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哪些地區命名跟明朝有關,有哪些歷史或者野史的?
01-13
南京大行宮,明故宮,苜蓿園,孝陵衛,下馬坊這些地方都有什麼特殊含義?為什麼名字都是這麼霸氣的,其實主要是問下南京哪些地區命名跟明朝有關,有哪些野史?
很多啊。比如說那種由 姓氏+府 的隨處可見,常府街(常遇春的府邸ps:現在楊公井以東的花牌樓,即常遇春府邸之西牌樓。)張府園(張統領的花園)
馬府街(鄭和的府邸)
漢府街(漢王陳理)信府河(信國公湯和)鄧府街(寧河王鄧愈ps:升州路附近的鄧府苑,和鄧愈卻沒有關係。鄧府苑曾經叫做斗門苑、豆腐苑,後來改名鄧府苑,傳說有一個鄧姓將軍在這裡住過。)李府巷(得名是因為明朝初年,左丞相、韓國公李善長的府第在這裡。1995年,因建弓箭坊居民區而拆遷消失。ps:關於李府街那個不知道真假,可能是吏部街的訛傳。)藍家莊(涼國公藍玉)都司巷(明代的都指揮使司作為一省掌兵的最高機構就設於此)楊將軍巷(楊凌將軍)尚書巷(吏部尚書倪岳)三元巷(連中三元的武狀元尹鳳)黃公橋(也是紀念一個連中三元的狀元)
張家衙(抗倭名將張可大)下馬坊(百度百科釋義:古代在宮禁陵墓或廟宇寺院前建立牌樓,乘車騎馬的人到此,必須下來步行,叫下馬坊。明孝陵下馬坊上書「諸司官員下馬。」《清實錄·天聰三年》:「陵東西兩旁,立下馬坊,禁乘車馬行走,過必下。」)苜蓿園大街(元官署名。屬大都留守司上林署。掌種苜蓿,負責飼養馬、駱駝、山羊。)邁皋橋的傳說就不說了…還有一些通過字面意思就知道來源的,比如明故宮、王府園、王府大街、御道街、舊王府、洪武路、燕王河、朱狀元巷、程閣老巷啊等等。南京有歷史淵源的地名太多了,有的是有根據的,有的僅僅是猜測,還有的是傳說。我經常在南京看到很多奇奇怪怪的名字,大多數地名背後的故事也只是聽老人們講的罷了。大行宮是乾隆南巡時候,將江寧織造做為行宮而得名;苜蓿園是元朝的一個官署,種滿了苜蓿(草頭,金花菜)用來餵養牲畜而得名;孝陵衛和明故宮就是字面上的意義;下馬坊就在明孝陵旁邊,應該是明朝時期一個牌坊,用來提醒路人這裡是太祖陵寢,至此必須下馬。。
南京市明朝的京城,許多地方都有明朝的遺迹:各個「門」就不細說了,內城13個城門,外城18個城門。朝陽門(今中山門)、正陽門(今光華門)、通濟門、聚寶門(今中華門)、三山門(今水西門)、石城門(今漢中門稍南的漢西門)、清涼門(又稱清江門)、懷遠門(今定淮門)、儀鳳門(今興中門)、鍾阜門、金川門、神策門(今和平門)、太平門,這就是常說的「里十三」「外十八」指城郭的城門,東面有麒麟門、仙鶴門、姚坊門、觀音門、佛寧門、上元門、滄波門、高橋門、上方門、夾崗門、鳳台門、大小安德門、大小馴象門、江東門。在清朝以後又增闢草場門、豐潤門、挹江門、武定門、漢中門、解放門等等。而明朝所開的城門今僅存聚寶(中華門)、石城(今漢中門稍南的漢西門)、神策(今和平門)、清涼四門。(以上摘自百度,侵刪)
司背後,當初看到這個名字就覺得很怪,後來知道是北城兵馬司背後的小巷;常府街,好像是常遇春的府第;李府街,是李文忠的府第;王府園,是朱元璋登基前的住所;蘭家莊好像是藍玉家;瞻園是中山王徐達家,上學時候好像聽說南林在施工時候挖到了徐達孫子的墓;寶船廠遺址:鄭和公公造航母的地方。。。只想起來這麼多了程閣老巷,明崇禎朝東閣大學士程國祥居住於此。
大鐧銀巷,明兵器作坊。
小火瓦巷,明火瓦作坊。南陰陽營,明鷹揚營衛隊駐地。進香河路,原來是一條直通雞鳴寺,方便香客進香的人工河。戶部街:戶部。
養虎倉:明代養虎房,現在的養回紅村。
象房村:明代馴象千戶所所在。
馬群:明代牧馬千戶所所在。
成賢街:明代的國子監。
大教場:當時神機營旁邊訓練用的。
賽虹橋:野史說,以前叫賽工橋。工部督建南京城,建得很快,多出來的銀子蓋了這個橋。所以叫賽工橋。但是老朱聽說了不開心,認為挪用公款。然後工部官員趕緊改成不那麼裝逼的賽虹橋。
除了明故宮,補充一個和明朝關係能夠一眼看出的地名:明御河路。
你們居然不提明故宮啊……明故宮是明朝宮城遺址所在地,現有明故宮遺址公園和午朝門公園。西華門(現中山東路和龍蟠路交界處,地鐵西安門站,有城門遺迹和市民廣場)東華門(南航本部以東,中山門以西,有遺址公園)是宮城的東西兩座城門。御道街、五龍橋在皇宮中軸線上,後宰門則是當時皇城的北門。孝陵衛、孝衛街、衛崗、衛橋一帶都是當時明孝陵衛戍部隊的駐地。
不知道有個下馬坊皇家農業大學和孝陵衛皇家理工大學嗎?
推薦閱讀:
※漢、唐、明時期漢人服裝飲食生活習俗等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有那些差別?
※後金的核心部隊究竟是什麼兵種?
※有哪些人是在明朝歷史上比較重要的,而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未提到的,或者所用筆墨太少的?
※怎樣評價明朝將領李成梁?
※<明朝那些事兒>中是否有諸多細節來自作者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