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遊戲「雨港基隆」?
我沒玩過,請客觀評價。不要帶太強的偏見
來自貼吧 【評測·評論】《雨港基隆》----立場強姦情感的悲劇作者:
- Hinanya
&
可是我只看到我們再次放棄了溝通的自由,又一次地上演著立場強姦情感的悲劇,作者Edmund曾經說過:"做遊戲就像是...一種與世界溝通的方式" 重演著與68年前立場強姦情感那一模一樣的悲劇。
原來我們的思想,從未成長。【【決】】:---------------------------------------------------------------------我知道這意味著什麼。為什麼我還要來作死?我只是堅信著:唯有親身體會,才可做出評價,別無他法!對於台灣遊戲《雨港基隆》亦是如此,哪怕輿論的黑雨早已讓前方一片昏暗。
《雨港基隆》完整流程,歷時2個星期,耗費了我整整26個小時。比起那些0小時的咆哮與中傷,和一篇0.7小時的無聊的"政治宣言"。本人仔仔細細遍歷了每條劇情線路,認認真真看過了每個故事結局。只為還大家一個真實、一篇評測、一段評論,更是一種聲音。以上便是我的誠意。以下便是我的心意。【【圖】】:---------------------------------------------------------------------《雨港基隆》的人物立繪水平令我嘆為觀止。 要知道,繪畫最高水準的體現在"傳神",《雨港基隆》極其出色做到了這一點:
[1]"其實頭家娘的笑顏,依然是如同少女般的純真"[2]"曉瑜掛上強裝的笑臉,僵硬的程度連我都能一眼看出來"[3]"她的目光彷彿深不見底的泥潭,要將我整個人給扯進去--"如此過硬的功底與親和的畫風,美工水平何謂是極高的。然而遊戲策劃對圖片與立繪本身的運用實在不如美工本身。多人物立繪同屏大小比例有點對不上這比較難控制的問題先不說,車站、警局、電影院都用同一張背景圖,對成本的節約已經超出底線。而有著摩登氣息的陳鈺閨房與咖啡店的背景圖實在與歷史相脫節的厲害。 你敢相信這是台灣民國時期的卧室么?!【【樂】】:---------------------------------------------------------------------《雨港基隆》的BGM可謂非常上檔次,台灣作曲人已成長到這個程度這讓我很是意外。可以說出生地滿足了電子小說類遊戲的各種音樂需求。其中有三曲令我印象深刻。 激烈曲《Before The Storm》:用鋼琴的獨有的音階感,很好給人以烏雲般層層壓迫的感覺。抒情曲《Fading Hope》:很純的solo曲,猶如名字一般,褪去的淚痕,逝去的希望...印象最深的莫過於陳鈺的人物曲----《Her Glove Puppetry》:集合了陳鈺這個人物的幾大元素:活潑、任性、中國風、對傳統文化的深厚情結。就如同這個人物曲就是為陳鈺而生一般!很可能會是本年度我聽過的最好的中國風遊戲BGM!除了BGM外,本作還有1個OP和2個ED,皆為中文國語歌曲。 個人對歌了解不多,但有首《Before the Last》相當好聽,只可惜演唱風格缺點勁。
歌名做成這個樣子,映照著不太成熟但也不屈於平庸的心。但是BGM資源固然好,但是在對BGM的運用上欠缺較大。首先《雨港基隆》基於228事件,劇情的節奏可謂是風雲突變。
但遊戲總共僅9個情緒BGM,感覺根本跟不上劇情那快速變化的節奏。如:原本是很壓抑的情緒,突然學姐出現,然後遊戲就像是代公式般,奏起了學姐的人物BGM。整個劇情的節奏很有彈性,但是相對而言BGM的運用,卻可謂是死板一塊。【【聲】】:---------------------------------------------------------------------《雨港基隆》在聲效這點上完全沒有認真去做。1.無按鍵音:界面零音效,這也是很多開發者難以注意到的地方。2.處理欠妥:很多聲效是要連成"沒有縫隙的環"的,因為如果玩家陶醉在某句話上,停在了那裡,此部分的聲效就會被循環播放。如果沒有精心的處理,循環播放就會出現斷層。"熙攘的人群聲"、"淅淅的雨滴聲"這些都是不能停止的,可惜本作完全沒有處理好聲效問題。3.缺乏常識:在國軍登陸基隆港的時候,自動步槍的清脆聲讓人心碎。在如今素材那麼多的現在,栓動步槍的音效真的那麼難找么?抱歉我實在是太想放這個圖了總之,聲效問題雖小,但能夠體現一款作品的成熟度。很明顯《雨港基隆》很不夠。【【音】】:---------------------------------------------------------------------如果要說《雨港基隆》最棒最大的優點,就莫過於它的配音了。我可以這麼說:如果你閉著眼睛只用耳朵去聽《雨港基隆》這款作品,你真的會以為是你媽媽在客廳里又開始看起了台灣電視劇一般。無容置疑,《雨港基隆》的所有聲優,皆為台灣的著名配音演員,實力可想而知。林美秀、雷碧文、傅其慧、馮嘉德...平均都是有15年以上CV職業生涯的演員。其中反而是男性聲優劉傑更妖,一演三,而且你完全聽不出三人聲線其實來自一人。相比無功無名充滿心酸的大陸配音演員們的現狀,他們實乃台灣現代藝術的一大幸。可惜就是那麼優秀到極致的配音資源,依然是像立繪與音樂一樣,毀在了運用上。整個《雨港基隆》流程里,你感覺到的不是一種對話,而是一種獨立台詞的誦讀。雖然那些專業的配音演員們的發音與情感已到職業水準,但是我依然,非常懷疑配音整個過程與遊戲流程是脫節的,自然無法真正入戲,自然會導致配音的零亂。於是便出現了例如在生死關頭,原本是喊叫的"肇維君!",卻成了早安版的"肇維君!"。再加上房東線的最後部分,配音的缺失等等問題,可以說都是相當嚴重的錯誤。【【型】】:---------------------------------------------------------------------先不管意圖如何,在主要人物塑造方面,《雨港基隆》無疑是非常成功的。與很多優秀作品一樣,好作品的人物在出現的瞬間就能輻射出與路人截然不同的氣質。就三位女主來說,單單只從對男主的稱呼這點,人物塑造之鮮明就可見一斑:【台】[心機女] 張曉瑜:"肇維。"【日】[天然呆] 林明華:"肇維君~"【中】[淘氣娘] 陳 鈺:"傻子!!!!!!!!!!!!!!"再加上"好在意!超在意!在意到不行!""五十年後一定會大受歡迎"等性格鮮明的口頭禪。本作從用詞、用語、行為、神情等多方面,對主要人物進行了用心的塑造。總之,《雨港基隆》的人設是獨特且鮮明的。不僅在觀點上,更多是在人物本身的氣質上。【【文】】:---------------------------------------------------------------------光有好故事是不行的,作為電子小說類遊戲,文字本身的精彩程度相當重要。很高的文學素養談不上,但是《雨港基隆》的文字處於中上水平,而且亮點頗多。[房東線-碼頭摔警察]這部分文字描寫非常出色,短快有力的短句顯示出的是打鬥的特徵,及時拋棄過多的詞藻的選擇非常正確,而擬聲詞更是用的恰到好處,似乎你在文字中都能聽到壞人被一個個拋進海里的聲音。是段臨場感極高的文字。【【劇】】:---------------------------------------------------------------------光有好文章不行,作為遊戲,必須要對劇情的表現做出多維的輸出及爆髮式的表達。就整體而言,還算是不錯的。整個《雨港基隆》流程到了中期,通貨膨脹,門可羅雀...那種生活的壓迫感慢慢地感染到了玩家心中。[房東線]里,在共同的家幾日後要被徵收情況下,卻故意渲染男主與明華每日生活的幸福感。懷著"明天依然這樣就好了"的希望,然而回到家中突然想起:哦。我們的家,就要沒了。這種極大的心理落差,又很好地調動了玩家的心情...然而《雨港基隆》缺點問題最多的,也就出現在劇情的表現上。這裡我著重說一下:1.開頭與結尾的處理很不細膩。整個《雨港基隆》就像是沒有封面的書一樣。界面BGM與開頭BGM一樣這點非常之不慎。而除[曉瑜線]外結束時過快的漸出效果非常草率。而[陳鈺線]的重複兩個ED演奏最是讓人生氣,很難想到這是精心作品之所為。2.支線故事整體不平衡。[房東線]的故事相比[曉瑜線][陳鈺線]來說要飽滿豐富的多。雖然《雨港基隆》摒棄了GALGAME一直以來進入個人支線後,其他人物靠邊站的弊端,其他人物在個人支線里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點非常值得肯定。但是支線長度不平衡這點著實需要加強,要儘力讓每個人在聚光燈下多站一會兒。(你看到那女孩身上那條幻影般的輪廓了么?)[曉瑜線-終局]遊戲到了這條線,整個故事可以說變得非常的"虛幻",晦澀且難以捉摸。實際上,我能感覺到作者不屈於平凡的努力,可惜這種表達方式太難以駕馭。效果不理想。3.愛之表達欠缺爆發力。除了[曉瑜線]那井前深情且寬容的一抱,沒有特別的台詞、沒有特別的BGM、沒有特別的CG圖。整體來說愛並沒有得到有效的升華,你能從文字中感覺到那愛意,但是那種感覺就是沖不出來,難以爆發。我很希望《雨港基隆》能催我淚下,可惜我只在[共通線-BE2]里王太吉的半個世紀的孤單與悔恨中動了點心。【【式】】:---------------------------------------------------------------------作為一款電子小說類遊戲,在程序方面《雨港基隆》真沒什麼可說的。但是即使是這樣,我依然遇到了兩次掉存檔事故(一次與更新有關)。而且作為要登錄STEAM的遊戲,在運行期間內嵌的STEAM社區卻是處於半癱瘓狀態。另外ED工作人員表還不是程序寫出的,用的是編碼還有點小問題視頻來代替...但至少,整體運行沒有硬傷。總而言之:作為台灣遊戲,《雨港基隆》有著優秀到髮指的資源:好音樂、好立繪、專業配音等等。可作為遊戲而非故事情節的敘述,這些優秀資源卻在調用方面手段欠佳,令人惋惜。但是綜合整體表現來說,《雨港基隆》是脫穎而出,不妨一試的。如果給我一個判斷的話,我可以安心地說:【較推薦】但如果真的能只是安心地去評測,就好了...以上便是我的心意。以下便是我的真意。【【異】】:---------------------------------------------------------------------《雨港基隆》從一出現,就引起了國內玩家的強烈爭議,而且是價值觀級別的。其實基於《雨港基隆》在大陸未發行且STEAM上價格過高這點,很多大陸玩家對《雨港基隆》的了解無非只有這幾種:人設介紹圖、部分截圖、試玩版、道聽途說、別人的帖子......而且就算是有幸玩過完整版的玩家,若沒有對台灣有較多的理解的話,也都會火冒三丈。每位玩家都會在第一次進行遊戲後4分鐘看到日台混血兒林明華的這段"作死言論",而每位大陸玩家必定會胃部一陣痙攣甚至腦部勃然大怒,完全是情理之中。總之,僅僅因遊戲里的兩位人物:謝霽雲與林明華的隻言片語,眾大陸玩家被徹底激怒。她們被認為一個為獨立傳教、一個為日本舔吊。《雨港基隆》整個遊戲被認為"三觀不正"。民族的激情再次蓋過了理性的思考與感性的包容。【【辟】】:---------------------------------------------------------------------但首先,它真的是這麼回事么?至少,我完完整整地玩過《雨港基隆》,對我來說這也只是發言權的最底限罷了。1.美化日本侵略的嫌疑。比起其他真正還算是有點爭議的地方,說是美化日本軍國主義可完全搭不上邊。如果你們認為這就是證據的話(試玩版前期內容):那這張圖片,又是怎麼回事呢(正式版後期內容)?其實這兩張圖,兩段隻言片語都說明不了什麼。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了解台灣。林明華曾說過:"為什麼我會有種錯覺,依然會感覺到日本才是真正的祖國呢?"當你理性地去分析就會明白,雖然日本是殖民統治,雖然日本只是完全出於自己的利益,但是結果卻是真心實意地在建設台灣,完成了現代化建設。然而對於KMT來說,台灣省,真的只是一個"掛名的棄兒",一切都是陌生的。內戰的壓力,政策的失敗,能力的落後,來自親骨肉們的歧視...給台灣人帶來的只有失望,還有我上面所說的那個---"錯覺"。人,不能忘本。沒有任何人能夠否定日本侵略者的殖民意圖與蠶食同化的陰謀。但首先,他們是人,他們是有情感的人,是需要食物與尊嚴的人。而且整個《雨港基隆》,除了用林明華的牢騷做反差手法來表達那種失望的情緒之外。全篇沒有見過一句"我是日本人"。殖民統治固然會是帶血的是高壓的,但"水深火熱"還能穩定統治50年?當你放下民族的偏激,理性思考之後就都發現:好多填塞給我們的東西,都是笑話。2.黑藍營求獨立的嫌疑。首先,《雨港基隆》里未出現任何的"獨立"字眼,所尋求的皆是"民主"與"自治"。我不知道是真的么想,還是來自製作組部分的壓力,總之遊戲傳遞給我的就是這些。但儘管如此,《雨港基隆》對於藍營相關人士的描寫,確實是過於臉譜化。臉譜化。正如上圖你看到的臉,作為KMT的代表,李元德的形象完全是醜化的,扭曲的。對於李元德如此粗暴的刻畫,使得《雨港基隆》原可立體化展現價值衝突的機會,喪失了。加入KMT就是錯誤么?作為中國人一起努力的夢想與信仰難道就是錯誤么?另外作為"外省人"的中國人陳鈺,在社會問題方面完全沒有什麼思想可言。而與單薄的臉譜化描寫相對比,"學姐"謝霽雲則完全是一種說教人的存在。故事到了二二八事變階段,正如所有傳遞正能量的遊戲一樣。本作的主人公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保護著包括異族異己(阿山半山)在內的所有人,反對著邪惡勢力(政府)的不公的同時,也完全反對著來自自己人的極端思想(殺光阿山)。《雨港基隆》全程克制極端的思維,但到了被血洗階段卻完全變成了憤怒的咆哮。[陳鈺線-結局]的那句"我不是中國人,我不是日本人,我是台灣人!我是這裡人!"令我相當費解,同時這種說法也傷了作為大陸人的我本人的感情。其實仔細思考,台灣人長期受歧視,尤其是還要受自己人歧視後爆發如此情感,也可以理解。但這種如此"洒脫"的語言,實在是欠妥欠妥太欠妥。所以,本著良心說,我不否定《雨港基隆》有這樣的嫌疑。但是遊戲本身遞給我的更多是單純的"人民當家作主的訴求,尋找命運自由的渴望"。表述著基於台灣人角度的,我們難以理解的,但同樣也是向善向榮的心罷了。【【化】】:---------------------------------------------------------------------正如《雨港基隆》[共通線-BE2]里六十年後老王太吉的憤恨一般。沒有什麼,比遭遇同胞們的子彈,更讓人心痛的了。然而比起從同胞槍口飛出的子彈,那些從同胞嘴中吐出來的"子彈",才更讓人心碎。為什麼,在台灣眼裡很平常的《雨港基隆》到了我們這裡會如此的扎眼,如此的異樣?!那文化之間看似水火不容的信號,只是雙方過分以立場自守自居的結果。雖然《雨港基隆》在社會面上的理解很幼稚,但是對文化面上的理解卻非常準確。因為文化----本身就有著被混血的宿命----而因被混血而變的更加多彩與美麗。即使是對日本文化理解最深刻的日本作家,在二十年前來到台灣,早就得出一個結論:在台灣,"日本文化"早就死掉了,因為它們都被很自然地本土化成了"台灣文化"的一部分。另外我相信這裡的每一位玩家都能遇到這樣的事情:父母親本著"遊戲動漫什麼的都是幼稚的垃圾"這一立場,來干涉你對自己喜愛的事物的情感。然而真真正正了解遊戲動漫的我們都知道,遊戲動漫所能承載所能蘊含所能體現的,早已超脫"幼稚"之外太遠太遠。而你的父母本著"閱歷與成熟就是真理"的立場,將你喜愛的東西說的一文不值,令人很是難過。反過來想,我們自己也何嘗不是呢?用自己的立場強姦著別人的情感。強姦就是"你不愛我你就該死";強姦就是"你在意別人你就是狗";強姦就是把自己身體里的東西強制灌到別人的身體里;強姦不需要理由,不需要包容,不需要思考。台灣的"多桑"(父親音譯)是殖民統治後的畸形產物,但這種"矯正"才是更加的畸形。文化符號難道真的比真情實感還要重要百倍么?《雨港基隆》只是一場悲劇而已,在很多人眼裡,卻奇怪地成了一紙戰書。你真的了解台灣么?你真的了解亞細亞的孤兒的意義么?你真的了解一個離家出走的孩子的心么?我不敢說我真的了解,但我唯獨比他人多的是一份包容與理解。而這才是讓離家的孩子的心真正接受一位母親的唯一辦法。【【意】】:---【不求你的贊同,只求你的思考】----------------------------------------之所以寫《雨港基隆》的評測評論,不是為了讓大家認同我的觀點,我知道這很難;不是為了讓大家理解別人的價值觀,我知道這更難;我不希望看到你看到《雨港基隆》只會用自己的立場,去咆哮;更不希望你看到我的一席話語便簡簡單單對自己的信仰發生動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嚮往與驕傲;你可以選擇愛與包容;你也可以選擇叢林法則;你可以對新的聲音表示讚賞;你也可以現在就把我臭罵一頓.........但不管怎樣,"電子遊戲"出現在這民族與文化交融的歷史階段上,絕不是偶然。而作為遊戲評論的愛好者,我只希望一件事情:《《《請永遠不要輕易向遊戲的差評貼上【政治錯誤】的標籤》》》因為這才是真正的幼稚,因為這才是真正的可笑!因為這種東西已經耽誤了我們太多太多。無法觀察、無法思考、無法交流、無法成長...真的是,太多太多了。《雨港基隆》這款遊戲。如果重新給我一個判斷的話,我可以安心地說:【嚴重不推薦】理,只會越辯越明。而面對大千世界的思想碰撞,面對《雨港基隆》這記猛葯。從未成長的我們,根本就沒有準備好。後記:---------------------------------------------------------------------這篇遊戲評測+評論的編寫,也許是我至今最費心最耗時的一次了。從開始理解遊戲,到查閱相關資料,到最後完稿,整整用了三周,很累。但依然感謝《雨港基隆》,成了我去主動全面了解台灣情感的契機。這三周里,除了正常的生活外,可以說,我一直都在惆悵與痛苦之中度過的。為什麼,明明知道未來是極悲慘極無助的結局,我還要繼續玩下去?為什麼,明明知道前方是被懷疑被辱罵的回應,我還要繼續寫下去?六十年前,遊戲里,當有外省人物出現時,他們對台灣人的謾罵為何是那麼的難聽?六十年後,現實中,當我查閱那些相關資料時,評論欄里對台灣人的謾罵為何還是那麼難聽?一模一樣,一模一樣。真的是,一模一樣...看到這些,真的是毛骨悚然。分裂兩岸的,原來不是什麼政客,而是根本無法相互包容與理解的心...扣動扳機的理由,真是只需要一句"老子看不慣你的情調"就足夠了。原來我們的思想,從未成長。不過《雨港基隆》的廣播劇也是真貴到離譜。但其中一段的預覽讓我有些在意,是中國人陳鈺與日本人明華的一段對話:"雖然我們的國家是敵人,但不會影響到我們的友情哦...戰爭都打完了啦"......我苦笑。真的很想對那些天真的台灣人說:「事情哪有那麼簡單?」但是我也想對那些不天真的大陸人說:「事情本應就是這麼簡單。」四月二十九日於鄭州
去年知道了這部特別的作品,是以二戰後、內戰期的基隆人民生活為背景,圍繞228事件展開的愛情故事。主角都是社會人,這對已看膩學生戀愛和魔法超能力故事的我來說還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試玩版當初給我的印象還不錯,賞心悅目的人物立繪和背景,比較出彩的配音,跌宕起伏又反映風土人情的序章劇情,除了少數背景和文字描述不匹配的瑕疵之外,算是水準之上的作品。
不過對於還算可玩可不玩的遊戲來說,我還是更喜歡買電子版,懶得找代購,去年生日的時候又玩了別的,於是一直拖到Steam上面出了才買來玩。
仍然先從畫面開始吐槽吧,畢竟這是給人第一印象的地方。人物立繪是優秀畫師33繪製,惟妙惟肖無可挑剔。只能說畢竟是要節約成本的作品,所以人物眼睛什麼的就不能眨了。另外還見有人說過立繪擺放的位置未能良好地表現人物身高,稍微顯得有點——「不·用·心」。
至於場景,整體給人感覺挺舒服的,但細節的槽點就稍微多一點了。一開場就是,說街上都掛起了國旗,可是背景上一面旗子都沒有;
說茶舍門口貼了告示,可是圖上什麼也沒有。
背景上沒有路人沒關係,為了壓縮成本在圖片上不做細節差分也沒關係,那麼比較好的方案要麼是文本也別寫那麼多細節描寫,要麼是圖片就只採用局部圖,把與文本不相符的部分放到鏡頭外面去。
天花板上的木紋引人遐想,可屋頂上哪裡像有木紋?最讓人忍無可忍的是下面這張圖。試玩版里有這個情節但還沒有這張圖,是正式版里才加的。
你跟我說這是1945年的女主角房間,而且文字描述還是在二樓?對這張圖我實在忍無可忍了。別的背景圖和文字描述不符,可以說由於畫圖和劇本編寫是並行的、溝通不夠緊密,但這試玩版里劇本都已經寫過了,後加背景圖,怎麼還能搞出這種文字和圖片嚴重脫節的事情來,我只能說是有點——「不·用·心」。
雨天的背景卻用了晴天夜景、沒有動態雨滴特效之類我就先不說了,但下面這個又被當成電影院又當警察局又當車站的莫名建築究竟是啥?
之前和房東去電影院的情節又不是沒有出現過,那張用的是市內街景,我不明白為什麼這裡卻是用郊外車站的背景圖。負責演出的人在搞什麼,這顯得有點——「不·用·心」。
音樂都不錯,每個人出場的專屬背景音樂很有特點,讓人一聽就能展現出這個人的性格特點。情節轉折時的背景音樂也很能烘托氣氛的變化。但是音效就比較簡陋了。下雨的聲音循環沒做好,讓人清晰聽到接循環的接縫處斷掉。槍聲只能給差評,這部以慘案為主的故事裡沒有認真做音效實在遺憾。比如學姐槍殺中校的時候,手槍的音效完全沒有氣勢,在這種關鍵情節里,好的槍聲不但應該清脆,還應該配上彈殼落地的聲音,能更好地將氣氛襯托出來。港口機槍掃射那聲音簡直讓我想起CS里的AK47,國民黨的機槍絕對不應該是那種聲音。21軍登陸後,城市裡此起彼伏的槍聲更是沒有很好表現出來。這部分如果多留心,烘托氣氛就能事半功倍。配音可以給予好評,各個人物的語氣既有特色又清晰可辨,為了節約成本於是只有主角有配音,無立繪的路人角色都沒有配音也無可厚非。但是,個別語音和文字不匹配的情況還是時有發生,還有文本翻頁和語音截斷不一致的地方也出現不止一次。這是Steam版,已經不是初版了,元德弟弟都出了妹妹DLC並且徹底重新配音了,有出DLC的時間卻一直沒工夫修這些小瑕疵,那隻能說是有點——「不·用·心」。
系統還好,各種功能簡潔方便。就是不知為何每次進入遊戲時都會變回默認,文字速度什麼的每次都要重新設置。這麼簡單的地方也——「不用心」?
最後說劇情啦~大劇透開始——
整個故事被分成了三個大部分,前面是序章,中間是共通線和個人線,最後又回到共通線然後結局。個人線被安排在中間,是我沒有想到的。
序章部分和試玩版基本一樣,講的是1945年10月,日軍撤走、國軍進駐時的情況,通過日常生活展示了當地的風土人情以及主角們的生活狀況。男主角租住在親日派女房東的公寓里,在當地人的茶莊老闆娘手底下做工,又認識了喜歡布袋戲的國軍軍官之女陳鈺併產生了感情。此外還有兩個男配角,一個是親中派的弟弟,一個是茶莊同事王太吉。序章最後以男主和陳鈺的戀情被拆散告一段落。這部分故事對當地人民生活狀態和主角人物性格展示很好,情節也基本曲折而完整,作為試玩版算是成功勾起了我的購買慾。說缺點也有,就是過多的採用了對話的形式展現故事背景,比如開場和房東的對話就純粹是「說給玩家聽」的,而不是「主角們自己想說」的。其實該用旁白的地方用旁白就好,不但清晰明了,還可以節約配音成本。別的地方都顯出小成本製作的特點,這時候怎麼不想節約成本了?劇情都合主義的端倪在序章里已經開始顯現,每次與女主角的對話開始冷場時,都是由王太吉冒出來打圓場。
隨後時間跳轉到1947年2月,事件發生前一個月。這時候國軍在大陸的戰事開始吃緊,基隆當地百姓和外省來的國軍統治階級的矛盾也開始日益激化。主角這邊主要面臨兩大危機,一方面是房東家的公寓是日本遺留資產,國軍政府要在月底之前強制徵收去;另一方面是茶莊經營日漸困難,要面臨國軍和當地人兩方面的壓力。男主的弟弟加入了國民黨,並一直對男主發表各種幼稚的言論。這段情節給我感覺比較緩慢,從2月1日到15日這兩個星期時間幾乎是一天一天過的,每天都安排點日常橋段又安排一些市民與統治階級的小矛盾衝突,互相穿插作為調劑。雖然遊戲時間有好幾個小時的長度,但是主要內容還是以展示民間生活為主。
2月15日出現唯一的關鍵個人線分支選項,第一個選項決定是否進入親日房東線,如果否定的話緊接著是另一個選項是否進入茶莊老闆娘線,如果再否定的話就進入軍官女兒陳鈺線。下面按照我的攻略順序依次來說~
第一個選項通常很難讓人放著不管,於是應該大部分人也都先進入了房東線。這條線的內容真是十分豐富。社會方面,男主在碼頭與軍警的衝突中,一人干翻了十多人,名聲大噪,展現了自己的武藝和勇猛;在街上遊行隊伍遭到槍擊之時挺身而出,指揮群眾展開救援與自救,展現了自己醫學知識和領導才能;在報紙上,他屢次投稿發表社論,以筆為槍,針砭時弊,展現了自己出眾的文筆和對時事的判斷;在工作中和工作之餘發現他人與軍警發生衝突時,他又能挺身而出才化解矛盾,展現自己的交涉能力與善良之心。茶莊方面,為了改善經營狀況,開始干走私的生意。男主在走私接頭時就識破了兩個軍方的卧底,並將對方輕鬆撂倒,屢次有驚無險完成任務。陳鈺方面,男主給喜愛布袋戲的陳鈺寫了一齣劇本,將自己在碼頭干翻十幾軍警、房東的日產要被政府收繳等時事內容編排入戲中,並將街道地圖印在節目單中散發,通過街頭演出宣傳號召民眾起身反抗,並將茶莊走私獲得的錢拿出來給大家購買裝備。感情方面,與房東逛街看電影、釣魚吃飯,在咖啡館約會看她畫公寓全家福……經過十天的精心策劃,男主帶領民眾成功趕走企圖收繳房屋的軍警,故事圓滿告一段落。
這些劇情的豐富程度,讓我一度以為自己還在共通線。當我知道這是個人線以後,我就在想,如果每條個人線都有如此容量那真是物有所值,對其他兩線就更加期待了。
雖然劇情很豐滿,但是按照優秀劇本的「起承轉合」來講卻有一定的不足。首先一點在於「承」,這裡應該讓主人公「再也無法回頭」,只能勇往直前。而在這段故事裡,主角一直沒有被斬斷後路,任何時間想要收手都能夠全身而退,幾乎不會造成任何後遺症。「轉」的部分應該讓主角遭受最大挫折,這在故事裡也看不太出來,無論是走私還是編戲乃至戀愛部分,都一馬平川相當順利,什麼挫折都沒有遇到。最後的「合」也未能達到足夠的高度。前期通過走私茶葉、編排布袋戲等手段號召大家做了充足準備,最後決戰就擺個場子,砸了一個燃燒瓶,只造成軍警1人燒成輕傷就將事情解決了,顯得有些虎頭蛇尾。綜上所述,雖然這段個人線故事頭尾完整幾乎可以自成一體,但男主是在進退自如的情況下一路順遂四處耍帥展現主角光環。這個又能扛能打、又會醫術能給人加血、又能寫社論寫劇本、又能一呼百應的男主,個人能力絕對超過詹姆斯邦德和魯迅合體,要不是潛伏在茶莊的匪諜,誰信?
序章的陳鈺給我留下很好的印象,於是第二線我決定選擇陳鈺線。書接上回,序章的結尾陳鈺和男主的戀情被拆散,兩人近三年沒有見面,陳鈺以為被男主拋棄,於是與男主重逢都一副高冷的態度。但在海邊的兩次見面,兩人瞬間就撇清誤會化解矛盾和好如初。然後陳鈺想找的布袋戲師傅就是他們經常吃飯的餐館老闆,房東公寓被收繳一事也被陳鈺帶來一紙公文輕鬆解決。最後男主在准岳父拿槍頂著腦門的情況下提親成功,故事就這麼結束了。這條個人線的內容與房東線完全不成比例,序章和前面共通線的鋪墊三言兩語就解決了。在社會時事方面也沒有充足的展示,就帶陳鈺參觀了一下因工廠設備被收繳停工而乞丐橫行的貧民區。
陳鈺是國軍外省人,而茶莊老闆娘是當地人,我以為老闆娘線能挽回個人線不成比例的缺陷,然而更加讓我大失所望。老闆娘在茶莊數次被軍警和流氓綁架騷擾,一怒之下將一人推入枯井中摔死,改日又將另一人抹脖子刀殺。她在絕望之際站在枯井前,被男主從後面抱住挽回。就講完啦。這是什麼偷工減料一個比一個短的劇情,和房東線更是天壤之別。
個人線結束之後,也就到了2月28日,故事又回歸共通線。台北事發,基隆也爆發了市民與軍警衝突,警察局、碼頭被佔領的事件。男主前往各處,號召大家和平解決問題,避免了無謂的傷亡。戒嚴後,男主作為代表與當地政府談判,為解除戒嚴,組織市民成立了委員會。男主因之前事件積累的人望,被推舉為主委,並以茶莊作為辦公處。但政府想將事情鬧大,安排流氓打人鬧事。男主憤而帶領人民圍住軍警司令部,逼迫官員同意了委員會自治要求。
如果是從房東線進入這段共通線,男主能打、有領導才能等特質在前面都有鋪墊,當上主委還算順理成章。但如果是從陳鈺線或者老闆娘線進來的話,前面男主沒有做過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這裡男主忽然就變得如此武藝高強又擁有領導能力,會感覺很突兀。
3月8日,大家享受著自由的空氣,男主準備辭去委員會主委之職。共通線似乎迎來圓滿結局,個人線分支結局開始。
房東線結局:21軍突然從基隆登陸,用機槍對群眾進行大規模鎮壓。身處港口的陳鈺和王太吉首當其衝,陳鈺中彈身亡,王太吉被俘槍斃。房東被國軍強姦,被趕回的男主救下。男主的弟弟帶人抓捕男主,血洗茶莊,老闆娘被男主救下。男主帶領兩女主準備坐船逃跑,被弟弟堵截,老闆娘被槍殺。男主和弟弟展開肉搏對決,男主取勝,帶房東上船撤離。弟弟將他們住過的公寓焚毀。男主和房東逃到日本,開始新生活。故事以房東繪製的全家福落幕。
陳鈺線結局:21軍突然從基隆登陸,用機槍對群眾進行大規模鎮壓。陳鈺躲過一劫,王太吉被俘槍斃。房東被國軍強姦至死,男主將公寓焚毀。男主的弟弟帶人抓捕男主,血洗茶莊,老闆娘被掐死。男主帶領陳鈺準備坐船逃跑,被弟弟堵截。男主和弟弟展開肉搏對決,不得已將弟弟殺死,帶陳鈺上船撤離。男主和陳鈺逃到香港,隨後轉往法國。數年後,兩人返回基隆。
老闆娘線結局:21軍突然從基隆登陸,用機槍對群眾進行大規模鎮壓。身處港口的陳鈺和王太吉首當其衝,陳鈺中彈身亡,王太吉被俘槍斃。男主帶老闆娘逃到山上,被弟弟堵截。男主和弟弟展開肉搏對決。男主被打下山崖,弟弟被老闆娘殺死。然後這裡有一個奇怪的選項,是選擇弟弟是否有悔恨,如果選沒有的話最後就是老闆娘在幻想中與男主重逢,如果選有悔恨的話視角會轉到弟弟身上,變成弟弟死前的幻想。
此外,還有兩個額外結局。
額外結局一:21軍突然從基隆登陸,王太吉在碼頭奮力逃跑,終於生還。60年後,王太吉帶領兒子參觀紀念公園,緬懷歷史。這個結局設置得有點奇怪,選項是選擇王太吉能否奮力起身逃跑,然後視點就轉到王太吉身上。
額外結局二:陳鈺家的傳令兵找到男主,將21軍即將登陸的消息提前告知。男主集合全員,準備坐船逃跑。男主被弟弟堵截,並出現選項:若不將逃跑方案說出,則弟弟會放過男主,隨後將公寓焚毀。除弟弟之外,全員帶著希望上船撤離。若將方案全盤托出,則男主與弟弟同歸於盡。其他人上船撤離。
故事就是這樣了。我看了一下Steam上的遊戲時間統計,我一共玩了15小時,不過我感覺房東線佔了超過一半時間,別的加起來都沒有房東線內容多。
在剛看到遊戲宣傳的時候,我以為這是要表現在大時代背景下的小人物的故事。但實際上男主簡直是「魯迅會武術,誰也擋不住」的超人,最後坐上委員會主委的頭把交椅,根本不是什麼小人物。
另外有三個配角,我要單獨拿出來再說一說。
男主的弟弟加入了國民黨。在故事中,他主要作為國民黨的代言人,發表各種幼稚的言論勸說男主歸順政府,以展現國民政府的醜惡與滑稽。事件爆發後,他帶領軍警四處搜捕男主,造成多名女主悲劇,並作為最終BOSS與男主展開最後的肉搏對決。這個人物作為男主的親弟弟,兄弟情誼和政治分歧的矛盾心態本來可以有很多展開的餘地,但故事中對他的描寫簡單粗暴,人物塑造顯得扁平化、臉譜化,不能不說是個遺憾。
男主在茶莊的同事王太吉,工作是在碼頭為茶莊搬運貨物,身板硬朗的形象。前期我以為他會在打架之類需要體力活的時候為男主提供幫助,但後來我發現男主自己就能一個人打十個,王太吉這個體力勞動者完全無用武之地。實際上他的主要用途是插科打諢,以及傳遞時事消息。每當男主與女主對話結束出現冷場時,必然是王太吉突然冒出來活躍氣氛。而本故事中日常情節很多,按照故事中的對話方式,每次男女主角一定要將當前對話的話題聊盡,如果王太吉不出現,對話就會發展不下去的地步。此外,王太吉也擔當使用方便的情報員的角色。每當有什麼大事發生,總是直接由王太吉冒出來告訴大家。這樣的情節見得多了,王太吉就不再像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物,而是編劇用來圖方便的工具,只在對話冷場或需要傳遞消息的時候才被抓來用,沒有任何自己的想法和意志。
最後不能不說的是學姐謝霽雲。她屢次在男主需要幫助的時刻出現,給男主以點撥啟示,然後又每每將話只說半句,留下後半句讓人自己思考。從我上面的劇情介紹可以看出,這個人物即使完全不存在,對劇情的成立也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如果將她當成男主精神分裂的產物,所有對話都僅僅出現在男主腦內的幻覺中,整個劇情依然能說通,甚至還顯得更合理。不然,她怎麼可以不論場合、不論局面,在任意時刻任意地點直接出現在男主面前,話說一半又立即消失無影無蹤。實際上,她充當了故事中心思想傳達者的角色,其作用大概就是為了「教化玩家」(是玩家,而非主角)。我認為這種方式屬於下策,好的講故事的方式應該通過情節讓觀眾自發地理解作者要表達的主題,而不是將這種中心思想弄成小學語文考題直接拋到面前。
如果將她當作故事中實際出現的一個人物,那麼首先她就充當了給男主擦屁股的工具。房東線,男主帶領上百人阻止軍警收繳房屋,並將軍警隊長燒傷,結果這事就這麼了了。老闆娘線,老闆娘連殺兩名軍警,結果這事就這麼結案了。無論是子彈橫飛的街頭,還是荒無人煙的貧民窟,只要男主身處危險之中,她總能適時現身,化解危機。無論男主惹出社么樣的天大麻煩,她總能將一切抹平,讓任何情節安排都無後顧之憂。
至於她的神通究竟有多大,目的是什麼,就讓人捉摸不透了。她應該與餐館老闆同屬間諜特務。她似乎想將事情鬧大,在男主和國軍之女之間製造矛盾,介紹男主從事走私等違法勾當,槍殺陳鈺之父這樣的政府溫和派,鼓動男主投擲燃燒瓶等過激行為。她說將寶全都壓在男主身上,為男主的各種行動都提供了強有力的後盾。在事件爆發前,她坐船離開,我以為她已經完成任務全身而退,卻在最後關頭趕回,要幫助男主撤退離島。她似乎無所不在,上至政府首腦、下至貧民百姓,全部都能盡在掌握,無論男主在哪裡遇險都能及時出手。然而縱使法眼通天,她卻一直留著男主弟弟這個定時炸彈,必須要男主親自對決。
她的最後一個目的似乎是帶男主安全撤退。若男主上船則未來充滿希望,若男主身亡即使別人上船也是絕望之旅。以她的神通廣大,卻未在21軍到來前帶男主離開。我能想到一個解釋,她最終目的是——要男主親眼見到基隆慘狀,然後再帶他離開。但她傾盡全力就是為換來這個結局?我只能認為,她就是製作組的化身,她的目的就是,讓玩家這麼走一遭。最後添加一段網友 vanmor 針對遊戲中的歷史的評價:1945年是民國34年沒錯,可國民政府並非在民元就已經建立,所以並非是「成立三十多年」而是不過二十年左右。1945年10月日軍撤退前,台灣人就不用穿國民服而可以穿西裝到處跑了嗎?說來茶葉店會計穿西裝在那個時代本來就不太正常。同理還有女房東的這大正風「校服」算怎麼回事?戰時日本女學生哪有穿成這樣的?說起來,男主一個是茶行的店員,學歷太高了。話說製作組有沒有意識到戰前舊日本學制和現在是截然不同的?陳鈺所謂「洗腦」就是男主一開始說的「禁說漢語、強迫穿日本服裝」之類的吧,怎麼後來男主又覺得這些措施不存在了?精分啊。在日本的統治下,台灣的GDP比大陸高2倍多吧(30年代抗戰爆發前數字),但這建設本身也是台灣人自己完成的啊。曾經的統治者和敵人好像也不矛盾吧。十五年戰爭期間,日本人還是滿洲和華中的實際統治者呢。難以和男主互相理解……男主神邏輯了。日本不發動戰爭,前線怎麼會有傷兵,男主的父母何必要捨近求遠到前線去?我就不說男主的父母還是被日軍強迫自殺的……這都能相互理解啊?將來應該也可以好好地跟國府相互理解了。1945年的大陸當時還在用法幣(如果不算邊幣、北海幣之類的話),金元券是1948年8月開始發行的——都已經是二二八以後一年半了。另外,舊台幣的發行是在1946年5月,而不是遊戲里的1945年10月。事實上,日本殖民時期台灣使用的也是台幣(台灣銀行券),這一點男主也知道。可前文卻在說換日元的事情,自相矛盾,令人不解。能用錢解決的問題變多了,相當於不用錢就可以解決的問題變少了。王太吉你這個沒錢的人高興個毛啊,房東高興一下還可以理解。以後走在街上都有警察向你索賄,我看你打算咋辦?要學女煙販被打死么?當時中國的主要港口明明是上(海)、青(島)、天(津)吧,怎麼會只有廣東而已?製作組是不是以為戰前日本學制跟戰後一樣?林明華一個女生怎麼可能上高等學校啊,那個是專門為男子開設的。高等女子學校(高女)、女子高等專科學校這個進路還差不多。陳營長……國軍的營長有那麼優渥的生活條件?就是以年齡算也不對啊,女兒都二十左右了,父親怎麼也得四五十歲吧。這種年紀在當時的國軍里做營長,怎麼看都是落魄的同義詞才對吧。還有那個台灣人不反抗的說法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姑且不說19世紀末的長期抗戰還有20世紀初的反殖運動這些大陸人也許不知道的事情,泉州、廈門、漳州等地在民國時代本身就有很多從台灣流亡來大陸的半山吧,像後來領導二二八事件的李媽兜。難道身為泉州人的陳營長一個沒遇到過么?當然了,另一方面來說閩南泉、廈、漳地區替日本人做打手的「浪人」里也有很多是台灣人就是了。營長就成了「接管基隆最高長官」了……那彭孟輯難道是團長?國軍在台灣買東西居然還付錢,被老闆磕頭竟然就臉紅到落跑,這紀律已經遠超在大陸了好不好。不懂為什麼男主跟國軍還沒有互相理解。國軍官員怎麼可能把北平叫做北京?政治不正確哎。當時官報上每天會公布物價指數,直接乘以底薪就可以,何必那麼麻煩(47年之後當局開始耍無賴,搞什麼物價指數凍結,不過46年還是可以的)。解放區則是直接拿大米、小米作為工資單位,農村是直接發實物的;城市裡則是到發薪日按市場牌價發一部分貨幣貌似。不過物價穩定後也改為工資分制度了。房客的邏輯很合理啊。男主你不想要廢紙做薪水,為什麼就要讓退房的房客拿廢紙啊?把資本預付給你,沒向你要利息就不錯了。總的來看,我認為雙方應該坐下來好好談物價指數比較正常。至於什麼租房契約,簽訂的時候會知道有這種事情么?完全就是不存在於目前的契約了。1947年2月怎麼會有四川老兵說什麼「被共匪搶光了」?當時國軍正在發動重點進攻,東面攻佔了整個華中、魯南、湖西,進逼魯中、濱海和膠東,西面進犯陝甘寧邊區,中央佔領了整個中原並且成功阻止王樹聲等人入蜀的企圖,北面攻佔了綏蒙和張家口向熱河、遼東進逼。總之只有國軍搶別人的份。這正是表面上節節勝利,這個在台灣的國軍士兵怎麼會知道丟失四川?難道是預言家不成?然後男主居然還跟這個奇人達成了互相理解,這是為了往眷村賣么? 這後面的所有劇情之中,製作組好像都完全不知道這段歷史,認為國軍一開始就節節敗退,敗了整整3年之後逃到了台灣。因此,在學姐分析國軍清理日產動機和陳峰迴憶戰局時都鬧出了很大笑話。學姐的分析尤其可笑,政府發行鈔票什麼時候有充足的黃金作為準備金了?有的話還能通脹成這樣?不是一直都想印多少印多少么。再說了,1947年2月大陸富豪為什麼要到台灣來買地置業,還用真金白銀?完全不合邏輯,只能認為是在影射馬英九當局之前的大陸居民在台永久居留權法案。製作組似乎也不知道國軍當時對日本統治集團持寬大政策。最高層援引舊日軍高級將領為顧問、各地都配備大量日本成建制僱傭軍作戰,因而鬧出似乎陳峰是被反美扶日運動給統戰了的笑話。製作組好像也不知道沒收日產中最大宗的就是土地本身,農地改革中分配的大量田地就是無償沒收來的日僑地主田地。其他諸如聯合幾個市議員和軍警頭目再殺掉一個中校,就可以事先基隆自治云云,這腦洞簡直比閩南民軍還大。學姐的整個意識形態(將布袋戲和台灣小吃之類當作「民族文化」,空洞沒有內容的所謂「自由」、「民主」)、社會運動方法(平時走上層路線構築人脈網路、利用新媒體發動學生鬧事、把毫無政治經驗的市民推上前台而自己隱居幕後,等等)、近期政治目標(所謂「自治」)及實現步驟(拉攏幾個軍警頭目,然後幾個議員出面通過個法案),完全都不像是一個40年代的政治活動家,要說是當代綠黨立委我還信。實際上我很懷疑寫劇本的人里是否有幾個意識形態完全不同的人,因為男主時常精神錯亂,後面的邏輯完全否定之前段的邏輯。關於日本書、武士道之類的評價尤其精分,堪稱一絕。擁有一個多元價值觀的創作團隊不是不可以,但同一個人物如此精神分裂是鬧哪般? 比起其他兩條線來說,房東線的政治色彩更加強烈,簡單來說就是好戰的民族主義+親日反華情緒。對於民族主義所固有的問題,任何民族主義都會遇到的同樣問題,我不打算多說。不過,這遊戲里的所有人物在政治上的幼稚,都可說是令人驚訝。學姐不相信國軍會違背諾言殺戮平民的理由是「日軍都沒做過」,這個說法令人噴飯。就算你不信從大陸傳來的消息,難道你還不知道當年日本人如何欺騙鐵國山頭領歸順然後加以消滅,如何在雲林搞大屠殺,又如何趁關東大地震之機幹了什麼?我相信當時的台灣政治活動家絕對沒有愚蠢到這種地步,這真是似粉實黑。難怪學姐居然相信搞定幾個議員和地方軍警頭目就可以實現基隆自治啊!前幾條線里我大惑不解的地方終於搞明白了。對於顯然是在進行地下特務活動的李元德,身為事態處理委員會負責人的男主,竟然也沒有想到要去限制其行動。預感情形不對的學姐,在K軍登陸的緊要關頭,不是部署大家應變,而是居然親自跑到海上偵察國軍是不是要來登陸了。這種事情你聯繫條漁船看著不是更快么?當然太吉兄等人在這二人領導的帶領下就更是離譜到不行,居然解散了民眾方面僅存的武裝力量開始討論選舉議員,整體來說已經可稱之為荒誕小說。從老闆娘被掐斷頸椎多時還能說話來看,似乎真的是荒誕小說?因為學姐和男主如此幼稚的政治觀,基隆的群眾被屠殺了。我覺得不管歷史上的228如何,反正這遊戲里的基隆事件這兩位要負相當大的責任。整體表現不要說跟歷史上228事件中台中、台南群眾領袖相比,簡直都可以跟弘光二年起兵反清的幾個書生相比了,都是一將無能坑死三軍的典型。 綜合評價其一、我覺得這個遊戲跟歷史基本上沒有什麼關係,歷史也不是製作組關注的重點。我看還不如來個什麼2045—2047年基隆獨立作背景更好,更適合製作組的意圖。不然,難逃消費歷史之嫌。其二、從形式上來看,這個遊戲其實是電子視覺小說,因為根本就沒有幾個選擇支,玩家自由度無限接近零。其三、從劇本內容上來看,這個遊戲的主題是革命+愛情,可以認為是20年代創造社小說的精神繼承者,也算是民國文學傳統了。其四、從技術上來看,這個遊戲製作精良,但非閑人玩不了。其五、我覺得綠黨該投資了,離地方選舉都沒幾天,再晚就該遲了。我看還是祝製作組健斗吧。劇透注意【
有個問題你們不覺得細思恐極嘛親嘴沒CG,告白沒CG,重要大事件也沒啥CG然而房東被xx到死,男主沒來得及救,一張CG,(迷之液體讓我恍惚想發個車)陳鈺在海港邊被突突突到死,喜感的噴血畫面,也一張CG
小魚被掐死,被吊起來零 辱 ,各一張
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製作組的癖好是,ntr,以及,捆綁束縛
真是迷一般的CG
不過別說,我還挺喜歡的【玩完了正式版,簡單說說劇情吧。包括結局,想自己玩不想被徹底劇透的話請不要看。
——————————————————————————————————————————————
共通線1:
國軍大劫收,各種通貨膨脹民不聊生。茶坊經常被國軍勒索還逼病嬌下跪,住的日本公寓將被強制徵收。布袋戲迷其實是國軍基隆警總BOSS的大小姐,慢慢和男主解除誤會。PS:學姐謝齊雲二戰時似乎是法國抵抗軍的特務(這腦洞)。餐廳老闆是日本人,以前好像是日本特務,又是布袋戲大師的高徒,台灣收復後變成純粹的老闆但還可以靠以前的手段搞到各種好東西。男主弟弟元德是國民黨腦殘粉,大反派。
警總大小姐線:
大小姐以為台灣人人都很有錢很幸福(確實有很多鈔票),在看到現實後帶人運了幾車大米給茶坊,但反而被憤怒的台灣人追打。後來發現餐廳老闆是布袋戲高手,經常交流。帶兵阻止徵收房東的公寓,擅自動用警總的錢買下公寓,避免被強拆。(我一個電話就有十幾個國軍過來)
無論哪條線里,她的老爸後來都會被學姐暗殺,不再有那種影響力。
病嬌掌柜線:
這條線大概是因為製作組沒錢了,所以最簡單。某天晚上一個醉酒國軍打算強J她,被她推到井裡,於是病嬌開了殺戒。幾個國軍以茶坊是日式建築為由要劫收,掌柜被帶走後險遭強J,儘管被救下,但開始極端仇恨這幾個國軍。後來成為連環殺手殺了這幾個人,在打算跳井自殺時被攔下。靠學姐的關係沒被警方調查。
房東線:天然呆房東在高通貨膨脹下還按照以前的物價收房租,結果飯都吃不起,又不會工作,天天釣魚挖野菜。然後拿去餐廳蹭飯 房子被國軍預定25號劫收。後面漸漸知道日軍的所作所為,以及自己台灣血統被日本歧視的事情,沒那麼粉日了。然而還是懷念比國軍管的更好的日本駐台灣政府。昭和老兵源叔去台南挖煤搬磚養活侄女,但死於台南大地震。男主和掌柜在學姐幫助下走私茶葉以挽救茶坊生意和房東公寓。
共通線2:
大小姐老爸被學姐暗殺,228爆發導致基隆也發生動蕩。台灣人開始到處攻擊大陸人和民國成立後住在大陸剛回來的台灣人,基隆開始戒嚴。國軍派人混入隊伍有意毆打大陸人,製造出兵借口。掌柜或大小姐線的話,男主帶領台灣人抗議,基隆不得不同意解除和基隆自治(虛假同意)。房東線的話,男主還救下了公寓。3月8號21師登陸屠城,男主弟弟也積极參与。(這個師在上海戰役被殲滅)
4個主要結局:
大團圓:和暗戀大小姐的副官對話的話,後來他會提醒國軍即將登陸屠城,並死於憤怒的台灣人。大部分人在3月7日乘學姐的船逃亡香港。開船的是地震中詐死的那個昭和老兵。但這個結局沒有確定男主的戀情。
大小姐:王大吉和很多人被排隊槍斃,茶坊、港口、廠口的人全滅,掌柜在茶坊被弟弟掐斷勁椎,見男主最後一面後死去,房東被國軍強J至死。2人坐學姐的船逃亡香港,之後是法國。後來2人回基隆旅遊,看到國軍嚴管的基隆。
病嬌掌柜:大小姐在海上玩時被21師軍艦機槍打死,王大吉和很多人被排隊槍斃。房東被國軍強J至死。男主和掌柜因為在山上所以沒捲入。2人逃回山上,但第二天被巡邏隊發現,掌柜犧牲自己讓男主跑,但男主被弟弟攔截並被扔下懸崖。然後最神奇的一幕來了——病嬌模式的掌柜幹掉了附近的巡邏隊,並砍死了弟弟這個柔道、太極拳高手。這是女版開膛手傑克嗎?! 不再動蕩後掌柜不斷尋找男主,在山上找了2個月後終於在2人小時候第一次見面的地方團聚了。
房東:大小姐在海上玩時被21師軍艦機槍打死,王大吉和很多人被排隊槍斃。茶坊、港口、廠口的人全滅,只有病嬌掌柜活下來。男主及時救下房東,走餐廳老闆的暗道逃離。等待學姐的船時。弟弟出現掐死了掌柜(沒病嬌時就是個戰五渣)並開槍打傷房東。最後男主打倒了弟弟,坐船到美國佔領的日本找房東她爸,陪老爸、昭和老兵生活成為醫生。房東因為朋友大量死去、差點被強J得了失憶症,漸漸把很多人、事都忘了,但畫公寓時還是會畫出這些人。
大團圓結局告訴我們,不專一就不會死,為什麼就是不明白XD
另外對於這個遊戲政治不正確帶來的惡評,雖然可以理解,但《仇恨》是屠殺平民的遊戲,《GTA》等犯罪遊戲的犯罪行為並不少。為什麼這些更加不正確的遊戲卻沒有招致這種惡評?
-
我個人覺得《雨港基隆》是部很好的作品。
吐槽的部分前面已經說得差不多了,這裡說一下前面回答沒有怎麼提及的部分。聲優
《雨港基隆》請的是台灣專業的配音演員。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陳鈺的聲優傅其慧。和作品中傲嬌的陳鈺大小姐的性格非常搭。還有就是劉傑老師,這次一人同時配三個角色,在遊戲里我真的感覺不出是一個人來配音的。順便提一下,可能有些人不記得劉傑老師是誰了,小時候看的台版柯南里工藤新一就是由劉傑老師配音的。值得一提的是,林美秀小姐是藍澤光的第二代聲優。藍澤光Azure Girl主題曲
關於這些聲優,可以看下面這個視頻了解一下。
【大美惠子】柯南台版配音演員劉傑等聲優做客康熙來了01—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音樂
《雨港基隆》的音樂也還不錯。主題曲以及角色歌由 Waiting@HD 製作。
音樂製作貌似還請到了V.K克。之前玩Deemo的時候,我對他的印象就非常深刻。
故事
這裡面提到了很多有意思的點。挑一個來說吧。
這裡說的中南部的這支棒球隊應該就是嘉義農林棒球隊 (嘉農 日語讀音「KANō」) 沒錯了。以及前面回答提到的基隆車站,可惜戰後被拆除。這個故事裡也花了很多的篇幅描寫布袋戲。在陳鈺線,誠一堂的店長竟然還是耍布袋戲的高手。
價值觀
這裡不太多說。因為自己並非台灣人,沒辦法真實地了解幾十年前台灣到底發生了什麼。
所以作品想要表達的思想還是交給各位玩家自己判斷好了。但我之前看過這個回答 如何看待「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思想? - 陳天常的回答和故事裡所描繪的情景非常相似。
遊戲里也只是大概地描述了那個年代的情形,
而這也僅僅是個「故事」而已。
最後用遊戲里的這句話結尾吧。
「這是一個故事, 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 希望你將它當做真實, 而在讀完故事之後, 希望你能知道它的虛構,故事的名字是, 雨港基隆。」
-占坑。之前只有同人展有售,現在申請了steam青睞之光。過青睞之光後一定買來玩。
我只是想說這個工作室製作的下一款遊戲《五月茉莉》的故事背景是90年代的印尼排華事件。蠻敢想的。。。
注意一下遊戲的鳴謝單位。什麼時候出個GALGAME叫《血染的風采》並且鳴謝單位有中共黨史研究室,那就好玩了~~
垃圾遊戲一個,我玩完序章就被忽悠買了盒裝版。就玩完一條陳玉線腦細胞就死了一半。他丫的製作組打著歷史,悲劇,時代的大旗就講了這麼個弱智的故事。有一個片段,男主帶著一幫人攔下了一輛軍官的車,軍官下車罵他們暴民,男主義正言辭的說到:我們不是暴民,但你要是不聽我的話,我就把你丟進河裡…男主帶著一干人等起事又一再強調自己不當領導。等國軍一來清場,就丟下一幫屁民帶著3個女主去海外尋找自由了。滿滿的台獨思想,在台灣盡然還能發售,真是讓我對民主社會又有了偌大的信心。還有那個學姐,就是個煽動騷亂的外國間諜,她不殺陳玉他爸就不會有後面那麼多屁事。最後還幫男主「奔向自由」真不知道製作組腦子怎麼長的。聽說製作組又要出個印尼事件的遊戲,把民族的悲劇歷史作寶搞,輸出他們那點噁心的私貨,祝他們早日人間蒸發。
我就想走個林明華的GE,為什麼要給我看這個…
看過測評,不做評價,講講我的感受:
玩維多利亞2,用日本從清朝手裡奪取台灣變成本國殖民地,焦點移民,修鐵路建了幾個工廠,50年之後還給已經革命成共和制度的中國(切到中國宣戰日本,理由收複核心領土,再切到日本直接同意對方戰爭訴求)本來在我五十年統治下,台灣地區的日本人比例穩步升高(可以看作皇民化教育的成功和移民政策的影響),送還中國之後,沒過十幾年就發現明顯的來自大陸的北方人南方人移民潮,很快改變了整個文化布局,而且中國國黨給的是有限公民權,意味著少數民族要遭歧視和無地位。我看著台灣一天天下跌的日本人比例和不斷向日本國內/美國澳洲巴西移民的台灣少數族群,我在想,這是一個宏觀視角,放到每個人的微觀感受上,大體就能模擬出台灣人民當年的心態:一夜之間從被認可的主體民族變成了不被接受民族,心理落差明顯;原本受我(日本)管制下,擁有良好的文化水平(識字率)和生活(就業情況,工資等);突然面臨一群「鄉巴佬」北方人南方人的湧入,而且政府的政策偏向於這些人,怎麼都有一種被人強姦了生活的感覺;最後,我tag看了一下,中國的稅率比我高感覺和日本AVG遊戲差距還是蠻大的,無論從系統、配音、立繪上面來看,雖然如此,我覺得這是製作質量最好的中文galgame前面的日常還是不錯的,通過日常也能很快了解各個角色的性格特徵。雖然雨港基隆和TG沒很大關係,但可是把國府狠狠的黑了一把,李元德,男主的弟弟,作為KMT的一名小黨員,在遊戲中的形象可謂猥瑣不堪:理想扭曲、盲目仇恨、目光短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和別人反目成仇,甚至對身邊親近的人下毒手,除了共同線GE最後一點,其他內容中的李元德可謂惡魔般的存在。國府在遊戲中就是極度仇日、殘暴剝削人民的邪惡的化身。可是實際上,戰後國府和日本的關係一點都不差,老蔣本人就有比較濃厚的日本情結,不僅免去了大部分賠款、放棄在日駐軍、特赦很多
日本戰犯,甚至還邀請舊軍人來台訓練軍隊。遊戲中塑造的李元德醜陋的形象,以及KMT禁談日本、強制徵收民用日產,以及林明華在非共通線里不可描述的遭遇
等等等等,都是製作者為了將KMT搞的更黑一些,而刻意造出的氣氛罷了。除此之外,遊戲里的政治觀十分幼稚,不僅男主是,學姐也是。在明華線中,男主上天入地能打能說簡直主角光環爆表,可即使如此,你覺得拿槍指著台北排名第二的長官,逼他點頭,基隆就會迎來你們所說的光明?這不是幼稚還是什麼?而且從遊戲的世界觀來看,二二八事件就是男主一手造成的(說起來有些玄乎),男主最後還跑路了,說是通往「自由」,實際上只是逃避罷了。其他人物感覺和其他戀愛AVG里差不多,就是和誰在一起的特定結局中,一定會有其他人受傷甚至死去,這點讓人很蛋疼,感覺有些台灣偶像劇或韓劇的套路。?感覺王太吉和店長的配音很強大誒,兩角居然是同一個人配的,不看STAFF根本不知道。感覺王太吉的聲音和高戀里的魏通很像啊有木有。總之如果忽略錯誤不少的歷史和較為幼稚的政治觀,雨港基隆算是一個質量中上的戀愛AVG遊戲。但是,歷史和政治是這部作品的「特色」,不忽略?大部分玩家是做不到的。
玩完雨港基隆六個月了了,突然想為這遊戲寫點東西。以下描述主要基於我本人玩了這遊戲後的經歷和感受,這遊戲有個特點,不同的人能玩出差距十萬八千里的感受,所以不一定有參考價值。
先上結論,此遊戲推薦給滿足以下條件的玩家:
(1)對二二八事件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道;
(2)對遊戲中夾帶政治私貨敏感度不高,對違反我國政治正確的思想有一定的忍受能力。
首先說幾句關於遊戲本身,就一個故事來看,感染力還是比較強的。令我印象比較深的大概是林明華,我通的第一條線是陳鈺線,打到林明華被XX那段的時候很有寄刀片的衝動。製作組費了這麼大筆墨塑造了一個天真,可愛,純潔,不諳世事的女性形象,然後把她毀掉。如果說製作組是想傷到我這顆玻璃心的話,那麼你成功了。
畫風,配音等等我覺得都不錯,其他答主也提到了,我就不多說了。
下面說一點遊戲之外的東西。這個遊戲的主要問題,第一在於史實問題較大,韓烽答主後面附了一段懂歷史的玩家對此遊戲漏洞的指出,如果這些都屬實,可以說此遊戲歷史方面漏洞百出。(對這些史實錯誤我的個人看法是,其實大部分與主線劇情以及作品的價值觀無關,很多都是細節,普通玩家根本不會注意。我認為製作組應該請個歷史顧問或者把考據工作做的更嚴謹些,完全可以避免這些問題,並且不傷及作品的根基。比如北京和北平那個是給人留下把柄的行為。但製作組沒有這樣做,只能說明歷史確實不是製作組關心的重點。)第二在於夾雜政治私貨,主要是綠營傾向和台獨。這一點應該大部分玩家都能看出來。
但我仍然認為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遊戲。為什麼呢?我認為,主要價值在於「科普作用」。
就我本人而言,我是偶然得知這個遊戲的,之前從未聽說二二八事件。我在玩完此遊戲後立刻對二二八事件產生濃厚的興趣,查詢了大量資料。我的第一個反應是:為什麼此事件在我國的歷史教材中不提及?在這裡黑一把我國的歷史教育,關於台灣問題扯來扯去就那麼幾句,重要的東西都不講。我從初中到大學應該必修的歷史課全都認真聽了,並沒有講過。在歷史課本里,只有大學史綱課本(2015年版)在195頁有一段話,不可能引起人的注意,我認為根本不是此事件應有的待遇。我不知道我國歷史教育迴避台灣歷史的意義在哪裡。
然後我對周圍同學是否知道二二八事件做了簡單隨機抽樣調查。結果是80%根本不知道,20%聽說過但是只知道個大概。父母也不知道。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認為可以得出」除了歷史系學生和歷史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或者只是略微知道二二八事件」這個結論。並且按照我的了解,絕大多數人連為什麼會有台灣問題都不知道。這個時候這個遊戲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也就是科普作用,把我國歷史教育的漏洞給彌補一下。
有人說科普你找個史實錯誤百出還夾帶政治私貨的?我要說明的是,我所謂的科普作用不是通過此遊戲了解二二八事件的史實,而是通過此遊戲使你對二二八事件和台灣問題產生興趣。這遊戲提供一個大概的背景描述和使你查資料的動力,具體的科普還得你自己動手。這遊戲不是紀錄片,也從沒有聲明過「此遊戲嚴格尊重史實,客觀描述史實」,它就是有嚴重的bias。那為什麼要它?因為一個生動的,活生生的故事比單純敘述歷史事件要使人能觸動得多。如果不是玩了這遊戲,我可能這輩子都不會對二二八事件產生興趣,也失去了深入了解台灣問題的機會,即使我看了二二八事件的史實描述。那為什麼不找個史實方面好點的?因為no other choice。至少在我看來,目前《雨港基隆》在了解台灣近代歷史以及其他事物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我開始了解台灣的契機,而且我暫時想不到有什麼其他遊戲/電影/電視劇作用於我身上能和它起到類似的作用。(因此我給了第一個條件,因為對本來就很了解二二八的玩家來說,這遊戲就失去了一大部分價值。)
現在玩完六個月,遊戲劇情大多都忘的差不多了。但此遊戲對我造成的影響還是挺大的,甚至我的史綱論文都與二二八事件有關。引用簡評《雨港基隆》上的一句話:「神作的價值,就在於你玩過了遊戲,還留下了一些東西:而不僅僅是遊戲過程中的體驗。」若是以這個為標準,那雨港基隆大概是對我影響最大的gal之一。順便,bangumi上的四篇長評都很有特色,推薦大家去看一下。
我看了很多二二八事件有關的資料和論文,感受就是「撲朔迷離」,史實方面大家還講得差不多,歷史觀方面就是群魔亂舞,能看到好多種完全不一樣的歷史觀。要說哪個歷史觀是正確的,大概歷史學者也沒這資格。所以我覺得給這遊戲扣上歷史觀錯誤的帽子是不妥的。(不好意思又得反對一下你了 @丁兆驛)
至於我說的第二個條件,從玩家評價來看,如果不滿足這個條件玩這遊戲大概會非常難受,還是算了吧。
最後,玩這個遊戲我比較贊同的態度是:「這是一個故事,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希望你將它當做真實,而在讀完故事之後,希望你能知道它的虛構。」還是放鬆心情好好看故事吧,不要把遊戲中的情節當作史實。如果玩完後對二二八事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各種資料,史實方面可以看百度百科,很好搜到。
不是有很多人就這樣接受了來源於遊戲的所謂事實了嗎,個人認為遊戲一旦帶上政治色彩,就已經變成了其他的什麼東西了呢,並不是說製作組有或沒有什麼居心,但作品一旦談到了政治,實在是很難做到絕對的客觀,難免會變成政治宣傳物,現在的ACG界乃至更大些的圈子都經量避免現實中的政治話題不是沒有道理的,跟上面的那位說的一樣,還是把它單純的當個故事看吧
我把這遊戲安利給了我校台灣問題研究的教授。PS:LL也是我帶他入坑的!
先談硬體方面應該說,配音是本作的最大亮點,人物情感飽滿,聲音具有特色,聽得出來cv們十分用心。但是與之對應的確實極其糟糕的錄音質量。感覺有時正常有時降噪過度,可惜了這麼好的配音了。至於畫面勉強合格(高分屏下有點慘不忍睹)但是人物立繪絕對是拖後腿的,除了婉瑜臉還比較正,另外兩個女主角看上去感覺五官失衡。音樂相當不錯,氣氛營造得很好。但是陳鈺得自帶bgm莫名喜感。系統上希望有跳到下一選項,不過對於國產來講可以了,以及我半天沒找到退回主界面。再提軟體方面整個劇本明顯有一些失衡,房東在文本中存在感太過強烈,而她本身性格強度卻並不明顯超過其他二位。這就會讓部分玩家感到不快。背景上選取了矛盾的集中爆發點,節奏感很好,一波三折,而且也做了鋪墊,情節推進沒有特別雷人。但是在學姐的身份上沒有交代清楚,結構有些不圓滿。而且也是少有的沒有觸及tg的高壓線,在基本主張上和gcd的觀點一致,說不定以後入華都有可能,但是這也是問題,立場傾向太明顯,而在彎彎左傾化的今天這之中可能有些拉票目的。不過至少部分真實還原了歷史。最大問題在於作為galgame,選項支對於情節的影響作用實在太迷,這導致有著明顯角色偏好的玩家會錯誤選進其他線路,作為一個遊戲的反饋機制這是不合格的。總體來講這是一部相當不錯的作品,也具有相當的深度,挺值得遊玩,尤其是對於和70年前的他們一樣懷有施捨性的統治心態的我輩,可以藉此正一正三觀然而並沒有想明白為什麼學姐要殺陳峰。
看完太平輪彼岸突然想玩這個遊戲了......
遊戲都是一群綠綠製作的吧裡面有黑國民黨和大陸的嫌疑
這遊戲神作,將背景描述的入骨三分,人物各有各的悲哀。支持正版。
其實我看某些大神分析的挺好的,自一幫處在社會邊緣的大陸人去開墾荒島開始,大陸從未認真對待過台灣這個地方,哪怕被割讓,清國官員也毫不可惜,真正好好建設台灣的反而是奴役他們的日本人,雖然台灣本土精英也有些不滿日本方面的高壓,但總歸日本認認真真對待過他們,戰後趕走了日本人,本土人可算以為有出頭之日了,KMT的殘兵敗將又來到了台灣,這麼個小破島,卻擠著超級多的官員,自然是本土人依然被壓在外省人下面,而且那些外省人的素質肯定比不上日本人,所以本土人討厭大陸自然可以理解,而現在當年的KMT那一代差不多也狗帶了,台灣跟大陸沒什麼情感紐帶,這也在所難免
推薦閱讀:
※台灣人的思辨能力或者邏輯思維能力怎樣?
※為何大陸邀請台灣不知名藝人劉樂妍而不是周杰倫羅志祥等大咖上電視談大陸優於台灣的地方?
※怎樣看待「台灣當代作家 邱妙津」之文風?
※如何看待台灣仇視大陸,大陸也漸漸仇視台灣?
※如何看待新黨主席郁慕明稱願簽署和平協議打倒台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