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怎麼辦?
你這個題目比較大,而且編輯過,第一版提問說了和奶奶之間為了帶孩子產生了不小的矛盾。如果說之前比較寵溺,而你並沒有主導過孩子的教育的話,那麼你和孩子的溝通可能會出現非常大的問題,因為你對於她來說,是一個介入者。而且寵溺長大的孩子,自主性會差一些,因為都幫她把事情做完了,她自己沒有學習機會,所以4、5歲時候面對社交、獨立做事,會有恐懼感,進而變得脾氣大,難伺候,這都是正常的。哪怕是我自己一手帶大並且獨立自主性很強的閨女,在4歲多也是經歷了這樣的一個階段。家長很重要的事情是,放平心態,幫孩子去渡過這段焦慮的時間。
每天幼兒園回來談談話,有些事情上面不要太執著。披頭散髮怎麼了?真的沒關係,【寶寶你喜歡什麼樣的髮型呀?】【誒呀,我們一起來挑發卡吧。】盡量把髮型、髮飾的主導權放給她決定。我閨女每天起來都不梳頭,因為覺得睡得亂七八糟的髮型像小花,這也不是什麼原則性問題啊,我根本不管。
而其它類似強迫症的問題,其實都是一個問題,你倆都過的太焦慮了。增加更多的談話、讀書、良性互動和戶外活動,多出去玩,多讓她自己決定事情,多動手,多理解她的感受。你們可以一起去旅行,把行程安排告訴她,詢問她的意見,把部分無關緊要的事情交給她決定,並且執行,讓她覺得媽媽需要她的幫助,讓孩子有存在感和成就感。【寶寶,媽媽知道小金魚死了你很難過,但是她是去了一個更美更大的地方。】這類的美好的「謊言」用平靜的心態去安撫她。孩子的樣子其實都是家長塑造的,如果你想改變她,那麼就先接受她的樣子,改變自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做家長就是修心,我也會和女兒吵架,訓斥她,但現在我的心態也是越來越平和,晚睡就晚睡吧,有什麼呢?一起講講故事,玩玩安靜的遊戲,關了燈聊聊天,就算熬到11點,心態好了,也就不煩躁了。只能說最終還得自己去努力和體會,一個人帶娃的媽媽肯定是很難的,但是怎麼辦呢?雞湯告訴我們女人要有自我,不能為了孩子丟掉了自己。但是呢,你是媽媽了啊,你選擇了要孩子,你面對的是這樣的家庭狀況,你沒有辦法丟下一切逃開做自己啊。所以,當媽媽,只能更強大,更溫柔啊。謝邀。打哭了再睡……我知道這孩子為什麼沒有安全感又敏感了,題主你知道嗎?你的孩子,某些方面的確是被慣壞了,但是你和她的交流方式不正常,還有一種把孩子的一切問題都推給老人溺愛的傾向。
其實看你的描述我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我小時候也是由奶奶帶了一段時間,後來回到我媽身邊。我媽不順心的時候,看我不順眼的時候,就打我罵我。她的說辭幾乎和你的一模一樣:你爺爺奶奶慣壞你了!我打你讓你收收性子!是為你好!我寫作業不讓她看,一個耳光過來:都是你爺爺奶奶慣壞的!我拿筆的姿勢不對,一個耳光過來:都是你爺爺奶奶慣壞的!……呵呵。哦,現在我跟我媽不怎麼親密,記憶里也沒有媽媽溫暖的懷抱,她抱過我,感覺就是不溫暖。然而她認為她是個完美的媽媽。呵呵。回頭說題主你的事吧。題主你試圖全盤掌控女兒,做不到,有挫敗感就向女兒發泄。女兒受到打擊,越發懷念奶奶帶她的時候,越發沒有安全感,也不願意聽你的。你們母女之間的互動已經形成了惡性循環。此外,你丈夫長期缺席,也讓你感到負擔很重,壓力很大。
至於怎麼辦。題主你先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吧,不要把負面情緒都發泄在孩子身上,更不要用打哭孩子的方式讓她睡覺。對孩子的無理取鬧,講道理講個一兩次也就夠了。孩子不聽,哭鬧,不要妥協。如果孩子做的好,給予鼓勵,例如擁抱孩子,告訴她她做的很好。你現在帶孩子跑步散步消耗精力,這個辦法可以,但要注意運動量和安全。給孩子講講睡前故事,母女倆一起在睡前讀書,催眠效果不錯,母女倆還能交流一下感情,培養親密度。要讓你丈夫參與到養育孩子中來,不要放任他缺席。可以跟他講道理,歪理也行啊,什麼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女孩成長過程中父親缺席,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孩子會因為缺少父親的關心喜歡大叔,再給他講講小女孩和大叔忘年戀的不良後果——看看效果如何吧。你丈夫回家的時候,要讓孩子多和他接觸,多互動。這個過程可能很漫長,還充滿挫折,需要堅持下去。努力啊題主。我們家孩子快兩歲了,很能鬧,有時候我也是要崩潰了。放寬心,放寬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可以說孩子都會沒有安全感,因為孩子充一出生就需要依賴別人才能成長。吃飯、穿衣、睡覺沒有一樣能自主的,所以對成人的要求也比較高。你提到孩子的沒有安全感,應該是開始成長會表達之後開始發現的。
可以說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在成年人的有效陪伴下。現在孩子沒有安全感,可以試著滿足他的需求,讓他慢慢建立安全感。
所以說,重點在於,作為家長的你們,準備好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了嗎?知道怎麼給予孩子安全感嗎?例如如果你的孩子沒有安全感的表現是:希望你多抱抱他。那麼你可以嘗試多抱抱他,直到他覺得舒服為止。父母也是一個需要學習的職業,時間可能比較長,需要用心學習。
看描述中的大部分行為,很像是秩序敏感期的典型表現。
2~4歲的孩子,對規則有著強迫症般的執拗,這是屬於幼兒的正常心理,不是慣壞了。他們需要一個這樣的過程,去學習各種行為規範,適應社會。這是一個培養孩子好行為好性格的最佳時期。家長如果能夠利用好,接納,理解,正確引導,逐漸建立起來關於社會規範的正確認識,對孩子的發展非常有利。
題主的孩子表現的更明顯些,持續時間更長些,加上題主的暴力回應,使問題變得很嚴重,這無利於健康的性格養成。從題主描述看來,並沒有覺得孩子是故意任性,和家長對著干,應該和孩子多溝通,不要從溺愛的極端,走向暴力的另一個極端。如果覺得某些行為已經過於異常,超出正常範圍,可以帶去醫院諮詢。
相比起來,更大的問題在題主自己身上。與婆婆不和,老公常年不在家,自己心理失衡…這樣的成長環境,孩子也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的。其他的答案已經說過很多了,我就不做更多評判了。學會無所謂。
當你感覺無法解決無法溝通的時候,嘗試假裝自己是個孩子把主動權交給她,讓她把握方向,完全可以的,而且效果很好。獨自帶娃並且工作,非常幸苦,既然奶奶走了,必然要你付出更多,肯定是越相處越融洽的,越能體會更多,慢慢摸索各種適合的方法。 特別推薦好書《父母效能訓練》。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9歲女童定家規這件事?
※四歲孩子,隨父母移民後怎樣適應國外生活?
※小朋友為什麼喜歡看重複的動畫片?
※兩歲兩個月記憶能記一輩子嗎?
※如何與孩子談「死亡」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