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技術分析到底可靠不了可靠?我們應該怎麼運用技術分析?
曾經看到一句話技術分析事後看永遠是對的。看一隻股票的歷史走勢,技術分析總是能給出合理的解釋,趨勢突破假突破,頭肩頂形態和頭肩底形態,支撐位和壓力位等等。但是將技術分析用在實際操作中卻總是遇見種種問題,一個雙重頂重新走上去又變成了雙重底,頸線變成了支撐位,剛放量突破了趨勢線不久又打了下來。那麼問題來了,技術分析到底可靠不可靠,如何看待技術分析給出的一些信號?作為一個小韭菜感覺現在頭腦是一片混沌,沒有形成自己的一套成體系的東西。怎樣才能形成自己的套路?
PS:首先我是認可技術分析的,因為它提示一些規律性,而股票走勢必然是有規律的,不然也不會有人能夠持續獲利。
規律是有規律,但這個規律是那個規律嗎?下雨是有規律的,所以現代有手段預測,神棍看到的規律是真實規律嗎?他的預測可靠嗎?有人能一直做對,用的卻未必是你以為的方法,另外僅僅從結果來看,幾萬個拋硬幣也必然會有那麼幾個一直出正面,能代表那個硬幣看透本質了嗎?
【閉市論門道】散戶常犯的錯誤
【錯誤一】過去代表未來 – 典型的說法「你說有風險的股票過去已經上漲了兩倍三倍,照你的說法肯定滿倉踏空」
經常做經濟分析的人都會預測GDP、預測行業增速、預測企業盈利。騎行客看過的成千上萬份分析報告99%都是預測未來會重複當前的趨勢。行業過去五年20%增長,未來三年也會保持15-20%的增速。公司過去三年平均市盈率50倍,我們給公司未來兩年的市盈率估值也是45倍、40倍。
根據牛頓第一定論,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物體會保持其當前的運動狀態。這或許是一切過去代表未來理論的祖師爺。然而,無論是經濟、行業或是企業,不斷地受到來自國家政策,產業興衰,競爭演變的外力作用。過去往往不代表未來。股價更是漲多了要跌,跌多了要漲。股民們一味把目光投向近期漲幅巨大,上躥下跳股性好的股票,覺得未來還能繼續漲,是很危險的事情。新入市的股民經常會問,「這股盤了這麼久老不漲,是不是沒戲了?」用一句話回答叫,「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錯誤二】凡事都問利好利空 – 典型的說法「銀行存款保險制度落地是不是利空銀行股,利好保險股啊?」
騎行客的回答是,絕大部分市場上的信息既不是利好也不是利空,而是無關。股評家的特點是收市後分析今天為什麼漲為什麼跌,漲是由於哪個消息利好,跌是由於哪個消息利空。於是就出現了如下的笑話:「牛市裡漲是因為此消息代表利空出盡,熊市裡跌是因為同樣的消息大大地利空。」如今,我們每天都處於信息爆炸的海洋里,每天問各種信息利好利空,真不如在熊市的時候買完一隻股票,然後忘了它,把兩三年內市場上一會兒利好一會兒利空的新聞當耳邊風,到頭來保管賺得更多。
最後回答銀行存款保險制度,無論有沒有這個制度,16家上市的股份制銀行都不可能破產。銀行存款保險制度在決策層中醞釀始於5年前,去年底在媒體上開始宣傳,時至如今正式推出,對市場的影響已屬「無關」。至於對保險股的影響,看看上市的保險公司的收入和能從銀行這裡賺到保費的數量級比較吧。在美國收銀行存款保險保費的是FDIC,並非任何商業保險公司。
【錯誤三】大小不分 – 典型的說法「XX股票有XX概念,要漲」
當我們分析上市公司進入某一新領域時,一定分析其自身的體量。樂視網當初做電視是利好,因為彼時其市值不到百億,而網上付費視頻的行業規模與電視機行業差很多。同樣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借殼上市的股價都能狂飆突進,因為殼公司本身盤子小,裝入的資產體量大,或者公司本身盤子中等,裝入的資產體量巨大,如成飛集成、信威集團。所以在上市公司進行資產重組或投資時,分析其本身的體量(市值),和重組/投資的規模(金額)之間的比例關係異常重要。這是目前絕大部分散戶日常看的新聞當中所沒有的。只看定性,不做定量分析,謬之千里。這同樣解釋了為什麼盤子小的公司(20-30億左右)有點風吹草動的概念,無論投資規模,股價都很容易飈。而給銀行發券商牌照如同給恐龍一根玉米,反應寥寥。
【錯誤四】左右互搏 – 典型的說法「蘇寧雲商做O2O,利好」
當一家上市公司已在所處領域做到行業領先,佔據市場相當份額(10%或20%以上)時,其應對新進入者對自身業務衝擊時所做的轉型 – 就是左右互博。因為,如果新模式是有效的,不可避免地侵蝕原有自身的業務;如果新模式無效,則浪費投資。蘇寧/國美做電商,做O2O就是最好的例子。同樣,格力電器為應對小米侵蝕其白電份額而去做手機,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為應對餘額寶搬走它的存款而把原有的信用卡商城拓展成電子商務平台,也只是一種簡單粗暴的「敵人殺到我家裡來了,我也用一部分資源去包抄它的老家」的黔驢之技。這裡左右互博的不是外部的市場,而是自身的資源。
【錯誤五】公開信息當內幕消息 – 典型的說法「據說這家公司要收購XX」
市場上總是不缺有人來神秘兮兮地跟你說「內幕消息」。騎行客曾居於投資的十字路口(橫跨VC、PE二級市場),每天車來車往的小道消息自是聽得特別多。據騎行客統計,90%以上的內幕消息屬於公開信息。聽消息的人都應認真查一查上市公司的公告,最方便的當屬巨潮(http://www.cninfo.com.cn)。有些內幕消息是在「股價異動信息」中已被澄清的,有些則是在併購重組申報審批的進行過程中,還有的則已披露意向性協議。無論處於那種狀態,公告中披露的內容都比線索人神秘兮兮地跟騎行客講的要詳盡。把公開信息當內幕消息炒,仍然有50%上漲的可能(牛市中是90%)。但你知道的這點內幕信息,實在比市場大資金知道的公開信息還要少。勝算也就聽天由命吧。
黑夜給我們黑色的眼睛,不是讓我們在黑夜中繼續抓瞎,而是讓我們去尋找光明。把自己的命運交付給50/50的幾率,還是扼住命運的咽喉,這是你的選擇。
如果股市像房地產市場一樣不是每天開盤,看不到價格上躥下跳,一定會有更多的人賺錢。騎行客白天是不看盤的,但每逢交易日收盤後,總會瀏覽一遍自己持倉和關注中股票的股價,大多數時候是徒勞地耗費一點時間和腦神,以物喜或是以己悲。股市如果一周甚至一個月只開一次盤,興許我能有更多的閒情逸緻享受生活吧。
今天就來談一談散戶因股市每天開盤,每時每刻滑鼠一點就可交易所常犯的錯誤:
【錯誤六】目標價設得過低 – 典型的做法「一漲個5-10%就賣」
買一支股票,無論是自己分析的,朋友推薦的,消息聽來的,總是投入過一些時間和精力的。騎行客買入一支股票前至少要分析三個小時。而且每買一支股票的背後都至少排除了5-10個其它標的。排除這些股票另需花上三個小時。就算是朋友推薦的,消息聽來的,維繫老友的時間,打點消息源的花費,算下來也不會少。總之,一隻股票買下去的背後是每個股民不菲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在漲了5-10%之後,就落袋為安,投入產出比過低。在牛市中,這種錯誤尤為明顯,在下一個標的無以為繼前,因稍漲了點就清空手中持倉,看著大盤呼哧呼哧地漲,手中無貨干著急。這比滿倉踏空還要可悲。
由於股市工作日每天開市,交易時間連續競價,股價在單位時間內的價格波動尤為顯著。5-10%可視為股票在短期(三個月以內)的正常波動。如果我們買股票把目標價設在股票短期正常波動的範圍之內,則可視為在賭場里賭大小。因為短期內上漲或下跌5-10%的概率各是50%。從概率上來說,用過低的目標價炒股,長此以往就像在澳門玩百家樂輸了押翻倍,再輸再押翻倍,看上去最後總能贏點蠅頭小利,只要來一次黑天鵝就能讓你的利潤全數吐出。
【錯誤七】過於短線 – 典型的做法「今天買了明天不漲後天就賣」
股市的交易成本看似很低,一人多戶放開可預見在激烈的競爭下費率會全部降至萬三甚至萬二。一次買進賣出成本也就是不到千分之一。但讓我們考慮一下,如果交易過於頻繁,譬如持股全都不超過三天,那麼一年下來,買賣的次數將達到100次,交易成本是10% = 100*0.001(交易成本)。對資金量小的散戶而言,成本極有可能會更高,因為傭金有個底線是5元。也就是當單筆買入低於2.5萬元時,假設傭金是萬分之二,傭金最低總是5元。
讓我們來設想一個5萬元的小賬戶,喜歡同時買10隻股票,平均單筆買入是5000元,超短線交易,假設一年換倉100次。則每年的買賣是10*100*2=2000次,每次傭金最低都是5元,則一年的交易成本在10000元以上,占賬戶的本金比例&>20%!所以券商最喜歡超短線頻繁交易。
對於小資金而言,分散+超短=自殺,每年交易成本就超過20%,市場上能活下來的大概只有三十幾歲就禿頂的徐翔和電腦(程序化高頻交易)。對於大資金而言,超短等於每年你的本金先從90%起步,做到P2P的收益率,才拿回餘額寶的現金。有個券商營業部老總不願公開的數據,全部賬戶中能做到穩定盈利的,短線不到10%。
【錯誤八】下跌後不止損 – 典型的說法「大不了給女兒做嫁妝」
A股對老百姓其實是很「仁慈」的。這跟我們一黨執政有關。股市裡虧光了還能罵GCD。所以證監會「千方百計」不讓公司退市,為的還是喜歡投機的老百姓的血汗錢能得到保全。即便如此,A股依然是熊長牛短。即便套牢的錢不會像國外那樣在公司退市後,灰飛煙滅,損失的也是青春,機會成本,和更多經驗的積累。下跌後不找原因而採取鴕鳥政策,或者乾脆眼不見心不煩的人根本就不該來股市。你是來送錢的么?每一次下跌後的止損都是最好的教訓,只有傷了痛了,揭開傷疤,尋根問底,自身才能變得更強。用一句,「反正沒賣就是沒損失」,騙得了自己騙不了媳婦兒。
還有一種危害很大的價值派思維,叫「越跌越買」。在騎行客看來,「越跌越買」只適合股市中不到5%的人,機構中不到20%的– 真正能把企業價值判斷地八九不離十,並且對自己的判斷能夠依據時勢的變化而及時作出改變的少數分子。一般是水平越臭,越不願認錯;真正的高手,像索羅斯那樣,承認錯誤空翻多只需要一秒鐘。自認為水平不是頂尖,還是老老實實止損吧,千萬別拿「學巴菲特,做價值投資」當擋箭牌。
【錯誤九】成本價拋售 – 典型的做法「買入上漲後下跌,或下跌後上漲,在成本價拋售」
有了目標價,有了止損位,你在成本價附近著什麼急?遊樂場里的龍船大家都玩過,隨著一次一次地震蕩越來越高,就好像股價的波動,勢能一次次轉換為動能,回到原點(成本價)是很頻繁的。
很多人在漲的時候,沒到目標位,干著急,然後掉頭向下,跌回成本了,覺得趨勢還要跌,於是急急忙忙平倉。那你還要止損位幹什麼呢?止損位就是幫你在逆向波動時逃命。不該逃命時逃命,只會錯過下次來得更猛烈的上漲。
同樣地,還有很多人在跌的時候,滿心焦慮滿臉愁容。好不容易等到股價回升到成本位了,就平倉,心裡想,還好沒虧,卻錯過了股價的主升浪。來股市是來賺錢的,不是來保本的。有止損位保命,買完後就忘了成本,下跌期間不必憂慮,耐不住寂寞就等不來輝煌,最可惜的是黑夜你都熬過去了,卻倒在了黎明前。成本價上千萬別把籌碼交出來!
【錯誤十】一到目標價就拋 – 典型的結果「牛市來了,才賺了20-30%,已經空倉了,接下來只能瞎買」
90%的券商研報把股票的目標價都設在當前價格上面的20-30%,2000點時如此,現在如此,當年6000點時也是如此。究竟什麼是目標價,賣方想讓你買的時候的目標價完全是唬人的。設太高怕你不信,太低怕你沒興趣,25%正好。究竟目標價該是什麼,是企業的公允價值?剛才說過價值判斷的正確方法95%的人都不掌握,剩下5%掌握的人意見還不一致。今天做的估值,隨著明天形勢的變化還會調整。牛市裡股票的價格全部都在自身公允價值的上方。所以,目標價是買入時的參考,交易紀律才是核心。當掌握估值的方法以後,不要去買那些股價明顯高於公允價值的股票,還自以為是在投資。不是不可以投機,投機有投機的方法。最忌明明是在投機,自以為是投資。
對估值不清楚,對整體市場的牛熊沒概念,或者就是投機已被高估的股票,都能通過交易紀律保護自己。而最好的方法,是在企業被低估時買入,市場處於熊市時入場。然後,忘了目標價,繫上「交易紀律」的保險帶,不斷在趨勢市的快車道上飛馳。你覺得巴菲特當年買中石油,是把目標價定在800%嗎?
最後還是重複一遍騎行客說了很多次的老話,股市是正和的。所以交易紀律也應用「正和」的理念去配套,止贏(目標價過低或一到目標價就拋售)不止損,還是止損不止贏,這是區別絕大部分散戶賠錢還是賺錢的標準。
【1、技術分析的本質】
還記得那是我18歲時的一天,我接到了這樣一個電話:
「先生,您好,請問您對股市這一塊有了解嗎?」
「略有了解。」
「我們給您推薦一支股票,xx股份,即將大漲。該股今日收十字星,且放出巨量,您下個交易日買入,保底收益15%。本次免費推薦,今後如有需要請聯繫我們。」
「請問為什麼該股收十字星,並且放出巨量就會大漲。」
「額……反正就是會大漲,這是我們通過一系列高深、專業並且精確的研究得出的結果」
「可是經過我更高深且更專業且更精確的研究,我預測它會跌。」
「看來先生是高手?」
「在下姓巴名菲特!」
「嘟……嘟……(忙音)」
這只是一個少年在接到騷擾電話時的惡作劇而已,那時的我的分析既不高深也不專業還不精確,當然我也不叫巴菲特,巴菲特他老人家也不姓巴。這個小插曲卻讓我清晰地意識到了一個問題,很多人在用技術分析,但是大多數人僅僅記住了幾個技術形態和指標,他們理解這些技術形態和指標意味著什麼嗎?他們真的懂技術分析么?不,他們不懂!認識到這些後,我便立志要做一個真正懂技術分析的投資者;做一個能夠分析得合乎邏輯有理有據的投資者;做一個不在形態和指標之間含糊其辭的投資者。
接下來,就由如今實現了這些目標的我給各位講講技術分析的本質。
先從技術分析的定義開始看起,老一輩投資者對技術分析下的定義是:「技術分析就是利用數學和統計學的方法,通過對歷史數據的研究,從而把握當前的趨勢,並順勢而為,直到有足夠的證據證明趨勢發生改變為止。」對於這個定義我總結了以下三點:
(1)強調數學和統計學
統計學研究的是頻率,數學計算的是概率。技術分析就是通過統計以往某種技術形態出現後股價上漲或下跌的頻率,然後根據頻率判斷這種技術形態出現後是漲的概率大還是跌的概率大,然後給這種形態命個像「三隻烏鴉」這樣讓人印象深刻的名字並把它和漲跌對應起來,一個技術形態就這是這麼產生的。
(2)分析的是歷史數據
技術分析研究的樣本都是來自於歷史數據,這是在用過去預測未來,因為他們相信一切都是循環往複的。如同《聖經》中的這句話:「所有之事,後必再有;所行之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3)研究的是趨勢
「市場永遠是正確的。」沒有人能夠走在市場前面,所以技術分析要做的不是預測市場而是判定趨勢,並且順勢而為。
看了以上三點你或許會覺得技術分析就是如此,但事實上技術分析遠沒有這麼簡單,請看我接下來的三點質疑和補充:
(1)沒有什麼是不變的
在這樣一個資本市場快速發展的時代,股市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今天的市場與過去有一定聯繫,但市場絕不是循環往複的。利率調整、匯率變動、IPO暫停與重啟、重組新規、定增新規……這些無不在說明市場的發展是日新月異的,因此過於注重歷史數據可能會陷入桎梏。如同《增廣賢文》里的這句話:「世事如棋局局新」,相比《聖經》里的「日光之下,並無新事」,我更相信咱們老祖宗的智慧。
(2)只研究趨勢是不夠的
一般情況下趨勢都是漸變的,因此順勢而為顯得很簡單,但是有些情況趨勢是會被突然打破的。趨勢是由多空雙方博弈產生的,由於空頭和多頭數量巨大,所以趨勢穩定,但是主力和莊家的參與會打破這種穩定。因此,在A股市場,針對個股的研究只考慮趨勢是不夠的,技術分析應當包括對主力動向的研究。這是說考慮個股的時候,如果考慮大盤,只考慮趨勢完全可以,因為沒有哪個機構能夠影響大盤。
(3)不重概率重因果
學生時代時,我們時常想運用統計學去解決英語考試的難題,我們甚至依照統計數據總結出了「三長一短選最短,三短一長選最長,長短不一要選B,參差不齊就選D」這樣的口訣,然而有用么?牢記口訣的我英語四級不是照樣考了四次。我想藉此說明的是:很多技術形態就相當於這些口訣,它們只是通過統計過去的「答案」而總結出來的,然而「題目」是會變的,「題目」一變 「口訣」可能就不適用了。因此我們要去深入了解「口訣」背後的「題目」和「答案」之間的因果關係,而不是一味的去記背和套用「口訣」。
綜上所述,技術分析的不應當是通過統計手段把形態和漲跌對應起來,而是要通過歷史數據中漲跌和形態的關係,推斷出形態所代表的意義,從而結合當前市場通過形態判斷漲跌。它是一項以達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為目的的修行,而不是一種找找規律就能發家致富的方法。所以技術分析的本質其實是一門研究形態和漲跌之間因果關係的學問。
【2、中途插播個廣告】
剛開始做公眾號,還沒準備好,提前先推一波,等月底我第一本書正式上市再來一起推廣。
微信搜索,初金公社
http://weixin.qq.com/r/pSoJEb7ENuNJrfpy93_3 (二維碼自動識別)
照片是本人,為了運營初金公社特意弄了個工作室。
ps櫻桃喂可口可樂沒我想的那麼好喝,雖然有巴佬爺代言!
【3、所有技術指標都是「量、價、時」的延伸】
技術分析理論按研究對象可分為原始分析和指標分析兩種。原始分析是指以原始數據(價格、成交量和時間)為對象進行直接分析;指標分析是指以指標為對象進行間接分析,其中指標是由原始數據轉化而成的。也就是說,指標分析是建立在原始分析的基礎上的,一切指標都是量、價、時的延伸。
比如累計量能線OBV的計算公式為:今日OBV=昨日OBV+sgn*今日成交量。其中sgn是符號的意思,sgn可能是+1(今日收盤價≥昨日收盤價),也可能是-1(今日收盤價&<昨日收盤價),可見OBV和股價與成交量有關。
移動平均線MA是根據不同天數將股價進行簡單或加權平均(分為簡單移動平均線和加權移動平均線)得到的,可見MA主要和時間和股價有關。
成交量比率VR的計算公式為: ,其中:VR1表示N日內股價上升日交易金額總計+(1/2)N日內股價不變交易金額總計,VR1表示N日內股價下跌日交易金額總計+(1/2)N日內股價不變交易金額總計。可見VR指標主要和時間和成交量有關。
相對強弱指數RSI公式為(以15日RSI為例):RSI15=100*[15日漲幅平均值/(15日漲幅平均值+15日跌幅平均值)],可見RSI指標和成交量、時間、價格都有關係……
這些指標,無論多複雜都不會超脫「量、價、時」三者之外。
看到這裡,肯定有讀者想問:「既然你說量價關係是研就股價變動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那麼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指標分析出來,肯定是創立這些指標的人覺分析分析得量價分析不好啊。」其實不是量價關係不好,只是任何一種分析都無法面面俱到,指標分析就是為了解決一些量價無法判斷的情況而出現的
相信大家都聽過曹沖稱象的故事:有一次,孫權送給曹操一隻大象,曹操十分高興。大象運到許昌那天,曹操帶領文武百官和小兒子曹沖,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沒有見過大象。這大象又高又大,光說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麼粗,人走近去比一比,還夠不到它的肚子。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向屬下的大臣詢問方法。大臣們想了許多辦法,一個個都行不通。這時曹操心愛的兒子曹沖對曹操說:「我有辦法!」曹沖領著眾人來到河邊,河裡停止一條大船,曹沖叫人把大象牽到船上,在船身上齊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條道線。再叫人把大象牽到岸上來,把一塊塊磚頭往船上裝,等到船身沉到剛才刻的那道線的時候就停止,然後讓人數清磚頭的數量,並用稱稱出一塊磚頭的重量,通過簡單的計算便算出了大象的重量。
我之所以說曹沖稱象這個故事就是為了告訴你們,量價分析就好像一把普通的稱,能稱大多數東西,但總有一些東西是這把稱不了的,這時候就必須運用一些特殊的方法來稱這種東西,比如這裡稱大象運用的方法,這些演變而來的稱量方法就相當於股市中的指標分析。可是我們要知道,每一步轉化都會有誤差,越複雜的轉化方法誤差越大。很多人不管碰到什麼情況,一上來就是用指標分析,可能是因為他們覺得越複雜的東西越高端,也可能是受了一些故弄玄虛的人的蠱惑,總之我認為這種做法很不可取。如果僅僅是要稱量一塊磚頭的重量,你非要用曹沖稱象的方法去稱,不僅過程複雜,結果相比用稱直接稱誤差肯定很大。所以做技術分析的時候我們要時刻握緊量價分析這把「稱」,當碰到這把「稱」無法稱量的時候,我們再考慮轉化方法也就是指標分析。
我入市七年了,對這塊比較了解,我來回答下。 朋友,我不知道你說的技術分析是哪種?是不是更側重於kdj,macd?如果是這樣,我說的可能就要打擊你了,我不看kdj.macd也不看,現在照樣活的好好的。 如果你說的技術更側重於圖標,比較成交量,k線組合,確實,我要看,比如股價突破前面壓力位怎麼怎麼的,但是我經過這麼多年的實戰,發現,雖然這東西好,有用,但是不是靠這個就能解決很多疑問的,需要看公司公告,熱點新聞,純這種技術炒股就有點像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味道了,對於這種書生社會總是一種諷刺的味道,因為確實,這樣讀書不行,炒股是同樣道理,有時候一個問題明明看看公司公告就可以解決的,你偏偏要靠看圖表,自己胡思亂想得出結果,這樣就太鑽牛角尖了,我們知道,鑽牛角尖結果往往都不好的。 希望看了這篇文章能幫助你
唯一答案:「技術分析的本質是搏概率」
通俗的說,技術分析的方法就是將勝率提升。但就算是99%的勝率,只要不是100%,就有可能失敗。
lz問這個問題的心態很明顯:我們如何利用技術分析在股市賺到錢。
哥哥我很負責的告訴你,但凡抱著賺錢的目的,注意是目的 不是想法,在股市裡都會被論為韭菜。股市中最主要的是判斷風險,而不是什麼狗屁賺錢。賺錢是低風險介入的結果,不是你的目的。
樓上有很多說道技術分析是對規律總結什麼的,我直接回應吧:「他們都是韭菜!」
靠規律做股票算哪門子的技術?還分析?這就是算命啊。連續下了5天雨,請問明天還下雨嗎?
那如何運用技術分析?
這需要調整一下思維方式:技術分析的方法是對市場參與者的動態情緒的上限和下限的一種分析。
具體運用流派很多,但是有一點:不會微積分就不要研究技術了,研究了也會淪為「韭菜規律流」
瀉藥,技術分析並不是我的強項,不過我還是說點我的見解咯。
首先,何止是技術分析事後看都是對的。因為事物的演化是連續的,所以所有的結果在事後看都能找到其對應的理由。此謂之馬後炮、事後諸葛亮。
第二,雖然馬後炮並沒有什麼卵用,但是並不妨礙我們從馬後炮中理解事物演化的邏輯。此謂之歸納,歸納是演繹的基礎。
第三,正因為事物無時無刻不在演化之中,目前的下跌可能是大級別上升趨勢中的小級別回調,目前的上漲也可能是大級別下跌趨勢中的小級別反彈,但小級別的反彈和回調也可能演化成大級別,這分析···有卵用?所以我們站在某一時點去判斷未來的時候,都只能說是預測。舉個例子:
站在A點,股價的走勢可以演化出一二三四五六等無窮種形態,而且每一種形態走出來之後我們都能找出對應的「形態理論」來解釋股價「為什麼」會走成這樣,但對我們當時的操作有意義嗎?沒有。問問自己,站在A點,你會做出怎樣的判斷,會進行怎樣的操作?所以,
第四,單純的圖形和指標只能是「偽技術分析」,跟神論差不多。
第五,技術分析有什麼用?主要分兩個方向。一個是邏輯論,深入理解股價演化背後的邏輯,包括消息面、資金面、基本面等,在我的理解當中,量價是消息、資金、基本面等綜合的結果;另一個是概率論,走量化方向,用概率制勝;當然還有一個方向是······纏論,以及與纏論差不多的······「理論」。對纏論不了解,不做評論。有朋友是學纏論的,技術蠻厲害的。
所以,我對樓主目前狀態的建議是:選一條方向,走通。
技術分析有沒有用呢?其實這個問題很多人爭得你死我活,各有說辭,也不能簡單的去判斷對錯,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既然能夠存在這麼多年,那肯定有他可取的地方,如果真的不行,為什麼這麼長時間了一直都在發展?關鍵問題是,技術分析是一種泛指性較強的稱呼,種類也太多了,大部分人在了解的時候也只是泛泛了解,看起來懂了很多,其實沒有,有些方法沒有實際的根基作為參考,自然是用不了的。
其實我也是這麼過來的,技術分析肯不肯定真的不能根據你自己的判斷來決定,而是應該根據使用情況。剛開始入行的時候,肯定會覺得技術分析是對的,好用的,因為技術分析簡單,直觀,讓你一上來就拿一份報表去分析(姑且不說他可能是假的。。。),就問你,你能看懂個啥?所以更多的,上來肯定是用技術分析的。我當時還報了個班,跟什麼老師學技術的,你懂的。。接下來你學了一段時間以後,你會發現一個很明顯的現象,就是任何單一市場指標的成功率都不高,做的股票虧得都是多的,這時候你會開始嘗試把多個技術指標組合起來,看起來效果好了,實際上用久了發現沒用,還是一樣!問題出在哪呢?這時候已經開始有不少人放棄技術分析了,很多說技術分析沒用的,都是堵在了這個階段。
那麼傳統技術分析有用么?有用的!而且就可靠性來說,MACD,均線的可靠性最高,反而是因為他們最原始。這裡涉及到一個問題,很多人就盯著勝率看了,其實盈利的人勝率真的好么?我的交易系統是波段的,成功率不到40%,所以回答其他問題的時候還被質疑過,那我怎麼盈利?很簡單,就是風險收益比,大賺小賠,因為做趨勢的都知道,你是根本不知道趨勢什麼時候來的,那怎麼辦?只能夠不斷嘗試,而且不能中斷,可能你試了四次都錯了,第五次不試了,就成功,這也是技術分析很多人用不好的原因。其實簡單說來,就是簡單的東西重複用,圈內只玩一根均線的大有人在,而且利潤不差,靠的其實就是耐性,不管你是技術分析還是基本面,能堅持下來的才能贏。
在運用技術分析的時候,用什麼不是關鍵,關鍵是你認定了一個指標之後,願不願意去深究,指標玩法多了去了,到後期你甚至可以結合資金管理系統來用,說白了就是寧缺毋濫,用好一兩個,比你擺地攤亂看要強得多了。「但是將技術分析用在實際操作中卻總是遇見種種問題,一個雙重頂重新走上去又變成了雙重底,頸線變成了支撐位,剛放量突破了趨勢線不久又打了下來。那麼問題來了,技術分析到底可靠不可靠,如何看待技術分析給出的一些信號? 」
趁研究玄學的偽專家們來之前悄悄說兩句。
必須分清楚技術分析這個分析技術和交易系統的信號之間的差別。。大部分的技術分析理論都是分析技術,分析技術告訴你,這個位置跌破了要看空了,不代表這就是一個信號讓你去做空。哪兒那麼多信號?
比如你說的這個雙重頂。雙重頂是什麼,不就是沖高壓力位不破,跌破支撐嘛。跌破頸線支撐你去做空,你不是做空做在支撐位附近么?做空做在支撐位附近,你不是追空誰是追空?上漲要看支撐,做空要看壓力,在支撐位附近做空,它有反覆不正常?
技術系統做單做的到底是什麼??做的是趨勢。一萬本書都告訴你要做順勢,誰讓你去判斷頂底頭腳了???是在下跌趨勢中反彈的位置做空,上漲趨勢中回撤的位置做多。脫離開趨勢這個背景去談技術做單,那全都是扯淡。。。再回頭說你這個雙重頂技術怎麼用。比如你分析確定了大的趨勢是一個空頭,然後當下是處於一個反彈的過程中,價格打到某個壓力位之後回撤,再次上沖這個壓力位(沖高),展現出了明顯的衰竭,然後看到小周期在前面這個壓力位附近承壓拐頭向下形成空頭趨勢,結合一系列細節上的技術,你在這個前期的反彈高點附近找到了一個順大勢,同時順小周期趨勢的信號,做了一個空(回落)。然後這個空單拿在手裡,價格向下跌破了頸線位(跌破支撐),這時候技術分析告訴你:頸線位破了,繼續持倉。
做空要做在壓力位,做多要做在支撐位,還要放在一個順勢的環境裡面。拿著一大堆分析技術當信號,最後做出來的單子就難免全是追漲殺跌。。。
形態分析在當前的技術分析領域已經只能算小學水平。技術分析有沒有用?高中了再說吧。
非常的不可靠,小部分有用的,比如量價關係,大部分屬於主觀意淫,我每天看到有人在雪球評論這個股票主力怎麼想的,線怎麼樣,圖形如何,我就想笑。每個散戶都傻乎乎的發揮自己的想像,意淫大象的樣子,你說是不是盲人摸象?
什麼是可靠的呢?基本面分析,不管是哪路資金,絕對不會放棄對低估品種的熱愛。但是這個低估是有中國特色的,不可以照搬國外的一些理論,可以適當借鑒。如果你能夠在市場上發現一些好的成長股,低估股票,你就能佔據先機。後知後覺的人就會為你抬轎子,但是,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很少。泡沫只有在破滅以後才知道是泡沫,15年的往事還歷歷在目。 我覺得看分析,所有畫線的可以一律忽略。要看作者的邏輯,比如匯率的貶值對於一國資產價格的影響關係,能把這個說透,這個人就是有水平的。每天拿一個股票來畫線,不如一個月好好分析一隻股票,持續追蹤這隻股票,低估的時候買入,會獲得比較好的收益。 比如去年年底我推過兩隻股票,大華和匯川。為什麼我敢在這個位置推大華?下跌趨勢明顯!因為根據我的判斷估值已經到位,這時候安防ppp項目是它未來的有效支撐,當時簽了一個城市的項目,跟大華的當季利潤相比,我認為利潤有大幅增長空間。具體的數據我就不羅列了,因為我只是關注沒有買,當時對著電腦分析的,有空再整理吧。這個股票當時的估值是20倍,歷史的大底都在18倍左右,所以我敢於在這個位置推薦基本面沒有任何問題的大華股份。漲幅當然是超出我的預期了,這個是後話。看看纏論吧,你就知道技術分析才是王道了。
一隻股票只存在資金面博弈的情況下,技術面是確定有效的。因為技術面分析的是人,而不是股票,所以,一隻票的估值必須遠高於它的價值,導致基本面不起作用的情況下,技術面才能獨擋一面。還有,庄股和仙股里不存在資金博弈,所以技術面也不管用。這個回答值一百萬嗎?
我給你打個比方你就明白了。
一個盲人站在廣場中央,雖然他知道這是廣場,周邊沒有什麼障礙物,但他都不敢邁開步子走動。但如果這時有個人過來扶著他,或者給他一根拐杖,他就敢走動。就算扶著他的人是把他引向一個坑,他即便有懷疑,一般也會跟著走。
這就叫底氣,盲人看不到周邊的事物,就算旁邊沒有陷阱,可在一片黑暗中,他也害怕走錯。這是因為沒有底氣。拐杖或別人的攙扶就是底氣。是給盲人指明行動方向的底氣。
回到你這個問題,所有的技術分析或是基本面分析,其實都是盲人的拐杖或他人的攙扶,都是給自己找的底氣。給我們下注的底氣(延伸到其他方面,比如賭博,賭博也是在找規律,如果沒有預測參考,你敢下注嗎?)如果沒有技術分析,我們就如同盲人一樣,眼前一片漆黑,不知道怎麼行動了。
市場本身是不可預測的,這是一定的,因為未來會發生什麼事,除了上帝誰也不能確定。面對未知的市場,我們都是盲人,所以都要尋找一根拐杖或者攙扶著我們前行的人,即便拐杖沒有用或是那個人包藏壞心,但我們沒有辦法。我們只能提防,對任何一種預測方法(注意,我說的是預測方法而不是技術)都不能太執迷,發現錯了及早改正。
謝邀,放了很久沒回答,主要是因為實在沒什麼新穎的觀點好說,今天沒事幹,也就來說說算了
技術分析是有用的,只是沒有大多數人以為的那麼有用而已
換句話說就是,技術分析只能做A這件事,但大部分股民主觀上寄託了太多的希望,希望技術分析可以把ABC三件事全部包辦,而且還不準錯可能么……技術分析冤枉啊,臣妾做不到啊!技術分析本質上就是通過總結歸納統計過去的走勢,給出未來的走勢的概率分布,請注意只是概率而已,並非推導出一個確定的結果
說技術分析事後永遠是對的,這話也是冤枉了技術分析啊
波浪理論事後看永遠也是對的,纏論也是,江恩也是,K線技術也是,形態理論也是,基本面分析也是哪個東西事後分析不是對的?要事後分析還能錯,這東西就徹底不存在了至於題主舉例的形態理論的問題,你能發現這點其實說明你思考了
我就這麼說吧,我也是看形態的,但是我必須要說,所謂的形態理論本來就是個馬後炮的東西,一個形態沒徹底走完之前,它完全可能轉化為另一個形態這東西其實跟纏論波浪沒什麼區別,它只是能夠在事後給走勢一個完美的解釋而已,對預測壓根沒卵用你看某些股票直播大廳里那些什麼老師的,沒事就在K線上畫來畫去,啊這邊可能走個旗形調整,你看他畫得好像很完美,有本事這幾根線別刪,一個月後等行情走完了咱們再來看看?OK,你最後一個問題,問如何形成自己的套路,那也給你指條路,你回顧下自己過去的操作,不管盈利的虧損的,都要總結起來
每一次交易,賺的還是虧的?賺是因為什麼,虧是因為什麼?全部總結出來最後你可以歸納出一些你多次盈利的共同原因,OK,請努力重複並優化這幾個共同原因再歸納出一些讓你多次虧損的共同原因,然後努力規避它們這就是形成套路的方法,高大上的說法就是:交易系統以前什麼都不懂的時候,覺得技術很有用,就去學技術。當懂了大部分技術的時候,又覺得技術什麼都不是,怎麼都能解釋通。在最後,發現隨著時間推移,好像技術又有那麼一點用了。其實技術是有那麼點用的,但只是充分條件,你還得結合資金博弈,大盤,題材,技術才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全信技術,是做不久的。
可靠不可直接用,需做改良再用。會十個指標不如懂一個指標。
你會認為技術分析事後都是對的是因為你只看對的而忽略錯的,這也是目前99.999%的神棍式股票分析師的思維陷阱,當你願意去看和去發現事後指標的錯誤信號時你的技術分析能力就比大部分人厲害了
我就是技術流派的,技術分析不是像普羅大眾所熟知的MACD和KDJ的金叉死叉,很多東西都是只會在我們這些人的圈子裡面流通,不外傳,如果技術分析真的沒有用的話,那為什麼還會流傳於世呢?不是這些東西沒有用,是你不夠了解更深層次的技術,像我在前天跟朋友推薦的北新路橋,就是因為符合我的【再來一曲 舉杯邀月】技術分析,那怕下跌中我也敢買進去,今天高點就出來了。不了解就不要去妄自評論其他流派。
我現在還處於理論家的吹牛逼水準。你可做參考。提到技術分析,只須記得,要沒有盲點的去理解其背後的邏輯,而不是技術指標本身。說到指標,我只用均線,量,和換手率。我更喜歡把技術分析稱為,市場下各方選手的行為藝術
量化投資:我居然不能盈利?
推薦閱讀:
※同一個公司為何在大陸和香港的股價會相差那麼遠?
※20161108的股市分析以及20161109的走勢預測?
※如果處理交易中的假突破?
※你最後悔錯過了哪一隻股票?
※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
TAG: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