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博士期間研究的問題在世界上只有幾個人關注,感到很孤獨,想明白這麼做的意義?

往大了說,我有學術熱情的,也想真正做一些學問。糾結意義這個問題,真的是心裡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兒,感覺目前的research像一小撮人的自娛自樂。。。自己並不能看的高遠,去理解這件事。


謝邀。我正在學習的正曲率幾何,算是微分幾何的一個小方向,做出突破性貢獻的世界範圍內的大佬就有5,6個左右,小佬可能有十幾個,領域內的普通人的數量大概還要乘個兩位數(其實我也不知道要乘多少,畢竟美法俄德英等等這麼多國家都有人做數學呢)。如果說微分幾何這整個領域的話,我加了個專門發世界範圍內微分幾何會議信息的mailing list,這個list的受眾好像有幾千人。

純數這種冷門方向都不是「世界上只有幾個人關注」,何況其他呢。。除非你選的是冷門中的冷門。望月新一做的anabelian geometry,算是很偏的方向了(雖然現在因為「可能做出了大結果」而變得很受關注),但是在他出名以前,該領域在世界範圍仍然有兩位數的專家。

覺得自己太孤獨就多去參加相關領域的學術會議。當你看到幾百個你的同行出現在會場的時候,你就不會覺得自己孤獨了,而是覺得自己太弱了——他們在聊什麼啊,我怎麼什麼都聽不懂。。


「如果我不去研究這個問題可能世界上再也不會有人去做了,某個知識可能永遠對人類處於未知狀態,即便這個知識可能永遠也沒有有用的那天」


博士期間把牛角尖鑽到研究的課題本身上是不正確的一種方式。

不管有沒有人關注,有多少文章可以發,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博士期間受到的嚴謹的學術訓練,開闊你的視野,提升你的綜合思考能力和邏輯組織力,it enables you to look inside of a problem!

沒人做不是更好?你真要到了一個每年都有數不清文章發表的方向,到時候你不想灌水也會被灌水了。你真的可以確保你的創新力和執行力能超越其他大多數博士生而推進那個方向的知識邊界?恐怕是你做的其他人也在做,你能想到的點子,大家都能想到;甚至有比你們條件好的實驗室做的比你更精確。也許會有一些idea沒有文章出來,不過卻是超級難做,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而收穫甚小的點子。這種人多的方向,每年多少文章落得個無人問津的下場。

我就處在這麼個領域中,想好久想出的實驗,一查,擦被人做過。沒人做過的,一查,擦 人家的設備更好,直接跳過我這步了。

感到孤獨應該不是來源你的研究吧,其他比如文章對象錢生活狀態等等。。。


講一個故事。

有位年輕人剛剛過完qualification exam,到系裡教授處,問教授,我喜歡的這個方向,系裡並沒有人做,其他學校做的人也很少,心裡面感到十分迷茫。我應該做些什麼呢?

教授說,我在做的方向並不是我喜歡的,但是我感興趣的方向我一直在做。

三十年前,這個年輕人是我;

三十年後,上週有相同的年輕人,問我相同的一個問題。然而我已經沒有相同的信心給出相同的回答。我說,

那就換一個熱門的方向吧。

=====

並不是我有意潑冷水給年青的朋友,只不過太多的「你喜歡就去追求」對於絕大多數的學生甚至學者都不是現實的。叔本華說,人生是避免更大的苦痛。科學研究大概也是這樣。

Zhu


(本來準備睡覺了,看到這個問題又爬起來打開電腦寫點東西。在今天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應該稱作一點「人生經驗」吧~【手動滑稽】)

  數學(甚至於大多數學科)的發展都基本上遵循著一個的模式:首先某(幾)個大牛在某個問題上做動了一點問題,或者開拓出了一個新的方向,然後一大群有關無關的人就一窩蜂地一擁而上去把結論推廣,然後做做相關的問題。接著這個方向就是成了當時的「熱門」方向。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方向上「簡單」(相對而言)的問題就被大家啃食乾淨了,剩下的全是一堆硬骨頭,即所謂的公開問題。這些問題都是當時的大牛們無法解決的。由於肉都吃得差不多了,為了生計等原因,慢慢地人群就撤出了,只留下一些大神帶領著他們的學生還在偶爾考察這些問題。由於關注度地下降,這個方向也逐漸成為了「冷門」。但是這些問題往往只要能夠做動一點,可能帶來的就是相關方面的巨大變革。

  我不知道你所關注的問題是不是這樣的問題。如果是,那麼在博士期間的前幾年,在專業人士的帶領下,你完全可以取嘗試著去考慮一下它。說不定你就幹掉了呢是吧?(然後你就可以受到賞識提前畢業出任教授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了哦~【手動微笑】)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你所研究的問題真的沒有太深刻的背景,問題做動了以後並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甚至於僅僅是一個結論的推廣。這種問題個人建議作為博士畢業的練手或者保底考慮。事實上博士期間的時間和機會真的是很珍貴的。所以在這個時間段內儘力向著一些大問題衝刺,做一些有深刻背景的問題,看看自己能夠做出怎樣的貢獻,這是最吼的。畢竟在畢業以後,你就要考慮找工作找funding找好問題找合作者等等各種亂七八糟的事情了。

  最後,勇敢的少年啊快去創造奇蹟吧~╰( ̄▽ ̄?)╭【手動祝福】


如果沒有非常高尚的情操還是放棄吧。


學術,或者大部分學術,就如題主說的那樣啊。題主是不是還沒有調整好科研心態就讀博士了?


謝邀。

鑽之彌堅,仰之彌高。

當研究進入一定的深度之後,自然會有一種遺世獨立的感覺,這太正常了,芸芸眾生能理解的那叫常識通識,你研究的是專業,是多少年的知識儲備和實踐之後凝聚的智慧,如果遍地是懂的人,你學的東西才是無意義的。

吃飯要學嗎?相對論幾個人能看懂?


開闢一個新的領域的時候關注的人少是正常的,多搞點交叉,吸引更多不同方向的人加入到這個領域,然後圈子就會慢慢壯大。。。


曲高和寡。

看了幾個回答,都是安撫性的。

我的經歷:專業國際上熱門,國內寥寥,可以就業,但不是最優,遠低於預期,三年所學僅剩文章及博士學位。

如果你研究的方向給你的就業和生活帶來的並不是助力,那麼儘力發文章保障拿到高含金量的博士學位之後,建議有二:(1)出國作博後(錢多)選擇熱門方向;(2)以博士學位作敲門磚,藉助本碩專業方向就業。


這是好事啊,沒人跟你搶發論文,一搞就是新的,

就是發出去的東西沒得什麼引用罷了


只能結合自己的經驗說說生物研究的這個問題吧~(畢竟在我看來數學領域大多是曲高和寡值得崇敬而不敢憧憬的研究啊,請指教例外&>&<)

負面地說,一個領域研究的人少,對於研究者而言會需要更高的悟性和想像力。每個自己想去探索的問題都似乎缺了那麼關鍵的一環,而自己的實驗室又不擅長這方面的研究,如果碰到一個開明願意嘗試的老闆還好,要是老闆不幸是一個墨守成規而又固執己見的人,那大概就可以先歇半年等等看有沒有支持自己假設的文獻再做下一步打算了。

還有就是容易讓人變懶——沒有競爭就是變懶的最佳催化劑啊。這也就是為什麼要多去參加學術會議的原因——你想到了人家可能也想到了,雖然沒有成果發表但是人家在嘗試了,你再等?再等本來該屬於你的創新點就全跑人家的文章里去啦~

不過仔細一想這些所有的負面其實都可以被利用——缺少某一塊墊腳石,不僅意味著更多可能的假設可以被研究,而且也極大地加強了人探索未知的勇氣和好奇——失敗是常態,但每失敗一次都排除了一個錯誤的假設啊!而假設本身雖多但其實是有限的,且不同的假設是可以同時成立的——你看,成功概率這麼一說又高一點了對不對。這一次次探索的過程中還可以學到很多新的知識技能,小範圍內的不可替代性也就大了一點——安全感啊安全感。

而競爭這種東西有利有弊。並不是沒有見過為了拼過同行而努力製造文章甚至製造數據的人。導師也是凡人,我經常覺得那些面目可憎的導師也挺可憐,選擇的領域切入點遠遠高於自身的能力,導致了一屋子人都不好過。而如果自己的領域競爭沒那麼強烈,導師往往也會給予更多的自由。多與導師討論,利用導師的經驗把各種假設的優先順序排列好,然後再學習這樣的經驗——四五年之後,這絕對會是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支撐之後階段的學習與研究。

最後我覺得,PhD時期領域怎麼樣不重要,老闆的支持太過重要——從錢到精神。那些愉快且高效地度過PhD期間的大神們,大多是把握住了這樣的環境,甚至沒有環境也要自己創造環境(見過大牛自己寫grant去善意地push老闆,一切皆有可能~)。哪怕在一個不怎麼受關注的領域,好好珍惜這段時光里的自己,努力過得獨特且自由。共勉。


跟老闆申請多出去開會,不要自己一個人閉門造車,進度緩慢而且容易抑鬱。


如果你真的這麼在乎這個問題,那麼,你選題的時候在幹嘛?

某個平行宇宙里,題主提問:

讀博士期間研究的問題在全世界上千萬人關注,感到太大眾化,想明白這麼做的意義?


所以說做自己喜歡的、熱衷的、樂之不疲的事情是多麼重要。


你知道好不容易有個idea然後過兩天有人在arxiv掛個一樣的是怎樣一種心情


做學術這事兒,是喜歡裝逼的人的愛好。

你想啊,一個問題的答案,如果沒有想第一個知道的慾望,那我完全可以等別人做出來再看啊,再去用啊。既然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做到,那就自己個兒動手了,然後做給世界看。

所以嘛,驕傲,清高,自命不凡,裝逼,這是學術氣質。

意義這個不算事,圖個樂活。


我沒見過這麼作死的回答

做文獻綜述的時候,你會深深體會到,一個寂寞的學科是多麼幸福

成果好出,你怎麼說都可以對,這還有啥好抱怨的!!

反正我是羨慕都來不及了


我也會有同樣感覺,覺得自己整天關在實驗室做那些除了我有時連老闆都不怎麼關心的課題。但每次出去開會,聽別人演講,和不認識但很快就熟悉的同行們在一起幾天,回去後跟打了雞血一樣重新又有了熱情。很多時候其實不是你做什麼課題,但如果知道了這個世界上,你這個領域有無數個和你一樣的人,為了自己的熱情和那一絲想為世界做貢獻的心,雖然大家做的課題都不一樣,但是知道世界上有那麼多人,每天有著你一樣的挫敗,成功,孤獨,突破,就覺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最近我們實驗室發生了一些事情,系裡的態度也是盡量讓我趕快畢業走。我畢業後也打算不繼續留在學術界,有時候從實驗室出來走在路上想到等我和同學都畢業後,我們研究了那麼多年的課題可能世界上再也沒有第二個人願意去關心了,心裡還是很失落的。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推薦閱讀:

你在現實生活中見過最美的博士是什麼樣的?
PhD念得不愉快怎麼辦?
博士是精英嗎?
如何評價「一枚中科院科研人員的自白:我為什麼選擇離開」?
家產六千萬以上,現計算機讀研,該不該讀個博?我可以利用資源做些什麼?

TAG:科研 | 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