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中國孩子(未成年人)到同學或朋友的家裡留宿過夜並不像發達國家那樣普遍?

這和社會發展階段、人口學、教育理念等有什麼關係嗎?


說說個人體會。我小時候經常在朋友家睡,那時候住在化工廠的家屬區里,方圓五公里內所有家庭都高度同質——雙職工,獨生子女,窮。同學也幾乎都是化工廠工人子女。爸媽不怎麼管,除了不能去「壞孩子」家裡玩。

十歲之後搬家到另一個城市,雖然還是住在化工廠家屬區里,但那只是城鄉結合部很小的一片,上的學校也不再是工廠子弟學校,班上的同學父母背景各異。如此一來我覺得父母就不太願意讓我去別人家過夜了。

所以說放心孩子去同學家留宿的前提是對對方的家庭多少有些了解。不太貼切地說,要「門當戶對」。我覺得發達國家中產階級比較壯大,家庭之間的差異沒有那麼劇烈,所以這種狀況相對比較普遍。當然這只是一方面。


還是家庭出身差別大的問題吧,你看southpark中的孩子們就從來不再Kenny家過夜


我的父母是怕打擾人家,所以從小到大一般不讓我留宿別人家,能回來盡量回來。


中國人均居住面積小,很多孩子都沒有獨立的房間,怎麼留宿其他人呢?


房子小,沒辦法,看看農村就知道了,串門的多


因為無論男女,你爹媽都怕你在別人家被人睡了。


我十五歲那年,上初三,那天是3月11日,我到一個好朋友家玩並且和她一起睡了一晚上,因為那天她爸媽有事出門了不在家所以她叫我去陪她。晚上十點多的時候,她爸爸回來了,她起床去給她爸爸開門,還告訴她爸爸我和她一起睡(那時候我們都睡的比較早,八點多就上床睡覺了),後來十二點多的時候,我感覺到有人把我抱起來,我就醒了,但是意識比較模糊,直到抱我的那個人把我放到床上我才清醒過來,然後那個人就開始脫我的褲子……那時候很清醒了,就大叫我朋友的名字,那個人就捂住我的嘴讓我不要叫他不亂摸了,然後我沒叫了,他放開手的一瞬間我爬起來就往外面跑,鞋子都沒穿,光著腳,跑到我家裡把堂屋門打開在堂屋裡坐了一夜(我家是在農村,堂屋與客廳之間還有一扇門,我家一般都是把那扇門鎖了堂屋門沒鎖,所以我才能進去),第二天等我爸出門了我才進屋,直接上樓就開始哭,我媽問我怎麼了我就把事情原委都告訴她了。沒錯,那個人就是我朋友的爸爸,也是我媽的一個堂哥。從那以後,我在家裡睡覺也會把門反鎖,在親戚家玩從來不會過夜,更不會去朋友家過夜。沒有經歷過的人,是不會明白那種絕望的。


首先,現在的社會不夠穩定,害怕出問題。其次,父母不能確定未成年人是否真的去了朋友家(現在青少年會騙人的可不少啊)


1、父母覺得孩子不在身邊會不安全;

2、怕打擾別人;

3、怕孩子被帶壞之類的。


不安全


說說我自己吧,我也才剛滿19。

我們家房子中規中矩的大,但是我爸媽是非常非常懶得管我的那種,所以我也老是拽著同學就往我家跑了。

小學的時候,純粹是一起打遊戲,甚至還拽過小區隨便哪家孩子就跑上來一起玩。(現在想想,真是……)

初中的時候,變成了周末班幹部一起開會的地點了……哈哈,幾個女生躺我床上嬉鬧。(咳咳………順便說一句我是男生)甚至還帶著很喜歡很尊敬的一個學姐來我家逛了一圈。不過也就是從初中開始,有個哥們住過好幾次我家,不管我爸媽還是他爸媽也不太管。

高中的時候,這種事情就變少了。至少高中同學從來沒住我家過。(現在想想,好像也就那個哥們是這樣。這就是所謂的……信任?)長大之後,自己心裡就會有一點點的防備。

說起來,高中期間,我那初中的哥們還有一次因為偷偷玩遊戲被他爸趕出家門來投奔我這兒呢……說來真是有意思的很。

到了現在大學,還沒邀請過同學上門拜訪,爸媽這時,叮囑了一句:「如果是外地的同學,要留個心眼」

或許他們也沒什麼惡意,不過這話里,我還是有讀出一點點的那種城市人的優越感。

不過說起來相比招待同學來我家裡玩,爸媽卻很少會同意我在外面留宿。說起來,我也就只在我那哥們家裡住過一兩次……

其實我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房間,我的房間是用廚房加上大廳的一半空間為代價,硬填了一堵薄牆弄出來的,冬天還有點冷(朝北,外牆還有點透風)。這個問題還是家長的觀念吧,我家長明明在我看來是相當老土的人……但是大概是因為他們在我小時候管我管的太少而我也一直挺乖的,所以在初中之後就一直任由我自由自在,反而顯得他們是那種西方教育風格的家長了。

所以吧,從小到大我就很不能理解有些同學一直都會婉拒我去他們家裡玩,說「爸媽根本不讓」。現在想想,其實不正常的是我爸媽吧……大概。=w=


第一:中國自古以來是儒道思想為主導的,儒家提倡的三綱五常,存天性,滅人慾;道家提倡民至老死不相來往,所以人們的思想被禁錮。

第二:中國古代是小農經濟,具有封閉性,落後性,這也表現在人的個性這中。我們中國的人大多比較含蓄,個性不怎麼張揚。

第三:所有東西都是相比較而存在的,美國他們的文化氛圍造就他們的張揚開放。

第四:中國的家長視孩子為寶貝,要他們在自己的視野內成長。


中國家長的愛子方式就是為他們包辦一切,包括交友圈子等,另外中國人觀念保守,很多家長把夜不歸宿和發生性關係划上等號。在瑞士,沒有掃黃等問題的困擾,因為瑞士的性觀念很開放,且反對墮胎,很多未成年或者剛成年的青年意外懷孕之後生下孩子都由雙親的家長協議出資供孩子的成長、教育等費用。很多瑞士人都是這樣長大的,他們沒覺得因為自己是「私生子」而不光彩。


推薦閱讀:

讓孩子做一件家務獎勵幾元錢,卻養成了斤斤計較的習慣,還要求漲價,遇到這種情況該如何挽回?
如何評價華東政法女生搬書猝死事件?
首醫和北航合併以後對於兩校來說究竟有何利弊。?
為什麼說北航近幾年發展迅速?
生孩子的人是怎麼想的?

TAG:教育 | 孩子 | 未成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