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上市公司有哪些造假套路?能否介紹一些典型案例?

如題,目前從事投行工作,客戶提供的財報有真有假,有沒有財務造假的相關案例以供學習?

國內上市公司造假案件頻發,經常遇坑,有沒有具體方法,可以識別造假和美化過的財報?


16年12月13日已更新:

首先,識別造假不能只在財務上,只看報表是很難看,端倪的,要結合很多因素綜合判斷,主要的幾個考量點有企業所在行業的狀況,該行業上下游貿易的特性,企業競爭對手的情況,企業自身經營的情況,企業的關聯方和關聯交易,實際控制人在公司的地位等。

下文介紹了4種財務造假的方式,並結合近年發生的上市公司造假案例32例,希望能對你們有所幫助。

造假手段① 虛構下遊客戶或交易記錄以虛增收入

案例①:萬福生科財務造假(國內首支創業板財務造假股票)

萬福生科成立於2003年,於2009年10月股改,2011年上市。下圖可以貼切形容這家上市公司的窘迫程度:

萬福生科主營大米加工業,向通過中介向農戶收購大米,加工為精米、糖漿、葡萄糖粉等,確實沒什麼科技含量。

其營收前兩名客戶還是「糧油經營部」「糧油貿易行」。

萬福生科的產品、技術和所依託的客戶市場替代性很強,這也註定萬福生科本身更容易受到市場淘汰。

公司上市後的第二年,也就是2012年9月15日被證監會調查,最終查出企業2012年中報造假,且多條生產線實際上已經停產100天以上!

這還不是讓投資人大跌眼鏡的,而後調查竟然牽連出企業IPO材料中財務數據惡意造假的情況,讓企業惡意造假醜聞最終公之於眾。

見企業公告:

那麼企業是如何虛增7億的營業收入呢?

下面將重點剖析萬福生科是如何虛構客戶及收入記錄的。

①在IPO文件及財報中編造下遊客戶

通過「復活」早已停止合作多年客戶的採購,虛構出大額營業收入。前五大客戶中「傻牛食品」「小丫丫食品」 均是早已不存在合作多年的客戶。對於真實的客戶也虛增收入達數倍。

(詳見公司公告的2012年中報更正)

銷售環節一條龍造假

造假流程都有真實的購銷合同、入庫單、檢驗單、生產單、銷售單、發票等「真實」的票據和憑證去對應。

通過全流程造假,甚至企業為自己「創造」出新的營收板塊。

比如麥芽糊精一項,事發後公司公告數據和記者暗訪得知,從一開始公司就沒有生產過麥芽糊精!而招股說明書中竟然偽造出每年6000噸的麥芽糊精產量!何等可怕!

下圖為IPO招股說明書截圖

③通過控制的自然人賬戶實現資金進出企業,偽造回款記錄

實際上憑空「變」客戶出來是很難的,因為通過銀行的每筆入賬收入都是有銀行回單(水單)的。而萬福生科的作假已經遠遠沒有停留在「賬」的層面了,而是真實現金打入公司賬戶的真金白銀的造假。

公司首先把自己賬上的資金打到其控制個人賬戶上去,財務上記錄採購預付款或工程款,之後再把錢通過個人賬戶或者願意配合的客戶轉回公司,作為銷售回款的記錄,達到虛增銷售收入的目的。

資金循環方式如圖:

資金匯出給董大權等個人賬戶,記賬為預付工程款和原材料採購款,如下

所以會出現上圖,有的虛構下遊客戶收入,有的乾脆給已有客戶的回款收入翻番。

如果資金是以個人的方式匯入萬福生科的,就偽造銀行對賬單,新的對賬單上不僅「加蓋」著銀行業務章,交易對手一欄也抹去了所有自然人姓名,全部顯示了回款公司的名稱。

④將大部分收入轉化為難以核實的存貨以及在建工程,以蒙蔽審計

從圖中公司公告的2012年末調整數據可以看出,公司2011年末報表中虛增了存貨2500萬(相當於虛構了兩三千噸稻穀,此處對審計師打黑人問號?)

通過企業公告的2012年6月末數據也可以看出企業在預付款項、在建工程上做的手腳,最終大部分虛擬的利潤都轉入了在建工程,而建工程又是審計上很難被真正估量的

營業收入增加額、貨幣資金資產增加額就像上市公司業績的兩隻眼睛,是第一時間被投資者關注的。如果兩隻眼睛一明一暗(即如果營業收入很高,而一年到頭企業並沒有賺到什麼錢給員工發年終獎),就會很容易被投資者懷疑誇大營收。

萬福生科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在資產中誇大了存貨和在建工程,存貨難以計量,在建工程又向投資者表示本年大部分經營成果又投入到增加的再投資和資產擴充里了,非但一抹造假的謊言,還給公司營造了業績上升的未來預期。

萬福生科造假處罰:

萬福生科欺詐發行股票罪成立,被判處罰金850萬元,董事長龔永福犯欺詐發行股票罪,判有期徒刑三年半,並處罰金10萬元;財務總監覃學軍同樣判罪。

值得注意的是,保薦機構平安證券首先承擔了股民賠償,加上罰款及賠償基金共付出4億元代價,以作為承銷機構盡調不力的懲罰。萬福生科的利潤也直線下滑一直在虧損半停產狀態。

但萬福生科股票非但沒有退市,反而自2014年12月12日開盤以來,萬福生科一路高歌;除去期間3次停牌外,9個交易日均出現一字漲停。

令人匪夷所思的現實背後是殼資源的誘惑。盧建之憑藉湘輝資產通過「債轉股」的曲線救國形式買下萬福生科實際控制權,使市場對「萬福生殼」的未來頗為期待,讓我們靜觀未來事件的發展。

16年12月11日更新:

2016年12月8日萬福生科公告稱,原控股股東桃源湘暉授權聯想控股旗下佳沃集團為其所持26.57%公司股份的唯一代理人,公司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聯想控股。按照中國證監會的規定,創業板公司不得進行借殼上市。不過,聯想控股通過為委託代理,限售解禁和股權轉讓方式繞開這一限制

案例②海聯訊財務造假
(與萬福生科同為平安證券保薦,且上市不久爆出IPO造假)

海聯訊成立於 2000 年,從事電力信息化系統 集成業務,主要面向電力企業,前五大客戶主要是電力國企:

海聯訊的主要財務造假方法同上,並沒有什麼新意:

第一,通過偽造合同,虛增營業收入

第二,通過體外資金反覆流轉,沖減應收賬款

詳見公司對外公告。http://www.cninfo.com.cn/finalpage/2014-11-07/1200375773.PDF

案例③美國訊寶科技公司財務造假

美國訊寶科技公司(Symbol Technologies Inc., The Enterprise Mobility Company?)主營條形碼掃描器,是紐交所上市公司,股票代號SBL。

主營產品如下:

大股東及管理層財務醜聞在每個國家都是存在的,並不是我國特色。而且美帝人民要比國內早一個世紀接觸到資本市場。所以在財務造假方面更是技高一籌。

迅寶公司仍在2009年的時在財務造假上的造詣已經遠超2012年的萬福生科。

訊寶科技因行業因素,有大量遍布全球的經銷商,很多經銷商體量較小經營並不規範,且對訊寶科技業務非常配合,這樣的便利條件是訊寶科技滋生財務造假的根源。訊寶科技2009年開始,持續兩年與經銷商合謀造假,虛增收入約1億元人民幣。

造假手段與萬福生科異曲同工:

為做多季報收入,在每季末公司要求經銷商提前提交下月訂單,並違規確認收入。實際上這些貨物並沒有發給客戶,而是發到某個較遠的倉庫以欺騙審計。

除此之外,為了虛增日常營業收入,公司虧本給予採購商極高的訂單返點,甚至承諾到期回購這部分貨品。公司如此「燒錢」的做法並非為了開拓市場份額,而是單純為了美化財務報表,是極其惡劣,但卻是非常隱秘、有效的造假手段。

最終訊寶科技被查,合計虛增收入1600萬美元,為這一造假鬧劇畫上了結尾。

----------------------------------------------------------------------------------------------------------------------------------

造假手段② 提前確認收入以虛增當年業績

案例①:華銳風電(601558)財務造假(繼2013年3月份萬福生科造假後不到一個月)

華銳風電被稱為散戶絞肉機,股價從98元跌至3.3元,讓2013年無數投資人折戟。

華銳大股東是大型國企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風力發電機機組生產。

華銳風電前五大客戶主要是電力國企:

風電等新能源行業受國家政策調控影響很大,企業承受巨大政策風險。最近7年見證了國內風電投資過山車式的熱捧和衰落。在2004-2006 年,風電市場容量還很小几乎沒有發展,2009 年胡錦濤主席、溫家寶總理執政時期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掀起一波風電投資建設熱潮,目前國內北方、沿海的大多風能項目也都是09-11年投建的。但經過數年飛速發展,國內風電市場趨於飽和,2011年之後,包括風電在內的多種新能源投資皆陷入行業低谷。華銳就是崛起在政府支持新能源的政策春風裡,也因為11年政策剎車而在高速中撞毀。

華銳風電財務造假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公司創始人和董事長韓俊良的獨斷專行。韓俊良一人獨大的性格以及他的賭徒性格,與其在公司中的無上地位相加後造成了如此惡果。以下是媒體披露截取:

財務造假方法:提前確認收入

華銳風電在2011年度提前確認風電機組收入413台,在未完成吊裝,本無法計入收入的強行提前結轉收入。當年財務虛增營業收入24.3億元、營業成本20.0億元,虛增利潤總額2.78億元。

其中資產減值損失和費用等是確定造假利潤數額後再行調整的。

再看資產負債表調整:

通過將存貨轉入主營業務成本,同時應收賬款確認主營業務收入達到提前確認收入的目的。為了調平報表企業同時虛增應付賬款三個億。

☆銳華風電與萬福生科都是收入科目的造假,那麼二者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呢

與萬福生科財務造假相同之處:

第一,都是全流程,流水線式的偽造,都是財務、生產、銷售幾個部門同時配合進行造假。第二,都是以實際控制人為核心的財務造假行為,且實際控制人均是企業的創始人在企業擁有極高地位,監事會、公司財務部門等根本不能起到應有的監督作用。第三,均是在行業下行期間企圖以財務造假,來美化財務數據。

這也是樓主在開頭處中所提到的,考察是否造假更需注意幾項的考察點:企業所在的行業狀況、企業自身經營情況、實際控制人在公司的地位等。

公司所在行業下行,會增強企業財務造假風險。

公司經營情況惡化,更會使企業鋌而走險維持上市公司業績。

如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實際控制人一家獨大,無有效約束機制,則更是財務造假的「易感人群」。

與萬福生科造假不同之處有:第一,華銳風電只是年報造假,並未涉及IPO招股說明書造假。第二,如果說華銳風電只是局部整形,畫皮不畫骨式的造假,萬福生科則稱得上是大裝打卸、狸貓換太子。萬福生科的造假,從現金流,主要客戶,購銷合同發票,銀行回單,甚至銀行印鑒都是偽造的。而華銳風電的造假,只是財務報表局部的造假,也就是提前走了確認收入的整個步驟。

但因為體量的原因,華銳造價金額卻相當於萬福生科的十倍。也因華銳風電市值較大,固定資產體量驚人,企業轉型困難,沒能像萬福生科一樣因為盤小造假後反而成為優質的殼資源。

所以華銳風電沒能被私募搶著接盤,股價一落千丈,從發行時近100元,一直跌到三元左右。無數投資者血本無歸。

華銳風電財務造假相關部門處罰:

經調查後,相關部門對華銳風電處以60萬元罰款,14名責任人分別處以10萬元到30萬元的罰款,韓俊良被終身市場禁入。

華銳風電造假給投資者造成了非常大的損失。就像電力行業一樣,華銳風電的業績始終沒有再抬起頭來,去年2015年全年巨虧44.52億。

案例② 市場懷疑宜華地產2008年提前計入收入

宜華地產,現名宜華健康(000150),2009年5月媒體爆料, 公司提前確認宜華名都地產項目收入,將未通過竣工驗收還遠達不到交房條件的樓盤提前確認收入。

2007年股改時,宜華地產控股股東宜華集團曾對投資人做出「對賭承諾」:如2008年凈利潤低於0.8億元,將流通股加對價共約2億元。前三季度公司一共完成業績0.2億元,市場懷疑大股東控制上市公四在第四季度提前確認宜華名都收入,以逃避送股的承諾。

如報道中稱:

如報道中質疑所言,宜華地產前3季度只實現凈利0.2億元離0.8億元的業績承諾還差很多,卻離奇在第四季度確認超過前三季度的收入,又匆匆與房主簽署落款日期是去年的購房合同,實在令投資者有充分理由懷疑大股東虛增業績以逃避送股。

不過公司隨後公告稱收入確認計量符合準則,宜華地產提前確認收入的質疑慢慢也石沉大海再無回聲了。

---------------------------------------------------------------------------------------------------------------------------------

造假手段③ 成本費用類造假以操縱利潤

案例① 蓮花味精財務造假(為避免虧損退市,連續兩年造假「保殼」

蓮花牌味精大家都很熟悉,它的產品曾出現在每個國內家庭的廚桌上,一度成為單廠味精產量居世界第一位的企業。

但受市場飽和影響,蓮花味精(現名:蓮花健康)經營逐步下滑,被迫在2008、2009年連續兩年美化年報,粉飾虧損現狀。如以真實數據進行公告,花味精三年虧損且轉盈無望,必定面臨難逃退市懲罰。所以也被業內戲稱蓮花保殼大作戰。

公司將本應作為政府補助的營業外收入直接沖減生產成本,而不是直接計入營業外收入,導致營業利潤虛增。更嚴重的是,蓮花味精2007年2008年政府補貼實際上並未到賬,公司違規沖減業務成本的方式,不僅記賬方式錯誤,還存在提前確認收入的嫌疑。 如下:

後記:

2014年年底,夏建統旗下子公司浙江睿康投資通過接盤股權、與蓮花健康其他股東結成一致行動人等方式正式成為蓮花健康第一大股東。

夏建統及其代表的浙江睿康集團在資本市場戰績卓越:

2016年4月成功操作索芙特定增41.2億收購康睿旗下的公司「天夏科技」,達到天夏曲線「上船」的目的,索芙特也改名天夏智慧;

2016年7月,聯合睿康集團收購擁有142年歷史的英格蘭阿斯頓維拉俱樂部,為集團鞏固了足球和體育產業的板塊概念。

2016 年10月,睿康集團旗下公司杭州睿康體育文化有限公司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受讓遠程電纜(002692)兩位大股東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成為遠程電纜實控人。遠程電纜已更名為睿康股份。

可以看到夏建統及睿康集團具有一定資本實力及資本運作經驗,但蓮花味精並不像萬福生科那般輕盈,蓮花味精的「殼」實際上就像沉入海底的巨輪,巨大沉重,負債纍纍但一旦盤活重新啟航,再次發揮其槓桿借用及資本市場融資的能力,其撼動的資本波浪也足以讓整個市場震驚。最沉的輪能否盤活為最棒的資本運作平台,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2016年10月,蓮花健康拋出15.7億元定增計劃,將募投重點放在生物和發酵高科技園區、年產 30 萬噸植物營養和土壤修復產品工程、第四代調味品和高端健康食品工程上,向市場拋出新的概念並鞏固大股東地位,蓮花能否轉型成功讓我們靜觀後續發展。

案例②三峽新材財務造假(又一例行業下行階段財務造假案例)

湖北三峽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坐落於三國故事中長坂坡舊址-湖北省當陽市。公司原名湖北三峽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主營玻璃製造,曾被評為國平板玻璃製造10強企業。

08年-09年國內建材行業遭遇寒冬,普通平板玻璃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各大玻璃廠商的經營狀況都不盡如意。三峽新材也是在這個時候遇到了經營困難。

企業財務造假手法較為老套:少結轉營業成本

三 峽新材在2011 年、2012 年成本核算過程中,分別少計原材料成本7582萬元、1568 萬元。由於這一重大會計差錯,三峽新材虛增2011年度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6444 萬元,虛增2012 年度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333 萬元。

三峽新材造假案曝光後,股價遭受重挫,僅2011 年12 月就下跌了逾50%,由十五元左右跌到七元左右,此後一蹶不振,開啟了三峽新材長達三年的熊市,直到2014年仍未脫離影響。

---------------------------------------------------------------------------------------------------------------------------------

其他財務方面論述,可參看本人關於湘機油泵數據質疑的回答:

如何看待熱文「湘機油泵營業收入之謎」,作者紅周刊記者王宗耀?文章表示湘油泵IPO數據存疑,是否可信? - 見過女施主的回答 - 知乎

聲明 以上僅做學習討論。煩勞路過點贊啦


可以去看看剛剛發生的一個財務造假案,*ST昆機在3月20日公告的,各方面新聞資料都很充足。而且是公司自己主動公開的,所以後續報告會比較詳細,適合學習。

公告見:http://www.cninfo.com.cn/finalpage/2017-03-21/1203181825.PDF

大致情況是*ST昆機審計人員在審計2016年年度報告過程中發現了過往年度存在存貨不實、收入跨期等問題。隨即公司展開自查,並發現以往年度存貨、收入及費用等事項存在涉嫌財務違規的重大問題。

真是有趣,在行規是裝瞎子的時代,居然被審計自己爆出來了,難說是個什麼兆頭。

各項財務造假情況:

(一)存貨不實問題

截至 2017 年 3 月 19 日,我公司發現 2013-2016 年存貨不實問題,總共涉及金額約 9600 萬元(具體金額以年度報告為準)。

(二)費用少計問題

截至 2017 年 3 月 19 日,我公司發現在 2013-2015 年間少計員工內退福利費等約 3300萬元(具體金額以年度報告為準)。

(三)銷售收入確認問題

審計過程中發現,公司 2016 年及以前年度存在涉嫌銷售收入確認違反會計準則的規定以及存在賬外存貨(產成品)問題,公司正在全力自查。截至 3 月 19 日,具體影響金額我公司正在核查中。

(四)控股子公司存在「多賬套」及票據塗改等問題

審計人員在對我公司某一控股子公司審計時,發現「多賬套」以及賬面記錄以銀行承兌匯票從第三方非金融機構借款的業務,所附票據存在塗改痕迹,審計人員懷疑虛構業務及資金來源不明,子公司對此未作出合理解釋。

該子公司 2014 年、2015 年的總資產分別為 34692 萬元、28331 萬元,凈資產分別為 7101 萬元、3353 萬元,銷售收入分別為 10785 萬元、9198 萬元 ,凈利潤分別為-1477 萬元,-3748 萬元。

財務造假還挺難直接從報表上看出來的,得真的非常熟悉公司具體業務。現在基本都靠心懷鬼胎管理層或者競爭者抖出來,要麼是現金流出了問題實在玩不動了,否則就只能等新聞出來了大家才會恍然大悟。


最近幾年流行起來的:借商業保理公司通道出表應收賬款、呆壞賬,後續還可以搞成ABS、信託計劃……

原本只是上市公司/准上市公司有這個需求,但自從國資委精細考核國有企業經營情況後,大型國企央企也紛紛開始動這個腦子了,尤其是產能過剩行業(去年某世界500強央企找到我們,抽屜協議回購,5億2現金擺賬銀行保證金賬戶,願承擔年化12%、3個月…)

對此,不少保理公司視為重大政策利好

我更相信:出來混,早晚都是要還的~

想想還是匿了吧


造假的手法多了去了。比如虛增收入(虛構交易、偽造合同、提前確認收入、延遲確認收入等)、虛減成本費用(費用資本化、一次性沖減費用、多計提壞賬準備、多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等)……

給你幾個案例參考吧:

↓↓↓↓↓↓

剛剛!一擼到底!對應收賬款做手腳,這家公司IPO遭終身封禁(欣泰電氣)

財務造假!這個案例,告訴你虛構交易的公司是怎麼死法 (太化股份)

財務造假!只是虛減了一丟丟費用,這公司被搞慘了 (*ST烯碳)

財務造假!偽造合同虛增營收,這公司成了經典案例(北大荒)


《會計和審計案例分析》饒斌

裡面有20多個造假案,有詳細的怎樣根據報表/常識/行業知識分析、查賬的過程。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1462282767uk=3742577318


做投行的會在知乎問這種問題……


話放在這裡,國內上市公司大部分都存在財務造假,不要相信財務報表,會計師都是和企業串通好的。一個代表公正的行業卻由被審查人提供收入,做出來的東西有多少可信性?


不算造假,但很有意思。

有些因為連續虧損要被暫停上市的ST,會把虧損全部計提在上一年,然後下一年全力保殼。


A股最牛逼的大劫案,經典連環計,導演空手套白狼!比電影還精彩!_股票資管託管月明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97c43190102x5r7.html


首先,就憑看看幾張報表識別造假很難。現在的造假,紙面的資料都有完整的,資金循環也是完整的。個人覺得兩個途徑比較合適:一是數據分析,察覺異常,再深究背後的具體業務是否異常。二是了解行業的情況


所有的財務造假都是「真」過頭了,與常識相違背。

無論是銀廣夏、綠大地、萬福生科等,將整個報表連起來看,都會發現很多與常識不符的地方。


聽說過沒見過,在學校里的時候聽財務老師動不動拿課本上的一些知識點、公式和考試卷子上的試題說話,只是為了考試及格和順利畢業背的公式答的題,等到畢業了發現,大學學的東西全部還給老師了!真是悲哀。好在我自己還沒有打算放棄自己的人生,報了培訓班,學了些有用的東西,現在有個不錯的實習機會,雖然沒資格保研,雖然沒錢出國,雖然沒心情讀研究生,還好能有被領導賞識的能力。很慶幸,我現在在投行,但不至於如此;但願,題主不是我同事。


推薦閱讀:

中國經濟的現狀到底有多好(2015年9月)?
2017已經結束了,出現的牛股有哪些?
新聞說四大銀行表態不會讓房價下降 30% ,那麼房價和四大銀行有什麼關係呢?
美股私有化,員工的期權、持股怎麼辦?
做盡職調查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投資銀行 | 審計 | 炒股 | 財務知識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