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車在北美和歐洲兩大市場的表現差別這麼大?

在北美和歐洲這些汽車工業發達地區,本土車企最受歡迎這個好理解,但在以上兩個地區同為非本土的日系品牌,為什麼在北美很受歡迎在歐洲就沒什麼存在感呢?


拓展閱讀:

美國人買什麼車

歐洲人買什麼車

在英美兩地都待過,就我對這兩個地方的汽車市場的認識談一點看法。

首先,歐洲的汽車關稅要遠高於美國。外來品牌在沒有在歐洲設廠的情況下,難以成功。(福特和通用很早就在歐洲設廠,在歐洲很多地方可以看作本土品牌,如通用的歐寶在德國,vauxhall在英國,福特在英國,沒有這方面的劣勢)。日系車早期作為進口車,難以進入歐洲市場,後來有了美國的積累以後,才有能力進入歐洲設廠。實際上,歐洲後來有很多不利於日系車的政策,比如照顧柴油車,高額排量稅,油耗測試方法一直較落後,都有一些貿易保護主義的原因。

其次,歐洲人整體上心態沒有美國人開放。老歐洲更牛逼,瞧不上新興的亞洲的產品的認識比較普遍。歐洲人在對汽車品牌的認識上,『逼格高』、『歷史久』這些因素比較重要。而美國人相對來說心態比較開放,只要車好就會得到認可,亞洲品牌相對容易成功。

再次,近幾十年,歐洲本土的汽車製造(主要是德國)比美國汽車業更有競爭力。美國的汽車製造有幾個劣勢:收入水平高,以及工會勢力較大,導致成本過高;管理不夠嚴格,加上性格上可能美國人也偏粗獷,造車精細程度不夠,導致品質和耐久性都不是特別好;70年代以前的技術過於偏重於大排量和大車,油價暴漲以後競爭力下降(但美國汽車業技術和研發能力絕對不差)。這些劣勢給日本品牌的進入提供了空間。而歐洲因為優秀的德系品牌的存在,日系面臨的競爭對手會更強一些。

以上三條應該是根本性的原因,下面再列舉一些汽車偏好上的歐美的區別:

  1. 美國人因為人口密度低,公共交通差,汽油和停車費用也較低,高速路網很早就很發達,在交通上對汽車的依賴較重,所以對汽車的可靠性要求相對來說更高(如果工作日的早上美國人的汽車突然拋錨,簡直沒有替代的方案去上班)。同時因為人工成本高,維修費用也較高。因此,以美國市場為主要戰場的日系和美系品牌,造車的理念都是結構盡量簡單(注意這並不等於技術落後),這樣不僅能降低成本,而且還能夠減少故障率,同時降低維修保養的難度和維修成本(美國車雖然耐久性較差,但其實可靠性並不差,不過,近年因為美國三大的轎車因為競爭不過日本,主市場向歐洲轉移,在小型轎車的技術選擇路線上有不注重可靠性的趨勢)。而歐洲公共交通發達,汽車往往只用於周末休閑和購物的出行,即使是通勤,萬一壞了不管做公交還是打車都更方便,相對來說對汽車可靠性的要求並沒有那麼高。歐洲占統治地位的德系車,特別是低價的大眾,耐久性較好但可靠性較差,對於美國人來說是致命的弱點,對於歐洲則不是。
  2. 日本美國這兩個日系車的主市場都是以汽油車為主,日系車也是以發展汽油機技術為主。而歐洲因為整體油價更貴,更省油的柴油車更受青睞,歐洲車特別是德系車柴油技術非常突出。
  3. 在汽油機技術領域,因為歐洲很早就有排量稅,使得歐洲市場更利於渦輪增壓車型發展。在稅收跟油耗測試成績和排放成績掛鉤以後,歐洲的測試標準也在很長時間內保留了相對不科學的較多勻速和穩定加速的工況,更利於渦輪增壓車型的表現。而在美國沒有排量稅,所以日系車的發展一直走自然吸氣的路線,因此在歐洲因為稅收政策和油耗測試誤導的原因不是那麼有競爭力。
  4. 歐洲人相對來美國人說更在意操控。這個一方面是因為歐洲狹窄的彎道更多,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歐洲民眾更在意權威媒體的評測,而汽車媒體受制於測試的方式,往往會更喜歡開起來爽而不是坐起來舒適,或者很易用的車。但美國人相對來說買車更多的取決於自己租車用車的經驗。日系車轉向調教偏軟虛位偏大,長時間開起來比較輕鬆,更容易在美國受歡迎。所以相比之下,比日系車更偏向於操控的韓系車在歐洲近年似乎更受歡迎(日系也有操控很好的選手比如馬自達,但可能代表日系車的豐田影響了歐洲人對日系車操控的印象)。
  5. 歐洲存在不限速的高速(德國),高速的穩定性極為重要,所以德系車普遍更重視高速的穩定性。而日本本土高速限速很低,相對來說日系車更注重中低速駕駛的輕鬆和平順,底盤調教也以舒適為主。日系車的這種特性,在限速也不算高的美國也比較容易成功,但在歐洲就容易有高速發飄的詬病(不過歐洲一些地區比如英國,大概很少有人會開車去德國,而且美國人開車高速路的比例可能比歐洲還高,所以這條原因是否真的成立是存疑的)。

大體有這些特性的差別。不過其實日本的工程師,未必不能做出適合歐洲市場的車型,而日本本土的用車環境,可能也更貼近歐洲而不是美國。所以根本性的原因,可能還是一開始列的三項原因。美國市場比較容易進入,日系車在佔領了美國市場以後,整個工程路線都在向美國靠攏,這才導致今天的日系車更適合美國而不是歐洲的市場。


謝邀~

可以先看下這篇文章:

歐盟要與日本啟動自由貿易談判 福特不滿

目前歐盟對於從日本進口的汽車徵收10%的關稅,多家汽車製造企業紛紛表示他們擔心歐盟與日本實現自由貿易之後前者或將把上述關稅取消。除了日本汽車以外,歐盟現在還對從美國進口的汽車徵收10%的關稅。

  福特公司在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如今歐洲汽車市場銷量已經跌至近二十年來的最低點,歐盟在這一時刻若批准通過不恰當的單邊自由貿易協定,其只會造成日本汽車對歐洲市場傾銷的局面,同時也還將進一步阻礙歐洲汽車的出口貿易並進而影響整個歐洲經濟的復甦。」

……

不管這個理由是不是冠冕堂皇,但是到現在2014年都過去了,歐盟對日本進口汽車徵收10%的關稅從未改變,雖然日本在貿易談判中多次提到這個問題,但是歐盟一直未予理睬。

其實題主這個問題也涉及到關稅壁壘這方面的原因。

中國進口乘用車關稅為25%,歐盟進口車關稅為10%,韓國為8%,美國為2.5%,而日本為零。

不同的關稅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地汽車工業水平,中國汽車工業起步較晚,曾經進口汽車關稅一度達到100%以上;有人會說歐洲國家的汽車工業水平顯然不會比美國和日本差,為何進口汽車關稅比美國高這麼多?

這是由市場說了算:相對美國發達的自由貿易市場,歐洲市場顯然比較保守,這也是形成歐洲各國汽車本土為王的主要因素:義大利就是菲亞特主導,德國就是大眾主導,法國就是PSA和雷諾主導。

網上隨處找個歐洲前三季度的銷量情況了解一下就知道,日系車是很難擠進銷量前十,而歐洲銷量前十車型日系車也只有日產逍客,正如 @魚非魚 所說,當然這並不說明 日本的工程師不能做出適合歐洲市場的車型。

全球經濟格局已從歐美為核心的時代,轉向了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與歐美並立的多極化區域式經濟格局,因此日系車企重點發展轉向中國以及東南亞地區,後又因中日事件的影響(直至剛過去的2014年多數日系車在中國均未完成年度目標)從而加速了東南亞的戰略布局。

北美是日系車的第一大海外市場,也是日系車的重點發展區域,各車企在北美產能均有所增加,尤其是墨西哥和巴西(世界第四大汽車市場,也是世界第七大汽車製造國);反觀歐洲市場,因歐債危機餘波未平,市場相對低迷,銷量增速非常緩慢,日系車企紛紛減緩或轉移產能。從豐田的未來十年規劃里,也看不出其對歐洲的擴張計劃。

當然所有的這些,都不妨礙在2014年汽車品牌全球銷量排行榜中,豐田獲得單品牌銷量冠軍,並且遙遙領先排名第二的大眾品牌。


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在美國汽車是剛需。

美國路上跑的車平均年齡是11.5年,按一年開1萬-1.5萬英里來算,平均里程要超過15萬英里。

剛需導致了汽車的可靠性被提到了一個相當高的高度。可靠性不光是耐用,還要小毛病少。通用的一大堆6缸8缸號稱永遠跑不死,問題是小毛病太多。。

對於窮人來說,汽車就是4個輪子上一個沙發而已,對駕駛品質沒有任何要求,只要不壞就可以。所以二田的短板被縮短了。

同時由於口碑上大家普遍認為二田的車耐久度比較好,所以殘值比較高,很多人為了保值買新二田。美國工薪階層(4-8萬)的購買力相當有限,基本也就買得起3萬美元以下的車,東方不敗保值容易出手,在無雪的地方是首選。總之買菜車上兩田佔優。

從汽車的品質和維護來看,歐洲車在美國建廠比較少,配件維護比較困難,養護成本太高,質量也就那樣。

美國車由於當年的工會影響,品質普遍比較差。自從通用把工廠挪到加拿大以後品質好了不少,但是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市場認可。福特和道奇還是不太行。

日本車裡面二田是傳統的毛病比較少的品牌,但是自從開始在美國設廠生產品質在下降。

斯巴魯主打小而廉價的全時四驅系統,面對的市場主要是東北部。

尼桑有點不太行,馬自達除了小敞篷以外也沒什麼亮點。

到了奢侈品牌,保修期長配合上車主的經濟承受能力強,雷克薩斯就不如品質也不錯的賓士了。

大排量(3.6以上)二田不行,皮卡市場二田也不行。


雖然 @魚非魚和 @Milton已經說了很多乾貨,還是想來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部分觀點可能有重複了。

在談日本車為何在歐洲水土不服之前,來試著在更大的視野里看一下汽車市場。

各個大國的心態

1 對於美國來說

汽車行業是重要行業,但不是最關鍵的支柱行業,沒有金融、高科技、軍事之類那麼重要。對於美國這種Top1天才學生,他最想做好的行業,其實他一定會做好。但天才也不可能是全才,這是有舍有得的,美國政治家當然會在需要汽車工人選票的時候說汽車工業很重要,美國製造萬歲,但他心裡知道汽車對於美國不是最重要的。

2 對於歐洲的若干個大國來說

汽車行業是德國、法國、義大利、英國這幾個傳統工業強國,最重要的工業產業,尤其對於德國這個歐盟經濟核心來說。

德國絕對不可能把軍事、金融、IT科技作為自己國家的招牌,但它怎麼可能放棄把汽車作為手中的王牌呢?汽車是德國人發明的,況且德國車在百年來享有全球聲譽。

法國人、義大利人、英國人也很難放棄汽車工業,出於對各自工業歷史和經濟產出的考量。

正因為歐洲的市場一體化,而幾個大國又各自對這個行業非常看重,所以在這個一體化的大市場里,由幾個「兄弟自己人」展開激烈的市場化競爭,同時,擋住「外來入侵者」,是再正常不過的陽謀。

3 對於日韓

日本、韓國都是汽車世界裡的新興國,後來居上的典型。本土市場狹小,迫切需要國際市場消化他們的產能規模。他們不光想把自己的本土市場作為堅實的大本營,同時也會希望儘可能多的佔領國際市場,當然也包括美國、歐洲、中國等大市場。

看完以上的分析,日本和歐洲明顯是汽車產業競爭中的死對頭啊。

因此,所以兩邊都不會對彼此友好。

日本有「鼓勵K-car這種super mini車款」的特別政策,還曾經通過經濟手段限制車身的寬度,這些非關稅壁壘再加上關稅壁壘,合起來就讓外國車很難大規模打入日本市場,只能成為小眾,往往是較為高端的小眾——日本人實際上對充滿文化沉澱和機械性能之美的「老歐洲」出產的汽車,還是有很多眷戀的。Fiat 500,Alfa Romeo,標緻的敞篷款,BBA豪華車,都在日本有他們的粉絲人群。

Alfa Romeo這種在國際市場很難出售的車,在日本還是有粉絲的▼

歐洲這邊,則靠「手擋」,「柴油機」,「渦輪增壓」三個劍走偏鋒的非關稅壁壘,控制住外部的產能輸入。尤其是前兩個項目。(渦輪增壓技術特別討好歐洲自己設定的工況循環,但這種降低油耗的方式是可以被化解的,比如通過日本人擅長的混動技術)

所以,在日本本土和歐洲本土,其實沒有哪個外國品牌能賣的非常好,佔據較高的市場份額——因為汽車產業對這些市場自身都太重要了。

好吧,也有例外,福特在歐洲的投資很深,幾乎已經被英國人認為是本土公司了,而且福特的產品是歐化最徹底的。很早他們就主要針對歐洲去開發福克斯、嘉年華等車款。而且這些車款在演化後變身全球車,把原本的美國版福克斯並掉了。

1998年歐洲上市的福特福克斯▼

再舉一個例子,日產在歐洲整體銷量不行,但唯一一個主要針對歐洲設計的Crossover,實際上也是開創了全球平民Crossover風氣先河的逍客,在歐洲不是一般的暢銷啊(Crossover可以理解為轎車和SUV的混合體,在國內可以對應那些城市化明顯的SUV,實際上這種車型現在國內已經很常見了,因為現在是2016年)

這就是2006年歐洲上市的日產逍客▼

以及為歐洲單獨做的3排座版本▼

再分享幾個細小的方面。

1 歐洲人,覺得「老歐洲」有品位有底蘊。比如義大利人會認為義大利車最美,德國車死板了一些但是性能確實不錯,其它的都不行。日韓汽車?他們會覺得特別丑,沒有文化的那種丑——讓他們開一堆沒有靈魂的塑料和鋼鐵上街,絕對不考慮。

2 歐洲人更崇尚運動和激情,把Driving駕駛和Sport運動這兩個詞會天然聯繫在一起。但對亞洲人的思維來說,Car車只是Transport交通工具。歐洲車連平民家用車款,有時也會很在意底盤和操控,取向和日本車實用主義至上就很不一樣。歐洲人開車的平均技術很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會開很快。但在日本,全國嚴格限速,並且每個人都老老實實的執行,開車就跟著前面的人好了。

3 歐洲車憑藉歷史底蘊和品牌積累,在高端車上有優勢。日本車則通過精益生產控制成本和可靠性,在經濟車款上有優勢。這兩種優勢都沒有大到幫助他們大規模入侵彼此,卻足以幫助他們一起瓜分第三國的市場——比如中美兩個超大市場。

在這兩個國家,德國車都是高端的代名詞,日本車都在經濟適用的領域裡廣受歡迎。不是嗎?

追加內容:

再延伸一下。

中國的行業法規政策,一直參照歐洲標準進行制訂。

也許是因為,最早投資中國汽車工業的是德國大眾、法國標緻雪鐵龍等歐洲公司。中國的汽車行業人才的培養有不少是跟德國汽車產業分不開的。

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想一想,中國本土汽車品牌就像全球汽車行業的90後,年輕人突然崛起,最先挑戰的就是之前的一代年輕人——日韓汽車。

順著這個角度去想,中國無論是油耗法規、節能補貼政策、新能源汽車政策、民間輿論導向,幾乎都是相對德國車比較有利,對日本車比較不利。(油耗法規有利於渦輪增壓/節能補貼要按重量分級設置目標,對輕量化的日本車很不利/新能源政策把非插電混合動力完全排除在外/民間輿論沒事就把日本車和不愛國聯繫在一起)

不要以為ZF都那麼傻,大方向人家明白著呢。

看這兩年的市場,本土品牌已經在嚴重威脅韓國汽車了。

下一個需要挑戰的強敵,很可能就是日本汽車。

當然了,如果自主品牌真的強大到能挑戰日本汽車,相信歐美的平民品牌也會一併受到強烈的衝擊。

我上周看到的一個中國手機品牌排名Top20里,只有三星和蘋果兩個外資品牌了,而且僅僅排名第五和第六。汽車可能不致於如此嚴重,但我相信趨勢是本土品牌的份額會比現在高很多。


每個公司都有每個公司的情況,每個市場都有每個市場的特點。還要考慮一些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而且不是所有日系車在美國都混得好,鈴木汽車退出了美國市場,但是在印度足以碾殺一切其他品牌。德國車在中國發展的那麼好,歐寶也退出了中國市場。美國市場上深受歡迎的全尺寸SUV,在歐洲中國日本都不多見。說中國人不懂車才會喜歡德系的人也許不知道奧迪把中國的銷量去掉依然可以比雷克薩斯全球銷量高。雅閣在中國市場也曾領先於邁騰。

我覺得一個品牌在某地區好不好主要看三點:1、一是產品,所以咱們的自主品牌在美國和歐洲都混的不好。2、本地有沒有強大的競爭對手,美國的車企不如德國的車企,所以日系車進入歐洲阻力要大於美國。3、對這塊領地夠不夠重視,願不願意投入資源去開拓。中國某些自主品牌在俄羅斯越南南美等地的耕耘也是見到了一些成效的


因為產品力低,美國爸爸對日本兒子比較放任。


因為歐洲市場不成熟


說來說去還是營銷最重要


歐洲人不懂車,歐洲不開放,歐洲市場不成熟


歐洲通過貿易壁壘也就是稅,把同級別的日系車價格調的較高,而美國對於這個根本不管,不過自從本田之類的車廠在英國建廠,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新一代思域Type-R就是英國研發英國製造的


根本原因在於:關稅壁壘。

如果不信,各地區國家都把汽車關稅像日本調為零,殺個你死我活。


我說其中一個方面,歐洲和北美的環境不一樣。

具體就比如城市道路狀況,北美大多數都是很平整的瀝青路面,而歐洲卻有很多石子路或者「比利時」路。

雖說各大廠商都有針對不同市場的專門研發,但畢竟還是研發和自己情況差不多的容易些


歐盟內買歐洲車,確切地說是德國車便宜。英國德國荷蘭都是遍地賓士寶馬奧迪,誰還看得上日本車呢?美國買德國車貴不說,維護費用非常高,所以德國車不是首選。美國人也未必喜歡日本車吧,他們就喜歡大車,反正油跟水一樣便宜。


樓上幾位廢話太多了

最主要因素就是政策

然後日本車在北美和歐洲兩大市場的表現差別這麼大?這句話是不是得先問問是不是 然後在問為什麼...這麼大是哪么大???


首先申明我是一個宅男不太上街。。但以我在義大利生活幾年的經驗來看,我發現義大利滿大街的FIAT(普通家用人士買FIAT,年輕時尚人士買阿爾法羅密歐,成熟人士買LANCIA),然後就是豐田大眾福特現代甚至還有起亞,每隔三個月能運氣好碰到一輛 長城皮卡。可能真的是歐洲人比較保守,比較傾向買本土品牌,當然FIAT在義大利也很便宜,另外菲亞特旗下產品線很豐富已經足夠大家選擇了。


沒想到這個問題和第一名的回答上了日本2ch了,回來膜拜原帖~

2ch討論地址:

【クルマ】なぜ日本車は米國で売れて、歐州では存在感がないのか

日文新聞地址:

サーチナ|なぜ日本車は米國で売れて、歐州では存在感がないのか=中國ネット

 高い品質と安全性で世界から評価されている日本メーカーの自動車について、ある中國人ネットユーザーが先日「日本車はなぜ米國では大人気なのに、歐州では存在感が薄いのか」という疑問を中國國內の質問掲示板?知乎に書き込んだ。

 この質問に対して13日、自動車に造詣が深いとみられるネットユーザーが、その理由について論理的に回答した。このユーザーはまず、歐州では自動車関稅が米國より高いために輸出が難しく、米國で経験を積んでから現地に工場を設置する必要性があったこと、歐州人は総じて米國人ほど開放的でないこと、歐州本土の自動車製造の競爭力が米國自動車業界より強かったことの3點を挙げた。

 この3點を根本的な原因としたうえで、さらに米國においてはコストや耐久性で劣る米國ブランドに容易に勝利できたものの、ドイツを中心とする歐州メーカーにはこの弱點がなかったこと、日米ではガソリン車が主體なのに対し、歐州ではディーゼル車が主流であること、歐米ではターボエンジンが発展しているのに対して、日米は自然吸気路線を歩んできたこと、米國では長時間運転の快適さを求める日系車が喜ばれるのに対して、狹いカーブの多い歐州では走行性が重視されること、そして歐州では日本本土では出せないような高速運転の安定性も極めて重視されることの5點を説明した。

 回答者は一方で、日本のエンジニアであれば歐州市場向きのモデルを作り出すことは不可能ではないと指摘。ただ、米國市場のほうが歐州より參入しやすく、米國市場を席巻したことで日本車の生産ライン全體が米國向きとなったために、現狀で日本車が歐米市場ではなく米國市場に適したものとなっていると結論付けた。

 自動車産業情報サービス企業?マークラインズのデータによれば、2014年の米國自動車市場における日系メーカーのシェアは37.6%。これに対して、イタリアの自動車市場では10%強、ドイツでは10%に屆かず、フランスでもトヨタグループと日産グループを合わせて7.7%という狀況だ。(編集擔當:今関忠馬)


看來半天沒有一個說到點子上的,然後正好這幾天看到一篇關鍵文。http://m.suibi8.com/essay/677796.html

答案簡單講就是歐洲有對本國企業補貼。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法國不買德國,德國不買義大利,義大利不買德國,德國不買法國,這個三角不戀的關係。

個人認為,千古風流汽車,還看老美吧。


在德國日系沒市場我覺得就一下幾點:

第一,德國高速不限速,有很多左道狂魔(德國高速規定只能左道超車,所以最左道就是最快道),能開220絕對不開200;各種大排量柴油車特別受歡迎,馬力充足又省油。

第二,德國很少遇到特別擁堵的路況,在城市也比較少。日系混動在這種情況下燃油經濟性不明顯。跑高速更是要被柴油車秒殺。

第三,德國人要麼兩廂車,比如高爾夫,要麼旅行車,日系雖然在歐洲也有兩廂和旅行車,但是設計功力顯然比德系差很多。

第四,德國完善的二手車市
場,各種一年車兩年車三年車可以買,價格便宜很多很多;

第五,相對於德國的收入水平,德系車不貴,而且德國人對於買車比買房還痴迷。日系高端車由於太小眾,賣的可能比德系都貴。


其實日本人也更喜歡德國車,德國車好事全世界的共識。不過日本本土品牌那麼強勢,像豐田、日產、本田都是世界級大廠。鈴木,馬自達這些小廠也有各自的招牌,所以說日本人支持日本車很正常,那麼在歐洲賣不好我覺得有幾點,一是關稅,歐洲有10%的關稅,而且法德意也都是汽車強國,日本車沒有太大優勢。英國由於親美,所以會選擇美國品牌。二是心態問題,老歐洲看不起亞洲國家,哪怕是日本這種級別的國家。


推薦閱讀:

你心目中頂尖的汽車設計大師都是哪幾位?
為什麼進口車稅那麼高?是為了國產車的發展?受益者是誰?
對比新速騰和老馬六,各自都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中國的手機技術發展迅速,為什麼汽車方面的科技發展緩慢?
知乎上的汽車工程師們的職業歷程都是怎樣的?

TAG:汽車 | 汽車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