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男孩完全洞悉了父母教育他知識的意圖,總是非暴力不合作,如何順利的教他數學?

我是一名內燃機工程師,我愛人是一名大學英語老師。

兒子小時候玩過一些杜曼的閃卡,也看過一些兒童繪本;三歲前兒子表現很乖也願意看卡片圖書學識字,基本能認識所有常見車型與動物,識字二百字左右,數字能數到二三十(不理解數與量的關係),自理能力較差(吃飯愛看動畫片,要家長喂)。

到了三歲情況發生了變化,第一、兒子不願意再學漢字,教他問他,即使他認識也說不知道,有時候心情好,還要裝模作業玩角色扮演,比如讓他當老師,他教你,才高興說幾個字,也不長久;

第二、數學的學習,我買了數字的卡片,還有蒙氏的紅藍數棒,按說明視頻裡面的教他,他總是找借口,比如「數棒只是玩具」,「不是這樣玩的」「不行~~~~」,我一教他手划過數棒數一二三,他就搖頭晃腦,轉移注意力,要麼拿數棒當尺子裝模作樣量車子,要麼拿棒子學動畫片裡面奧特曼武器之類;

第三、,他最大的愛好就是玩工程車,看書,看動物(他有很多汽車動物等圖冊,兒童繪本),最近喜歡上了樂高的積木,他天天拉著我玩,由於手協調能力不行,一直讓我幫他搭,除了這些,其他他都不願意學了。

我愛人脾氣比較急,兒子一開始非暴力不合作,她就容易生氣,用教育學生那套教育兒子,於是家裡雞飛狗跳......

我是覺得兒子愛看書么,其他學多學少也算了,數學希望他能早點有個概念,請各位支支招!


謝邀。

題主先前私信了我這個問題,我建議你以問題形式提出來,是因為你的這個案例有共性,並且普遍的發生在許多「自己買蒙氏教具教孩子」的家長身上。我們遇到過一些家長,也如同題主一樣,自己買教具(而且往往是數學)在自己家裡面教孩子,結果完全沒有任何效果的情況。

我想通過題主這個問題,一口氣終結掉有關「家長可否買蒙特梭利教具在家裡教孩子?」、「蒙特梭利的數學教育那麼好,老師能不能多給我家孩子教教數學領域的教具?」這兩個問題。(反正按照蒙氏在知乎的小眾範圍,估計我是等不到問這兩個問題的時候了)

那麼,題主,以及我前述的家長們,你們存在什麼問題呢?主要有以下三點:

對蒙特梭利教具使用方法的誤區

對兒童掌握數理概念的正常發展過程存在誤區

對兒童心智發展過程存在不合理的預期

一個個闡述說開:

1、對蒙特梭利教具使用方法的誤區:

首先,我必須強調,即便是受過專業訓練的蒙特梭利教師,一般也不會輕易的把教具直接搬回家去教自己的孩子。原因如下:

a.缺乏足夠的環境氛圍影響力,難以幫助兒童形成學習新概念時所需的專註力。

b.當作為家長的角色時,要扮演並切換成教師角色已引起兒童形成專註是有困難的。

c.家庭環境比起教室環境,存在更多轉移兒童專註力的環境干擾要素,而在蒙特梭利教室里,這些環境干擾要素往往會受到教師的控制,從根本上杜絕。

d.未受過訓練的家長,即使看了幾盤蒙特梭利教具操作示範視頻,了解了教具操作的流程。但對於許多教具演示中的細節問題,往往沒有足夠的意識,而正是這些細節問題的綜合作用,再加上演示的影響,才使得蒙特梭利教具能夠發揮作用。

e.最重要的,如果孩子因為在家裡做過了這些教具,當再回到教室里時,教師要重新啟發孩子對此教具的興趣,就會十分困難了。「第一個禮物」(First Present)是十分重要的引起兒童興趣點與對教具專註的時機,哪怕作為專業教師,我們都並沒有100%的把握,讓每個孩子能夠在第一次演示的時候就愛上這一個教具,對著一個教具感興趣,對於未受過訓練的家長而言,我不認為你們能夠做得更好。

因此,一般而言,我們不建議家長把教具拿回家自己教孩子

2、對兒童掌握數理概念的正常發展過程存在誤區

家長往往會認為,有許多東西越早給孩子接觸越好,然而實際上,家長往往沒有足夠的能力來判斷,你現在所教給孩子的,讓孩子所接觸的,究竟是否是孩子現在能力階段所能消化的內容。舉一個更通俗易懂的例子,這就好像一個剛升到15級的聯盟玩家就吭哧吭哧的想去單刷「死亡礦井」是一個道理,最終的結果只可能是一次又一次的躺屍。並不是說死亡礦井不能單刷,而是你需要有能夠單刷的能力、技術、等級和裝備。

而對應在兒童的發展之上,其實是同樣的邏輯,就以蒙特梭利式的邏輯來解釋這一概念吧,兒童在真正開始接觸與學習有關「數學」領域(特指「數與量的對應」、數序、十進位系統、四則運算這幾個部分)的內容之前,他具體而言需要做到哪些預備呢?

-秩序感

此處所知的秩序感,特指「將一件事情按照步驟逐步執行並推進的能力「,也許你會覺得這個能力對於3歲的孩子來說太難。然而我可以告訴你實際上,很多日常生活中,我們無意間完成的很多動作,都可以經由我們自身分解動作的方式,分解成」由一個個步驟完成的流程「

比如洗手的步驟、上廁所的步驟、穿衣服的步驟等等,這一方面是在鍛煉兒童自理能力的同時,另一方面也是在讓他體會」按照正確程序做事情的重要性「,因為往往,孩子只要沒能按照我們所示範的步驟來操作時,他就容易陷入失敗的嘗試之中。而這,不是跟數學的運算流程十分的相似么?

」錯誤的步驟,導致錯誤的結果。」

-一定的動作協調能力

不要認為動作協調能力好像和數理邏輯、數學的學習等沒有任何關係,實際上在0-6歲階段,兒童的動作協調能力,是孩子探索任何領域的最基礎能力。只有當孩子能夠熟練地掌握與使用自己的身體時,他在進行更加深層次的智能性的探索才不會出現障礙與挫折。

舉一個淺顯易懂的例子,數學的學習到了四則運算時,肯定要進入列豎式運算的過程吧?那肯定就要用筆吧?那肯定就要用手握筆吧?可是如果你的孩子,連勺子都握不好,你覺得他能握筆么?

-豐富的感官觀察與運用的經驗

這部分實際上與動作協調能力是一同在增長的,其實際上影響的,不僅僅是數學層面的能力,具體請見我的專欄中http://zhuanlan.zhihu.com/Montessori/20131943里有關GPS部分的敘述。

-G、P、S的思考模式

詳見http://zhuanlan.zhihu.com/Montessori/20131943中的GPS部分。

-一定程度的專註維持能力

雖然說,孩子對於感興趣的事物,必然是能夠進入專註狀態的,然而維持這種專註狀態的能力,確是需要我們後天的去延續與培養的。而怎麼樣去培養孩子維持專註的能力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在給孩子賦予其感興趣的事物、工作與任務時,加入「適當難度的挑戰」,所謂適當難度,就是「不太難」也「不太簡單」,必須是孩子有基礎能力能夠完成,但又不會簡單到幾乎不假思索就能完成的事情。誠然,那些事情適合這樣做,未受過訓練的家長是需要一定經驗積累才能夠形成判斷的,然而絕大多數孩子能夠在這個年齡階段自己完成的日常生活環節,其實都具有這樣的功能。只是家長們往往看著孩子慢吞吞的心急如焚,或是被孩子耍賴撒嬌賣萌一兩次以後妥協了,就包辦代替了……這實際上,以我們行內的說法,就是「剝奪了兒童發展自我的機會」。

你知道以上我所談論的能力,光是在教室里,我們就要花上整整近一年的時間來為孩子打基礎嗎?沒錯我指的就是3-4歲的這段時間(2.5就進來的可能會更長),在這段時間裡,孩子需要遍歷和體驗包括日常生活、感官教育、語言教育甚至是一部分文化教育領域的工作,來綜合與全面的發展上述我所說的這些,與數學相關的能力。

而你所使用的給孩子教授數學的教具——數棒,你又是否知道,它的建議參考教學年齡,其實是4歲呢?

3、對兒童心智發展過程存在不合理預期

對於這,我相信,今天已經不是我第一個人在講。你也必然從其他的許多專家、學者、教授的講解或視頻中聽到過類似的論調。

然而我還是要說,不要讓自己抱有對孩子過分的預期,只因為這有可能會引發並關閉你和孩子之間,本應該建立起的愛、親近、信任與溝通的正向循環。

你需要相信,並追隨兒童自己的步調前進,當孩子是走在自我興趣所引導的的道路上時,他才能夠100%的形成專註。如若反其道而行,只會令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領域興趣漸失,最終變成條件反射式的厭惡,我想你也不希望看到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吧?

推薦你好好讀一篇文章:《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作者是張文亮。我知道,你著急,你擔心。然而眼下最重要的,你要明白,當下什麼才是對你的孩子最好的環境。

以上誤區克服以後,眼下的當務之急是什麼呢?從題主描述之中可以看出來,您家孩子目前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存在問題的。我的建議是先從逐步建立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開始。不要小看日常家務活對於兒童認知能力提升的幫助,經過合適安排的家務訓練,是具有同時發展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我前面所述的所有「數學前置能力」的功能的,這種一石二鳥的好事,我想你也是樂於見到的吧?

至於怎麼樣去執行?我在專欄:http://zhuanlan.zhihu.com/Montessori/20131943裡面描述了一些思路,你可先參考並在家中嘗試看看。

當孩子能夠在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我前面所述的基本能力的部分,都有一定的基礎時,我們再來談一談如何進行數學部分的教學。

然而,我仍舊會建議你去找到一間蒙特梭利學校……家長自行在家教育的變數實在太多,效果不可控。

就醬,希望有所幫助。

PS:三處專欄引用的其實是同一篇文章。

PS2:想了想,補充了最後一段自己最終的看法。

如果確實在自家周圍,沒有找到很靠譜的蒙特梭利學校。

同時自己也沒有條件去接受專業的蒙特梭利教師培訓。

我的建議是,把學費留下來,有機會就多帶孩子出去外面轉一轉玩一玩,也挺好。

起碼,孩子開心。

總比買了一大堆蒙特梭利教具,教的似是而非的效果,孩子不見得快樂,成人也不見得順心,要好的多。


三歲的孩子可不就是讓他玩么

幹嘛那麼心急讓他學「知識」?

他明明都反感了還死命灌

這不是逼著孩子放棄學習么?

想孩子早學「知識」

可以利用孩子的興趣啊

蒙台梭利是一個教育理念

教具只是工具

不是非用它的教具不可

不顧教育的理念專攻教具

不是舍本求末么?

樂高是非常好的東西

用好了一點兒也不比蒙台梭利的教具差

色彩分明很容易就教會孩子識別顏色

不同大小的block

可以教孩子識數

不同的形狀

幫爸爸找一個紅色的1x2的方塊好么?

多好的教學

教孩子照著樂高拼圖的步驟操作

孩子很容易就建立了讀圖能力

細節識別能力

而且樂高非常鍛煉孩子的手眼配合

三歲的孩子應該可以拼了

當然不會很順利

所以正好培養耐心和專註力

你說他手眼協調不行讓你拼

側面說明你在他玩樂高時打擊過他嫌棄過他

而且不只一次

或者就是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

沒有鼓勵他繼續嘗試而是代勞了

我的孩子在三歲時已經能自己照圖拼4-6歲的樂高不用我幫忙

而且可以自己專註地玩一個小時以上無需成人干預

另外

從你說的孩子自理能力差

也可以側面推判

你們是重「知識」學習輕生活能力培養

這是完全跟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馳的

建議題主夫妻還是認真研究一下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

吸收精華

改善自己的育兒觀念和方式

別把教具當理念

蒙台梭利的教具的確好

但那也是長期的教學實踐一點一點積累下來的

難道初期沒有這些教具的時候

蒙台梭利就沒法教育孩子了么?

顯然不是啊


簡單回答一下,順便講講我的體會,也請 @高玄曄老師指正。

其實高老師說的差不多了,蒙氏教育分為教室環境和家庭環境兩部分,教室環境下的專業教具,在家庭環境下很難做到「準確呈現」,具體參考高老師的回答。

孩子不專註,一般來說就是兩個原因,一個是沒有給孩子提供能夠讓他專註的東西,沒有找到他的興趣點,或者是玩具/教具的難度太高或太低,還有一個就是呈現方式的問題了。

其實退回來說,所謂的「教具」就是Material,材料而已,只要是能支持某一個孩子在某一個時期的發展,這件東西就可以算是個教具。

家庭環境下的教具,實際上就是孩子用的生活用品,準備的難度在於,一定要適合孩子的尺寸,另外盡量精美,簡潔。比如符合孩子身高的桌椅等傢具,墩布掃把,水壺水杯,刷子海綿,做飯的碗,案板,打蛋器等等。

具體這些「教具」的話,宜家可以買到一些,另外推薦一家淘寶店,(我這不算是廣告吧......),店主是溫州那邊的蒙氏教育工作者,他家有很多上述適合孩子的家庭生活用品,完全符合蒙氏的標準,記得問他們要操作指導。店名是: 蒙生蒙台梭利家庭教室。

另外關於家庭環境下開展蒙氏教育的話,還可以參考一下這個視頻:

Edison"s Day - 埃迪森的一天 - 蒙特梭利家庭環境 - 20月齡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Y4NTA2Njcy.html?from=y1.7-1.2

視頻中小朋友的父母都是蒙氏教師,視頻中展示了一個20個月的小朋友如何在家庭環境下生活和照顧自己,非常有參考價值。

我們老說「平等地對待孩子」,我理解,這實際上意味著,孩子作為家庭中的一員,不應該僅僅享受成人的照顧,同樣應該承擔一定的家庭義務,前提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

很多國外的蒙氏教育者都建議在家庭中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飯,這是一項很好的工作,家庭成員彼此合作,然後共同分享勞動果實。

在實際操作中,我覺得中餐讓孩子做起來確實有難度,西餐是不錯的選擇。

我家小朋友現在三歲兩個月吧,也是從他差不多將近兩歲吧,可以慢慢學慣用削皮器給黃瓜削皮,圓頭小刀切水果,拌制沙拉;用打蛋器攪拌雞蛋,這種畫圈的工作,幾乎有一段時間是他的最愛,然後一起和面,用小模具刻出小餅乾;或者是和我們一起在披薩餅皮上灑滿蔬菜,香腸,乳酪絲。


做為一名曾經的教育工作者,見過很多像題主這樣的家長,老規矩,先上結論:請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請不要以一己之願,拔苗助長。否則,事與願違,導致孩子心理不健康,產生厭學心理,形成逃避行為模式,屆時家長你悔之晚矣。

中國的教育制度向來受人詬病,其中非常突出的一點,就是,不管科不科學,不顧發展規律,直接硬上。

我們做過對比實驗,注意,這些都是家長自願的。將一個班的小孩(年齡為4歲-5歲)分成兩組,進行認字和數學課外輔導。A組學習任務簡單,就認最簡單的字,如一,二,上,下,中等字,並讓孩子們照著這些字,寫出來;數學學的是二十以內加減,叫孩子們運算出結果。B組學習任務複雜點,認的字是祖國,愛,騰等這樣筆畫較多較複雜的字,並讓孩子把這些複雜的字寫出來,讓孩子們練習連加連減,類似於以下:12+3+9=?20-4-11=?每隔兩天增加一點難度。

實驗半個月後,結果如下:

1、在B組中年紀越大的孩子,學習效果越好。年紀小的孩子學習效果很差,學起來就是雲里霧裡的樣子,半個月後,學不會、學不好的孩子,上課時分心、走神情況增多,出現厭學情緒,有消極厭學行為,比如趴在桌上說身體不舒服,寫字太累了手疼或者肚子疼,或者老師跟他們說什麼,他們都不願意聽。

2、對比兩組學生的整體狀況,A組學生對待上學的態度更為積極,更為快樂,課後和上課情緒基本一致,都是比較快樂穩定的。B組學生整體情緒下滑,課後很開心,上課情緒壓抑一些。尤其是年紀小一點的孩子,情緒上反差很大。

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把兩組對比情況都跟家長講了,有一些B組的孩子家長會認同我們的實驗結果,學會思考和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將孩子轉到A組,學習簡單一些的知識。但是,仍有一部分B組家長不認同這些,他們固執的認為可能是老師沒教好,孩子才沒學會,或者真的就是身體不太舒服等原因,他們還是堅持教孩子更有難度的知識。甚至向園長提出老師該更盡職責教會孩子,或者延長孩子的學習時間。不可思議吧。

對於這樣的家長,我們在勸說無效後,也只能隨他們好了。但是作為學過兒童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的人,知道家長這樣的做法是拔苗助長,會導致親子關係緊張,孩子長大後進一步厭學,對孩子百害無一利,然並卵,這些家長只相信他們的認知,同時覺得我們老師水平低下。好吧,我們水平低下。請按您的想法做。孩子是你們自己的,我們可憐這些孩子。

最後,孩子都是可愛的天使,請家長不要因為不切實際的期望,強加給孩子太多的負擔,儘管他們還很小,但,請尊重科學,請尊重孩子。


我想提醒一下,強迫孩子學習會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拖延症。現在只是雞飛狗跳,等到他上小學時,10分鐘的作業他能寫到1小時,那時就更麻煩了。

從愛的角度說,我們做父母的首先要尊重孩子,然後幫助他學習,既不是強迫他學習,也不是代替他學習。

從教育技巧來說,如果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那是大人缺少教育方法,而不是孩子的問題。您愛人的學生想必也沒被激發出興趣來(不是指責她的意思,大部分老師都這樣,激發興趣是需要耐心和時間,老師未必有)。


最近生了孩子,才知道現在流行一種新的東西:早教中心。朋友幫她孩子報了名,花了一萬多,從孩子六個月,每周上一次課,上到兩歲半。

我聽了不由啞然失笑:現在的孩子的起跑線定的好早啊,以前有學前教育,現在有幼兒園前教育。

跟老公說起這個,我們倆觀念非常一致:我們的孩子不會參加早教中心。除此之外,我們也不會在家裡刻意的教她認字、做算數、學英文。

我本人學生時代一直是個好學生,經常感到壓力很大。父母除了關注我的身體和成績,對我其他方面的成長漠不關心。我學生時代總是陷入這樣的錯覺:只要我學習好,我就會得到幸福的。長大了才發現自己錯的離譜,學習這條路沒有盡頭,其收益跟內心的幸福與否也關係不大。再大一點發現了一個更殘酷的事實:我的父母之所以這麼在乎我的成績,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緩解他們個人對這個變化過快的世界的焦慮。

現在我自己也有了孩子,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什麼東西是我可以教給她的,我只想教會她感知幸福的能力。如果說我對她有什麼期望,我只希望她做一個正直、快樂的人。將來她開始上學了,我希望她能夠體會到求知的快樂,而不只是在意成績的高低。

而在上學之前,就盡情的玩吧。


閃卡認字真的反人類,無聊!停止!玩中學,做中學。


題主,您二位能隨便找本發展心理學的書看一下不?這自家孩子呀,折騰起不心疼?


忍不住跑來答題。

你們可不可以等等他?你們可不可以看不見?

我知道這其實很難做到。

今年已經第三次教我家孩子認識鐘錶,他很快就要七歲了。

剛五歲的時候(有個別孩子已經可以開始學習認識時鐘了),藉助多湖輝的啟蒙書,我就教會他認識了整點和半點。

幼兒園大班,老師又教過一次,拿著紙盤子做的鐘錶,還配合玩老狼老狼幾點了。依舊只會整點和半點。

這時,班級裡面有不少孩子已經認識鐘錶了,我在家稍微強化了一下,很快又忘,我想他可能還沒到時候,過段時間再說吧,這件事又過去了。

學前班(上學月份不夠其實還是大班),有一部分一年級的數學內容,依然學習鐘錶。我在網上買了個漂亮的手工龍貓鐘錶,又是縫又是粘,老師都拿著他的鐘錶給小朋友講解示範。

這次他徹底明白了每個數字表示五(分鐘)。(此時,他數數已經會五個五個數數到100,和十個十個數數到100了)。

上個月有個周末,早上起床我說,媽媽沒戴眼鏡,幫媽媽看看幾點了?他看了半天,說:「三十五點十分。」「哦,七點十分了,再睡一會兒!」

明年再說吧。

其實你們是不是「順利」這件事,並不是最重要的。


放著我來!這和我小舅舅家孩子情況一模一樣啊!!!

三歲的孩子喜歡看工程書喜歡玩樂高,這都是值得鼓勵的。

過分的早教只會讓孩子厭惡學習。

我小舅舅家的孩子在三歲的時候的情況可以和和題主孩子的情況一模一樣,孩子喜歡玩遊戲和樂高玩具,厭惡大人對他的過度教育,孩子那段時間不光不學習還經常性的破壞家裡東西,一不順心就摔杯子砸枕頭,嗯,我有個眼鏡都是被他一巴掌打到地上摔壞的。

這之後我小舅舅就開始反省了,停止了一切不適宜的學前教育,每天晚上下班之後帶孩子去廣場和同齡小孩玩,這就開發了小孩的天賦。小舅舅發現孩子能和所有的小孩處好關係並且處於領導地位,孩子在這種每天和同齡人的交流相處之下越來越開朗,在其他小孩可能說話還結巴的時候就成了一個小話癆,他能和大人口齒清晰的溝通自己的意圖和敘述一件事。

還記得這個孩子愛玩手機遊戲和樂高么?小舅舅就開始和孩子一起玩手機遊戲,然後引導孩子玩植物大戰殭屍和我的世界這種策略性和開發智商的遊戲,然後遇到困難一起看遊戲講解視頻,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和大人的關係從原本的僵化變到形影不離。

今年這個孩子五歲了[我剛打電話問了一下],我去小舅舅家的時候看到了我特別驚訝地一幕。這個孩子也就是我得小弟弟他在邊組裝樂高玩具邊口齒清晰地講解,而我小舅舅在一邊錄製,錄完之後他們把視頻放在網路平台,居然點擊率還異常的高,這一幕真是看的我目瞪口呆。小舅舅說這是孩子自己提出來的。

我覺得這樣的孩子真是已經太優秀了!

再說一個故事,一個特別愛看書的人說的,他說他愛看書全是他爸的功勞。他小的時候,家裡有個大大的書櫃,但是上面有鎖頭,他就特別好奇裡面到底裝了什麼好東西於是讓他爸爸給他把鎖頭打開看看,結果他爸爸只是從裡面拿出倆本書說你現在只能看這個,然後又把大書櫃鎖上了,他在一定的年紀,書櫃對他開放的只有一點,隨著年齡的和閱讀書籍數量的增長,書櫃才能對他開放的更多,就是這種類似於遊戲獎勵的制度,讓他對讀書越來越有興趣。

希望以上倆個事例能夠幫到題主。


看到這樣的題目就勾起我悲慘的童年回憶,我爸媽業務上非常優秀,但是教育孩子缺乏耐心且不切實際。在我剛能聽懂人話的時候就報以非常大的期望,覺得我未來不僅要考上比他們母校好的學校,而且要如何輝煌。小孩子已經懂得看臉色行事,同時又對未來缺乏概念,為了當下日子好過點而討好爸媽好好學習,而不是為了自己未來而學習。學得好他們認為是理所當然,因為我們給你創造了好的條件,學的不好就勃然大怒,覺得是孩子的錯,你怎麼就不認真呢?

我且問一下,要是有人跟你說18年後你會面臨困難,所以這接近20年的時間內你都不能玩耍,要頭懸樑錐刺股每天奮發圖強,你能做到不?

你剛出生還沒好好看看這個世界,就背負上了18年後高考,以後光宗耀祖的壓力。這難道就是你生而為人的意義?望子成龍說得好聽,人家孩子才過了三年人類的生活,他有說他要成龍嗎?說不定他要周杰倫呢!這不過是自私的父母,無恥的把生活的壓力轉移到孩子身上。

有時間逼迫一個才剛會走路說話沒多久的小屁孩學數學,不如多掙點錢讓孩子以後讀好學校,給他準備一生無憂的錢。因為你最可控的只有你自己的時間和心智,而不是別人,哪怕是你生的人!不要指望你能為孩子規劃好一切,請放手讓他自己去探索自己的人生。

才三歲就背負上父母的期望,這父母還缺少耐心和尊重孩子的心,真是悲慘。我彷彿看到我媽穿越時空到了20多年前在知乎提問。雖然過了這麼多年,想起童年還是咬牙切齒,痛苦和壓力撲面而來。希望答主重新看看教育方面的書,收起你的虛榮心,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否則我可以預言,在他學好之前,你們的親子關係會先毀掉,你將以漫長的時間來面對你們不親密的關係,他對你的疏離,孩子彆扭的青春期,這都將出現在他高考前。


你的教育意圖也太簡陋了,三歲孩子都能看透,「你拿我當三歲小孩兒啊?」

多和孩子玩兒遊戲吧,才三歲就能體會到生存的艱辛,你們倆也真捨得。


既然你是學數理出身的,下面乾巴巴幾條應當容易理解:

1,「教育」的本質是學習「規則」。

2,探索「規則」的原因要麼是出於興趣,要麼是避免受到傷害(不安全感的由來)。

獎勵?不在範圍內。

3,作為家長,你只能適當借用不安全感,而不是打造不安全感,因為後者是與天性背道而馳的。

而小傢伙天生對安全邊界異常敏感,可以輕易戳到你的底線。

4,蒙式方法論的出發點在於「使其有用」,本質上是外部規則和價值觀約束的,約束範圍之外就是不安全區域。

發現興趣?只是為了找到適合的「模子」以便套用。

5,既然如此,為何不去激發興趣呢?

最後補一句:小傢伙的世界規則,跟你的規則,肯定不會完全一致。

你正是因為認識不到這一點才會崩潰求助。


題主,你的孩子不是在抵抗學習,而是在抵抗你的意志,因為他三歲了,開始建立了自我意識,你和你愛人強迫他學習是在剝奪他的自我。

你們想強迫他學習你們覺得有用的知識,全然不在乎他的意見。對,你看得沒錯,他是有意見的,就算他三歲也是一個獨立的人,他是有自我意識的,是有靈魂的,不是一個機器,所以不可能只執行你們的指令。

你還口口聲聲聲討他看穿了你的意圖,那是不是你寧願他看不穿?你寧願他沒有獨立思維能力?我倒覺得你們的小孩非常可愛,非常聰明,三歲的年紀就明白要跟他的父母在人格上劃清界限。

反而是你跟你的愛人,雖然受過高等教育卻還沒有明白人和人是有界限的,你需要尊重他人的意志和人格,明白他人有選擇的權利。這個無關誰對誰錯,並不是說你對就必須要聽你的。你覺得他是你的兒子,而且你是為了他好,所以他要同意你,附和你,明白你的良苦用心。不如你和你愛人先好好反思一下,你們為何在為人父人母的年齡卻認識不到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和界限。


我的女兒兩歲半多點,我覺得這兩年多時間教會她很多東西,對於學習上的,不強求,太小了,會了我們高興,不會也沒事。大人也是邊做父母邊學教育的。急是急不來的。

我想總結下做了什麼

一 帶她出去見識不同地方和人,不會有怕生心理,見陌生人都會大方打招呼,和一些小區的人還能聊幾句,如

問:你去哪裡了呀

答: 我去公園玩

教她跟人求助,媽媽你幫幫我吧!

二 讓她動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我洗衣服,她要求也加入。我會拿個臉盆給她洗襪子,肥皂也給她。然後就興高采烈洗很久了。衣服濕了,換。有時我也會失去耐心,我就說,我沒有耐心了,我要生氣了,她就明白了。

罵一頓的時候,最後我會解釋為什麼罵,哪裡是要改的。知道錯了沒有,知道了。我知道錯了。

會認錯也是非常可貴的性格。希望會陪伴她長大。

每天我們出門扔垃圾時,準備一個小點的垃圾袋給她,比較輕的,只要到了出門,她自己主動就會去拿小垃圾袋。會親自丟到樓下大垃圾桶里,夠不到,她會腳踮起來。

三 我們也重視教育,有買一些兒歌故事書,故事光碟,圖畫冊,不過我們都是邊玩邊學,我跟著學了不少知識。比如三字經,因為我自己沒背完,她和我是一樣,到了教五子,名俱揚,就背不下去了。我們一起看八仙過海的故事,愛麗絲夢遊奇境,機器貓的電影,恐龍世界,她會的東西還是真不少的。偶爾學英語,教她五官怎麼說。不過主打還是中文。

其實不少時候是邊玩邊學知識的。如樓下有高速列車開過,就教她什麼是火車,特意帶她坐了一次火車,顯然她很高興。

汽車牌子,學了奧迪,大眾,寶馬,賓士,其他小牌子的,不好記以後再說。

四 教她分辨人的情緒,高興,傷心,生氣,以至於外面陌生人的情況她都會有自己的意見。說,小寶寶被奶奶罵了。

她會安慰人,有人誇過這點。她會和人分享東西,奶奶說,這個女兒真是生的好,懂事。我想說,都是媽媽教育的結晶好不好。每次吃水果,都會讓她先給一點爸爸媽媽,而且要先給媽媽一個吻,才可以開吃。她最近不知從哪學會了,媽媽,我愛你。

有時要發脾氣時,聽到這句,我就心軟了。希望以後你也多服軟,少吃虧。

很多事情給她選擇的機會,出去買東西,你喜歡哪一個,她選擇了,就買那一個。讓她比較有主見, 希望以後她能保持。

孩子,媽媽已經盡自己所能來開導你。

這就是我的寶寶,很歡快,活潑。


看了題主的描述,實在慚愧。家有小帥哥一枚,兩歲。雖相差一歲,但差距不止一歲呀。

我還在糾結孩子不吃飯就餓的做法是不是不尊重孩子意願的時候,題主已經在關注教學的問題了;

我還在糾結孩子還不怎麼說話的時候,題主的孩子已經會認識那麼多字了;

我還在糾結孩子不會說3和4的時候,題主的孩子已經可以數到二三十了;

我還在糾結孩子考慮要不要買個扭扭車的時候,題主已經開始再用教具教學了;

………

不過,有一點比的過題主

孩子從一歲半開始玩樂高,現在可以自己靈活的組裝和拆散,手指很靈活,終於有點可以比的過。

雖然只有一點,但我覺得我比題主很是合格的父母,雖然做的不夠好,但一直在嘗試和努力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考慮他的需求,給他足夠的自由和尊重。

當然題主真的很愛自己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過於期望是害。還是多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比什麼都重要,學知識就留在孩子上學再考慮吧。


我不懂幼兒教育,但是一直覺得閃卡非常反人類,現在都無法接受這種記憶方式,覺得長時間的注意力更重要更有效。

三歲前要認識車型和動物?我現在也不認識常見車型和常見動物。我上小學以前根本不認識漢字,數數只能數到十。把一個三歲的孩子教成這樣也是不容易,題主孩子真的很聰明。

樂高積木這麼有益身心的都不讓玩?數棒只是玩具,那讓他自己發現創造自己的玩法不好嗎?居然連量車子都知道?我小時候真弱智……

感覺題主的孩子真是太聰明了,給他一個幸福的童年就那麼難嗎?


停止你的自以為是!多學學怎麼做孩子的導師,而不是牽著脖子走.

1.數學邏輯,可以買邏輯狗來玩,這個年齡,

2.樂高比你單純得認數字好太多

3.要認字,請增加親子閱讀。在閱讀中他不止能學會認識,更重要的是知道辭彙的意義,而不是只是字的一個符號而已


骨子裡一股優越。還蒙氏教具。我爹當年也是金融高材生,覺得自己啥都對。現在家裡看看書房連一本教育學或者心理學的書都沒有。20多年了都。不要錯誤的把你業務的優秀當成全方位優秀。


你就不能讓他做點三歲小孩該做的事兒?


推薦閱讀:

工作後,工資要上交給父母嗎?
談戀愛應該把所有細節都告訴父母嗎,會對兩個人的感情有影響吧?
家裡有個非常作只會闖禍的三歲半男孩子到底該怎麼辦?
如何正視自己,直面人生?

TAG:蒙特梭利 | 父母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