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Top2學習,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問題源於《奇葩說》高曉松的一句「鎮國重器已淪為職業培訓所」,題主很困惑今天的中國名校是否真的僅僅是職業培訓所?在名校的學習,除了專業技能,你還學習收穫到了什麼?本題談的是收穫,對高曉松炮轟清華學霸等相關評價可到如何看待高曉松炮轟梁植愧對清華教育?


在清華待了兩年,神人牛人見得多了,有時還跟他們談笑風生,容易產生自己也很牛的錯覺,就像活在一間四壁都是哈哈鏡的房子里。為了破除這一幻覺,除了盡量做好當下該做的事以外,還需要持續不斷的自省。這種感覺很痛苦,就像一拳一拳敲擊著鏡壁,最終一地碎片,兩手鮮血,但是終於能遠離錯覺,直面真實的自己,知道自己做得到什麼/做不到什麼,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而且為之需要投入怎樣的努力。


祖傳老中醫,專治吹牛逼。

在清華待久了,現在心態好的不得了。


很多人說,挑專業比挑大學重要。但我始終認為,大學比專業重要。

專業技能誰都能教給你,清華的教學水平其實並不見得比其他學校好。但是清北的生活,才是最獨一無二,其他任何學校給不了你的。

在這裡,優秀是一種習慣。

也許很多人在大一入校就已經為自己規划出了未來十年的路。

但我覺得只有在里,我可以有至少四年簡單的生活,當一個理想主義者,純粹為自己而活,為夢想而活。

最後,我太感激這裡的一群朋友。


1. 無論你有多厲害,總有比你強到不知哪裡去了的人——對,就是強到你連他們有多厲害都看不清。

2. 不管你覺得自己多挫,你客觀上還是大學生、中國人乃至全人類中的佼佼者——以至於,即使在清北甚至更高的圈子裡,仍然總有人在某些方面不如你。

以上兩點是辯證統一的:非常強的大牛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如你,同時,你覺得很不如你的人可能在某些方面比你厲害到不知哪裡去了。


謝邀

其實我要寫的東西和題目的描述不太搭,因為它不是關於我自己的學習的,它是關於我的班級的。

上清華以前,我以能上清華而自豪;現在,我以能和我們班級的人共度大學四年而自豪。

由於院系調整,曾經輝煌無比的清華數學系直到七八十年代才真正恢復建系,這就導致了我們系非常的小。然後,數學嘛,你懂得,又不是示範專業,所以妹子就更少了……但是(凡事都得有個但是),我們這一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有接近20個女生(一個年級一共才100人左右,而且事實上我們的下一屆和下下屆和下下下屆女生都少的可憐……)然後我們班以7個女生的數量成為了全系女生數量最多班級。而且我們班級的女生都很熱心班級活動,這就致使了我們班級變得非常團結:

(註:女生多=&>班級團結 是我瞎猜的……)

我們班級34個人,任何班級活動,一般可以有20+個人參加

我們班主任說我們班是他見過的最團結的大學班級

我在我們班過出了高中班級的感覺。

我們系每年都有很多退學的、轉系的、讀不下去的。像我們上一屆最後每個班就剩下20人左右了。我們班過了四年,還是34人,一個都沒少。

最後一學期,我們班級參加全校的優秀班集體評選。當時我還在申請季,被拉過去做答辯PPT,當時我是很不情願的,因為我其實啥職務都沒有,不能說你讓我做我就做,這個都得照著規矩來。當然我的意見也是很重要的……不對,拿錯稿子了……而且當時被他們拉著又是討論又是做PPT,連續兩三天都是兩三點才回到宿舍,可是我明明是一條混日子的大四狗啊!!尊嚴呢!!

不過,當我看到我們班級的申請的材料,看到大家這四年一直在一起度過的點點滴滴,突然覺得,就這幾天瘋一瘋又如何,申請的事情放一放又如何。因為這大概可能是大學四年,最後一次為班級做事情了。

評比當天,就因為我們幾人瘋狂的熬夜,我們差不多是現場準備最充分的班級(至少我是這麼覺著的),最後也毫無懸念的拿了第一。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個班級,復旦82屆數學系,不知道的可以點開這個鏈接復旦數學系82屆學生聚會名單驚呆網友(轉)有時候我就想,他們也是數學系,我們也是;是不是十幾二十年後,我們也可以這麼牛逼,或者,更加牛逼?


說一點形而上的吧,離開學校之後越來越發現清華在我身上留下的其實是一種「使命感」。說使命感可能有點大,就是一種要做點什麼的感覺。

我還在學校的時候,和本院一位很優秀的師兄聊天。我問他為什麼要呆在中國律所,他說中國現在的法治環境雖然很糟糕,律師素質也比較差,但正因為如此,才需要一個又一個優秀的中國律師去做這樣的事情。他一個人雖然做不了多少,但如果每一個律師都盡職盡責,法治環境就會越來越好的。

我當時聽了沒覺得有什麼,但現在離開學校久了,才回味過來他的意思。其實和我們在學校接受的職業指導是一樣的,學校說要「入主流,干大事,上大舞台」,要做「學術大師,興業之士,治國英才」。我一開始聽到這些話是不相信,甚至很反感的,覺得太紅,洗腦成分太重。但現在回過頭來想,所謂入主流不是犧牲小我成就大我,而是一個個體的確只有投身到一項大事業中,才有可能真正為這個社會留下些什麼。

我看了很多我們學院復建的故事,我經常思考王院長的成長軌跡,一個河南來的農村小伙,怎麼就成了基本法大佬,和香港法律界談笑風生呢?我也當面問過王院長類似的問題,他的回答是,年輕人要選擇正確的事業,然後為之努力奮鬥。

看起來這句話只是一句大道理,但仔細一想,如果王院長二十年前讀博士的時候,不是選擇一窮二白的清華法學院,而是為了現成的資源去人大或者政法教書,可能就不會有今天的成果了吧。


有人說人分兩面,一種叫S,叫做施虐傾向,一種是M,叫做受虐傾向。

在清北考試科研被大神虐,滿足了你M的一面。日常自己虐自己,滿足了S的一面。

想想就好刺激啊。


女朋友算嘛?


百年老中醫,專治各種不服。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case.


遇見了一個更大的世界。


幾點吧:

1 理想主義 雖然錢理群先生批評精緻的利己主義 但在北大遇到的更多的還是對自己有信心 對他人和社會有關愛的同學 北大這塊土地也盛產這個 我記得有一次大街上有個大叔在抽搐 我就過去了 給他拿了葯 買了吃的買了水 我同學說 你膽子真大 不怕出事 我說 校長不是說了嗎?遇到困難儘管幫 出了事整個法學院挺你

2 高平台 北大學生的身份很好用 一方面是校內各種論壇活動 很容易接觸層次比較高的人 另一方面是 如果要做什麼 只要抱著一個謙虛好學的態度 社會上的人很多都會幫你 最關鍵的是可以發現 哇 還可以這樣生活 這樣做人做事 可以學到很多

3 好心態 這也是高平台帶來的 你見過各種厲害的人 也參加過各種強悍的活動 還被各種人碾壓過 所以很多事情就有一顆平常心去做 能看的淡一些

4 周圍的人 大家接觸的是不一樣的東西 卻又都熱情優秀 跟他們就算只是扯淡都很有收穫 人生摯友

暫時想到這些 我是研究生到的北大 然後發現自己和本科生好大差距 同時 也很羨慕他們本科就有這樣的平台 自己也要努力啦


讀書不為稻梁謀


開始接受命運。

「You are already naked. There is no reason not to follow your heart.」 —— Steve Jobs


最大的收穫就是知道神校之所以為神是為什麼。

那些年在燕園,基本就是四個字。

心想事成。

最近看BBC上癮,外院就請來了BBC前台長跟我們學生侃大山;

看新拍的紅樓夢有爭議,陽光大廳里小寶玉和小黛玉跟著李少紅就來講座分享了;

看蔣雯麗的第一次的導演在百年講台上映,就去看看,結果蔣雯麗本人出現在現場與我們面對面交流;

隨便進一個講座我跑去合影握手(請原諒我的這種行為)的是南斯拉夫前總統;

余光中站在那裡為我們悠悠的念起故鄉;

貝克漢姆也來到這裡跟我們交流;

那年親眼看到的李連杰徐克和林青霞更是想也不敢想;

梁文道竇文濤劉鎮偉李厚霖俞敏洪今何在陳凱歌寧浩。。。實在不勝枚舉,全都見到真人,美夢成真的感覺,總是出現。

我想看崑曲有崑曲想看京劇有京劇,想看卡門上卡門,想看天鵝湖有天鵝湖,莎翁的話劇更是每個學期的必備,我在百年講堂度過的那些光陰,真是想起就要淚流滿面。

那裡的老師更是每段想起都要激動一番,先生們給我終生的點撥和教育令我永世感恩,更光輝的是他們做人的風骨讓我永遠難以望其項背。

音樂美術歷史哲學,北大給的這些我從來不曾想過全能擁有的知識背景,居然一一成真。

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

這裡,永遠有你想要的東西,無論你想要的是什麼。


再也不敢裝逼了,以及聽別人裝逼的時候覺著,這個逼太low了


謝邀,上面的大神們說得很全面了,我補充一點:

得益於清華大量的強制性體育鍛煉和高質量的伙食,在下的體重在半年間增加了5千克,並且成功擁有了隱約可見的腹肌——一大收穫。


本人非清北,在清北旁邊的985,不過有蠻多清北的朋友。

我對清北最大的感受,清北最牛的地方,不是師資力量,不是名氣,而是這裡匯聚了全國最努力且智商不低的一群人。

在這種環境下,指點江山,激昂文字,沒人會笑你,誰敢笑你。


在信奉本科出身論的人眼裡,你簡直就是神。

然而在清華北大這個圈子裡,你自己要明白自己永遠是渣渣


跟著一群大牛大神們,看他們天天裝逼,然後自己也開始裝。後來發現其實大家都是真牛逼,只有我是傻逼


推薦閱讀:

入選雙一流後,鄭大能否全面超過武漢理工?
你想告訴准程序員些什麼?
如何改變自己得過且過的現狀?
申請助學金和買非必需的電子產品矛盾嗎?
同宿舍一個人總是學我買東西,我就特別反感,我是不是有心理疾病了?

TAG:大學生 | 大學 | 清華大學 | 北京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