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都喜歡怪父母這個不好那個不好?

是父母付出的確實比較少呢?還是孩子不懂得感恩?

相關問題:為什麼父母都喜歡用語言傷害孩子? - 心理學


作為中學生,這個問題我有資格說嗎?會不會太主觀了……所以你們就當一個例子吧,至少能知道我們都是怎麼想的,才能更好的分析吧

我埋怨爸媽的大部分時候,至少我自認為是他們引起的。

像今天早上的早餐,我分明已經吃飽了,但爸還讓我吃一個包子。我拒絕,並說明我已經吃飽了,然後我爸說:「好吧,既然你吃飽了,我們中午一點才吃午飯,在這之前別跟我喊餓!」我頂嘴:「好好好,大不了我自己買點東西。」然後他說:「那行,那我們中午就不吃飯了。」

你們自行體會一下這個邏輯。

我知道也許他初衷是為了我好。但我接受不了他的邏輯,為什麼我早餐吃飽上午就不能餓了?為什麼我餓了自己買點東西填肚子就不能吃午飯了?

另外一件事。我爸媽答應我如果考上我們市最好的高中的重點班,就跟我換手機,而我在這之前一直在用只能打電話發簡訊的板板機。在外面同學面前各種拿不出手啊(攀比心理我承認)!

我做到了,考上了重點班,而爸媽也兌現了他們的承諾。

不過有一個條件:用我的壓歲錢支付。而他們的理由:最近我們家有點緊張什麼的云云。這樣埋怨或許有點敗家子,但這的確是他們答應過我的啊!

大概就是這兩個例子,或許有點太主觀了,襯托出了我各種不懂事(捂臉逃走)。糾結一下不匿了,因為我目前還沒有搞懂知乎的贊的機制。

——————————第二天的補充

一覺醒來好多個贊了!!我表示受寵若驚啊

有評論說我挑的都是我占理的事兒。嗯,好吧。

【以下部分手動加粗】其實大多數時候(以上兩個例子除外)我埋怨大概只是因為我爸媽說的太有道理了,我竟然無從反駁!(*?З?)

——————————幾天後

臨時想起來了。

我不得不抱怨一下我的昵稱:哈兒。是我們這兒的方言,意思是笨蛋。

我媽媽跟我取的,平常她總是用這個詞代替我的名字。這讓我怎樣不吐槽啊喂!!幹什麼給我取個這樣的昵稱啊!!

我向她提過了,但是她說懶得改了╯▂╰


父母是原版,孩子是複印出來的版本。孩子出現了問題,也就是複印的版本出現了問題,答案就得從父母身上去尋找。

因為父母沒有用支持,欣賞,鼓勵,幫助,包容,認同的方式和孩子溝通相處,沒有用心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把注意力都關注在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他們壓制,批評,貶低,冷漠,挑剔孩子。而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最強的,當家長每天都說孩子這個不好那個不好的時候,孩子也學會了說家長和別人這個不好那個不好了。更可怕的是,這相當於是教會了孩子一種錯誤的看待世界的方式,讓孩子把認識世界的關注點都放在不好的地方。相當於,給孩子的眼睛戴上了一個有色眼鏡。

孩子的問題其實就是家長的問題,對此,我深信不疑。


因為我的父母要什麼時候才能意識到我實際上是他們養的狗,開心逗幾下,不開心罵幾下。


我想說說我母親的事。

我憎恨她。

我不想憎恨她。

我愛她。

我不想愛她。

我很痛苦。

我的父親在外打工,我和母親住在祖父母家中。

在她看來:

一般的父母天天泡麻將館,不管家事,對孩子不是打就是罵,各種虐待,孩子每天在家穿著撿來的髒兮兮的衣服餓著肚子哭。

所以相比起來自己簡直是殿堂級的楷模,自己當母親是孩子幾輩子修來的福分。

一般的孩子每天經受著父母的以上虐待,卻依然自強不息,打工賺錢還不耽誤上學拿到好成績,金榜題名後還會下跪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所以相比起來我簡直是不知好歹冷漠無情大逆不道的不肖子。

她的道理就只有:「我是為你好!」「我怎麼會害你啊!」伴隨著憤怒的咆哮與一哭二鬧三上吊,在方方面面用她的(過時的)(並不)豐富的經驗代替我作出決策。和她講道理是講不通的,她會高傲地宣稱自己沒文化聽不懂,然後再次咆哮自己供我上學的艱辛付出與我只會讀死書不知人情世故。

你們知道面對著一個隨時要爆炸的哮喘和高血壓患者的責罵,實在忍耐不住還了一句嘴後立即陷入無邊的驚恐與自責是怎樣的感受嗎?

無可否認她對我關懷無微不至,但是從來都是以她的感受為準,不相信我的感受,覺得我肯定在騙她(動機就是我作,不聽話),反而我自己的需求根本無足輕重。

比如我剛出生時怕我冷,生著熊熊的爐火還嫌不夠,又裹上厚厚的襁褓差點把我捂死,被醫生痛斥。比如舀起滾燙的食物硬往我嘴裡塞,說趁熱吃才香,並在我吐出來後大罵我浪費。

說起浪費,她的準則非常神奇,在花錢買東西之前非常慷慨與慈祥,一旦花了錢就開始了無盡的埋怨與指責。明明說好了是作為獎勵的玩具,卻不允許玩膩,說是不珍惜她的辛苦錢。報名夏令營時說玩得開心就好,事後卻一再斥責我為什麼不多和外國人照幾張合影,留著以後當英語老師時作為水平的證明。順帶一提,這筆錢不是白給的,她的目的是讓我和某個土豪同學維持人脈關係。

她似乎在童年被外公屢次指責過不會幹活,所以內心非常不安。經常抓住任何機會(例如嫌拖地太慢)一把搶過家務來干然後一邊累得氣喘吁吁一邊不斷責罵我和父親無能,似乎這樣就能彰顯她的存在價值。

小的時候永遠被「不聽話就讓民工把你抱走」「媽媽不要你了」的陰影籠罩。

還要整天聽她編故事說我不是親生是垃圾桶撿來親媽在掃廁所之類的鬼話,最後見我都不哭了沒意思。(哭的時候她如果心情好就是尖刻的嘲笑,如果心情不好就是一耳光外加「沒出息!」)後來就是整天被問「離婚你要跟誰?」「換個後媽好不好?後媽給你買更好的電腦哦~」「媽媽死了你怎麼辦?我明天就死了你怎麼辦?」

當然,在每周的例行怒斥中(反正每周工作壓力大,找個理由就可以來向我撒氣了)我大概知道她最希望的是我像她同事的孩子一樣一邊哭一邊抱她,語無倫次地說「媽媽別走」。

然而我做不到。我不知道怎樣去做到。我思考後覺得只要有足夠的錢,就算沒有她我的生活也會很幸福,比現在更幸福。

由於是和祖父母合住,她不想被他們說閑話,所以訓斥時經常會把我帶到街上,當著路人的面責罵、扇耳光。

我經常覺得自己軟弱,不會為自己爭取利益。因為我從小看到她爭取利益的方式就是為了一桶菜油坐在銀行櫃檯上撒潑打諢;還喜歡炫耀自己如何在菜市場和小販對罵,在公廁和清潔工扯皮;在收銀台付款時會把錢一扔,作出貴婦施捨的姿態。我的道德準則不允許我這麼想,可是我不明白要如何在這種醜陋不堪的身影中找出閃光的地方。


謝 @蘇小易邀。

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有二:

1、中國父母的教育方式,大都不太重視孩子的情緒和感受,而被重視是孩子的基本需求。

中國父母基於自身的成長經歷和局限性,花很多精力在提供物質和學習機會(比如上名校或是上各種補習班),而極少花精力在考慮兒童和青少年的心靈成長和情緒管理上,也沒有花時間去好好了解該如何為人父母,都是憑藉慣性來帶孩子,甚至談不上真正的交流,更談不上教育。很多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連承諾兌現、基本尊重都做不到,而對於孩子來說,被尊重、被愛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甚至是第一重要的。他們在一開始當然是信任父母的,但是久而久之總是被拒絕,感覺被欺騙,這種心理感受會有多麼差,那對於不信任的人,可能有高評價嗎?對於不信任的人,可能還覺得TA有多麼愛你嗎?你還能要求一個孩子在這種情況下繼續保持期待和全部的愛嗎?

所以,父母給孩子的,大都是父母從自己的生存經驗出發、自己認為重要的東西;而從孩子的角度,他們沒有得到自己最需要的東西,供需不僅不匹配,甚至很可能完全沒有交集。而孩子的心智相對來說畢竟不夠成熟,這種時候你讓孩子從自身角度找問題並進行改善顯然是不太現實的。因此,這個問題,我認為大多數家長的確有改進空間:至少可以請教一下專家,關注一下孩子的需求,學習一下教育方法,真正的把教育當成一件有技術含量的事情、把孩子當成一個應該被尊重的對象。

2、從孩子的角度講,因為年齡小、社會閱歷淺,大部分對這個世界有著不切實際的幻想和要求(從小就遭遇不幸的除外),他們沒遇到險惡和醜陋,不知道「即使父母做的沒有達到你的標準,卻極有可能已經是你能遇到的、對你最好的人了」。等到將來到社會上,見識過世間百態以後,埋怨父母的子女就會大幅度的減少,大都可能都是一種狀態:雖然父母沒有盡善盡美,但是已經對我很好了,我也很愛他們。(當然,不排除有工作了仍然不懂事的個別案例)這當中固然有感恩從無到有的影響,但是更關鍵的是因為對事物的判斷都是基於自身經驗的,工作後,知道為生計奔波是多麼不易,知道為人父母多麼不易,知道周全照顧每個人是多麼不易,等體會了那種難處,才會對當中的不圓滿更願意包容。



做父母是需要學習的,做好父母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做父母是相對容易的,做了父母不肯努力做好父母的也是普遍存在的。

從人性自私的角度,養孩子是很費心費力的,儘力的去觀察保護孩子微妙的內心是需要很多的精力的。當面對一個不需要討好對自己沒有威脅的人,人們容易簡單粗暴處理問題。

小孩子很多時候是不講道理而且很氣人的,包容你理解你是很累的。能做好的父母,都是厲害的父母。做不到,也不該過分苛責,因為自己做父母也不一定做的很好。


說白了,其實是父母還沒有看見孩子內心的感受,並且沒有耐心。父母把自己的行為習慣和從小得到的那種教育方式認定為正確,並且在孩子面前不容置疑地維護自己的習慣。

我管這個叫做習得性認知行為障礙。其實這也很簡單,各位想想,一個在孩童時代便處於一種貶低羞辱負面情緒沒有安全感的家庭環境需要多大的精神強度來抵擋精神痛苦?在漫長的時間裡逆來順受最終習慣性自我保護的結果只會讓人恐懼與對自我認知與習慣的破壞者。只是無意識中感受到侵犯,結果就變成了上一輩的痛苦傳給了下一代。

對孩子來說若不是嚴重影響到,建議去打哈哈應付過去的算了,但若是已經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你還是想辦法儘早自立離家出走。其實這也是為了你下一代好。

在這一代的父母多數如此,生存的環境壓力使得大多數人沒有精力去反思自己的習慣問題,相信題主也會遇到。只要內心不被痛苦佔據,時常和以待人並反思自己的行為方式就會好很多。

祝好!


應邀!

習得;模仿認同的。

父母肯定干這事孩子學的。


我兄弟四個,父母沒有給我優越的物質條件,甚至連同齡人普通的條件都不能滿足。

我上學的時候,沒有穿過校服,因為給家裡省錢。同樣的,也很少買新衣服,親戚家孩子不要的衣服,拿回來給我穿。去朋友家、親戚家住,不敢脫光了睡,怕秋褲、秋衣太難聞,怕衣服上的洞,怕被人看見笑話。可能有人說,怕味道難聞,為啥不換洗衣服啊。。。。。只有一件啊親。

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在學校門口碰見了我爸爸的朋友,和他聊了幾句,就沒有很在意。過了幾天,我爸媽就買著新衣服去學校找我了。後來我才知道,是那個叔叔告訴我爸媽,我穿的在同學裡是最爛的,手和耳朵都長凍瘡。

在很多人眼裡,輕而易舉就可以給孩子提供條件,在我父母這裡真的很艱難。小時候,沒有喝夠牛奶、飲料,沒有買過文具盒、書包,第一次吃麥當勞還在上大學的時候同學帶我吃的,點餐的時候還有裝作自己輕車熟路,維護那可憐的自尊。

上大學以後,自己賺生活費,學費貸款,同時,有餘錢,幫助了一些困難的同學。每天的中心就是打工,多謝學校培訓中心以及街道的幫助,還有屈臣氏、迪卡龍、吉野家,使我能夠順利讀完大學。

關於愛情,我也挺嚮往的,畢竟總是辛苦五姑娘也挺不好意思。但是,同時打幾份工,光屈臣氏每月就有將近200個工時,加上自己也不擅長這方面等原因,一直都是單身。

還記得一件好笑的事,我大一體育選的是體育舞蹈,老師給我選的女舞伴是一個漂亮的女孩子,手放在小蠻腰上,以前哪見過這樣的陣勢,加上有點緊張,手臂都是僵持狀態,可能是力度有點大,但絕沒有輕薄的行為。到了第二學期,重新選擇舞伴,竟然沒有人願意和我一組,老師挑一個女生,女生解決,再挑一個,又被解決。當時,真的很尷尬,但又裝作不在意的態度和老師說沒事,然後自己回宿舍了。到宿舍以後,真的是腦袋充血啊,趴地上做了好幾十個俯卧撐加上倒立才平服了心情。

後來,很同學們比較熟悉了,才有女生告訴我原因,原來是第一個舞伴說我耍流氓,可能是我用勁過大。。。。

工作以後,找工作不如意,進過傳銷,被欠過薪,工資上不去。。。

但是這些,我都不是很在意,最幸福的時刻,就是和我媽打電話的時候,以前我媽根本不會和我說的話題,慢慢的我們也聊起來了,就像朋友一樣,偶爾也給我出出主意,儘管都沒啥屁用。

和朋友聊起獨生子女的問題,我唯一羨慕他們的地方就是他們的父母還年輕,這也是我唯一怪父母的地方,他們都已經60多歲。從外爺09年過世,明白了死亡是遲早要來的,關鍵是來的早與晚的問題,他們陪我,我陪他們的時間還有多少,這就是我怪他們的地方。

以上都是前言,正文如下:

征女友!

征女友!

征女友!

有興趣的可以加QQ877240363,電話加微信:18810370290


謝邀。

這個問題應該大部分發生在6歲半以後吧。這時候孩子是個糾結的個體,他一方面依賴父母,一方面又要掙脫出去,他在成長中掙扎。

孩子可能一段時間很喜歡和親密的人發生衝突,過一段時間又變得很乖,螺旋前進。

這是一種成長的過程。

希望父母們可以理解孩子,順應這個成長的過程,萬萬不要只是去強化親子間的衝突方式,固化親子間的衝突,把衝突變成習慣。

無捆綁不掙扎。

在相互理解,變換親子溝通方式逐步建立的過程中,父母自身也會得到成長。


我覺得這個問題更應該問這些孩子的父母和師長!

一個小孩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像一張白紙,他只會學習模仿最早給他安全感,與他建立親密關係的人。如果引導他的人樂觀,那他會變得樂觀;如果引導他的人愛摳腳,那他會變得愛摳腳;如果引導他的人不感恩,那他會變得不感恩!

父母們回憶一下,與你們孩子建立親密關係,成功引導他人是誰?那些人,又是否感恩呢?


答的不好,隨意說說自己看法。

第一,問題本身存在爭議,這並不是所有孩子的共性。是否埋怨父母,與孩子的年齡、性格、家庭狀況以及父母自身教育方式等等有關。

我個人觀察覺得,兒童期的孩子很少埋怨父母,包括所謂熊孩子;對父母的埋怨甚至責怪,青春期較為常見。

這個其實很好理解,兒童期的孩子,需求比較小,大多也是在父母能力範圍以內的(比如想要玩具、零食等)。同時,他們接觸的世界也太小,面對的生活中的無奈幾乎為零。

青春期就不一樣了,孩子慢慢長大,接觸到了外面的世界,才發現自己擁有的這麼少。想要高級的文具、服飾,想要高大上的旅遊,想要最新的電子產品等等,這些開始逐漸挑戰父母的能力了。同時,青春期孩子情緒波動很大,學業壓力也大,逐漸有自己的思想(顯然與父母的老觀念不同),同齡人之間的攀比,與生俱來的苦惱(比如外貌上的不滿意),父母給的望其成材的壓力,等等,都很容易造成孩子內心的壓抑。

他們能怎麼辦呢?絕大多數的少男少女們並不會成為將心裡不滿發泄在社會上的不良少年,絕大多數也並沒有成熟到能完全承擔起壓力,理性面對自己。他們只會默默壓抑著情緒,在壓抑不住的時候,向最能忍受他們,永遠不會離開他們的人爆發——為什麼埋怨父母?因為情緒需要出口,而又明白埋怨父母並不會帶來太嚴重的後果,換句話說,因為血緣關係獨特的忠誠。

第二,無論是簡單的少年心性的埋怨,還是心理有些扭曲的責怪,都跟教育脫不開關係。

正如樓上匿名答案所說,父母也許也會無意中把生活中各種不滿的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因為孩子沒有反抗能力。實際上,我個人覺得,父母自身成熟,能平衡好自身工作和家庭,有控制情緒的能力,這樣的情況下,很少有孩子不懂事地凡事埋怨父母的。相反,他們能從父母身上學會怎麼去承擔生活的壓力,怎麼去面對自身的不足。

然而,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是自身不夠成熟,生活中處處不順,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只一味地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只會用自己認為好的方式去愛孩子的父母。

這也不怪他們,因為他們本身很可能也是在這樣的教育中成長起來的,匆匆忙忙糊裡糊塗地學習、畢業、工作、結婚,在長輩與社會的壓力下,匆忙地生小孩,也成為了一對實際上還並不具備教育能力的父母,自身不具備成熟地面對壓力的能力的他們,教育出了無法成熟面對壓力的孩子。這是社會的無奈和悲哀。

寫的有武斷或者錯誤的地方,歡迎指正。手機答的倉促,想法也太稚嫩,請見諒。


作為一個孩子,主觀的答一下,不過啊,其實這個問題不太可能客觀的回答吧

首先,大家各有不對吧,不覺得一定是某一方的錯,這個問題的出發點就是雙方都有錯(我覺得啊)

怪父母這件事,真的,有的時候真的因為思想觀念的不同,別說父母不會怪孩子,我不信,雖然我媽沒天天當我面抱怨我,但我聽過我姑姑和我抱怨我姐姐不止一次(幾乎每次見面都會-_-||,不過不會當著我姐的面),當然了,有時候我說我媽壞話也不會當面,這一點大家都一樣。思想觀念這個東西,我想每一代人,甚至是每一個人都不一樣,很少有人完全一樣吧,既然不一樣,那麼肯定會引發矛盾。如果是兩個地位相等的人,就比如兩個大人吧,如果兩個大人意見不一致,每個人都會傾向於和自己意見一致的那一個吧。但如果是一對母子呢?你敢說你首先想到的不是孩子犯錯誤了么?

還有一個很討厭的事啊,就是父母會逼著孩子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可是啊,就如思想觀念不同這件事一樣,父母覺得對的孩子可不一定這麼覺得。舉個例子,我後爸經常釣魚,很長一段時間,每個星期都會帶魚回來,我媽就每個星期做魚,一個東西天天吃,不說看到就吐吧,也會厭倦不是,再說我媽的廚藝也沒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而且,我媽只會紅燒魚和酸菜魚兩種燒法,況且,我本來就不喜歡吃魚(ノ=Д=)ノ┻━┻這種情況下,一個人還天天和你說魚好吃,魚營養,魚……你嫌不嫌?你會不會怪他?哪怕是在心裡。你要是這種情況還能淡然處之,那麼,你厲害。然後在我怪他們的同時,他們會怪我不懂事,不領情,互相怪╮(╯_╰)╭

還有就是騙小孩,小孩不是人啊(ノ=Д=)ノ┻━┻小孩就能隨便騙啊(ノ=Д=)ノ┻━┻什麼鬼畜想法。騙人就是不對的(ノ=Д=)ノ┻━┻你有沒有經歷過你要買個什麼東西(我要買的是體重秤,我家的壞了很久,而且不是我一個人秤),就近有個地方有,但有個人說,什麼什麼地方的秤好,我明天帶你去,但是你明天要早起,然後去什麼什麼地方找她,等她下班了就帶你去,然後你第二天興高采烈的起了個早(暑假啊,我不到中午不起來啊),興沖沖的和她去上班,等她下班,等她快下班的時候來了句,天太熱了,改天吧(ノ=Д=)ノ┻━┻最重要的是,又不是有什麼事,居然只是因為天然,拜託,上班的地方有空調,商場有空調,公交車有空調,你是能熱多久(ノ=Д=)ノ┻━┻我不怪她怪誰(ノ=Д=)ノ┻━┻(沒錯,我在說我媽,雖然時隔很久,我媽還是帶我去了那個地方,雖然是因為帶我姐姐去玩,但是,她沒找到她說的秤╮(╯_╰)╭)。這個問題里我的錯……大概是不起床吧(可我一直覺得我不起床他們也省事啊,只要他們不來叫我,我就是在狡辯→_→)。

哦,對了,騙壓歲錢這事雖然我還好,但確實會有陰影,我弟直到最近才從他媽那拿到壓歲錢的歸屬權,僅限拿到後的,前面的,你懂的,然後我弟看錢看的特別緊(可能和他是金牛座也有關係吧)。雖然父母會覺得孩子不認識錢(有可能不認識吧,但錢這個東西能買到東西小孩又不是不知道),或者覺得孩子拿到的就是自己給出去的(雖然確實如此,但對於我們來說,這是給我的,我的!),所以,說存起來就存起來啊!大不了少存點咯(能全存最好),以後也好給個交代。實在不行,就如實告知,騙人是不對的。

對比也很討厭,我真的無法感同身受,時代和生活環境真的不同。在一個大部分人都做低頭族的時代,抬頭的人也可能會被當做異類。父母的進步和時代的進步帶給我們的確實是安逸的生活,可這如果被當做我們的劣根性難道不是種錯誤么?

還有就是不信任,我98年生人,還有一年就成年了,我媽一會說我是小孩,一會說我是大人,當然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滿滿的不信任。比如放暑假後我有點晝夜顛倒,然後怎麼睡都不太精神,加上天氣熱,沒胃口還不想動(其實我動動就精神了,但我不想動╮(╯_╰)╭)然後我就不太正常,我媽前段時間貌似以為我失戀了,或者談戀愛了(我感覺到的,具體情況是她問我是不是有什麼情況)。可是啊,媽媽啊,你女兒雖然有人要,但不想被人要啊,談戀愛看起來好麻煩啊,我這麼懶的人……好吧,這個其實不嚴重,畢竟中國父母防早戀防的比較厲害,理解理解,反正我沒興趣╮(╯_╰)╭

例子在這:最近我媽說要買烤箱,我們家經濟情況是小康,上千的還是會覺得浪費的,而且買太好的也沒必要,因為是我自己想要啦,之前提過給我媽否了。然後我就去查了家庭烤箱必備的一些要素(就在知乎查的啦),然後上淘寶找了個不錯的,32升,500塊的,當然了,我不太信淘寶啦,這種大件我不放心,然後和我媽說我們去實體店看看,然後,沒動靜了……我媽後來去問了別的用過烤箱的人,一個是我後爸的妹妹(土豪,住國外,家裡是嵌入式大烤箱),當時我在,我後爸的妹妹(我不知道怎麼叫-_-||)其實不太用她家烤箱,也不懂這些,但我媽執意要她看看我在淘寶上看的那個烤箱(她不會用淘寶,盯著最上面的圖片看了半天,我都覺得尷尬)。後來又問了一個人,我不認識也不在場,反正我媽給我看了個199的,我看的那個牌子里一個小號的烤箱,我就整個人都不好了,一個牌子啊!小號的啊!我才意識到我媽從開頭就不信我。後來去店裡看了,貴就一個字啊,我就打消了這個念頭。結果……過了幾天,我姐來的時候,她又突然說烤箱,然後買了一開始我看的那個→_→不信任的感覺是一點一滴積累的,不止這一件,不黑我媽(黑了好一會了-_-||),我還是愛她的。但是被人不信任的感覺不好受啊,我雖然不懂的也很多,但總有懂的人不是,我都是查過資料才講的,並不是信口雌黃,可是從我嘴裡說出來可信度就會降低么?什麼道理(#-.-)

哦,對了,如果你家小孩因為你抽煙怪你,那你活該,煙味對於不抽煙的人來說很難聞,我對我後爸都不願意離太近,煙味太難聞。

其實,你不能老指責小孩不懂事啊,要是一個小孩啥都懂,我覺得你會覺得恐怖而不是開心,事是要人教了才懂的么。而且就算是所謂的懂事的大人之間也會有矛盾,不是因為父母和子女這個特殊的關係才出現的,只是因為那份血緣關係,雖然無法選擇,卻又不會輕易放棄。伴侶可以選擇,血緣關係不可以,所以,不懂事的小孩就讓他任性一下吧,不全是他的錯啊。


我爸是個比較看重錢的人,我上大學的時候因為錢的事沒少和他吵過架。

只要打電話就問我錢都花到哪裡去了都報上來,那時候我每個月八百塊錢我能花到哪。

說鄰居家的小孩高中沒上現在有車了,當你掙不到任何錢的時候,就是個廢物。

說這是他的房子,不愛呆這就走。

我當時就狠狠地想,而且對他說:你就知道錢!

我爸說:對,就是錢!我沖他喊:以後我掙錢了只給我媽!

我媽在背後勸我別放在心上,我心想女人還是向著自己男人啊!

後來我畢業,找了一份能養活自己的工作。覺得自己終於可以兌現自己的狠話了!卻偶爾看到爸爸疲憊的身影,偶爾想起小時候把語文課本撕了一半,爸爸說不愧是我兒子哈哈;在雪地里和爸爸走路,問我腳冷不冷,受不了回家換鞋;在縣城小舞台上唱歌的時候,他在人群中看我的眼神……有點心軟。

我又想到有次 我文具盒丟了,大雪天趕我回去找!

於是我把諾言改成了:給爸媽都買東西,但是給媽媽的永遠比爸爸多。

其實我給他們買的東西多少和貴賤,父母都看不出來。我爸每次都挺滿意,但總是來一句:畢業這麼久連點錢都攢不下,至今給家裡買的看得見的東西有:啥啥啥…… 我說別細數了,說這些幹什麼。

我爸還經常給我打電話或發簡訊:讓我給他網購這個那個。

有一次他說給 我買個摩托車罩,花不了你多少錢。

我發簡訊說:買好了,過幾天就到了。

爸爸說:謝謝!

我很早就發現,給家裡買東西有一種滿足感,給爸爸和媽媽都有。但是我爸居然說謝謝。

我說:我暈,只要別老說我不給家裡買東西我就很滿足了,千萬別說謝。

爸爸說:有些話我不過是嘴上說說,心裡並沒有那麼想,你不要把我的話都當真。

突然感覺胸口被什麼擊中了,「這是我的房子」 「不掙錢就是廢物」 「你花錢沒數,不放心你」 這些話「砰」一下就在我心裡炸沒了。

開始滿腦子想 爸爸的手指工作中被砸爛了一段,爸爸用我已經丟棄的電腦上網看新聞,家裡的電視都老成啥樣了也沒換。

也就是說,我突然意識到:以前覺得爸媽的事是他們的事 不關我的事,但我的事就是他們的事。現在可以翻轉過來了。。。

回頭想想,跟自己的父母有什麼可埋怨的。父母有他們自己的世界,他們為我付出的每一點都是本可以不做的。

跟他們討價還價的孩子,都是小時候慣的多了,以自我為中心,以為他們為孩子做了是應該,不做是失職。

因為一些小事恨父母的人,覺得他們不好的人。你們想過他們要是真的狠,真的壞,早就不養你了,還操那些心幹啥?

難不成你們覺得他們只是 為了履行法律責任?為了找個能養老的?才養你們的?

父母之愛是最偉大的,最神奇的。各位如果與父母陷入某個死結,多想想 「愛」 這個字吧!

後記:這兩年我爸迷上彩票了,整天幻想著中大獎。

我說別妄想了,概率那麼低,白搭進去不少錢,還不如踏踏實實想點賺錢的路子。

爸爸盯著我說:我真中了你不要?

……

我就跟朋友說了這事,她說其實你爸不抽煙喝酒,就由著他吧,不就跟抽煙喝酒一樣是個嗜好嘛,而且比抽煙喝酒健康。

我想也對哈。

就意識流地寫這麼多,我知道這亂七八糟的沒人看得進去,但也忍不住找個地兒吐出來了。


沒有哪個孩子是一開始就討厭父母的,都是帶著愛來尋找自己父母的。

只是太多時候父母走不進孩子的內心。

我感謝你們為我的付出和犧牲。

但你們對我的態度卻讓我討厭。

孩子往往都是這樣的心態呢。


做了母親之後我才發現,很多時候我只是在做一個我認為的好母親,而不是孩子需要的母親。

很多時候我只是隨波逐流的去學做一個好母親,卻沒能好好側耳傾聽我的孩子到底需要什麼。

很多時候我替我的孩子認為,替我的孩子覺得,替我的孩子擔心~很多時候,這些不過是我腦補的,而不是真正去和孩子交流得出的。

我的孩子兩歲都未到,我卻發現自己有太多的問題,我一再告誡自己,做一個孩子需要的母親,而不是我需要的母親。

所有這些反省,是最近看心理醫生,發掘自己童年的回憶後,心傷的同時,不想再重蹈覆轍的思考。我父母為我做了很多,而我卻感覺自己什麼都沒得到,這二十多年一路走來很孤獨。我看著他們自導自演的人生,我只是一個不配合的群眾演員。


感覺這問題完全是從父母角度問的… 不懂得感恩這種話說真的已經聽膩了,如果父母們覺得自己對自己的父母是心存感恩並且在吵架時心裡很不舒服,那請相信你的孩子也會有這樣的感覺。

永遠,永遠不要一上來就從道德角度考慮問題好嗎…真的很…哎。

然後拜託父母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不要說「你大還是我大?聽你的還是聽我的?」這種話,對我來說這種話就是放屁… 什麼大不大,誰有理聽誰的,然而他們根深蒂固的等級觀念並不能改變。所以我現在都是繼續抵抗但並不在意結果怎樣,因為習慣了。

我現在不想要孩子,因為不相信自己…怕我的孩子經歷和我一樣的痛苦和不自由。希望當這一代人成長為父母時,不要重蹈覆轍。

匿了。


剛剛跟我媽吵架被趕到了房間里,看到這個問題,回答一下吧。

交代一下背景,我大學生。有個弟弟。我父母實話實說特別好對孩子也特別好。爸爸屬於做生意早出晚歸很開朗能跟孩子都打成一片的心胸很豁達的人,很少爭吵,性子有點兒急,就算爭吵也是他轉眼就忘了,你還在生氣他就已經嘻嘻哈哈沒事兒了。我媽家庭主婦洗衣做飯伺候我們,心情好的時候端茶倒水關心備至好到不行,心情不好的時候翻臉比翻書快(可能更年期吧)。

現在說一下今天跟我媽吵的原因。具體什麼事不說了太複雜,總之就是一件事情的左右分歧,我認為應該這樣,她認為應該那樣,我表達出我的想法,跟他講清道理並且說出我的原因和這麼做的不合理性(當然這是我的看法)。來回爭論了幾個回合,然後她就爆發了,特別生氣(好突然)。在她看來我這是在頂嘴,在以下犯上。然後開始哭,跺腳,拿沙發上放的一個小被子掄我,然後開始破口大罵「你有多大本事,看你現在成什麼樣子了,你吃屎長大的吧,白眼狼,忘恩負義的東西…」。(跳得好快,這個邏輯我也是醉了)。

我媽是一個不太接受別人觀點的人,經常情況下跟她看法不一,或者客觀的說一下我認為這件事的是非對錯,只要沒跟她站在同一立場上,她認為就是我在跟她作對。我曾經試圖很多次在她心情好的時候跟她講,要講道理,聽聽別人不同的觀點和意見,別人只是站在不同的立場表達了不同的觀點,就事論事,不要翻舊賬不講理。可是換來的基本上都是:「行,我不講理,以後別理我,不要跟我要錢,別跟我說話」(這邏輯…)

話說回來,在今天我媽罵我那一大堆的過程中,她還說:你爸天天有多難,就你花錢多,你還天天這個樣子。實際情況是,我半年後要去美國留學,我爸現在在準備學費。不是富二代,家裡是屬於父母使使勁兒供我留學還是沒問題的。而我又是個心理負擔比較重的孩子,經常父母都會說沒事兒沒事兒放寬心,大膽去做。然而我媽的這句話確實傷到我了,我哭著反抗到:「那我別去上學了是嗎?」。我堅信,我媽的這句話在我不遠的將來的留學生涯里,會成為一個心結。我覺得這也就是我剛剛看到的那句評論,很多父母只在意我給你提供了多少物質,而從不在乎孩子的情緒和心理感受。

孩子打父母,或者不贍養,我們可以稱之為不孝。但是,孩子跟父母講道理可不可以,可能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可以的,但大多數父母又都是做不到的。現在的孩子大多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和思辨能力,然而老一輩的父母多是不具備這些能力的,他們很少能跟你站在同等的位置上跟你進行觀點的對峙的(我說的是觀點不同的爭論,不是小孩子不懂事的頂嘴)。所以因為這種差異,也就導致了父母與孩子的矛盾,孩子很多情況下會覺得不對,不是這樣的。但是不能說只能低眉順受,不然就是一場風波,然而父母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沒觀點沒立場沒想法,只會任別人思想擺布嗎?答案顯然不是,但實際很多父母又是這麼做的。正是因為我這種沒事兒表達了跟我媽不同立場的觀點,才有了她嘴裡「看你現在成什麼樣子了」,她認為我這是在說教她。

在我媽罵我20分鐘,翻了20年舊賬後,我特別想問她:你還記得是因為什麼開始吵的嗎?但是我不能問 ,她會更生氣!但事實就是這樣,她早已偏離主題兩萬八千里了。


朱自清的背影: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坐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裡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直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力支持,做了許多大事。那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的不見,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我北來後,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推薦閱讀:

變優秀能挽回前男友嗎,怎樣增加挽回成功的幾率?
和男朋友去看《杜拉拉追婚記》男友因為想起前女友竟然看哭了 ?我要怎麼做?
如何評價王師傅結婚這件事?
有多少人98仙劍初到蘇州城沒給靈兒買銀釵,你是怎麼想的,現在後悔嗎?
對於還有初戀的24歲的我,怎樣跨出第一步去接受戀愛?

TAG:情感 | 家庭 | 家庭教育 | 家庭關係 |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