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 2015 年雙十一達到 912.17 億 GMV 後,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其股價開市則持續走低?

截止該問題發出,12日納斯達克開市後,BABA股價直接跌破80美元,並持續波動低迷。

按我們從國內主流媒體知曉的報到,今年的雙十一在每個階段公布的成交額上,均分別超過自身以往若干倍,且破了亞馬遜黑五的最高GMV記錄。並據稱,今年雙11晚會聯合芒果衛視,一舉打破中國電視史晚會收視率紀錄,一台滿滿是購物廣告的晚會,收視率卻遠超春晚,這又是阿里在廣告、媒體、娛樂領域風生水起的表徵。

同時,成交數據中移動端數據佔比也超過85%,片面但也間接表明了阿里在移動端的轉型也是比較成功的,說明阿里在未來無線市場並沒有掉隊。

其次,本次雙11阿里首次在大屏上重點展現全球交易(今年是個地球,以往都是中國屏幕地圖),突出了天貓國際在總GMV中的貢獻佔比,在雙11購物節的命名上,也頗顯用意,各類宣傳和現場均使用『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命名,用意明顯,像全世界宣示了國內購買力之強大。

再次,雙11後,阿里還公布了旗下阿里雲對突發海量負載的支撐能力,並發文表示其每秒訂單處理能力、每秒支付結算能力,均超過visa和master這世界最大的國際結算組織好幾倍,從中也顯示出阿里強大的技術基礎和儲備。

綜上,從GMV、廣告、移動端市場、國際化、雲計算基礎等這幾塊重要領域,阿里均向外交出了遠超期待的答卷,然而,看BABA的股價,美國人等全球投資者竟然都不買賬?這是有意而為之嗎?更有陰謀論者說,是馬雲在操作,低價吸收股份?

大家說說看,你對此事有何見解


我是股票,期貨投資人士,看過所有答案,只覺得好笑

知乎和雪球有一個區別,在雪球上的股評多由經驗出發,而知乎上面的卻多由主觀臆斷出發.比如贊同率最高的兩個答案

作為專業投資者,其實阿里今年雙十一不漲反跌的原因很簡單,根源便是:利好提前透支

去年這個時候也發生過同樣的事情

2014年11月12日 阿里公布571億成交記錄,同比增長58.%,但11日股價下跌3.87%

在專業投資圈子的人幾乎不會有排名第一答案的"你們賺了錢的老股東要在雙十一那天高位把股票賣給我,我為什麼要接這個盤呢?"的想法,因為數據已經夠多了,專業人士的數據和信息來源,以及在數據分析上的投入遠遠比你們想的多得多.只要看看去年的(甚至很久以前的,甚至發生在其他股票上的)數據,加以分析,得到一個結論,套用到今年完全夠用了,

然而可怕的是,如果把我上述的反過來,只盯著什麼樣的情況,事件,現象,能夠獲利,那麼你將變成財富的狙擊手,這也是專業投資者與散戶的最大區別

在專業領域真的不是什麼值得保密的事,只是大多數專業領域的人不願意說而已,因為大家都是碰了一鼻子灰得到的經驗.

為什麼我說這裡的99%言論都是錯的:

這個帖子的所有回帖者,都在一味的解釋,為什麼雙11跌了

但沒人解釋10月20日~11月5日阿里股價上漲的情況(有明白人發了一兩句話,一個贊也沒有,真不知道是不是小白們只看字數)

因此雙十一併不是起點,而是終點,小白們也許想不到,但是我可以告訴你,每個投資者都很清楚這一點,否則也不要做了

再舉一個簡單例子:

南車北車合併,看似是利好,媒體官方一直不停的炒,導致利好提前透支.

就在股東會通過合併的當天直接跌了4%(3%)

因此請記住一句在專業投資領域大家都知道話:利好出盡,便是利空


第一要看,900多億是不是犧牲了前面消耗了一個月的用戶等待交易額的結果,單看一天沒用意義。

第二個要看有多少是刷單,後面看退貨率。

第三個這個數字有多少是鎚子手機銷售量x3現象的翻版,也就是有多大水分。

投資看的是報表,一般人看新聞那是情感和直覺的宣洩。


脫離大背景看股票的都是耍流氓。

1.昨夜美股市場整體表現不佳,道瓊斯、納斯達克、標普均下跌0.32%。

2.中概股將率先進入MSCI指數,然而,阿里巴巴只能獲得13億美元被動買盤,占其總市值的0.6%。同期獲得利好的百度和奇虎360都是上漲的。

3.搶購特價商品釋放中國消費利空信號。

4.觀察阿里前期走勢基本都是漲的,所以今日存在利好兌現的問題。

綜上所述:跌。


美國人也有類似的促銷節日,感恩節。

也就是黑色星期五。

購物節的瘋狂程度一般是經濟危機的重要信號。

2008年《紐約時報》引述消費心理學家的話說,這種瘋狂狀況是「當前局勢的一個信號」。另有一消費顧問協會負責人說,每年的「黑色星期五」沃爾瑪前都會出現購物狂躁,但今年的情況「顯示人們正變得不正常」。   其他許多媒體的報道角度幾乎也都大致相同:正是因為金融危機,許多人都傾向於購買特價品,因此許多人都勢在必得,導致一系列糾紛發生。

而08年世界經濟危機之後,09屆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許多公司撕毀三方協議,有些公司直接開出10年來工作的合同,連毀約金都不想給。這跟阿里今年的擁抱變化何其相像。

美國人以為中國的雙十一也是這樣的信號。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表面的繁榮意味著阿里後續生意的疲軟。

股市看的是期待,這樣的阿里沒什麼期待。

所以不難理解這次阿里股價不升反跌。

============================================

爭議總是有的,歡迎大家吐槽

補充一下不是做空中國,說的是美國人怎麼看這次雙十一。

但是中美有差異,中國經濟危機也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雙十一這麼火爆不簡單是這麼個原因。

在農村的很多親戚也參與了這次秒殺活動,可見互聯網把城鄉差異漸漸彌平,物流的無死角延展,這些都是此次雙十一火爆的重要原因。

經濟危機會造成企業現金流出現問題,存貨需要清理,保證現金流流暢,這時候雙十一提供了這樣的平台,降低價格卻不降低身份的,所以品牌們紛紛參與。

配合此次活動,保證現金流,這些品牌配合雙十一,自己也要付出的,這樣全面拉開戰線的雙十一是實體經濟和互聯網最完美的一次統一戰線,線上線下齊心協力推廣。

中國最大的問題是人口問題,導致實體店根本無法容納這麼大人群流量,也給了互聯網重大機會。互聯網實現的是分流,因為一旦想到出門那麼多人,很多人寧願在電腦前搶了。

========================================

看了很多評論,覺得大家都好有思想,主要的問題在於對不同的觀點缺少包容,不過釋放心中的小惡魔對身體好。

隨便在評論里挑了幾個,覺得蠻有意思的。

思想源於扯蛋,若是不能扯蛋,就只能裝逼了。知乎就是給了大家一個既能裝逼又能扯蛋的平台。

==============================================================

繼續分割,都說是利好兌現,可是阿里美股11月5日就開始跌了。

而360 這個月一直在漲


這次的雙11,讓我想起了《捉妖記》票房,瘋狂,噁心,不要碧蓮,無三方監管,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因為在同一家賣家同一款產品,發現雙11優惠後比我當時買的時候貴了60%,我只能理解不到半年的時間成本上升,產品升級。

還有噁心的秒殺,我相信賣家自己軟體秒殺參與。當然只能說我運氣不好,網速不夠快,電腦不夠快。

一款秒殺產品,打3折的機械鍵盤,整點搶購30台,這麼大的優惠,居然整整50分鐘才下架,這50分鐘一直顯示未有人付款,還有機會~,過了38分鐘,我翻看了成交記錄,才成交20台。

那麼你告訴我瘋狂刷單是什麼行為?這算是行內人都懂的行為了吧,這樣看來這個912.17E,跟刷票房有何兩樣,不要碧蓮。


首先,雙十一銷量大漲,對於11月11日之前的資本市場來說,完全就是一個已知的,必然發生的事件,對於這樣公開的利好,最合乎邏輯的對市場的預測就是:市場在雙十一當天大漲來反映這一利好。如果這樣的預測合理,那麼最合理的操作策略就是:在雙十一之前買入股票,然後等待雙十一到來股價上升之際賣出股票。

但遺憾的是,股票交易市場是一個動態的重複博弈過程,當某種策略被廣為人知的時候,這個策略就失效了。因為你的交易對手會根據你可能採取的策略,來調整自己的策略。比如,潛在的買家都知道,你們賺了錢的老股東要在雙十一那天高位把股票賣給我,我為什麼要接這個盤呢?同時,對於賣家來說,雙十一的銷量增長的預期實現,那麼也到了該出貨的時候,這樣一來,雙十一那天完全可能出現賣盤大過買盤的情況,結果股價不漲反跌(這也就是很簡單的sale on news的策略,也是我們國內很多所謂的專業投資者認為的「利好出儘是利空」)

當然,對於賣家來說,他也可以採取更有效的策略,比如他提前買入股票,9月份就買入,然後11月9日提前拋出。也就是說,雙十一銷量大漲的預期,可能已經反映在了9月,10月阿里巴巴的股價上。(儘管9月10月的股票價格不一定上漲,因為有的人可能因為別的原因,也要在9月10月賣出股票。)

總之,面對市場公開的消息,市場上的每一個參與者都有自己的解讀,都有自己的操作策略,這樣的操作策略過多之後,會讓股票的短期走勢更像是一種隨機運動,完全不可預測。

這其實就是所謂的「有效市場假說」,即所有已知的消息,都已經反映在了股價上了,你並不能根據已知的消息,來預測股價短期的走勢。

@周克 的答案在我看來是不正確的。

他認為他是專業投資者,能夠根據「過往的數據預測出今年的股票的情況」,如果你真的有這個本事,我很奇怪你為什麼不是世界的首富?本金小可以融資嘛!任何宣稱市場是可以預測的言論,在我看來都是不專業的,甚至是幼稚而愚蠢的。因為金融市場存在的前提就是市場不可預測。如果有一個人能夠預測出市場,那麼他會贏走市場上所有的錢,這個市場終究不會存在。

其次,「利好出儘是利空」,只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市場常識,並不是什麼專業投資者的秘籍。我前面那些在你看來很業餘的分析,其實就是在給大家解釋為什麼「利好出儘是利空」。

但同樣的,所謂的「利好出儘是利空」,只能解釋市場上發生過的事情,並不能用來預測市場行情。因為既然大家都知道「利好出儘是利空」,那麼那些本來打算在利好落地的時候賣出股票的人,會在利好出盡前就把股票賣出了,有些想買股票的人,也可能會因為當天利好出盡的下跌而抄底買入股票,最終導致利好出盡的那一天,股價不一定下跌。

同樣的,如果利好出儘是利空能夠那麼準確的預測市場,那在市場上掙錢就太簡單了,只需要在利好落地那天,融券做空,很快你就是世界首富了。


11月8號做的圖,和去年一模一樣


當天嗑藥太猛,第二天就萎了,人之常情

--------------------------分割線--------------------------------

作為當年參加過阿里巴巴那個什麼雙十一大數據分析競賽的程序狗一枚,大致給出一個我個人認為比較合理的解釋

人們購入的商品基本可以分為這麼幾種:

1. 短周期性消費品:例如你吃飯啊、洗髮啊、護膚品啊這類你幾乎每天都會用的商品,就叫做周期性消費品,周期消費品的特徵是每隔一個周期你就會買入一次。例如牙膏是周期消費品,你每天刷兩次牙的話,根據使用量,你大概每個一個月或者一個半月會消耗完一支牙膏,所以牙膏消費周期就是一個月到一個半月(只是舉例,這個消費周期和用戶本身的特徵值有關係)

2. 長周期消耗品:有些消耗品,例如電腦、顯示屏、滑鼠、鍵盤等,基本上是一次性購入後可以使用很長時間,但是如果你加以分析就會發現,這類消費品其實也是周期性的:電腦用個三四年得換吧,顯示屏用久了審美疲勞了得換吧,不過它們的周期很長,因此我在做阿里大數據競賽的時候沒有辦法觀察到這個周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三四年前買了一台電腦,那麼今年你也會可能買,而且買的時機多半是它打折的時候,顯然雙十一是一個比較好的時間點。

3. 隨機消耗品:有些消費品純粹是隨機購入的,看客戶心情,例如女性用戶會時常逛淘寶,偶爾買件衣服啥的,但是畢竟隨機,往往和她們的心情有關,不過我們分析過程中也發現,雖然這類用戶行為發生時間點隨機性較強,但是累計消費水平卻是可以預測的。什麼意思呢?例如你這個月畫了8k買衣服,你老公怒了,好了超過上限了,於是就剋制不買了。也就是說,雖然人們會隨機買一些不是很重要的商品,但是他們會自行控制一定時間內的消費程度,這個度由他們的收入水平決定

雙十一對第一類消費品的影響是:可以大幅度降低接下來幾個月你對這類消費品的購入慾望;

第二類消費品說明:雙十一這樣一個以打折促銷的消費模式可能包含了一些人們不經常買的商品,這類商品產生的消費量與日常條件下人們的購入模式不相符,也就是說,他們只會在雙十一購入這些商品,雙十一在這類商品上的確拔高了整體經濟水平,但是如果沒有雙十一,他們一樣會買這些商品,只是買的價格會更高而已,但是買入的周期不會變(電腦打折不打折你都得隔幾年換一台吧)。

第三類消費品和第一類消費品類似,一旦達到了一定數量或者一定消費水平,人們在後面的一段時間內的消費慾望就會下降。

消費人員收入與消費模式

我只是在以前相關文獻看過一部分,現在找不到那個PDF了,就大概描述這個結論吧。

對於不同收入水平的人,他們的消費行為往往呈現出:收入高的人對低端商品的打折不感興趣,例如一個月入百萬的人會考慮一卷衛生紙打1折還是不打折嗎?收入低的人往往對打折活動更加敏感。

儘管我並不清楚阿里巴巴每年雙十一具體賣出了哪些商品(大賽數據是禁止提供商品的具體鏈接的,只有一個Hashcode),但是通過我對周圍的觀測,我想這個結論是合理的:

絕大多數人在雙十一購入的都是相對消費水平較低的商品,例如衣服啊、衛生紙啊、PS4啊(我說的消費水平高的一般在10w以上,我周圍的同時月入15k左右基本上買入的水平是2~5k,當然這符合他們的收入水平

那麼接下來,我們考慮一下這些商品的特徵:衛生紙啊牙膏啊之類的屬於短期消耗品,上面講過;衣服之類的屬於隨機購入但是購入數額相對固定的商品;長期消費品如PS4和Thinkpad之類的屬於買了之後三四年都不會再換的商品。

那麼好了,一個雙十一過去,花了幾百塊買了一車的衛生紙你這一年都不用再買了吧?花了錢入了外星人你不至於下個月就換台新的吧?買了那麼多衣服,起碼等再買個新衣櫃才能購入新衣吧?

結論就是:一次性買入太多相對低端的消費品,這些消費品本來應該是平均分布在客戶全年的消費清單中的,然而一次性都被買入了。所以用戶今後的消費慾望就會降低,按照簡單易懂的說法就是,這幾個月他們都不會在添置雙十一買過的這些商品了,至少得等很長時間。

這就和連擼幾十發的騷年很長一段時間內擼意貧乏是一個道理。

所以雙十一的火爆並沒有說明我國人群消費慾望的提升,而只能說明兩個可能的結論:

1. 雙十一後全國消費水平將會大幅度下降;

2. 只有收入水平相對物價水平偏低的客戶會對打折如此瘋狂,而我國收入相對偏低的客戶一定數量不少,從淘寶公布的這個所謂的」數據「來看


利好兌現莊家獲利了結


低水平的投資者都覺得雙十一baba股價會升,於是雙十一前買入,到雙十一售出。


你讓老外怎麼相信一天賣了九千億


利好兌現。

觀察蘋果發布會也是這樣,滿意的答卷也是跌,除非還有大驚喜大家沒想到,比如發布iPhone4和iPhone4s。

之前大漲高歌猛進,現在目標達成也該跌了,去年也是這樣,銷售額合格沒驚喜,沒破一千億。


利好出盡轉利空


作為一個淘寶店主,我不炒股,看不懂股票,但是我對雙十一這種形式,深惡痛絕!今年的雙十一,淘寶放寬了參加活動的門檻,之前幾年的雙十一,參加活動的要求就是要商品打到5折左右,所以很多賣家都是先提價後折價,提價後刷單,因為門檻上還有一條,價格是一月內商品最低價的5折或者6折。而且要打到一定的銷售數量。賣家先提價,後刷單,再折價。就成了一個定律。我相信淘寶規則本無此意,也不鼓勵刷單,但是漏洞太大。而且折扣要求的太苛刻。

雙十一之後店鋪交易額達不到雙十一之前的水準,基本是雙十一之前的一半交易額。這種疲軟要持續一段時候。

---------------有人贊再補--------------------------------


一:雙十一的業績在很多投資者嚴重並不能算是投資的理由,類似於大促、發布會、路演之類的非常規性事件,特別是像阿里雙十一這種舉世聞名的事件,如果資金傻乎乎的去炒作,是給全世界的人抬轎。

二:截了個道瓊斯的,納斯達克的走勢也是一樣的,在大盤不好的情況下因為一個舉世皆知的事件進行逆勢拉升是不現實的,也沒有資金去做這麼無聊的事情。

三:雙十一之前的一個多月阿里隨著美指回暖上漲了25%左右,只是恰逢這幾天是調整日而已,看上圖的一個高開,已經算是給這900多億面子了。

本來打算昨天答的,因為當時第一的答案實在是純粹YY的理由,我就不說是哪個了。今天回來看 @yilin wang的答案是比較靠譜的,不過都編輯完了就發一個吧···


自己家的孩子,怎麼看怎麼好,你得放在大家覺得中國經濟正在下滑的大環境下來看,還有人民幣匯率、阿里被起訴、網購的市場競爭加劇等等綜合因素,其實仔細看,阿里和百度的K線圖大趨勢是基本一樣的。美國的投資思維比中國嚴謹的多,不會因為一兩個簡單消息就暴漲暴跌,簡單問一句,問題里說這突破那突破,能推導出本季度阿里的收入和利潤同比上升多少嗎?


上面的答案說的都很好,我從我的角度補充一點,

首先股市並不是完美反應實體經濟的,雙十一是一個利好的因素,在美聯儲宣布今年不加息後阿里巴巴的股價增長是遠超標普指數的,可見很多投資者都是很看好雙十一的。

第二股市並不單單看你企業的實體風險(unique risk我不知道怎麼翻譯:企業風險吧),在衡量的時候還要考慮系統風險(System risk大意是整個市場的風險),在阿里股價剛下跌那天,美股的ETF三倍做空基金漲了4%(記得不準大家不要吐槽)這說明明年年初美聯儲加息的概率變高了(預測是70%,因為各種亂七八糟的指數很好,我覺得還是要看美聯儲怎麼想,指數這種東西只是需要的時候拿來的借口),所以阿里股價下挫有一部分加息預期的成分(也意味著美國投資者對中國整體經濟風險的擔憂增加了)。

第三,做空阿里,我不是說誰在做空陰謀論什麼的,只是在一些渠道聽到兩個消息,索羅斯不看好阿里巴巴,巴菲特不看好阿里巴巴,消息屬實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這個言論出現並且擴散了(投資者也是人,當聽到不利因素或潛意識的考慮阿里巴巴的股價,這等於變相的壓低了)。

第四,馬雲對於賣假貨的言論在美國被媒體大肆炒作,讓很多美國人不喜歡阿里巴巴,有時候股價高低不單單是公司企業價值,人家對你有偏見,人家不喜歡你的文化風格,人家貶低你說你不道德不要臉,輿論導向是很強大的,價值在長期也許可以戰勝輿論但是在短期很難,同樣當輿論和歧視成為傳統習慣,當貶低成為厭惡,長期來看股價也是五五開。(阿里可能成了對中國敵意的發泄者)

第五,阿里巴巴確實不是一個讓人喜歡的企業,我並不是指責阿里巴巴的企業文化或者批評阿里一些事情做的不道德,我是指阿里塑造自己的「道德楷模」的結果並不理想,投資者總是可以很容易的接觸到各種關於負面消息的言論(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都不屬實,還有一部分可能有某些媒體的推波助瀾)。

第六,部分投資者認為阿里的雙十一存在數據造假,我認為這是被低估的部分,將來阿里巴巴如果能證明自己這條就不成立了。

當一個企業到達阿里這一步的時候,品牌名聲和投資者的溝通交流越來越重要,股價可不單單是依據實體運營的好壞來決定的,之前我是很看好雙十一阿里巴巴的股價增長(以至於放棄了etf三倍做空)事實證明是我錯了,我覺得人永遠不要去試圖和市場對立,當出現問題了就要自我反省,永遠不要妄圖證明市場是錯的,多思考為什麼,因為只要存在,只要發生了,那麼這就是合理的。

以上觀點僅供交流參考,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基本的金融學,股票不反映當期的利多利空,而是反應投資人對遠期(特別是不遠的遠期)是看多還是看空。

雙十一的利多應當反映在第三季度以回的股市上,而雙十一這一天,由於短期阿里必將遭遇銷量真空,物流壓力等,顯然是個利空。

所以跌是正常的。只有意想不到的好消息才會造成當日的股票利多,比如優土的合併等等。以這幾年雙十一的體量,要想達到【雖然我知道你的GMV肯定長得很瘋,可是尼瑪這也太誇張了股票什麼的還是趕緊買買買】的程度,已經基本很難了,阿里需要新的增長點了。雙十一撈撈錢熱鬧熱鬧,不跌份就好。

其實這種現象真的很常見,比如蘋果,6s這一季度賣的很瘋,股票還是跌啊跌啊跌,原因就是大家都知道蘋果第四季度要發新機,然後就是聖誕春節,這一波利多第三季度以里就已經炒完了,以iphone現在的體量,和整個手機市場的體量,已經沒有空間給iPhone漲漲漲了,所以每天大家都在吼,蘋果需要新的增長點,儘管iPhone賣的排山倒海的,你看,是不是很像?


1,海瀾之家兩萬免單。十點場真的出現了一萬個零秒。超過一分鐘依然有密集下單,所以你家近百萬人搶購?而且成功的拋開本地與伺服器時間問題,網路延遲。 這都是我猜的,我是傻逼。

2,阿里巴巴機智的在當天關閉了退款申請入口,12日0點退款通道持續擁堵。大家猜一下0秒後整個天貓數以百萬計的品牌搶單有多少會退款?

3,我知道的至少已經有兩家以員工失誤為由。。。。那家秒殺了三萬七千件的,20條和200000條的區別真的好大呢。

然而聽說天貓強行要求折扣,所以森馬之流成功的把雙十一辦成了尾貨清倉節。買了14年款的同仁們,線下是不是也打折?(好久沒逛過街了)

投資人又不是傻逼,我是傻逼我都不信,投資人能信?


利好出盡。


推薦閱讀:

2017雙十一紅包領取攻略?
飛利浦的 SHB4385 耳機優勢在哪裡?
如何看待中國「雙十一」線上銷售額遠超美國「黑色星期五」這一現象?作何解釋?
國外投資者對於阿里巴巴頻頻打破雙十一銷售記錄都是怎麼看的,主流的看法都有哪些?
2017雙十一的總銷售額能買多少航空母艦,護衛艦?

TAG:「雙十一」購物狂歡節 | 阿里巴巴集團股票BA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