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那些不消費的顧客,購物中心能帶給他們什麼,從他們身上又能最大限度的得到什麼?
01-13
突然想到了這個問題,想到幾個答案比如購物體驗,潛在購買力。利用客流設置廣告位增加額外收入,或者提升租金水平。卻不能系統全面的總結。
如果不消費,購物中心對他們來說,就是消磨時間的場所,也是免費享受冷氣的地方。
但是,對於購物中心來說,這些人流就是資源。很多品牌入駐購物中心的時候會考察這個場子的人流,你看,所謂沒錢的捧個人場,你場子人多,不管買不買,租金總好談一些了。
另外,除非堅定的不消費者(qiong),一般而言,我們會把這些人叫做持幣待購者。誰知道他哪天會摸出自己的皮夾子買點啥!!!退一萬步來說,他逛完回家,和家人朋友提起購物中心的活動/品牌/裝修,哪怕是最近在放映的電影海報,也是我們的傳播者。
互聯網時代了,不怕他不掏錢,就怕他不來看。所謂注意力經濟,就是這個道理。我在商業地產做過一段時間 ,對現在的商業地產有些了解,我就這個問題發表一下個人的想法。隨著網路電商的發展壯大,憑藉成本、便捷性等諸多優勢,對線下零售衝擊巨大,傳統商業都在向體驗式購物中心轉型。
所謂體驗式購物中心,一方面是指憑藉出色的主題性規劃,為顧客提供更好的購物環境和消費體驗,一方面則是通過降低傳統零售業態的比重,增加其他體驗業態的配比,餐飲、娛樂、休閑、培訓等,如萬達影院、肯德基、必勝客、美食廣場,這些業態和零售業態相比,具有更強大的集客能力,也更具有消費的可能性,從而提升購物中心的盈利能力。至於具體的招商品牌,是必勝客還是蘭州拉麵,那就是邏輯外的實力問題了。
所以題主的這個問題,應該是目前商業的模式為了轉型解決競爭問題而衍生出來的現象,這種現象最後會成為參與者的習慣,觀察者的認可,成為社會參與的生活中心,全民消費的精神符地標。回到問題本身,我認為把原因和結果等量代換,問題可能更容易更簡單一些:是經營不善的商場門可羅雀,還是門可羅雀的商場經營乏力?原因和結果應該是可以互換的,也就是你解決一端的問題,另一端也就迎刃而解。所以體驗式購物中心的人流,不止影響到盈利能力,還影響到各級市場的信心,形成微妙的蝴蝶效應。就像樓上總結的那樣,當你享受免費的服務和商品時,你不是顧客,你也成為了商品。記得在知乎上看到一句話,大概意思是在你享受免費服務時,你不是顧客,而是產品。
提升這類客流的體驗環境,設立有特色點的公共休息區,時而做個主題靜態展。使這類客群變成你的免費移動宣傳終端。當然,養成他們到場子的習慣,這些也就是長期穩定的潛在購物群,常在河邊走,總會濕鞋的。
對於「不消費的顧客」這個話題,可以這樣子理解的:從消費頻率、消費單價、消費時間段、消費類型等方面去理解的。「不消費的顧客」是不可能存在的,只要消費者有需求,就會有消費衝動,接著會有消費的行為,無論是購物、娛樂、餐飲還是休閑的,時間長了,總是會產生消費的。即使一次、二次不消費,以後總是會有消費的機會的。作為購物中心方面,目標顧客的市場調查是非常關鍵的!
推薦閱讀:
※哪些商場設計「陷阱」會讓人買的更多?
※您最喜歡逛的購物中心有哪些,為什麼喜歡逛?
※為什麼購物中心裡的書店越來越多了?能賺到錢嗎?
※未來3-5年商場等購物中心的顧客服務會是什麼樣?
※商場里的兒童樂園經營情況是怎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