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英雄中喜歡蝙蝠俠的人的心理動機是什麼樣的? ?

與喜歡超人,鋼鐵俠,蜘蛛俠的人有什麼不同?能從這點喜好中窺探出什麼?


難道不是因為蝙蝠俠最酷么?

小時候接觸的美漫英雄里,只有蝙蝠俠最能在第一時間滿足男孩子對超級英雄的幻想吧。

那時候大家都沒怎麼接觸原作,國內引進的動畫電影才是了解他們的主要渠道:忍者神龜?不是人啊!超人?造型太土了吧!綠巨人?算人么?蜘蛛俠?這個還不錯!x戰警?喜歡獨眼龍可為毛主角是大鬍子金剛狼?!蝙蝠俠?啊,就是這個樣子,戴上面具滿足中二期的我,變回布魯斯韋恩又滿足我對成功男人的定義!


作為死忠且學心理學,先留坑,天亮作答。

來回答解剖角色同時解剖自己的問題了。

--------------------------------------------------------The Memory of Batman-------------------------------------------

第一次看到蝙蝠俠,大約是在三、四年級放學後。5點到6點之間一定會有某幾個電視台在播放動畫片,而恰好當時開始播超人[1],看完超人全集之後接下來便開始播蝙蝠俠[2]了。應該說超人是我第一個接觸到的超級英雄——如果007和終結者不算的話。

20st90年代末期,根本無法上網找蝙蝠俠漫畫,更何況一上中學,完全沒有時間去找去看了。開始補蝙蝠俠的漫畫也是上了大學以後,但也只是稍微看了幾個感興趣的章節和感興趣的特別篇,比如大名鼎鼎的《暗夜騎士歸來》[3],記憶深刻的托馬斯·韋恩成為蝙蝠俠[4],以及講述蝙蝠俠內心掙扎的《自我》[5]。現在仍然沒有補完,加上一面補一面了解漫畫背景和時期,所以進展很慢,但這並不影響對蝙蝠俠的理解。

諾蘭也沒看完蝙蝠俠,同樣拍了一個深入骨髓的系列電影。要說頂級死忠,諾蘭肯定算一個。

如果說沒有看過其他漫畫,只看了蝙蝠俠便喜歡上蝙蝠俠的人,是不是一種「先入為主」和「過分偏執」的情況呢?不太好說。不過,我是看過很多漫畫之後從童年開始的偏好到慢慢成為死忠的,看過火影、死神、柯南、灌籃高手、死亡筆記等高度普及的日漫,也看過伊藤潤二這樣的另類漫畫,同樣看過其他美國超級英雄漫畫,甚至一度很喜歡閃電俠、地獄神探,當然還有守望者等等。

不可否認,從一開始由超人接觸超級英雄到變成蝙蝠俠的死忠過程,一定伴隨著人格、性格的發展,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為了更好地講述這個過程,通過將蝙蝠俠與其他超級英雄的對比是再合適不過的方法了。必須先說明的是,這些對比沒有高下之分,也沒有排名站隊的意思,僅僅是用於講述這樣一個問題:

「為什麼喜歡蝙蝠俠?」

--------------------------------------------------------Batman Superman-----------------------------------------------

作為漫畫歷史上第一個沒有超能力的英雄,他和漫畫史上第一個超級英雄一樣深入人心[5]。蝙蝠俠於1939年5月於《偵探漫畫》(Detective Comics)第27期首次登場,距離1938年6月於《動作漫畫》(Action Comics)創刊號首次登場的超人相差1年,從兩個角色出場的刊物可以看出來,他們兩個絕不是同一個類型的英雄形象。

蝙蝠俠漫畫從誕生時起便充滿著濃重的「黑暗現實主義」,與當時剛剛經歷過「大蕭條」、「禁酒令」、FBI登上歷史舞台的美國社會氛圍不無關係,與更早前以「光明理想主義」形式誕生的超人漫畫恰好形成了一個對立。

超人有鋼鐵般的身軀,然而一開始沒有防彈衣的蝙蝠俠卻會因為一顆子彈差點丟掉性命;超人擁有透視眼,任何藏在牆後的敵人都能被他一一看穿,而剛起步的蝙蝠俠卻時常被小嘍啰暗算;超人能反重力飛行,而蝙蝠俠只能花大價錢設計和製造種類繁多、攜帶繁瑣的道具(超人假扮蝙蝠俠時,經常需要蝙蝠俠臨時告訴他萬能腰帶哪個荷包裝著什麼),稍微升空,多數情況也只是用繩索吊起;超人能以接近光速飛行,1分鐘解決地球兩極的犯罪根本沒有問題,可蝙蝠俠卻時常因為顧此失彼放走了罪犯……

超人是完美的「個人英雄主義」的代表,象徵著美國特色的英雄觀,集合了勇敢、不屈、正義、愛心等等無數的優秀品質,卻唯獨缺少了一點——智慧。他本質上與《真實謊言》中施瓦辛格是一類的英雄,滿足了很多人對英雄的想像和嚮往。不喜歡這樣的英雄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對小孩子。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個必須面對的事實擺在面前——無論如何自己不會成為超人。沒有超能力、不能飛天遁地、不能用透視眼偷看小妹妹,甚至跑步還比別人慢,還缺了超人也常缺的「心眼」,這可怎麼辦?

超人高大完美的形象,在我心中留下的卻是理想的空洞和乏力。

小時候看超級英雄時有多少人想過成為超級英雄?或者設想一個為自己量身定做的英雄?我是想過的,而蝙蝠俠恰好給了這個幼稚想法一個可能實現的途徑,可隨後帶來的思考,包括超級英雄行為的社會影響、法外的行為影響、極端痛苦的訓練、極端險惡的實際情況等等,又嚴肅地告知童年的我:「如果不能承受隨之而來的身心痛苦,沒有做好面對可能發生的一切的準備,沒有足夠的物質基礎,那麼最好別真去嘗試做超級英雄。做好自己,在邪惡發生時採用適當的方式制止,防止自己和周圍的人走向犯罪即可。」相似的《海扁王》也是一樣,不過並不妨礙想像。

孩子的成長伴隨著偶像和榜樣的瓦解與重塑,適時的拆掉神壇,對孩子是最好的幫助,直到他明白「十年後的自己才應該是我現在的偶像」這個道理為止(感謝馬修·麥康納在今年奧斯卡上道出來)。在我的世界裡,超人的崩塌伴隨著的便是蝙蝠俠的樹立。

正是因為蝙蝠俠只是一個人類——非變異無激素,純粹的訓練和高強度的磨練才鍛造成超越常人的身體素質和精神力量。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告訴我們:作為人類,一樣可以做超人做的事情;作為社會普通的一員,人人都可以起來對抗歧視、不公和罪惡,人人都能盡自己所能發自身、創造社會、改變社會(不得不說,他的理念竟然和共XX義有驚人的相似,或者說對社會最美好的理想,大概也即是如此)。同時,他也像一位「殉道者」一樣秉承著樹立這一理想信念的象徵,致死不摘掉面具。

賺錢、上大學、學武術、研發科技,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極致。

將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情做到極致,是蝙蝠俠告訴我們如何成為或者接近超級英雄的方法。其實在現實中,能夠將對自己有價值的事情做到極致的人,有多少不是成功者?而能夠將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情做到極致的人,有多少不是英雄呢?這一切,甚至還不需要多麼有錢。

於是,當現實和理想發生衝突時,黑色的斗篷比紅色的更加充滿了力量。

--------------------------------------------------------Batman Ironman-----------------------------------------------

布魯斯·韋恩和羅伯特·斯塔克擺在一起,最能讓人一下聯想到的應該是「富有」一詞。

同樣是花花公子、富N代,擁有數不盡的財富,香艷傍身,身處上流,他們是如此的相似,卻是本質上完全不同的角色形象。

如果在鋼鐵俠向公眾公開身份之前,他和蝙蝠俠多少有些角色重疊,在公開之後,鋼鐵俠便宣告和蝙蝠俠成為了兩種完全不同的角色。鋼鐵俠的漫畫沒有看過,希望看過的同學分享下是否和電影中的形象相似。我看過的是電影,所以理解的鋼鐵俠應該是電影中的鋼鐵俠。

斯塔克是從里而外、表裡如一的浪蕩公子,不論穿著鋼鐵鎧甲還是脫下來,我們似乎看不到他人格上的變化,甚至性格上也是高度的協調一致。他保持著孩童般的隨性,又擁有超越常人的智力和知識,以及足以支撐高科技昂貴支出的家底,不可否認,他一定是眾多美女們心目中的完美男人形象之一。但布魯斯·韋恩卻不是個表裡如一的人,可以說,他是一個「雙重性格」的人。

為了讓外界難以探查蝙蝠俠的真實身份,他不得不脫下蝙蝠裝後,戴上另一副更加「製作精良」的面具——布魯斯·韋恩。他親手創造了一個與自己本性大相徑庭的形象,在白天成為它來公開世人,又在晚上回歸自我。

鋼鐵俠作為超級英雄之一,帶有大多數超級英雄受人歡迎的特色,空降廣場受人歡呼,空降大樓受人歡呼,發表演講受人歡呼,穿著鋼鐵裝開Par~tay也受人歡呼……反觀蝙蝠俠,空降廣場——太尷尬——不可能,空降大樓嚇著樓里的美女,發表演講必須以布魯斯·韋恩的身份在白天做,開Party摟著美女渾身不適(大家應該記得《黑暗騎士II》中,克里斯蒂安·貝爾在天台上一口未喝,把酒倒下大樓的一幕吧),人們會唾棄他,警察急著逮捕他,甚至認為正是蝙蝠俠這樣的」法外行為「助長了罪惡——在許多蝙蝠俠作品中都能看到該衝突且貫穿始終。造成兩部漫畫的人群對待英雄態度如此鴻溝般的差距,不得不說,首先是角色定位的不同,更重要的,是作者對英雄行為的社會效應思考的不同所致,漫畫中的人們代表著正是作者想要表達的社會觀。

鋼鐵俠、超人、奧特曼等等和反派干架的時候摧毀大樓是家常便飯,可有誰想過住在大樓里的人的感受?如果沒人在裡面,那裡會不會保存著某個人多年的心血,如果有人在裡面,那人的性命會不會在一瞬間灰飛煙滅?超級英雄能夠拯救所有的人嗎?有多少漫畫里關心過一個平民的形象?在蝙蝠俠漫畫中,蝙蝠俠為了救平民和罪犯忙得手忙腳亂,盡量不波及周圍,還經常可以見到對普通人生活、內心、情感的刻畫,儘管可能他們對推動劇情、場面好看並沒有幫助,卻是對人們的一種關懷和思考。

在蝙蝠俠的漫畫中,很少大肆渲染和描布魯斯·韋恩的家底或者裝備製作經費開銷,並且每當需要支出一筆大額款項時,細心的讀者可以從韋恩和阿爾弗雷德臉上看到「又有什麼辦法?」的表情。如果沒看過漫畫和動畫,那麼在電影《黑暗騎士II》里,阿爾弗雷德讓韋恩開走蘭博基尼的對話,也能體會到他們的無奈——必須低調卻得符合韋恩形象——貌似也沒其他車可開。在鋼鐵俠中經常出現大筆墨描繪投資成本和通告斯塔克企業收入的段落,甚至到《鋼鐵俠III》中用鋼鐵戰衣當煙花,只是為了博得女友開心。不得不承認韋恩集團和斯塔克企業存在資本上的差距,是因為兩個人的經營能力差距,還是因為韋恩更加的功利主義*,而斯塔克更加的享樂主義**?只能交由讀者自己理解了。

小時候會更喜歡鋼鐵俠多一點,如果那時能看到的話。

鋼鐵俠比蝙蝠俠更炫酷激爽,但也許是鋼鐵裝太窄了,唯獨缺少一處供人思考的地方。

註:*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認為人應該做出能「達到最大善」的行為,即為了多數人的幸福。功利主義_百度百科

**享樂主義(Hedonism)認為所有動作皆可被一個人會產生的享受與痛楚所決定,力求將享樂與痛苦的距差增至最大。享樂主義_百度百科

以上兩個在哲學上都是褒義的,享樂主義源於功利主義。

--------------------------------------------------------Batman Spiderman-----------------------------------------------

蜘蛛俠和蝙蝠俠的差別實在太大,喜歡兩者的讀者可能各自有很多的理由。

我也是很喜歡蜘蛛俠的,小學時看到第一部蜘蛛俠電影便被其簡約的造型吸引住了,加上帕克用超能力在學校各種high各種悶騷的表現,還是很好玩的。

但是,被蜘蛛咬獲得超能力這樣的事……額……和成為超人比貌似是可行些吧……除了這點外,蜘蛛俠和蝙蝠俠一樣很關注普通民眾是相同的,不過前者更側重家庭、責任,後者更側重事業、社會。帕克的家庭破碎無疑是悲劇的,韋恩一樣是悲劇,但已經習慣一個人行走了。

蜘蛛俠一如既往的受大眾歡迎,儘管不脫面具,穿戴套裝在白天接受支持者的擁簇對蜘蛛俠來說事享受的。蜘蛛俠並沒有蝙蝠俠那樣一定要成為一個榜樣、符號、象徵,喚起民眾良知、決心和行動的重任,相反,他和羅賓一樣,只是為了打擊罪犯,懲罰壞人而已,並不想改變整個社會,或者他所在城市的面貌。或許他的城市本身面貌便是陽光、積極、向上的,和鋼鐵俠的城市一樣,只是少部分「特殊」不法分子的對社會治安造成了混亂而已。

是的,現代社會大多數也是如此,從蜘蛛俠中看到家庭與責任之後,剩下的只是炫目的超能力英雄對抗超能力罪犯的正惡大戰了。

我們不需要理解蝙蝠俠對社會改造的執著,拋棄穩定的家庭關係關注事業也是不值得提倡的,在丟掉這兩者後,剩下的只是一個在支持與非議中擺弄值錢玩具的普通人,對抗所有人心中的邪惡以及使人走向邪惡的誘惑了。

現實中,換上一身行頭便招人喜愛,還是換上一身行頭會更招來白眼呢?

當承受不了詆毀與榮譽時,是尋找有心靈依靠的家,還是孤獨地邁向遠方?

--------------------------------------------------------Batman Joker-----------------------------------------------

小丑是蝙蝠俠漫畫中最為重要的角色,沒有了超人,只是少了正義聯盟和路易斯與韋恩的銷魂艷遇,而少了小丑,蝙蝠俠便不再是現在的蝙蝠俠。

小丑第是在1940年,蝙蝠俠單行合訂本第一集《蝙蝠俠:狂笑之人》[7]中登場,當時初登場只是一個沒什麼幽默感的業餘殺手,喜歡用一種會讓人笑到死的毒藥殺人。本來預定出場2~3次就要安排他死亡,但是當時的主編輯艾斯·沃斯救了小丑一命,他認為這個角色很有特色,還有發揮的空間。於是留下他一命,直到1942年終於有了以下的背景:

小丑原本是一個化工廠的工程師,但是他的理想是成為一個喜劇演員。不過顯然不管是自己的工作還是成為喜劇演員的夢想,小丑都沒有獲得成功。以致於他需要籌一筆錢來為供養自己懷孕的妻子。對於妻子的愛使得小丑不顧一切的想要獲得這筆錢,甚至答應兩個罪犯偷偷進入化工廠。就在他們討論犯罪計劃的時候,小丑從警方那得到了自己妻子死於難產的消息。原本都準備退出計劃的小丑被兩個罪犯逼著帶上了面具(初代紅兜帽)繼續犯罪計劃,而這個時候蝙蝠俠出現,制止了兩個罪犯,同時使得小丑失足掉進了一桶化學製劑中,於是一個無辜的小人物變成了整個DC世界中最危險的人物。

萊克斯·盧瑟在內所有的DC反派都會有一樣的想法,在DC的世界觀中有三種人:

英雄、反派、小丑

沒有一個反派能夠如此深入人心,況且還是一個非變異無激素純化學污染的瘋子。他能做到深入人心的方式,恰好是」深入人心「。這個角色為蝙蝠俠漫畫成為剖析人性,闡述惡毒與善良、邪惡與正義、混亂與秩序的經典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一開始稱蝙蝠俠是一個現代佐羅不為過,當他失手使小丑掉進了化學製劑中,便和佐羅形象完全決裂。蝙蝠俠希望人們能夠自我救贖,繼而擔負起抵抗罪惡、重建社會的任務,可自己卻在行動中傷害了一個一心悔改、受迫犯罪的人,不僅從身體上摧殘了他,更擊垮了他精神上最後的界限。一個以正義為核心的行動,為何創造了一個罪惡的結果?可以說這是對超級英雄行為產生的社會效應的嚴肅思考。這樣的思考放在身為凡人的超級英雄身上基本都是可行的,另一個做得很好的例子是綠巨人,還有是蜘蛛俠,但後兩者卻無法做到蝙蝠俠漫畫的深度,原因在於:

社會效應的思考程度。

當然《守望者》漫畫做到了,卻過分的黑暗了。

到了小丑那,槍殺戈登女兒,把戈登拉向瘋狂[8],直至製造混亂,讓社會陷入瘋狂,而產生的思考則從對逐個人的關懷上升到了對整個社會人格的拷問。提到製造混亂,很多人認為小丑是「無政府主義」,這是很可笑的,而且是錯誤的——小丑根本不在乎有沒有政府——他在乎的是混亂,如果沒有了政府能夠使人們變得更瘋狂,他會是「無政府主義」者,但是顯然,沒有了政府人們並不一定會去觸及人性的最低底線,而有政府,人們或許更可能成為瘋狂——納卐粹。小丑會更喜歡那種呢?

無政府主義_百度百科

對大多數無政府主義者而言,「無政府」一詞並不代表混亂、虛無、或道德淪喪的狀態,而是一種由自由的個體自願結合,以建立互助、自治、反獨裁主義的和諧社會。

描述小丑,最貼切的應該是不可預測的混亂,人性之外的瘋狂,極度悲觀的幽默。蝙蝠俠則是可以預測的原則,人性中最純粹的堅忍,悲哀現實中的樂觀理想。蝙蝠俠的極端的執著和小丑的瘋狂的執著是如此的相像,一個執著著秩序和遵守原則,一個執著著混亂和丟棄原則,就像是同一個人在同一個世界中走向了兩個相反的極端。小丑最大的樂趣是將蝙蝠俠拉到和自己一樣的一極,而蝙蝠俠最大的夙願是將小丑改造成自己理想中的社會人,他們內心十分清楚明白這都是不可能的,但一個因為瘋狂而繼續混亂,一個因為秩序而堅持原則,兩個人只能永無止境地在人性的拷問中鬥爭下去,如同人心中亦正亦邪的矛盾。

應該會有人和我一樣,喜歡小丑,是因為承認和面對自己內心中不安和陰暗的一面後,通過小丑的形象以得到宣洩。

很多人看完《黑暗騎士》系列電影后在設想,如果蝙蝠俠完全墮落了會怎麼樣?很早的時候有作者想到了,於是有了《復仇騎士》[4]。如果嫌不過癮,可以看《守望者前傳—羅夏》[9],如果蝙蝠俠完全的墮落黑化,應該和羅夏一樣。況且,那部經典的《致命玩笑》小丑漫畫的作者也是《羅夏》的作者。

--------------------------------------------------------End Line--------------------------------------------------------

現實中成為一個純粹的英雄有多難,成為一個純粹的英雄又需要多少他人的幫助,又有多少的黑鍋需要別人去背?即使是集合了富有、智慧、頂尖身體素質和科技手段的布魯斯·韋恩,也只能選擇做一個守護者,而不是一個英雄。因為實現一個美好的社會理想需要付出的太多,而英雄能做到的太少。

放棄才能擁有更多——多麼矛盾的世界。

難怪我們要學馬X思主義→_→

下面是在文中提到的一些動畫漫畫,有興趣的大家可以看看:

[1]超人動畫版全集(國語) 超人動畫版動畫片全集 在線觀看

[2]蝙蝠俠 第一季 (豆瓣) 蝙蝠俠 第1集之蝙蝠俠之謎

[3]蝙蝠俠_暗夜騎士歸來 第01章 蝙蝠俠

[4]閃點 蝙蝠俠復仇騎士1漫畫

[5]蝙蝠俠_自我1漫畫

[6]http://www.ign.com/top/comic-book-heroes/2

[7]蝙蝠俠:狂笑之人1漫畫

[8]蝙蝠俠-致命玩笑1漫畫

[9]守望者前傳羅夏1漫畫


個人覺得,喜歡什麼樣的超級英雄和童年第一次接觸的英雄是誰有很大關係……比如小時候先接觸先崇拜的是超人,那麼對超人的崇拜就是難以撼動的。

不完全調查,喜歡蝙蝠俠的人是很多的,多過超人,他是個普通人,只是靠智慧靠自身能力(還有裝備)懲處罪惡,更能有代入感。

蜘蛛俠的話,受眾很大一部分是青少年,因為彼得帕克的學生身份和成長煩惱更容易引起共鳴。

如果要從喜歡誰來說分析性格的話感覺有點不靠譜,能說喜歡蝙蝠俠的就心裡陰暗么?能說喜歡超人的就心裡陽光嗎?

作為一個女的喜歡蝙蝠俠,帥,神秘,紳士風度,身材好,大概就夠了


我喜歡蝙蝠俠系因為他很清楚自己的行為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目的明確,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結果。羅曼羅蘭說:生活中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清本質卻依然熱愛。無論哥譚多黑暗,總有美好的值得守護


額 個人感覺喜歡蝙蝠俠的人不多,喜歡裡面反派的比較多!


推薦閱讀:

外出拍攝時怎樣才能不在乎路人的眼光?
當兵會被爆菊這事到底是真事還是段子?
「從來不做無目的的事情」是一種有個性的「個人素質」嗎?這種個性受歡迎嗎?
熬夜背後的心理機制與自殺同源嗎?
人際交往中,怎樣既不得罪人又不顯得太軟弱?

TAG:心理學 | 蝙蝠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