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地方的地方曲種有哪些是特別難練的?
01-13
最近知乎上多相聲的評價比較多,相聲的大貫口是很難練的,那麼除了相聲還有哪些是比較難以鍛煉的?(我知道 每一個曲種都是很難練的但是在他們中哪一項是最難的)比如個人認為 川劇裡邊的變臉 二人轉的手絹和翻跟頭
川劇和二人轉的難點都在唱,當這些戲曲曲藝指著變臉和手絹來推廣的時候,就宣告了他們的滅亡…
我自幼喜歡戲曲曲藝,雖然水平很差,不過很多曲種劇種我都能跟著哼哼兩句。難的多聽兩天,容易的聽兩遍就會。除去方言、發聲方法的障礙不提,單說唱腔難背難唱,我會唱的里首推評彈《宮怨》,這個開篇有很多版本,最經典的朱慧珍的俞調版我聽了倆月都沒唱下來,lz要挑戰可以試試。
個個地方…你也看看那好曲種
我記得浙江有一個劇種,寧海平調,有一位女演員的絕活是「耍牙」,把最多十枚野豬牙含在嘴裡,有時從嘴裡出來變出各種花樣,有時還要從鼻子出來,更有要吞在喉嚨里的情況,這個時候還要唱念做打,這樣的技巧,我們不僅對難度嘆為觀止,更不清楚它背後的原理。今日的戲曲,無論再怎樣「國粹」,最早的目的仍然是娛樂。早年間藝人地位不高,為了吸引觀眾,要在形式上花樣翻新,甚至有了這種帶有一定危險的項目,實屬不易,不只是地方戲,每一種戲曲形式也都是這樣。題主這錯別字太多了!這個題目,我第一遍看下來,脫口而出《十八摸》,虧了又看了一遍。。。。。。
謝邀。。。我懶得答,替你再邀別人。
你的問題就錯誤太多。「相聲最難練的是大管口」有錯字,應該是貫口,而且相比相聲的尺寸火候、眼神做派之類的,貫口是相對容易的。「二人轉的手絹和翻跟頭」也是胡來,傳統二人轉也講大書,不是靠翻跟頭。而現的在二人轉的絕活就變成脫衣舞和刀砍刺喉。
——你的問題就是把表面的東西,看成是某種曲藝的精髓,任務是那些花哨的東西是最難練的。單弦、京韻大鼓、西河大鼓、快書、評書絕不是調門越高、嘴皮子越快就越難練,高聲和速度快就了不得。各個地方··········
題主這個錯字讓我有點不好受·······這題目這小錯字兒我都不捨得修改題目
謝故宮朋友邀。想了想,就我知識範圍內的,有兩個。
一個是梅花大鼓中的保留演奏節目——五音聯彈和七音聯彈。這種曲藝演奏形式要求每個人左手和右邊伴奏師合作彈奏,右手和左邊伴奏師合作彈奏,不僅要求每個人精通至少兩樣樂器,更要求所有伴奏師做到心性完全一致,必須達到完全的默契,彈出的每個音都要符合合奏的旋律。合作曲目以各種曲牌子為主。個人認為這是北方曲藝有記載以來技巧難度最高的藝術形式,需要多位演奏大師長時間磨合排練才能達到演出效果。目前只有天津市曲藝團還保留著這個節目。
另一個是潞安鼓書,它的形式很特別,七八位藝人,每個人手持一件樂器,其旋律也沒有七音聯彈繁複,就是樸實的當地的農村鼓書。幾位藝人輪流演唱,你一句我一句,演唱的就站起來唱,其他藝人坐著伴奏,唱完坐下繼續給其他人伴奏,很是有趣。內容也都是農村鼓書的內容,什麼菜地打仗之類的,淳樸簡單。當然形式上這種鼓書要比其他鼓書要熱鬧一點,但為什麼說它極難排練呢?因為我看到的表演是,這些位藝人中只有一位女藝人眼睛能看得到,其他藝人全部失明,走路時要女藝人走在最前面,其他藝人挨個扶著肩膀前行。他們從當地農村買車票,上濟南來演出,行動和吃住都極為不方便,當地演出單位特地找人接待的他們。可以想像,失明的他們在農村是沒有勞動力的,命運讓他們不得不從事說書賣藝的行當,拜師,學藝,磨合,排練,需要花費其他藝人千百倍的努力,克服失明的條件下的種種困難,才能聚在一起演出一次。可以說全中國的潞安鼓書僅此一份,是特殊的環境造就了這種藝術,而目前看來又幾乎無法傳承下去,他們沒了,潞安鼓書也就沒有了。從這個角度上說,潞安鼓書是中國曲藝史上絕無僅有的最最困難的說唱鼓書了。今兒聽了廣東洪妙的潮劇,好難啊,不看字幕啥也不懂哎。一個字兒也不懂。
推薦閱讀:
※有哪些巧妙融入了曲藝元素的流行音樂作品及擅長此類創作的音樂人?
※想問一下大多人對連麗如先生的偏見或不喜愛是從何而來的?
※《小八義》這部書是不是現在只有田連元先生他們家會說了?還有如何評價田老說的《小八義》?
※什麼是「狗」?
※郭榮啟先生的《打牌論》好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