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妖王之怒的國服LOGO副標題為什麼字體大小不一,「王」字還歪在一邊?

如圖,「妖」字過小,「王」字位置根本就是歪的(而且這兩處問題相關,妖字不縮小一點,王字就沒法左移了)。

也許有人回答因為這個副標題是3/1/1式,不像「燃燒的遠征」和「大地的裂變」是2/1/2式。

但「熊貓人之謎」和「德拉諾之王」也是3/1/1式,五個字位置很正啊。

「燃燒的遠征」是縮小了「的」字避開了邊框的尖兒。

「大地的裂變」、「熊貓人之謎」和「德拉諾之王」直接用字蓋住了尖兒。

完全不知道給這版LOGO做本地化的當時在搞什麼,每次看了都彆扭地像吃了蒼蠅,而且我沒找到官方解釋。

這個設計客觀上講是否算作敗筆、污點、不及格,還請專業人士點評一下。

(突然想到新資料片標題破天荒四個字了,有感而發)

————————分割線————————

補充台服LOGO作對比:

————————分割線————————

原以為這題根本無人問津,人來得不少啊,我很欣慰!

應知友要求,放出其他資料片的國服LOGO作對比:


你有沒有注意到台服的「魔獸世界」四個字大小不一樣?


特來回答,先寫結論:其實完全不彆扭,也並不能算作敗筆、污點、不及格,相反,巫妖王之怒版本反而是所有logo中最用心的一個。

(圖片均來自網路,侵權刪)

先看The Burning Crusade時期,原版logo中縮小了the,正好略微增加了Burning的長度,與Crusade共居在logo下方尖的兩側,可以看出暴雪這時候還是很用心的。

國服方面,副標題翻譯成了五個字也是為了對仗,中間加了的「的」也做了縮小對稱,兩邊多出來的空餘部分則加了惡魔紋理,而且還一定程度保留了原版的倒梯形神韻,不得不說很用心。

台服就不多說了……比例控制不當,副標題的大小也沒管,最外邊的花紋也不用心……

高下立判。

再看Wrath of the Lich King時期,由於字母變多,英文中本來就有的自然空格多了,原版標題就很長了,暴雪是這麼處理的:of the縮小到中間,Wrath放大,與另一側的Lich King對應。放大了的「憤怒」是一種張力,縮小了的介詞不會擋著主標題的尖,略縮小的「巫妖王」又是長度的對應。縱觀各個版本,巫妖王之怒的劇情張力、玩法內容、玩家熱情都是空前之高,說是目前魔獸最佳資料片也不為過,用心程度自然不一般。也是從這個版本開始對主標題的logo也開始做文章,比如這一部的冰凍效果。

這麼用心的作品,加上國服的代理交接時期,國服本土化更是別樣用心,直接對比台服就知道了,基本沒修改的原版色調(台服調暗了一些,對比就能看出)以及基本保留的原版副標題架構,要知道漢字可是沒有英文長的,翻譯成五個字信達雅的同時還能get並保留住這個結構神韻,實為難得。台服則直接耿直地蓋住了尖……完全沒get到原版的良苦用心……

到了Cataclysm時期……沒錯其實大地的裂變開始暴雪的副標題就是單個單詞了!不知道在哪看的誰說的軍團再臨是第一個單個單詞副標題啦只能翻譯四個字啦云云……可見暴雪的副標題一直是隨心所欲的,構圖上來看也是如此,原版便結結實實的擋住了主標題的尖!所以國服不是背鍋!國服是直接沿襲的構圖結構!

個人推測原因:暴雪當時工作重心不在這個上面,因為是巫妖王之怒後的下一步資料片,野心勃勃對舊世界大改希望創造新巔峰;或者是用了單個單詞,英文中可以縮小介詞,可以在空格上做文章,但是在一個單詞中對不同字母做文章不太好看等等;再或者是這整個logo中想讓你看到的重心是上面破裂的艾澤拉斯星球等等。

但是說國服開始不用心也開始擋住主標題的尖了不管構圖了神馬的,真是冤枉了……另外吐槽台服的翻譯……真是完全意譯…也正是從這一部開始台服標題開始有了明顯的台服翻譯風格…國服則好像開啟了五字翻譯慣例。

到了Mists of Pandaria時期,這部承載著對東方市場的寄託的資料片中,果然重心依舊放在了對主標題的錦上添花上(兩邊的翔龍纏繞),本可以大做文章的原版副標題中也是依舊結結實實的擋住了主標題的尖。雖然也略微放大了Mists…當然也有可能是Pandaria太長了無法做到左右對稱…

說到這個副標題,國服雖然為了五字慣例翻譯成了熊貓人之謎,但是遊戲中有個稱號可是保留了副標題的直譯:「潘達利亞的迷霧」(也可能是跟暴雪商量了),也可以看出如果直譯那麼副標題確實是一個很難構圖的長度。但是耿直的台服翻譯……好吧你贏了……

到了Warlords of Draenor時期,我認為這部資料片的國服翻譯真正代表了暴雪與網易的構圖取捨,也印證了我前文中的推理思路。

你看原版中——先不說主標題上的鋼鐵環繞——或許是暴雪終於想起了副標題也需要構圖,當然更多的可能是因為這次的副標題確實不同於大地的裂變與熊貓人之謎時期的副標題,Warlords與Draenor天然字母差別不多,簡單地縮小of便可做到露出主標題的尖而又對稱,當然為了突出重心是「霸王」、「七雄」,of還是跟「德拉諾」擠在了一邊。

到了國服,可能是實在不好處理,也可能是不好看,總之最後的成品跟當年的巫妖王之怒一比對便能感到用心不復當年,其實真的學原版,同時按照國人習慣把「德拉諾」放前面把「之王」放後面也未嘗不可。但是這樣未必見得比現在這個好看,所以當年的那份用心也只能存在於當年的副標題啦。

順便扯一下最新的Legion資料片,這部同樣寄予了暴雪厚望的資料片,從如此大張旗鼓地改動多少年沒換過的主標題構圖架構神馬的就可以看出暴雪的決心(網上有人分析過上面那個艾澤拉斯星球縮略圖也有所不同)。個人猜測這次打破了「五字慣例」的緣故更多的也是因為原版的副標題實在太短了……一共才六個字母……翻譯成繞口的「軍團的再臨」、「軍團的重臨」又突出不能原版的那種氣勢。

PS……台服翻譯的「軍臨天下」實在是讓人某花一緊渾身不由一抖……總覺得沒有國服神韻,不過也罷…那邊的習慣就這樣…嗯一點拙見,希望能幫到題主。



能不隨口瞎說么

講真的

就算國服運營是一群酒囊飯袋,至於這麼小的問題都看不出來么

就算設計只是個剛剛大學畢業的,會做這麼低級的事兒么

「魔獸世界」四字LOGO出來的

你們吐槽就是黑體加粗拐個彎,羨慕台服的歪字(講真好醜)

行行行,你們藝術品位高唄

巫妖王之怒出來之後你們有吐槽別人那麼正憑啥你是歪的,大小還不一樣

行行行,你們藝術評委高唄

其實你么就是覺得彎彎的好看唄

行行行,彎彎藝術品位高唄

這是國服

這是台服

這是原版

講真

原版的Wrath比of the 大了一倍了吧

行行行,你說of the 並不是主要內容

那Wrath 和lich 差距也很大吧

你們咋不去吐槽呢


對比之下還是國服的好看。

台服的設計明顯沒誠意。

不過你覺得台服的更好看也可以,審美這東西本來就無法統一。

我不打算從專業角度來分析,因為審美是主觀的 ,不大可能因為我給你講了一番理論或知識就讓你立刻改變看法。

如果你年滿20周歲了,還記得自己上初中時候鍾愛的髮型服裝么?

你可以嘗試過十年再來看這兩個logo——或許感覺就不同了。


毫無疑問,巫妖王之怒五個字的排版台服的比較對稱。格式上看起來會舒服一點。

但考慮到幾個字所在的介質是一塊冰凍的石頭,不規則的排版反而讓字體更好地融入到環境當中,讓整體畫面顯得自然和諧一點。對比之下,我個人比較喜歡國服。

說回這個LOGO的主體,也就是魔獸世界四個大字,國服的原生字體稍作修改的方式略勝一籌,莊嚴而不失神秘,氣質上較好於台服。然而台服的優勢在於字體更有設計感一些。

總體來說,兩款設計大致上差別不大,即使細節處理上有高有低,也無傷大雅。用敗筆污點之類的詞來形容有點不客觀。強迫症患者趕緊治療,千萬別在意這些細節。


問題出在logo的設計。

魔獸世界的logo下方中間都有一個突出尖角。國服巫妖王之怒的logo完整保留這個部分,而台服的翻譯把這個尖角遮擋了以達到字體平衡的效果。

相比之下,我倒覺得這樣的設計更加用心


因為是巫妖王 之怒

不是巫妖王之怒


看國服很容易明白讀出來「巫妖王」"之怒",看台服就容易讀成「巫妖」「王之怒」

對於不玩遊戲的人,大多能知道巫妖大概是個什麼意思,但是並不知道巫妖王是什麼鬼

而且,巫妖王重點不是妖,而是巫妖王三個字,縮小妖,造成大小大的效果可以更好的將巫妖王的含義表達出來。設計當初也是下了苦工的。


卧槽…你知道你這個問題要讓我難受多久嘛…我可是特么處女座…


(●′?`●)我個人認為,可能是像霜之哀傷上的符文一樣,大大小小歪七扭八……很有feel吖


一對比發現還是國服好看


歪七八扭的字體暗示的是:這個版本早期難產,遇到接盤俠才得以降生,所以營養不良。


只有我一個人把重點放在了台服那個看起來很滑稽的魔獸世界上么。。。


兄弟,你應該問問心理醫生對稱強迫症該如何調節,而不是來知乎問這個設計是否有問題


我的第一反應是:強迫症,處女座,完美主義者


甲乙方就因為這事干過多少架,本來為藝術考慮最後改成大字報的事不要太多。


我第一眼覺得不對,一小時後看了好幾遍,又覺得沒任何問題。


問問丁磊?


推薦閱讀:

對字體很不敏感,做設計的話很不給力,如何學習字體相關知識?
圖片上是何種英文字體,另求識別字體的好方法?
冬青黑體簡體中文在哪些方面要比華文黑體優秀?
做字體如何統一灰度?

TAG:字體設計 | 魔獸世界 | Logo設計 | 漢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