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樣賣出第一部長篇的?


嗯,其實《時間中的偵探》這本書最初只有8萬字,並且叫《時震》,與馮尼古特那本小說同名,作為一本長篇,在這個N部曲泛濫的時代,實在是太短了,所以我四處發給朋友看,好評不少,但沒有編輯願意出,其間書稿在我手裡擱置了兩年多,最後是通過在《萌芽》做版權代理的朋友,找到了一個我完全不熟悉的出版社,簽了合同。簽訂合同之後,新世界出版社的編輯開始提出各種修改意見——加字數、改名、四處找人寫書評……小說的楔子、附錄(其實是小說的一部分,補寫了「教授」這個角色的支線故事),以及後記,統統都是我後來加出來的,終於加到了10萬字以上。

雖然書的裝禎設計、宣傳、發行都不盡如人意,但在此還是要感謝一下新世界出版社的編輯給我壓力,讓這本書能夠以一個在文本上比較完整的姿態出版。

一個小插曲是,合同中約定的出版期限是半年,出版社遲遲未能出版這本書,我都以為他們放棄了,在期限的最後一個月,某磨鐵的編輯電話我希望我能和新世界解約,由他們來出版這本書,然後新世界在期限的最後一周把書出出來了。


謝邀。

之前答過類似問題。我都沒完成過正格的長篇,最多算「小長篇」,十到十二萬字而已。

名字不提了,有做廣告之嫌,也不想針對具體編輯,直接說了。

第一本是2003年夏天19歲生日前寫完的。之前有很好的朋友當時正給某編輯改劇本小說(把某名電視劇劇本改寫成小說出版,劇本作者自己通常不動手),我幫了些忙(確切說是改寫了大半本),編輯對我印象不錯,遂認識了。

後來談起時,知道有這麼本書,就說可以出。改了很多東西(大部分名字。原文超過40%的情節)。版稅只有6%而且扣了N千冊的版稅。就這樣出了。出版時我還在讀大二,所以覺得,好吧都還好接受。

第二、三本很錯綜複雜。我當時和網易文化幾個編輯熟,有編輯給北京某圖書公司聯繫,北京那個公司就問我是否有新構思,我答說有,遂訂了,版稅8%。但這本書可能因為裡面一些話(比如說玄武門血案發生在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唐朝建立後抹殺隋朝記憶什麼的),也可能因為是公司操作(2004年前後好像私營圖書出版還有些複雜?)出得很慢。

當時在寫第三本,因為和女朋友分手,所以寫了一本紀念她的小說(雖然結構很試驗,外表不怎麼看得出來,更像惡搞美國的旅行小說XD),這本因為有愛情戲吧,於是某認識的編輯說,很可以配他當時的一些照片,就像本攝影概念小說似的出版了。版稅7%。這本出了之後,前一本才出。

再一本是大三時寫完的。還是我的一個雜誌編輯,輾轉認識北京某出版社的某編輯,恰好我幾個認識的人有幾本書在她那裡做,要做個系列,就把我這本也弄進去了。因為是成系列的,版稅湊了個份子,9%。

之後幾年一直沒再出長篇。2008年至今出的類似於傳記的,都是大同小異:編輯想做,通過朋友推薦,輾轉來找我,於是訂約稿,定期交(通常當年夏天寫完)。這幾年出的書配圖不少而我只負責文字部分,版稅也相對低一些。

今年稍後要出的一個飲食隨筆集,是先被一個編輯建議要報選題訂了,簽約了,後來因為公司出事沒出成,自己拿出來,去豆瓣認識的人里吆喝了兩嗓子,有編輯就接了,這樣子。

非得有什麼經驗總結的話……

有認識的朋友在出版圈,是件好事。我知道太多優秀的作者的問題,其實是沒在適當的時候認識適當的人。

編輯大多時候,應該更喜歡和出過書的人交流。理由倒不是這批人普遍寫得好,而是他們經歷過了談出版這事,大家交流起來很方便,也能彼此體諒——實際上出書這行當,大家都不易,小編輯和小作者的生存環境都太難太難了。而許多作者很容易因為年輕、緊張、懷疑和不善交流,把情況弄得很僵。


謝邀了。

2003年,我在非典結束的時候為了回學校上課而和一些同學一起隔離,

他們很喜歡上水木bbs,當我說了一些開玩笑的話之後,他們說你還不玩水木啊。

我雖然已經馬上就要本科畢業了,但還是開始玩起來了。

後來也在Literature版插科打諢,

為了某個被忘記的原因,我抱著「切,寫故事有什麼難的」就開始在版面連載。

(那之前我也在一些人少的地方寫。)

三年之後,有人在水木給我發郵件問我有沒有興趣出版小說。

她表示自己人靠譜,公司也靠譜。

我說好。

她從我當時在水木上貼出的故事裡選了三篇做了第一本,次年和我簽了一個長的。

這兩本書分別在2006年底和2008年出版。

我被動,寫得慢也缺乏自信。

要說「賣」……的話,我自己沒幹什麼。

只是拿去網上貼貼,我喜歡感到有人看的感覺,網上的互動更及時,

但當時對於出版,連願者上鉤的心境都沒有。

曾有人建議我去天涯發發貼,我因為一些別的原因和膽小就沒這麼做,

有時回想一下覺得反正我也是網上寫故事出來的,那麼弄一下或許更好。

之前有人問我怎麼賣小說,我的建議是先拿到公開的地方給人看。

每個人的機遇都不一樣,但比我主動的話,效果會更好。

廣告時間,今年夏天可能會出一本四篇小說的合集,順利的話就這個月底上市吧。

這次也是編輯主動……


第一次寫完一本書是什麼感覺? - 唐缺的回答

這是我寫的第一本長篇,直接是《九州志》的約稿,還沒寫就先拿了預付。上半部分很快在九州志1上面刊載了,下半部分則等了很久——因為第二期的稿子沒湊齊,我也忘了是在等江總的商博良還是等蕭如瑟的龐歌染尼了。

出書的過程要曲折一些。由於被九州志分上下兩部分兩本雜誌就連載完了,一直出版九州圖書的記憶坊有些猶豫,擔心影響銷量,所以遲遲沒有出單行本,但我很希望這本書能夠以單行本的方式正式出版。

09年的時候,用那句已經爛大街的電影台詞來說,我正「處在事業的上升期」,那種時候能多出一本書就能在市場上多打一份名氣,版稅反而是次要的了。所以我和記憶坊的顏總說,這本書我可以不要版稅,只要幫我出書就行。最後顏總說,那就按實際銷量結算吧。

結果……賣得還不錯,所以我還是拿到了足額的版稅。算起來,這本只有十四萬字的書讓我賺了四次錢:九州志的原載稿費,《小說月報》增刊選載的稿費,單行本版稅,電影版權的版權費,性價比不是一般的高。

希望它有朝一日能變成一部精彩的電影。


有個叫魏岳的傢伙,對!就是傳說中,寫少婦白潔的那位,在一次聊天的時候問我:你的書出了沒?答曰:木有!魏岳說:我幫你投給老汪……就這麼在台灣小說頻道出了。


還沒出過真正意義上的長篇,只出過8萬左右的中長篇《深瞳》,收錄在《星雲4》里,備受差評的一篇作品。

其實之前跟編輯溝通很多,主要想走的就是動漫向的輕懸疑小說,但似乎實際讀者都是科幻原教旨主義者,其中有誤讀,有宣傳上的偏差,也有個人筆力和文字把握能力的不足。

第一部長篇《XX》目前正加緊寫作中(10萬/15萬),預計年內可面市,近未來本土題材,比較之前的作品在豐富性和細節上應該有較大提升,但仍有進步空間。版權已售出。希望能在整體裝幀設計、市場推廣方面有一個大的飛躍,也希望能是一本聽得見響的長篇處女作。


當一本叫《藍色骨頭》的偽文藝偽哲學小說被強姦成《麥城謎案》之後我就啥都不想說了……


因為知乎,有事等下補充,先匿


還是匿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東野圭吾的《變身》?
你看過的好看的同志小說是?或者bl小說?
有哪些小說看完之後感覺自己度過了一生?
寫恐怖小說時如何描述突然出現的驚嚇場面?
翻譯作者對一部外國小說的影響有多大? 或者說,如果換一個人,會變成差別很大的兩本書嗎?

TAG:小說 | 書籍 | 文學 | 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