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生孩子太早無法給予他足夠好的家庭環境但太晚又錯過妻子最佳生育年齡的難題?

這裡默認:

1.夫妻雙方都想要孩子

2.雙方父母不負有對孫輩的培育責任

3.夫妻雙方都受過高等教育,家境小康

4.雙方都擁有一定的事業心

5.最佳生育年齡23~34

足夠好的環境:

外部:擇校費和其它經費(如境外旅行)等等

內部:父母足夠高的交際圈和眼界等等


劉強東解決了……


瀉藥~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有這個想法的父母說明心裡是對養小孩這件事認真對待的。至少認真對待的態度是值得讚許的!

這個問題沒人能給你答案,因為這跟你們的具體情況密不可分,不同人對同一境遇有不同的認識。

在我看來,無非是在兩個問題上進行量化評估:

當時間到達未來某個時間點時:

1、夫妻雙方(尤其是女方)生理情況下降到某個下限的概率是多少?

2、家庭經濟狀況達到某個預期水準,並且往後一直能維持其上的概率是多少?

關於第一條,生理情況基本可以認為是100%持續走下坡路的。那麼結合你們平時的營養作息鍛煉水平,再結合你們每年的體檢情況、專項檢查情況(孕檢)、既往病史,再諮詢一下醫生意見,應該能相對比較準確地估計出來。

關於第二條,也可以結合你們的職業規劃、行業前景、當下的外部情況、升遷預期等,進行估計。不過這一條估計的準確性就難了。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誰也不能斷言,我明年一定會得到升遷,公司明年一定會上市之類的。就算到某個時間點的時候一切如預期,也難說未來都能一直維持住。

綜上,生理下降是確定的,經濟狀況提升是不確定的。兩相權衡,我個人意見還是以抓住確定的比較重要。

可以在確定的事情上設定一個不那麼臨界的目標,來考核不確定的事情。比如按你說的23~34最合適,假設現在27,那麼不妨把年齡設定到30。到30的時候,經濟狀況即使沒有達到預期,也開始造人。這樣生理方面還留有一些緩衝時間,基本上是能把握住確定的事情的。

有很多錢了再生孩子養孩子確實是比較理想的。但絕大多數普通人恐怕都等不到自己心目中有很多錢的那一天。


題主,你說的兩種情況我都經歷過。

我家老大,我生他的時候才二十齣頭,我在讀書,孩子他爸工作,他的工資加學校給我的津貼不到三千。雖然經濟條件不太好,我們盡量讓孩子過的舒服,物質方面沒有虧待過他,也沒有太過驕縱他。因為經濟條件不算太好,很多事都是自己動手,月子自己家人照顧,胎教、早教自己做,當時年輕,稍微累一點,但能堅持。但是由於經驗不足,老大經常生病,我自己恢復的狀況也不好。

我家老二,去年出生的,我已經三十齣頭了。我們家的經濟狀況大大改善了,請得起月嫂了。自己沒那麼勞累了,恢復得很好。老二也很好,目前為止身體一直健康。但是,孕期我一直擔心妊高症、低血糖等問題,這些問題在二十齣頭的時候根本不存在。還有,由於工作、老大、身體等原因,現在沒有為老大做胎教和早教的精力了。

如果要問我什麼時候生孩子好,什麼時候生能解決經濟條件和身體狀況的矛盾,答案是:沒有

只能說各有利弊。

我在另一個類似的問題下也回答了,內容差不多,也貼過來。男女各多少歲生小孩合適?多大算高齡? - 萌到了的回答

如果真的想要孩子,一家人沒有食宿方面的困難,懷孕了就果斷生吧,隨緣。因為等經濟條件好了再生孩子,很可能年齡已經比較大了,身體不適合生孩子,甚至要花大筆錢去看不孕不育。


對我國大部分人而言,這個問題註定無解,因為大部分人都難以在30歲之前創造出「足夠好的家庭環境」。


終於有個問題可以來發發言了。看看自己的經歷在題主的眼中肯定是作死的節奏——女,30歲,攻讀學位中(學歷尚可,無工作,無收入),愛人在部隊(大專,收入不高,前途難料),遠離雙方父母混跡於垃圾三線城市,無房無存款,意外孕育生子。本來我也曾計劃如何養育後代,要做好怎樣的充足準備。但事實沒給我機會準備——其實真要準備也未必能比現在的情形好多少。當然回答這個問題我也只能是說說我的想法,畢竟我家的「試驗」還沒完成不能佐證我所說的是否正確,或部分正確。

首先,孕育生命健康是最重要的。而健康的保證就來源於父母自身因素、孕期保健等。在最佳生育年齡實現生育是最好的。知乎里已經有很多專業的回答了嗎,我來掉個書袋,北京協和婦產科張羽醫生寫的《只有醫生知道2》就探討了生育的問題。當然《只有醫生知道1》也相當不錯,推薦推薦!

其次,養育的物質條件不必追求最貴最好。餵養寶寶真的不用選擇多麼好的營養品。人體雖然脆弱但是也很理性。不管你補充的蛋白質是魚翅里來的還是雞蛋里來的,身體都一視同仁,能吸收的一滴不剩不能吸收的一點不要。並不會因為是魚翅來的蛋白就多吸收一些,雞蛋里來的就不要。這裡還要吐槽下紙尿褲的問題,該用要用——省時省力,但不用追求頂級花王。即便是再親膚的紙尿褲都不能免除悶熱,只要勤換即使用幫寶適也不會紅屁股!玩具就更不用高大上了,小孩子喜歡的是他喜歡的——我家的寶寶最喜歡茶葉罐,塑料瓶啥的。好的物質條件只能是錦上添花,錦好花添不添都行啊。所以,收入不用太高也可以養好寶寶。

第三,教育不是加減乘除,不是選擇了名校上了啥啥早教班就能贏在起跑線上。誠然良好的教育環境是十分有利於孩子的教育,但是教育——學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父母的言傳身教才是最重要的。不是有很多例子都昭示著單純堆砌優良教育資源並不能培養好孩子?不得不吐槽下李天一——相必此時他已成年不算未成年人了吧,他的父母無疑給了他最好的條件—優質學校,私人教師,出國留學,個人演唱會等等,但是他的父母並沒有給他最適合的教育導致他誤入歧途。這裡推薦一個繪本《安的種子》,請一定看看,我自覺受益匪淺。另外不可否認,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修養肯定對孩子有影響,看看俞敏洪的自述可見一斑。不過,沒有證據表明任何缺失都是致命的——對於失敗也不是必然的。

第四,教育和成長是一輩子的事,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也不能無時不刻的招撫,所以教育最終是實現孩子獨立生活享受和實現生命的過程。孩子總會離,生活總不會一帆風順,父母也不能一手遮天解決所有問題。因此我希望,能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在困境中怎麼面對,在十字路口怎麼選擇。這些能力的培養,簡單的說教是蒼白無力,當我們和孩子一起生活,一起解決生活問題時的探討和選擇可能更有效。

最後,生命是不完美的過程,也是多樣性的沒有一勞永逸的方法。史鐵生《好運設計》就很淋漓盡致的探討了種種選擇的好與壞。所以我覺得何時生孩子真的不用像發射火箭那樣精確到分秒,只要工作不是太忙——畢竟生養孩子還是很耗時間和體力的;經濟條件不是太差,沒有學區房也無妨,只要用心為孩子考慮就好,推薦下林怡的《讓孩子天賦自由》。這就像種地,你見哪個農民研究幾年的天氣情況,在分析下今年的天氣形勢才決定種不種莊稼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祝,好孕,好育,好幸福。

補充下,在育兒方面《希爾斯親密育兒法》和松田道雄《育兒百科》不錯,美國人的一些理念比較好,方法上日本人的更實用些。


人生的意義和幸福的來源,不在於你最終擁有多少。而在於一段段從無到有的過程,這種擁有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也包含精神上面的。

我們在追求一樣東西並為此付出努力的時候往往是感覺充實的,幸福的。而當擁有結果之後,就意味著你將趨於平淡,甚至失落,無所適從。這種體驗,我想大家都曾有過。生為父母,是這樣;作為孩子,其實也是一樣的。

假如一個人從開始到終結,從0走到了50,另一個人從50走到了100,那麼他們的幸福體驗應該是差不多的。而如果一個人起點是很高,但是進步很小,甚至原地踏步,倒退,那麼也不會感到幸福的。所以,幸福不是看你的起點有多高,也不是看你的終點有多高,而是取決於你在你自己獨特的人生之路上走了多遠。

所謂「足夠好」的條件,在我看來也是個偽命題,怎麼叫足夠好?這標準是會隨著你的成長不斷變化的。現在你覺得出境旅遊就足夠好。過兩年你就可能會覺得是送孩子留學才可以。再過幾年你又可能覺得移民才算。

再講個故事,一個酗酒成性,遊手好閒的父親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子,20年後,一個孩子成為了優秀的成功人士,另一個孩子和他父親一樣遊手好閒,不學無術。當人們問起他們怎麼變成今天的樣子的時候,他倆的回答都一樣:「嗨,誰讓我攤上那樣一個爸爸呢!」

雖然聽上去雞湯了一點,不過還是有點道理的。孩子的未來充滿著變數,一個基礎較差的出身環境,對孩子來說不一定是壞事,有時反而有一定的激勵作用。家庭環境,特別是物質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並不是很大。即使我們目前的物質基礎比較差,我們同樣可以用我們愛和智慧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甚至是優秀的成長環境。

比如《許三觀賣血記》裡面,父親沒錢,就用「口述」的方式給孩子們「炒」了一盤盤可口的菜肴。孩子們「吃」地津津有味。我想,這些孩子長大後,回往這輩子的美食,爸爸那次做的菜應該是最好吃的吧。

再比如《美麗人生》裡面,爸爸和兒子被關押在集中營裡面,失去了自由,爸爸都自身難保了,但是憑著對孩子偉大的愛和自身高超的智慧,居然讓孩子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牢獄生活,至始至終孩子都不知道自己在坐牢。

我想他們才是我們做父母的榜樣,物質條件對孩子來說不是最重要的,所謂「條件不好」有時甚至只是做父母的逃避責任的一個借口,其本質是:不願意花更多的努力和精力去養育自己的孩子,而只想通過財力來解決一切。

養育一個孩子需要的是「走心」,而不是「花錢」。

很多年輕的媽媽們,看到別的媽媽推著幾千塊的進口嬰兒車,自己卻是「好孩子」就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孩子。但是,在基本性能和安全沒有問題的前提下,真的是對不起你的孩子嗎?還是對不起你自己那份成年人的功利心?

我不是推崇苦難教育。物質條件當然是越好越好。但是當目前真的不是很好的情況下,讓你的寶寶來到這個世界,和爸爸媽媽一起努力,並肩作戰,相互扶持,共同成長,一起享受豐收的喜悅,豈不是一件人生樂事?


* 什麼叫「足夠好的家庭環境」?題主預算要花多少年能達到目標?達到目標的可能性有多大?

* 如果達不到?是否就不打算要孩子了?

* 題主和你伴侶和你身邊的同齡人的父母是否都是創造了「足夠好的家庭環境」才要的孩子?有「足夠好的家庭環境」就必然會優秀?


說的好像過了三十歲生的孩子都能給他足夠好的條件一樣。


想起來我一個熟人所說:

「你沒有六位數存款還敢養孩子?」


如果你確信能夠在未來有足夠好的環境,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見證你們環境的改變,對他不也是個很好的教育過程嗎?


那只是你眼中足夠好的環境

孩子眼中足夠好的環境 是溫暖的家庭 常吵常好的父母 睡前一起聊天的媽媽 好奇時哪怕當時不在身邊也總會耐心解答的爸爸 早上能吃到家門口麵包店裡最愛吃的麵包 吃過晚飯可以跟身邊夥伴樓下空地玩耍 至於空地上有沒有遊樂設施都不重要。

還有 如果孩子小時候能親身感受到父母的奮鬥打拚 他會更加珍惜以後所有的一切。到了他該奮鬥的年紀 他會記起從前 學著你當年的樣子去奮鬥。影響一生


別的城市不知道,僅天津

月嫂將近一萬,月子中心兩萬,金寶貝3000-5000,華夏未來幼兒園3000還什麼都不教,想學什麼另交錢

這還是學齡前不算玩具衣服奶粉房貸,你每月多支出這些受得了嗎?

一般人研究生畢業25-26歲,找個體面的工作最多最多一個月一萬,發展個三五年就算你頂尖了兩萬,倆人同效的情況下,天津市裡房價最低1萬2,學片區再加3000-5000 就算是40平米小房子也要50萬,當然了,你有那工資不可能去買偏僻非學片小房子,那麼一套房就得至少200萬

以上說的所有都是中等水平開支,那麼你說的足夠好是個什麼概念呢?

父母和孩子是共同成長的,你這個問題就好像我沒有車沒有房沒有事業就沒資格娶媳婦一樣

可是不靠家裡有幾個人在30歲前達到目標?這還不說孩子是想要就能懷得上的嘛

你想要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環境沒錯,可事實如此,我們都是普通人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除去自主創業成功和當上企業高管的,35歲左右,便是一個人職業的最高峰了。

此時父母尚且健康,自己身體也不錯,孩子的奶粉教育擇校費什麼的,也就這個時段承受的起了。

真的35以後生孩子,等到孩子上學最要花錢的時候,父母老了需要照顧,工作上年輕人在後面追趕,這時候才是最大的中年危機吧。

既然中年危機人人都有,何不減少一點風險是一點呢?

關於人脈眼界就更是無稽之談了,孩子三觀開始成形至少15歲,就算25歲生,給孩子造成影響也要40了,40歲和50歲的人脈眼界相差不大吧,該有的早就有了,沒有的也就一輩子沒有了。

只是若雙方父母不肯帶孩子,事業無法發展的問題,我至今覺得無解,但不管在哪個年齡段,你停家裡三年試試,再找工作還是30歲比40歲好找點吧。

說的更明白點,你知道27以上未育女性多難找工作嗎?


我本來想生個足球隊,跟老公在一起的時候也說好最少生五個娃娃,現在剛生了一個,懷孕坐月子是我人生中經歷的最黑暗的時光,唯一的甜蜜就是與寶寶的互動,第一次在胎心監測儀前聽到他的心跳,我覺得特別感動,生他出來的那天我為自己感到驕傲,帶他出門我覺得很洋氣,有時候看到他就深深的感受到了生命的偉大與神奇。和老公兩個人也因為他接受了彼此身上的毛病並且都在努力改變。生他出來之前我覺得我是為了見證一個生命的成長而生他,他出生之後我覺得他對我們兩個就是一種救贖,因著他成為更好的人,變得更寬容平和。現在我們都在努力做一對好父母,孩子就像雕刻師,他的出現就是為了讓我們發現更好的自己。

經濟問題當然也很重要,生孩子之前我跟老公都是入不敷出的人,有了娃娃之後工作更有動力收入有了一定的增加,而且支出方面也會精打細算了。做媽媽之前覺得如果自己掙的錢那麼少還不能自己花完一定是很糟糕的事情,有了孩紙之後,變得更容易滿足,一茶一飯一床一娃兒足矣!


你說的好環境是沒有止境的,等你奮鬥得到了一些東西,眼界又要更高了。物質的東西是木有止境的,重要的是能做到夫妻相愛,並且花時間陪伴孩子成長。


我覺得有這樣想法的父母是非常負責的。這個社會確實兇險又複雜,身為父母,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在太小的年齡段里因為自己而變得沒有選擇權,這點任何人可以理解。我給題主的建議是,丁克。因為你既然現在會考慮這個問題說明家庭條件方面還不夠給孩子足夠好的條件,但是,人心是沒有滿足的時候的,尤其在對待孩子的時候,今天你讓他上區重點,明天就希望他可以讀國際學校,後天覺得乾脆去歐美接受最純正的西式教育最好,今天你給他吃進口食品,明天就會覺得國內空氣不好還是出國吧,後天就希望能夠舉家移民過去陪孩子。平心而論,每個父母都希望盡自己所能給孩子最好,這很正常。題主既然擔心現在不是自己條件最好的時候,如果要孩子,可能孩子也不一定幸福,那麼,試問,條件好了,孩子就一定養得好么?而且,既然你現在會有這樣的擔心,那真的很難保以後條件好了有了孩子還是會擔心自己所給予孩子的仍然不是最好的,既然無法平衡這些,就選擇別要孩子了。不要以孩子為借口,把自己的奮鬥說得很冠冕堂皇,孩子不一定需要,更不要真的到了條件好了發現妻子錯過生育年齡了而後悔,你承擔不了以一般的條件教育出一個優秀孩子的責任,那你自己真的就能優秀嗎?


反對那些說劉強東解決和換年輕妻子解決該問題的,男性的精子也會隨著年齡上漲出現質量下降,低質量的精子對胎兒影響也很大,所以男性年紀大了也會導致後代質量下降。

另外30~35歲之間生出的孩子,並不比25歲左右生出的孩子質量低多少,所以題主可以耐心奮鬥到三十歲,當然,要足夠堅強抗住周圍人的風言風語。


生理心理經濟綜合最佳生育年齡為女性的34歲。

但如果你非要認定是23~30那也沒辦法。


其實你並不需要為孩子創造最好的家庭環境

你需要讓孩子 長大以後需要拼爹的時候,不至於輸的太慘


如果你為孩子創造好的物質條件,是以孩子成材為目標的。那麼讓孩子的成長貫穿於家庭成長的過程之中,這種體驗是極有助益的。但這個過程對父母精力的考驗蠻大的(所以要選最佳生育時間),需要同時balance很多事,需要夫妻更默契的分工,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小孩也會學習到當面臨挑戰時,該如何解決問題。

所謂家庭富裕的小孩不容易成材,結論有失偏頗,但是說的也是這樣的小孩缺乏危機感和期待感。危機感和遠見是成對出現的。期待感和努力是成對出現的。肯努力和有遠見是走向成功的兩個重要品質。

(這裡面插一句,由收入層級劃分的階級也決定了小孩的未來,所以這裡探討的不包括底層和上層樣本。畢竟多數人窮其一生的努力,也不過是在同個階層的上下緣晃蕩。)

如果你積累物質的目的是為了孩子出生後的生活更輕鬆,特別是大人更輕鬆。(譬如選擇私立醫院生產,僱傭阿姨,上國際學校,更多的課外活動等等)那麼確實可以適當錯後生育時間,但是問題是精力也是隨著年齡增長在削弱,由此因為配合不到孩子的需求和節奏而產生的gap,同樣會增加麻煩。

總之你的小孩,你做主。對自己的選擇負責的思路是毋庸置疑的。別人能給的都是別人的想法而已。


推薦閱讀:

歐美國家的家庭生寶寶需要爺爺奶奶來帶嗎?
幼兒貧血怎麼辦?是葯補好還是食補好?怎麼食補?
如何給孩子斷奶?
網上傳的哪些讓人販子騙小孩子信息或者利用迷幻藥想抱走小孩的事是真實的嗎?
生娃和育兒方面有哪些「智商稅」?

TAG:育兒 | 家庭 | 家庭教育 | 社會 | 生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