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在 Google 眼皮底下崛起,從 Google 方面來分析原因,是否可歸結為 Google 創始人有幾年沒有競爭對手放鬆警惕?

避免討論偏差,希望不要用傳統行業來對比,因為信息科技產業競爭環境差別還是非常大的。重點是希望討論Google為什麼會犯下錯誤,而不是討論兩類服務有什麼不同,兩者都是平台,理論上可以做任何服務。


fb跟google比其實是不恰當的

一個市場里 賣菜的賣的挺好 突然出來一個賣雞蛋的火爆了 賣菜的還是會繼續賣菜

賣雞蛋的賣的再多 人們還是得買菜


微軟不懂搜索,google 不懂社交,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基因,什麼樣的基因做出來什麼樣的產品。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王者,「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譬如諾基亞和蘋果,這一對舊霸主和新帝王,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雖然有點宿命論的味道可也反應出了一個規律:互聯網沒有永遠的霸主,潮起潮落,此乃常態。

「一家公司的基因並不像人的基因那樣(在顯微鏡下)看得見摸得著。它是一家公司在市場競爭中進化出來的適應該市場的企業文化(做事方式)、管理方法、產品市場定位、商業模式和營銷模式、等等。:——詳情見《浪潮之巔》P280-基因決定定律……


這個問題基本上等於:

沙縣小吃在肯德基眼皮底下崛起,從 肯德基方面找原因的話,是否可歸結為肯德基團隊有幾年在睡大覺?

Facebook和Google的側重點不一樣,一個是社交,一個是通過搜索買廣告。只是Google通過Facebook發現了社交這塊領域,所以推出了G+。就像肯德基發現中國人還是愛吃中餐,所以推出了米飯類的快餐一樣。


Facebook ,不覺得他會有多好的前景 , 前幾年有段時間深度使用過, 除了玩遊戲無他 ,沒有讓人興奮的應用 。


突然想起來一個事,互聯網先是堆,堆得多了,就得搜,搜煩了呢,就希望別人送到手裡來,就是薦。而這個推薦的人呢,最好是自己認識的。三個階段,堆,搜,薦。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所專註的一面,專註比發散靠譜一些


歷史的演進, 事物發展的必然: 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必然發展過程.


推薦一篇博文翻譯(作者是前 Amazon 員工現 Google 員工),其中對 Google 的批評教育很深刻

SteveY 對 Amazon 和 Google 平台的長篇大論

http://coolshell.cn/articles/5701.html


此話有些偏頗,Google在這幾年有過很多次社交網路嘗試。

我只是覺得Google從創始人到產品經理,都不是非常具有社交網路的基因吧。

不過,Google的巴西社交網路還是成功的,orkut,不過,這已經是5年前的事了。


如果假設成立的話!那不是說:麥當勞的創始人有幾年在睡大覺?可口可樂的創始人有幾年在睡大覺?……

一家公司不可能把所有的活都幹了。

還有很多產品的成功是需要外部大環境的。

如果網路不普及,那就沒有社交網路這一說。

如果個人電腦不普及,那網路也就沒有普及的必要。

如果不是圖形操作系統的出現,個人電腦還有必要出現嗎?

再比如Twitter的兩重天。

必是一個層階過程和環境導致的。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這次帝吧FB出征?
如何看待 Facebook 上有台灣人說台灣擁有 50000 年的歷史?
怎麼看待最近臉書上爆出的台灣女讓中國老人滾出台灣的視頻?
扎克伯格同時擔任 Facbook 的董事長和 CEO 職位有哪些利弊?有可能被撤職嗎?

TAG:Facebook | 谷歌Google | 創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