有答案一圈,其實我是反對所有說「孩子融入比大人快得多所以主張不用擔心」的答案。這些答案給人一種好像不用管小孩也自然會好的感覺,然而卻忽略了題主孩子的感受。

我說個例子,最近一次出國時身邊坐了一個二十多歲的美女,聊起天時,發現她從小出來讀書,已經在當地金融行業工作,並且取得了綠卡。照說人生已是足夠圓滿。然而這位美女說自己從小被家裡人「扔」到美國,在孤獨中讀中學大學,結果導致她極度厭惡美國生活,每次從中國去美國,都在機場哭得死去活來,將來也不想在美國待下去。可見,即使是接受了先進的教育,父母如果放任導致家庭教育缺位也可能產生很糟糕的影響。

四歲的孩子已經可算是小大人,心裡對很多事情都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而且也開始形成長期性的記憶了。如果把孩子直接扔到幼兒園去練習英語,剛開始的那個階段孩子是非常孤立無援的,容易形成比較長期的痛苦。所以如果愛孩子,就不要讓孩子覺得被父母忽略。

還有一個點,是四歲小孩的特殊性,就是這個年齡段的小孩剛剛好是在一個學業的關鍵點。我以美國為例,2012年出生的小孩,到了16年下半年就可以進入公立學校,上pre-school(學前班)了。這是小朋友一生中第一次進入學校開始認真的學習文化知識。這個時候如果孩子的英語掌握不好,那麼他就不可能在課堂上冒尖,或者自如地與他人社交。而小孩子的世界其實也是比較暗流涌動的,不被大家接納的小孩心理會格外鬱悶。國外的老師我感覺也比較職業化,不會投入太多的情感在學生上面。所以最好能在進入公立學校之前就儘快度過適應期,免得對小朋友打擊太大。

我承認孩子遲早都會融入,但是融入過程中的痛苦,有一些是可以通過家長的干預來避免的,融入過程也是可以通過干預來縮短的。

那麼說回孩子的教育,我覺得有幾個地方可以供參考。

第一,英語教育仍然是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關係先於教育的原則仍然成立。不要一上來就忙著思考該怎麼灌輸知識,首先要做的事是保證孩子的自信心、觀察力和好奇心、安全感。

自信心:要多表揚孩子在生活中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績。而且誇要誇到點子上,要真心實意。

觀察力:帶著孩子去分辨事物之間的共同與不同。

好奇心:不打斷孩子的探索。

安全感:通過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導和約定,讓孩子形成「規則」的概念。

這裡著重說一下安全感。我家裡比較典型的規則包括: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要麻煩別人、打擾別人需要經過別人同意。比如我的孩子有一陣子不吃飯,我就告訴她半個小時後收碗,到時候想吃也沒了。咬牙堅持了一次之後她就再也沒超時。還有她最近開始喜歡用哭鬧來解決問題,我就告訴家裡人不要因為哭鬧而妥協。現在她嚎兩嗓子以後看沒人理她也就閉嘴了。正是這種規則之外的不允許讓她明白,規則之內的都是被允許的。比如她看見鄰居喜歡打招呼,見人就用英語問Am I beautiful?一個人在海灘上挖了半個小時沙子,諸如此類各種搞怪行為我都視而不見,有時候還和她一起玩。最近感覺她變得更加開心了,不再像剛來時那樣一個人在託兒所悶頭玩玩具。 有時候還偷偷親我。

第二,在具體學習英語方面,我的建議是家長帶著孩子學。

我們家我和我老婆英語都湊合,出國前考雅思6.5和7分。當然現在如果再考的話應該有7到8分,因為聽力和口語在使用中上來了。我們在家裡會教小朋友英語。一開始是教字母表,後來有一些單詞卡片讓她照著念,這段時間在學習一些單詞的拼寫,然後下一階段為了糾正我們原先帶給她的中國口音,打算讓她學習音標。在了解單詞拼、寫之後,就可以教她怎麼用字典去自己讀書了。這期間也給她念過一些英文故事書。這些教學我覺得既是父母和孩子的親密時間,也是孩子的學習成長時間。實際上國外小朋友儘管會和她說話,但是並不會教她我們所教的這些東西。

不過我還是要強調,基本原則和良好習慣的建立,比學習知識更重要。最近剛剛跟她約定,每天晚上拿出一小時來學習英語,這條規則要堅持下去,讓她養成一個概念就是有一些時間要固定做一些事情,有一些時間可以自主安排。

然後父母自己的以身作則也很重要。我在出國前是公務員。考慮到孩子教育問題,乾脆就辭職了,曾經做過在線教育的工作,那時候我在知乎上申請開通了一個非商業性的專欄 美國教育觀察 - 知乎專欄 。我在這個專欄中不做廣告,主要分享自己對美國教育體系的理解,在美國選校的經歷,帶著孩子學習的經驗等等。雖然這份工作持續時間比較短,不過對留學、考試的理解幫助我自己DIY申請到了一家商學院的全獎offer,也算比較有意義。

總之,我希望我能夠通過自己的行動,讓她更好地度過初來乍到階段的適應期。至於題主夫妻雙方所說的對孩子教育時間少,那我覺得要做的就是增加「有效陪伴」的時間。我的確不知道怎麼樣在不陪孩子的情況下還能讓孩子幸福成長。

希望會有所幫助。


我們家小朋友來多倫多時剛好四歲半。我可以分享一下他這大半年的經歷供題主參考。

我們在登陸之前所接受的信息都是孩子是最容易適應的,不要擔心。但是我們還是希望他不會被陡然放到一個完全陌生的語言環境里聽不懂說不出。所以我們提前一年讓他上了英孚的課。想他知道還有英語這種語言,還有人(外教)只會說英語不會說中文。再就是能聽懂簡單的句子或者詞就可以了。

根據這邊kindergarden的老師反饋,剛開始進班的時候,他是拒絕執行任何老師的指令的。但是我們回家問他stand up啊line up之類是什麼意思,他又都知道。因為之前在英孚的課上老師也經常會說這些。不管是聽不聽得懂,他反正是直接拒絕聽從。因為我們在多倫多,相對華人比例比較高,班上有能講中文的小朋友,老師請他們當小翻譯,跟我們家兒子做buddy,搭伴。然而效果並不算好,小翻譯們常常在放學的時候向我投訴我兒子故意ignore他們。但是整體而言,小朋友們和老師都是很友好熱情的,我兒子也沒有出現很多朋友家小孩抗拒上學哭鬧的情況,他還是很樂意去,只是拒絕交流。

一兩個月之後,他開始願意回家跟我們談談老師,小夥伴們。哪個老師怎麼啦,哪個小朋友今天和他玩了之類的。因為他很少說英語,我們自己開始有點著急。有時候放動畫片的時候只放英文的,他很不開心,要求看中文的。跟老師交流後,老師建議我們不要強迫他,說我們應該擔心的是怎麼讓他別忘記母語而不是快速學會英語。好吧,我們虛心接受了老師的建議。

也就是從第三個月開始,問題就變得很突出了:他開始交朋友,開始融入環境和別人交流。矛盾就凸顯在交流的過程中。原來在國內的幼兒園,他和小朋友們為什麼事起爭執了,那個時候你一言我一語哪怕夾纏不清,孩子好歹有表達需求的釋放。現在,他沒有別的小朋友說得清楚,老師也只能先聽會說的小朋友先說,他經常急得大喊大叫,表現得很激動。而在這邊幼兒園,如果孩子情緒有些失控,老師沒辦法的話就只能喊家長把孩子帶回家,因為怕孩子本身出危險或者傷及其他孩子。我也因為這樣,迅速熟識了一大票老師,包括校長,因為頻繁地被喊去領孩子回家。

這是我們自己覺得最難過的階段,因為覺得孩子實在是受罪,每次都是哭的稀里嘩啦委屈至極,因為別的小朋友不share啊,因為別的小朋友說他做了一件他根本沒做的事情啊,總之就是各種委屈各種心酸。他沒法分辯,只能歇斯底里的發泄。我們也只能花更多的時間陪他,跟他聊天,聽他抱怨,再就是教他一些簡單的道理,比如你自己正在玩的玩具不想share的時候是可以不share的,所以別人也可以這樣做啊。

好在這邊的老師真的是很nice。我好幾次去送午餐時發現,他有時候跟老師說話,不知道說了什麼,每次老師都是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聽,聽完了還會給他一個擁抱。然後他就會很滿足的走開去做自己的事。衝突期大概持續了兩個月。大概還是文化環境的不同,對孩子的衝擊還是很明顯的。所以並不是和很多人說的那樣,孩子你把他放到那個環境就好了,他自然就適應了。當我們仔細觀察的時候就會發現孩子也許只是表達能力有限,但是他們感受到的矛盾和迷茫並不比我們大人少。

不過同時我們也發現他的英語進步神速。下課了在playground,他會大聲的爭取自己的權利,會主動加入自己想加入的遊戲。晚上回家說話開始中英夾雜,也不抗拒看英語的動畫片了。他口中的best friend越來越多了。

到現在我們來了大概八個月,他算是基本適應了,有了自己的social圈子,進出學校大部分時候都是不停的打招呼。有一次我們一家逛best buy,轉著轉著孩子沒啦,一轉頭他跟一個工作人員在聊天,嚇我們一跳。他跟我們介紹說這是他的好buddy,哈哈,原來是他們學校的圖書管理員周末在best buy兼職。

我們自己的體會就是,小孩子適應起來也不輕鬆,會有一個相對難受的階段,需要家長更多的關注和理解,首先我們大人自己不能急,不能粗暴的要求他理解或者認同什麼,而是去理解孩子認同孩子,再來引導他。語言很重要,因為是交流的手段,但是孩子嘛,他們另有一套神秘的交流體系,所以不要太擔心。另外就是放學以後多留點時間給他們在playground上面玩,這樣可以觀察到更多的問題和給他們更多的交流機會。

總之,不能太忽略孩子的感受也不要太緊張,適應是要有一個過程的。

祝題主一家一切順利!


給題主分析分享一些經驗吧,希望有用。

我家小朋友來到我身邊4個半月了,剛滿4歲不久,目前總體覺得小朋友日常簡單交流沒有大問題,在公園很多時候都能和不認識小朋友玩的滿開心,對去Day
Care也很積極(好玩,想去),老師給的反饋是語言進步很大,基本能夠表達訴求,能夠與班上小朋友互動。

我基本認可 @Eason 的觀點,四歲的孩子對自尊對自我的認識都開始敏感,並且很多時候即使用母語都不能很好表達自己的情緒,更何況突然置身於無法交流的環境中,這個時候家長更多的關注,有計劃的引導和學習對孩子的幫助會很大的。

簡單說一下自己的經驗吧:

Amazon prime member benefit 中有免費的kids
video, 我和家人會帶著孩子一起看,給孩子重複念主要的單詞和語句,同時講處中文意思,基本每天一集
30分鐘,看完基本都要接近一個小時;最近為保護眼睛,減少了看的時間或者就單純放來聽,不給看; 當你某天帶著孩子去公園,突然聽到他把vedio裡面的語句使用出來的時候,真是驚喜啊,並且這麼學來,孩子一般發音都模仿得挺好的;

圖書館的繪本。這個超級推薦,我們從一頁紙只有一句話的繪本開始,孩子非常喜歡;有時候能找到趣味性故事性特彆強的書(具有故事操作性的書),小朋友非常容易就學會簡單的故事,且印象深刻;

圖書館的故事時間。圖書館會選擇一本好玩的故事繪本, 有聲有色的講故事。我們通常事後會盡量借到同樣的書,孩子也會非常有興趣學習;

多給孩子買一些好玩兒,可以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的玩具,吸引別的小朋友主動過來要求一起玩耍。一些效果好的玩具供參考, 泡沫飛機/玩具降落傘/玩具火箭/望遠鏡/放大鏡/泡泡瓶,每次帶出去都玩得很高興。

不要把大人的壓力帶給孩子,有時候甚至自己都沒有注意到。初來國外,大人的心裡壓力不小,但是告訴自己要盡量正面積極回應自己的孩子。

暫時想到這麼多,希望有幫助。


謝邀。四歲的孩子非常容易融入。因為幼兒園的語言很簡單,而且發達國家的幼兒園環境非常友好。

真正的挑戰是

1你自己能不能融入。到了新的地方,買菜看病都要從頭學。都不談那些文化上的高層次的東西,你很快會發現,超市裡玩意兒你都念不好,認不全。

2你和孩子的文化割裂。四歲移民,如果不努力學中文,孩子的中文會越來越不好,最後退化到也就是能跟你勉強交流。如果你再生一個孩子,他倆之間很可能說當地語言。隨之改變的不僅是母語,還有思維方式。你在未來面對的不僅有代溝問題,還有文化鴻溝。

我的建議是,你自己要努力投入,對孩子多介紹中國文化比較好,比較有趣的一面——比如看看西遊記啊,不同節日的美食啊,暑假回國旅遊啊,買一些中國傳統玩具和服裝啊。這樣可以讓孩子對中國文化有一些認同感,或者說,至少是熟悉感。對孩子本身的成長和自信也是有好處的。


你放心,孩子適應的要比大人,好多了。

你需要擔心的是,孩子以後還說不說中文,還有,他的自我認同能不能建立起來。


個人覺得不用擔心,你把他放到那個環境裡面,你不用教他,受環境影響,時間久了,他會自然而然學會怎麼去適應那裡的生活,這是人的生存的本能,就像嬰兒從母體來到這個世界,在母體里的環境與母體外的環境千差萬別,但是嬰兒大概用兩三年的時間基本能夠獨立,適應外界的環境,孩子對外界環境的吸收能力很強,特別是0-6歲的嬰幼兒,不管理不理解,只要環境中有刺激,他就會接受。


謝謝邀請,雖然我還沒孩子= =!

我周圍也有一些PHD學長們結婚生孩子,其實元素只有兩個,一個是國家語言環境,當然我所處新加坡不需要考慮這些,因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包括華文英文馬來語印度語4種,處於雙語環境自然沒有問題(最大問題是英文口音,千萬不要讓孩子學singlish!)

第二就是家長的在學習語言中的作用,對於英語環境的國家家長是最大的影響,我有見過孩子只說中文怯場英文的,有種做法是在家說中文,在外說英文,孩子的塑性和適應性很強,雙語的學習要靠父母引導。


謝邀…(第一次好激動…=w=)

四歲孩子的語言適應能力是非常強的,這種年齡其實根本不用擔心孩子的文化或者語言的融入,等孩子在您要去的國家(我在這裡先assume是北美國家)上小學或者是幼兒園的時候,自然就會學會流利的英語,孩子性格開朗的話肯定也會和同學處的很好。

其實要擔心的是孩子的中文能力,因為等待移民後,孩子在學校,一天將近六個多小時都是在全英語環境中,如果回家後家長還努力讓孩子說英語的話,四歲這個年齡長大後很可能就會把中文忘掉。

既然父母搞科研,我想您們也會希望孩子將來能有所成就吧…據我的個人經歷即經驗,起碼北美這邊的低領教育與國內很不一樣,好處是能讓孩子有個輕鬆快樂的童年,但最大的缺點就是浪費了很多時間來玩而不是學習,讓孩子從小養成了一種比較散漫的習慣,而且一些基礎知識比如說數學是非常不紮實的,這樣導致本地孩子在初中即高中時學習起來比中國去的孩子們困難。所以作為中國的孩子希望在學校之餘還是應該將在國內應該學的東西給學了…孩子不僅是要融入移民國家的文化和語言,還要在能力上超過本地的孩子嘛(僅個人觀點…)

手機打…還會繼續更新……


我還沒孩子。

但根據身邊的例子。小孩子的融入要比大人容易。而且他將來會講一口沒有口音的英文。


我有很多朋友都是0-10歲移民來美國的 基本沒有口音(有也是他們自己覺得)不管是內向外向的都很獨立。題主應該更加關注自己的圈子 為了孩子以及家庭可以有機會就多參加附近本地節日文化活動,志願者之類的 讓全家人都多與當地環境接觸交流


首先要謝謝題主的邀請 ?(? ???ω??? ?)?~

我也很同意樓上的說的,題主不用過多擔心。4歲的小孩子還處於對於一個母語學習的階段,並處於學前初期,可塑性很大,接受能力很強;因為4歲認識出一個非常依賴父母的學前時期,更重要的是建立孩子與父母的良好的關係,在孩子遇到挫折時給與適當的幫助就好。一般這個歲數的孩子1~2年左右就能適應國外的生活。只是之後作為二代移民身份的孩子,可能會有一定身份認知危機,這個可能到時候需要父母一些更多關注與關心。

一些拙見,希望能夠給與一些幫助?(? ???ω??? ?)?


推薦閱讀:

小朋友為什麼喜歡看重複的動畫片?
兩歲兩個月記憶能記一輩子嗎?
如何與孩子談「死亡」話題?
孩子10歲,出現了一些心理問題,請問如何才能找到靠譜的心理醫生,是不是有專門的兒童心理醫生?
如何看待別人說的,你爸媽不容易啊之類的話?

TAG:移民 | 兒童心理 | 幼兒安全 | 兒童保護 | 幼兒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