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這段話,真的是滿滿的正能量嗎?
有句話說得好,你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誰在一起。用現在時興的說法就是說,你所在的圈子決定了你是什麼層次的人!古時就有「孟母三遷,擇鄰而居」,足以說明和誰在一起的確很重要。雄鷹在雞窩裡長大,就會失去飛翔的本領,怎能博擊長空,翱翔藍天;野狼在羊群里成長,也會「愛上羊」而喪失狼性,怎能叱吒風雲,馳騁大地。就連蘋果之父喬布斯也不可否認他的成功,跟從小在矽谷長大,周圍鄰居都是「矽谷」元老,帶給他的幫助。這裡充滿成功渴望的能量!
我是誰才能取決於誰願意和我在一起。
感謝邀請我回答這麼大的話題。
很多雞湯,很多大師,很多所謂的過來人一再對我們諄諄教導:你要多和像我們這樣的牛人在一起,多混圈子,這樣才有助提高自己,才能步步高升。duang~想想好像是這麼回事呢?看看自己的lower逼樣,成天跟一群lower逼們在一起,難怪,從明天起,我要和牛逼們在一起!!!
成為牛逼之前,先看看自己是否牛逼。
先講一個真實的小故事吧。
自己本身做銷售的原故,經常要出入一些所謂的高檔會所, 一來是個放鬆的地方,二來也希望能遇上個把有用的人。我當時有個下屬,沒事也會帶他去,想讓他增加點見識。裡面全是本市一些有頭有臉的有錢人,每次聽人家在談一個事情,談一個人物,談一個項目時,都能讓他目瞪口呆的樣子。去過幾次,也逐漸和一些人物能聊上幾句,人家也會時不時給他遞根好煙、送個小物件什麼。他頓時覺得自己倍有面子,認為這算是混上圈子了。
某天煞有介事地跑過來對我說:「老大,日後沒事我想多去裡面坐坐,多去結交些方方面面的人物,一來對我們對業務指不定有幫助,二來對自己將來的發展有用。」當時的我也不置可否,語重心長地說了這麼一句:「日後你會發現,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
事實也證明了我的觀點,因為身份的不對等不說,連實力都不在一個次元級上,人家怎麼帶你玩。要是遇上某個好心的大人物有個好項目,人家也願意帶你玩,一開口便是:來,咱們這次一人投次個100萬試試。你當時能拿得出的可能就是個一萬塊,還得咬牙切齒。玩啥?你也只能混個聽聽的資格,再則從此就知道你的底細了,想裝都沒地方裝了。
我那下屬特迷戀這種圈子,並深深地相信:自己是什麼人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和什麼人在一起。結果,他和這些人在一起好幾年了,然而真的並沒有什麼卵用。在公司業績不好,後來被我開除;自己磕磕碰碰多年,也沒得到這些大人物實質上的什麼幫助。錢沒掙到不說,差點連老婆都取不上。他自己也許認為還是有收穫的,至少認識了不少人物,給脆弱心理打了針強心劑。吹牛是有資格的,和別人聊起某個事情,某個人物時,他會驕傲地說自己認識,吃過飯,喝過茶,抽過煙.,並說可以介紹到別人認識上。
這些,又有什麼用呢?最後的最後,結果的結果,然並卵。
混圈子是以前仕途的一種潛規則,只有認識某某大人物,好好巴結,虛心討教,大人物一高興賞你個笑臉,嘖,明天從科長就可能到處長了。前些年的商界和政界也是分不開的,權貴是一家嘛,在一個潛規則橫行的年代,大家都會認同混圈子的重要性。可別忘記,如今是一個更開放的經濟市場時代,如今是互聯網時代,接下來是移動社群時代,什麼2.0或4.0時代。你的能力只有通過展現,你的才華通過分享,才能被更多人知道,一切靠實力說話。
你的層次不是由別人來決定,由自己決定。
道理很簡單,你去企業面試,只說明你是個有用的人;你去面試企業,說明你是個人才;當很多家企業開價挖你時,你才是能人。
例子里提到的喬布斯,網路上提到的比爾蓋茨,中國人最後都喜歡用陰謀論這套去查人家的身份,臆斷人家的背景,總要想盡辦法提到所謂的出身的重要性和圈子的重要性。意思無非就是說:看吧,最後還不是和出身有關,和爹媽有關,和環境有關。所以,總習慣性給出這樣的結論:努力沒什麼用,才幹也沒什麼用,全世界都是個拼爹的年代。呵呵!為什麼我們身邊那麼多官富二代只玩車、玩表、玩綠茶婊,怎麼很少見玩科技和手藝的呢?
美國富爸爸官爸爸的子女多了,為什麼那麼多人沒有做成一番影響世界的大事業,這些個世界稱得上偉大的人為什麼會偏偏會是他們?而不是其它大人物的子女?這些真正的成功人士有那些共性。我們的腦子為什麼就不能多問幾個為什麼?為什麼眼睛不能多尋找幾個角度去觀察呢?
喬布斯小時候家是住在矽谷,附近是有幾個在IBM工作的工程師,假如喬布斯自己沒這方面的天才能力,這些工作師又和他有什麼關係?
這裡例舉他的兩個經歷。
第一件「藍盒子」事件:喬布斯十幾歲(高中時期)和他的小夥伴沃茲尼克利(大學一年級)研製出了「藍盒子」——免費電話系統,當時賣到一個150美元(每個成本約40美元),這算是他的第一次掙錢經歷,而且數目不小。為此,他們被警察逮過,沃滋還蹲過一個月的號子。用喬布斯他自己的話說,沒有當時的藍盒子,就不可能有後來的蘋果公司。(當年喬布斯和沃茲早年聯合製作的豎中指的惡作劇作品)第二是他的人生經歷也是成功的經歷:
1、 大學輟學
1972年,喬布斯從美國加州庫比提諾市高級中學畢業,同時被俄勒岡瑞德學院 錄取。一個學期後,喬布斯輟學了,並在1976年4月份與一道輟學的沃茲尼亞克) 在自己的車庫中創建了蘋果。當時,21歲的喬布斯擔任銷售員的角色,而沃茲尼亞克則是工程師。
2、在印度尋求「啟蒙」
,差點死在印度1974年夏天,為尋求理智啟蒙,喬布斯和瑞德學院的好友之一丹-科特克去了印度。
深陷哲學心境的喬布斯當時很想學習和體驗唯心論和存在主義。當時差點死在途中。3、曾收到自己創建公司的解僱通知書
1985年,因在如何運營公司問題上與蘋果公司前任CEO約翰-史考利發生分歧,喬布斯被自己創建的公司解僱。順便提一下,史考利是喬布斯從百事手中挖過來的。4、喬布斯的二次創業NeXT
30歲的喬布斯離開蘋果公司之後創建了NeXT電腦公司。該公司開發同Mac電腦以及運行英特爾晶元和微軟軟體的電腦相競爭。
儘管NeXT電腦因非凡的技術贏得人們的欣賞,該公司卻沒能在產品銷售上取得成功,NeXT公司的產品持續虧損,1993年喬布斯被迫放棄NeXT公司的硬體業務。5、第三次創業皮克斯動畫公司(圓自己的動畫夢)
1986年,喬布斯以10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電影導演喬治-盧卡斯旗下的電腦公司。他把這個電腦動畫工作室命名為Pixar,並與迪斯尼簽署了合作協議。作為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的CEO,喬布斯極大促進了電腦製作電影的發展,《 玩具總動員》、《海底總動員》、《蟲蟲特工隊》以及《怪物公司》都是Pixar的傑作。6、重回蘋果,帶領蘋果引領世界
1995年,蘋果電腦處在了歷史最低潮。該公司受到微軟的巨大擠壓。蘋果電腦時任CEO Gil Amelio極力尋求能人以挽救公司。1996年12月,Amelio以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NeXT,並以「非正式顧問」的身份迎回公司創始人喬布斯。好,我們每個人想想,你上高中時在幹嘛呢?也許你高中時也天賦秉異,但你有朝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嗎?你現在還在堅持當初的理想嗎?你的初心還在嗎?恐怕早被這個那個圈子給同化了吧。你也早已不是那個你了吧?
我們總把成功和世俗意義上的成就為化同等,或是更加赤裸裸的和金錢或權力掛鉤。上述喬布斯的經歷告訴我們,成功的首要條件就是成為自己,做自己,有顆追求卓越的心,頑強的抗打擊能力,和不屈不撓的向上精神。一個人連自己都不是,總跟在別人後面人云亦云,總靠往自己身上貼各種標籤來虛張聲勢,遇見這樣的人可以直接屏蔽掉。那種遇到困難就去找爹,一開始就創業就去找資源,混圈子,這樣的人最多就是成就,不可能成功。不信,可以去網上翻看90年代未,馬雲到北京部委求人時被拒的視頻,馬雲被拒後自己在計程車上喃喃自語不言敗的信心。去看看每個成功人士身上共有的品質,你就會發現,這種人會吸引人,有一種感染別人的人格魅力,也印證了另一句話:你是什麼人就會吸納什麼人。
最後,別人幫助你,願意與你一起共事,看重的就是你身上的這種品質和能力,而絕對不是你爹是誰,你認識誰。直接回答這個問題毫無意義,我東拉西扯一些別的事情,至於能不能啟發到什麼看你個人的理解。
人性(或者人心),有時候並不是「誠」能夠取悅 的。「取悅」這件事,並不一定能夠透過「誠意」將之最大化,反而是「誠心誠意地」調整「誠意」釋放的量和程序,或許才能將「取悅」的效果最大化,讓談判的對方最開心,而自己也保留(或得到)最多的利益。
例如,有人跟我開價五萬做一件事,如果我手上有十五萬,我會跟他說,那不然十萬好了,希望你做得好,做得開心。但事實是,他還是只會做到跟拿五萬差不多的水準,而當你多做要求,他並不一定會看在你多給他五萬的「誠意」上,而用更好的心情做出更好的成果。
有人說,談判應該要是:當他跟你說五萬的時候,你說,好,那就五萬,然後最後(無預期地)給他多加三萬,很可能你還是會得到差不多水準的成果,但他最後拿到八萬元的快樂很可能比一開始就拿到十萬還要開心,而且對你更加感激。
聽到那樣的說法,雖然不開心,但是心裡是認同的,而且一邊咒罵人性一邊感到認同。但我後來改變看法了。我覺得人,要的並不是一個被誠以待;人要的,其實是一種對比之中的快樂。
誠意不能帶來快樂。
或者說,最多的誠意一次奉送,並不能一次帶來最多的快樂。
誠意待人,不聰明的人不會感激,就算感到快樂,也只是一次性就消耗掉了;聰明的人會感激,但可能不會快樂,也可能會覺得你笨,因為誠意不能消化,不能吃,也不能激發什麼腦內激素分泌。但快樂不一樣,快樂可以幫助消化,可以讓食物更好吃,而且還能激發很多好的激素。
無論是聰明還是不聰明的人都要快樂,而且對快樂的感受都是同樣的,也能夠對同樣一件事情感到差不多的快樂。
所以,只要不欺騙,都應該要盡量讓雙方的快樂(很多時候就是利益)最大化,即便你知道手中還有籌碼能給,但如果少給一點,然後在往後的過程中運用一些策略或步驟,讓對方逐步地感到快樂,慢慢地願意做更多做更好以得到更多的快樂,那麼兩個人就都是贏家。
人要的不是實質體現的誠意、和絕對的快樂,而是要你用心地替他帶來「相對最高的」快樂。(先給十塊,做一樣事,然後做好了沒額外的好處,因為好處已經拿光了,跟斬釘截鐵地先給五塊,之後要求做一樣的事要求一樣的品質,最後追加讓他拿到八塊,那快樂完全不同,甚至後者可能還比較高)
但,這樣真的更好嗎?我不知道。
另一方面,我們經常能見到一些行事作風不怎麼正派的人,往往也能在這個社會上獲得不少掌聲,甚至某種程度也直接或間接地給社會帶來好的結果。
有件事讓我苦思很久,為何邪惡總是很努力?
為何邪惡的一方總是看起來很努力,又或者「比較努力」呢?無論從柯南還是超級英雄里來看,其實邪惡的一方其實都是非常努力的,他們努力的抱持著邪惡的意念,妄想著不正當的邪惡的報酬,並且做著邪惡的事。
原來,那是因為邪惡之所以為眾人所不齒,通常是那邪惡的一方正在謀求的,是與其努力程度不對等的回報,例如,同樣的努力,邪惡的一方所追求的可能是統治世界或是攫取銀行金庫里和他的即便非常努力依然不對等得多的回報,而反觀正義呢?正義的一方,通常會被認為正義,乃是因為他們行事作風得遵守這個社會的規範,所以無論你是會飛還是會從手裡射出網子來,抑或是你生氣會變很大隻還是拿把捶子可以把雷電都吸下來之類的,如果你正義,那麼你便還是無法「不公平地」運用你那「不公平」的力量得到「不公平」的報酬,總之,你必須謹守著和大家差不多的能力、差不多的行事方法,並且也僅能獲得和大家差不多的報酬,否則你(很可能)就是不正義。
總之,我一直希望自己不要說是正義,至少正派,希望自己能夠誠以待人,不要欺負別人來換得好處,不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不讓自己的報酬來自於別人的損失,但最後我發現,很努力這麼做的結果,反而不見得能為社會帶來最多的好處。
這點非常奇怪,但大體上邪惡如果是漸進的,那麼在邪惡越過那個「會被群體撻伐並加以毀滅」的臨界點之前,邪惡其實是會不斷地、快速地獲得比正義更多的小勝利和小報酬,而再加上邪惡的一方心中所想的報酬總是超乎常理的高,那也就理所當然可以想像為何邪惡的一方總是能夠比正義的一方更努力了。
邏輯上是通過了,但這樣的領悟對道德或人性的提升究竟有沒有幫助?我不知道。
以上這些,是正能量,還是負能量?我還是不知道。我倒是覺得這段話在當下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每一個被忽悠著打算進行「大學生創業」的學生都應該思考一下。
我的答案出發點和大家不一樣,臨睡以前來個碎碎念。
雖然移動互聯網改變著我們的生活,通過互聯網獲取各種信息已經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可我們還是現實生活的人。應該活在當下,應該活在現實生活中。
寫雞湯的人,反雞湯的人,本質上真的沒有什麼不一樣。生產這些文字的動機也根本不值得去討論,且不說文字最高的意義與最低意義只是「我們想了解別人同時也了解自己」而已。寫很多正能量真的也不是什麼崇高的事,寫很多負能量也不是什麼欠扁的事。
關鍵是我們自己的自覺、自識、自評。文字要深讀,你淺讀,就茫茫然;深讀,讀出一個自己來。
世間文字八萬個,唯有「情」字最殺人。世間文字八萬個,唯有「錢」字最害人。世間文字八萬個,唯有「誠」字最惱人。所以,你看,這才是生活的本質。關鍵時刻,什麼都是不堪一擊的。讀盡天下文字都沒有用,何況一個段子雞湯。
佛學裡有個「四依法」( 佛學事實上就是哲學。),所謂四依法就是: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我現在重點說說「依義不依語」,就是要尊崇內心的感受去把握事情的內涵,不能執著於語言,語言也好,文字也罷,真的只是傳達信息的工具,並不是真理。切不可捨本逐末,隨隨便便就依循表相文字,斷章取義,而輕忽其中所欲傳達之內在意涵。
我這幾年,悟出一個生活感受,那就是「不要執著於文字,任何文字」。特別是你愛一個人。就更不要這樣,一定用心去感受。中國文字博大精深,面對文字每個人的解讀是不一樣。可是,愛、真誠、虛偽、這些東西真的是藏不住的。愛,真的是藏不住的。要用心去感受。而文字因為當事人的心情未免花樣太多。反而迷了人的眼。所以,我現在看人,從來不管別人口上說什麼文字又寫什麼,我只看他做什麼。
如果那麼迷戀文字給我們帶來的溫暖感覺,認為文字很有力量,那麼語言不通的人怎麼相處呢?這就是為什麼音樂才是世界的通用語言,因為是用心感受的,而,愛比音樂更神奇,要用心才能感知。
所以,擅於文字的一些人,終將死在文字的手上。因為他們太聰明了,太執著於文字,不去尊崇自己內心的感受,忘記了愛是什麼,我這個愛,沒有指愛情。因為太執著於文字,什麼都要從文字里去發現,無論對待任何事物的判定,都是依賴文字表面上看上去,所以,終將死在文字的上。別人的文字上,自己的文字上。
好了,我文字的能力有限,很多感覺非筆墨可形容,像我現在傷心欲絕這種事,我還可以講得出來?那我還不算太過傷心。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智商捉雞」啊!
讀別人的文字,但要動自己的腦子。
算是正確無比的廢話吧,人以群分,圈子本身就是按照你的見識格局經歷實力劃分的,沒法想變就變。你是一隻羊,高高興興地跑去獅群鍛煉野性,分分鐘就沒了。
不。
你可以將材料認為是鼓勵你進入一個好圈子。我同樣可以解讀為,作者試圖把自己的失敗轉嫁給環境不行。
至於黃鼠狼騙雞的事情,一般這種充滿動物的故事都經不起推敲,也基本得不出什麼普世的結論。
GG姑且簡單粗暴的把人分為優秀的人和平庸的人,結果分為成功和失敗,分這麼幾個情況分析:
1.優秀的人和優秀的人在一起→成功/失敗在這種情況下,成功被看成常態,但也可能存在運氣不好等情況結果為失敗。
失敗者中也會有一部分人被重新判定為平庸的人。2.優秀的人和平庸的人在一起→成功/失敗
在這種情況下成功依然被看成常態,因為他是優秀的人。
但失敗也可以被理解,畢竟環境沒優勢。但失敗的人也可能被判定為平庸的人。3.平庸的人和平庸的人在一起→成功/失敗
在這種情況下,成功算是意外事件,失敗是常態。這一波人自然而然被判定為平庸的人。
4.平庸的人和優秀的人在一起→成功/失敗
在這種情況下,成功失敗都有可能。成功了晉陞為優秀的人,失敗了那是因為他平庸。
咦?這感覺有些不對啊……
是的,大多數時候我們對一個人的判斷是從結果成功or失敗來的。像那種故事書上看一眼剛出生的孩子就判斷他是棟樑之才的事我不置可否,你怎麼知道歷史上沒有被判斷為棟樑之才而實際成為平庸者的例子?只不過因為他成功了,所以他人的預言也隨之實現。
也就是說,成功和失敗有各種條件,不僅是自身條件和你周圍的圈子。
當你成功了,你自己會總結各種原因,比如我優秀,所以我努力離開平庸的圈子,走入優秀的圈子。嘖嘖嘖……滿滿的雞湯出鍋,感動自己。
即使你自己不熬雞湯,也會有一大波人出來替你熬,送給叫喧著自己迷茫或者缺乏動力的人。所以,雞湯文這種東西知道就行了,切莫對號入座,喝喝就忘了吧!
PS:在我看來,這種反雞湯同樣屬於雞湯一種。:)雞湯雞肉吃多了感覺有點頂著的樣子。
嗯。喝點大黃泡水拉一拉比較合適!有種人叫——弄臣,整天跟皇室一起,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
瀉藥。題主不要糾結,這只是倖存者偏倚,那些不幸的人沒有告訴你那些不應該。終究還只是不應該。
要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理性獨立的定位。然後認真聽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級別相差越多的人越好。沒有前提就說這種話,就好像告訴瞎子山的那一邊一馬平川,而你根本不知道,而瞎子翻過樂山也不知道。
本末倒置。人因為不同所以會被「群分」,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在什麼樣的圈子,交什麼樣的朋友。
真把野狼和羊群一起養,看看還有幾隻羊能夠倖存。雞湯也好,反雞湯也好,都要認真思考,讓自己更加自由和進取,而非唇齒之辯(聽起來好聖母)
這段話說的對著呢,很多類似的段子說的也都對著呢,朋友圈裡分享的文章也是對的,還有很多言論很多文章都對著呢,都是正能量,然後呢?
人還是活在當下最實在。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