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高韶青以及他的音樂?


高韶青本人我只能描述最表面的印象,自信有點桀驁,細膩帶著深沉。髮型上看更像一個二十歲的爵士吉他小哥。他的愛人則是端莊中帶著一些野性,我很喜歡。

說到作品聽他本人演奏過,聽別的老師演奏過,自己也練習演奏過。現代作品中我最愛劉文金老師的如來系列和高韶青老師的眾多作品。如來系列更像小品,表現的是佛性的感悟。

高韶青的音樂有著濃濃的民族性,也有著爵士搖滾的風格,這點我敬佩至極。他的作品節奏是亮點,這可能是在國外學習的結果,不再追求對稱押韻,而是種隨性的,但卻不慌亂。重音拍點卡的很准,但中間卻千變萬化。整首曲子看不到生搬硬套的曲式痕迹,一氣呵成但也脈絡分明。再說調式的問題,變調那是肯定有,離調啊,大小調互變也很多。要隨時看到臨時升降號,這也是因為他的曲子都用五線譜寫而有的特點,這給練習者也帶來很多樂趣。

他的很多作品風格都很現代,這也是我希望民族樂器以後的一種借鑒,音樂需要經典古曲,但也需要更容易打動聽眾的新曲。


我大概在2012年左右初次接觸George Gao(高韶青)的音樂。

當時看CCTV的民族器樂電視大賽,發現二胡組參賽選手們拉的曲目自己之前都沒聽說過。令我印象深刻的曲目有劉文金的《火——綵衣姑娘》和高韶青的《二胡隨想曲第二號——蒙風》《二胡隨想曲第三號——炫動》。作為一個早已考完十級但深深感覺自己還是Too young的小朋友,我嘗試著搜索了高的兩首曲子(恕我直言,我並不很喜愛劉文金的作曲風格,樓上莫見怪),結果意外發現了一片全新的天地。

我從此知道,並不是所有的二胡演奏家都局限於舊曲目和舊形式的曲目,至少高在十幾年前就開始嘗試將二胡和現代音樂結合起來。他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近十年來二胡的表現力大大提升,與他大有關係。他不再是剛出道時的那個將《卡門主題幻想曲》拉得驚世駭俗的年輕人,而是實實在在的大家——能夠自己演奏自己的曲目、自己擁有自己的團隊。

之後瘋狂購買高的書,在網上訂了一本五線譜版的作品集(現在很多新曲目只有五線譜版,而且五線譜在表現複雜音樂時確實優於簡譜),其中就有《蒙風》和《炫動》。鑒於自己的不孚眾望的五線譜水平,我採用了「找到一個基準音後只看相對音高,實在不行就在下面標註簡譜」的愚蠢方法,終於學會了這兩首曲目。在初二的學校器樂大賽中,自己拉了半首《蒙風》(有時長限制),結果效果並不好,後面只能補拉一首《葡萄熟了》(周維曲),勉強進了下一輪。說實話,我的《蒙風》拉得並不差,可能評委老師之前沒接觸過這種風格的音樂吧,他們覺得我拉得不準……#%**%# 由此可見高的影響力確實有限,或者說至少有許多人不認可這種音樂風格。

等到上了高中,被迫放棄了二胡,但還是抽空聽了一場高的演奏會。當年流行《二胡隨想曲第五號——納西》,曲譜還沒公開(曲目剛首演沒多久),演奏會上毫無疑問有這首,但究竟是高還是陸軼文(超優秀的青年二胡演奏家,後來發現竟然是我老鄉-_-!)拉的現在記不得了。總之這是一場很成功的演奏會,結束後我還偷偷溜去後台和高見了一面,他當然不認識我,但我還是熱情地和他嘮了下家常。他告訴我他已經不在加拿大生活了。

這兩年沒怎麼關注二胡的發展,自己也一年多沒碰二胡了。以後有時間還是想學一學高的《納西》和王建民的《第四二胡狂想曲》,還想移植幾首小提琴曲拉著玩(總之目標很遠大,工作很繁重)。

說一說《納西》的曲風吧。注意,這裡的「納西」主要是「容納西方」之意,因此曲中各種音樂素材雜糅便不足為奇。高對於二胡技巧的鑽研和創新主要體現在運用雙弦、變調和琶音上,這點也在曲中得以體現。曲目開頭即為華彩樂段,中部是抒情的行板,在演奏中適時插入的泛音段落和雙弦會帶來獨特的聽覺體驗,最後的急板則使熱鬧歡騰的氣氛逐漸增強、得到升華,最終戛然而止。

附上高的主要作品:

《二胡隨想曲第一號——思鄉》(最初的試水之作)

《二胡隨想曲第二號——蒙風》(蒙古風格)

《二胡隨想曲第三號——炫動》(現代化音樂語言)

《二胡隨想曲第四號——戈壁》(西北風格)

《二胡隨想曲第五號——納西》(納西+混搭)

另外,他曾移植薩拉薩蒂(Pablo de Sarasate)的《卡門主題幻想曲》(Carmen Fantasy, Op.25)。

謝謝。


看過他的萬馬奔騰?,帥帥的,全程迷戀他的表情


高老師現在已入住B站。


很喜歡


推薦閱讀:

工作之後自學大提琴的難度有多大?
想學習大提琴,請問下有沒有經典的書籍?
您最喜歡聽的古典音樂大提琴曲有哪些?
無任何音樂基礎能否學習大提琴?
弦樂可以演奏多聲部作品嗎?

TAG:音樂 | 古典音樂 | 大提琴 | 二胡 | 音樂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