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果所有人都被動投資,指數怎麼波動?

被動投資是跟指數的,指數波動是因為有主動投資所以有波動,但如果假設所有人都是被動投資人去跟指數,沒有人做主動投資了,那麼指數會怎麼波動?會不會喪失了波動的源頭?


在知乎問專業問題果然是沒人搭理啊。。

我個人覺得這個問題還是比較有意思的,今天突然想到一些思路,又來自問自答把。。

上面有個天色兄的答案是指數是不同,而且存在此消彼長,所以還是有買賣。

其實我問題是提出一個更為極端的模型來回應對於指數基金極度推崇的投資人(包括我自己)。

模型的前提是所有的市場資金都在買指數基金。

那麼我們假使此時一個個股(市值30億以下)發布了重大的利好,股價可以立刻跳升50%,由於個股是無法買賣的,而且這個個股對於整體指數的權重影響過小,導致多數以宏觀層面做指數配置的投資人沒有興趣因為市值佔比微乎其微個股利好去增加指數配置,那麼此時指數是無法因為這個小型成分股的基本面變化而波動的,同理這個小型成分股也不會得到任何增量資金而表現出上漲,因此會出現基本面和價格之間的巨大偏差。

所以其實答案就是,如果所有人都被動投資,指數只會在宏觀層面發生重大改變時,由於投資人的申購和贖回進行波動,其他個股的基本面改變對於指數的影響基本沒有。

但此時的市場其實是極端無效的,因為個股的基本面改變沒有通過資金反應出來的,市場的效率會因為被動投資的佔比增加而縮減!這是非常反常識的。。

那麼被詬病的主動管理的意義在哪裡呢?由於主動管理投資個股,所以主動管理遇到個股基本面的變化可以迅速捕捉機會並且獲得阿爾法,個股會因此反應基本面從而整個市場的效率會得到提升,而通過擬合個股形成的指數的會更加真實的反應市場。

聯想到現在流行的一個觀點,包括我非常欽佩的巴菲特以及芒格大師都在推崇的指數基金是遠遠好於對沖基金的,因為後者的高收費以及業績落後;

但我個人倒是覺著對於普通投資人定投指數基金長期取得一個市場平均收益雖然是一個不錯的主意,但是如果市場中指數基金佔比過大,那麼指數基金中的個股將保持同漲同跌,價格和價值之間出現巨大偏差,指數基金外的個股將會被邊緣化(模型假設資金全部買指數基金)。

所以當所有人相信尤金法瑪的市場有效性理論而去買指數基金,指數基金佔比過大反而會推升市場的無效性,是不是很悖論呢?再發散一點,根據現在美國大量對沖基金關門以及跑不過市場這種現象,是不是可以思考:

1、是對沖基金普遍能力欠佳還是美指高估,對沖基金持現過大?

2、對沖基金關門數量增加,意味著阿爾法的分食者變少,這個階段主動管理可能會有更大的可能性獲得更多的阿爾法,對於去年國內1萬家私募被註銷這個結果而言,未來從事主動管理的資管機構或許可以更加樂觀而不是悲觀。

建議:對於沖基金收費偏貴介意的話,其實可以考慮每年收1%-1.5%費用的公募基金,相對性價比更好一點,另外指數基金在國內其實發展遠遠比不上美國,國內的話指數基金還是可以的,美國的話,我認為指數基金佔比越來越大帶來的潛在市場衝擊可能會很大。


簡答。首先指數有多種,幾乎沒有一種指數包括所有股票。即股票數大於指數成份。所以會因為不同指數買賣造成波動。而且新的指數不斷產生和消失。即便只有一個指數或一隻股票,因為投資者持有時機和比例不同也會造成波動。這點在多個指數情況仍然成立。投資者會根據不同需要調整策略以及股票債券現金等的比例以及套現或新增投資等情況而波動。


EMH的悖論

假如所有投資者都相信有效市場假說,那麼市場將不再有效。


指數波動是 編製指數的資產(比如說股票)波動的體現。

股票波動是因為買和賣的力量不均衡。

所以即使所有人都被動投資(買賣一籃子股票),只要買和賣的時機不同,就會產生波動。

更不用提指數有很多種 指數的編製方式會改變 都會帶來更多的變數。


所有跟人搭邊的事情,都不那麼科學。

人越多,這事情越不科學。

就和學校里教的做人道理是一個樣,社會上又是另外一個樣。

賺大錢的事情,都跟刑法上寫著呢。但是不賺錢的事情沒人做,掉腦袋但是賺錢的事情,層出不窮。

賭徒,癮君子,風塵女,浪蕩哥,這些正經人眼裡的垃圾,敗類,蛀蟲,現在少了嗎?

所以題主這個想法,前提基本上不會出現。人是很奇怪的。

可能多數人都是那種安分守己,冷靜客觀的。但是任何行業都有異類。比如賭桌上一夜暴富,比如攀高枝飛黃騰達,只要還有這樣的異類,就有鯰魚效應。攪動多數人不安的神經。

全部交易者都毫無情感的理性,估計得以後機械化交易了吧。但是有些波動,又和人是不是冷靜沒關係。

當年的熔斷。你說這個事情,算是什麼波動?這屬於人算,還是天算?

當初逃頂的徐某,你說他要是沒消息,什麼下場?的確有聰明人,但是不至於差距大到全市場就你一個聰明人吧?

在帝都某處,一群老頭子,天天上班,不幹別的,就合計怎麼算計你兜里的那些錢。你說對於市場,他們這些人,是攪局的製造波動的。還是和交易者一個心的呢?

動不動印度工廠失火。動不動颱風吹倒廠房,動不動雨水帶走魚苗,動不動乾旱赤地千里,動不動海水溫度變化帶走扇貝。這事都可以製造波動。但是這些自然災害基本人都控制不了。

社保虧空了,政府沒錢了。思密達又躁動了。變相的加大了企業用工成本,變相的一些外貿企業丟單。這些都是波動。

交易者冷靜不冷靜,和市場是不是波動,這是兩波人。只不過關注的是一件事而已。


資本都是以追求超額收益為目標的,房股債匯四大市場,哪裡產生了超額收益的上漲空間,資本就會去哪裡,如此,即使全買被動型,那自然也是凈流入的時候漲,凈流出的時候跌咯。


您好,我想在這裡先直接的回答一下您關於股票波動的問題。 股票的波動來源於市場活動即股票的買賣。所以即使所有投資者都在投資指數投資或者說是被動投資,市場任然會因為一下三點產生買賣活動:1. outflow and inflow 指數基金會隨著投資人買賣指數基金,入金和出金,導致指數基金買賣其中的股票造成市場的波動。 2. rebalance,指數基金再平衡至其預定權重。 指數基金中有很多是根據非價格的指標來定其權重的。 如股票指數中常見的market cap(market price x shares outstanding, 即使market price不變 shares outstanding也會變話),大宗商品指數中也有根據production weight or consumption weight來定權重等等,權重不根據價格變化而變化也會造成指數基金的再平衡和對其投資標的的買賣。 3.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指數基金通常在設立之初就會又定義如何成為其指數的一部分。然後仔每個特定時間點,每月或者每季度或者每年進行review來定義那些股票符合需要加入,那些不符合需要剔除。從而也導致股票的買賣活動。

這裡我也想和您一起在探討一下您的這個假設,不可否認指數基金是會有有其capacity即如果市場全部是指數基金那肯定市場也是不efficient,所以相對於整個投資界的資金指數會有一個上限,當超過這個上限時指數投資的回報就會受損。於此同時主動積極也分為真正有能力捕捉市場機會的informed active invester以及一些濫竽充數的uninformed active investor, 而從所有的active investor中要找出informed active investor,對於普通投資者是有cost的,這個cost可以指時間上,金錢上,或者要有某些渠道。所以這裡就有了這麼一個平衡點的問題。而這個平衡點取決於這裡提到的幾個點(這是個非常簡單的經濟模型),marginal loss of return of additional %of index fund = cost of finding informed active investor. Cost of finding informed active investor ~ function(%uninformed active investor and % informed active investor)。之後大家便可以make 各種 assumption去解這個問題。

謝謝


如果所有人都被動投資,我來建個模型:

免除所有買賣費用,市場只有一個永續的股票。

所有人都被動投資,只持有不賣,怎麼升都不賣,那好,股價會一直升,升到天還在升,因為沒人賣,只有單邊買,這是好事來的。另一情況:即使假設有人賣,但就有人等價買,價格線還是這個道理斜線上升。——雖然零波動,不是好事么?我還想零波動呢,可是想想罷了。也沒人去幹活溜。

結語:市場永遠有波動,波動劇烈程度大小而已。如果完沒有波動,更好,只會永遠斜線上升。


各位答主的假設是指數化投資跟蹤的都是市值加權指數,相當於投資者全按當前的股票市值分布分配資金買入相應股票。

雖然市值加權指數是指數化投資的主流,但是其他的選股加權方式形成的指數策略(可以寬泛地稱為smart beta指數)已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應用。

這樣的策略會根據股票基本面、交易情況等信息自動調整成分股和權重分布,從而區別於主流的市值加權指數,並可造成後者的波動。

這種主動投資策略的被動化趨勢已有幾年歷史。


所有人都被動投資,意味著所有人都按某指數權重比例買一堆股票,也就意味著沒人賣這些股票~結果就是,無法成交.....


被動投資跟長期持股能夠成功的前提都是有大量資金採取相反的做法。如果絕大多數人都被動投資,長期持股,誰都掙不了錢。


這個問題(思想實驗)類似於,所有人都持有但不交易股票,那麼股票價格是多少?然而是股票價格是以交易的存在為前提的。


感覺你沒參與過市場吧,進場交易一段時間割肉幾次,賭徒怎麼可能不交易呢……


推薦閱讀:

TAG:投資 | 指數 |