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媽媽怎樣教育孩子比較好?有哪些經驗和技巧?

單親媽媽如何去教育孩子,尤其帶的是兒子的時候;缺少爸爸的正面影響時(離異,或常不在家,或對孩子教育不上心,或不懂教育孩子……)作為媽媽應該怎樣教育孩子,是教育哪方面,用什麼辦法引導?我覺得很迷惑……導致現在經常想再找一個男性去做代父,但自看過單親爸爸提問帖子的答案後,我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了,不知有沒過來人,或有分析過這種情況的人,給我一點指引。

單親爸爸版提問:http://zhihu.com/question...

雖然已經有個類似問題,但提問的是單親爸爸,而且很難引導去回答如果是單親媽媽時該怎麼辦,所以就另開一帖了。


搓蛋!就是不會原諒前夫,就是在孩子面前不提!(反正她也沒問過)你們指望一個十個月大就跟媽媽一起出來的娃娃能記得她爸的好?她爸愛她?我去!算了吧,我覺得我娃現在特健康,心態也特好。

再來說說我目前怎麼教育的吧。

因為一直堅持自己帶娃娃,所以有些地方確實養的比較糙。可我們很快樂。兩歲開始我就盡量帶她到處去旅行,雖然帶著她比較累。說個細節,去年她上小班,有天周六,老師教了小火車的兒歌,我下班接她回來,一路嚷著要坐火車。我腦子一熱就帶她說走就走了。下了班回家收拾一下東西就奔火車站了。下班臨了發現兜里沒錢又懶得去取跟同事借了500。嗯,娘倆就這麼出門了。坐公交去高鐵站,小傢伙一個人爬了一個位子,半道上來了一個抱著嬰兒的年輕媽媽,我跟她說你看看有小寶寶哎,你大寶寶要不要讓坐?立馬哧溜起來了坐我腿上了。到了車站,看錢定目的地,才500又次日得回來只能就近去溫州了。說實話這種臨時到了站才定目的地的感覺真爽。臨時去的沒坐票,特地帶了摺疊小板凳,路上也一路乖乖的做板凳吃東西問各種小朋友問題。下了站,跟我步行了半小時才找著住的地方。當時天黑黑了,還下起了雨,安慰我說,媽媽別怕,我們一起唱歌。然後娘倆在夜晚陌生的城市裡邊走邊哼哼。

還一次,我們搬家,當時窮,租個間毛坯房,我跟她說我們可以玩粉刷匠了,然後跟她很high的一起刷牆。

三伏天,開車看到在路上走路的老年人,我會停下拉一段,遇見外地來這邊旅遊問路的一家人,如果目的地離我不遠,我也會直接送他們過去。這些一般她都坐在車裡能看到聽到。我告訴她,幫助別人會獲得快樂,快樂的成本那麼低,我們為什麼不做?

我不懂教育,我也很忙碌,為著生存!但我知道,快樂是一定能傳染的。我什麼樣,我孩子應該也多少也能被影響吧!我只想讓她做個快樂的人。各種不快樂的,及時丟掉就好。

既然十個月大就跟我了,真的沒必要有父親這個存在!那些說爸爸怎麼怎麼不可代替的,我覺得沒必要對大孩子撒謊,孩子有眼睛有耳朵能判斷!一段糟糕的婚姻裡頭,天天讓孩子聽父母吵架冷戰,還為了孩子不離婚,對孩子影響應該比在單親家庭里快樂長大的孩子來的更大吧!教育哪裡都有問題,不止單親。做好自己就是最好的教育。

半夜胡亂答了,行文可能不通,胡亂看吧,哈哈~


我9歲的時候爸媽離婚我跟爸爸,兩個月之後爸爸車禍去世我媽帶我。我媽帶我就是該幹嘛就幹嘛。不聽話了就揍我,但不是狠打,就是普通爸媽揍小孩那種,主要是嚇唬。日常不經意之間各種小雞湯。但是她不會刻意強調我沒有父親這個問題。

從小早飯一頓沒落給我做。日常三餐如果在家吃就做好吃的,注意營養,出去吃也不會吃的不健康。她們單位聚餐什麼的也會帶我去,叔叔阿姨們也對我很好。

上學的時候經常和我班主任溝通,認識我小學到高中所有任課老師,當然體育老師她不認識。因為吃的好被照顧的好我基本上不怎麼生病。

跟小朋友出去玩兒也從來不禁止。寒暑假我在家呆的時間長了還會讓我約小夥伴出去玩,或者邀請人家到我家來玩。然後帶我們去吃好吃的。

我媽年輕的時候被我爸氣出一身病,我爸在外面找女人還經常打我媽。我媽有乳腺瘤子宮肌瘤啥的,因為有點小胖還有高血壓,動過4次手術。大夫說她要經常運動。我媽性格挺活潑的,她從36歲開始每天早晚出去散步跑步跳廣場舞。多年來已經形成習慣,我小學初中的時候作業寫完的早她還會帶我出去鍛煉。

雖然跟我爸離婚加上我爸去世那段時間因為房產問題和撫養我的問題上跟我奶奶家起過很大衝突,但她還是讓我每個寒暑假去奶奶家玩,雖然偶爾會說奶奶家的壞話,但是會強調這是大人之間的矛盾,跟我沒有關係,奶奶家的人都很愛我。

我初中高中叛逆的時候天天跟她吵架冷戰,她就是那時候打過我一耳光,從此之後再也沒有打過我了。現在放假回家她才告訴我那段時間她幾乎每周都跟我老師聯繫,問我在學校的情況,打聽我是不是交了壞朋友。還跟有大孩子的鄰居同事諮詢他們是怎麼度過孩子叛逆期的。

關於學習,小學時候天天晚上檢查我作業,教我不會的題,從來不會因為我沒學會而罵我,也不會因為考試沒考好罵我。如果考得差,她會跟我一起分析卷子上做錯的每道題,小學畢業我考了我們縣前50名。初中初一數學我學的很差,她還是每天晚上檢查我數學作業,然後教我數學。初中她只能教我數學了,因為其他的科目她已經忘得差不多了,我只能自己努力。初中考試之後她不會主動問我成績,都是我自己告訴她,初二開始我就穩定在班裡前10,初中畢業我是全校前50。高中的時候她就基本不管我學習了。中午12點半到家,到家她剛做好飯馬上就能吃,吃完兩個人都會睡午覺,2點起來她上班我上學兩個人一起出門。我每晚7點半到家,到家還是剛做好飯馬上就能吃,吃完她收拾完廚房就出門鍛煉,留我一個人在家寫作業。高三複習很累的時候她會讓我不要寫作業了吃完飯直接睡覺,說有好精神才重要。從小到大沒在外面補過課,興趣班倒是去過,電子琴水粉畫油畫素描都學過,都是自己想去的。等不想學了她會勸我再好好想想,然後也不會強迫我。我高考是我們省前500名,大學學校很好,專業也是自己喜歡的,現在馬上大三了。

我媽在我爸去世後一直沒再找男人,期間帶我看過一個人,我說了句不喜歡那個叔叔她就再也沒聯繫過了。雖然日常生活中有些問題一個女人難處理,但她都挺過來來了。家裡哪兒壞了叫外面的人修,偶爾求對門的叔叔幫個忙,她自己掌握了一身本領,有一年她們單位領導不知道怎麼想的每人發了兩隻活雞,她做了一會思想準備就擼袖子踩住雞翅膀拿菜刀把雞殺了。現在有個伯伯跟她在一起,但還沒結婚。不管她怎麼想的我都支持她,她找小鮮肉我都不反對,只要她開心就好。

對了,我考上大學之後她就玩兒開了,她加入了我們當地一個徒步團,基本每周都會跟叔叔阿姨們出去玩,到處跑,還讓我給她買了好多徒步健身登山用的裝備。還說以後可能想考駕照。

雖然說是單親媽媽,但我媽並沒有把單親這個詞掛自己腦袋上,她除了把我照顧好自己生活的也很好,中國地圖上一大半的地方她都帶我去過,她喜歡花花草草,所以家裡的花草長的也好,雖然一直沒瘦下來但是相對來說也比以前健康了,會一手好廚藝,朋友們也很多。

單親跟普通家庭也沒什麼區別,自己活的好了孩子也會很棒,我很愛我媽啦!加油嘍!


  1. 讓家裡的氣氛輕鬆融洽一些,不要讓他因為單親而覺得自己的家庭和別人不一樣。
  2. 對他耐心解釋父母為什麼會分開。讓他明白這個狀況完全是父母之間的私事,與他無關。讓他知道不管父母之間發生什麼事,他們都還會一樣關心他保護他。
  3. 避免有任何人對他說這種話:「想想你媽媽這些年為了照顧你,又當爹又當媽,付出了多少……」。他會理解成別的意思。
  4. 如果是那種很不愉快的離異,不管是厭惡還是憎恨,不要在他面前表現出來。


單親家庭教育孩子還是有優勢的。

1,沒有觀念衝突,少一些袒護,孩子錯了,沒有避風港。

2,忙,所以孩子得自己管理自己。一來二去,鍛煉了獨立能力和自控能力,早懂事。

3,如果搞得好,親子關係更緊密些。

4,從你的經歷獲得教訓,孩子日後對婚姻的看法會更成熟一些,至少不會認為婚姻是幸福的一切。

總之你自己不要覺得離婚是個事,照常追求幸福快樂,同時多跟孩子坦蕩的交流,我覺得沒有任何區別。


兒子五個月時分居,八個月時離婚,今天一歲九個月整。離婚對孩子的影響肯定不是完全沒有的,甚至隨著年齡的增長肯定會越來越明顯,我只是盡我所能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保持樂觀的心態,不怨天尤人,讓孩子見到的永遠是個快樂的媽媽。而且從我內心來講,我也真的不恨他親爹,過去就過去了。

多帶孩子參與社交活動,小區里的同齡孩子一起玩耍,朋友聚會單位活動也帶上他,早教。從八九個月時,我就能自己一個人開車帶他去遠一點的商場玩了,往返車程一個半小時吧。到現在為止,他也已經去過兩次海南了,我們在天津,下一步計劃給他辦護照,有機會出國游。跟身邊其他小孩相比,我兒子無論是身體狀況還是性格都是很好的。完全沒有單親家庭的影子。

從來不說他父親的壞話,哪怕是他現在聽不懂。當然,離婚後我和我前夫的關係在一度緊張後現在也很平和,只要他有時間就會帶孩子出去玩,給孩子買東西。

我本身性格還算不錯吧,孩子這點也隨我,等他長大點我還能教他打撞球打籃球之類的,我也在努力尋找下一段感情,趕緊給他再找個爹。

反正就是努力愛自己,努力愛孩子,先從自身別把他當個個例。

當然要感謝我的父母,幫我帶孩子,並且是科學的,還不嬌慣。晚上下班後我一般都是第一時間回家和孩子相處,但遇到同學同事聚餐也會去,和從前基本無異。

離婚時我還把家裡兩個毛孩子也一起據為己有了,有了他們的陪伴,我兒子的童年更加豐富有趣不孤單。

附幾張近照,不喜勿噴。

感覺我寫的倒不像是如何做好單親媽媽之類的問題,而是如何帶孩子。也許,就要保持這樣的心態就對了╮(‵▽′)╭


一個聰明的單親媽媽會讓孩子和親生父親搞好關係,絕不在孩子面前說前夫的壞話。

法律角度上,即便以後再婚,繼父對孩子也沒有撫養義務。如果孩子和生父關係很僵,單親媽媽自己養孩子會很辛苦,尤其是男孩。

所以一定讓孩子和親生父親搞好關係,以後結婚買房,親媽出一份錢,親爸出一份錢,和繼父關係搞得好還會再得一份。

我們民法老師如是說。


題主,您好,一定要愛,愛,懂么?!誰說我自己吧。(現在我常常自我嘲諷:我出生就自帶故事的人,像極了影視劇里的孩子)沒錯,我出生就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親生父親出軌,拋棄了媽媽和剛出生的我,由爺爺婆婆拉扯大,我非常喜歡爺爺,因為他給了我家裡唯一男性的呵護)。作為男生的我比較早熟,意識覺醒早,從小對家庭成員結構感到自卑,自身及其敏感,膽小,懦弱。大約四五歲的時候,媽媽的朋友給媽媽介紹了個「男朋友」。(他是北方人,個子高大,開始見了還有些怕。還是個大專生,在我們家,媽媽、爺爺、婆婆都沒文憑,所以家裡人對他很是喜歡。媽媽收入低,對他以及他的學歷尤其崇拜,家庭收入上也指望著他,所以什麼都聽他的。)不過對於從小不知「爸爸」為何物的我,也非常期待有個爸爸的我萬分開心,因為我也可以擁有同其他幼兒園小朋友一樣的東西:那就是一個爸爸。依稀記得一個場景,他來我爺爺家吃飯,我騎著一輛幼兒自行車圍著他轉悠,大聲喊:我有爸爸啦~~我有爸爸啦~~嫩嫩的童聲拖的老長老長…我很開心,他也面帶笑容。從此以後,他就和我們生活在了爺爺婆婆家(那個時候爺爺家裡窮,在農村,我是認真的哈,沒有編故事哦)。可是好景不長,也可能因為我小時候確實比較調皮,他常常打我。他認為我媽媽對我過於溺愛,不懂教育。所以,原本愛我的媽媽也在他的影響下開始變的對我不珍惜。媽媽也認為我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沒有快樂似乎是正常的,特別是我不如比人家的孩子的時候,他們總覺得我沒用。常常冷暴力+暴力(尤其是考試很差的時候,特別是數學,從那時起我對數學深惡痛絕,在數學方面極端不自信。導致後來的高考數學不及格)後來,「爸爸」單位分了房子,他、媽媽、我就從呵護我,給我安全感的爺爺家搬走了…小學2年級以後的生活讓我如同活在地獄一般,他們越來越對我不珍惜。「爸爸」脾氣非常不好,常常和單位同事吵架,再加上他情商極低,不知調節,就把壞脾氣帶回家。他們常常拿我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比不過,就是不爭氣,給我錢讀書,卻換不來任何回報,換不來優異的成績。剩下的就是一頓爆揍。那個時候,在所謂的自己家、我連接杯水上個廁所都要打聲報告,如果我的任何舉止行為沒有經過同意,或是讓他不爽,通常得到的是各種憎惡、埋怨的眼神(我只是個小孩子啊)。加上鄰居冷言冷語的隱形暗喻我的出身與眾不同,我對自己更加懷疑和自卑。還有,他有時在他的朋友面前。比如吃飯,他們平時不教我任何用餐禮儀,但在外面他們就有正當理由當著他們朋友的面,甚至是和我同齡的同學面前對我進行「教育」,好像是在表明:你看,雖然他不是我兒子,但我依然盡職盡責教育他,養他!這樣,久而久之導致我在陌生人面前膽小、懦弱、怕事、不敢展現自己,遇事都是看他人眼色,見了生人都是莫名的害怕與躲藏。甚至有時和好朋友在一起時做任何事都要不自覺的看朋友的眼色,極像是一個犯了錯誤的孩子…後來五年級的時候媽媽懷了二胎搬到了醫院住,更沒時間管我了,但我覺得那段時間無比輕鬆,那段孤獨的時光是很快樂的,我很珍惜一個人在家的時光,沒有埋怨的眼神,一切都是那麼自由。(以前在家裡聽到他們上樓時的腳步聲都膽戰心驚,連忙把拖鞋準備好,順便翻出書來看裝樣子,以防又是莫名其妙的冷眼相對。由於之前父母一直覺得我可能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各方面比別人差很正常,他們通常在我擅長和不擅長方面都是打壓式的教育:你?!就憑你?!你行嗎?!你能和別人比?!你瞧瞧人家多優秀!再看看你自己…不過,後來我就習慣了。整個六年級是我童年最黑暗的一段時光吧,每天都逼著我無休止的看書(被威脅考不上初中,高中就不管我了)由於小升初只考數學,英語,語文,家裡也只有這三本書和一些超綱的黃岡密卷。每周末必須在家看書,三本書我都都翻爛了,都看的很噁心了。幾乎平均每周周末一頓爆揍,呵呵,可能也怪我確實不想看書,卷子做的也不好。每每望到窗外同學們在操場上、草坪上、陽光里自由快樂的追逐打鬧。我就像是一個躲在黑暗裡的巫師,但我對外面的世界不是詛咒而是傻傻的羨慕…(哦,再說一個小插曲,有次「爸爸」、媽媽吵架,我是被嚇哭了,媽媽突然說要帶回到爺爺家。我突然停止了哭泣,萬分期待著媽媽帶我回爺爺家,內心渴望著他們離婚,我真的非常想離開這個「家」。但,事態並沒有那樣發展,媽媽似乎完全依賴他了,生活上離不開他,最終他倆還是和好了)後來,日子熬出頭了…我考上了爺爺家那邊的一個初中。由於家和學校距離關係,我搬到了朝思暮想的爺爺家,遠離了那座「魔島」 。上了初中,我像發了瘋似的,沒日沒夜的學習,目的就是要向我的父母證明我是很優秀的。那些成績優秀的榮譽,我一樣可以拿得到。初中三年,我成績非常好!(但父母沒有任何錶揚與讚美,他們覺得給我錢讓我讀書,我拿有優異的成績是應該的。)初中畢業時,同學們在我的畢業錄上幾乎一致的寫到:你好冷漠啊,不過很帥!(我的確有點小帥哈)。班主任也和我說:我三年幾乎沒見你笑過呢!後來我回憶初中:除了成績好和交了幾個摯友以外,別無他物。冷漠,是我最大的代名詞!高中上了國重,初中的同學,老師,包括我在內都以為會有一個好前程。但世事難料,我的成績一落千丈。後來分析,該學習的時間,都被負面情緒佔據了,注意力根本無法集中(包括社會上聽到的負面新聞也好,自己看到的校園暴力也好,考試成績不斷落後自信心打擊也好等等…)幾乎所有的負面情緒我都能不自主的聯想到小學禁錮我的那座「魔島」---他們為我營造的「家「,還有父母平時打罵我,冷戰對我時的鄙棄、唾棄、鄙視的眼神和嚴厲的呵斥。再加上我自己不善於表達和言談,整天抑鬱其中,無法自拔…後來高考數學、語文兩門都不及格。但還是考上了一所二本的師院。上大學我就好多了,沒有高考壓力,也學習了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後,我自己也看開了很多。努力對每個人微笑,參加活動,結交朋友,但我身上殘留的自我封閉、膽小、自卑的餘毒還有很多殘存,我覺得這需要我們自己逐漸克服。多接觸和傳播正能量!!!相信未來是美好的,哈哈哈,願題愛您的孩子,活出屬於你們的未來…


父愛或者母愛,只是愛的兩個方面,就像太陽和月亮,一個在早上出現,一個在晚上出現。父愛不是父親給的愛,母愛也不是母親給的愛。單親母親,完全可以身體力行教育子女要堅強樂觀,單親父親也完全可以細心溫柔的關愛孩子。所謂單親家庭孩子一定會有問題,本身就是偽命題,這不是歧視還是什麼?變成單親的,首先是大人,對么?孩子還是孩子啊。所以問題的根源就是這個現在單挑的大人,你夠成熟嗎?你已經從失落中走出來了嗎?你變正常了嗎?你開心,你豐富,你幽默,你健康,你的家庭會不正常?別怨孩子,也別怨前夫前妻。

看過麥兜的故事嗎?這個單親媽媽做得怎麼樣?她沒錢,沒什麼文化,但是她「一個人撐起整個世界」,麥兜那麼善良,那麼愛媽媽,他們過著簡單平凡的快樂生活。

一個完整的家庭,孩子出問題的也不少啊。這和單親不單親沒有關係,和大人的生活理念有關係。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名人偉人太多了,他們的成功成才多半得益於那個偉大的「單親」。

所以,希望孩子好,就得自己先強大。


最重要一點,不要覺得因為自己一個人帶孩子有多麼多麼不容易,所以孩子理所應該的聽話,懂事,成績好。

大多數孩子無法理解。甚至可能會覺得委屈。進而走向逆反。


什麼是正面?

我認為的正面就是成年人承擔起成年人的責任,不甩鍋給孩子。在任何時候,我都只讓女兒知道,我離婚是我的決定與她無關。我很努力也是我的選擇與她無關。有時候我也哭鼻子,還是因為我也有我的需求得不到滿足與她無關。

離婚前,其實前夫帶孩子時間比我多。因為我身體不好加上有兼職。但前夫做的我都會,我給到孩子的信任放手支持,他可未必會了。

離婚後,堅持只做媽媽該做的,不越位當爹。不會特意說爸爸好或不好,讓她自己感受。但會對她說你想他可以主動打電話。也有人議論我離婚的是非,當沒聽到,也不解釋。有人幫我爭論,勸說他們沒必要。現在看到四年級作文里寫我爸爸其實還是很愛我的。我就覺得這些年值。

另外,離婚七年,女兒從不會因為爸爸要接她,她就答應。她有安排她就告訴爸爸,今天不行,我約了同學玩。學校一些活動,女兒知道我懶得去,她就叫爸爸去。前幾天,女兒有事想找他,我對女兒說別找,你奶奶被車撞了你爸忙著呢。她就沒打電話。安全感比我強多了。


10歲開始被單親媽媽帶著長大,相依為命5年,15歲時,媽媽不幸病故。現在大學畢業,性格開朗到讓人無法相信是孤兒。(可能大家印象中的孤兒都是很孤僻?孤獨?不說話?不通人情?╮(╯▽╰)╭)

–––––––我是手機碼出來的分割線–––––––

回想起來媽媽沒什麼文化,但是處處是教著我做人的道理,細節,每每想起都覺得她為我做的每件事兒滿滿都是愛意。

是的,最關鍵的還是愛,但是不是過分的,盲目的愛,它是適度的,或許現在的孩子或許不會懂,但是總會有懂的一天。就像現在的我(?_?)

當然,我現在回想以前,發現媽媽沒有什麼文化,反而是一種教育孩子的優勢,因為她不會過分管我的學習(我也不小心成為那種別人家的孩子),她只會用行動教你,她會在我放假的時候給我做好吃的,她會在我放假的時候買好吃的,然後我們倆互相不吃,留著給對方,有時候放到水果差不多爛了_(:_」∠)_。然後監督我做家務,讓我幫忙做飯,掃地,拖地,成績也不差,所以一直是別人家的孩子,然後我就順帶愛上了做飯(?&>ω&<*?)

關於如何做母親,我覺得每個母親基本會覺醒慈母這個職業,但是單親媽媽很多時候還要輔修另一個職業,嚴父!這個並不容易_(:_」∠)_我也經歷過初中叛逆期,也有跟媽媽吵過架,被她打過(???? ???),但是我沒有還手,也許是小時候的一些教育讓我很明白感恩的道理,媽媽脾氣偶爾會有點暴躁,會罵我,但是會罵著罵著就哭,一開始我只會看著她哭,然後心裡想著長大後怎樣怎樣回報她,後來學會了幾句安慰,拿紙巾幫她擦淚水。

然後再倒退回去爸媽都在的時候,儘管爸媽文化程度都不高,但是家教很嚴格,我從小就被教育得很有禮貌(儘管小時候害羞,靦腆)。然後童年也是該玩的玩,我爸還帶我進遊戲廳,給我買遊戲機,從此走上了遊戲的不歸路,然而並沒有沉迷。然後該學習的時候也學習,甚至要求很嚴格,學前班讓我背九九乘法訣,當時我的內心是崩潰的,甚至因為做不出爸爸給的作業哭了(?_?)。

然後是關於怎麼跟年紀小的孩子溝通爸爸不在了這個事實。

這個我沒有經驗,但是我知道坦誠,引導,應該是最好的。因為我當時是比較懂事兒的,而且在班裡也是副班長,大家知道了也沒有對我怎樣。沒有因此傷害我,也沒有特別同情我(沒有傷害我的尊嚴,儘管我當時沒有這個概念),然後也是因為成績好咯,老師會比較關注,關心。我是個不怎麼惹事兒的人,所以不會跟其他同學有什麼特別的衝突,也就沒有經歷過爸爸對這種情況的教育,媽媽也沒有教育過我這些。

總結一下。

1.適度的愛,如何把控,就是學會放手,你可以管生活,管基本素養,但是學習,興趣,只要孩子不犯法,家裡條件允許,就隨他/她吧。

2.教會他/她獨立,自立,讓他在離開了媽媽也會有生存能力,讓他學會自己思考,自己一個人也會去學習,去成長。

3.不要隱瞞,要多溝通,適當的時候給出一些家庭的決定給他/她,讓他/她意識到自己是家裡的一份子,這樣可以很有效地促進孩子心態的轉變,成長。千萬別偷看孩子的日記這些,你可以引導他/她跟你溝通,但是不要侵佔人家的隱私,這樣很容易帶來關係決裂。

先寫這麼多,手機碼字不易,但是也感謝大家看到這兒。


教你三個處理常見家庭教育問題的好方法

龍應台在《我為什麼要求你用功讀書?》一文中記錄下兒子21歲時他們的一場對話。其中她寫給兒子安德烈的一段話曾在微信微博上瘋轉: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家庭教育,就像一個公司或部門亦或個人的工作計劃,既要有用來把握大方向大原則的三年五年甚至十年規劃,也要有本年、本月、本周的具體工作目標,更離不開每一天中的事無巨細。大方向其實較容易把握,反正效果評價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每一天的每一件具體工作卻是在實時反應你的工作能力和成績的。

就像家庭教育,大原則大道理基本人人都懂,什麼要用功讀書,要放足長遠,要成為知識淵博/有一技之長的人……就像龍應台女士說的那樣,未來要活得有尊嚴、體面。但是具體到每一天的每一件瑣事以及和孩子的每一次小衝突中,怎麼把握這個分寸就沒那麼容易了,比如,某個周末孩子是該留在家裡讀書還是和同學出去玩兒?究竟哪個選擇才是對「將來活得有尊嚴、體面」有用的呢?哪一個就是沒用的呢?這樣的教育瑣事幾乎都是無解的難題。一談大原則大方向,家長個個明白,也能說得頭頭是道,但一具體到小事,個個困惑個個糾結。

下面是我最近在讀書和實踐中悟出的一些關於幾個常見問題的解決辦法,希望能讓糾結的父母們有計可施、有規可循。

常見問題1:當孩子在做「危險」動作或「危險」遊戲時家長到底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幾乎每個家長都常常面對,那您通常的處理方式是哪一種呢?家長不停嘮叨(慢點!別那樣做!危險!)孩子卻繼續我行我素?還是呵斥、制止?亦或是放手讓孩子去嘗試、探索?

面對這樣的境況時,我想先請各位家長自問一下:這個真的是很「危險」嗎?是會殃及生命的那種危險嗎?比如三歲孩子獨自在馬路上亂跑?5歲孩子獨自攀爬單杠?還是只不過是怕剛學會走路的孩子摔跤這樣的小事?亦或是那種十萬分之一的小概率事件的危險比如從橋上經過碰巧橋塌了之類。

如果真的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大危險,可以採取兩種措施:一、務必做好防護措施或者在身邊貼身保護;二、直接把孩子抱離危險區域。稍大點的孩子可以適當講清事情的危險所在,但講一遍就OK了,切勿多次反覆發展為嘮叨。

如果是「其實也沒那麼危險」的狀況,那就放手讓孩子去勇敢嘗試和體驗,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增長經驗,學會技能。同樣一點,切勿嘮叨,只要在旁邊靜靜觀察孩子就OK了!

特別提示:嘮叨的問題真的很重要。我發現,再不愛講話的女人,一旦當了媽媽之後,就會變成一個招人煩的碎碎念。我們必須時刻警醒自己,切勿嘮叨。對孩子如此,對老公亦如此。教育過程中,媽媽自身的「修身」和「養性」比嘮叨更重要更有效。高知父母還要避免說教,這個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嘮叨」,或許更容易讓人反感。

常見問題2:孩子做的某一件事究竟該採取「規範」原則還是 「自由」原則?如何界定和區分?

比如我,當孩子在公共場所想到處走動玩耍時,我心理就會比較糾結:一個我說「有危險,不能去,什麼也別亂碰,會弄壞的,讓孩子乖乖呆在我身邊比較好」;可另一個我又會說「不要處處限制孩子,這不準,那不行,讓孩子多去嘗試多去鍛煉一下比較好,這樣孩子才會膽子大」!這兩種聲音此起彼伏,哪一個似乎都對,但是我又不知道該聽誰的。

在讀了很多書並加入自己很多思考和實踐之後,我制定了這樣的原則:

當孩子的某個行為會真的有危險或者會影響到打擾到別人的時候,我們必須採取措施進行制止,要就此告訴孩子不可以這樣做以及不可以做的原因,還要進一步告訴孩子應該怎樣做。比如,在餐廳用餐時,絕不可以四處走動,不小心碰到上菜人員可能導致燙傷等問題;也不可以大聲喧嘩,那樣會打擾到別人,是很不禮貌的;我們應該坐在自己位置上安靜吃飯,並輕聲交談。

當孩子的某個行為只涉及到孩子自己,既不會妨礙到別人,也無大的危險(比如孩子上桌子玩兒、在家裡的牆上塗鴉、躺在草地里打滾兒等等),那就給孩子充分的自由,讓孩子盡情盡興地去探索去嘗試去實踐,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滿足孩子的探索欲,發掘孩子的創造力。

常見問題3:如何分辨別人告訴你的「教育方法」是否正確?

現在這樣的信息時代,作為年輕的媽媽,我們總是在不停地通過各種渠道學習著各種養育孩子的方法,而身邊總會有熱心的所謂「過來人」會告訴你如何管教孩子。「孩子必須要有一個怕的人」、「男孩子不好管,要早點管,不能老依著他,要不然將來大了管不了」、「不能什麼都由著孩子,會慣壞的」……

這些「建議」到底要不要聽?到底哪些該聽哪些不該聽呢?尹建莉老師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驗證方法:看看他們自己的孩子教育得怎麼樣,不要相信禿子能治脫髮

最近聽到過一個印證此辦法再貼切不過的例子。一位過來人大姐語重心長地對一位年輕媽媽說:不能把孩子當成頭等大事了,不要把孩子的教育問題看得太重要,不要為了孩子要創造什麼什麼條件之類的,不要太慣著孩子……而事實上,她自己卻是想方設法給孩子換更好的學校,十餘年地堅持陪孩子學跳舞學琴,創造各種機會給孩子提供鍛煉機會,比如下鄉比如旅行比如早早配設各種電子產品等等。

不必再多言,相信大家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

初步分享這三個心得,下一步就一些處理家庭教育瑣碎問題的小竅門小技巧還會整理分享。

( 聲明:文中文字均為本人原創)


三歲時父母離婚,就再沒有和父親聯繫過了。回想過去的十九年,母親真的很辛苦,為我著想,考慮我是一個小女孩一直沒有再嫁,一個人帶著我。記憶中高三之前還打我,不過母女倆都不記仇,打過罵過幾天就好了。從小對我就很嚴格,怕我學壞。母親學歷不高,小學三年級之後就沒有輔導過我作業了。幼兒園的時候她要上班,一放假就送到姥姥姥爺家,雖然從小沒有父愛,但我覺得我不缺愛,從小到大性格都很樂觀外向,沒人相信我是一個單親家庭出來的孩子。初中的時候也有過叛逆期,母親單位一直不公平,一個女人帶著孩子也沒有什麼依靠,心情也不是很好,記得初中經常吵架。高中早戀,不刻苦學習,也讓她操碎了心。但是她一直不放棄我,一日三餐一餐不落,每天四趟接送我上學,風雨無阻,別人有的都會給我,想要吃什麼買什麼只要提出來都儘可能滿足我。因為母親脾氣比較急躁,之前什麼事情都不敢和她說,一個人解決,也讓我現在有很好的適應和獨立能力。上大學之後很少問我,對我異常放心,和上高中初中對比太明顯,我都有點不適應 暑假問她為什麼高中管我那麼嚴,她說談戀愛會耽誤學習,你現在大學了就沒什麼了。

記憶中母親從來沒在我面前有過任何脆弱,好像天塌了都有她盯著。作為女人,肯定有脆弱的時候,但是她從來不在我面前表現出來,一個人默默承擔,這估計就是母愛的力量吧。

現在最大的希望就是她可以健健康康,高血壓、肩周炎什麼的都可以不要折磨她。遇見一個可以呵護她給她依靠的男人。我可以早點撐起這個家,給她更好的生活。

媽媽,我愛你!快點考完試放暑假回家陪著你

附我媽媽大一送我上大學的圖,世界上最美的媽媽

趁我已長大 您還未老

(都是以前的老照片了 )

我覺得我能養成樂觀的性格的主要原因還是從小被寄養在姥姥姥爺身邊,姥姥姥爺住在農村,鄰居都很和善,阿姨舅舅也住周圍額,都很疼愛我。吃百家飯長大,愛給的很足,所以讓我很陽光

有幾點建議想給單親媽媽們,天下的母親都是偉大的

1、不要自己和孩子說我一個人帶你多麼多麼不容易,為了你怎麼怎麼,這會讓孩子有心理負擔,缺乏安全感,從小就變得敏感,大一點的時候可能還會叛逆。讓其他長輩對孩子提點教育,我大姨小時侯就會告訴我要好好孝敬媽媽,家裡面一直對我以感恩教育為主,我覺得這樣很好。

2、有的媽媽可能會覺得等到孩子十八歲再考慮自己的個人問題,個人覺得父親在孩子的成長中還是很有必要的。拿我自己為例,父母分開之後就和父親斷絕了所有聯繫,成長過程中雖然有母親的嚴厲,但是父愛的缺少還是讓我現在對中年大叔有點抵觸,不知道怎麼接觸。如果對方很好,孩子接受,對方可以疼愛孩子,再婚不一定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當然前提對方是一個優秀的男人。

想起來再更吧,暫時只想起來這麼多


站在教育終點思考教育起點

作為大學教師,同時作為幼兒家長,給了我一個站在教育終點來思考教育起點的機會。

對照我現在所教學生的種種問題來反思幼兒教育,可以看出某些早期啟蒙教育的端倪,有三點特別深刻的感觸,想和大家分享。

幼兒階段是習慣的起點,有些事情越早知道越好。

◆運動習慣的培養越早越好 ◆

如果只能培養一個習慣,那就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吧。

2014 年 9 月,我市某大學一男生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長跑項目中猝死,令人扼腕慨嘆。年輕的生命還未真正開始就早早凋謝,對學校老師同學來說是重大損失,對其父母和家庭更是沉重的打擊。

事後,我們在對其家庭送去安慰的同時,除了討論學校賠付責任、學工部門應對學生身體情況有更多了解、國家體能測試是否每一個同學都必須參加等等,我們更應該追本窮源,討論學生的身體素質。

90 後大學生們普遍作息習慣不好,經常熬夜,而且只有少數學生有運動習慣,這可能都直接導致了他們每況愈下的身體素質。

即使只是為了增強身體素質,也要讓孩子從小愛上運動。

家裡小朋友所在幼兒園,特色活動是幼兒籃球。初入園時,小朋友從未接觸過籃球,但是在幼兒園接受到了正確的指導,進步迅速。現在已經能輕鬆連續拍球一百多個,還會了單手拍球、單腳拍球、雙人拉手拍球等各種花樣。

她從這項運動中得到了樂趣,每天回家都練習得非常起勁兒。

據說之前幼兒園還請了專業幼兒籃球教練來每周給孩子們上一次課,但是一學期要額外收 198 元的費用。有家長不理解告到教育局,說幼兒園亂收費,導致這項活動不得不停止了。

這就非常遺憾。一項運動,孩子如果能得到正確啟蒙,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很多家長願意在校外花動輒上千元找水平參差不齊的補習班,而不願花區區 198 元讓孩子在幼兒園裡接受篩選過的優質專業教育,這一點,我表示非常不解。

讓孩子愛上運動,從運動中找到樂趣, 這是對孩子一生都有益的事情。

同事 X 老師的女兒,就讀過屠呦呦曾就讀過的效實中學,現在在香港中文大學讀研。 X 老師說女兒小時候, 其他什麼輔導班都沒報,因為身體比較弱,經常生病,就請了個體育家教。請附近大學體育專業的一個學生,每周來陪小朋友玩兩個小時,什麼都玩, 各種球類,跑步跳遠遊泳等等。

體育家教陪小朋友玩了三年,在玩的過程中教會小朋友每項運動正確的運動姿勢,以及基本的運動保護等等。

X 老師說當時那麼一點投入,現在想來,回報簡直無窮大。因為一開始,女兒就學會了運動保護,所以這麼多年運動過程中沒有遭受過任何運動損傷。也因為一開始就學會了正確的姿勢,女兒體會到運動的快樂,就喜歡上了運動,養成了一直持續運動的習慣。

只要想想每年有多少孩子因為運動而傷了膝蓋跟腱等就知道運動保護這件事有多重要了;而正確的運動姿勢,可以讓你在更省力更不磨損身體情況下發揮更好,從而更喜歡運動。

僅僅是運動保護和姿勢正確這兩件事,已經難能可貴,更別提她因為擅長運動在學校歷年運動會上表現出色而得到過數不清的榮譽,這些榮譽極大地激發了其自信心和開朗健康性格的培養。

更因為有運動習慣,她本科畢業那年去哈佛做交流生的時候,可以很容易地融入進去,能共同進行一項運動的人,有著別人無法分享的共同話題。

還有,她因為運動習慣帶來的很少生病的好身體以及令其他女孩子艷羨不已的修長窈窕好身材。

所以,你說 X 老師女兒在運動上算是有天賦嗎?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

何謂一個孩子在某件事上 「有天賦」?

所謂 「有天賦」 就是孩子習得了正確的方法,在一件事情上得到越來越多的正面反饋,所以才會有更多動力堅持做這件事,如此而已。

X 老師的女兒剛開始也是體弱多病並沒有顯示出任何運動天賦,但是接受了正確的指導,在運動上接受到越來越多正面反饋,從而越來越發展出 「運動天賦」。

讓孩子接受專業體育訓練,養成運動習慣, 這是讓其一生都會受益的事情。

如果只能讓孩子培養一個習慣,那就培養運動習慣吧;如果只能幫孩子報一個輔導班,那就報一個運動方面的輔導班吧。

假以時日,絕對物超所值。

◆捨得放手讓孩子自立 ◆

我知道現在大學生可能不是很自立,但是今年的新生又一次刷新了底限。

軍訓結束,一位新生媽媽電話我,說兒子得了中耳炎,她從家裡拿了膏藥過來,讓我這個新生班主任每天晚上去寢室幫她兒子貼上。

納尼,我是聽錯了嗎?去寢室幫他貼膏藥?還每天晚上?

我一頭黑線,徹底無語。

首先,這真的有必要嗎?一個大學生如果真的連貼膏藥這件事都搞不定的話,那我真的不明白他是怎麼考上大學的。其次,這位家長,您是真的把老師當保姆了吧?

之後問那個學生,他反而表示並不知情,也表示自己完全可以搞定膏藥的。

看來並不是學生不獨立,是家長不讓孩子獨立。

有一種餓是你媽覺得你餓;

有一種冷是你媽覺得你冷;

有一種殘疾是你媽覺得你生活不能自理。

所以到處找委託人,上學期間找老師當保姆,畢業之後給找媳婦兒伺候著。

這讓我想起心理學家斯考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描述的一個場景:

一個母親來找心理醫生,說自己的兒子特別依賴父母,都大學畢業了還什麼都不做,每天在家裡躺著。

醫生問她:「小時候,他第一次嘗試系鞋帶,你是不是嫌他慢然後搶過來自己幫他系了?」

母親抬起頭說:「是的,醫生你怎麼知道?」

醫生接著問:「上小學的時候,他和同學發生爭執,你怕他受欺負,是不是你幫他擺平的?」

母親愕然,回答:「是的。」

醫生說:「你自己種下的因,你現在只能接受這樣的後果。你從來沒有教過他獨立,所以他一直依附於你,你只能繼續幫他找工作、給他錢花、幫他找個老婆,然後繼續養著他們。除此之外,你毫無辦法。」

幼兒園外,不斷聽到家長抱怨: 我的孩子不吃飯,老師也沒有去喂她,導致她空著肚子餓了一下午;老師沒有給我的孩子及時增減衣物,導致孩子感冒了……

在中國家庭里, 雞飛狗跳追著孩子喂飯是普遍現象,哄著騙著吃兩口,趁其不備塞一口,導致孩子把吃飯這件事當成了負擔,老大了還不會自己吃飯。

一次單位外出旅遊,同事 C 老師 5 歲女兒的吃飯就讓人印象深刻。她看著飯桌上的菜,告訴媽媽:「我想吃這幾樣請幫我夾過來。」 然後埋頭大口大口地吃,吃完之後和大人說一聲就去旁邊玩耍去了。

小姑娘看起來營養充分,各方面發育都很好。在場的媽媽們都很羨慕,向 C 老師取經。

C 老師介紹說,他們很早就教女兒用勺子,大人吃飯的時候女兒坐在餐桌邊的兒童餐椅上和他們一起吃飯。不願意吃也可以不吃,吃完飯就收拾餐桌,中間不提供零食,一直到下一餐飯點才有東西吃。

剛開始肯定有幾頓不吃的,家裡的老人心疼壞了,就偷偷給孩子喂飯,被他們發現後嚴厲制止了。小孩子餓了幾頓之後慢慢就養成了好好吃飯的習慣,吃飯上面不需要照顧了,這樣大人外出聚餐、出門旅遊都可以帶上她。

捨得放手讓孩子自立,從不再幫孩子代辦很多生活基本事項開始。

孩子,你不會的,我可以不厭其煩地教你,直到你學會;

你做起來慢的,我也可以耐心等你,直到你完成。

但是我不會再幫你代辦很多事情了。

我不會再追著你喂飯,因為不想剝奪你主動品嘗美食的權利;

我不會再幫你穿衣服,因為不想剝奪你主動打扮自己的權利;

我不會再幫你刷牙洗臉,因為不想剝奪你掌控自己身體的權利。

把孩子當作一個平等的生命來對待,我們自己把吃到一頓美食、去一個新的地方旅行、看一本新書、交到一個新朋友、學一個新東西,當成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生命樂趣,為什麼,我們要幫孩子代辦這些事呢?

幫助孩子代辦 TA 本來應該做完全可以做的事,就是剝奪了 TA 享受豐滿充沛人生體驗的機會。

孩子總是要離開父母自己去飛翔的,但是 TA 是在去上大學那一瞬間就學會自立了嗎?

當然不是的。

孩子自幼兒園開始,都是為和父母的分離以及今後獨立的人生進行漫長的準備。

自立是需要一步一步培養起來的:從獨立穿衣吃飯刷牙洗臉開始,到獨立完成作業,到自主決定自己喜歡做的事,再到自主決定自己之後的職業方向,一步步走向自己想要的人生。

捨得放手讓 TA 獨立,讓孩子享受屬於 TA 自己的豐滿充沛人生。

◆家庭積極配合學校教育 ◆

去年,在我市某高校女生宿舍發生了這麼一件事:半夜一點鐘,一位女孩敲響沉睡中宿管阿姨的門,要求出去,說有夥伴開車在門口等著,要出去玩耍。

宿管阿姨說,學生守則上規定宿舍樓十一點之後不準外出了,有事可以明天一早出去。

女孩問,最早可以幾點出去?答早上六點鐘。

女孩威脅說,我等不了那麼久,你不幫我開門我就在你門口守著。

宿舍阿姨無奈說,那你守著吧,我睡覺去了。

女孩等了一會兒,電話響起,外面夥伴在催問怎麼還沒有出來。

情急之下,女孩鋌而走險從二樓窗戶順著水管跳下去。

下面的夥伴沒能接住她,她重重摔在水泥地上。夥伴們都慌了,大聲呼救。

聞聲而來的保安和宿管阿姨趕緊撥打了 120,通知班主任,一起把女孩送到了醫院。

掛急診,找醫生,做各種檢查,同時通知女孩家長。醫院診斷結果為:左腳和腰椎骨折。

女孩家長聞訊,不問青紅皂白,氣勢洶洶帶著一幫媒體記者趕來,在學院書記辦公室拍桌子咆哮,質問說:學生深夜從宿舍樓跳下,你們學校是如何管理的?

待到了解真相,家長得知是自己女兒不遵守學生守則所致,才偃旗息鼓率領眾記者撤退。

近日,網路上流傳的綿陽安州區某幼兒園幼兒喂葯過量中毒事件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粗心的幼兒家長把服藥劑量的 「3.5毫升」 錯寫成了 「35毫升」,幼兒園老師也未經核實,按照錯誤劑量給孩子餵了,導致孩子藥物中毒。

家長怪罪老師沒有常識,幼兒園老師也很委屈,說明明是家長粗心大意。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學校和家長本該是最親密的同盟者,但一旦出現問題就扭曲成了敵我雙方,家長千方百計想找出學校失職之處,學校如履薄冰把本該用於育人的精力放在了如何維穩、如何不出事上。

諸如此類事件還有很多很多,我們不講是非,只追本窮源:到底,我們孩子的教育應該誰來負責?

有人說,那不廢話嗎,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孩子的教育肯定學校負責啦。

學校教育固然很重要,因為學生的大部分科學知識與技能、社會規範與道德價值觀等都是在學校習得的。

那麼,我們簡單粗暴地把孩子推給學校就可以了嗎?顯然不是的。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是人生整個教育的起點。家長對孩子成長所起的決定性作用是怎麼強調都不為過的。

所以,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作為學校教育執行者的老師與家庭教育執行者的家長,應該共同探討緊密配合。孩子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複雜多樣個體,孩子的成長需要學校和家長共同的智慧。

是的,我們聽到過太多學校違規的負面新聞;是的,我們也聽到過太多教師失格的醜陋例子。

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大多數教育行業從業者,還都是在自己專業上深耕多年,具備深厚職業素養和專業精神的。

中國教育的頑疾每個人都知道,每個人又都深陷其中,無法苛責單獨的某所學校或者某位老師。在無法改變現狀又不能逃離的當下,學校和家長在現有基礎上加強溝通緊密合作是更好的選擇。

教師和家長不是對立的,不是上下級關係,而應該是孩子教育上並肩作戰的盟友。與其孩子出事之後再追究責任,不如事先明確教師教導和家長協助責任。

家園共建、家校互動不是一句口號,不是躺在文件上的一句話,而是要實實在在地行動,落實在每一次和孩子共同完成手工作業上,落實在每一次和老師的溝通反饋上,落實在家庭教育主動積極地配合學校教育上。

以上,儘早培養孩子運動習慣、捨得放手讓孩子自立、以及家庭積極配合學校完成對孩子更好的教育,是作為大學教師的我對作為幼兒家長的自己,所能給出的最好建議。

=====================================

下載新生大學APP,讓自我升級成為一種習慣。


首先要認識一點 單親家庭也是正常家庭模式的一種 在這個前提下生活 有這樣的心態 相信一切都會明朗起來 不要刻意找什麼代父或代母 絕對是對孩子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既然選擇了單親的家庭模式 首先還是以孩子和自己為重 平和樂觀的生活下去 ~


愛他

有愛就有方法,國外單親家庭很常見,建議多看看國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書,還有兒童心理學方面的,推薦兩本《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海姆·G·吉諾特; 《老師怎樣對學生說話》(美國家庭教師協會推薦讀物)海姆·G·吉諾特;卓越網和噹噹網上有賣,注意作者哦:)


單親媽媽教育出來的孩子。。

經常被人說性格好 人緣好 能講 善於與人交往

然而我媽那些社交活動我一般拒絕參加

其實重點就是讓孩子知道你沒啥不一樣的

從小物質生活都挺正常的也沒比別人差

和我爸關係也不錯 雖然我媽也偶然會說他不好

我覺得小孩子也不傻 真的會知道婚姻得過錯方

難免心裡會對家長有個評判

我覺得真的也不用說多陪吧

該應酬應酬 該幹嘛幹嘛

重點就是讓孩子覺得

你真的和別人一樣。。

我一直不懂有些擇偶會嫌棄單親家庭的小孩

我覺得我性格這麼開朗這麼好

誰心裡沒點陰暗面

所以教育方法有啥特別的呀

可能因為缺失一方陪伴媽媽稍微多陪陪就好了

也不用刻意迴避有關爸爸 和爸爸新家庭的話題

孩子說 你就聽 也不用多問 就是很平靜交流

講真。。我除了有點喜歡看爸爸去哪兒 媽媽是超人之類的節目以外。。覺得自己很正常

好多人聽說我是單親家庭 一臉懵逼

其實沒啥啊 不合適何必為了孩子在一起

你們自己幸福 我們也挺開心的

233333另外如果小夥伴聽我說家長早離婚 都會說對不起 雖然這是客套話 但其實沒啥對不起的。。。不要搞的這是我的一個傷疤一樣。。

離婚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看我爸媽各自追求幸福

我也很開心辣

有點跑題。總結一下就是 讓你的孩子覺得沒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 這年代誰還因為你離異家庭而覺得你怎麼樣啊。。如果有因為這個原因看不起你的 不理他就好了


想知道單親家庭的孩子是怎麼想的嗎?說說我的故事吧。(文筆不好,故事糟心,不想看的請快速往下劃,求不噴,畢竟玻璃心)我是單親家庭長大的,我的媽媽在剛懷了我50多天的時候離婚了。因為生父不顧懷孕的媽媽半夜出去喝酒,酒後打架過失殺人進了監獄。儘管如此,我媽媽和姥姥姥爺還是非常愛我,都屬於那種有點溺愛的,大包大攬型的家長,從小生活的簡直像個公主,十分傻白甜。想要啥給買啥。不涉及原則問題提出的要求都不會被拒絕,每天想吃什麼在家點菜。什麼活都不用干。甚至只需要噘嘴就能解決一切問題。當時家裡並不富有,但是2001年說想要玩電腦真的給買了一台,現在想想都驚嘆於家里對我的溺愛。畢竟當時電腦除了我玩遊戲並沒有別的用處。童年生活非常幸福,我曾經也樂觀活潑又開朗。但是百密一疏,在上小學的時候被鄰居性侵了,之後的一段時間還都是懵懵懂懂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家長們為此搬了家,之後對我的看護更仔細了一些,也是為了保護我,沒有說什麼。然後就發生了百密第二疏!和同學一起去新華書店買字典,記得是上課要學如何查字典。在新華書店裡遇到了一個露陰癖大叔,被他堵在角落裡。。到現在都記得那個畫面,真的真的很噁心!!後來偶爾也會想,難道他就沒有孩子嗎?如果有人對他的孩子做了這樣的事他會怎麼做?但是有些傷害形成了就是無法改變的。因為從小的過度溺愛,在我長大一些知道怎麼回事之後完全不可控制的性格大變,嘗試著控制過,但是收效甚微,並且為此執意去另一個城市上高中,只想離開這個又愛又恨的地方。孤身一人在外地又遭遇了一些不開心的事,一度想要自殺。可是每次想想媽媽是多麼不容易,我死了家人會多麼難過就能獲得繼續面對生活的勇氣。是不斷遭遇的挫折才讓我從傻白甜的狀態中走出來,才知道不是誰都會像家人一樣寵著你,才知道有些親戚長輩對你再溫柔也不是真心疼愛你,更不要說周圍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人。家人不常伴身邊,有些事情始終想不開,我在大一的時候不幸確診了雙重人格,(另一個我認為自己是男孩子,醫生說和小時候經歷戚戚相關)怕家裡人擔心誰都不敢說。在外地上大學,各種省吃儉用攢錢兼職自己一個人跑去做心理諮詢,在宿舍還要小心翼翼的藏病曆本,藏藥盒。還記得確診的時候有多絕望,在地鐵上眼淚就控制不住的流。但是為了回學校不被任何人發現硬生生忍住了。還好之前一直有關注精神健康,發現癥狀比較早,到現在精神狀態也一直保持的還不錯。

藉此機會也希望大家對於一些精神障礙人士多一些寬容。(真的很玻璃心)

可能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確實更容易出一些問題,可是在一個家庭里無論少了誰,這個家的日子還是要過下去,誰家的日子能永遠順心如意?誰沒有傷心難過憤怒甚至絕望過?生活才不會管你怎樣呢。

我覺得對於單親家庭的家長來說最難的還是把握孩子日常生活中對外界的接觸和成長,百密一疏,家長不可能方方面面都照顧到,我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你們眼裡的小孩子總會有自己長大的一天。(雖然孩子在長輩眼裡永遠是孩子)與其把他保護的很好不如早些幫助他成長,看清現實,對社會環境多一些認識。發生了不順心的事要和孩子一起理智分析,掌控不良情緒,注意精神健康,建立正常的三觀,不要總覺得他還小就不把一些事說清楚,孩子聽不懂的地方要細心解釋,而不是告訴他等長大些你就懂了。家長都不說怎麼知道孩子是不是聽得懂?現在的孩子一代比一代早熟。不要以開玩笑的方式說教,單親家庭的孩子大多敏感,可能你覺得玩笑並不過分,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真的很傷人。而且教育方面本來就該是嚴謹認真的。千萬不要對性教育難以啟齒或推遲!教育不嫌早,學習不嫌晚。不然等他遇到問題再自己長大真的很容易走上歧途抱憾終生。


我是單親家庭。

怎麼說呢,我從來沒有覺得我哪裡不好,單親家庭有什麼不好。

我從小在外婆家吃喝住,外婆很疼我,我媽媽姐妹四個都對我很好,但不是那種溺愛。我從小就和我幾個表姐弟混在一起,他們的爸媽都把我當成自己的女兒。好像離題了。

回來說我媽媽吧,說實在的她很少管我,她和我爸是在我六七歲的樣子離婚的,當時鬧得蠻厲害我到現在還有印象。

其實我覺得該怎樣就怎樣,我從小上學放學也沒見人問我怎麼沒有爸爸阿。有時候是會覺得別人爸爸帶孩子出去玩會心酸,但是我媽媽從小就告訴我你爸爸不是不要你,你爸爸也很愛你,只是大人都很無奈。我小時候並不懂得這些,可是經常被我媽這樣洗腦,所以並沒有反感我爸爸吧。

你讓孩子試著去接受理解後,我媽對我是放養,想出去玩可以,要有底線清楚規則制定計劃,自己先講出來,約定好,一旦違反就沒有下次機會,所有我為了可以玩也很自覺的遵守,所有我小學畢業那一年一個人從武漢坐車去深圳找我二姨媽玩,我媽很放心(她把我送進車站然後出車站有我二媽接)。

一直以來我也很懂事,雖然成績不太好,又是一名女孩子,至少開心健康,三觀正。哈哈哈。


給她很多很多愛,儘力給最好的物質,嚴格要求她,帶她旅遊開闊眼界


推薦閱讀:

家長可以不經孩子允許就拆封錄取通知書嗎?
兩歲小孩只要不滿足他要求,或是大人做了他不讓的事,他就立刻馬上躺在地上哭鬧,這個現象正常嗎?怎麼辦?
從心理學的角度,如何理解父母說「我的一切都是為了你」或者「我都是為你好」?
你是如何發現孩子的天賦並且如何培養和引導的?
父母的哪些行為是你堅決認為要避免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

TAG:心理學 | 離婚 | 婚姻 | 兒童教育 | 家庭教育 | 兒童心理 | 單親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