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潮興起的背後,年輕人的精神狀態是怎麼樣的?這與社會文化的發展又有什麼關聯?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標榜自己是佛系青年,清心寡欲無所求,淡然待世,不問紅塵。這種潮流究竟是怎麼興起的?又揭示了這一代年輕人什麼樣的心理?


啥都不懂媒體隨便造個詞就自己往上湊以顯得自己跟進時代潮流的裝逼心理。


所謂佛系,就是垃圾失敗者的避世借口。

年輕人,還沒有拼搏到60歲,就妄談佛系。

類似鴕鳥把頭埋進沙子,事情(困難 問題 現實)並不會因為你的逃避而改變一絲一毫。

送這些所謂的佛系青年一句話,loser

別跟我扯個別特殊的例子。我講的此類現象中的普遍畫像


在不能改變別人的時候,清心寡欲,無欲無求可能是最後的底線。


這可能是兩千多年來佛教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所謂佛系

不過是給一事無成的自己找個自我安慰的理由


裝逼而已,什麼都沒有經歷過就可以清心寡欲?


我覺得吧,是欲求不滿後的自我催眠。但是,雖然大家都在講,但是我相信都是說說而已,網路新詞,大家一定會簇擁這股潮流。多有個性,多有意味。

然而,我還想說,有種來真的啊!

前幾天,我們同事有個女生說她的舍友,老是說出家種種,我腦子一轉,看了看我旁邊的老大。老大是信佛的,忠實信徒,現在是某著名寺中的一名學徒,法號**(非敏感詞,隱去關鍵信息),老大除了代碼敲的溜,誦經講佛也在行。可是有人給你說過他們的生活嗎?

他們並不是苦修派系,但是按他說的,每天五點多起床,誦地藏經一部,然後會做飯等家務活,九點前到公司,下午正常六點多下班,視項目情況加班不定,回家還要照顧孩子和做別的事情,晚上十一點多睡覺,周末要有一天去寺里學習上課,另外一天視圈內活動安排,或者空閑。戒葷六七年了,不吃蔥姜蒜。每次團建,我們大快朵頤,看這他青菜來青菜去,豆製品來豆製品去,沙拉來沙拉去,我……

是的,有種來真的。於是我就給老大說,女生舍友要出家。老大挺有興趣,說要帶她入門,從入門到出家是需要很久的時間的,烈火見真金,看看是不是真的適合出家。

所以我就說嘛,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還是那句話,有種來真的呀!

不然,我該勸勸了,少裝逼了,很多人學佛都學偏了,有事了拜拜佛,做虧心事了拜拜佛,自己不行也拜拜佛,扯什麼佛系,菩薩佛祖都懶得理你們好嗎!

現在又跑出來一個佛系,真的膩味到我了,少林寺十八羅漢都想打你。

如果真的有意,可以留言,我幫老大弘揚佛法了,認真的。

有認識的,也別揭穿我。匿了。


佛系是媒體用來拉提流量用的,是生造出來的詞,不草根、不接地氣,不能算是互聯網原生文化,有點類似很多年前的春晚熱詞,比如忽悠之類的。


我一直覺得文化這個詞在這個國度很嘲諷。

比如端午節,紀念屈原,屈原是誰為什麼紀念他,楚國詩人鬱郁不得志投江而死所以要紀念他,然後我們沒有什麼類似圖騰之類或者相關部門倡導人群遊街紀念的氣氛,龍舟倒還不錯,但,大家想到端午更多是吃粽子,吃粽子就算是過端午節了。

總是說自己泱泱大國,五千年禮儀之邦文化之邦,然後呢就沒然後了,你到底能拿出些什麼?漢服漢朝的,唐裝唐朝的,旗袍民國的,更狠的是,還有一個社會主義特色的先進性文化在這裡頭摻合,以至於像北京奧運開幕式那樣需要向世界展示到自己的文化的時候,卻是自己國家的民眾看不懂這樣的開幕式,尷尬,外國人看誤以為這就是我們當前的文化,總之好尷尬。一邊要抵制封建、迷信,一邊卻要倡導傳承傳統文化,我們有什麼傳統嗎,建國前的是封建是愚昧,而建國後十年wg,民眾基本解決溫飽就不到三十年,你有什麼文化?

這不,近幾年又有人煽動開始抵制洋節了,可以說咱們老百姓從來就沒有當這些洋節真正過過,圖的就是一個熱鬧,商家樂呵營造氛圍,我們平頭百姓假裝有理由開心一下也不行,難道業餘生活非得玩個手機看你抗日神劇跳各種魔改版歌曲的廣場舞才是?

好了,聽說戴個佛珠看個網路搬運的各種小編改造過的佛經文,在這個國家就算是佛系青年了。科科。


談不上興起。

這所謂的熱度和潮流,絕大多是由媒體帶動的。

不過我倒想談一談這個問題,在我看來,當前年輕人的這種所謂佛繫心態,確實是存在的。

我想論述的是當前社會日益高漲的物質負擔和越發赤裸的思想變化下,青年男性和女性的內心變化。

我們先說媒體

這個佛系,在媒體的筆下,是消極的,是不思進取,得過且過,事事隨大流,安於現狀的一種鴕鳥心態。

這一點,在人民日報的大旗下,基本上所有媒體都統一戰線了,當然,在民報的立場來看,佛系是值得批判的,社會繼續向前發展,經濟繼續向前發展,都需要埋頭苦幹不斷奮進的年輕人,正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百廢待興、國家崛起之際,玩佛系?

民報通篇稿子下來,無非就是在問三個字:「在逗我?」

其他媒體更不用說了,抓熱點的能力個頂個的一把好手,社會醜聞被監管不敢報,嘲諷嘲諷年輕人總沒事吧,然後鋪天蓋地的熱點文章都來了。

這裡你需要注意了,大多數的所謂新聞熱點,本身就是媒體自創的熱點。它們是大多數人看世界的窗戶,它們說什麼,你就以為外面都是這樣的,當然,其他人也是這樣。

然後說說年輕人

他們眼裡的佛系,是隨遇而安,不刻意追求,看淡生活中的煩愁,換句話說,就是做好我該做的,我不去爭取其他的,你也別來跟我談理想談奮鬥。

這一點很有意思,這些年輕人還未經歷過太多世事的磨練,何以就生出了中老年人的本分淡泊之心?

下面正是我想深入了解的,也正是題主所問的,社會變化與青年人的心理活動

九十年代出生的那一批人,大部分已步入社會,進入到各自的工作崗位,成為各行各業的中基層骨幹。

說起來,每個年代出生的人都有各自的苦,但九十年代是比較特殊的,他們不同於父輩,生活條件基本滿足了溫飽,也都接受了相對完整的基礎教育,照理說應該比父輩們得到更好的發展機會。

但不幸的是,等他們長大成人,正躊躇滿志時,社會卻給了他們當頭一棒。

飽暖思淫慾,生活條件相對較好的年輕人也產生了更多想法,不只於工作,關於夢想,關於個性,他們有更多的追求。

前陣子的年輕人裸辭風波也印證了這一點,九零後們不再如父輩一樣甘於在同一處地方安穩老死,他們更隨性,更張揚,不願讓自己的心屈就。

那麼問題就來了,中國社會正邁向標準化,固定化,需要的是更多的螺絲釘,無奈的是,這一屆年輕人不願做螺絲釘,忍受和反抗,一顆不甘的心蠢蠢欲動,但剛學會飛的雛鷹,能有什麼作為?當然是被現實打的頭破血流。

所謂佛系,我更多的把它看作是一種心態上的反彈,但訴求等不到滿足,掙扎卻無法掙脫。

中國正處于飛速發展的階段,經濟攀升,地位崛起,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必將帶來思想的變遷,而且都會有一個陣痛期,換句話說,就是,人們的思想在蓬勃的物慾下被衝擊的有些扭曲,越發赤裸的拜金主義,讓青年男性們痛不欲生。

更加不幸的是,九零後們正趕上為國接盤的好時候,房價這座巍峨大山,徹底擊垮了許多年輕人的夢想,破後不立,帶來的,必將是反彈。

民報說的鴕鳥心態,不是沒有道理。這正是一種變相的自我保護。

至於今後的發展,我不敢妄言。

一家之談。


大多數人裝逼成分居多。

還有一部分人性格確實軟和點兒,沒有什麼強烈的進取/鬥爭心。

還有極少一部分人奮鬥過,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看清了分配不按勞的大環境,選擇了不爭。


說白了就跟前幾年全國搓珠子柔核桃類似,叫的最歡的是根本沒看過任何一本佛經的人


興起?我都沒聽過的詞怎麼就興起了。營銷號說的都是沒用的話,別放在心上。


世界還是那個世界,變了也沒變。很多時候只是被一些人,媒體公眾號,帶節奏了。


來跟我念qiong(窮)

再跟我念xiandemeishi(閑的沒事)

最後跟我念suidaliu(隨大流)


推薦閱讀:

TAG:心理學 | 潮流 | 社會現象 | 佛系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