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民的名義》幾十家影視投資公司都不敢投,讓幾家新公司撿了漏?

《人民的名義》夠火的,昨天查百科都破3了,現在各方面消息也都披露出來了;電視拍攝前後幾十家各大影視公司投資公司不敢投或者先後退出,結果最後讓5家新公司撿了漏;

這些大公司就沒一個有眼光的?

都知道中國的事要跟政府走,政府反腐早就開始動真格的了,各個大佬投資商們卻主動遠離,既不敢反對,也不敢叫好?這是跟政府走嗎?

不應該只熟悉老的傳統的桌子底下的規則吧;也太謹小慎微了吧;


只能說:投到了的機構確實很牛,但是沒投到也不是傻子。

中國的影視行業的投資分為兩種:項目投資和公司投資。

投資人在挑選影視項目的投資標的一般都有自己的「套路」,比如最近幾年火的題材主要包括穿越、小鮮肉演員+起點之類的網站上很火的小說IP。之前的套路有:婆媳關係,都市現實,諜戰劇,抗戰劇,宮斗劇,一個時間段有一個時間段流行的套路。 當然當所有人都知道了這個套路,這個套路就慢慢失效了,因為競爭多了,就不是套路了。

言歸正傳,說到《人民的名義》這部劇,反腐這個在我們國家很敏感的話題,尤其在大眾傳媒上進行展現,這個顯然是反套路的,我相信所有的投資人在審慎看過這個項目的時候都是有過考量的,他們並不是傻子。

風險投資,是在風險和收益的博弈之中,去賺取收益的。當然高風險高收益,但是投資人也會思考,這個風險是否是可控的。但是政治風險在我們國家是最不可控的(尤其拍完了,廣電突然變卦不準播;或者播著播著,突然停播都有可能),尤其是對一些市場化的基金來說,也許迴避就是最安全的選擇。

另外,雖然這部劇是最高檢察院牽頭的,還有公安部直屬的金盾影視文化中心支持,即使這樣的陣容,但是面對這樣敏感的話題(腐敗,直達副國級,而且和國家目前的大部委體系有密切關聯),在廣電那邊能不能過依舊是未知的。體系內的人都不一定能搞定,市場化的投資機構怎麼敢進去。另外,這個劇其實還是主旋律的劇目,中國目前的主旋律的影視作品從財務投資的角度來看成功者寥寥無幾。

《人民的名義》開了一個好頭,估計未來反腐題材又變成了一個新的熱點,有了這部劇作為先鋒,又會有大量的該類題材的作品出現,對政策底線的把握估計是投資人需要把握的東西了。

結論:《人民的名義》這部劇爆發後賺得的錢,其實不是給市場化投資機構賺的。賺到了是幸運,沒賺到也不可惜。記得有句話:對投資人而言,沒有必須要投的項目。

謝謝~


不敢投是常態...敢投是膽量


《人民的名義》由江蘇省委宣傳部指導拍攝,耗資1億元左右,拍攝完畢後包括央視在內的N個省台擬購買播放權,錢不是問題,最終卡在腦袋問題。湖南人敢為天下先,以2億2千萬購買了5年全國獨家播放權,該劇播到第18集時,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同時點贊發聲,此時,N個省台競相向湖南衛視購買播放權,湖南衛視本著既弘揚正能量,又助力全省經濟發展,以每個省台5億元對外開放播放權。

湖南衛視又開先河 : 用2億敲動100億,靠的是腦袋,拼的是風險控制。

《人民的名義》出品人高亞麟說:投拍不為錢。


投資不是賭博,首先考慮風險可控,再考慮收益。

人民的名義,尺度和時機都存在很大的風險,所以投資公司不投資也是正確的。這樣的項目,也許10個裡面成1個,這樣的幾率,沒多少人有興趣賭的。


影視投資也要考慮風控,人民的名義尺度確實很大,內行的人都能看出來,裡面映射了很多高官和社會現實。電視劇面對的社會各個階層,目前國家貧富差距較大,社會矛盾激烈,此電視劇可能將矛盾激化等,這些廣電總局是要考慮進去的,在這裡只能說此電視劇順應了民心,在任何一個時代管理階層都不能違背民心,投資此電視劇的投資商,用投資里行話就是買到了一匹黑馬


小概率事件,沒有什麼可奇怪的。錯過了是可惜,可是再來一次依然會選擇不投。


從以往的這類題材的片子來看 過不了審的,誰知道竟然萬一了。


因為確實尺度很大,估計一開始都覺得過不了審,或是過了審被砍掉一大大大大截,那就是「真廢了」。

一億多的投資,打水飄的話,沒人受得了。

其實是都沒想到,最高檢的力量這麼強。。。。


出生牛犢不怕虎,別的老牛怕大老虎啊。


推薦閱讀:

《紅色》這麼好看為什麼這麼冷門?
影視作品中,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女性反派角色?
如何評價《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第五集《相逢》?
覺得超能陸戰隊是個悲劇的結局?
夜孔雀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TAG:風險投資VC | 電視劇 | 影視評論 | 價值投資 | 人民的名義電視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