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條理地查有被採訪者的資料?

大一新生,報名參加了對本院一名教授的採訪工作,每個人需要提交採訪問題,我不認識教授,對他的研究領域和為人也不太了解,請問如何有條理的準備資料


首先,通過最常用的平台可以搜集到受訪對象的基本信息。如果是名人,百度百科上的信息會比較全面。如果是新聞事件中的普通人,則需要先釐清ta所處的新聞事件的前因後果、事件進程,採訪對象在時間進程中充當了一個怎樣的角色。對人物大致有一個勾勒。可以將人物的經歷拉一根時間線出來。

接下來,需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採訪目的,知道為什麼要采這個人。從這名採訪對象身上,你想要探尋什麼,做一個怎樣的報道。比較常規的方式是通過人物的經歷來梳理ta的關鍵點並思考,找出可以延伸的地方,根據延伸來的話題尋找更多相關資料,並進行合理推測,以豐滿之前那個簡易的人物形象。

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應該在搜索引擎上搜索採訪對象的名字,儘可能將前頁面讀完。知乎是一個常去的地方,有關採訪對象的討論或爭議應該仔細看完。各種社交平台上,應該將採訪對象的主頁和相關信息都摸一遍。儘可能將所有有關採訪對象的報道都讀一遍,以擴充對人物的了解。

最好能再梳理出一個以採訪對象為核心的人物譜,找到ta的親人、朋友、敵人、夥伴等等有密切人際關係的人,通過外圍採訪來獲取更多人物的相關信息、構建對人物更深層次的理解。

可以的話,將所有有關採訪對象的論文、書籍都找來看一遍。時間緊張的話可以從書評入手,尋找關鍵信息,再選擇性地閱讀。案頭工作無它,天道酬勤。

每日人物(meirirenwu)記者 衛詩婕


在準備資料前,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明確專訪目的。

專訪必然是基於某個背景下,為了探尋某一問題,而進行的。目的不同,所準備的材料和最終內容的呈現都不相同。

比如說,採訪教授是為了黨務宣傳,樹立模範代表,那麼主題內容便是教授作為老黨員,幾十年如一日奮鬥在科研一線等等。由此準備的資料便是關於形勢政策、黨務事迹等方面。

若採訪是為了突出科研成就、為人師表,那麼主題內容便是教授在專業領域上的研究心得與成就。由此準備的資料便是關於求學經歷、科研中遇到的難題及應對方法等方面。

因此在資料收集前,需根據專訪目的提煉出幾個關鍵詞,明確問題意識。

問題的分類實際上就決定了你要準備資料的方向。之後便是搜索信息。以題主提到的「」對他的研究領域和為人也不太了解」為例。

在涉及科研領域時:可通過學院教師介紹、知網論文查詢、行業峰會講話等進行初步了解,依照時間順序進行梳理,若對領域內的專業問題不清楚,自己可通過閱讀文獻初步了解,記住在提問時,對於這類不甚了解的專業領域,可將話語權交給教授,比如詢問最近幾年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等等。

至於教授的為人:可查閱校園BBS與各類論壇,更直接的方法是詢問教授的學生,提問關於教授課堂風氣、科研精神、課外處事等方面的內容,要強調故事化,比如詢問比較有趣、難忘的細節。這會幫助你大致刻畫出人物形象。

目前就想到這些,希望有幫助。


推薦閱讀:

在街頭採訪的時候如何讓被訪者在心理上更願意接受採訪?(比如說提問的方式上面的改變)?
世界上你最想採訪的三個活人是誰?理由是什麼?
該如何去寫一篇颱風報道的採訪提綱?
怎樣判斷媒體報道是不是會對採訪對象造成二次傷害?
傑出的定義是什麼?

TAG:新聞 | 人物 | 採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