鮞粒為什麼會這麼圓?

---課本的解釋是: 「水動蕩強度大於搬運水流強度可以形成鮞粒」.

---那麼......水動蕩強度又是怎樣影響鮞粒變圓的⊙▽⊙?

---前幾天上實驗課拍的(?&>ω


鮞粒中每一層的形成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懸浮生長階段,離子平衡階段,以及休眠階段。

每個鮞粒都會有一個「核」,這個「核」可以是貝殼碎屑,石英顆粒,或者其他的微小碎屑。在懸浮生長階段,這個「核」被水流衝到一個水體較為動蕩的環境,以確保能讓「核」保持懸浮狀態,於此同時還要求水體中的CaCO3是過度飽和的。這樣,「核」的表面就會沉積一層薄薄的鈣質碳酸鹽。由於水體動蕩,顆粒會不斷地旋轉,最後鈣質碳酸鹽會把整個「核」包裹起來,形成一個小圓球或小橢圓球。但如果水體中還存在Mg2+和H+等離子的話,就會阻礙CaCO3的形成。

所以,懸浮生長階段一般比較短暫,因為當Mg2+和H+開始增加的時候鈣質碳酸鹽的沉積就差不多停止了,開始進入離子平衡階段。吸附在顆粒表面的Mg2+和H+高於周圍水體環境的濃度,離子就會從高濃度往低濃度擴散,直到離子平衡。這樣,「核」表面的Mg2+和H+就減少了,但並不能徹底移除所有的Mg2+和H+。

由於Mg2+和H+的存在,顆粒表面的沉積停止,進入休眠階段。顆粒被埋藏到地下,並在其表面形成一層有機膜,徹底消除剩餘的Mg2+和H+,並為下一次的懸浮成長提供新的沉積表面。

經過幾次完整的周期就可以在顆粒外面形成一層一層的鮞粒結構。掃描電鏡下鮞粒的樣子像個雞蛋,包著一層層的殼。


我頭像這張照片是我鏡下拍的,中間還是個心形,然而團著團著就圓了( ? ?ω?? )?


形成鮞粒的地方,水體是膠體狀態。在這個地方,水中的物質是懸浮著的。像下圖這樣,一個紅色的碎屑,粉紅色是一些更小的懸浮物質(甚至是分子),藍色表示水。

以這個碎屑物質為例,它在水中受到水體流動等亂七八糟的力,這個碎屑怎麼動呢?它會滾起來。在水中翻跟頭。

然後,那些粉紅色的小物質就會被這個碎屑吸附,一層一層的生長。

為啥生長成球呢?是因為球有最小的比面積(面積/體積)。比如上圖,雖然是個稜角狀的碎屑,他也會生長成為球、橢球……


想想滾元宵,餡是方的,外面一層一層裹上糯米粉,裹好就成圓的了


鮞粒一般要有一個核(所謂空心鮞也是早期有一個核,後期溶解空心)。

其形成需要一個動蕩的水體環境。方解石會沿鮞粒核心環帶狀膠結。

水體動蕩,引起水中各物質懸浮,引起水中二氧化碳過飽和,從而使方解石析出環帶狀膠結。


初晶 碎屑等在水流作用下上下來回蕩漾 一層層包裹結晶 就形成一層層的同心圓了


粗暴地解釋!你拿一個奇形怪狀的小東西,不管什麼形狀,然後用紙包裹,一層又一層,你看是不是變圓了


誒 其實本來也不想這麼圓的,但是不知道咋了磨著磨著就圓了。


推薦閱讀:

中國還有哪些未擁有的地貌景觀?
請教專家這是什麼石材?
請問地質專家,這個是什麼石頭?
地球自轉速度會影響地震活動程度嗎?
是不是所有鐘乳石溶洞景點,內部照明都是遊樂場般的五顏六色?

TAG:地質學 | 石油地質 | 晶體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